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方哲学评析
现代西方哲学评析(石大专用-更新中)
1、古希腊罗马哲学
两大对立学派: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引入数的概念)四大元素:水、火、土、气
2、西欧封建时期的哲学 基督教经院哲学——教父学
3、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的哲学
4、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
科学主义: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分析哲学{务实性、批判理性、日常语言、历史主义} 人本主义:唯意志主义——现象主义(存在主义)
第一讲: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哲学
”意志自律“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
二、叔本华哲学的基本观点
1、从“世界”是我的表象到世界是我的“意志”。康德:“自在之物”——>意志
2、“生命意志”——>盲目冲动
第一、意志无所不在,万物都是意志客体化的结果;
第二、意志是自由的,独立的,同时也是盲目的;“本体论”
3、人生即痛苦:缺乏~~~~~意志转向
三、叔本华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的意义
1、拉开了人学的序幕
2、导致了非理性主义哲学方法
3、把悲观意识纳入到了哲学
4、开辟了从微观心理层次来研究人的状态
四、叔本华哲学的谬误
1、是唯心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
2、是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求生意志”
三、尼采的“权利意志”论和“超人”学说
(一)生平时代
(二)基本哲学观点
1、对理性和现代文明的态度
持反理性和批判现代文明的态度】
(?问题1如何评价尼采对理性和现代文明的态度?)
2、“强力意志”——权力意志——生生不息的创造力(1)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古希腊阿波罗,酒神——古希腊狄奥尼索斯 日神精神——主张梦幻;酒神精神——醉 它们的统一形成了艺术 险境(2)“强力意志”
强力意志——》本性——》创造生命力 “永恒轮回”
3、“一切价值的重估”
尼采哲学的主题,其含义是:对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传统当作真理的以往全部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4、人和“超人”——认识价值/评价
主义道德——贵族——》“超人” 善=高尚 奴隶道德——畜群——》弱者
(一)超人特征:特立独行
一般人:随波逐流——末人——一般人
(二)对超人的评价
5、尼采思想的影响 伯兰代斯预言
四、唯意志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期中考试——论文:
1、关于唯意志主义哲学的评述
2、关于使用注意哲学的评述 第二讲 早期实用主义 实力、经验=解放的效果 知识、理论=解放的工具 真理=解放的成功
一、对风险与邪恶社会的惨痛感受 二、三个实用主义哲学家的观点
(一)创始人——皮尔士
信念——》怀疑——》探究——》确立信念
(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1、生平
2、哲学观点 效用原理(1)实用主义方法论:
不看最先的东西:原则、范畴 而看最后的东西:效果、收获1、2、行动时工具非答案
3、效果判定理论的意义和价值(2)实用主义真理论
第一、真理是经验之间的关系 第二、真理是联络经验的工具 第三、真理==有用、成功(三)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
哲学观:文化批判行为的模式 改造哲学 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
(1)关于经验的看法 “旁观者的知识论” 当下性/探究(2)实验主义方法论——》探索
疑难——》确定问题立点——》假设——》推理——》实验 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有效性 注重人际功用 道:天道、人道 “法器”
第三讲 现象学
一、胡塞尔及其在哲学上的地位 布伦坦诺
二、基本观点
1、从“面向事物本身”到“本质的还原”(1)“面向事物本身”的含义
(2)“还原法”{第一、面向事物本身 意识到的现象
{第二、“悬置”、“加括号法”、“自然观” “纯粹”
{第三、本质的还原 “意识流” 直观“自由想象的变幻”内省活动
2、意识性——意识朝向某一目标的指向性
(1)意识指向对象 自我《——》客体 “唯我论”(2)意识构造对象 构造生死
第四讲 存在主义哲学
一、概论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
(一)兴起去传播
(二)基本特征
1、存在主义者把个人的存在当作哲学的研究对象
2、存在者都具有公开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3、存在主义者都带有强烈的悲观和虚无主义色彩
二、法国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
(一)萨特其人
(二)基本观点
1、现象学基本观点
1、存在主义论
“自在的存在”【存在的存在——事实
【存在时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 “自为的存在”【非存在趋向于“存在”
【超越自在的存在【是其所不是
2、“存在先于本质” 主观性
3、“萨特自由观” 决定论(1)自由的存在论
(2)自由式选择的自由(3)自由选择与道德责任
(4)人的存在状态——烦恼、孤寂、绝望
4、“他人是地狱”
三、萨特热和存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五讲 精神分析学说
一、弗洛伊德其人
二、无意识理论
1、过失 故意意向 意识牵制 调解
2、梦——愿望的达成
3、无意识——意识伪饰 内趋势 前意识
三、人格结构理论:无我——自我——超我
四、人活动的心理动力: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考试安排:10月28号晚 星期三 7:00-8:40 题型:
1、名词解释 4*5=202、辨析题 5*10=50
3、论述题 2*15=30
要求:
1、谁的观点 解释含义
2、谁的观点 基本含义
分析命题的性质(主观唯心主义等)
3、马克思主义论的观点 分析合理性、错误处 范围:叔本华、尼采 哲学史上的地位、意义
皮尔士:效用原理的含义
詹姆士:实用主义真理观、有用就是真理
胡塞尔:现象学(意向性的概念 意识构造世界)
萨特:存在主义 无意识-性本能
第二篇:西方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导论论文
题目名称:班 级:园艺学 号:学生姓名:黄柏玮指导教师: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1304
20***
但昭明
乔斯坦·贾德所写的畅销书——《苏菲的世界》非常适合那些未接触过哲学的人们来作为启蒙教材,引导人们步入哲学的殿堂。该书主要讲述了小姑娘苏菲在神秘导师通过书信的诱导下,开始接触哲学,思考哲学问题,并且了解了整个哲学史的发展和一些著名的古今哲学家。先从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苏菲产生哲学性的思考,接而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还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议题思考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涉及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的哲学,神秘导师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本书涵盖了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内容之多,思想之深刻。不仅如此,更加值得人们称赞的是作者以故事性的方式讲述了哲学家的故事和他们的思想,将原本晦涩难懂的哲学揉碎以另一种更加细腻的方式注入读者的头脑中。哲学家们往往确实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不会像行侠者那样惊险离奇,不会像军事家那样波澜壮阔,不会像男欢女爱那样情意绵绵,而他们与众不同之处正在于他们特有的言行蕴含着哲学的深邃,会给你留下深深的思考和悠远的回味,哲人的人生往往就是故事。这种“灌输”的效果显然要比在哲学课堂上那些单一乏味的概念讲解要生动得多,这样的哲学知识将会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心灵。《苏菲的世界》不同于像《论语》这样以平时生活的素材来给人哲学领悟的书,它是通过介绍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来一步步使人认识哲学,从中学习哲学。而对于像我一样什么都不懂的读者来说,我从读这本书开始就同苏菲一起上起了哲学课。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谈到哲学,也很少有人会去研究哲学。在大学里有那么一句话:选择哲学,等于待业。这句话说明了哲学这条路是条死胡同。在以前我对哲学从来就没有任何的概念,从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也从没接触过,但这一次的时候我第一次认识了哲学。阅读了它之后,我总算明白哲学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陌生,其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论是文学、科学、美学等等它们都有哲学。然而看完此书,我的观点改变了。应该说,生活之中哲学似乎无处不在。而我内心中模糊不定的哲学的定义一下子也变得清晰起来。在我的理解里,哲学就是关心、探索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这其实是我们每个活在这世上的人都应该去思考的。同时我们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生命观的过程,也可以是看作对于哲学的思考。这又回到了那两个哲学性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两个问题过于疯狂,因为他们会告诉你,“我就是我啊”或者“世界本来就存在的”。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对吗?事实上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也是这样的想法。
你是谁?多么奇怪的一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个看似非常简单,却又似乎永远也没有答案。我是黄柏玮?还是说我是一个生活在银河系里的太阳系里的地球上的中国云南昆明的人?但是叫黄柏玮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已经有了多少个,在未来还会出现多少个,他们都叫黄柏玮,但是就是我么?而在昆明又有成千上万的人他们又可以替代我么?答案显然不对。在思考了很久以后,我只能回答说,我就是我,除此之外找不出任何的词汇来说清楚“我”到底是谁。就这么一个问题,便把我吸引进了哲学的世界里,它是多么的神秘,多么的有趣,我似乎永远也摸不透它。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问题在当时引发了古代哲学家对世界的认识的思考。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好奇心的缘故,是因为人们对于活着这件事情感到非常惊讶。有了疑问,哲学家们便提出了许多关于世界的本源的猜测和思索。自然派的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构成来自具体的物质,虽然我们知道这是形而上学的哲学理论,但是他们带领我们摒弃了神话式世界观的理论。后来,大约是公元前四五十年左右起,雅典成为希腊的文化中心,哲学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方向。这时期产生了一批诡辩学家,认为我们虽然无法知道所有自然之谜的答案,却可以肯定人类必须学习如何共同生活。“以人为中心”的议题被提出,就在这个时期,苏格拉底出现了,“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和善恶”。苏格拉底认为人类必须为自己的知识奠定巩固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的理性,他对人的理性有不可动摇的信念,是一位理性主义者。
在谈到“人类”这个主题的时候,亚里士多德提出,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着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他还强调,人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才能找到幸福满足。任何一种形式的不平衡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着快乐和谐的生活。毫无疑问,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为人类文明和哲学史起到了一个加速引领的作用。接下来,介绍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启蒙运动、佛洛依德的心理研究„„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广博深奥的世界,我们了解到了笛卡尔、黑格尔、康德、尼采、马克思„„这些闪烁着着智慧之光的思想。笛卡尔的一句“我思故我在”揭示了我们研究哲学的意义。我们作为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有意识的,我们探索这个世界的规律,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茫茫宇宙中的星尘,我们存在于这个星球上,拥有生命和意识,和这个星球上的一切共生,这件事情难道不值得我们惊讶吗?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对身边的一切感到习以为常,不再保留有孩提时对世界的好奇和兴奋?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已经感到麻木,对它提不起兴趣而只是庸碌和随波逐流地活着?苹果几千几万年都是这样地落下,不知打中过多少人的头,为什么只有牛顿才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我们丧失了多少好奇和发现?当一个小孩看见小狗或小花的时候,往往会为此感到激动不已,比如会学着“汪、汪”,会想去触摸小花,想探个究竟,而成年人在一旁则会觉得这一切都不过太熟悉太正常,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当真如此吗?我们对身边的一切和对我们自己真的了解吗?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双眼?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慢慢变得冷漠和无趣。我们就是这样机械地活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庸庸碌碌。
为什么有很多人觉得哲学是不切实际的呢?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那些哲学性的问题呢?我想,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对这个他们生活的世界习以为常、失去了探索的好奇心了吧。说到这让我想到作者一个用的很好的比喻:这个世界就像是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当然这只兔子极其庞大。我们每个人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大家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并且努力地想把兔子看个完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顺着兔毛慢慢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深处尽情享乐。当大人们的心灵逐渐习惯了世界上的一切的规则,当他们不再有想孩子一样看到什么都觉得好奇,觉得所有的东西都那么不可思议而又理所当然,当他们过惯了喧嚣吵闹、灯红酒绿的生活,他们便不再去追求那与他们似乎毫不相干的哲学,便不愿离开温暖舒适的兔毛深处,不愿像哲学家一样尽力去爬上脆弱的兔毛一看究竟。就是这样子,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们都不会再去思考像“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了。
书中提到,人生如星尘,我们现在就如同处在魔术师变戏法时从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的身上的毛的一部分,大多数人人活着活着就钻进了兔毛的最深处而不再为戏法感到惊奇,而哲学家们则是爬出兔毛直接与魔术师对视,寻求这个戏法即我们的世界的种种答案,如果我们积极思考人生的意义,就如同坐在了白兔毛的最顶端。我们的人生应该有追求快乐和幸福的权力,而这快乐的来源我非常赞同上文亚里士多德提到的三种形式的平衡,即过着享乐的生活,做着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同时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读了这本书后,我想我对了哲学有了新的认识与顿悟,但也有许多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令我惊奇的是,才将近15岁的苏菲可以理解明白她那位哲学老师艾伯特所说的。但我想我还会在第二遍、第三遍的阅读中理解它们的。就像艾伯特说的:“哲学便是教会人们思考,教会人们怎样面对生活,怎样生活的更好。”我想很多问题虽然不能得到答案我们还可以思考,很多事情虽然不能达到目的我们还有过程。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实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意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第三篇:西方哲学复习材料
名词:
1.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P36)
2.亚里士多德“四因说”。(P100)
3.亚里士多德的潜能与实现。(P101)
4.“奥卡姆剃刀”。(P166-167)
5.培根的“四假相说”。(P188)
6.洛克的“白板说”。(P240)
7.康德的“知性为自然立法”(P304)
8.黑格尔“实体即主体”。(P354-355)
9.黑格尔的“扬弃”。(P371)
简答:
1.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并举例说明(P30-31)
2.简要回答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内容。(P63-64)
3.简述柏拉图“洞穴”比喻的内容及内涵。(P71-72,p77)
4.简要回答柏拉图“线段比喻”的内容。(P77)
5.简要回答柏拉图“通种论”的内容。(P85)
6.简要回答托马斯在《神学大全》中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P162)
7.简要分析“唯实论”与“唯名论”的区别。(P163)
8.简述培根经验归纳发的三大步骤。(P190)
9.如何理解笛卡尔的“天赋观念”(P201)
论述:
谈谈你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哲学命题的理解。(P202-206)
结合哲学家本人学说,试比较经验论观点和唯理论观点的区别。(p211-212,234-235)如何理解康德“哥白尼式的革命”?(p292-298)
第四篇:西方哲学论文
浅论弗兰西斯培根的哲学
——知识就是力量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0191102班
学号:2011210504
刘思林
任课老师:张牛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曾经提出许多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四假相说,种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场假象、市场假象。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中世纪,神学和经院哲学占统治地位,贬低人的价值,宣扬自然界和人都是上帝有目的地创造和安排,要面向天国和来世。针对这种信仰主义、蒙昧主义,培根提出了研究、解释自然和人的目标,并且探讨了在人和自然的王国中,人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培根首先肯定,“人是自然界的臣相和解释者”。全体福利说,个体的善是公共的善的组成部分,公共的善高于个体的善,公共福利高于个人福利,这就是他的“全体福利说”。此外“知识就是力量”这一流传了几个世纪的口号也是由培根提出,留给世人智能的明灯,奠立了深厚的根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的提出是在面对当时宗教-教会权威及教条式的思想;学术-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数千年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以及科学-墨守成规,不求甚解的因循方式而以实验为主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一响亮口号的提出使得学术价值的思想为人类科学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培根也成为十六世纪精神的代表。在期间培根也不只空谈、同时他也致力研究知识对于人生问题、人性修养、信仰及命运等等。也足以证明培根“知识的力量”的印证。知识就是力量这一简单虽然有力的口号,响彻整个世界。此外这一口号无论是在科学还是社会上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知识在科学上的应用。培根的科学观中另一个重要思想是关于科学分类的学说。在培根之前,一直延用的是亚里士多德对科学的分类,即把科学分为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和创造哲学。理论哲学是关于纯认识的科学,包括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等;实践哲学是关于人们行为规范的科学,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和伦理
学;创造哲学是研究如何给人寻求利益和快乐的科学,包括技艺、文学、艺术、美学等。这是历史上最早的科学分类学说,但是这种分类割裂了科学的内在联系。基于科学是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的思想。他认为应该依据人类精神能力来划分科学。人类精神能力分为记忆、想象、理性三种,科学也可以相应地分为历史、诗歌和哲学三大领域。
依据自己的科学分类原则,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的结构。哲学是培根最关心的一门科学,他认为从事哲学研究,人类理性或深入神蕴,或观察自然,或反省自身,因此可以根据理性研讨的方向也把哲学划分为三种。自然神学、自然哲学和人类哲学。由于这三种哲学都产生于一个共同的根源,而且它们还共有一些观察材料和公理,所以必须有一种更普遍、更根本的第一哲学,作为一切科学的“公共祖父”。在培根那里,第一哲学是指研究作为一切论证出发点的公理的科学。如几何学和逻辑学的公理就是第一哲学所要探讨的问题。
培根认为,自然神学是关于上帝的学问,但这种知识不是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来自对自然的感性观察和理性思考。他认为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到的知识不能证明关于信仰的真理,因此,自然神学不足以建立宗教,不能使人达到信仰。它只提供关于自然的信息,用以驳斥无神论。信仰问题应该交给“启示神学”。自然哲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份即“观察的自然科学”,是研究原因的;实践部分即“致用的自然技术”,是产生结果的。理论部分又分为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物理学研究事物的易变相对的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研究事物的固定不变绝对的原因。而实践部分又可根据理论来源不同分两部分:来自物理学的机械学和来自形而上学的幻术。人类哲学也分为两部,即关于人类个体的和关于人类群体的。前者研究人的肉体和心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医学、美容术、运动学和行乐艺术等四个方面的科学。后者又称为政治哲学,是研究人类群体的社会政治行为的,它可根据社交、处事和政治三方面,而划分为“行为的智术”、“处事的智术”和“国政的智术”。
培根还提出了促进科学繁荣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其中主要有:
(一)建筑学术的处所。如图书馆、动植物园、实验室等。
(二)印行学术的书籍。培根说,如同天上的甘露、地下的泉水要汇集在水池中才能保存一样,科学知识也要在书籍或学院内汇集起来,才不至于消散湮没。
(三)提高学者的待遇。培根提出,学者有了安适的生活状况、丰厚的生活费用,才能竭其精力,尽其一生,专心从事学术的探讨和学术的培植6。
培根科学观中许多见解,如知识与力量合一、重视学者、强调学术自由等,至今仍有启迪意义。
知识就是力量,现在依然影响着我们。
“知识就是力量”虽是一句很古老的话,但是放在当下这个时代,依然与时具进,不仅非常有力道,而且意义深远。在变化快速、竞争强烈的二十一世纪,知识与学习俨然成为个人、企业,甚至国家最重要的实力资产。我们都相信“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有了知识之后,更应该用这股力量去影响社会。
就像我们大学生,更是应该秉承先哲的思想的精华,我们应该多多的学习,无论是哪个方面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有着丰富的学识、知识,遇事就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泰然处事。同样一个人若有丰富的学识,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会多一条解决事情的办法。除此之外还能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真知识,产生灵感,进而到达理想的彼岸。否则,只能是目光短浅地行事,一遇到困难便一筹莫展。实践证明,学识的深浅不论对于科学发现,还是对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都十分重要。只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知识充实头脑,才能依靠丰富的学识构建起创新思维的联机,思考、研究问题时才会有广阔的视野、灵活的思路,才有可能摆脱平庸,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现代社会被人称为知识充斥时代,这是因为文明的脚步突飞猛进、许多未知的领域被人迅速切入、征服,从而为人们拓开广阔的认识空间、思维空间和实用空间。认真观察一下涌入我们家庭里、生活里且为我们提供了极大便利的事物,哪一件不是知识的结晶?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不仅是力量,同时也是财富。
第五篇:西方哲学读后感
西方哲学读后感
一、何为哲学
何为哲学?没有定论。
有的人弄了一辈子哲学,且大大地有名,到80岁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还不知道哲学是个啥东西。这是个可悲的现象,对于我们最常见的东西,我们反而一无所知,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不提则已,一提就令人目瞪口呆。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什么是人?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各式各样。柏拉图,这个古希腊最出色的哲学家,就曾经对学生们说:人,就是两足无毛的动物。他的学生第二天就拎来只拔光了毛的公鸡过来,在课堂上喊道:看啦,哥们儿,这就是人!后来学历史,学到人类进化论时,历史老师告诉我们:人是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这样问题又来了:
一、能够制造工具的动物就是人吗?
二、不能制造工具的动物就是人吗?显然不对,非洲的黑猩猩就能制造工具,它能把树枝从树上折下来,将枝的叶子扒下来,然后伸进洞里去钓蚂蚁吃,它是人吗?如果有个婴儿天生无脑,当然也就不会制造工具,那么,他就不是人吗?
所以,什么是人?也无定论,正如什么是哲学一样。
二、智慧之美
我之所以开始学哲学,是因为记得新东方副校长徐小平讲过一句话:“技术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而哲学,可以解决无限的问题。”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就像战术之于战略一样。
“哲学”这个词,是由日本人译成汉语的,这个词的英文名“philosophy”。为什么是由日本人译成汉语的呢?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开始,就开始广泛地接触西方的文化,包括哲学,而中国当时的封建王朝正过得闭关锁国的生活。
最好的哲学方法,就是将沉思与分析一起用力。首先,要给思想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她自由飞翔,要勇敢地去想任何东西,让住,是任何东西!从天文地理直到鸡毛蒜皮,包括您家小狗身上的跳蚤,都可以成为您想象的对象。然后,在您做出任何结论之前,不管这结论是推理得来的还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都要对它们进行严格的逻辑分析,尽可能多地找到证据。这时,您必须给您想象力的翅膀挂上沉重的铁块。
这些用证据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就好比是建筑大厦时用钢筋水泥进行建设的过程,而结论只是最顶上的那个金光闪闪的屋顶而已。
这就是智慧之美。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之二:哲学,都研究些啥? 2007-07-03 23:09
分类:读万卷书
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
读哲学,就是找罪受。不过这几天虽然只利用上下班在车上的时间来读,却也速度奇快,一天可读两百来页,囫囵吞栆,但写日志的速度却跟不了,只拣最重要的写罢了。
哲学的三部分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讲的是世界的本质,是哲学领域最基本的问题,是亚里士多德最早在其著作中提出来的,他自己称为第一哲学或者神学。
而这个词在汉语中则是意译,在古汉语中,《易·系辞上》中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唐人崔憬以“形而上”谓用,“形而下”为“体”,他说“凡天地万物皆有形质,就形质这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言有妙理之用以扶其体,则是道也。其体比用,若器之于物,也则是体为形之下,谓之为器也。”这段我没大弄懂,但我明白大概说的是咋回事:研究地些超自然万物的东西,如灵魂、本质、理念等,就是在搞形而上学,比如:我是一个人,那么人是什么?什么是人的本质?这就是典型的形而上学问题。
类似比较典型的问题还有:
1.世间万物是怎样起源的?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还是某个神创造的?有没有一种元素,一切万物都是由它组成的?
2.人有没有灵魂?
3.什么是人的本质?是肉体,还是思想、情感抑或灵魂?
今天似乎弄明白了这个“形而上学”是咋回事了,最后自个儿得出一个结论,哲学家就是一帮吃饱了没事干,成天瞎琢磨的家伙。
伦理学
道德伦理,就是伦理学,它是研究与道德相关问题的学问,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就这点而言,它似乎比老一本正经的形而上学要亲切得多。本来以为伦理学就这么简单,可是读到以后越觉得看不懂了,是那些吃饱没事干的家伙们跟我们玩儿深沉,什么相对主义伦理学,自然主义伦理学,直觉主义伦理学,非认识主义的伦理学,等等,烦。
看完全文,才知是从不同角度来看伦理,直觉主义:认为道德是事物一种独特性质的表达,这种性质就存在于事物之内,然而却是我们难以把握的,不可能用一种科学的、严谨有逻辑的词语表达出来,而只能凭直觉去领悟,用一句话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它几种变态的我就不举了,因为我不是研究这个的,我只是想清楚是咋回事。
但上述这几种伦理学都属于元伦理学,所谓元伦理学:就是研究何谓善、恶与道德的学问,更具体的说,它所研究的是善、恶与道德等的本质。
与元伦理学相对的另一大块--规范伦理学。替伦理制定规范的学问,就是规范伦理学。如果说元伦理学研究的是善与恶的本质的话,那么规范伦理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具体的善事与恶事,并且分析它们到底是善是恶。比如:应不应该堕胎?为什么乱伦是罪恶?是否应该销毁所有核武器?这些问题到底应该听谁的呢?为什么总好像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呢?到底是公有理,还是婆有理呢?对诸如此类变态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规范伦理学。
那么,到底怎么样去制定规范伦理的规范呢?另一个问题引出来了:价值判断。在事实中加入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是对还是错,应该还是不应该。比如:布鲁托斯然死了凯撒,这是一个事实,但“布鲁托斯是不是应该杀死凯撒”就是一个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加上类似的无数价值判断仍其分析就构成了规范伦理学。元伦理这和规范伦理学就构成了伦理学。
认识论
何为认识论?有关知识的理论,就是认识论。
认识论的最根本问题,也是所有有关知识的问题中最主要的一个乃是知识的起源问题。比如:我们的知识从何而来?唯理派认为知识是神赋与的,是人生来的一种本领,托马斯阿奎就认为,人类惟有通过理智才能得到完整的知识。而这个理智就是上帝赋予我们的,是上帝在我们心灵的沃壤中种下了“理智之光”。经验派认为真正的知识来源于经验。经验主义者们认为,这些经验就是知识的真正起源,一切知识,无论知识,无论最后它多么复杂,其源来就是经验。
我很高兴,读完这些我没有发疯。并且还知道了哲学大概研究的是个啥。
幸甚幸甚!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之三--哲学,哲人 2007-07-10 23:28
分类:读万卷书
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
研究哲学的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地道的笨蛋,是天才的那种人,不用去说服别人,别人也会接受他的观点,是笨蛋的那种人,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
毕达哥拉斯
在我看来,这是一位以勾股定理和平方立方闻名于世的数学家,虽然他的哲学思想影响过一些人。老毕的那个时代,老毕被神话了,而且被人们当成了神,还有他的灵魂转世的观点,构成了他的主要思想体系。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为什么呢?因为河水是流动的,所以万物都在变化着的。这是他的主要思
想,他的这个思想对后来的黑格尔大有影响,通过黑格尔又大大地影响了马克思。
德谟克里特
是他,最早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原子是万物的本源,也就是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千年之后,那些量子学的物理学家们,才真正才提出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但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苏格拉底
对于整部西方哲学史而言,很难说有比苏格拉底的死更震撼人心的事件了。老苏其丑无比,以及他那著名的悍妻,还有他那句“我知道,打过雷后一定要下雨“的名言,老苏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沉思与辩论,这是他的主要日常行为。他曾被证明为是最智慧的希腊人,而他自己却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老苏也是伦理学真正的鼻祖。老苏之死是令人惋惜的,当局者认为他的言行教坏了青年,被捕了他,在法庭上,他为自己做了出色的辩护,根本不承认所指控的罪名,可惜的是,他的辩护太出色了,所以他们就决定处死他。在狱中的时候,他的学生已经买通了所有阻碍他逃跑的人,但他断然拒绝了,他不愿违反法律,他认为法律一理制定,不管理合理与否,作为一国公民就必须遵守。
苏格拉底就这样死了。
柏拉图
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在所有的哲学家,柏拉图是最帅的,也是最伟大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理想的国家,就是由哲学家做王的国度。“在他的理想国里,人被分为三等,普通人,士兵和护国者。他的另一个主要是思想是理念论,他认为,所有个体都是不真实的,那什么才是真实的呢?当然是理论了。亚里士多德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作为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亚里士多德一生享尽荣华,却在流亡中孤独地死去。他是所有哲学家最博学的哲学家,但也是犯错最多的哲学家,后来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为的就是要证明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说法说错了。老亚的主要著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逻辑学,如《范畴学》、《解释篇》、《前分析篇》等,这些都是告诉我们如何去思想的著作;二是自然学科,如《物理学》、《论天》、《天象学》、《论颜色》等等,他的博学创立了很多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生理学等等;三是美学,《修辞术》、《论诗》、《亚历山大修辞学》等;四是哲学著作,在哲学著作中,最有名是《形而上学》。在他的著名的形式逻辑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三段论,如:凡人都会死,老莫是人,所以老莫会死。在三段论中,大前提要正确,不然,结论就错了。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相当丰富。不是一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是传说中的雅典三哲。
从犹太民族悲壮而又悲哀的历史,到耶稣基督的诞生,这些个思想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