语文教育与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4 00:2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育与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育与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语文教育与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育与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育与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 作者:彭乃尚字体: 【大 中 小】

全国一项针对“当代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的调查表明:有42.1%的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竟有65.6%的大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智联招聘网2008年上半年也曾经进行过一项调查,有高达52%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个机会,我会选择另外一个专业”,有34%的人希望在原来所学专业基础上再学第二专业,只有14%的人对当年的选择不后悔。这一情况直接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学习缺乏动力,甚至还出现了有的学生因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选择了退学,浪费了高等教育资源,也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更可悲的是,偶尔还会听到有大学生无法承受面临找工作的压力而跳楼的消息,一个鲜活美丽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真让人痛心。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呢?这就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人生规划。

其实,在发达国家,一般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都会开设人生规划指导课,学校为学生安排各种接触社会的机会,如到名牌大学、各类企业甚至是农村考察。学生通过这些考察,思考和选择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在美国,在孩子们上八年级(高中)时就要请专家给孩子们做职业兴趣分析,并进行实践活动,根据学生显露出来的特点进行引导,为将来职业选择打好基础。

而在我们国家,许多孩子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业选择基本上都是由家长越俎代庖,小时候虽然有一些朦胧而美好的理想,但是怎样去实现这个理想,却心中一片茫然,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基本没有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的教育,更没有西方发达国家的“人生规划指导课”,等到要对学业和人生之路进行选择的时候,才开始考虑人生,往往仓促选择一条没有把握的人生之路。现在,虽然许多大学正在积极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设职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但是为时已晚。殊不知,这个时候学生的专业知识构架已经基本定型,学生只能在已有的专业知识构架内选择“对口”的工作,已经谈不上职业与人生规划了。

按照人才成长的科学理论,一个人如果按照自我潜能优势来确定发展方向的话,最容易取得成功,最容易实现自我价值,最容易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对社会的贡献也最大。如果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了人生规划,确定了人生目标,就可以从小朝着预定的人生目标一步一步发展,升学时选择符合自己人生发展规划的学校和专业,就能更顺利地实现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就职业规划而言,职业选择的正确与

否,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功与失败,社会上的职业多种多样,不同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个性、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不同,所以在职业选择中要考虑性格、兴趣、特长与职业的匹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尽早规划,扬长避短,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取得事业与人生的成功。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叱咤风云的成功人士,无论是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究其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精于规划,才最终成为世界的主宰者。如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李斯、刘邦、朱元璋等人,由最初的流落他乡、地位低微的一介平民,到最后建立了一代功业、一步步登上了人生的巅峰,靠的就是远大的人生理想、周密的人生规划和自身不懈的努力!如此这些都告诉我们:人生茫茫,善规划者胜!人生如大海航行,有了人生规划就像确定了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就不会偏离目标,更不会迷失方向,就能更加顺利、更加快速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人生规划内容上包括人生理想的确定,人生价值的定位,人生道路的抉择,人生品味的酿造,人生模式的构建,人生情趣的培养,各阶段的学业规划,未来的职业规划,人生事业的设想,职业的知识准备、社会与人际关系的培植甚至家庭、财富、婚姻规划等等。时间上包括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等。

那么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由谁来承担呢?

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指出:在语文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康的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生态度、思想素养、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审美情趣、理想的人生模式等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规划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中学语文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学生人生规划能力培养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全国人大常委、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同志曾指出:“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塑造人。”语文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所谓“塑造人”,就是对学生的人生进行设计。所以,语文教育必须把“塑造人”的且标放在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人生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一方面是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一方面是性格、品位、思想品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逐

步完善。通过学习数、理、化等各门科学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及相关知识与技能等科学素养,而人生观、价值观、人格、思想、道德、品位、情趣等人文素养的提升更多的是依赖语文、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滋养。有人说,文学是人学,而文学是语文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所以从另一角度也可以理解为语文是塑造完美人格之学,也是规划理想人生之学。语文有助于提高人们辨别是非、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她如同一面镜子,能唤醒人的良知,净化人的心灵,是奠定人的思想、品质、道德的基石。语文中的文学作品对于人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部好的作品能让人获得重要的人生的信条,或是寻找到某种人生的答案,甚至会影响个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常有这样的例子,一本书改变了国情,一本书影响了一代人。如歌剧《白毛女》,曾教育了多少革命战士,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又改变了多少人的人生之路!有人说,我不想成为文学家,也不追求什么人生品味,我只想成为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何必去附庸风雅。其实,文学素养不足,科学视野一定狭窄,想象力也贫乏,科学家的人生梦想也未必能实现。即便成了一位科学家,如果不具有高度的人文素养,则极易沦为政客或野心家的工具,这是何等危险的人生悲剧啊!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理想的构筑、人生品位的形成、人生之路的探索的重要阶段。因此,中学语文教育要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通过教材佳作和中外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熏陶,陶冶学生的情操,加深学生对生活与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激起学生对美好人生、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帮助他们确立伟大的人生理想及审美素质,也就是培养他们的人生规划能力。

语文教材中许多作品都是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的经典之作。如通过鉴赏思想家顾炎武的作品,使学生学习仁人志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贵品格;通过鉴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学生具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怀;通过对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品读,学习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无私精神;通过品尝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品读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诗句,在学生心田里撒下精忠报国的种子,激发他们的一腔热血;当学生陶醉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

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梦幻般的意境的时候,又何尝不能勾起对英伦剑桥的求学生涯的心驰神往?„„这些,将对学生的人生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人生态度、人格、个人品味、志趣爱好甚至职业选择等产生长久的影响。一旦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的理想之火在他们心中燃烧起来,成为他们如痴如醉的自我追求,就会成为巨大的内动力,激发他们去自我奋斗,获得人生的成功。

在现实中,也不乏因语文教育的熏陶而影响个人的人生之路抉择的例子。六十年代初,全国人民都在挨饿,这时西南农大毕业的袁隆平在湘西的一所农校当普通老师,他看到当地常有饿死人的情况,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女娲把窟窿给补上了,从而拯救了大地,拯救了人类。他觉得自己是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对饥荒,也应担当起一份责任,把饥荒的“窟窿”补上。于是他刻苦钻研,反复试验,历经10年艰辛,最终研究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成为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现在,由袁隆平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发起设立的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00年5月正式上市。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袁隆平院士之所以能成就一番大业、成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与他因语文教育中文学作品女娲补天的故事的激发而有了崇高的理想和人生抱负是分不开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多么伟大的志向和崇高的人生目标啊!这是1911年周恩来在学校读书时回答校长的提问时所说的一句话。周恩来小时过继给了叔父,过继母陈氏知识丰富,会诗文书画,周恩来很小的时候就教他认字诵诗,培育了他丰富的感情,熏陶了他幼小的心灵。1911年,周恩来在辽宁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有一次,校长在课堂上严肃地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读书?”学生中有的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的答“为明礼而读书”,有的答“为家父而读书”,当问到周恩来时,12岁的周恩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没料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学生能有如此胸怀,对他大加赞赏。周恩来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一代伟人,成就一番革命大业,与他少年时由于语文与文学熏陶与影响而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宏伟的人生规划是分不开的。

由此可见,语文教育与学生人生理想的确立、人生道路的抉择等人生规划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生的规划需要人生规划的能力,而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主要来源于以语文为主的人文学科的教育。因此,为了

让学生在高考、中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不再苦恼,为了让学生不会为自己所读的学校和专业感到痛苦,为了不再听到大学生中发生让人惋惜和痛心的事情,为了让学生的人生之路更加精彩、亮丽。语文教育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

彭乃尚,广东深圳市罗湖区罗芳中学教师。

第二篇:语文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索的方式去研读语文学习中的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的知识去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语文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探究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建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对文本中的问题或文本的某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自主感悟和主动发现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理解,并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是童年向青年转变的关键时期,初中生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获得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语文素养。初中生求知欲和表现欲旺盛,他们好奇心强,想象力非常丰富,这些都为语文探究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初中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长远乃至终身发展产生影响。笔者根据新课改精神以及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点燃学生探究的热情。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堂的组织艺术,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浓郁的氛围。讲究课堂导入的艺术性,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探究的潜能。

二、加强诵读训练,为探究蓄势。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语感,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的重要手段。朗读可以让学生亲近作品,与作者心灵展开对话,为探究性阅读创造必要的情感条件。在讲授《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时,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搜集了反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图片,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运用视听手段调动学生的爱国爱家情绪,指导学生进行激情朗读,体会作者情感的郁积和爆发。学生在深情的朗读中逐渐与作者的情感达成了共鸣,我顺势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抒情人称的变化,探究呼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掘,是以个体能动性的发挥为前提。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探究性学习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探究式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领悟,进而把握具体合理的探究方向。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教师要避免过多的介绍时代背景,而是尊重学生的直觉感悟,为探究预留足够的空间。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才能发现疑点,找到深入文本的突破口。在教学中我常常设置质疑环节,给学生发现疑点的机会。

四、设置开放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想说、敢说、乐说的表达环境。

五、加强方法指导,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语文探究性学习既有以课题探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课文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既包含对课本知识的探究,还包含对学习方法的探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的指导。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就如同找到了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初中生正处在探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程序和方法。

比较阅读不失为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比较阅读的对象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阶段的作品,也可以是同一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也可以是同一题材不同表现方式的作品。比较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更深刻地认识作品的本质特征,为日后的探索积累经验。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和可操作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习,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理论和实践水平,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考试试卷,阅读题的比例占到总分值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这就促使我们语文老师必须高度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并且应该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试着探索与当前“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从语感学起,去形象的感受,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对作品语言进行品味、意会,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总是把字、词、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作为重点讲解、分析的内容,这种做法的后果是使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激情。上这样的课,学生味同嚼蜡,老师“受累不讨好”。课堂宝贵的时间就在这种“分析”中耗费掉,原本活泼的文字变成了僵化的东西,鲜活的形象黯然无色,学生无所收获,更无所谈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了。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自身的教学 1

方式,应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不是以灌输为主,应该引导学生在发现与探究中学习知识、构建知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阅读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为了改变以前的“少、慢、差、费”这种状态,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步探索并使用整体阅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让学生通过整体通读直接去领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概括来说,是一个“整体感知—— 重点研读——领悟主题”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1、讨论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于勒是怎样一个人?

(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3)小说的结局怎样?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什

么?

(4)这篇小说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

通过设计“主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引发学生的课堂讨论,可以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读”重点段落。明确上述问题之后,接下来再精读菲利普夫妇一家在船上巧遇于勒的情节片断。通过重点研读让学生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作者的巧妙选材和构思以及本文悬念的设置。

3、引导学生体会小说反映的主题。学生通过讨论、研读以及教师点拨和明确,已初步体会到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掌握了作者是如何一步步的把他表达出来的,从而也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对于写作方法和文章结构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叶圣陶有一段名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变通的思考习惯。所以仅仅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应加强课外作品的阅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去读课外书,尤其是多读文学作品,主要选择那些可陶冶情操、拓宽知识面,能提高思想觉悟、论辩思维能力以及写作水平的书来进行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有了一定的积累,才会有语言的感受力,才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生活中复杂现象的理解,对微妙情感的体味。通过多读

书、多练习,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时提倡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

由于课内阅读采用整体阅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从而可以让学生们最大限度的、自由的支配这些时间,课外读物也由此走进课堂。我特意为学生每周安排1——2节自由阅读课,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更好的达到其阅读目的,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在读书的同时适当做些笔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高度概括和综合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积累素材或材料,为将来的写作提供方便。例如,要求学生每读完一篇文章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并阐明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说明什么、描绘什么,这样可以使学生抓住精髓,可以把复杂的内容简短的表达出来。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某项内容作分析,比如分析写作的特点,包括文章开头的写作方法、结尾的写作手法、段落过度的技巧、前后呼应的技巧,详写和略写的安排、人物表情、心理语言的刻画、周围景物的描写,时间地点人物的引入方法等

除此之外,我还组织学生定期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例如举行“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心得交流”“美文推荐”,让学生每日完成一份手抄报,然后进行评优,相互交换读书笔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自从对课内阅读使用整体阅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和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后,发现学生的阅读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写作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日记和作文不再像以前那样空洞,学生也不再为无内容可写而发愁。其日记内容变得十分丰富:有的仿写,有的写读后感,有的写评论和杂感随笔,而且还可以把摘录的名言警句,诗词等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写作思路,写作手法等和以前相比都有所提高。

第四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都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里强调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淡化语文系统知识的传授。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必须把语文课程与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抽象空泛的语文课程变得生动形象。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我国教育史上古今皆有。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他曾经带领一众弟子周游列国,在周游的途中对所碰到的事情及时与弟子们进行探讨,让弟子们自由发表意见,再深入分析,探讨解决方法,获取知识经验。现代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观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主张: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学校,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即教育的场所。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小学语文由原来的大纲要求到新课程标准,其中,历经多次修改,都没有像这次明确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使得教育具有返璞归真之感。许多优秀的课文内容所描述的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生活化、社会化、开放课堂,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充分挖掘语文教育资源,利用书报杂志、影视、音像、计算机等媒体;采用演讲、辩论、表演、访问、竞赛等形式;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风景名胜等场所,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下面,我将结合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拙见,以供同仁参考。

一、培养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学生每天把自己所见、所闻、所读、所感记录下来,时间长了,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生活日历,也是学生的自传小说。我让学生所记的内容很广,有观察日记,如天气变化,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周边环境的变化等;有读书笔记,如学习方法的总结,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对课外读物的学习心得等;有生活琐事,如自己所做的家务事,参加的活动、游戏,与同学的相处等。这样既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

二、变课堂教学为课堂实践

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课堂教学的模式也随着改变。以往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模式,转变成学生的学习交流会,教师只是活动的主持人,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情况下,教学前,我要求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询问、质疑等手段对课文内容做一个比较深入的课前预习。课堂上,主要采用“读——议——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读”就是读课文里面的生字新词、含义较深的句子或写得比较优美的句子。“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对这些字词、句子进行讨论,谈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看法,有时,学生之间会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只要能说出理由,就给予肯定,不要寻求唯一标准的答案。“写”就是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或文章的结构组成,进行写作,不一定是写成篇的文章,有时也写一些段落或细节描写。这样的读书交流会,学生自由发言的空间更大,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动口、动手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生更加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同学是自己的学习伙伴,教师是组织者和引路人,学习过程就是认识与实践的过程。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工具就必须会用,如何使用“语文”这种工具呢?具体表现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培养这些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语文实践活动。根据语文实践活动学习的计划性、内容的知识性、活动的自主性、形式的多样性四大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结合课程安排,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新课标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每一册都安排有很多的说话与写话训练,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一个综合性学习——这是以往的教材所没有的。综合性学习是根据各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所安排的一次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善于把握和组织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小学语文第九册就安排了一个有关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我是这样设计的:1布置预习,熟读课文内容。2分组搜集资料,可以通过询问、查找书籍、上网等途径去完成。我把学生分成四组:A、字谜组——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寻找字谜或自编字谜。B、汉字起源组——搜集有关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演变和汉字书法的特点及代表作品。C、谐音组——搜集有关谐音的歇后语、故事、笑话等资料。D、错别字组——搜集自己、他人或广告招牌出现的错别字和有关错别字的故事。3整理资料——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编辑整理、归类,写上标题。4展示——把整理好的资料张贴上墙,让全班同学观赏、阅读,小组成员可在旁作介绍说明。5交流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搜集资料的,在搜集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趣事,小组成员之间如何分工配合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次活动有什么收获等等。如此的语文实践活动虽颇费工夫,但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他们对汉字的理解更深了,同学之间更能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语文学习也是可以这样生动有趣。

2.充分挖掘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教育资源如同一泓清泉,源源不断,开放、丰富而有活力。从宏观上说,学习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即“生活即语文”。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人才都可以请进课堂作为活生生的教材,农村、厂矿、军营、大自然都可以成为生动的课堂和语文教科书。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语文教育资源,结合班队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具体内容有:1邀请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到学校开办讲座,谈自己成功的历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2举办各种竞赛,如书法比赛、作文比赛、古诗比赛等。3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如“读书汇报会”“祖国名胜知多少”“新世纪,我能行”“我与奥运同行”等。4组织社会调查,如“母亲河的变化”“家乡名木古树访查”“家乡的过去与现在”等。

总之,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积累了语文信息,丰富了感知,使语文教学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第五篇:语文教育能力培养二十项

语文教育能力培养二十项

(河南省唐河县 刘军义 总结)

一、掌握汉字及词汇的情况

二、语文知识、概念的掌握

三、掌握拼音及拼音正音

四、字词典等工具书的用法

五、能正确理解词义,并学会注释

六、能恰当理解句子的含义

七、修辞的应用即判断修辞、正确使用修辞的能力

八、会造句,会转换句型(即能根据场景灵活地用不同的句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九、正确表达语言,判断语病,能修改文章

十、语言逻辑、语法规则的应用

十一、能以语言逻辑调整语序

十二、断句、标点符号的运用

十三、文言文翻译能力

十四、能分析语言结构

十五、概括句子、段落、篇章含义的能力

十六、概括篇章内容、能列提纲,并理解其写作技巧

十七、对写作技巧的评价

十八、文学鉴赏能力

十九、资料查阅、摘录和整理的能力

二十、段、篇文章的写作能力

——于2008年5月2日

河南唐河刘军义制作

下载语文教育与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育与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体育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精选五篇)

    浅谈体育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社会需要的是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需要教育培养更多的具有多种技能的合格人才,首先,要认真贯彻执行素质教育,......

    语文阅读课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反思

    语文阅读课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反思 “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的话直白明了,然而能真正做......

    作业能力培养规划5篇

    能力培养规划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能力素质的培养始终居于重要地位。能力素质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着重要影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具备优秀的综合能力素质是很有......

    加强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如何加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大竹县乌木中学彭成斌***摘要:新课标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老师要从培养阅读兴趣,创造阅读素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提问的能力 十堰市文锦学校 曾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语文教学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语......

    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定稿)

    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一、中职口语交际能力现状 1.说话品位低,不尊重他人 口语交际中,有的中职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人际交往的双向性,“我”字优先开头,强调自我感......

    语文教学随笔——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随笔 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内容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