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课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反思

时间:2019-05-12 23:3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阅读课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阅读课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反思》。

第一篇:语文阅读课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反思

语文阅读课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反思

“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的话直白明了,然而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的老师实在少之又少。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满足于要求学生掌握好知识点这一结果,而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中去。教师有意识地设疑、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组织课堂阅读教学的一门艺术,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掀起课堂高潮、架设师生情感桥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不仅仅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观念。问题意识不仅是提出问题的能力,还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品质。人类文化博大精深,语文教材中许多经过时间考验留存下来的优秀篇目具有丰富内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有个人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大胆提问、主动质疑,在互动合作中领悟作品的精髓,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拥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然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明显缺乏问题意识。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以下几个方面不容忽视。

一、培养问题意识,创设质疑氛围是前提

老师在抱怨学生没有问题或是不会问问题时,或许首先应该反省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有问题意识吗?注重培养过学生的问题意识吗?虽然近年来一直在进行不同类型的教改,但在高考指挥棒下,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要求学生消化书本上的知识以应付考试,而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和探索性思维的发展。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我想,在这之前教师首先要解放的是自己。教师有质疑精神、钻研意识,并且愿意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包容学生的奇思异想,学生才有自由的思维空间,才敢疑,进而会疑,最终形成师生共同质疑、解疑的良好氛围。

问题意识应是师生双方所共有的,这样才能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平等意识,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也使师生通过平等对话,互动合作、共同提高,实现教学相长。

二、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设疑、质疑是根本

首先,教师对教材要有深刻、独到的见解。提出问题必须是深入思考的产物,任何创造性的活动必须源于思考。丰富的宝藏往往掩埋在地层深处,品文章亦如此,要对语言文字层层开掘,精心推敲,才能真正发现蕴含其中的内在光辉。只有对教材有个人的贴切独到的见解,教师才能真正设计出高质量的质疑环节。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教材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质疑探究。“学则须疑”必须建立在对知识有所了解并进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如此,学生也如此。这样学生才能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本,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识,提出真正有质量的疑问。

三、以文本为中心,回归语文课堂是核心

对教材的质疑探究从文本出发,最终还要回到文本中来,回归语文课堂。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不是思想政治课,也不是历史课、艺术课或是科学课,最终还是要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而非漫天质疑,问题的解决也应紧扣语文课的课程目标。杨绛是否冷漠,引导学生扣住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欧亨利小说情节的设置是否合理,引导学生透过小说的三要素来了解小说的特点;《寒风吹彻》通过对“寒”和“热”的解读了解象征手法。回归语文课堂,挖掘语文因素的美感,是语文课设疑、质疑、解疑的最直接目的。

第二篇:语文课中学生古诗词能力培养浅谈

语文课中学生古诗词能力培养浅谈 湖北省 枣阳市 刘升镇 榆树小学 李国锋

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古诗词是文学的精华,更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古诗词,正是培养他们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弘扬我们古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国古诗词的教学精髓在于让学生心领神会,明其意,感其情,动情处应有共鸣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才是真正的融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去,古诗词的教学必须要从根本的基础入手,让学生从基础的文学知识学起,让学生从一点一滴的情感感受开始,与古诗词产生感情的共鸣,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融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去,融入到作者的人生中去,甚至融入到作者的时代中去。学生的理解能力的上升是阶梯式的,学生的一切的知识都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他们的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自然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去理解古诗词。而我们的教学大多数走入到一个照猫画虎的尴尬境地,我们想象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大超过我们自己,我们把我们的所有能查阅的一切有关古诗词的知识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样学生不能真正心领神会,而机械的记忆又不能代替理解,这样对我们教师来说更不能称为古诗词的教学,古诗词的教育应该本着让学生去体会古诗的精神,从而体会作者写作的心理背景和时代

背景。时代背景和个人的心理背景是古诗词的精神所在,也是作者写作的源泉,我们必须要理解这一点,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古诗词。

我们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习知识的精神所在,在与知识的精神的交流中,让学生自然的进入到知识中去,而不是让学生去机械记忆,或者是让学生机械理解。机械的东西只有在生产中可以出现,这是流水线式的过程。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新知识和创造新的知识,机械的流水线式的教学过程,只能是知识的重复再现,那样学的知识是死知识,甚至把知识学死了,没有发展知识。这不但是我们教育者的悲哀,更可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悲哀,这样我们的文化将永远守着我们前辈的璀璨遗产没有进步。我们的文化就失去活力,教育的落后导致我们民族文化的萎缩的结果,是我们一天两天看不到的,但现实的后果是必然的,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古诗词的教学更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古诗词的学习必须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感情的积累的过程,基础知识是学习古诗的基础动力,生活感情是学习古诗的导向,他决定了古诗词学习的方向性,古诗词的学习应是带有创造性的学习,我们学习古诗必须体会古诗词的思想感情,我们拥有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历程,才会有古诗词思想感情的基础,这样我们等于拥有了古诗词的生命,同时我们也给了古诗词新时代的新生命力。我们与古诗词融为一体,这样古诗词才是我们的古诗词。

既然这样,我们应怎样进行古诗词教学呢?以本人微薄的教学经验看来,在学习古诗词之前我们应尽量让学生多多的去查阅一些与作者人生相关的内容,并且要多多了解一些与这首诗词相关的时代背景,从而了解与这首古诗词思想感情相关的作者的思想历程。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而且知道了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想感情。当然还有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的教育必须是日积月累和大量的阅读同时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要陷入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境地,基础知识的教学更不能急欲求成。在必要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加上大量的阅读,那么基础知识就是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不会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难点,也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我这样说并不等于忽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必要的记忆是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的。

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中国古诗词的教育一直在探索着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仅以此篇抛砖引玉,来促进我的语文教学。

第三篇: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信息社会,张扬个性、提倡创新,培养求异思维的今天,如何快速而有效地获取信息,从中识别、区分、筛选,组合信息,这种实用性的阅读技能越来越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和其他学科知识获取资料,要让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这是适应时代的新目标,新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掌握这种高效而实用的阅读技能与方法。唯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吸收,有所获得。

一、自主阅读,搜集信息

“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前实践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感性经验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在课上学习课文时与作者在激发的情感与语言表达形式上产生的呼应对照,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搜集信息,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

1、课内外想联系,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更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无非“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大”了,读“厚”了。如学习《五彩池》时,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有关资料,学生找到许多五彩池的图片,介绍五彩池的文章以及如何去旅游等等信息获得。这样的亲身实践,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获取,不再是光听老师讲解的就可以了。这样就为他们自己学会读书,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会方法,养成习惯。

2、书本与生活密切联系。

我们的生活就是一本开放的大书,里面包罗万象。生活就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聪明”,那就是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去观察,用嘴去说,用心去体验感悟获得,这样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可以启发自己的想像与创造,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到时事政治,如十七大会议、申奥活动、足球比赛;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都要学生留心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会、比较、分析、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生活与大自然是学生能力实践的课堂,也是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课堂。

二、合作探究,组合信息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社会,也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没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相互学习的精神,仅凭个人很难做好一件事情。所以现在就要提倡合作学习,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我结合书本生活,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合作学习,然后把搜集到的信息加以组合,即进行专题研究阅读。如《我们的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阅读有关父爱,母爱,师爱以及其他描写亲情的文章,并且摘抄下来,然后小组交流,分门别类,整理编辑。其中收录了《背影》,《我的母亲》,《毽子里的铜钱》、《师恩难忘》等经典名篇。还有诗歌《妈妈的爱》有一小组收集了许多老歌《外婆的彭湖湾》、《好爸爸、坏爸爸》、《妈妈的吻》、《草鞋》还有则搜集了童话、童谣《母亲和女儿的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有的小组推荐了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妈妈再爱我一次》、电视剧《母亲》等,学生通过合作阅读,积累内化大量的语言材料感受着,体验着,感动着,震撼着。不用说教,不用灌输,相信他们从中感悟到的东西可以够他们咀嚼回味一辈子。这就是教育的本义,教育的真谛。

三、体会创新,加工信息

学会自主搜集,学会组合迁移,还应该学会创新。在阅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体会,感悟,意会,或是从中受到启迪,引起共鸣,引起思考。这时会情动心动,欲有感而发,这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这些信息,思维,想法灵感加工,创造,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这是更深层次的交流。如《毽子里的铜钱》中学生有感于一个栉风沐雨的卑微的老人对小姑娘无私的爱,小姑娘对老人生活艰难的体谅。让学生感于父母深恩,感于祖辈厚爱,让他们的情感更热烈,我让他们拿起手中的笔,或写或画,写出自己心中情思,拿起手中的相机,或拍或摄,记下生活中珍贵的瞬间。用眼、用心去观察、体会;用行动去体验,去回报。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爱的熏陶和洗礼。

总之,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活动时空,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质量,孕育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更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

第四篇: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经过这几年对这一模式操作和理解,我个人认为,“三疑三探”最大的亮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而这一两点也正是整个课堂环节中最难以掌控和把握的地方。很多初次尝试的同事有这样的困惑:为何我们的学生就是不愿意主动提问题?即使勉强提了,也是问的不着边际?一些外地来我校听课的老师,在课后的座谈会上,最关注的也是这一问题。的确,面对一片全新的课文,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且问的还要有价值,这确实是一个难点。下面我就把自己平时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各位师生朋友,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重视课前预习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所选的文章,有些篇幅很长,光读一遍就需要五六分钟的时间,何况一遍能否读懂还是个未知数。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高质量的设疑,必须建立在读懂课文、深思熟虑的基础上。预习可以放在早读的时间进行,让学生读读课文,标上段落序号,在生字新词上做上标记,利用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简单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些都是可以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时间不用太长,十几二十分钟都行。有了课前预习,才能确保课堂的顺利进行。

二、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质疑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题,一是因为他们没有质疑的习惯,二是没有把教师当做与他们探讨新知的伙伴。于是我就从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开始,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我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评分制。在制定评分标准时,我故意将天平倾斜:回答对一个问题得十分,但如果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得二十分。面对这样的诱惑,自然人人都开动脑筋,拼命思考。一旦学生提出了问题,且很有价值,教师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会提问题的学生就是聪明的学生”“你提出的问题真有价值,你真棒”这样具有鼓励性的语言充盈着你的课堂,想不让学生不积极都难。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质疑

“授人于鱼,只供一时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人以渔”。学生有了质疑的勇气和意识之后,课堂上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抓不住要领,没有思考价值,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我个人觉得,语文学科是最容易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学科了,方法有很多:

1、可以针对课文题目提问题;例如《明天不封阳台》一课,学生依据课题,就能够提出如下问题:(1)、明天为什么要封阳台?(2)、是什么动摇了封阳台的决定?(3)、为什么最终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

2、可以结合文体特征提问题:

如果课文是小说,可让学生结合小说三要素设疑;例如《甜甜的泥土》一课,它是一篇小小说,但也具有小说的一般特征。学生设疑时,就可以根据小说三要素提问题:(1)、简单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2)、文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主要写了谁?(3)、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言,分析作用。如果是议论文,那么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就是学生提问的对象;例如《多一些宽容》一课,学生就可以根据议论文的文体提出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为什么要多一些宽容?怎样才能做到宽容?(这其实就是论据)(3)、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如果是说明文,就更简单了,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学生一定都能想得到;例如《苏州园林》一课,它是一篇说明文,学生们如果抓住文体特点,就能提出如下问题:(1)/本文写了苏州园林的哪些特点?(2)、本文的说明顺序?(3)、本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如果是写景游记,游踪、景点、品析优美的语言是这类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可提问的重点。例如《阿里山纪行》一课,学生可提的问题有:(1)、作者的游览顺序?(2)、课文介绍了阿里山的哪些景点?各自的特点?(3)、文中有哪些优美的语句,好在哪里?

3、可以结合学习目标设疑:对于一些学生不太容易提问题的文体,比如说诗歌、散文,可让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设疑。这三种方法不是单一的、机械的、孤立的,可以统一结合,灵活运用。

总之,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广大教育界同仁的一颗耐心、恒心,更需要师生的同心。

谁掌握了科研,谁就掌握了明天。站在课改的门槛上,认真审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我们五里桥全体师生有理由相信——明天会更好!

第五篇: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语文课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语文课堂的外延,为广大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丰富的听说读写材料,化无声为有声,变单一为丰富,变抽象教学为具体教学。学好语文,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要让学生能说会写,所以教师要把新课标中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语言是有声的,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交流思想都离不开“听”。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借助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变抽象为具体,让无声为有声,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该去如何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呢?

1、抓基础训练,掌握必要的技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但一定要循序渐进,要从听汉语拼音的发音规则入手,重视汉语声母、韵母、声调、重音、语速、感情的听力训练,确保听音正确。

2、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精典的朗读篇目,并播放相关的录相材料,促进学生听力的提高。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翻刻翻录精典篇目朗读DV和朗读带,在课后听读。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节假日里注意收看新闻联播等节目,学习播音员的发声、发音、语速、语调、语感等,提高听力水平。

3、培养学生养成正确去听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整合听读材料,并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完整的、准确的、有感情地表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边看边听边理解、边记忆的良好习惯,如果长期坚持,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4、注意精听和泛听相结合。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精听和泛听的综合课件,这种精听教学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如《隆中对》一文,对于诸葛亮的隆中对答,可运用精听的方式教学。泛听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语言、语音规律,增强学生对未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这样既帮助学生消化吸收了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了语言创造的乐趣。教师要注意在精听和泛听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既要抓关键词、抓主旨,获取特定的语言信息,又要抓听读材料中的特点细节,从而抓住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以达到学习知识,培养听力能力的目的。

二、挖掘课内外语文资源,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语文课程蕴涵了广博的人文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获取与分享,离不开“说”。但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羞于开口,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甚至会严重地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教师要解学生,关爱学生,要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提高学生的说话的胆量和说话的能力。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呢?

1、利用课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中配设了大量富有儿童情趣的、色彩艳丽的、为学生所喜爱的图片,初中语文教材中也配设了一些图片。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内图片资源及网络图片资源,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如“金钱,人类共同面对的话题”,教师就可以利用图片资源进行说话训练。

2、利用精彩词语和句子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汉语言词语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一些句子形式优美,富含语文美和哲理意蕴,教师可以从书本中学的现成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还可以从精典篇目及现代美文中寻找词语或句子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通过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说话的兴趣就会提高,说话能力就会提高。

三、关注“读”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要学好语文,学生不仅要会听、会说,而且还有会读。教师对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读”好了,可以直接有益于听、帮助写、促进说。“读”本身蕴含着很深的奥秘。古人早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这并非否认教师在教学中“讲”的主导地位,而是强调了“读”自身的重要性。

读如此重要,该如何读呢?

1、以读思疑,重视导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一定要发挥导读思疑的作用,精心设计阅读提纲或思考题,突出“读”这个重点,力求提纲挈领,抓住关键和精髓,做到学有目标,读有方向,记有重点,充分体现导读在教学中用时少、收益大的特点。

2、忘我投入,进入角色。六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上课时读得投入,醉在其中,可见他忘我投入,进入了角色。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心态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课堂教学中要尽快控制学生心态,引导他们树立较强的“角色”意识。当然教师本身应该搞好自身的范读,与学生一起进入角色,沉浸到作品所描绘的境界中去。这就需要师生双方共创一个“读”的和谐氛围,使学生愿意参与、主动参与,并且乐在其中。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重在启发、点拨、鼓励学生放开胆去读,不受框框的限制,投入的去“读”,直到读出作品内容、人物性格、文章结构、思想主题等。

3、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提升读的效果。恰当地变化运用教学手段,不仅对读大有裨益,而且可加快学生掌握知识的节奏。教师在指导学生精读、略读的过程中,有必要适当地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素养。如《出师表》一文,教师可安排学生做“读”的试验,一个组细读体会,一个组通过上台表演来促读,教学效果肯定会有所不同。

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抓好课堂一读这个环节之外,还有责任引导学生由课内读的小天地,步入课外读的大课堂,真正发挥“读”自身的神奇奥妙。使学生在读的前提下,“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四、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言:“要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但是对于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教学存在很大的先天不足。其实在小学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话时,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以至学生在初中阶段,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如何培养学生写话和作文的能力呢?

1、联系生活实践,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寻找写话的内容。写话需要内容。平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写话兴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人、事、物,关注世界上的热点、焦点问题,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尽量去写下来,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让学生懂得,谁的观察力最强,谁就能写出最有分量的佳作来。持之以恒的实践下去,学生写作积极性就会提高,自然会把自己喜欢的、幻想的、开心的、心存疑惑的事写下来。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自觉练笔的好习惯。

2、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注意把“兴趣”二字放在首位,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开展趣味写作,使兴趣成为学生写作的内驱力。让学生在兴趣中起步,并有意识提高。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能产生独特的魅力。多媒体通过以图激趣,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除理性思维之外,用感性思维去认识世界,就会产生“视觉经验的词语化”,可以启发学生去想象、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精神。多媒体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媒体课堂去观察、去感触、去渲染和扩充自己的感触,去尽情表达。教师则要切切实实去做一个多媒体作文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的作文语言变得丰富生动,有感情色彩,然后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一篇打动人感染人佳作。

事实上,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其听说读写能力是不能分开的,它们在语文教学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是一个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但只有使学生在这四个方面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能力得到了培养,才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才能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因此,身处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下载语文阅读课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阅读课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培养实验与研究

    初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培养实验与研究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又云: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和求解,而困惑与好奇......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题的能力 当今时代是一个以提倡素质教育为主的社会,可是学生们主动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只是有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我觉得......

    周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周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悟,即学生需要反思,而目前的学习现状阻止学生反思能力的形成,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科学周记对形成学生反思能......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培养小学语文课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面对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性质和地位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谈语文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语文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50401) 福建平潭县北厝镇华光学校魏贤芳创新是人类智慧的核心与归宿;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

    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对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性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好学生的作文能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扎实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能力活动至关重要,我们要下功夫抓好课外阅读,把语文课外活动开展好。经过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

    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我们的学生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到无话可说,感到无材料可用,不知从何处下笔。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法,更重要的是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