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期末复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措施
历史期末复习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期末考试临近,有些学生不重视,有些学习方法不是很会,但课堂气氛却很活跃,如何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在这两个星期的复习中,首先说明考试的重要性,其次教给学生复习方法。复习,对于期末考试的成绩好坏与否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复习方法可以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浓缩要点法。到了期末,时间非常紧张,面对这样的问题,可采用浓缩要点的方法。对每一个单元的要点进行提炼,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如复习“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可抓住四大要点:(1)列强侵华的主要战争;(2)被迫签订的条约(3)各个条约对中国的影响(4)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那些抗争。这些要点可以多种形式出现,如:选择简答等。只要记住这些知识以及内在的联系,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按照这样的方法把各个单元的要点逐一梳理,再按历史分期,题型进行分类,全部要点就可以得到浓缩。
二、以点开花法。即在复习到某一个问题时,联系到同类其他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复习到民主革命时期救国救民的方法时,可由洋务运动,联系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并且指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复习到中国共产党的几次重大会议时,可由一大联系到遵义会议,中共七大。这样就把一个一个的点连成了一条线。这种复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
三、点线面结合法。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知识网络。历史基本知识有点,也有线和面的问题,如何用线串起点,再用线编成面呢?中国近代史的三条主要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1840年6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点。1895年4月,中国在甲午战败后,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又是一个点。1901年9月清政府又签订了《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又是一个点。把这些点串起来组成一部屈辱史的一条线。把林则徐、左宗棠、义和团运动等串起来组成抗争史的一条线。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串起来组成中国人民探索史的一条线,三条线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这个面。
四、连线列表法。有些历史知识可以通过连线的方法复习,特别是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用这种方法来复习,显得简单又明了。
五、分析探究法。学习历史并不是简单的记一些历史的时间和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某一个问题,某一段材料作出客观的评价。现在考试,除了反复练习做过的题,学生答起来比较容易外,其他课外的材料题,学生就无处下手。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材料,理解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然后准确确定这段材料属于历史上的什么事件或什么人物,再把它放在具体的时间和事件中去审视去分析,让材料与事件,人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材料题就迎刃而解了。
六、强化记忆法。历史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不背不记是学不好的,因此,在复习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的方法加以巩固。复习巩固的方法很多,略举几例:(1)10分钟记忆法。上课后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背诵指定的内容,然后教师检查。(2)竞赛记忆法。教师提出一个或两个知识点,不要太多,让全班学生进行比赛,边写边记。
第二篇:森林保护问题解决措施
森林保护问题解决措施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可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轻温室效应,更能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几率,有着极为重要的生态效益。新形势下对森林的保护就是对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森林保护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
一、新形势下开展森林保护的积极作用
(一)优化经济结构。
森林资源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其出产的木材以及相关林产品更能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更可依托森林资源开展各类生态旅游项目,提升森林经济效益。森林中一般还有较多的动物和植物,加大对森林的保护力度还可为这些珍贵动植物资源提供栖息地和繁殖地,促使当地更好地开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改善生态环境。
当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工业废气废水被排放到空气和河流中,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而森林资源可释放大量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更能减轻温室效应,降低地面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对调节气侯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在提升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对于森林资源来说,由于其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导致森林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植被覆盖率不断降低,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泥石流、沙尘暴、山体滑坡等,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可更好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极大地降低自然灾害发生几率。
二、新形势下森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森林保护工作涉及环节和流程较多,对工作人员的转业水平和道德素养要求较高,只有专业水平过硬且道德素养过关的工作人员才能真正提升森林保护水平。但在部分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在开展森林保护中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资金投人力度不足,工作人员薪酬福利待遇不高,且通常森林保护工作需长时间在野外开展,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且工作内容较为繁重,很难吸引专业人员留在当地开展工作,这就导致森林保护工作只能由当地非专业人员进行,这些非专业人员在专业知识以及道德素养上均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森林保护效率不高。对待已有的人员,相关培训力度不足,相关补贴也并不完善,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不利于当地森林保护水平的提升。部分地区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之中,不注重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出现随意改伐现象;在保护工作中,政策制定随意,没有做到切合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政策,影响了森林的可持续化发展。
(二)病虫害防治手段较为落伍。
病虫害可导致森林大面积减产,我国部分地区受经济等因素制约,在防治病虫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缺乏对病虫害的提前预测,导致极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传统防治病虫害以化学手段为主,用大量投放农药的方式来防治森林病虫害。农药虽然对病虫害的防治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部分地区在投放农药时不注重科学合理投放,导致单一化学农药长期被应用到防治中,提升了害虫的抗药性,降低了杀虫效果;更使得害虫的天敌也受到损害,降低了生物的多样性,打破了森林中的生态平衡,给病虫害的防治增加了难度。(三)防火力度不足。
火灾可直接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极大地降低森林的经济效益。且森林面积一般比较大,一旦出现火灾,可迅速造成大面积蔓延,加大灭火难度,影响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在日常做好相关防火工作。但在部分地区,在开展森林防火中力度不足,相关单位负责人不注重森林防火的重要性,防火意识薄弱,防火教育和消防演习没有真正落实,安全责任机制并没有完全落实,导致防火工作内容不明确,人员之间也缺乏沟通,阻碍了防火工作的进行。部分地区基础防火设施不齐全,对设备的维护工作不到位,直接影响了防火工作的开展。并且由于人们经常进入到森林中开展各类活动,如焚烧秸秆、清明祭祖等,随身携带的火源种类较多,一旦人们的防火意识不强,在开展活动时不注意安全用火。再加上风势的助推,很容易使得火灾快速蔓延,给森林带来极大的损失。
(四)森林布局结构不合理。
在森林中,合理的布局应以幼龄林和成熟林为主,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森林长远发展。然而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的森林以中龄林和过成熟龄林为主,幼龄林面积逐渐减少,且布局分散;很多林区中天然林为主,缺乏人工林和防护林,导致森林资源没有得到更好地利用。我国地形地势多种多样,很多地区林区面积极大,但在管理上没有得到重视,随意砍伐现象频繁出现;2008年,我国提出集体林权改革,将林业资源落实到个人,虽对增加林农收入有促进作用,然而,也导致了林地管理分散,无法形成产业化经营,更加大了森林保护行动和防火工作的难度。三、新形势下森林保护的相关措施
(一)提升重视程度
为更好地提升森林保护水平,相关部门需提升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升薪酬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完善各类补贴制度,拓宽招聘门槛,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森林保护水平。对待已有的森林保护人员,需重视培训的积极作用,加大培训力度,在培训中需加入森林保护相关专业知识,更要加入有关于森林保护相关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提升森林保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动手操作水平,促使其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提升森林保护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积极作用。
在保护森林资源中,需认识到森林资源的积极意义,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在法律的层面上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将其纳入法律法规之中,加大对乱砍滥伐和盗猎的打击力度和惩治力度,提升管理水平。更要真正落实责任制,划分出自然保护区,将管理和保护职责落实到个人,并加大科学管理力度。完善各种奖惩制度和激励制度、补偿制度等,确保森林保护工作的高效开展,来更好地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
(二)加大防火力度
防范火源是森林防火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人为火源,在森林火灾发生原因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在防范人为火源的过程中,管控森林内用火是最重要的手段。在少雨季节,森林进入防火时期后,需安排专人开展林区巡视工作,对重点地区加大巡查力度,组建专业消防队伍及护林队伍,对森林中的火灾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管控火源。
开展森林防火管理工作时,需从根本上提升人们的防火意识。相关部门可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可与林业部门携手开展防火安全教育活动。在防火期开始时,制作相关公益广告,在电视台滚动播出;针对部分地区交通不便,经济水平落后的情况,可安排宣传车进行流动宣讲防火的重要性和防火的相关对策;也可在主要街道及居民活动区及生活区张贴宣传海报;组织街道开展相关森林防火知识讲座,开展消防演习,提升林区人们防火意识及逃生能力。
相关部门更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相关防火基础设施的建造和维护,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可在林区中修建消防公路,确保火灾发生时消防车可以顺利到达起火地点;森林中还需配备消防水池或者消防水箱,需保证水池和水箱里常年有水且不结冰,以备不时之需。在森林中,更要建立相关监测系统,设立报警系统,24小时全面监控森林情况。可利用最新技术,如通信卫星等,借助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及卫星遥感等,对森林实施一体化不间断监测,实时分析传输回来的数据,在数据出现异常时及时采取相关手段来防止火灾的发生。
森林火灾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可对森林情况进行不间断的监控和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森林中气温的变化和湿度的变化来对火灾的发生进行预测,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开展点火试验,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几率;也可对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温度或者湿度的异常,从而实现对火灾的提前预测。由于森林火情监测与预警一般采用卫星技术,在卫星技术的支持和保障下,预警和监测系统可对森林进行全时段和大范围的预警监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实施监测时,更可同步传输画面和声音,更能实现自动报警,为处理火灾提供了数据支持。在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下,消防救援人员可及时发现火情并对火情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从而降低森林火灾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在森林防火中,需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备完善的信息化设备,招聘专业人员来开展林火监测和预警工作,提升当地森林防火和灭火水平。更要针对已有的工作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内容中引入先进林火监测和预警技术,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促使其更好地开展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优化森林布局
在开展对森林的保护工作中,由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不断提高。因此,可在开展保护的过程中实施科技护林,提升保护效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引入先进的营林技术,优化森林中林木布局,增加生物多样性,来减少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需做好育苗管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如天气情况,气候情况,降水情况和土壤情况等,选择适合在当地生长的苗木品种,提升苗木的存活率,更要加强对苗木的防病虫害工作,提升苗木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降低后期防治成本和防治难度;其次,还需积极营造混交林,升森林抗病虫害能力,更能维护林区中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的经济效益;最后,还需做好栽植管理工作,提升其抗病虫害能力。
加强森林保护可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更能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大重视程度,强化森林保护中人才队伍建设,并加大森林防火力度,积极引入先进病虫害防治手段,更要优化森林布局,在提升其抗病虫害能力的同时更提升其经济效益。来真正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四)引入先进病虫害防治手段。传统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防治手段单一,通常以大量喷洒化学农药为主,虽在短期内防治效果明显,但极为容易造成大量农药残留,对森林造成二次污染,降低抗病能力。且由于重复使用同一种农药,长时间下来会使得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防治效果。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大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引入国内外先进防治技术,来提升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
(五)可在防治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防治措施,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提升防治效果的同时对森林环境不造成影响。在利用物理手段开展对虫害防治中,可利用害虫趋光性特征,在森林中悬挂杀虫灯,对害虫进行捕杀。在开展对病害的防治中,可将树木进行涂白处理,防止树木出现冻害,对于已经出现的病害,需及时刮除病害表面,并将其与健康树木隔离,设置隔离带,降低感染几率。
第三篇:历史期末复习测试
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浙江河姆渡
2.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4.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根据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
A.伏羲——制造船只
B.仓颉——创造文字
C.嫘祖——养蚕缫丝
D.伶伦——制作音律
5.“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6.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7.右图为春秋战车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
A.经济的发展
B.战争的需要
C.运输的需求
D.社会的安定
8.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A.春秋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战国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9.下列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迁都洛阳
B.编订户籍
C.奖励军功
D.严明法度
10.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11.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
1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中央政府分管行政的是()
A.太尉
B.丞相
C.郡守
D.御史大夫
13.下面关于“马”字的几种书体,在秦朝时被确定为全国规范文字的是()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楷书
14.“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
D.班超经营西域
15.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
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张骞通西域
16.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巨著是()
A.《史记》
B.《缀术》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
17.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8.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交融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②将都城迁往咸阳
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
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19.“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为‘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抵御了外来侵略
D.促进了民族交融
20.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A.张旭
B.王羲之
C.柳公权
D.颜真卿
二、非选择题(共____分)
21.(____分)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____分)
(2)《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读材料二图片,指出其与《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____分)
(3)请根据两幅历史地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____分)
22.(____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____分)
材料二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____分)
材料三 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3)结合材料三,说明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你如何看待他的“重刑”思想?(____分)
23.(____分)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艺术篇】
图(a)图(b)
(1)图(a)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汉字书写在东汉发展成为专门的艺术,图(b)是谁的书法作品?(____分)
【思想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2)以上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____分)
【科学篇】
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等、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3)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了,请写出该体操的名称。同时期产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这部著作是什么?(____分)
【感悟篇】
(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____分)
24.(____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材料二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四 西汉建立后,沿用和承袭了秦朝的政治体制。汉武帝时,西汉出现大一统局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严明法度之外,还有哪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____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____分)
(3)根据材料三所示信息,概括秦朝政治建制的基本特点及其带来的历史影响。(____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政治、思想和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____分)
详解详析
1.C [解析]
本题考查元谋人遗址,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故选择C项。
2.A [解析]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种植水稻,蒸煮米饭属于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状况,所以排除④。故选择A项。
3.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北京人、山顶洞人处于原始采集阶段,首先排除A、B两项。半坡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河姆渡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故本题选择D项。
4.A [解析]
相传,黄帝制造船只,故A项搭配错误。
5.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了解和辨析能力。禅让制是传说中尧、舜、禹时代更替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统治的制度;郡县制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开始推行;世袭制形成于夏朝初期。
6.A [解析]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由此可推断出牛耕使用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7.B [解析]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诸侯国互相兼并,因此战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战争的需要。
8.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联系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四川岷江流域修筑的都江堰,是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9.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联系所学知识,A项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B、C、D三项属于商鞅变法的内容。
10.A
11.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故选择B项。
12.B [解析]
本题考查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13.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识图能力。联系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
14.A
15.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对外交往。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故选D。
16.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了纪传体通史《史记》。B是祖冲之的数学名著,C是贾思勰的农书,D是张仲景的医学著作。
17.C [解析]
本题考查赤壁之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刘备接受诸葛亮的建议连孙抗曹,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这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选择C项。
18.D [解析]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孝文帝迁都洛阳,并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排除②③。故选择D项。
19.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胡汉联姻”“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为‘元宏’”这些信息,可判断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20.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王羲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擅长行书,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故选B。
21.[答案]
(1)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到黄河流域。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大交融。
(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长期战乱,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3)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经济发展。
[解析]
第(1)问抓住图片中“西晋内迁少数民族”这几个关键字,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少数民族内迁。第(2)问首先分析题干,读懂题干材料的意思,通过分析可知,题干材料描述了江南经济初步发展起来,与材料二图片人口南迁结合起来分析联系。第(3)问透过人口南迁的现象看本质,分析这一阶段的特征,既要看到民族交融,又要关注到政权分立的政治形势等。
22.[答案]
(1)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商鞅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3)法家。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但是单纯的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并不是一种治国的好办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的了解。第(1)问解答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信息“利国富民”,联系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简要概括相关内容即可。第(2)问由材料二信息“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为一畦”等概括措施名称;联系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概述第二小问。第(3)问由材料信息“主张轻罪重刑”“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可知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法家。评价商鞅的“重刑”思想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既要看到它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所起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他推行“严刑峻法”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
23.[答案]
(1)甲骨文。王羲之。
(2)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对于当今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构建有重要意义。
(3)“五禽戏”。《伤寒杂病论》。
(4)自觉学习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它的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作贡献,国家强大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既要去其糟粕,又要取其精华,使其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推动力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以我国古代文化成就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和文字的能力、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归纳理解能力。第(1)问根据图片和题干要求可知图(a)是甲骨文,图(b)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第(2)问是发挥性的问题,要结合当今时事构建和谐社会来思考,才符合题意。第(3)问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东汉时期”和关键词“医学体操”“中医理论著作”即可解答。第(4)问是开放性试题。
24.[答案]
(1)确立县制。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3)特点:中央集权(或皇权至上)。影响: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
(4)政治上,实施“推恩令”,建立了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大学,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并联系商鞅变法的内容来回答。第(2)问根据图片判断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和货币的措施。第(3)问特点主要从权力这一角度考虑,影响可从巩固统一、加强集权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4)问联系教材内容,归纳汉武帝在政治、军事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第四篇: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解决措施
社会养老保险问题解决措施
解决措施:
(一)解决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的措施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的对策健全管理机构,加快立法工作。以实现全覆盖为目标,分类指导,抓点扩面。开源节流,建立多渠道筹集机制。基本养老保险水平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必须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政策。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努力提高基金收缴率。
(二)广东省的措施
(1)、2011年1月27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朱小丹与网友交流:
网友白白:最近,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要建设幸福广东。未来在与民生关系较紧密的医保、社保等方面,还有哪些新措施新动作?
朱小丹:社会保障是建设幸福广东特别重要的机制。这些年,省委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在扩大社保覆盖面、促进城乡一体化、突破体制障碍、大力完善社区社保系统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推进了社保制度改革完善和体系建设。下一步:
一是大力推进全民参保。到“十二五”期末,要基本做到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8%。
二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险标准,在养老保险方面,要逐步形成一套与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挂钩的调整机制,工资增长了,物价提高了,要相应提高社保待遇。准备建立最低养老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十二五”规划中,每人按10%的幅度提高标准。逐步均衡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三是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融合衔接。指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四是创新运行机制,将韶关等市的试点经验成熟之后在全省推广,将来实行全省一卡通。
省民政厅在向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汇报时表示,广东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严重滞后,如广东省现有老年人床位不到老年人口的1%,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
从上周开始,省人大常委会陆续组织广东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昨日进行的“发展社会养老事业”是最热门的一组。
(2)、2010年12月份4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向全国人大代表汇报时表示:
广东将参照在岗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广东的养老保险已经实现了省级统筹。人社厅表示,下一步将强化省级调剂统筹功能,完善省级调剂金分配的激励约束机制,启动基础养老金全省统筹;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政策措施,做好国家转移办法和省内转移办法的衔接。
另外,还将完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逐步缩小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间的待遇差距;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参照在岗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指数的变动情况,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对于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则是通过降低起付线、提高住院医疗费最高支付限额和放宽门诊特定病种项目等措施来提高,有计划、有步骤地缩小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待遇差距。
(3)、广东最低养老金制度有望今年上半年出台
截至2011年1月30日,广东省22个统筹区(含21个地级以上市和省直)已将2011年调整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全省313万企业退休人员手中,这是记者昨日从广东省人社厅获悉的消息。据悉,此次调整,全省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738元,较调整前增加160元,增幅10.1%,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每年新增支出63.49亿元。据了解,这已是广东第7次调高养老金待遇,7年间,累计平均增加养老金超过900元。人社厅养老处处长杨健海称,今年调高养老金待遇后,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月人均养老金均超过1000元。
年年增发养老金,会否加大全省养老基金压力、甚至使养老基金出现赤字?杨健海透露,截至2010年底,广东养老保险基金尚有超过2000亿元的结余。“但确实有地方基金出现赤字,这就需要省级统筹帮忙,省级统筹的比例现在是9%,仍待提高。”
对于备受关注的“最低养老金”制度建设,杨健海明确表示,经人社厅相关部门历时一年多的调研,目前已拿出建立最低养老金制度的方案。“现在征求意见,争取今年上半年出台。”
第五篇:历史复习措施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闻到了中考的硝烟味。我们初三历史组全体成员将竭尽全力拼搏到中考。为了使我们的历史教学有条不紊,努力让这一个月有质的飞跃,特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做好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及时了解中考的动向 主要根据《课标》上的要求,把握重点、难点,通过集体备课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2、复习立足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在基础复习和单元复习中要学会概括,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综合能力。
3、重视课本知识与现实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这在最后的综合复习阶段尤为重要。
4、师生互动寻找有效记忆法
历史这一学科是一看就会,老师所起的作用就是点拨。历史课 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去记忆,如果是单纯要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我们历史老师会随时找一些记忆技巧教给学生,利用记忆窍门既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扎实的掌握重点知识,可谓一举三得。
5、自我检测,落实到位
因为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程度等诸多因素要求我们必须要对当堂学的知识进行检测,做到堂堂清,不把任务留到课下,在自我检测的的设计上要侧重重点、考点和热点,而且要有梯度。保证对好学生的拔高和学困生对基础问题的掌握。
6、强化检查督促机制,提高复习效率
我们学生虽然面临中考压力,但不能自觉学习的学生还是大有人在,所以必须配合良好的督促机制,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7、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我们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复习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复习程度,调整复习进度,协调好学生的复习速度,在课间与学生进行交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适当调整复习的进度。关注他们心理的变化,重视对他们心理的疏导。
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辛苦努力,中考一定会取得一个令人振奋
而满意的成绩的。我们也相信六中会有一个阳光明媚的六月的。历 史 二 轮 复习措 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