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调研报告5篇

时间:2019-05-14 01:2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力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力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大力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力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调研报告

一、我区在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方面的积极尝试

近年来,我区有关部门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面也进行了积极尝试。如区民政部门自2008年起,对60岁以上的低保、特困、优抚等困难老人按轻、中、重三个等级,按照每人每月100元、150元和200元的标准,给予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贴。2012年又扩大了补贴范围,对80岁以上的失能、空巢、市级劳模、独生子女父母等困难老人给予居家养老护理政府补贴,并将补贴标准调整到每人每月150元、200元和400元。民政部门委托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为这些老人提供送餐、洗浴、理发、洗衣、家庭设备维修等专业化服务,实现了老人实际需求与养老市场供给的对接。此项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14年6月,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2070.58万元用于困难老人居家养老补贴,其中区政府按1:1配比,全额落实了补贴经费。此外区残联也通过定向委托方式,为困难残疾人提供了康复、照料、辅具装配、托养等服务。这些部门的工作都为在全区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是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和2014年、2015年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性目录。但与上海、广东等先进省市相比,我市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还处于初始阶段,制度设计及实际操作都不是十分成熟。在全市相对滞后的大环境下,我区在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范围、数量、方式,以及社会力量本身承接服务的能力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也都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我区应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摆在全区发展改革的重要位置,充分认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中央和我市部署要求,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

二、我区在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政府购买服务重要意义的认识亟待加强

尽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我区有些部门对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方式仍然缺乏充分认识。一是习惯于政府直接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思维定式,对社会力量的作用存在疑虑,认为有些工作政府自己能做,或者能组织志愿者去做,为什么还要花钱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因此对哪些工作应该推向市场交给社会力量,哪些应该留给政府自己,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职能应该如何界定等问题没有深刻认识。二是认为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是改革公共服务提供机制的一项创新,需要涉及局部和全局的各种关系,因此存在求稳怕乱、等待观望的思想,即使上级部门已经出台相关文件,也不敢积极推行、大胆尝试。三是担心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会造成权力资源减少,因此购买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2、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性措施亟待完善

早在2005年,上海XX区就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从2008年起,上海闵行、静安、杨浦等区县根据自身情况,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措施。北京XX区于2006年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指导意见(试行)》。这些文件均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内涵、实施主体、范围、程序和评估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政府购买服务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比而言,我区明显缺少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顶层设计。这几年区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要转变职能或购买服务,但直到目前还没有一件推动此项工作的全区性、专业性、制度性措施出台。虽然近年来区民政局、残联等部门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和残疾人救助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实践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但这只是靠部门的主动作为和创新精神,而不是靠机制推动。也就是说,全区对哪些部门应该在哪些领域、以什么方法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如何对社会力量的服务进行严格监管和科学评估等,还没有形成制度设计和政策保证。

3、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亟待拓宽

上海XX区2012—2014年已经实施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有四大类20大项77小项,最近发布的2015年购买项目参考目录又增加了32小项,这些项目包括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事务和按职能转移要求需要购买的其他服务。上海各区县目前已推行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可概括为以下领域:一是社区民生服务。包括就业与社会保障、社区救助、居家养老、社区安全、社区文化、社区教育、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社区环保、便利店与便民早餐等。二是行业性服务。包括行业调查、统计分析、资质认定、项目评估、业务咨询、技术服务等。三是社会管理服务。包括信访干预、矛盾调节、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民族融合、外来人口管理等。四是城市基础事务。包括环卫作业、绿化养护、海洋环境保护、污水处理等。民政、劳动、教育、卫生、文化、司法、市容、环保等部门都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来承担服务项目,购买范围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样相比而言,我区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的范围偏窄。据有关部门介绍,目前我区的购买项目仅限于社区管理公益岗、居家养老服务和旧楼区提升改造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虽然纳入区财政预算统筹,但占预算支出的比重很低。同时购买项目在选择服务提供者时基本上是定向委托方式,而不是上海、深圳那种招投标方式,因此导致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

4、承接服务项目的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亟待提高

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主要包括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不可或缺。上海之所以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断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养力度,不断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吸引和培育了一大批以服务民生、维护稳定为职能的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

截至2014年6月,XX市共有登记的社会组织11925个,其中社会团体385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7906个;XX市共有登记的社会组织 8928个,其中社会团体371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912个。截至2014年4月,我市仅有登记的社会组织4725家,其中社会团体229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369个。上海和北京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的数量为7—8个,我市为3.3个。再以区级政府数字为例:截至2013年底,XX区共有登记的社会组织453个,其中社会团体137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16个,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的数量为14个;我区共有登记的社会组织278个,其中社会团体67 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11个,按照我区100万人口计算,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的数量是2.8个。

除数量偏少外,我区社会组织还存在发育不成熟和承接能力不足的问题,一些目前可以推向社会的购买事项难以找到合适的社会组织承接。许多社会组织内部结构不健全,实力偏弱,规模偏小,掌握的资源也很少,高素质专业人员的数量严重缺乏,对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些社会组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较低,规制力不强,公信度不高,不能得到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认可。因缺乏合适的、高质量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购买,一旦政府推出更多购买服务项目,可能会面临无社会组织承接的尴尬境地。

首页12尾页

5、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亟待健全

政府作为出资者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既要对服务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管,也要对完成的服务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但从我区情况看,服务过程的监督和事后的评估机制还很不完善。目前我区对承接服务项目的社会组织或企业的监督,主要体现在部门内部监督上,缺乏专门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对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进行监管,没有形成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制。有些部门在与承接方签署购买合同时,虽然也包括了监督与评估的内容,但科学性与约束性不足。这种缺少以服务对象为主体的形式上的绩效评估,使得一些社会单位在为群众提供服务时,只追求利润、不重视服务品质。例如,某企业在接手养老配餐服务项目后,由于只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考虑服务项目的公益性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服务质量每况愈下,群众满意度也随之大幅下降。但由于缺乏考评机制以及其他原因,主管部门尚无将其剔除出承接单位的有效手段,因此出现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三、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几点建议

1、准确把握购买主体,解决好“谁来买”的问题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政府购买服务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今后政府不可能包揽全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必须推行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这是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因此各部门要提高对政府购买服务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确政府机关是购买服务的主体,正确对待利益格局的调整,不等不靠,把社会能够提供的服务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来承担。要加强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熟悉和掌握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措施和具体要求,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和工作水平。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涉及财政、民政、审计、监察和一大批职能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建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召集人的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民政部门协同,职能部门参与,监督部门保障”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支持、财政投入和监督管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为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是加强顶层设计。鉴于我市《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管理办法》和2014、2015年市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已经出台,应尽快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我区推动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和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力争形成上下结合的政策体系。同时结合全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启动,研究制定XX区公共财政发展专项规划、XX区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规划,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2、合理确定购买范围,解决好“买什么”的问题

一是结合实际,制定购买目录。XX区政府从2012年起,每年都向社会公布《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参考目录》。我区也应按照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有利于提升资金效益的原则,研究制定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目录,同时每年对服务项目进行动态调整。根据目录,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政府购买服务。

二是突出重点,满足群众需求。要在公共服务需求多样化的形势下,突出购买项目的公共性和公益性,重点考虑、优先购买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和项目,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例如,对民政、劳动、卫生、残联等部门目前实施的养老、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医疗救助、残疾人保障等社会迫切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倾斜。

三是先易后难,扩大购买范围。在现有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购买内容,扩大购买范围,例如针对我区人口中青少年和老年人口比例较高的特点,将青少年发展、临终关怀、健康保健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学习上海静安、杨浦等区的经验,将更多公益服务、社区便民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具体事务性工作逐步转交给社区社会组织来承担,以降低社区建设成本,提高社区服务效率,打造一批深受居民欢迎的优质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扶持一批有能力讲诚信的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

3、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解决好“向谁买”的问题

一是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我区作为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的优势,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将现行的“民政部门登记管理和行政部门业务主管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为“民政部门登记管理、行政部门行业管理、社会监督和社会组织自律相结合”的新型社会组织管理模式,逐步淡化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二是改革社会组织登记办法。全面清理社会组织前置审批程序,缩短登记时限,简化登记手续,试行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推行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制。重点发展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社会组织,对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等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对养老助残、扶贫济困等社区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在直接登记后可由民政部门履行业务指导和管理职能。同时重点发展贴近居民、服务居民的社区社会组织,力争在3—5年内形成以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平台、多种组织类型并存、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社区社会组织体系。

三是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可借鉴上海浦东、静安等区的经验,研究制定《XX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方案》,推广上海恩派的“民间公益力量兴办、专业团队管理服务”的孵化模式,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加大对初创期社会组织的培植,为其提供为期1—2年的注册登记、规划设计、项目管理、教育培训、能力评估以及信息、网络等服务,促其转化为专业性强、运作规范的社会组织,促进全区社会组织快速成长。

4、健全工作运行机制,解决好“怎么买”的问题

一是保障资金投入。政府在财政预算中设立购买服务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扶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对社会服务项目实施监管、对经第三方评估和服务对象评价遴选出的优秀社会组织给予奖励等。为确保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可持续进行,将购买资金安排到相关部门经费中,每年由各部门制定购买计划(具体项目与预算),报区财政审批后组织实施。这样既不会改变现有预算体系、增加财政支出,又能确保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来源。

二是增加购买模式。上海静安、杨浦、闵行等区购买服务的方式主要是定向委托、公益创投和公开招标。目前我区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只有定向委托,获得项目的组织或企业没有任何竞争压力。建议积极探索以竞争性购买为主的购买模式,因为采取公开竞争机制,政府能够从中选择社会责任感强的承接主体,同时促使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不致发生损害服务对象利益的行为。

三是规范工作流程。认真研究政府购买服务的操作程序,围绕委托管理或招投标管理、合同规范、质量控制、监督评估、绩效考核等环节,制定相应标准,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购买服务体系。根据上海的经验,实施一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并取得效果,至少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编制购买计划,二是确定购买项目,三是选择服务提供机构,四是签订承接合同,五是组织实施,六是绩效考评。我区也应按照以上流程,规范有序的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

5、完善监督评估机制,解决好“买的值”的问题

一是坚持信息公开。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平台,无论购买什么,采取什么方式购买,都应通过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确保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能平等参与竞争。建议开设“XX区社会组织服务信息网”,向社会公布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内容及对承接主体的要求、绩效评价标准等信息,使购买服务透明化。

二是加强资金管理。强化部门支出责任,加强成本效益分析,注重结果应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严格绩效评价。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对于评估结果优秀的社会组织,可给予一定形式的经费资助;对于评估结果差的社会组织,有权要求其限期改善服务,或中止其承担的政府购买服务任务,确保群众享受到丰富、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首页12尾页

第二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发布文号】国办发〔2013〕96号 【发布日期】2013-09-26 【生效日期】2013-09-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3〕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新一届国务院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作出重大部署,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逐步多样化,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同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相比,不少领域的公共服务存在质量效率不高、规模不足和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政府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就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近年来,一些地方立足实际,积极开展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政策指导、经费保障、工作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

实践证明,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服务业发展、引导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正确把握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总体方向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放开公共服务市场准入,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推动中国特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基本原则。

——积极稳妥,有序实施。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从各地实际出发,准确把握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

——科学安排,注重实效。坚持精打细算,明确权利义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公开择优,以事定费。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费随事转,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力量,确保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平等参与竞争。加强监督检查和科学评估,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

——改革创新,完善机制。坚持与事业单位改革相衔接,推进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放开市场准入,释放改革红利,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有效解决一些领域公共服务产品短缺、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及时总结改革实践经验,借鉴国外有益成果,积极推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健康发展,加快形成公共服务提供新机制。

(三)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在各地逐步推开,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初步形成,相关制度法规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三、规范有序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

(一)购买主体。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二)承接主体。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包括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应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备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的能力,具有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社会和商业信誉,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险的良好记录,并符合登记管理部门依法认定的其他条件。承接主体的具体条件由购买主体会同财政部门根据购买服务项目的性质和质量要求确定。

(三)购买内容。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更多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都可以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对应当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公共服务,以及不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服务项目,政府不得向社会力量购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和资金效益的原则,在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基础上,研究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的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并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四)购买机制。

各地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及时、充分向社会公布购买的服务项目、内容以及对承接主体的要求和绩效评价标准等信息,建立健全项目申报、预算编报、组织采购、项目监管、绩效评价的规范化流程。购买工作应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严禁转包行为。购买主体要按照合同管理要求,与承接主体签订合同,明确所购买服务的范围、标的、数量、质量要求,以及服务期限、资金支付方式、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资金,并加强对服务提供全过程的跟踪监管和对服务成果的检查验收。承接主体要严格履行合同义务,按时完成服务项目任务,保证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

(五)资金管理。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所需资金在既有财政预算安排中统筹考虑。随着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发展所需增加的资金,应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列入财政预算。要严格资金管理,确保公开、透明、规范、有效。

(六)绩效管理。

加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绩效管理,严格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以后编制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预算和选择政府购买服务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扎实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协调,立足当地实际认真制定并逐步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并抄送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积极推动相关制度法规建设。

(二)健全工作机制。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共同监督的要求,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民政、工商管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职能部门履职,监督部门保障”的工作机制,拟定购买服务目录,确定购买服务计划,指导监督购买服务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沟通,做到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三)严格监督管理。

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遵守相关财政财务管理规定,确保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不得截留、挪用和滞留资金。购买主体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按规定公开购买服务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承接主体应当健全财务报告制度,并由具有合法资质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工作的组织指导,严格资金监管,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民政、工商管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将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行为纳入年检、评估、执法等监管体系。

(四)做好宣传引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和相关要求,做好政策解读,加强舆论引导,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国务院办公厅 年9月26日

2013

第三篇: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意义

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既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应有之义,又是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有环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即“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别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正确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提供方式,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1)结合材料,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作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相关决议的依据。

答案(1)①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②政府将适合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承担,遵循价值规律,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供求、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注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综合运用了经济手段、法律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④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②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提供方式,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遵循了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角度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分析设问及材料以从中找寻答题的突破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即充分发挥价格、供求、竞争三个机制的作用;又要实行宏观调控来弥补单纯市场调节的不足;自觉将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作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相关决议的依据。本题材料中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作出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别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的决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的表现,因此,学生可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及执政方式的角度去分析说明;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用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服务需求,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因此,学生可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民主执政的方式等角度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充分认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重要性 发布人: 许晓环

发布时间: 2014/1/29 9:19:00 阅读次数:1442 次

充分认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逐步多样化,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同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相比,不少领域的公共服务存在质量效率不高、规模不足和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政府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就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近年来,一些地方立足实际,积极开展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政策指导、经费保障、工作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

实践证明,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服务业发展、引导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通讯员:许晓环/本溪桓仁县民政局

第四篇:九江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试点实施办法

九江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试点

实 施 办 法

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益,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14〕27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我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以下简称政府购买服务)制定本试点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事政企分开、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放开公共服务市场准入,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积极稳妥原则。准确把握社会公共服务要求,立足现阶段我市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现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逐步拓展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形成改善服务的合力。

(二)公开择优原则。逐步完善市场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要求,坚持费随事转,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力量,确保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平等参与竞争。加强监督检查和科学评估,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

(三)注重绩效原则。按照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资金效益和降低服务成本的要求,坚持科学安排、精打细算、讲求实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不断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鼓励创新原则。坚持与事业单位改革相衔接,推进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企分开、开放市场准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按照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体系要求,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多层级、多方式的政府购买服务新格局。

三、工作目标

2014年启动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2015年进一步扩大试点。通过试点,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在市直部门和县(市、区)逐步推开,初步形成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2017年底,政府购买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以及相关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到2020年,在全市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四、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也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实施购买服务。

五、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

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是指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

承接主体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

(二)具有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的管理和监督制度;

(三)具有独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

(四)具备提供服务所必需的设施、人员和专业技术能力;

(五)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险的良好记录;

(六)在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竞争前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年检或考核合格,社会信誉、商业信誉良好;

(七)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以及购买服务项目要求的其他条件。

六、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

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服务,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法律法规规章有规定,或涉及国家安全、保密事项以及其他不适合向社会力量购买,以及不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服务项目,不得向社会力量购买。

(一)基本公共服务事项

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人才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养老服务、优抚安置服务、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公共安全、残疾人服务、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服务三农。

(二)社会管理服务事项

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社工服务与志愿者服务、婚姻家庭服务、法律援助、慈善救济、公益服务、青少年事务、未成年保护、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安置帮教、公共公益宣传。

(三)行业管理与协调事项

处理行业投诉。

(四)技术服务事项

科研、行业规划、行业规范、行业调查、行业统计分析、资产评估、检验检疫检测、监测服务。

(五)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项

法律服务、课题研究、政策(立法)调研草拟论证、会议经贸活动和展览服务、监督、评估、绩效评价、工程服务、项目评审、咨询、技术业务培训、审计服务、后勤保障以及其他适宜由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

七、政府购买服务的目录

2014年,确定在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15类公共和公益事项中选择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城市保洁绿化道路养护和机关事业单位后勤保障服务等29个项目进行试点(试点目录附后)。2015年试点项目,在2014年基础上进行拓展。

不在试点范围内的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履职需要和政府购买服务要求,自行确定试点项目,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为本部门、本单位全面推行购买服务积累经验。

八、政府购买服务的程序与方式

(一)购买主体应按照自身履行职责的需要和政府购买服务的要求,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服务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实施(试点)方案。根据实施(试点)方案合理制定政府购买服务计划,提出购买服务的内容、数量、价格、可行性报告、目标和评价标准等,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及时向社会公布购买服务的项目、预算资金、主要内容以及对承接主体的资质要求和项目绩效评价标准等信息,对批准的购买服务事项依法依规办理购买。

(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规定,按照方式灵活、程序简便、竞争有序、结果评价的原则组织实施。具体方式如下:

1.公开招标。面对各社会组织,凡符合资质条件的均可投标,以公开竞争、择优选用方式购买。不具备行业专业特殊性的服务项目原则上采取公开招标方式。

2.有限竞争。在前期有一定合作基础或者具备承接条件在本行业有一定规模影响的社会组织中选择数家,以有限投标邀请、竞争择优选用方式购买。

3.定向委托。对于续签,或标的金额不大、实施期限较短,或行业专业特殊的项目,可在前期有一定合作基础或者具备承接条件在本行业中有一定规模影响的社会组织中选择1家,以定向投标邀请、达标择优选用方式购买。

鼓励购买主体根据实际情况按国家有关规定探索多元化的购买形式。

(三)通过以上方式确定承接服务项目的社会组织后,购买主体按合同管理要求与承接主体签订购买服务合同,明确购买服务的范围、标的、数量、质量要求以及服务期限、资金支付方式、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和严禁转包等内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试点期间,服务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购买主体应将合同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九、资金来源及绩效评价

(一)资金来源。按照以事定费、费随事走的原则,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从既有预算中统筹考虑。政府购买服务增长需要增加的资金,按预算管理要求列入财政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做好预算编制的衔接工作,同时编制政府购买服务预算、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购买主体应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专家等专业优势,结合项目特点,综合物价水平、工资水平、社会保障规定、税费成本等因素科学编制政府购买服务计划。政府购买服务支出,按现行政府采购资金支付程序办理。

(二)绩效评价。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纳入绩效管理体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绩效评价。探索建立由购买主体为主导、服务对象及第三方参加的综合性评价机制,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坚持过程与结果、短期效果与长远效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评价相结合,确保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单位履职考评、财政预算资金安排和政府购买服务成效以及考核承接主体合同履行情况的重要参考依据。主管部门和购买服务实施主体应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认真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认真落实整改意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十、社会组织培育

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放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限制,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相关规定和做法,支持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服务领域相关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通过政府采购让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平等参与,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推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工作。

按照《关于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赣发﹝2013﹞14号)的精神,积极引导现有事业单位职工经单位批准,可停职领办创办新的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三年内不再领办创办社会组织的允许回原单位工作。所办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不受登记时间限制。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推动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公开、平等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竞争,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事业单位转制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十一、组织保障

(一)明确分工。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民政、工商管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职能部门履职,监督部门保障”的工作机制。市政府建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成员单位为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编办、市民政局、市工商局、行业主管部门和试点目录确定的政府购买服务主体单位。联席会议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对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情况进行总体评价。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

1.财政部门负责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制定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监督、指导各类购买主体依法开展购买服务工作,牵头做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计划审核、资金管理、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2.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厘清政府职责范围,会同财政部门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政府购买服务的衔接。

3.民政、工商管理以及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行为纳入监管体系,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4.监察部门负责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参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绩效评价。

5.审计部门负责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参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绩效评价。

6.购买主体负责根据事权设计购买社会服务项目,每年11月底以前报联席会议审批同意后,编制项目资金申请,并根据政府购买服务相关规定,选择承接主体、订立购买服务合同,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过程的监督,在项目完成后组织考核评估和验收。

7.承接主体负责根据购买服务合同组织实施服务项目,对项目资金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定期向购买服务实施主体报告项目开展情况,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及考核评估,按要求提供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及有关资料。

(二)强化工作落实。各部门要按照本实施办法要求和政府购买服务内容和目录,研究制定本部门涉及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施(试点)方案。对市政府已经确定的试点领域、试点项目,要认真组织实施;不在市政府确定试点项目的部门、单位,也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政府购买服务的要求,根据自身履职需要,自行选择项目开展试点工作。

(三)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要严格遵守相关财政财务管理规定,确保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规范管理和使用,不得截留、挪用和滞留资金。购买主体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按规定公开购买服务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承接主体应当健全财务报告制度,并由具有合法资质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工作的组织指导,严格资金监管。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全程监督,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审计。对购买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依法依规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信息公开。强化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监督,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公开机制,拓展公共渠道,搭建公开平台,及时将政府购买目录和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服务内容、资金安排、绩效评价标准和结果等信息向社会公开。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信息公开评价制度,围绕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申报审批、预算编制、政府采购、组织实施等内容,建立立体多元的监督体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篇: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调研文章)

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

——以浙江省社会组织服务与发展为例

李崇义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背景下,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让广大民众共享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又重大的课题。本文试从浙江省各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探索与实践出发,分析政府购买服务的选择与社会组织的优势,并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浙江省各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政府购买服务可以追溯到18世纪60年代。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纷纷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

浙江是中国较早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省份之一。1997年7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政府采购制度的通知》,并成立了省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地方各级政府采购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浙江各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目前已开始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浙江各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1997年到2000年间,这一阶段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政府为扩大公共项目工程、加强机关自身建设,降低行政成本,构建预防腐败体系,从规范工程建设招投标、货物采购、机关后勤服务着手,利用建筑建材、电子商务、造纸、计算机等行业性资源丰厚的社会组织,委托动员对涉及工程项目、电子设备、网络、软件开发和维护管理统一竞标采购;利用学术性、专业性社会组织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优势,委托组织专业技术鉴定、检验、检测、统计、咨询、论证、调研等服务。这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围绕公共项目的硬件需要和专业技术服务,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

(二)从2001年到2007年间,这一阶段从工程建设、货物采购、机关后勤服务逐步拓向教育、卫生、文化等部分公共领域。2001年省政府明确提出,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民办教育,当地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宁波市对实施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按照同类公办学校生均教育经费1/4的标准给予补助;对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另按缴纳部分的1/2标准再予补助。温州市对民办学校吸收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就业,可以参照执行与事业单位相一致的社会保险政策。嘉兴市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资源共享”的原则,运用市场调节机制,打破教师单位的壁垒,进行无障碍流动。诸暨市从2004年开始

安排3所民办学校各招收6个公办班,每年从地方财政中划拨3所学校人头经费200余万元。台州市路桥区对民办普通高中每招收一名当地学生,政府财政补助800元。

2007年省政府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为全省常住人口购买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将民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杭州市萧山社区卫生服务爱心连锁站成立于2002年,现有连锁站18家,从业人员176名,医护人员80人,构建成15分钟服务圈。八年来,该爱心连锁站共接受财政拨款60万元,为社区居民门诊服务185万人次,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建立健康档案1.2万份,为弱势群体的送医送药3.5万人次,免费回访6.1万人次,参加义诊服务500余次,为特困户免费发放40万元价值的“爱心医疗卡”,免费为社区居民赠药24万元。

为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力求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均等化,省政府对送戏下乡的民办艺术团体实行资金补助,对一类地区每场演出资助1300元,灯光音响设备配置一次性资助20万元;二类地区每场演出资助650元,设备配置资助10万元,近三年省财政共拨付送戏下乡经费近5000万元。

(三)从2008年至今,这一阶段政府购买服务向社会福利、社区建设、治安管理、经济转型等各个领域全面拓展。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浙江积极应对,坚持以“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为工作主线,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保障民生重点事业有机结合,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浙江是全国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2007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7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养老服务问题日趋严峻。2008年浙江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大力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对用房自建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省财政给予每个床位3000元资助,同时当地给予配套资金。据统计,2009年全省286家民办养老机构,省级财政资金补助3000万元。

2009年深化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全省共投入城市社区建设11.4亿元,农村社区建设3.56亿元(其中财政2.8亿元、福利彩票0.76亿元),通过“培育+补贴+奖励+购买”方式,支持发展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社会组织,切实做好社区基本设施建设、救助服务、就业保障、环境卫生、邻里和睦等各项工作。2010年省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2000万元用于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安排200万元资助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开展公益活动。杭州市采取资助扶持、提供场所、宣传培训等多项措施,组建各社区“和事佬”协会,以通过协会掌握民情民意,讲解法律政策,调解邻里纠纷,加强治安管理,促进和谐稳定。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各社区“和事佬”协会共有理事60名,近三年参与公共事务协调330起,调解民事纠纷265起,向街道反映社情民意235件。

在服务经济上,浙江近两年重点培育现代服务、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等一批新兴行业协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杭州市政府出台《关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指导意见》,以考代奖形式重点扶持与杭州气质相符的美食、茶楼、疗休养、女装、化妆、运动休闲、工艺美术等特色明显的潜力行业协会。2008年至2009年杭州市共扶持14个行业协会、扶持项目33个,购买资金1750万元。今年杭州市政府投入旅游系统行业协会5000万元,以举办会展、文化节、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带动旅游消费,做强做优旅游经济,力争把旅游业和服务业塑造为杭州“首位经济”,进一步提升杭州城市品位。

二、政府购买服务的选择与社会组织的优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或通过举办事业单位提供,政府大包大揽。由于政府直接供给公共服务,其垄断的地位使公共服务缺乏市场竞争压力,失去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导致机构臃肿膨胀、人浮于事,资金使用的低效、公共资源的浪费以及权力的寻租行为。政府不是万能的,与市场细分的各类专业服务机构比较,政府服务与公众的个性化需求相距较远,产生“政府失灵”。美国民营化专家萨瓦斯认为,政府服务通常成本高而质量差,其原因并不是政府部门雇员的素质比私营部门雇员差,问题的实质在于垄断还是竞争(萨瓦斯,200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公共领域逐渐引入市场机制和准市场机制,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两种新的模式:一是政府利用市场机制——企业的提供模式;二是政府利用准市场机制——社会组织的合作模式。从近几年浙江情况看,浙江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尚处于转型时期,市场机制和准市场机制尚未充分介入,传统的思维仍在起着主导的作用,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得到正常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增强有序竞争,正在成为现代政府发展的新趋势。

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在市场机制下配置资源,具有天然降低交易成本的机制和动力,但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大目标,往往导致企业唯利是图,只讲效率不讲公平,这对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性的公共服务而言,造成“市场失灵”。(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但总体企业依然改变不了根本属性)。

2003年杭州市余杭区29所乡镇卫生院普遍经营困难,有的甚至负债累累,区政府决定引进市场化机制,全部进行了股份制改造,通过拍卖,以总价7500万元的价格卖断了29所卫生院的所有权。经费补助限于公共卫生项目补助,实行区镇乡(街道)共管、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宏观上政府主导公共卫生,微观上股东参与内部管理。改制之后,确实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但运行几年后,逐渐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卫生院没有财政投入,只能全面走上“以药养院”的途径,那时医生就将看病叫作“做生意”,病人来了就是生意来了。为了降低成本,卫生院股东普遍不愿再投入,不少卫生院设施变得陈旧、医疗器械落后、医疗用房紧张、就诊环境较差,卫生院渐渐失去当地居民信任,医患纠纷频发,群众满意度不断下降,使防疫、保健等公共卫生职能难以承担。到了今年9月30日该区政府又斥资3亿元将原有的28家民营股份制卫生院收回,另一家转型为民营医疗机构。从产权拍卖到重新归公,从一卖了之到巨资收回,发生了从“甩包袱”

到“买服务”的转变,余杭区的卫生院改制回到了原点。这一卖一买的背后却意味深长。

国际经验显示,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主要向企业大量购买项目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养老、残障、失业等领域,更多地依靠社会组织提供,把社会组织作为处理公共福利的第一主线。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一般是这些准公共产品。随着经济发展,纯公共产品将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准公共产品,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机会将越来越多。从发达国家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资金来源,平均占到社会组织总收入的50%左右。中国香港80%以上的福利机构,都是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明显区分于政府与企业的“第三部门”,具有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的特性,具有整合社会资源、专业人才集聚、机制灵活、反应迅速等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因此,在政府和市场的权力和责任未及之处,应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功能作用,让社会组织迅速成长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一载体。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既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重大转变、精简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又便于选择低成本、精细化的服务,最大程度地增进社会福祉,达到“小政府、大服务”的理想目标。

三、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几点思考

在较广泛的准公共产品领域内,虽然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这一制度安排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中国,这一实践时间还不长,政府开放公共资源还很薄弱,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公信力不强,公共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对此,政府应着力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机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强力推行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重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公共治理下,社会建设与管理是一个多元的过程,政府应充分认识购买服务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逐步摆脱过分强调对社会的控制力,与具有自治功能的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构建新型的政社合作模式。要利用好公共财政资金和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公益金,扩大公共服务效应,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提供、直接管理”变为“政府购买服务,实施评估监管”的方式。在相关制度安排上,把应当也可以由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委托给社会组织实施,将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解群众需求、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服务目标、财政预算安排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

(二)提升社会组织执行力和公信力,夯实扩大公共服务的基础。社会组织寻求发展空间,就必须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项目和自身建设水平及公信力。首先,要健全内部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金效益,提升民主科学决策水平。其次,要提高专业化水平,广泛吸纳懂技术、懂管理的优秀人才,加强梯队建设,提升项目运作能力。再次,要加强公信力建设,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恪守社会组织基本原则,赢得政府和社会的信任,使在政府提供的平等竞争的条件下,把握更多的公共服务机会,实现社会组织的根本宗旨。

(三)建立严格的评估监督机制,防范和控制购买服务的风险。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含复杂的技术与管理问题,也涉及到法律责任转移的问题。购买公共服务,要按照一定的规制,通过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择优选择,并签订法律文件,明确双方职责,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政府必须坚持物有所值的原则,加强成本核算,健全评估监督机制,防范和控制国有财产的流失、侵害公共利益。评估监督机制,要将购买服务的绩效作为评估监督的核心内容。对绩效评估不合格的社会组织,政府应当依据法律文件,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追究法律责任。

(四)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大力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事业单位是中国政府的延伸,长期依附于政府的垄断资源,规避风险,降低服务目标,机制僵化,导致政府公共服务成本过高、服务质量效率较低。而目前中国社会组织总体规模小、资源短缺、服务能力较弱,发展速度趋缓。2010年10月底浙江省社会组织2.9万个,近五年平均增长率仅5%左右,作为承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第一载体,供需矛盾突出。政府应借鉴国有企业改制的成功经验,改变“养机构、养人、办事”的僵化体制,大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事业单位转型社会组织,“事退社进”,为社会组织的功能发挥让渡空间,并逐步开放社会组织成长点——政府公共资源,放手培育扶持大批规模化、品牌化的社会组织,无缝对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进程。(

下载关于大力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调研报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力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调研报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