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服务在会展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时间:2019-05-14 00:54: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会展服务在会展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会展服务在会展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第一篇:会展服务在会展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伴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会展也得到了政府和业界的重视。各地举办的规模不

一、形式多样的文化会展层出不穷。方兴未艾的各地文化会展不乏有特色鲜明、功能显著、渐成品牌者,但其蓬勃发展背后的隐忧也逐步显现。

企业开始有选择地参加

递交网上报名申请、组委会审核通过、安排展位……轻点鼠标,企业即可完成2012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的展位排定,而中国乐凯胶片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分公司则在上届文博会结束时,提前预定了今年的展位,该公司经理周林华说:“每年义乌文博会都会吸引国内外客商云集,这可是拿订单、搞合作的好机会。”

与东部发达地区企业积极参展类似,地处文化产业发展“后发地区”的企业也表现出极大热情。“参展既可以展示和推介新疆文化产业优势项目,还可以学习到好的办会经验。”新疆七坊街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子说。

展示产业发展成果、促进商家营销交易、加强业界合作交流,文化会展对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窗口和引擎作用日益显著,但“现在每年全国各地的各种文化会展太多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魏子坦言。

采访中,有企业人士表示,当前很多文化会展定位不清、受众不明,对参展企业的服务意识不强,会展运作不规范、乱象不断,参展企业由主角变成配角,参展更像是“捧场”“凑热闹”,实际参展成效与预期相差甚远,“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长期参展过程中,企业对参展目标设定、成本收益核算渐趋明晰,对会展服务、举办水平的认识也逐渐理性。“我们曾经计算过,在与采购商客户接触、徳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展览公司展示设计 3d模型下载上海展览公司北京展览公司展览模型展览展示设计模型云http://www.xiexiebang.com

洽谈互换名片时,每收到一张客户名片的成本核算下来是2000元,所以,我们不得不对参展有所要求,必须考虑每个会展参展的成本与收益。”浙江省义乌市祥胜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胜伟说道。

“一开始,我们参加会展还有些盲目性,全国各地到处跑,现在是边参加边比较,开始有选择地参加,我们希望参加更高质量的文化会展。”魏子说。

徳马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http://www.xiexiebang.com/

展览公司展示设计 3d模型下载上海展览公司北京展览公司展览模型展览展示设计模型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公共关系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崐业要发展,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基础,同时还应该创造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环境,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搞好了,知名度提高了,企业的发展就有了保证。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形象,设施和产品再好,企业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和影响。

在中国,公共关系首先是旅游行业特别是在宾馆饭店发展起来的,公共关系部也首先是在宾馆饭店建立起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公共关系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认同,公共关系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公共关系有着普遍的意义,而由此派生出的饭店公共关系又有其特殊性,它是指饭店运用信息传播手段,与公众建立起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以促进企业总目标之实现的一种管理职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饭店公共关系一方面强调企业和公众的关系是相互的,另一方面又强调饭店公共关系具有管理职能,从而使我们加深对公共关系本质的认识。

饭店公共关系的主要对象是公众,它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方面,因此,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构成了饭店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内部关系是指员工关系和股东关系,它是饭店搞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外部关系包括顾客关系、社区关系、媒介关系、政府关系和同行关系等,这些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到饭店的发展,甚至影响到饭店的生死存亡。因此,在现代化的饭店管理中,从总经理、部门经理到服务员,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公共关系意识,必须将公共关系意识变成全体成员的意识并贯穿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去,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达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

公共关系是一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它在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够发挥作用,尤其是现在,饭店公共关系越来越多地注重饭店外部开拓与内部管理的结合,特别是注重饭店的内部管理,这对于提高饭店知名度,树立与发展饭店形象,提高饭店管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维系人心,提高饭店的凝聚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提高饭店知名度上,公共关系的机遇很多,关键是要抓住时机和采用有效的方法。例如,饭店的开业庆典就是开展公共关系的一个最好的机会,因为饭店新开业还没有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它的知名度几乎等于零,这就需要通过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扩大饭店的影响,提高饭店的知名度,因此,许多饭店对饭店的开业典礼都非常重视,精心策划,出奇制胜,以求开业大吉。而一些已经开业,正在经营中的饭店,由于知名度较低,饭店的产品和服务还未被公众广泛认识,就更应该在公共关系上下功夫,抓住有利时机,灵活运用传播媒介,向公众进行宣传和介绍,提高和强化饭店的知名度。营业中的饭店如果能在公众心目中产生良好的声誉,必然会对饭店的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对扩大饭店知名度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树立和发展饭店良好形象

饭店的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包括饭店员工心目中对饭店整体的评价。它是公众对饭店的发展史、管理人员、团体气氛、行为准则、物质条件、产品、服务、饭店名称、店徽等的总体认知,反映了公众对饭店的整体特点、总的精神的了解和情感倾向。

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具体工作,树立与发展饭店的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信誉,以取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接受,进而赢得信任和支持,而良好形象和信誉的建立,又会促进饭店目标的实现,所以人们常把良好的形象和信誉称为饭店无形的财富,同时,饭店良好的形象也是吸引客人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南京玄武饭店为例,开业之初,由于经营思想和经营观点以及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使饭店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客源层次降低,客人越来越少,不但影响了饭店的声誉,给饭店的经济效益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验收,在饭店十周年店庆之际,跻身四星旅游饭店的行列。可见,树立和发展饭店形象是促进饭店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饭店形象的树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饭店本身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因此,饭店公共关系工作要为饭店的发展不断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饭店公关人员必须充分发挥公关的积极作用,经常进行市场调查,了解饭店形象在公众心目中的变化,分析公众的心理、意向及其变化趋势,及时做出预测,及时调整公关策略,使饭店的发展趋势与公众意向相吻合,让饭店良好的形象在公众的心目中经久不衰。

3、提供信息,发挥决策参谋作用

在饭店经营管理中,决策是一项战略问题,饭店所处的生存环境和面临的市场竞争极为复杂,经验型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饭店发展的需要,因此,饭店各职能部门,尤其是公关部,应当充分利用公关优势,发挥其智囊作用,为饭店决策层提供切实可靠的信息,当好饭店决策层的参谋。

饭店决策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决策过程包括调查分析、确定目标、制定方案、方案评估、执行实施等步骤,公共关系在决策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决策的准确制定提供各种信息,它的作用包括三个监测作用。

第三、公共关系影响着饭店决策的实施。饭店每一项决策的实施并不是饭店组织孤立的行为,它需要得到内外部公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引导他们在不同层次上以不同形式参与到实施决策的行动中来。因此,饭店公共关系活动是饭店能否有效实施决策的关键因素。

4、协调饭店内外关系

现代饭店是一个开放型的组织,它既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同时又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饭店内各部门之间以及饭店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协调能使饭店内所有部门的活动同步化、和谐化,并使饭店与环境相适应。协调影响到饭店中的所有部门和人群,也影响到饭店的外部环境,缺乏协调就会使饭店在时间、人力、金钱等方面造成浪费,使饭店形象受到损害。公共关系在现代饭店管理中,能够恰到好处地发挥这种协调作用,使饭店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公共关系在饭店管理中的协调作用主要表现在与公众沟通信息、建立感情,取得理解和支持等方面。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是饭店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能,对内包括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饭店与股东之间的沟通;对外有饭店与客人之间、与社区之间、与新闻界之间、与政府之间的沟通等。公共关系在饭店内部的信息沟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及时向员工传达和解释饭店的政策、决策、指令和意向;向各级部门反映员工的建议和要求;提高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管理的热情。如南京金陵饭店在这一方面就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他们通过当一天总经理等一系列活动,唤起员工对饭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可能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这样不仅使饭店管理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同时,也使饭店与员工在感情上贴得更近。股东关系与员工关系一样,也是饭店内部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必须经常了解股东的动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鼓励股东参加饭店的经营活动,以使其与饭店同呼吸共命运。

饭店公共关系的协调作用对外部公众而言,首先是与客人沟通,这种沟通工作既是大量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始终树立顾客第一、客人总是对的的经营思想,尽力根据客人的要求

建立和完善服务项目和服务设施,真正与客人做到相互沟通,彼此信任,互促互进。此外,还要注意发挥与政府、社区和新闻界之间的信息沟通作用,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饭店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5、促进饭店效益的提高

现代饭店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饭店经营过程中,无论是消费决策还是投资决策,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离不开信息服务,信息服务越充分、越及时、越全面,越能强化企业的生存与竞争的地位,而信息服务工作又与公共关系工作紧密相联,公共关系工作通过采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能促进饭店经济效益的提高,它虽然不象餐饮、客房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是,它对饭店经济效益的影响却非常之大。第一、公共关系可以增强饭店的竞争能力,使饭店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公共关系能改善饭店的市场环境,开拓产品销路,理顺销售渠道;崐第三、公共关系可以加强饭店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形成正确的经营决策,抓住经营的最佳时机,从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此外,公共关系在促进饭店社会效益,树立饭店形象,加强饭店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信息交流等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6、处理突发事件,维护饭店信誉

突发事件是饭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工作的疏忽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一些特殊情况,主要包括火灾、食物中毒、停电停水、自然灾害以及大的劳资纠纷等,所有这些都会给饭店的信誉带来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正确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护饭店的形象和信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共关系在处理饭店突发事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查制度,通过科学的调研与预测,防患于未然,避免各种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当事件发生以后,必须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设法查清事实真相,与公众进行必要的沟通,相互之间达成谅解,从而妥善解决矛盾,维护饭店的信誉和形象。南京中央大厦的盖章**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九三年初,一篇《南京中央大厦工程盖章逾千枚》的文章,闹得南京城满城风雨,不仅如此,全国许多报纸加以转载,把中央大厦这家尚未开业的饭店推上了矛盾的尖端,使大厦的发展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面对如此处境,大厦总经理和公关人员处惊不乱,苦思良策,一方面热情接待来访的记者,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弄清事实,一方面大力宣传筹建中的中央大厦受到的各种感人至深的帮助和大厦喜人的前景,变不利为有利,变逆境为顺境,不但正确平息了事端,取得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而且进一步宣传了大厦,使大厦的知名度得到了提高,为大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旅游饭店行业还有很多,这些事例都进一步说明,当饭店出现危机时,必须及时采取有效行为,与公众加强信息沟通,消除误崐会,取得公众的谅解,把不利因素转变为饭店发展的动力,从而确保饭店信誉和形象不受损害。

综上所述,现代饭店管理离不开公共关系,公共关系贯穿于饭店经营管理全过程,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的积极作用,是推动和促进饭店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三篇:会展经济论文会展服务论文会展管理论文-我国城市会展业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会展经济论文会展服务论文会展管理论文-

我国城市会展业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实力的快速提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高的会展业成为一些城市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之一。近年来,对于会展业的研究逐渐从定性的对策建议向定量研究分析发展。一套完备有效的会展业评价体系对于城市会展业的发展以及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论文的分类和内容分析,找出各体系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效果及局限性等各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得出会展业评价体系建立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从而促进我国城市会展业评价体系的研究。

关键词:会展业 评价体系 研究综述 城市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会展业凭借其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高且发展前景广阔等优势,使得我国众多大中型城市相继提出了打造知名会展城市的发展目标。大力扶持会展经济并试图通过会展业的发展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发展方式也正受到学术界的更多关注。通过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与会展相关的全部文献进行检索,发现目前的研究成果较多集中在产业影响及发展对策等定性研究领域,仅有小部分文章运用或涉及数理统计或建立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论研究对会展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评价与指导效果。随着会展业定量研究的逐步发展,关于城市会展业评价体系的建立研究也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对于某一城市会展业自身发展有促进作用,也有益于各城市之间的比较研究,从而认清和把握城市会展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对我国近5年内城市会展业评价体系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分类和内容分析,试图找出各体系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效果及局限性等各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得出会展业评价体系建立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从而促进我国城市会展业评价体系的研究进程。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5年至今的论文进行检索,分别以“会展、指标”,“会展、体系”,“会展、评价”,“会展、竞争力”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文献共209篇。剔除非学术类文章以及内容与会展业评价体系关联度较低的文章188篇,实际涉及会展业评价体系建立的文献为21篇。根据既得文献,主要针对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具体内容等进行分析和归纳,最终得到我国城市会展业评价体系相关内容的一些研究态势和结论。

三、会展业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学者们对于会展业评价体系研究的出发点是多维的,以全面评价城市会展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体系建立为主,但也不乏着眼于会展业人员培训、顾客满意度以及场馆绩效等分支领域的研究。本文主要以全面的评价体系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作为逻辑顺序对文献内容进行综述。

(一)评价体系的确立过程

目前,关于评价指标的确立方法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德尔菲法等较为多

见。多数学者选择在波特模型、SWOT分析法等定性研究的框架内,运用层次分析法等定量分析工具结合专家决策咨询来确立最终的指标体系。

王述珍等人在进行《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数学模型,将一些定量、定性混杂的指标进行综合处理,对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量化评价。戚能杰在《层次分析法在会展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充分运用AHP法,针对会展业及会展旅游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此外,李华敏等人在研究会展旅游发展条件的评价体系过程中,也选择了层次分析法来确立体系指标。在构建会展产业竞争力分析指标和体系研究中,赵体微提出了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体系,并大量结合波特钻石模型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从而综合建立具体指标。

此外,类似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也是学者们采用较为普遍的一套方法。李海霞将此方法与波特钻石模型结合,对会展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建模和指标体系制定。赵秀芳通过采用这一方法充分考虑影响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指标体系。李曼等人也在《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主要的指标确立方法,可见,当前我国城市会展业体系确立的理论框架是相对固定的,不同的是对于通过层次分析法之后的指标处理过程。一部分学者选择结合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决策或打分来进一步筛选及确立指标,如李华敏所著的《会展旅游发展条件评价体系研究》等:少部分学者则选取通过其他测评方法或经验判断来进行后续工作。

(二)评价体系的内容

评价体系中的各项具体指标是其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指标的个体和整体特征差异将对体系的架构与评价结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因此,我们着重对现有文献已建成的体系指标进行分析。

1.指标数量。在现有的21篇文献中,通过初步汇总和计算共有9篇列举出了体系的全部细分指标,每一体系的指标数由35—50项不等,平均指标总数为41项。指标数量相对较多,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会展业的较高关联度和较高产业融合度造成的。只有充分考虑各个因素对于会展业的影响,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会展业的现实状况。

2.指标结构。文献中。几乎全部研究者均采用了多级指标的体系构建方式。这种多层次、多层级的指标体系,有助于提升体系指标的针对性和数据收集的精准性。从现有研究成果看,该体系多采用两级结构。如程建林等人合著的《会展经济发展、会展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功能提升》。李华敏等所著的《会展旅游发展条件评价体系研究》,吴开军关于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等一系列成果中采用的均为两级指标层级的体系结构。同时,也有进一步将体系细分为更多层次的。王述珍关于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由准则层、细分准则层以及具体指标三级构成。赵体微构建的会展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也为此结构。戚能杰在《层次分析法在会展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中,通过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以及指标层构建了完善的四级指标体系。李海霞在相关研究中同样采取了四级指标的体系构造方法。

3.指标类别。作为会展业的评价体系,其必定受到会展产业涉及面广、综合因素多的影响而导致指标涉及领域较为复杂,因此,在建立体系层级的基础上对相关指标进行分类尤为关键。常见的分类主要集中为按照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划分,对会展业直接或间接影响划分以及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分类等几种基本归类方式,以李曼、赵体微等为代表的研究者仍选取了基于钻石模型的六要素进行指标的分类,即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者、机遇以及政府行为这几个相关领域予以指标划分。在涉及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上,采用现实竞争力、潜在竞

争力以及竞争环境支持力这一角度的分类较为多见,如李海霞等人。此外,赵秀芳等人选择直接从城市经济总量、商贸发展水平、会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地理区位及交通和旅游接待力6个方面直接建立指标。吴开军构建了从经济环境、自然与社会环境、旅游产业环境和会展企业4个大类的评价体系。李华敏等人从产业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的角度人手,进一步将指标分类定位经济发展水平、自然与社会环境、区位与会展需求、会展基础设施、会展政策与体制、会展企业及从业人员6个类别。程建林等也提出了按照基础设施、人才、会展业、环境、区位和结构几个方面的体系结构。

4.指标性质。评价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是将城市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通过量化方式呈现出来,但对于产业边际宽泛的城市会展业来说,存在诸多不能或难以量化的指标因素,因此体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混合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具体指标的数据处理和准确度。

关于体系中定量与定性指标的比例。对论文中列出完整的指标及具体解释的7个体系进行指标的分类汇总,计算出每一体系的定性指标与总指标的比值,最终得到平均结果为定性指标占总指标的约1/3。从指标性质的比例可以看到,定性指标在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因此,对于定性指标的具体评价将直接关系到评价体系的完备性和评价效果。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对于定性指标的处理和评价主要有几类做法。

程建林等人采用了客观计分的评价方式,例如对于区位因素指标分为是否沿海、是否有航空中心等进行逐项打分。王述珍、李华敏等人均选择专家打分决策的考量方式,通过集中专家意见从而确定该定性指标的特征。但采用最为普遍的方式是将定性指标适当转化为可量化因素进行评价。吴开军在所建体系中将全部指标均以可量化标准予以解释,即选取一定量有代表性的指标分支进行定量评价:如自然环境指标通过人均绿地面积和空气质量等进行评价。李曼等人则在研究过程中将以上几种指标处理方式予以结合,最终确立定性指标的具体情况。

(三)实证研究及后续评价

城市会展业评价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认识会展业的发展状态并针对现状做出利于未来发展的一系列决策,因此实证研究是评价体系的最终落脚点,也是这一课题研究的核心意义之一。在本文检索的21篇文献中,结合实证分析的论文为6篇,数量并不占多数。这些实证研究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检测和验证评价体系的实际效果而进行的实证研究,如戚能杰、程建林等人通过权重确定和整体评价等过程证明评价体系的实际效果并得出一定结论:另一类为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而运用于检验某一城市的会展业发展状况,如李曼等人在《中国会展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以上海为实例,评价了上海会展业的竞争力,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王述珍等人通过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对北京、上海和广州3地进行了实证研究。吴开军以广州为例的实证研究运用的是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通过这些实证研究,一方面可以在后续评价过程中发现体系的部分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在此过程中为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持。实证研究也可以作为体系建立的后续评价环节对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帮助。

(四)评价体系的效果和局限性

对于评价体系的实际效果和存在的局限性,鲜有论文对此予以研究和阐述,仅有王述珍等人在《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提及结合实证研究的评价效果。关于局限性,赵体微在《构建会展产业竞争力分析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的研究中明确指出由于会展业影响因素的广泛性、内在逻辑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具体的研究所依托技术的限制,其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另外,作为定量研究基石的统计数据,即各指标的权重

还有待获得、应用和证实。

除此之外,纵观这些文献的研究过程和内容,本研究发现,对于城市会展业评价体系的建立问题普遍存在以下几处不足:首先,目前较多采用的层次分析法忽略因素之间的关联,这使得对产业融合度较高的会展业影响因素的评估准确性产生一定偏差:其次,定性指标的量化工作有待完善,通过专家群决策和抽取代表性因素进行指标量化的做法仍存在一定偏差:此外,体系建立与实证研究的关联度不够,这导致指标体系的后续效应发挥有所削弱。

四、结论

(一)我国城市会展业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城市会展业评价体系的研究尽管受到了一定关注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均较为单一。研究内容尤其是体系指标方面。对于指标分类、指标评价等过程和内涵都具有较为相似的特征,根本性差别不明显。另外,指标体系确立后的后续研究工作也有待进一步深挖和推进。

(二)关于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通过文献搜索、梳理和内容分析等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城市会展业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做了初步分析,但在此过程中也感到存在以下几类问题需要说明:

首先,研究样本数量不够齐全,在关键词符合条件的文献中仅有极少部分文章与本文研究重点相关,而其中还有部分是针对会展业分支进行的评价体系研究,因此,对于文献内容的分析不能完全反映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

其次,未充分归纳和比较全部样本文献内容。在对全部论文基本内容进行大致分类后,仅抽取部分代表性突出的文献予以综述,而部分文章并未纳入内容分析的范围,再次,对文献部分内容界定的模糊性和文献研究重点的不完全一致也是局限所在。在对文献体系确立方法和指标分类及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述时,对某些理论模型和指标解释归类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不同文献尽管出发点均为会展业评价体系的构建。但侧重点仍存在差异,从而一定程度影响了研究内容的比较工作。

(三)我国城市会展业评价体系研究的发展展望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会展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学术界对于会展业的研究也已从大量的定性指导性对策研究向更加高效和权威的定量研究发展。因此,尽早提升和完善城市会展业评价体系以及与会展业相关的产业评价体系的研究。势必对城市会展业的未来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进一步显现会展业对于城市经济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效果。

第四篇: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推进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全国新任县市区旗党委组织部长 内部资料 培 训 班(第1期)讲 稿

注意保存

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推进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2010年11月27日)

李 建 华

按照培训班的安排,下面我围绕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这个问题,与大家作个交流。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中央领导同志都对组织部门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寄予了殷切希望。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继承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做到党性要强、作风要正、工作要实、业务要精”;党的十七大后他又强调,组织工作“要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要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部门,把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过硬队伍”。习近平同志在今年元月听取中组部工作汇报后强调,组织部门是党委负责干部工作的部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风气和形象对全党全社会影响很大。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风清气正的模范部门、把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为风清气正的过硬队伍,是做好组织工作的保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要求,中组部部务会坚持把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臵,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李源潮同志担任中组部部长以来,要求组织部门做党性最强的部门、组工干部做党性最强的干部。十七大以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全国组织系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活动、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集中党性教育活动等,当前正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部门讲党性、讲信念、讲传统,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的氛围正在形成。我们要遵照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要求,继承优良传统,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带头创先争优中把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高到新水平。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要靠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作保证。在新的形势下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的需要展开,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推进,用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成效检验,努力实现“三服务”、“两满意”目标。具体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要把服务科学发展大局作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服务中心和大局,既是组织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组织工作价值所在。最近,源潮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上强调,知大局、懂本行、干实事是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知大局是第一位的,只有知大局,才能更深刻地懂本行,才会有动力干实事。我们应当跳出自身建设看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努力使组织部门成为科学发展的保障部、促进部。二是要把班子配强、队伍建好、基础打牢、人才用活作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着力点。围绕组织工作的生动实践抓自身建设,是我们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成功经验。组织部门只有坚定不移地做好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才会有更大作为、更好形象。三是要把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作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努力方向。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当前,组织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迫切需要研究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把解决自身建设问题与解决业务工作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来推动组织工作的科学化,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组织工作、以科学制度保障组织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组织工作上下功夫、见实效。

下面,我重点就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谈三个方面的认识 和体会。

一、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着力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

组织部门要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关键在于提高能力水平。要站在服务科学发展的高度来审视,把能力建设作为组织部门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看看我们的能力还有哪些差距和不足,遇到了哪些挑战,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特别是不仅要看组工干部能力素质怎么样,更要看组织部门的整体能力怎么样。从调研和各方面的反映看,当前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侧重要提高以下几个方面能力。

(一)提高学习能力。当今世界,正处在飞速变化的时代,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科技浪潮蓬勃汹涌,各种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对各级干部加强学习、提升能力提出了十分紧迫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都提出,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源潮同志多次强调,组织系统要带头建设学习型机关,建设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学习型组工干部。最近,源潮同志指出,中组部机关有的干部存在“三个危机”问题:一是情况危机,听不到、看不到、了解不到基层真实情况;二是语言危机,起草文件、简报、总结,空话、大话、套话多,缺乏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机关化倾向严重;三是知识危机,知识面不宽,理论功底不够扎实,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对基层实践不能敏锐地进行总结和推广。应当说,从中组部到县级组织部门,“三个危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部门的学习。首先要明确“学什么”。要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更好地保持政治清醒;要认真学习中央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以更好地把握大局;要全面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变化,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识,以更好地紧跟时代;要大力钻研组织工作的基本业务,以更好地打牢功底,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要解决“如何学”。各地组织部门在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一是开展全员学习。通过强化述学、考学、评学,引导组工干部树立重视学习、坚持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常态、一种生活习惯,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广才。二是开展主题学习。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和组织工作实际,每个阶段突出一个主题,努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组工干部带着问题学习、围绕工作钻研,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把个人自学与互动交流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二)提高落实能力。源潮同志多次强调,组织部门要大兴落实之风,克服“机关化“倾向,防止“沙滩流水不到头”的现象;要以落实、落实、再落实的精神,努力把组织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基层、落到实处。抓好落实既是作风也是能力,县级组织部门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和最前沿,抓落实的任务最为突出。对基层而言,抓落实不是开会议、发文件,而是深入基层解决问题。一要引导组工干部更多地沉到基层。基层是动力之源、活力之源、智慧之源,是实践的前沿、创新的摇篮,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要引导组工干部把下基层作为工作常态,自觉朝下走、眼睛向下看、力量往下沉,经常深入乡镇、农村、社区、工厂,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工作难题、推动任务落实,防止整天坐在机关里办件、发文、开会。二要进一步改进调研工作。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我们既要解决好一些组工干部到基层去跑马观花、了解掌握不到真实情况的问题,还要解决调研是应付差事、不研究问题的现象。一些地方组织部门长期坚持调研联系点、轮流派干部蹲点调研的办法,值得借鉴。三要集中力量抓好重点任务的落实。多把精力用在重点工作的完成上,多把力量下到破解组织工作的难题上,多把功夫花在狠抓工作的推进落实上,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四要建立健全抓落实的责任制。既要有思路、有部署,又要抓实施、抓落实,使各项工作有承办责任、有把关责任、有成效督查责任。对落实有功的,要大力表扬;对不负责任、不做好本职工作的,要严肃批评教育。

(三)提高服务能力。服务党员、干部和人才,是组织部门的基本职责;服务基层和群众,是我们做好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对来说,县级组织部门与基层和群众离得最近,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对县级组织部门来讲更为现实和必要。关于服务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我们组织部门有着这方面的优良传统,被誉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知识分子之家)”。但从现在情况来看,是否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与党员、干部、人才的联系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三个之家”的氛围是浓了还是淡了,组织部门的亲和力是强了还是弱了?对于县级组织部门的同志来说,我们要采取各种方式,尽可能多地接触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搞干部工作的要多到县直机关干部、乡镇干部、农村干部中间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干部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搞组织建设的要多到农村、街道社区和企业党组织中间去,与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广泛接触,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服务;搞人才工作的要到农村实用型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中间去,了解基层人才所需所盼,努力为基层人才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环境支持。关于服务基层和群众,我们组织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和措施,都要有利于服务群众、有利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如果脱离基层、脱离群众开展组织工作,那我们的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难以取得成效,也难以持久。从去年开始,全国组织系统开展了“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深受党员干部群众欢迎。我们要进一步引导组组工干部加强与基层党员、干部、人才的联系,着力建立健全深入基层、联系基层、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服务基层和群众的能力。

(四)提高宣传能力。过去,组织部门习惯于多做少说、只做不说。但是,现在随着信息网络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特别是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随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加快和干部群众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都要求组织部门主动加强宣传引导工作,打破封闭性和神秘感,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特别是从社会舆情看,人民群众对干部和干部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已上升为社会热点问题。中央明确提出,要注重增强新形势下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这既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同样也是对我们组织部门提出的要求。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适应组织工作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迸一步提高宣传引导能力。一方面,要主动加强宣传。根据组织工作的需要,及时准确地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信息。拓宽宣传渠道,特别要注意加强网上的宣传,放大组织工作的正面声音,让主流、权威、真实的声音引导公众。改进组织工作的宣传方法,在针对性、鲜活性、贴近性上做文章。另一方面,要及时正确引导。各级组织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守土有责的意识,加强新闻媒体特别是网上舆情的动态监测,建立与网络媒体和管理部门畅通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对涉及到本部门工作的负面舆情,力求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应对,对于有问题的、反映是真的,要立即查;对于假的、失实的,要立即辟谣或驳斥,该封堵、删除的还要坚决封堵、删除,防止有害信息扩散蔓延、持续发酵。要健全完善引导机制,提高引导艺术,注重时机、时点、力度等的把握,特别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努力抢占先机,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

(五)提高整合能力。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发展,党的干部队伍、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和基层党组织都在发展壮大。组织部门是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管组织的职能部门,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管理好,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组织好,把各类人才凝聚好,都涉及到提高整合能力的问题。特别是县级组织部门人手少、任务重、头绪多,迫切需要提高整合能力。一要注重加强组织部门内部力量的整合利用。组织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县级组织部门,管干部、管人才、管基层党建的科室分别都只有几个人,光靠这几个人怎么转也转不开,因此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把力量整合起来,把内部潜能挖掘出来。各科室之间相互通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克服“各自为政”、独立运行的现象,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注意提高组工干部的业务素质,使搞干部工作的也能抓基层党建,搞人才工作的也能做好干部工作,从而为内部力量的整合利用创造条件。二要注重加强外部力量的整合协调。现在需要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工作很多。不管是抓好组织部门职责范围以内的工作,还是牵头抓好其他方面的工作,都需要组织部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整体合力。必须看到,通过这些年开展的“三讲”教育、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等重大任务的锻炼,各级组织部门对外的整合协调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但实事求是地分析,我们在体制内外的整合协调能力上是有差异的,“体制内”的整合相对好一些,“体制外”的能力则亟待提高,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进。三要注重加强新技术和新资源的整合运用。积极运用和推广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加快推进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创新工作平台,拓展工作领域,扩大组织工作的影响力,增强组织工作效能。

二、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积极树立服务科学发展的良好形象

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既需要组工干部有较高的能力和水平,也需要组工干部秉持良好的品行和作风。源潮同志强调,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带头讲党性、讲信念、讲传统,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源潮同志要求,弘扬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优秀品质、优良传统,认真思考进组织部为了什么、到组织部干了什么、在组织部和人家比什么,树立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形象。(一)要恪守公道正派。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最本质的要求,是组工干部最鲜明的职业特点,也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组织部门历来高度重视公道正派问题。耀邦同志在担任组织部长时,曾要求我们组织部:一是要有一个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是要有一种公道待人的好作风;三是要有一股刚正不阿的革命正气。国强同志在担任中组部部长时,把公道正派概括为“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四句话,讲得非常深刻、精辟。对己清正才能对人公正,对内严格才能对外平等。源潮同志要求我们坚持组织工作的原则性,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同不正之风作坚决的斗争。并亲自出题目,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两篇言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充分说明广大干部群众最盼望的就是组织部门公道正派地对待干部。怎样做到公道正派?一是要出以公心、公平公正。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这个“公”字体现在组织工作上,就是要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组织工作的原则、标准、程序,不讲关系、不看背景、不计恩怨,始终做到公道正派地做人做事,以崇高的政治思想品德和人格力量做好组织工作。二是要讲真话、讲实话。就是要讲党的话,为干部讲话,坚持讲真话。特别是干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要敢于讲公道话,主持正义;调研和干部考察汇报时,反映的情况要真实,既讲成绩,也敢讲问题。三是要敢担当、敢负责。遇到矛盾和问题要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回避矛盾;对于不正之风和错误行为要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批评和抵制;对待工作中的成绩和失误要客观公正地分析,勇于承担责任,不揽功诿过。

(二)要倡导敬业奉献。一是爱岗敬业。要引导组工干部热爱本职工作,认真把握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抓实每一项工作,不让承办工作因为自己拖延,不让差错纰漏因为自己发生、不让推诿扯皮因为自己出现、不让部门形象因为自己受损,努力成为组工业务的行家里手和各项工作的多面手,在本职岗位上干实事、出成绩,创先进、争优秀。二是开拓创新。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不少改革正处于攻坚时期,迫切需要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我们要勇于解放思想,跳出过于机械地按照规定办、惯例办、领导意见办的定势,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思想的敏锐性、思路的开阔性;要善于把握规律,不断推动组织工作取得新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要敢于破解难题,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坚定勇敢地推进改革,不断在突破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建树。三是无私奉献。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组工干部面临的诱惑很多,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大力发扬吃苦奉献精神,经受住权、利、名、情的考验。源潮同志指出,是比职务、比待遇、比条件,还是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是摆在每一名组工干部面前的问题。我们应该教育组工干部在工作、学习、奉献上走在前头,而不能在提拔、待遇、条件上走在前头;引导组工干部正确对待功劳、苦劳和疲劳,真正做到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

(三)要保持清正廉洁。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的腐败。组织部门作为选人用人的关键部门,更应做到清正廉洁、拒腐防变。在社会上看来,组织部是“有权有势”的部门。正是因为这一点,组工干部更容易成为一些人攻关、拉拢的重要目标。实际上,这些年,也确实有一些组工干部,甚至是组织部长经不起考验和诱惑,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各级组织部门都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坚守清正廉洁这条底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经得起名誉、地位、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考验,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工作、生活、社交中保持清廉形象。

三、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在完善和落实措施上下功夫

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组工干部队伍也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新特点,我们要从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队伍实际出发,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措施,确保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取得实效。

(一)选人用人要标准更高。“打铁还须自身硬”,选用组工干部应当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一要严把干部入口。组织部是政治机关,组工干部姓“党”,选拔任用组工干部要坚持严格把关、好中选优,带头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把“德"放在首位,全面考察干部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生活品德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党性不强、作风不正、品行不端的人绝不能当组工干部。二要坚持五湖四海。目前组工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来源结构不尽合理,对组织部门的整体能力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要重视多渠道挑选优秀人才充实组工队伍,特别是注重选拔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不断优化组工干部队伍结构。三要带头深化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加大运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调等竞争性选拔方式,突出岗位特点,体现能力实绩,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二)教育培训要力度更大。组织部门是抓干部教育培训的,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组织部门存在“灯下黑”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中组部今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我们要认真落实《意见》要求,切实加大组工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一是突出抓好党性教育。近年来,组工干部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入部干部多,而且绝大多数是年轻同志,有的市县组织部干部40岁以下的已经达到80%。虽然学历普遍比较高,但较为缺乏严格党内生活锻炼,也有不少同志在意志品质的磨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针对这些问题,要迸一步加强组工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引导组工干部学习党的历史和组织工作史,增强组工干部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加大能力培训力度。以务实管用为原则,加强组工干部的业务培训,组织引导组工干部带着问题学习、围绕工作钻研,把学习培训与思考结合起来、与自我改造和工作创造结合起来,把普遍性要求与不同层次、不同业务、不同岗位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多办一些“短、专、快”的专题研讨班和业务培训班。要创新培训方式,推行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开展组工讲坛、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多种活动,激发组工干部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三是强化实践锻炼。要针对组织部门新进人员和年轻同志不断增多的实际,分期分批选派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组工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经受锻炼。通过深入基层一线、服务干部群众,在实践中提升组工干部的党性观念、精神境界和能力素质。

(三)关心激励要措施更实。当前,组织部门任务重、要求高,组工干部工作十分辛苦,需要我们关心爱护、有效激励。一要关心组工干部的思想。及时了解和掌握组工干部思想动态,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开通电子信箱、开展献计献策活动、实行机关重要事项征求意见制度等,为组工干部发表意见和观点提供平台。要坚持经常性谈心谈话,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组织部门内部营造浓厚的“家”的氛围。二要关心组工干部的成长进步。能够进入组织部门工作的同志,都是经过组织严格挑选、素质较高的干部。“个人讲奉献,组织讲关爱。”我们既要提倡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要实事求是地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对于那些素质好、能力强、有潜力的组工干部,该提拔的要提拔、该输送出去的要输送出去,不断拓展组工干部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要加大内部交流轮岗力度,多岗位锻炼干部,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增强机关内部的活力。三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好“三个留人”的要求,强化人文关怀,舒缓工作压力。发挥组工干部的主体作用,加强新形势下组工文化建设,共同建设组工干部的精神家园。加大送温暖工作力度,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推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大力营造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机关氛围。

(四)管理监督要制度更严。严是爱,宽是害。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是对组工干部最大的爱护。源潮同志提出组工干部做表率要做到“五先”,要求别人遵守的,自己先遵守;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提倡的,自己先提倡;要求别人管好的,自己先管好;要求别人不干的,自己先不干。组织部门就是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对不良现象和错误行为要敢于管理、敢于批评。要认真执行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要求,严肃查处违反规定的行为,使“十严禁”真正成为规范组工干部铁的纪律。要完善干部岗位职责规范,探索实行岗位管理,加强绩效考核,促进机关干部提高工作效能。俗话讲,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关键在组织部长。大家作为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职责、当好表率、发挥作用,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敢抓敢管,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建设“模范部门”和打造“过硬队伍”,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第五篇: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推进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推进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四中全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要靠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作保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继承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做到党性要强、作风要正、工作要实、业务要精。党的十七大后他再次强调:“要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部门,把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过硬队伍”。习近平同志在200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组织部门要更加重视自身建设,引导和推动广大组工干部在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新转变、新进步、新提高,使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李源潮同志担任中组部部长以来,对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们要遵照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继承优良传统,总结实践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靠服务科学发展的成效来检验

组织部门自身建设靠什么检验?归根结底靠组织工作的成效检验。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应当跳出自身建设看自身建设,围绕组织工作的生动实践抓自身建设,注重把解决自身建设问题与解决业务工作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当前,服务科学发展是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就要围绕服务科学发展的需要展开,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推进,用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成效检验。怎么看服务科学发展有没有成效、有多大成效,我认为最高标准是党满意、人民满意。无论是推进组织工作,还是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怎么做到党满意、人民满意?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李源潮同志指出,组织部门的中心只有一个,就是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由组织部门的职能和性质决定的,也是组织部门的生命所系、价值所在。当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最根本的是服务科学发展这个大局。我们组织部门的一切思想观念都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一切工作措施都要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努力使组织部门成为科学发展的保障部、促进部。

(二)切实把班子配强、队伍建好、基础打牢、人才用活。把班子配强、队伍建好、基础打牢、人才用活,是党和人民赋予组织部门的神圣职责。我们组织部门只有坚定不移地做好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才会有更大作为、更好形象。

(三)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决定》鲜明地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前不久,李源潮同志明确提出,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要努力形成科学的组织工作理论体系、组织工作价值目标、组织工作布局、组织工作体制机制、组织工作方式方法、组织工作文化。这六项任务,既是对组织工作提出的要求,也包含了对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要求。我们要按照这些要求,自觉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组织工作、以科学制度保障组织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组织工作上下功夫、见实效。

总之,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与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作为根本目标和最大追求。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首先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键要配强班子、建好队伍、打牢基础、用活人才;配强班子、建好队伍、打牢基础、用活人才,必须提高科学化水平。这几者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需要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把握。

二、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着力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组织部门要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关键在于提高能力水平。要站在服务科学发展的高度来审视,看看我们的能力还有哪些差距和不足,遇到了哪些挑战,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特别是不仅要看组工干部能力素质怎么样,更要看组织部门整体能力怎么样。当前提高组织部门服务科学发展能力,重点要提高以下几个方面能力。

(一)提高学习运用能力。《决定》鲜明地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强调要在全党大力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李源潮同志要求,组织系统要带头建设学习型机关,建设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学习型组工干部。加强和改进组织部门的学习,首先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具体来说,一是“强理论”,就是要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更好地保持政治清醒;二是“明方针”,就是要认真学习中央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以更好地把握大局;三是“开眼界”,就是要全面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变化,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识,以更好地拓宽视野;四是“长技能”,就是要大力钻研组织工作的基本业务,以更好地打牢功底;五是“重实践”,就是要注重向实践、基层、群众学习,以更好地了解实际。其次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各地组织部门在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一是开展全员性学习。通过强化述学、考学、评学,引导组工干部树立重视学习、坚持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常态、一种生活习惯,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广才。二是开展主题式学习。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和组织工作实际,每个阶段突出一个主题,努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开展研究型学习。引导组工干部带着问题学习、围绕工作钻研,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把个人自学与互动交流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二)提高科学谋划能力。“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提高科学谋划能力,是牢牢驾驭工作主动权的关键。一要加强战略谋划,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破解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解决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全局意识、全局眼光、全局胸怀谋划和推进组织工作。二要善于超前谋划,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智者虑于未萌,机者重其先见”。推进组织工作必须善于审时度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干在今天、也想到明天,既研究一批、也要储备一批,努力做到未雨绸缪。三要强化系统谋划,组织部门战线长、头绪多,需要树立系统论的观点,把握工作的整体性、层次性,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四要注重机制谋划,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切切实实把机制谋划能力提高了,我们才能实现工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在服务科学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提高辨德识才能力。选好人、用好人,是组织部门肩负的最重要职责。《决定》与时俱进地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对我们提高选人用人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选人用人,根本上要靠好的制度、好的机制,但制度机制最终还要靠人去制定、靠人去执行。如何选好人、用好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墨子有十分精彩的论述,至今对我们有启迪、借鉴作用。他在《墨子》一书《尚贤》篇中指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这里的“众”,意思是使众多贤人被起用。如何使贤人起用,他首先主张要确立“德、义、能”的举贤用人标准,“德”,就是“列德而尚贤”,用人先按“德”列位;“义”就是“举公义、辟(避)私怨”;“能”就是“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二是主张要不拘一格选贤举能。三是主张要察能授用,使贤能者的能力与职务相称。这是我们组织部门同志应该借鉴学习的。

(四)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组织部门是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管组织的职能部门,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管理好,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组织好,把各类人才凝聚好,都涉及到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的问题。一要注重加强内部的交流协作。管干部、管人才、管基层党建的部门都要相互通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树立组织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克服各自独立运行的现象。二要注重加强外部的沟通协调。特别是对于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工作,既要认真履行职责,也要注意调动其他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其他部门的作用,形成整体合力。三要注重加强资源的整合利用。善于整合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创新工作平台,拓展工作领域,不断扩大组织工作的影响力,提高工作效能。

(五)提高宣传引导能力。过去,组织部门习惯于多做少说、只做不说。现在,随着信息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和干部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要求组织部门主动加强宣传引导工作,打破封闭性和神秘感,增加公开度、透明度。《决定》着眼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明确提出要注重增强新形势下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适应组织工作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进一步提高宣传引导能力。一是要主动加强宣传。根据组织工作的需要,及时准确地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组织工作信息。二是要及时正确引导。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强对新闻媒体特别是网上舆情的动态监测,对涉及到组织工作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负面舆情,力求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应对,对于有问题的、反映是真的,要立即查;对于假的、失真的,要立即辟谣或驳斥,防止有害信息扩散蔓延、持续发酵。要健全引导机制,提高引导艺术,注重时机、力度等的把握,特别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努力抢占先机,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三是要建立与网络媒体和管理部门畅通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

(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决定》强调,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全党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从组织部门的角度看,开拓创新是我们最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提高开拓创新能力,一要勇于解放思想。讲规矩是组织部门的传统,但光讲规矩不行,还要讲变化。要以思想观念的更新引领组织工作的改革发展,自觉摆脱条条框框、陈旧观念的束缚,跳出过于机械地按照规定办、惯例办、领导意见办的定势,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性、思想的敏锐性、思路的开阔性。二要善于把握规律。现在一些组织工作还没有取得预期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客观规律认识得不够透,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得不够深。要把开拓创新、把握规律统一起来,以开拓创新探寻客观规律,以客观规律指导开拓创新,不断推动组织工作取得新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三要敢于破解难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有大量的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破解。虽然有些难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必须直面难题,不能放任不管,否则就会积重难返。要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坚定勇敢地推进改革,不断在突破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建树。

三、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牢固树立服务科学发展的作风和形象

《决定》要求,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李源潮同志强调,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立可信可靠可敬可亲形象。对这些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特别要树立以下几种作风和形象:

(一)树立最公道的形象。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最本质的要求,是组工干部最鲜明的职业特点,也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这方面,中组部历任部长都有深刻论述和明确要求。我们的老部长陈云有句名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胡耀邦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提出三点具体要求:一是要有一个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自觉性;二是要有一种公道待人的好作风;三是要有一股刚正不阿的革命正气。贺国强同志把公道正派概括为“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四句话。李源潮同志要求我们坚持组织工作的原则性和战斗性,不信邪,不怕得罪人,敢于同不正之风作坚决的斗争。

(二)树立最可亲的形象。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热情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服务,把组织部门建设成“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是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切实履行“三个之家”的责任,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真诚地为党员、干部和人才服务,真诚地为基层、群众和各部门服务,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家”的温暖,增强信任感和亲切感。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主动加强与党员、干部和人才的联系,积极开展好谈心谈话活动,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准确把握他们的愿望期盼,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尤其要主动找那些埋头苦干、不事张扬、不愿逢迎的“老实人”谈,找那些身处一线、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干部谈,找那些经受挫折、感到委屈、情绪低落的干部谈,真正当好干部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三)树立最清廉的形象。吏治腐败是为害最烈的腐败。组织部门作为选人用人的关键部门,更应做到清正廉洁、拒腐防变。在社会上看来,组织部是“有权有势”的部门。正是因为这一点,组工干部更容易成为一些人攻关、拉拢的重要目标。实际上,这些年也确实有一些组工干部甚至是组织部长,经不起考验和诱惑走上了贪污腐败道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各级组织部门都要从中汲取深刻教训,坚守清正廉洁这条底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经得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工作、生活、社交中保持清廉形象。

(四)树立最务实的形象。《决定》明确强调要在全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对组织部门来说,坚持求真务实,就是作风要实,工作要实。一要讲实话,就是讲党的话,为干部讲话,坚持讲真话。二要察实情,就是真正深入到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使各项工作建立在对情况的真实把握上,使各项决策部署符合客观实际。三要出实招,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实在在地制定一些务实管用的文件,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四要求实效,就是少搞一些评比达标活动,少搞一些文牍主义,少说一些空话套话,多把心思用在调查研究上,多把精力下到破解组织工作的难题上,多把功夫花在狠抓工作的推进落实上。

四、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在完善和落实措施上下功夫 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组工干部队伍也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新特点,我们要从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队伍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措施,确保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取得实效。

(一)选人用人要标准更高。一要更加突出“德”的要求。组织部是政治机关,组工干部姓“党”,选拔任用组工干部要带头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把“德”放在首位。党性不强、作风不正、品行不端的人绝不能当组工干部。二要打开视野选干部。重视多渠道挑选优秀人才充实组工队伍,特别是注重选拔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不断优化组工干部队伍结构。三要带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加大运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调等竞争性选拔方式,突出岗位特点,体现能力实绩,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二)教育培养要力度更大。组织部门是抓干部教育培训的,调研中发现,不少组织部门存在“灯下黑”的问题。要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坚持全员培训,重点向基层倾斜。对于未达到规定培训时间要求的,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培训;坚持分级分类培训,把普遍性要求与不同层次、不同业务、不同岗位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专业化培训,着力建立一套适合组织工作需要的标准化培训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提高培训的专业化水平;强化实践锻炼,采取选派组工干部到信访部门和联系部门的基层单位锻炼、蹲点调研,上下级组织部门之间互派干部挂职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养锻炼组工干部。特别是要针对组织部门新进人员和年轻同志不断增多的实际,分期分批选派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组工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经受锻炼。

(三)关心激励要措施更实。一要关心组工干部的成长进步。能够进入组织部门工作的同志,都是经过组织严格挑选、素质较高的干部。“个人讲奉献,组织讲关爱。”我们既要提倡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要实事求是地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对于那些素质好、能力强、有潜力的组工干部,该提拔的要提拔、该输送出去的要输送出去,不断拓展组工干部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要加大内部交流轮岗力度,多岗位锻炼干部,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增强机关内部的活力。二要带头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探索发扬民主的有效形式,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创建机关党建论坛、学习讲坛等民主讨论平台,通过开通电子信箱、开展献计献策活动、实行机关重要事项征求意见制度等方式,提供民主参与的渠道,充分调动组工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好“三个留人”的要求,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与机关干部谈心谈话,强化人文关怀,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大力营造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机关氛围。

(四)管理约束要制度更严。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是对组工干部最大的爱护。李源潮同志提出组工干部作表率要做到“五先”,要求别人遵守的,自己先遵守;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提倡的,自己先提倡;要求别人管好的,自己先管好;要求别人不干的,自己先不干。组织部门就是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发现同志有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对不良现象和错误行为要敢于管理、敢于批评。要认真执行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要求,严肃查处违反规定的行为。要完善干部岗位职责规范,探索实行岗位管理,加强绩效考核,促进机关干部提高工作效能。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关键在组织部长。作为自身建设第一责任人,各级组织部长要切实负起职责、当好表率、发挥作用,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敢抓敢管,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建设“模范部门”和打造“过硬队伍”,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李建华)

下载会展服务在会展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会展服务在会展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