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3 20:1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语文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语文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谈语文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语文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50401)福建平潭县北厝镇华光学校魏贤芳

创新是人类智慧的核心与归宿;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笔者就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唤起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思考中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语文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思考中想创造。

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成才故事,就是最好例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思考是创新的基础。教师在设定让学生思考对象及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表现手法把握住适当尺寸,使学生在思考后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教《“你们想错了”》一文,着重围绕这段课文:“方志敏淡淡地说:‘哼!不要做出这种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也没有。要从我这里发洋财,你们想错了!’”问学生这段有几句话,然后让学生思考:难看样子是怎样的,“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想错了”等几个疑问,萌发学生求知欲望,并进行讨论,从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探索,创新也正是从这里起步。还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使全体学生在思考中唤起创新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发现中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语文课中应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发现中敢创造。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关键在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宜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知识和发现问题的氛围。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都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如教学《青蛙的眼睛》一文后可设计如下:

1、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用它()。

2、人们还从()得到启示,发明了(),用它()。

3、我觉得还可以从()得到启示,来发明(),用它来()。这作业题很具有强烈的创新成分,使学生在加深课文内容理解学习句式中培养创新素质。应当指出,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解是否属于创新,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别人是否提出过,而在于这一问题及解决对于这个学生来说是否新颖,能否综合运用知识从不同角度去思维,去解决问题。

三、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会创造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就是以多向、逆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富有创造的科学态度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学生学习语文正确方法就是挖掘潜力,进行“再创造”,也就是说由学生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出来。联想是由此物想到某一点相关的彼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物不连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起思维链条上。联想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开端。因而我常利用教材学联想。如教学《落花生》一文中,要求学生深入挖掘,大胆联想,结合现实,开展评说。然后要求学生写“读《落花生》所想到的”,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理解,联系自己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举一个实例来说明什么样人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开放课堂搞创新。结合一年一度科技月活动,要求学生结合现实事,寻找联想物动

手搞创新,学写小设想等。总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四、体验创新乐趣——让学生在想象中丰富创新内涵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孪生兄弟,想象力丰富的人创新精神也强。我教《荷花》第四自然段时,指导学生看图,抓住文中有关词、句、段、标点符号,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问:“小朋友想想看,‘我’变成一朵荷花,蜻蜓飞过来会跟我讲些什么?”一个学生说:“蜻蜓飞过来说,‘荷花姐,您的清香把我吸引住,我飞行时看到回归后的香港一派繁荣景象,还看到金黄色的菜花向我微微点头„„’”。又问:“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了什么好梦?”一个学生说;“小鱼游过对我说:‘荷花姐,您好!晚上我梦见大家把您围住,看您跳舞,那优美的舞姿使我永远也忘不了!’”又一个学生说:“小鱼游过来找荷花姐一起去澳门欢庆澳门回归,期盼台湾和平统一,早日回到祖**亲怀抱!”我又提出:“大家看好梦后边是什么标点符号?”一个学生说:“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别的东西。如柳树公公,蝴蝶阿姨,小虾弟弟等等,来跟荷花姐姐讲话。”这些回答是通过一定的想象才能得出。学生也在想象中体会创新的内涵。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中我们坚持:一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我们决不暗示;二凡是学生能发现的我们决不替代,决不直接给予结论。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常常设计这样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要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常常体验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接班人。让我们从语文课堂教学中做起。

第二篇:语文课中学生古诗词能力培养浅谈

语文课中学生古诗词能力培养浅谈 湖北省 枣阳市 刘升镇 榆树小学 李国锋

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古诗词是文学的精华,更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古诗词,正是培养他们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弘扬我们古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国古诗词的教学精髓在于让学生心领神会,明其意,感其情,动情处应有共鸣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才是真正的融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去,古诗词的教学必须要从根本的基础入手,让学生从基础的文学知识学起,让学生从一点一滴的情感感受开始,与古诗词产生感情的共鸣,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融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去,融入到作者的人生中去,甚至融入到作者的时代中去。学生的理解能力的上升是阶梯式的,学生的一切的知识都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他们的知识达到一定的程度,他们自然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去理解古诗词。而我们的教学大多数走入到一个照猫画虎的尴尬境地,我们想象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大超过我们自己,我们把我们的所有能查阅的一切有关古诗词的知识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样学生不能真正心领神会,而机械的记忆又不能代替理解,这样对我们教师来说更不能称为古诗词的教学,古诗词的教育应该本着让学生去体会古诗的精神,从而体会作者写作的心理背景和时代

背景。时代背景和个人的心理背景是古诗词的精神所在,也是作者写作的源泉,我们必须要理解这一点,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古诗词。

我们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学习知识的精神所在,在与知识的精神的交流中,让学生自然的进入到知识中去,而不是让学生去机械记忆,或者是让学生机械理解。机械的东西只有在生产中可以出现,这是流水线式的过程。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新知识和创造新的知识,机械的流水线式的教学过程,只能是知识的重复再现,那样学的知识是死知识,甚至把知识学死了,没有发展知识。这不但是我们教育者的悲哀,更可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悲哀,这样我们的文化将永远守着我们前辈的璀璨遗产没有进步。我们的文化就失去活力,教育的落后导致我们民族文化的萎缩的结果,是我们一天两天看不到的,但现实的后果是必然的,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古诗词的教学更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古诗词的学习必须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感情的积累的过程,基础知识是学习古诗的基础动力,生活感情是学习古诗的导向,他决定了古诗词学习的方向性,古诗词的学习应是带有创造性的学习,我们学习古诗必须体会古诗词的思想感情,我们拥有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历程,才会有古诗词思想感情的基础,这样我们等于拥有了古诗词的生命,同时我们也给了古诗词新时代的新生命力。我们与古诗词融为一体,这样古诗词才是我们的古诗词。

既然这样,我们应怎样进行古诗词教学呢?以本人微薄的教学经验看来,在学习古诗词之前我们应尽量让学生多多的去查阅一些与作者人生相关的内容,并且要多多了解一些与这首诗词相关的时代背景,从而了解与这首古诗词思想感情相关的作者的思想历程。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而且知道了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想感情。当然还有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的教育必须是日积月累和大量的阅读同时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要陷入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境地,基础知识的教学更不能急欲求成。在必要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加上大量的阅读,那么基础知识就是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不会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难点,也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我这样说并不等于忽视基础知识的教育,必要的记忆是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的。

本人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中国古诗词的教育一直在探索着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仅以此篇抛砖引玉,来促进我的语文教学。

第三篇: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学生 兴趣

一、开展课外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实验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了《密度知识的应用》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鉴别一件小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要求学生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再动手进行操作,然后讨论有几种鉴别方法,比较哪一种实验可信度最高。

二、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平行光源、电铃、密度计、小天平、量筒、杠杆、潜水艇等实验仪器或模型、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对原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撰写小论文,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并定期举办“初中物理报”专刊评比,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就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扮演决策者的角色,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的方案,撰写小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学了《安全用电》后,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对如何进行安全用电作大胆的设计和构想,提高学生正确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决策能力。

四、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认真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举办科技讲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有条件时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现代化设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某些科技成果和最新信息,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地扩充,通过录像、资料讲解,达到进行科技教育的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技术,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应用,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明显提高,关心现代科学技术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五、组织社会调查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活动,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到现场实地观察、调查来增加他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通过引导学生接触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篇:语文课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是新世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课程标准和课改实验的目标所在。在这些素质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21世纪的“通行证”,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所在。小而言之,它关系到一个人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大而言之,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一个人创新素质的形成必须从小抓起。正因为如此,新的课程标准及其教材内容,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点。那么,教师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尤为重要。笔者是一名小学课改实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从这方面做了如下尝试和体验,拙言述出,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起步事实证明,聪明的人发现问题,普通的人等待问题,愚蠢的人没有问题。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则是引发寻求解决办法、激发创新思维的启蒙。这就启示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想把每个学生培养成聪明而有创新的人,首先应该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的起步点。发问来自观察,观察引起思考,思考引发问题。新教材在这些方面的内容和特点都很突出。

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中最基本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外观上让人耳目一新,直观上使人通过图案会不由自主引起遐想与发问;其次,新材料中设置了许多综合实践类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思考,并去发问,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再次,新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既有宇宙星空、天文方面的,也有大海湖泊、地质方面的;既有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的城市风味的内容,也有弥漫着乡土乡情、幽静舒适的田园生活的内容。这样,会使小学生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从各方面尽力去探索,去思考;也会使城市孩子对乡间生活充满好奇和企盼,使农村孩子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和憧憬,他们面对教材,自然而然会去发问。还有,新教材留有广阔的“空白”余地,如在有些“语文天地”中安排了让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发现的等,这些都给师生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思考空间,体现了教材在学生思维上的开放性。倘若能抓住这些特点,合理使用,把握好其内涵与外延,就会有好的收获。我在教学《特别的作业》一文时,引出课题后,鼓励学生针对课题提问题,学生便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特别”是什么意思?特别的作业是什么?谁布置了特别的作业?同学们完成得怎么样?特别的作业“特别”在哪儿?是不是特别的人才能做特别的作业……,学生的问题潮水般涌来,尽管有些问题天真得让人发笑,但千万注意,孩子们的思维往往是从这些天真幼稚、甚至可笑的地方得到引发,而后才能循序渐进,更大胆地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新问题,过去那种动辄否定,只许一种答案的做法,不知扼杀了多少创新的“头脑”,牛顿当年问大人“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不也令人觉得好笑吗?而恰恰是在这好笑之问的引发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诸如此类的发问现象,体现了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应该说这就是教学的成功,它已调动起了学生动脑去想,去思考的兴致,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效果,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学生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后,便会张开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寻求的过程,在常规性的思考中,常常会引发出超常的想法,这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和追求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并发现学生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帮助促进其在独特和新颖中去创新。

2.1根据画面展开想象。想像是人根据原有的知识基础,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出的新的形象、新的思路、新的方案。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例如: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看图说话,首先借助课件出示画面,画面上一只小白兔在给玩具布熊缝衣袖。让学生对照画面进行想象,说出一段话。有的说:小白兔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它从垃圾推中捡到一只破布熊,准备缝制好以后,作为献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它懂得变废为宝,懂得节俭。有的说,小白兔玩耍时,不小心将玩具熊的衣服撕破了,它正在一针一线地缝呢!还有的说它在帮她的朋友缝呢!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不对,小白兔的布熊玩具在班上玩具大赛中引人注目,许多小朋友争着、抢着玩它,不小心撕破了布熊的身体,小白兔正为它做手术呢……,相比之下,这个学生说的具有独创性,想像力比一般人宽广而丰富,这时,老师给了欣赏性的鼓励,并让其他学生共同评论,结果便出现了更富创意的想象。一次次成功的想像激发着学生乐于创新的欲望,为创新能力做着有益的铺垫。

2.2根据对语言文字阅读后的独特理解,培养思维的发散性,通过想象培养创新能力。新教材中所选取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内容新颖,具有创新的内涵,容易形成多元化理解,易于思维发散性的培养,但重要的还在于教师要能够认知并把握其内涵,合理使用教材,发挥其作用。我在教学中尝试了“巧设问题、诱导想像,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教学《雨铃铛》一文中,在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春雨声音的拟声词(沙沙、叮铃铛啷)后,我便问:雨声都是这样的吗?举出你的例子来。于是学生七嘴八舌,争着说出各个季节不同的雨,不同的地声音,并给不同季节的雨安上了形象生动的名字,思维活动由春雨发散到了一年四季,从课本语言文字中走进了生活与大自然,想象的空间便被展开了。又如教学完《乌鸦喝水》一文后设问:谁能帮乌鸦想出别的喝水办法吗?于是便出现了很多“新招”,如用吸管吸水,打掉瓶子的上半截喝水;把瓶子倾斜着来喝;把瓶中水倒在海绵上,然后挤出海绵中的水来喝。学生的奇思妙想可谓丰富多彩,他们在极力帮乌鸦想办法,思维处于积极的运作状态,从各个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进行思考、想像,求异思维促使学生的新思维、新想法源源不断地冒出来。这正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体现啊!

2.3借助情境教学,发展想像力。恰当合理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使学生的想像力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教学《春天的手》一文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组学习后,我用课件出示“春暖花开、燕归来,微风吹拂柳飘逸,孩童呼唤春天到”的画面,同时配上《春天在哪里》的歌曲,音乐与画面创设出的浓浓春意使学生喜爱春天的情感已溢于言表,许多孩子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唱了起来,这时我与学生一起自发地跟着音乐高声朗读课文,在体验情感中体会了、锻炼了感情朗读,然后闭眼想像,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说了起来:小河哗哗笑了,叫醒了青蛙,叫来了燕子,叫红了桃花,叫绿了柳树,叫黄了菜花;农民走进了田地,插秧苗,拖拉机耕着地,麦苗点头、鞠躬……。孩子们穿上毛衣放风筝,老爷爷、老婆婆在墙角晒太阳,乐得合不拢嘴……,学生的话匣子打开,想像更合情合理了。透析这些现象可以看出:这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已经超出了语文范畴,与自然、美术、音乐等学科形成了整合,想像的空间扩大了,创新的可能也增大。

3.进行实践体验,是创新能力的源泉许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才能有创新。有位哲人说过:“你听过了就忘记了,你看过了就记住了,你做过了就领悟了”。新课标倡导并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加强自我体验和语言的实践。根据这一原则,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某种行为进行操作尝试,通过切身的实践体验,感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或原理,从而引发新的想像,升华为创新意识。例如教学《两件宝》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双手和大脑进行对话;教学《大熊猫》时,让学生当“动物世界”栏目节目主持人,介绍大熊猫;教学《小小的船》时,设置活动,假若你是杨利伟叔叔,坐上“神州六号”(小小的船)升入太空你会看到什么,给大家讲讲;教学《小鱼的梦》时,让学生当海底潜水员,邀游海底去一趟,你会看见什么?教学《啄木鸟》一文后让学生以啄木鸟的口气给森林王国写一封信,以大树的口气给人类写一封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些活动的过程不仅使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过程,更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的源泉。

第五篇: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新疆鄯善县育才学校

岳永杰

说起学生的创造力,有些老师可能不以为然,认为学生尚且懂事不多,谈何创造?其实不然!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对学生而言,凡是他们原先不会的,而现在会了,就是一种创造;凡是别人没想到的,而学生想到了,就是创造。

培养学生创造力,就是善待学生的一生。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想象是他们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老师应重视学生的行为表现,善加引导,从而促使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展。

老师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时,需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创造的欲望、创造的兴趣和创造的能力。

下面,我来谈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两种重要途径: 创造性思维练习和创造性艺术活动

一、提供适当的创造性思维练习和创造性艺术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过程包含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这两种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指从多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多样性解决问题方案的思维;集中思维,是通过逻辑分析,按问题解决的要求筛选出一种最优化解决方案的思维。

1、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1)、一形多物的扩散。请学生尽可能说出同一种形状的物品,如圆形的东西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有那些等等。

(2)、一物多形的扩散。请学生敞开思路,说出同一物品尽可能多的用途,如水有什么用、绳子有什么用等等。

(3)、一因多果的扩散。提出一种假设,请学生说出其结果,带学生玩“如果······,将会发生······”的游戏。例:如果你会飞,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将会发生什么等等。

(4)、一物多变的扩散。让学生把东西变换一下,他们会更喜欢去思考。如:什么东西小一点更好看;什么东西跑快一点更有意思等等。

(5)、一题多法的扩散。设计一些具有发散思维的趣题,让学生思考。如:请学生想出十种以上对天上云朵的比喻;设想如果地球上最后一滴水用完后,将是一种什么情景等等。

2、集中思维的训练方法

(1)、归类法。在向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将具有相似点问题进行对比要求学生分类。

(2)、排除法。找出多个事物中不同类的一个。即把异类物排除在其他同类东西之外。

(3)、类比推理法。用图形、数学、词语等情况排列的规律性变化。(4)、下定义法。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下定义。

这些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水平,包含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面的思维能力。这种分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会共同推动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二、开展创造性艺术活动

文学、音乐、美术都属创造性艺术活动。这其中,创造想象尤其突出,而创造想象正是创造思维的支柱。

1、文学与学生创造想象的培养。引导学生参加文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极好机会,在聆听老师讲的要求时,学生更需要调动想象,在脑海里再现故事所展示的图景。在老师要求编构故事时,学生更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按照提供的故事线索用语言来表达故事的图景,编得越多越离奇越好。

2、音乐与学生创造想象的培养。通过音乐、舞蹈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在活动课或平时,随意播放中外名曲或儿童歌曲,让学生想象乐曲表达的意境,并随音乐舞蹈。

3、美术与学生创造想象的培养。给学生各类几何图形,请他们添加上几笔成为一些形象,让学生听音乐、绘画表现他们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即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学生能够自由、灵活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等,作为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师,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学生的潜在创造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下载谈语文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语文课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荐]

    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纵观历史,还是横阅当今,民族之间或国家之间的所有进步与落后的差异,都是由创新所致,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及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题阶段总结 上传: 朱志明更新时间:2013-1-11 8:00:24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经过实验研究,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小......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曲靖市麒麟区新生小学段学文【摘要】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特别是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能生动、活泼、......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目前,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并被认为是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摆在......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单位:宝坻区杨家口中学 学科:初中英语 姓名:韩红云 1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荐]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 王冬梅 来源:江南时报网 时间:2008-12-31 点击:10【 字体: 大 中 小 】 【 关 闭 】当今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河南省汝阳县实验中学 郭俊豪 摘要:中学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高效、持久的记忆......

    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王 宇 (贵州省福泉市第一中学) 在英语学习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书面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与听、说和读的能力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