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五行”来自两河流域(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1:3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还原历史:“五行”来自两河流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还原历史:“五行”来自两河流域》。

第一篇:还原历史:“五行”来自两河流域

还原历史:“五行”来自两河流域

历史是文化的核心,对历史的认识一旦出现偏差,文化就会跟着出现巨大的错误和罪恶。由于中国历史早被中国知识分子篡改歪曲,因此今天流行的几乎所有文化概念都是有害的,而且这种错误思想病毒早已经被广泛宣传而深入人心,使得中国文化深度中毒。例如中国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概念,今天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五行“是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于是一些左派文人就有了坚持中国落后本土文化的理由。一时间,五四时代被批判得体无完肤的中国传统文化被神话,江湖上“国学大师”层出不穷,他们的做法使得近代中国文明的进步非常缓慢、甚至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中国流传多年的五行思想真是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吗? 金木水火土”和与西方一模一样的五星

中国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被用于中国古代的哲学、中医学和占卜。到漢代思想家董仲舒認為,木代表仁、火代表禮、土代表信、金代表義、水代表智。中国古代历法中也有水、金、火、木、土五个行星。由于五大行星在天体中是有规律运行的,所以古人又把五星称作五行。值得注意的是,这五个行星的发现和命名在西方出现的更早、更久远。

在巴比伦历法中早就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了。古巴比伦最晚在公元前19世纪就发现了五颗游星,即金、木、水、火、土这五颗行星。关于金木水火土五颗星的记录,现在所知道两河流域最早的证据,是在乌鲁克发现的公元前3000年金星的有关纪录,五千年多前的乌鲁克,是苏美尔人在今天伊拉克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在这里出土的泥板上发现了(金星)依楠娜星和另一个与依楠娜(闪语称为伊悉达(Ishtar)有关??的夕阳明星的文字。X 从伊拉克北部尼尼微发现的楔形文字泥片观察金星的纪录,约公元前1000年。

图引自大英博物馆,伦敦,英国

另外,两河流域出土了公元前626-539年前的文献,其中的天象占星术的泥板记录由70多块泥板组成,是一部重要的天象经典,在泥板记录中也提到了火星。

中国的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 洪范》,洪

范九畴的第一畴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在这里,中国的五行并不是历法的观念,而是一种来源不明的抽象理论。至于《尚书》的来历有不同的说法,流传至今的《尚书》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部分。《古文尚书》被证实是后人伪造的,而《今文尚书》传说是秦、汉之际的博士伏生传下来的。这篇《洪范》大约作于公元年100年前后。

两河流域最早出现在乌鲁克年的金星纪录在公元前3000,巴比伦已经有了公元前600年的泥版五星的天文详细记录,而中国的《尚书》只记录了五行这一词汇的简单内容。五个行星的概念出现晚于竟然五行。从五星(行)出现的时间来看,中国五行出现的时间明显大大晚于西亚的五个行星。而它们也和远古中国地区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是突然出现的,并没有一个漫长的逐渐形成过程。

一个文化新概念的形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的出现必然有其深厚的社会土壤。两河流域的历法中的五个行星概念,在两河流域并不仅仅用于占星术,而是被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天文学家利用金星的出现,纠正公务员日历,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上个世纪出现更准确的日历校正。公元前7世纪,在两河流域形成了的7天(金木水火土命名日月)一星期的制度,这个历法制度一直使用到今天。

两河流域五个行星的周期有细致的数学计算,这种星座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周期,它使用了函数、代数和几何学,迄今出土的50多万块楔形文字泥板书中,约有300块为纯数学泥板。其中包含乘法表、除法表、倒数表、平方表、平方根表、立方表、立方根表、甚至还有指数表和对数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主要数学成就属于古巴比伦人。在代数学方面,古巴比伦人已经能够解一元一次、二元一次、一元二次甚至一元三次方程,另外还发现有讨论级数问题的泥板,他们用近似值的方法算出{sqrt{2}}=1.414222[194]。在几何学上古巴比伦人把圆分为360等份,并求出π=3.125;他们在三角学方面不仅掌握计算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还知道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等腰三角形顶点垂线平分底边及内接半圆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最了不起的是他们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巴比伦人还计算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七边形的面积和边长的比例。

两河流域的人们将数学引入天文学,使其达到古代的最高精度。前2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人已经能够区分恒星和行星;前13世纪巴比伦人绘制十二星座图,并命名这些我们沿用至今的星座名称,如天蝎座、狮子座、巨蟹座、双子座和天秤座;巴比伦人知道月亮和五大行星的运行周期,所以他们能够计算和预测日食和月蚀;前375年巴比伦天文学家基丁努(Kidinnu)提出太阳年的精确时间,误差仅4分32.65秒,比1887年的近代天文学家的误差还小。巴比伦人熟悉离日度、黄道和地平线的不同倾斜度和月球的纬度,所以能够计算日、月和行星的运行速度]。苏美尔时期他们使用太阴历,将一年划分为12个太阴月,并以置闰月校准年的误差;巴比伦人把一个月分为4周,每周7天,一周中的7天由太阳神、月神和五大行星的神分别主管,这即是星期的来历。而中国的五行之间,只有非常简单的相生相克的说法。值得一提的是,在远古的欧洲地区也有关于五星的神话,在欧洲凯尔特文化中,苏瓦松代表水星它又代表一个三位一体的凯尔特日耳曼神,代表了几乎所有男性的神圣权力的统一。古希腊时代的欧洲对星座的功能认识加以扩大,行星和人们日常使用的金属还有关系,例如水星属于汞。相关的五星对应的主要金属:黄金与太阳,月亮的银,铁与火星,金星铜,木星与锡,铅与土星和水星。这些可能源于远古时代炼金术和占星术之间的密切联系,在中国并没有出现。美索不达尼亚的神话丰富多彩,到了希腊罗马时代的星座神话进一步细致精彩。金星是依楠娜是拂晓之星,她具有人性化的特征,依楠娜是金星也称为伊什塔尔,就是罗马时代的女神维纳斯。在西方每一颗行星都与一个神祇对应:金星:Venus(维纳斯),爱与美之神。木星:Jupiter(朱庇特),主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同时也是光明之神、护军之神、胜利之神。水星:Mercury(墨丘利),旅客、商人甚至盗贼的保护神,又是诸神的使者。火星:Mars(马耳斯),战神。土星:Saturn(萨图恩),农神;先前也是罗马的主神。不仅如此,五大行星也都被赋予神的特点、职司、性格和性别。西方的五大行星后世即被拟人化,并与神祇和一週的日曆相对应。如金星(维纳斯,星期五):一手持镜,象徵情妇和妓女,一手拿着一根长着果实纍纍的枝条,象徵繁衍与丰饶。木星(朱庇特,星期四):猎人,手持箭矢和杖。水星(墨丘利,星期三):武士,披甲戴盔,手持利剑和军旗。土星(萨图恩,星期六):拄着拐杖,手持镰刀,象徵时间的流逝。、伊什塔尔

图引自http://viverealtrimenti.blogspot.com.au/2010/04/以星座伊什塔尔女神命名的城门(亚述语: ? : Darwaza D'Ishtar,阿拉伯语:? ?)是巴比伦内城的8个城门之一,大约公元前57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在城市北侧修建。

以星座伊什塔尔女神命名的城门(亚述语: ? : Darwaza D'Ishtar,阿拉伯语:??)是巴比伦内城的8个城门之一,大约公元前575年,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在城市北侧修建。这座城门供奉巴比伦女神伊什塔尔,蓝色琉璃瓦,上面交替排列着“怒蛇”(龙)和原牛浮凋。此城门为巴比伦城墙的一部分,曾被视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直到公元6世纪为亚历山大灯塔所取代。1930年代,在德国柏林博物馆岛的佩加蒙博物馆,修建了伊什塔尔城门及游行大街的重建品。它高14米,宽30米。此门其实是一个双门,今天在佩加蒙博物馆展示的只是较小的前门,后门囿于博物馆面积的限制仍保留在仓库中没有修复。实际上,自称“神州”的古代中国,是一个绝少神仙的地方,中国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没有在中国发现有相应的神话,也没有发现任何一座崇拜星辰的远古时代的寺庙。中国的五行抽象呆板显得毫无生命力,西亚有血有肉的五个神仙,在中国土地上就变成了五行枯燥的概念。而且中国文化似乎从此开始把复杂事物进行简单化、程式化的习惯。如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的“三皇五帝”,“四大美人””五讲四美“等。总之,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比,中国古代文化显得贫瘠而缺少真正的文化底蕴。司马迁山寨了西方的五行?

历法的形成需要长期大量艰苦的日常观测,对于历法中的每一个细节的完备,都需要人类付出需要大量的努力。而在这方面的经验和认识,中国地区是严重缺乏的。

一般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人都知道,中国的金、木、水、火、土都有自己各自对应的色彩。与中国五行相对应的颜色是: 金:白色 木:绿色 水:黑色 火:红色 土:黄色

这种抽象的五行文化概念流传很广泛,并且渗透在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在这里又出现了一个与中国所有上古历史中的类似问题——缺失文化源头。这种五行搭配的色彩的理论,在中国根本无法找到其形成的来源,也没有无法找到任何根据和理论系统。五行对应的五个色彩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在中国二千多年来从来无人知晓,甚至也没有人去认真提问。显示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愚昧落后。在这种理论出现的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才第一次彻底地调查它形成的根源。

关于五行色彩的来源并没有记录,而在《左传》《国语》中的〈郑语〉、〈鲁语〉等文献中有简单的提及。如,五方上帝之说,在《五行大义》(公元594年)里:五方上帝分别用了五种色代表,而且代表不同的方向。在中国古籍记载中,秦朝祭祀的上帝出现了四个,分别为:白帝、青帝、黄帝、赤帝。现有的五行理论相关文献,一般认为起于春秋时期的《洪范》。洪范当中已经有一些五行隐喻体系的模型出现了,但并未涉及到“五色”和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后来才与方向联系在一起,西方被指定为白色,南方为红色,这些记录可以上溯到秦国的郊祀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汉时期,天文学家司马迁把五大行星与春秋战国以来出现的「五行」学说联繫在一起,正式把五大行星命名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行配五色,木为青,火为赤,土为黄,金为白,水为黑。司马迁认为,岁星呈青色,故称木星;荧惑呈红色,故称火星;填星为黄色,故称土星;太白为白色,故称金星,辰星呈灰色,故以黑色配水星,这些在《史记?天官书》中有明确记载。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可信,因为它不但比一模一样的西方五星晚了二千年时间,而且也缺乏详细的星象观测记录的证据支持。

通过翻阅查询西方的原始记录的资料,我们发现,原来五星(行)的颜色和周期是经过两河流域人们长期观测星象的结果,它可能开始于五千多年前苏美尔人对星象的观察。两河流域文明的金、木、水、火、土五颗星也有各自的色彩,有记录显示,这几种色彩是由巴比伦人用肉眼在对天空五颗行星的长期观测记录下来的。从他们对金星、木星、火星、土星、水星观察原始记录反映出这一点。我们找到了一些巴比伦人观测记录,选出一个如下,古巴比伦人的通过观察记录的五个行星色彩记录: · 金星:白 · 木星:橙色 · 土星:微暗或灰色 · 红色:火星 · 变量:水星 · 蓝:月球 · 黄色:太阳。

值得注意的是,已发现的很多原始记录的五星色彩并不相同。看来,观察者每次看到的色彩很多时候是不同的。以上这个观测记录是其中比较普通的一个。而这似乎就是中国五行色彩的最原始来源。西方的星象记录,可能跟着历法一起被带到到了中国,被中国人煳里煳涂地把它固定下来,成为死的定律流传,被广泛利用在中国的风水和中医理论等领域中。埃及人在观察星象

人类最初观测日月星辰、制定历法是从肉眼观察开始的,从苏美尔人开始,两河流域的人们一直用一个圆筒仰头观察夜空的星体变化。古埃及人观测星象的场景

图连接http:// 巴比伦占星家用像艺术家一样的眼睛在观察天空。从外形到颜色都不放过,如果他看到一颗行星,在强大的日晕中上升,他会如看到皇冠上的宝石一般的喜悦。他将把这些看做是那一天的预兆。如果这一年的第一天的日出的时候发生这种现象,他将作為全年的预兆。由于当时的人是用肉眼对行星进行观测,对五星也出现了不同色彩的观察记录,这反映出西亚人探索自然的艰苦过程。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一根圆形的长筒子,用几百年上千年的时间依靠肉眼观测到了五颗行星的色彩,这才是五行色彩来源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以水星的色彩为例,因为每一次对水星所观测到的色彩都不同,在观测水星的色彩的记录出现了“色彩变化不定”的记录。而非常有趣的是,在色彩学里,黑色就是三原色红黄蓝的混合的结果,观察到的星座每次的不同色彩,在中国的五行里就“自然混合“变成了黑色,中国五行中的水属于黑色的结论与巴比伦的原始记录相符。

在西方大量的星象记录和与历法相联系的远古神话映照之下,中国的五行和五星的出现,不但大大晚于西方,而且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有外来移植文化的所有特征。结语

公元前2000年以后华夏人(亚美尼亚的古哈雅人:HAYER)从两河流域带来了大量的先进文化,所以出现了中国文化“早熟”的特点,中国地区的历史上出现了'越古老越先进,越近代越落后'的奇怪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中国华夏文明是外来的,而且四千年前外来华夏文明的影响在中国本土越来越微弱。

值得注意的是,五行概念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医的重要理论,既然它是西来的,中国的“中医”也是西来的,有证据显示,中医是远古时代的西医,由于中国地区文化的保守和落后才保留至今。因此,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2015年得到的诺贝尔医学奖的项目,(源自中国古籍《诗经》)也不过是把西方远古时代带到中国并保留下来的医学配方,用西方现代医学语言重新叙述了一次。资料引用

本文内容部分引自《遥远的华夏文明》(燕山大学出版社,2016/)的一个章节的片段。美索不达米亚 维基百科

第二篇:关于历史--两河,伊朗

综 述

●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过美索不达米亚,并孕育了这个同埃及文明几乎同时开始的苏美尔文明。同埃及不同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地理不封闭,外民族入侵并毁灭了原先的民族是常有的事。

● 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为两河流域文明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 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

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概述

先概述一下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美索不达米亚首先是苏美尔人的文明,苏美尔城邦在约公元前3000年进入鼎盛时期,如同希腊城邦和意大利城邦时代一样,许多城市小国创造了伟大的文明。公元前2350年阿卡德王国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从而结束了苏美尔城邦时代,在公元前2110年,乌尔第三王朝建立,这是苏美尔复兴时期,但这不是苏美尔城邦的复兴,乌尔第三王朝也是一个统一的专制国家。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苏美尔人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公元前1758年,汉穆拉比统治下的巴比仑第一王朝统一美索不达米亚,到公元前1595年为源于小亚细亚的赫梯王国所灭。赫梯经过一次内乱后重新强大,赫梯同埃及展开了长期争霸战争,战争以两国的和平条约结束,不久赫梯帝国就为“海上民族”所摧毁,埃及也逐渐衰落。

美索不达米亚北方的亚述逐渐强大,并形成了亚述帝国,这个帝国不仅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和西亚,甚至还于公元前671年出兵占领埃及。亚述帝国是美索不达米亚最持久强大的国家。公元前605年,亚述帝国为新巴比仑王国和源于伊朗的米底帝国联军所灭,西亚进入新巴比仑时期。

公元前550年,波斯贵族居鲁士夺得米底王位,建立波斯帝国。波斯帝国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最后时期。大流士王在位期间,波斯帝国统治了从印度河、中亚细亚至利比亚和希腊北部的广大地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陆的大帝国。波斯对希腊的希波战争以波斯失败告终,波斯帝国开始衰落,公元前330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灭亡了波斯帝国。西亚和埃及进入了希腊化时期。

苏美尔人开始文明进程(公元前5000~2004)

公元前5000年以后,苏美尔人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从而开始了文明的进程。苏美尔人同埃及人不同,他们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许多城邦,就象希腊人一样。

(欧贝德文化,务鲁克文化)

城邦,大洪水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的某时,美索不达米亚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洪水,苏美尔人在洪水前就建立了许多城邦,著名的有埃利都,相传她是洪水前最大的城邦。洪水淹没了许多城市,毁灭了许多国家。这件事后来演变成为一个神话,说地上的人犯了罪,天上的神便决定毁灭人类,于是发动了大洪水,只有一家人幸免于难。这一神话传说后来又传入印度、波斯、埃及和希腊,而以犹太人的《旧约全书〃创世纪》中挪亚方舟的一则故事最为著名。中国也有一个洪水的传说,不过,中国人不是乘一只方舟幸逃于难的,中国人在一个名叫禹的圣人率领下主动战胜了洪水。

洪水过后的城邦 :洪水过后,苏美尔人的主要城邦有乌尔、拉格什、温马,乌鲁克,基什等。苏美尔人的政治史就是各城邦间和城邦内斗争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这部分历史已不能完全为我们所知,我们今天所知的,只是由考古而得的零碎情况。

● 基什的强大 《吉加美士和阿伽》

神话诗《吉加美士叙事诗》

关于吉加美士的叙事诗更为有名,不过她是神话而非历史,并且是写于一千七百年后的巴比仑第四王朝时期(但距今也有三千年了),这首长诗在近代为考古学家所发现,是用楔形文字写在十二块泥版上的,它反映了古美索不达米亚文学所达到的水平。故事说吉加美士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他驯服了天神派来的原始人恩启都,两人结为密友,协力杀死怪物,救出女神伊什塔尔。但他拒绝女神的爱情,并杀死前来复仇的天牛,遭到失去恩启都的惩罚。在极度悲痛之中,他决定探究人类永生的方法。他历尽千辛了解到当年大洪水时乌特纳庇什廷得到长生草的经过,并潜入海底,取得了长生草,可是在归途中长生草被蛇吞食,回到乌鲁克后,在神的帮助下,与亡友之灵相会,终于明白了人类不能永生。整个故事惊险曲折,用词丰富,语言流畅,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文学的上乘之作。

● 乌鲁卡基那改革,拉格什的被征服 ● 温马王卢加尔扎克西的强大

● 阿卡德王萨尔贡统一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2334~2154)

阿卡德城的具体位臵至今未被考古学家找到。经过三十四次战斗,萨尔贡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自称“大地之王”,“普天下之王”。萨尔贡虽出生微寒,却并不缺乏远见卓识,他在美索不达米亚首先确立了专制制度。他的王国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稳定与昌盛。

● 阿卡德王国的灭亡

● 苏美尔城邦复兴

古提人强悍,凶残,但不善于治国,这给了苏美尔人以复兴的机会。在阿卡德王国灭亡后的一百多年里,昔日的苏美尔城邦相继恢复,并进行了反古提人的斗争。乌鲁克有个渔夫出身的乌图赫加尔率领苏美尔人赶走了古提人,自己当上了乌鲁克之王。

● 乌尔第三王朝兴起,统一美索不达米亚 〃《乌尔纳姆法典》(公元前2112~2004)

那时,乌尔和拉格什发生了边界纠纷,乌图赫加尔出面干涉,但乌尔人并不服从,结果又引起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乌尔继阿卡德之后再次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称之为乌尔第三王朝。这一时期,也称苏美尔复兴时期。

《苏美尔王表》

把城邦时代想象成中央集权的大统一,把较强大的城邦当成是统一的王朝,这种思想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发展,中国传统史学把夏、商都当成统一的王朝。这种思想在西方,在这份《苏美尔王表》中也出现了雏形,但是西方,由于后来没有持久的统一,这种思想没有发展下去就消失了。《苏美尔王表》体现了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的集权统治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根深蒂固。

●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

乌尔第三王朝兴盛了一百多年后,逐渐走向衰落。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苏美尔人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苏美尔民族,这个最早在地球上开始文明进程的伟大民族,在开始文明二千年之后,就这样从人类历史中消失了。

楔形文字及其消亡

不过,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则继续存在着。苏美尔人发明了著名的楔形文字,字是用针刻在软泥版上,再用火烘干的。她最初也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到了公元前2500年,形成拼音文字。阿卡德人、埃兰人、亚述人都用这一文字拼写自己的语言,后来的古巴比仑人、新巴比仑人以及阿契美尼德王朝时的波斯人也是如此。这样,楔形文字被西亚为数众多的民族使用了二千五百年。波斯帝国灭亡后,这种文字逐渐消亡。楔形文字书写的无数作品埋在地下无人知晓。后来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从古建筑物上看到过这些文字,但并不认识。直到近代,一些欧洲学者经过不懈努力,才破译成功,否则的话,今天的人们不会知道有苏美尔、阿卡德存在过,对巴比仑、亚述也只有如同神话般的概念。

苏美尔人其它的成就

苏美尔人除了发明楔形文字外,在数学和天文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人们仍然使用的六十进制计数法就是由苏美尔人首先采用的。苏美尔人天文观测的数据,有的比后来希腊人还要精确。虽然在建筑上的规模不及埃及,但苏美尔人仍留下了不少辉煌的遗迹,最著名的有乌尔第三王朝时的神庙(山岳台),高约四十米,由三层巨大的台基构成,这是美索不达米亚的传统建筑。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的中间期,亚述的第一次强大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苏美尔人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那时,北方的阿摩列伊人大量涌进美索不达米亚,并建立了伊新和拉尔沙两个相互对峙的国家。北方的玛里和亚述也重新独立。这一时期的亚述曾非常强大,向南一直扩张到阿卡德,国王沙姆希〃阿达德一世自称“天下之王”,亚述第一次表露了要建立霸权的野心。不过,亚述的这种野心,迅速被巴比仑第一王朝所摧毁。巴比仑第一王朝的建立(公元前2017~1595)

● 汉穆拉比统一美索不达米亚

巴比仑第一王朝是由阿摩列伊人建立的,阿摩列伊人也因此常被称为古巴比仑人。汉穆拉比在位第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1758年,他自称统一了苏美尔和阿卡德。后来又毁灭玛里,征服埃兰,使亚述沦为半独立国家。巴比仑成了显赫的大帝国。为了区别于一千年以后由迦勒底人建立的巴比仑强国,史学上常称之为古巴比仑王国,而称后者为新巴比仑王国。

● 巴比仑城成为国际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 汉穆拉比和他的古巴比仑王国之所以非常有名,主要是因为下面几个原因。就那时而言,汉穆拉比确立了比阿卡德王国和乌尔第三王朝更为强大的专制国家,他在他的国土内建立了稳固和持久的秩序。自那以后的一千余年间,巴比仑城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以后的新巴比仑王国对那时的世界的影响使巴比仑几乎成了美索不达米亚的代名词。亚历山大大帝还决定把巴比仑作为帝国的首都。自己也病死在那里。在此以后,作为城市的巴比仑逐渐荒弃,而巴比仑这个名字则被神化而显得虚幻,直到上世纪和本世纪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才使她的情况大白于世。

※ 汉穆拉比的《年代纪》、书信集和《汉穆拉比法典》

● 巴比仑第一王朝的灭亡

巴比仑第一王朝并不长久,一百多年后,内忧外患极为严重。公元前1595年,源于小亚细亚的赫梯王国消灭了巴比仑第一王朝。

● 巴比仑第一王朝灭亡后中东的情况

赫梯王国在消灭了巴比仑第一王朝后,自己发生了内乱,无力插手美索不达米亚的事务。强大的埃及第十八王朝控制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并积极干预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自己则由几个二流国家统治着。她们是埃兰、巴比仑第三王朝以及巴比仑第四王朝、米坦尼王国和亚述。

● 赫梯的新王朝时期,赫梯帝国,赫梯同埃及的战争

可是到了公元前1400年,在国王苏皮利乌斯一世统治时,赫梯重新强大起来。史称赫梯的新王朝时期或称之为赫梯帝国。赫梯利用埃及的国王和僧侣内讧之机,进兵占领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埃及第十九王朝的塞提一世不能容忍赫梯的强大,便整顿埃及的军队,进入亚洲,同赫梯展开了一场争霸战争。世界上除了中国和印度以外几乎所有的文明世界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的结果给赫梯、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各国以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迈锡尼文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 埃及同赫梯的战争

赫梯同巴比仑第三王朝盟,两面夹击米坦尼王国,亚述的独立使米坦尼遭受严重打击,埃及人正在内哄又无暇帮助她,公元前1370年,赫梯终于消灭了米坦尼,由此长驱直入叙利亚。这时埃及的塞提一世重整埃及的军队,开进亚洲,双方在叙利亚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最著名的一场战役是发生在公元前1310年的卡迭石战役,埃及战败。这次战役确立了赫梯在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地位。但埃及仍一次又一次地进兵亚洲,双方相持不下。

● 战争的恶果

战争给两国和他们之间的许多小国带来了灾难,两大国长期积累的财富损耗殆尽,各国人民则饱受折磨。在政治形势上,亚述和埃兰渐渐强大;“海上民族”,即处于迈锡尼文明的阿开亚人则利用赫梯和埃及忙于战争,对海岸疏于戒备之机,大加掠夺。

● 埃及同赫梯签订和平条约

赫梯帝国的灭亡,赫梯文明也从人类历史上消失,小亚细亚半岛重新回到原始社会,最后都被亚述帝国征服。※ 赫梯的语言和文字

赫梯人用楔形文字拼写他们自己的语言,但他们语言本身却与美索不达米亚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一样,赫梯语是迄今所找到的最早的有文字的印欧语系的语言。美索不达米亚各语言,除了苏美尔人的语言外,都属于阿非罗-亚细亚语系,埃及人的语言也属于这个语系。但是苏美尔人语言所属语系至今不详。

亚 述(公元前2006~612)

● 亚述是个古老的国家,曾有过兴盛一时的古王朝时期,在前面已讲过了。在巴比仑第一王朝时,亚述沦为巴比仑的附庸,后来又成为米坦尼王国的附庸。但在公元前1365年,亚述王乌巴利特一世的统治时,亚述重新强大起来。赫梯和埃及的争霸战争结束之后,在赫梯帝国崩溃和埃及日趋衰弱之时,亚述一跃成为全美索不达米亚的霸主,这是亚述的第二次强大,史称亚述的中王朝时期。

● 亚述在这时时运亨通,对巴比仑第四王朝的战争取得了胜利,毁灭巴比仑城,统一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又出现了。不过好景不长,中亚述的辉煌为大马士革王国(阿拉米人)所摧毁。

● 古亚述时期,消灭巴比仑第四王朝 ,中亚述时期结束(公元前1157)

※ 亚述历史综述

亚述可以说是美索不达米亚历史最完整的国家,从公元前2006年至公元前612年的一千五百年间,亚述虽然有时强盛,有时衰落甚至沦为别国的臣属,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或地区仍然存在着。今天的历史学家们甚至能完整地列出这一千五百年来的每位亚述国王的名字。

※ 阿拉米语和阿拉米文字 阿拉米人一件重要的事是他们的语言和文字,阿拉米人定居于叙利亚后,阿拉米语便流行起来,到了波斯帝国时,成了官方语言。阿拉米的文字也是由埃及文字发展而来的,波斯帝国以后,它竟逐渐取代了楔形文字,成了中世纪、近现代东方除了中国、日本等远东国家以外几乎所有文字的始祖。

● 亚述成为大帝国时期

在公元前934年,亚述第三次强大起来,开始了新亚述时期,或称为亚述帝国时期,因为亚述成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帝国。这一时期,亚述以惊人的力量,席卷了中东原先一切国家,这样,古老文明的亚述给人以残酷无情的形象。在以后的年代里,亚述简直成了残忍的代名词。亚述人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也引起了各地人民激烈地反抗。

● 提格拉〃帕拉萨三世改革

公元前741年,提格拉〃帕拉萨三世夺取亚述王位,他开始对亚述实行一系列的改革。经过他的改革,亚述重新强大起来。提格拉〃帕拉萨三世还改变过去的屠杀政策,改之以民族迁移,把被征服地区的居民迁往它处,使各民族混杂而居,不再反抗亚述。

● 萨尔贡二世的统治

提格拉〃帕拉萨三世以后,亚述越发强大。公元前732年,灭大马士革王国。萨尔贡二世在位时,公元前722年,灭以色列王国,迁走以色列人,至使以色列人的十个部落从历史上消失。犹太王国虽幸免于难,但也沦为亚述的附庸。亚述人甚至还远征了塞浦路斯。

占领埃及,它的建筑除了当地的石建筑传统之外,又大量汲取两河下游和埃及的经验,几个皇帝兴建都城,建设规模大于以前西亚任何一个国家,它的最重要的建筑遗迹是萨艮王宫

● 亚述帝国强大的顶峰

亚述帝国在萨尔贡二世、辛那克里布、伊撒哈顿统治时期,达到了她的顶峰。这个帝国统治了从埃及直至埃兰的整个的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

※ 亚述巴尼拨的统治

亚述巴尼拨图书馆,亚述首都尼尼微 亚述虽然在政治上凶残至极,但他们不象四百年之后的秦始皇一样是文化的摧残者,亚述列王很重视文化典籍的保存。其中收藏有四万多件泥版文书,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医学、文学、数学和巫术等各种书籍,我们今天得以能对亚述、巴比仑、阿卡德、苏美尔有所了解,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这个图书馆。亚述巴尼拨还和以前亚述各王一样,大兴土木,建造宏伟宫殿,这些都在近代为考古学所发掘出来,帝国都城尼尼微已重现了当年的雄姿。

● 亚述帝国的崩溃

公元前631年,亚述巴尼拨死后,帝国迅速崩溃,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仑王国和米底帝国联军攻占了尼尼微,公元前605年,亚述残军同她的埃及盟友在卡赫美士战役中一起被新巴比仑军队所击败,亚述帝国彻底灭亡,亚述这个名字也从历史中消失了。取代亚述的,就是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仑王国。

新巴比仑时代(公元前625~539)

在亚述帝国灭亡以后的中东历史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时期,一个可以称为新巴比仑时期,另一个是波斯帝国时期。新巴比仑时期重要的国家有新巴比仑王国、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吕底亚王国、米底帝国等,这时希腊的第三次文明也已开始,斯巴达已成了强国。这些国家除了希腊以外,最后都为波斯帝国所统一,而波斯试图征服希腊时,就爆发了希波战争,希腊人的胜利成了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转折,因为在此以后,人类文明中心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转到了希腊。

● 新巴比仑王国

新巴比仑王国是由迦勒底人建立的。迦勒底人在约公元前900年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后来成为占据巴比仑的主要民族。他们长期受亚述统治,多次起兵反抗,但都被镇压下去。公元前630年,即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拨死后不久,巴比仑在将领那波帕拉萨领导下独立成功,打败亚述军队,建立了新巴比仑王国,又与米底帝国联盟,不久以后,竟颠履了亚述帝国。

● 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562),同埃及争霸,新巴比仑王国的强大

公元前609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继承王位,新巴比仑王国进入了最强盛的时代。

● 巴比仑城,伊什塔尔门

尼布甲尼撒二世还使巴比仑城成为一座宏伟的城市,也就是这个原因,在以后几千年直到今天,在人类文明几乎每一处都流传着巴比仑神话。幼发拉底河从这座城市中流过,把全城分为东西两部份,主要部份在东城。全城由两道厚城墙围住,城墙各处都设有高高的塔楼。各个城门都以巴比仑的神名命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伊什塔尔门。

● 王宫,巴比仑空中花园

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前6世纪)尼布甲尼撒二世有好几座宫殿:夏宫、北宫和南宫。南宫东北角有闻名世界的“巴比仑空中花园”。尼布甲尼撒二世迎娶来自米底的公主,巴比仑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而这位公主十分怀念米底的山区生活,为了取悦她,尼布甲尼撒二世就命人修建了这座花园。花园共有十四个拱顶房间,房顶覆土,栽以各种花木,以模仿山中景象。

马尔杜克神庙,巴别塔

巴比仑城中心有一座马尔杜克神庙,神庙中有一座由七层台基筑成的高塔,据认为这就是《旧约〃创世纪》中的巴别塔的原型。话说,人们为了见到上帝,就修建一座通天塔,为此,上帝变乱了人类的口音。相传马尔杜克神庙中还有一尊重22吨的黄金神像,但由于技术原因,对巴比仑城的发掘至今仍很不充分。不过,考古学的发展已使几千年来只存在于神话中的巴比仑城重见了天日。

● 巴比仑的繁荣与腐化

巴比仑人还以生活腐化闻名,由于国家的强大和昌盛,由于对各被征服民族的剥削和压榨,巴比仑人过着豪华与腐化的生活。在后期,王室和僧侣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的征服。

波斯帝国时期(公元前538~331)

● 当居鲁士统率他的波斯军队夺取米底帝国之后,苏美尔人和埃及人所创造的文明的最后一个时期也就来到了。波斯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世界帝国,她统治着从印度河一直到利比亚的广大地区,她融合了那些地区几千年来的文明成果。波斯帝国的统治者们,宣称自己按照神的旨意,要把文明和正义带给天下的每一个民族。

● 波斯一词的来源 人们总把伊朗称作波斯,其原因是这样的。伊朗西南部有个地区至今仍叫作法尔斯,法尔斯是波斯一词的来源。伊朗历史上两个最伟大的帝国,一个是现在所述说这个波斯帝国,她的统治者都是阿契美尼德家族的人,另一个是公元224年至651年的新波斯帝国,她的统治者是萨珊家族的人,由于这两个家族都源于法尔斯,而这两个帝国在人类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就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伊朗称作波斯。

● 居鲁士(约公元前559—530年在位)和波斯帝国的建立,在公元前550年,创建了波斯帝国。

波斯征服吕底亚,公元前546年,居鲁士就征服了吕底亚,同时也征服了那些本来附属于吕底亚的小亚细亚希腊城邦。

波斯征服巴比仑,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庄严地宣称:“我是居鲁士,宇宙的王,伟大的王,强有力的王,巴比仑的王,苏美尔和阿卡德的王,世界四方的王。”

居鲁士的政策 居鲁士的政策同以前大帝国的统治者不同,他从不以武力强迫各民族,他悉心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习俗。他说:“我不许整个苏美尔和阿卡德有敌人,我好意地注意了巴比仑的内政以及它的一切圣地,巴比仑的居民,从其不当的束缚下被解放出来。”居鲁士还把那些“巴比仑之囚”的犹太人放回巴勒斯坦,重建他们的家园。因此,他受到犹太人的爱戴。

● 冈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29—522年在位)征服埃及

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在进攻居住在中亚细亚的马萨格泰人时,受创而死,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继位。冈比西斯二世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远征埃及,这时埃及第二十六王朝不堪一击,波斯人经过几次战役之后,就征服了全部埃及,又迫使利比亚的许多地方臣服,这样,按当时人的地理观念,波斯帝国已统治了大部分亚洲和东部非洲,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帝国。

※冈比西斯之死,高马达之乱

冈比西斯在埃及时,波斯宫廷却发生了**。导致波斯帝国全境都发生了大规模的**。但最后,这些**都为大流士国王所平定。在公元前521年,大流士夺取了波斯王位。在以后的几年里,大流士四处用兵,终于平定了帝国的内乱。※贝希斯顿铭文

在伊朗贝希斯顿地方的高岩上,刻有许多古怪的文字,几千年来,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波斯人都不认识它。后来发现这是波斯语、埃兰语和巴比仑语三种楔形文字对照的铭文,内容就是大流士平定高马达政变,平定帝国全境各处的**的详情。正是从这篇铭文入手,欧洲学者们才破译了那曾经在地球上流行了两千五百年的楔形文字。

● 大流士(公元前522—486年在位)的行政

大流士是位出色的君主,他不仅统一度量衡、币制。税收,还完善了行政区划制度,他把帝国划分成数十个行省进行治理,这一制度在几百年后,在印度和中国都得到的运用。大流士还把琐罗亚斯德教作为国家宗教,这一做法也恰为后来的许多大帝国所采用。

※大流士对中亚细亚、印度和欧洲部分地区的征服

在平定了各处的**之后,大流士还积极地开拓他的帝国。他征服了中亚细亚的许多地区,如果大流士再深一步的话,他就能进入中国人常称为“西域”的地方。大流士还进军欧洲,这我在后面还要详述,我要谈到马其顿、色雷斯和希腊大部分城邦向大流士臣服,而斯巴达和雅典是怎样为了自由而奋斗的。大流士还征服了印度河流域,掀开了印度和世界历史上新的一页,因为在此以后,欧洲、西亚、北非和印度各处的文明连成了一片,直到罗马帝国时,印度才又和西方隔绝开。不过在近代以前,中国却和那个世界基本上是隔绝的。

● 珀赛玻里斯宫(Palaus of Persepolis)(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所。公元前518-前460年,波斯王大流士和泽尔士所造的宫殿。建筑群倚山建于一高15米,面积460×275米的大平台上。入口处是一壮观的石砌大台阶层,宽6.7米,邻近两侧刻有朝贡行列的浮雕,前有门楼。中央为接待厅和百柱厅,东南面为宫殿和内宫,周围是绿化和凉亭等,布局整齐但无轴线关系。伊朗高原盛产硬质彩色石灰岩,再加上气候干燥炎热,所以建筑多为石梁柱结构,外有敞廊。

公元前5世纪大流士一世及其后继者发动的希波战争(公元前500~前449年)是波斯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希波战争历时半个世纪,貌似强大的波斯帝国被英勇捍卫自己独立的希腊城邦所击败。在希波战争期间,埃及、巴比伦曾多次爆发反抗波斯统治的起义,进一步削弱了波斯的军事力量。

● 在伊斯兰教出现(公元7世纪初)和公元6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伊朗之后波斯文明最后遗迹消失了。

第三篇: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教案

电子教案

第 4 周第 1 次课 总第 3 次课

课题: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筑

教学目标:

1、理解两河流域、波斯历史文化背景对当地建筑特点产生的影响。

2、了解并学会比较萨尔贡王宫和波斯波利斯宫的特点。

3、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等手法剖析代表建筑物的深层文化原因。

教学重点:

1、萨尔贡王宫的装饰特点及波斯波利斯王宫的建筑特色。

2、两河流域、波斯历史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教学难点:

1、从两河流域及波斯的文化背景分析,进而理解其建筑物蕴含的文化气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笔记本、笔 教学方法:

讲述法、分析比较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古埃及的建筑,古埃及曾经创造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其建筑深深打上了那个时期文明的烙印,并留下了光耀千古的金字塔和神庙建筑遗迹。今天我们将学习两河流域与波斯的建筑。

与古埃及相同的是,这个地区几乎与古埃及的文明同时进行,并发展成了其璀璨的文明,对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两河流域被《圣经》称之为圣地,其伊甸园传说就位于此地。

提问:两河流域指的是哪两河流域? 【新授】

一、两河流域及波斯文化背景分析

1、地理位置、当地环境、民族文化、精神信仰分析

展示两河流域地图,《苏美尔和阿卡德》、《古代巴比伦和亚述》

电子教案

教师讲述:两河中下游冲击平原,地势较低。常年多暴雨,气候炎热潮湿。盛产石油。这里民族众多,有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等70多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迦勒底人等多个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随着民族接触、入侵、融合过程。

思考:这么多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中,他们的建筑会有什么反映?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作总结:民族的融合必然使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影响和交融,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其建筑必然打上了民族融合的文化烙印。

思考:两河流域地处平原,多雨潮湿,石料是稀缺的建筑材料,那么他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用于建筑?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作总结:由于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当地人们用土坯和芦苇作材料。以粘土为基本材料,他们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由于洪水的泛滥,土墙体被浸泡酥解,房子倒塌,形成土堆,几经反复,房子下面一般都有几层土台,由此引发了高台上的纪念性建筑形制和凸堡夹着大门道的型制,为延缓土墙体的酥解,形成了多重表面装饰手法,对后世影响巨大。古西亚人创造了可用来保护与装饰墙面的面砖与彩色琉璃砖。

古代西亚处在原始的拜物教阶段,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没有古埃及建筑那种神秘、压抑的宗教气氛,帝王的权威主要用武力和财富来表达,反映到建筑上即非常重视装饰——陶钉、贴面砖、琉璃砖和石雕的应用。

思考:与古埃及的建筑相比,两河流域的建筑更加注重当前的生活享受,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古埃及重视死后的世界,法老在世便开始修建巨大的陵墓,以用于死后可以继续享受,相信灵魂可以通往天国,达到永生。而两河流域民族众多,战乱不断,人们更在意现实生活,统治者为了炫耀自己的统治不惜花费巨大财力和人力建造自己的宫殿,装饰极其豪华。

二、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历史分期及建筑特点(教师讲解)

(一)历史分期

1、苏美尔——阿卡德文化(代表建筑是古城堡、观象台(山岳台)

2、古巴比伦 公元前1785年,汉莫拉比皇帝统一两河流域,建

电子教案

立巴比伦王国,代表建筑是古城堡。

3、亚述帝国

公元前900年左右,两河流域沦为埃及和亚述帝国的附庸。代表建筑是观象台、萨尔贡王宫。

4、新巴比伦

公元前625年,迦勒底人征服亚述,建立新巴比伦王国。代表建筑是新巴比伦城

5、波斯帝国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占领了这一区域并向东到达了中亚和印度河流域。后被马其顿王国所灭亡。代表建筑是波斯波利斯宫。

(二)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的特点

1、从建筑材料和结构体系看——以粘土为基本材料,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

2、从宗教背景看——处在原始的拜物教阶段,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没有古埃及建筑那种神秘、压抑的宗教气氛;

3、两河流域帝王的权威主要用武力和财富来表达,反映到建筑上即非常重视装饰——陶钉、贴面砖、琉璃砖和石雕的应用;

4、从建筑布局上看——没有局限的对称关系。

三、两河流域及波斯建筑实例

(一)观象台(两河流域特有的建筑)图片比较:金字塔

观象台

思考:它们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学生进行图片比较,并说出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教师进行讲解并总结:

1、造型:

在外形上与金字塔很相似,但建造的材料不同观象台有坡道或阶梯可以登高,而金字塔却不可在心理上,金字塔给人以压抑、神秘的感觉,而观象台则无。

2、构造:

分四级,各级土台外层用火砖砌成,而且砖色不同第一级黑色象征地下世界;第二级红色象征人世,第三级青色象征天堂,最上一级白色象征太阳;塔的上层是一个小神庙祭室。

(二)萨艮王宫

电子教案

建于公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时期。位于都城夏鲁金(Dur Sharrukin)西北角的卫城里,人工砌筑高18m高台上。南部院落,东侧行政部分,西侧庙宇;北部为其正殿与后宫部分,东侧为院落,西侧为正殿正门。

阅读教材相关资料,回答:为什么王宫是建立在18米的高台上?王宫的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提示并总结:由于洪水的泛滥,土墙体被浸泡酥解,房子倒塌,形成土堆,几经反复,房子下面一般都有几层土台,由此引发了高台上的纪念性建筑形制和凸堡夹着大门道的型制,为延缓土墙体的酥解,形成了多重表面装饰手法,对后世影响巨大。王宫布局功能明确,多重院落,满足功能要求,内向布局,防御性强,并且布局灵活,没有古埃及那种集中式或中轴式的平面布局。

思考:人首翼牛像有什么特点,与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有什么关联? 学生讨论,教师分析总结:同样也是一种守护神,墙裙的在门洞两侧及碉楼转角处有人兽翼牛像(五腿兽)。正面圆雕,侧面浮雕。它运用了全面法则,使观众从任何一个方面都能看到神兽具有四条完整的腿。

(三)巴比伦城门与空中花园 展示巴比伦城门图片:伊什达门

学生分析城门特点,并指出其装饰有什么特点?

教师归纳:大门形制:一对上面有雉堞的方形碉楼夹着拱门。拱门门道两侧有埋伏士兵的龛。这种门制为西亚大型建筑物普遍采用。建筑上非常重视装饰——陶钉、贴面 砖、琉璃砖和石雕的应用

展示空中花园的图片,教师并介绍空中花园优美的传说。

设计手法:立体造园手法,结合屋顶花园的造园方法,起伏之势、错落之美(人造小山),是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四)帕赛波利王宫

波斯时期最著名的是大流士一世起建造的帕赛玻里斯宫(公元前518—450年),宫殿以非常奢侈的方式炫耀财富,而没有宗教气氛。宫殿台高12M,面积450*300M,一半人工搭建,一半凿山而成。宫殿大体分三个区,北部是两个仪典性大殿,东南是财库,西南为后宫,三者之间以一座“三门厅”作为联系的枢纽。两座仪典大殿的结构之轻,空间之宽畅,在古代世界中居于第一位(后面一座叫“百柱殿”)。

电子教案

思考:通过图片欣赏,指出帕赛波利王宫的柱头有什么特点? 特点:柱头占柱高的2/5,较大,虽然艺术水平很高,但是过于纤细,不符合结构逻辑。柱头上的一对公牛有亚述人的影响痕迹。

思考:柱头上的各个造型有来自于亚述的牛头形象,有成对的漩涡形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可讨论分析)

思考:百柱厅与古埃及的神庙住厅比较,各有什么特点?

与古埃及多柱大厅对比

明亮、幽暗 轻快、沉重 敞朗、堵塞

与古埃及帝王对比

世俗性 实际性

【课堂小结】

本次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两河流域与波斯的建筑,了解了其文化宗教对建筑物的影响,通过与古埃及的对比,掌握了部分建筑的特色,还有两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一个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帕赛波利王宫的三门厅结构特点极其作用。一个是观象台为什么在那个时候普遍建筑,表达了人们什么想法。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去了解。

【作业布置】

预习古希腊这一章节。

第四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2《古代两河流域》范文

《古代两河流域》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在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崛起的完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通过对本课的介绍,是学生对两河流域的概况及其古代发展有个较为清晰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3、了解楔形文字;

4、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

1、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2、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教学难点】

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进入导入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的导入方式巩固学生对书本的掌握。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

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设计意图】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

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二)楔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楔形文字图片

2.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1.教师讲述: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

2.学生活动:(学生小品表演)国王:“我是古巴比伦城邦的第六任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为了四方之王。但我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实在太多,我已命人编成了一部法典,这下处理事情就有依据了。” 两自由民正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

国王:“你们两个混蛋在干什么?给我住手!” 两自由民发现是国王,立即停了下来并向国王行礼。

自由民A:“我尊敬的国王,他两天前把我的一只眼睛打伤了,疼死我了。我要找他算账。”

自由民B:“是他先侮辱我是奴隶,我才打他的。”

国王:“好了,好了,我来给你们判决,你(自由民B)打伤了他(自由民A)一只眼睛,你就让他把你的一只眼睛也打伤吧!(说完A做着向B的眼睛打去的样子)3.教师提问:(1)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的哪一位国王?(2)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吗?依据是什么?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举例说明之。(3)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 4.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1)时,指出国王汉谟拉比是一位勇猛过人精通谋略的国王,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便于在位的第二年开始编制法典。

学生回答问题(2)时,指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并检查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3)时,补充说明古巴比伦有三种人,有权自由民、无权自由民和奴隶。如果将小品中的自由民A换成是奴隶,那国王对自由民B的判决就不同了,只是赔偿该奴隶的主人购买这位奴隶的价格一半的钱就可以了。

5.教师小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6.问题思考:讨论并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提示: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概括提取知识的能力。

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奔腾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了人类,在适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文明。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并用文字保留了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国王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典。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

2.文明历程:

3.古巴比伦王国:君主专制制度 4.《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的社会等级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古巴比伦在三千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就做到了国家有法可依,实在是不简单。法典对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和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起了很大作用,这也是法典的先进之处,所以法典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并成为研究古巴比伦奴隶社会的第一手材料,它不愧为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第五篇:(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0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

古代亚非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引以为自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出示两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找出两河是那两条河。说明西亚也曾经是人类文明之一

(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

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气候特点:干旱少雨 问: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农业发展依靠人们修建的灌溉系统。

2、文明的奠基者:苏美尔人

3、国家的建立:公元前3500年出现很多小国。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初步统一

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

4、强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定都巴比伦城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人物:汉谟拉比

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于大约西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权力。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星罗棋布的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饶的农业用汉谟拉比即位及逝世时巴比伦王国领土对比地互相之间经常开战。尽管古代两河流域有很多文明同时存在,但在中东具有读写能力的人心目中巴比伦文明具有突出地位。汉谟拉比之前的巴比伦诸王已经开始着手统一两河流域中部,征服了博尔西帕、基什和西帕尔等城邦,在该地区树立起巴比伦的霸权。

4、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法典。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1、法典内容:《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汉摘谟录拉)比法典

虽然反映了法典的公正观念,但这种公正主要体现在身份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之间。

反映了当时社会里,社会地位高的阶级对于社会地位低的阶级享有特权。

反映了当时社会奴隶主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采用的刑罚十分残酷。

反映了当时奴隶主的特权受到法律的保护。

思考:法典的实质是什么?实质:代表奴隶主阶级意志的法律。

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

(1)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2)其内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3)

法典中 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4)《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文化成就

(1)楔形文字 发明者:苏美尔人

发明使用的区域:古代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发明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2)

相传,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四)本课小结: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时期,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是 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苏美尔人创造楔形文字,有力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字母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板书设计: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2、国家的建立

3、强盛时期

二、古巴比伦王国:

1、时间:公元前18世纪

2、人物:汉谟拉比

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

三、《汉谟拉比法典》:

1、内容

2、实质

3、地位

(六)、教学反思:

下载还原历史:“五行”来自两河流域(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还原历史:“五行”来自两河流域(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还原真实的历史

    还原真实的历史 演讲稿 日前,河南省文物局在京高调宣布,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以确认。这一消息成为今年最具轰动效应的考古发现,也破解了曹操陵墓的千古之谜。 据悉,被确认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发展史。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及地位。理解《汉谟拉比......

    1.1《古代两河流域》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一分册)

    上海市延安中学 施洪昌 王立善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该地区国家产生的时间、政权的更替、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汉穆拉比法典》;理解楔形文字对......

    在全市“两河”流域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两河”流域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刚才建忠同志就兰溪河、志溪河“两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我非常赞成,希望大家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四点......

    让历史还原真实的鲁迅

    让历史还原真实的鲁迅 我对鲁迅一直很好奇。 冯雪峰告诉毛泽东,日本人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人是毛泽东。” “半个人”毛泽东听后哈哈......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5篇)

    1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卧薪尝胆 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指鹿为马 纸上谈兵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精卫填海 八仙过海 开天辟地嫦娥奔月 2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叶公好龙 亡羊补牢 画龙......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主人公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主人公: 草木皆兵(苻坚)入木三分(王羲之)按图索骥(孙阳)退避三舍(晋文公) 梁上君子(陈寔) 投笔从戎(班超).悬梁刺股(孙敬)打草惊蛇(王鲁) 东施效颦(东施)高山流水(伯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