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实录
《找规律》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通过理解算理,发现规律,总结计算方法。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理解整十数乘法算理。
2、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
(一)复习导入
1、直接说出得数。9× 6 = 24×2 = 17×3 = 8×11 = 40×4 = 12×3 = 5×61 = 12×3 = 2.说出下面算式中各部分名称。40 × 4 = 160 在乘法算式中乘数与积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找找乘法计算中的规律。
(二)探索规律,归纳方法
师: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算式,并思考这些算式的特点。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师: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这些算式吗?请同学们拿出题单1,仔细地计算。
(师巡视,并表扬计算快的学生。一分钟后老师请同学开始汇报计算结果。)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生1:等于5、50、500、师:那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算这道题的吗?(学生说算法。)
师:你们计算得又快又正确,在计算过程中肯定有一定的规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些算式里面的乘数和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好不好?(好)师板书课题:找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大约三分钟左右请学生汇报:)
w 5 × 1 = 5 w ↓不变 ↓×10 ↓×10 w 5 10 50 w 3 × 2 = 6 w ↓不变 ↓×10 ↓×10 w 3 × 20 = 60 w 12 × 4 = 48 w ↓不变 ↓×10 ↓×10 w 12 × 40 = 480 试练:
150×30 = 150×40 = 为什么150×40=6000的乘数一共有2个0,可乘积6000中却有3个0?是不是算错了?
(总结规律,归纳方法:计算时可以先把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在积的末尾添上被省略的0就可以了。)
(三)巩固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做一做
80×10= 60×20= 50×40= 700×20= 90×90= 40×80= 24×10= 12×200= 2.根据每组中的第一个算式填空。
12×3 = 36 5×13 = 65()×30 = 360 5 ×()()×30 = 3600 5 0×()6500 3.买大号运动服25套,小号运动服45套。(1)两种运动服各付多少钱?(2)一共应付多少钱?
= 650 =
第二篇:《找规律》教学实录与评析
《找规律》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七册第48、49页。教学目标:
1、认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以及类似现象的规律;
2、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少1”这一规律。
3、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并能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难点:观察并发现规律。
教学用具:每小组若干小棒和圆片;自制课件;作业纸。
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关系,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和年龄特点,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设计教学。
1、关注学生的情感。
有一句大家都深知的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参与中获得进步与发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组数字***和28282828282,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男生记***,女生记28282828282.女生:很快的记住了。
师:为什么28282828282这组数记得这么快呢? 女生:这组数有规律。
男生:不公平。(板书:找规律)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数字,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生:两头都是2,每两个2中间的是8.生:2和8作为一组,一共有5组,最后一个是2.师:像这样的一个隔着一个排列,我们叫它“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本环节,我紧抓住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记数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男生记***,女生记28282828282,这组有规律从而导入新课,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这就告诉我们:当我们重视了“三个维度”中的“情感维度”的建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単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师:森林里可热闹了,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兔子,蘑菇,手帕…
师:那么,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看到的间隔排列,把你的发现轻声地说给同桌听。
师:先看夹子和手帕,排在第一的是谁?最后的呢?那夹子是排在什么地方的呢?
师:夹子排在队伍的两端,我们可以把同时排在队伍头和尾的物体叫两端物体。(板书:两端物体),手帕排在夹子的中间,我们就把排在中间的物体叫做“中间物体”。夹子有几个?手帕有几个?
师:再看兔子和蘑菇,两端物体是谁?中间物体呢?各有几个呢? 师:篱笆与木桩,两端物体是谁?中间物体呢?各有几个呢? 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汇报。
在出示主题图后,寻找规律的环节中,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探索规律,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由此促进了多种发现的产生。在学生初步会报发现后,我采取了列表格的策略,通过表格直观明了地把两端物体与中间物体的数量关系呈现出来,有效地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间隔的排列规律,印象深刻。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究中思考,从而,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的规律之后,我们通过活动来验证一下。活动要求: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1个圆。数数小棒的根数与圆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最后小组交流,全班集体交流和汇报。本环节设计了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调动学生各种器官去参与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整节课活动丰富,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尝试成功和欣赏数学美的机会,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点。
4、创设探究的情境,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设计了一道封闭型植树问题: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质疑:有的同学说74棵,有的同学说75棵,还有的说76棵,那像这样栽柳树和桃树,它们的棵数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规律:你们能想办法找出来吗?在小组内试一试。
在探究封闭图形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个数关系时,先让学生猜有多少棵桃树,再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当有学生用十个手指围一圈,数手指间的空档这种方法来说明时,老师给以肯定,并让同桌互相围一围,数一数,这里,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氛围,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更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5、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
课中我充分地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给与充分的肯定,并对表达的加以表扬。让学生充分相信自己,树立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意义,愉快而有价值。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中年级儿童趋乐性心理特点设计的,师生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各有所得。
第三篇:《找规律》教学实录及反思
背景分析: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是依照《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关于“规律”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学习了些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初步认识并理解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找规律”这部分知识学生平时接触比较少,理解比较难,我根据其探索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循环排列规律并欣赏到数学美,让学生体验数学规律美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循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各种图形、图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切入,感知规律
1、师生谈话,引入卡通人物蓝猫和他的伙伴们来到我们的课堂。
2、请3位同学扮演蓝猫他们玩“青蛙跳”的游戏。引导观察、思考: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次——蓝猫、菲菲、淘气;第二次——菲菲、淘气、蓝猫;第三次——淘气、蓝猫、菲菲)
3、小组合作:用图片表示他们玩游戏时的位置变化。
4、汇报,交流:他们的位置是怎么变化的?你怎么观察的?
5、师小结并揭题:在我们生活中象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图形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找规律。
二、引导观察,探究规律
1、创境导入(你们看,蓝猫的房子可漂亮呢),出示墙面图案(把五角星图案改成学过的图形---长方形)。
2、出示蓝猫声音与文字并一的提示——小朋友们,我家的墙面上图案,你可以从上往下横着看,也可以从下往上横着看,还可以从左往右竖着看,还可以从别的方向仔细观察,你能找到什么规律呢?
3、师:同学们听清了,请你们从不同方向仔细观察,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再把你所发现的规律告诉你们组的同学,比一比哪一组找到的规律最多?
4、师生合作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往下横着看,从下往上横着看,从左往右竖着看,从右往左竖着看,……)观察,寻找规律,感知数学美。
5、小组同学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6、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
生一:我们是从上往下横着看的,它们每次都是第一个图形往后移,其它三个图形往前移一格。
生二:我们是从下往上横着看的,它们每次都是第4个图形移到最前面,其它图形往后移一格。
生三:我们是从左往右竖着看的,它们每次都是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面,其它图形往后移一格。
生四:我们是从右往左看的,它们每次都是最后的图形往前移,其它的图形往后一移。
生五:我是斜着看的,它中间那一斜行有4个同样的长方形,接下来则每次减少一个图形,分别是三个、二个、一个同样的图形。
…… ……
7、师:那如果按着从上到下这样的规律,接下去的第五排应怎么排呢?这时,你又发现了什么?(第五排与第一排的图形完全一样)
师:那第六排呢?第九排呢?(课件辅以演示)
8、师:可见,象这样有规律的排几排后又会回到原来的排列?(每四排一个循环)
9、小结:像这样几个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地重复地排列,就叫循环排列规律。
10、延伸。师:如果是从左往右呢?第五列应怎样排?接下去第几列会和第一列一样?
11、是啊,循环排列规律就是这样。
三、实践活动,深化规律
(一)摆一摆
1、师:蓝猫很喜欢今天学习的这种规律,用图形摆了这样一个图案。(师贴出蓝猫摆的图案)
师:按照这个规律,接下去要怎么摆呢?请你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2、汇报交流,请生板演汇报。
3、师:如果接着往下排,应怎么排?为什么?
4、评价:你们想的跟他一样吗?这是为什么呢?
(二)画一画
1、师:飞飞也不甘示弱,画出了这样一个图案。(出示飞飞画的图案)师:他画的有规律吗?
2、学生可借助学具先摆一摆,然后在练习卡上画一画。
3、个别汇报,评价。
(三)师:淘气很顽皮,把飞飞的图形排列画成了这样。(师可试学情逐个贴出图案)
接下来要怎么画呢?
5、学生小组合作在练习卡上完成。
6、师生评价,小结。
四、自由设计,运用规律
1、师生欣赏蓝猫的手帕,说一说,它的手帕漂亮吗,有什么规律吗?
2、师:同学们,请你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蓝猫带来的手帕设计漂亮的花边和中心图案,要求设计的花边和中心图案要有规律。
2、小组合作设计手帕,创造美。
3、全班互动,交流评价:你们组设计的手帕图案有什么规律?
五、课堂总结,升华规律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呢?你们学得高兴吗?
2、师生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它、运用它,创造它,将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打扮得更加美丽,更加生动!
教学反思:
一、游戏——巧借迁移,降低学习起点
“游戏是学生的最爱”,实践证明,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开展富有童趣的蓝猫参与的“青蛙跳”游戏,将使他们很快转入有效学习。我先让他们3人游戏。之后让学生用图片摆出3人玩游戏时的位置关系,并观察说出他们的位置变化,使学生初步感知图形循环排列规律,为自主探究四种图形的排列规律作了铺垫。这样很好地为新知作了铺垫,不仅在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入手,而且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情境——融入卡通,激发参与热情
根据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卡通人物的这一心理。课伊始,我以蓝猫和它的伙伴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为切入点,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探究和深化规律知识的环节,又创设了蓝猫的家、蓝猫摆的图案和飞飞、淘气画的图案等趣味性情境,这样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促使学生有效思维。
三、教材——创造使用,遵循认知规律
“教材只是一个学习的蓝本”。为了突破探索图形循环排列规律这一难点,我把教科书上的主题图中墙面的图形改为每行有圆、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四种常见的图形和每行有绿、红、黄、蓝四种鲜明的颜色,画面简洁、清晰。然后,我让学生按一定的观察顺序(上——下,左——右)观察,这对于学生发现和表达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是很有帮助的。在例题的教学处理上,我以开展“猜一猜”和“摆一摆”的活动取代“画一画”的活动,显然地,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更进一步地理解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四、活动——尊重主体,实现探究本位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应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本着这一基本理念,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首先,在探索图形规律环节中,设计有序观察、小组交流,发现墙面图形循环排列规律的活动。我们看到了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他们不同发现的交流,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充分发挥了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深化规律环节中,以蓝猫和他的伙伴们排队来到课堂、蓝猫摆的图案、飞飞画的图案和淘气的所作所为取代了例题和做一做的教学,让学生在猜一猜,摆一摆、画一画等环节中巩固新发现的图形排列规律,逐步加深学生对图形循环排列规律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手帕图案,则达到了“运用美,创造美”,体现数学的生活化。一系列的活动,选材不同,方式不同,丰富多彩,学生能在活动当中认真思考,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学生实实在在地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美育——把准切点,体现价值数学
在数学课的的教学中,应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整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我不仅把准目标,突破难点,还准确把握其切入点,及时渗透数学美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体现数学美的欣赏价值。如展示蓝猫家里图形颜色丰富的地板,采用颜色各异的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和圆形等图形组成的图案;如运用五颜六色的贴画去创造设计手帕图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可以创造美”,感受体验数学的价值。
六、评价——实施多元,重视情感体验。
《课标》明确告诉我们,应把握好学生的过程评价,应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多元评价,应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发展。本课教学中,我有机融入自评、他评、师评、小组评,给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学会正确地欣赏他人,评价自己,形成健康的心态,并从别人的评价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评价别人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促使自己更好的发展。
总之,整堂课的学习活动丰富。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尝试成功和欣赏数学美的机会。真正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体验,力求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当然,在教学中我亦有些困惑,比如如何很好地把握小组合作与教学时间的分配,使学生既能有效充分地探究、交流,又能在短短的40分钟里很好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比如如何在实施评价时,能使学生乐于评价、善于评价?……这,有待于大家的共同研究、共同探索。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教学实录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 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 独立思考等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 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和大家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在我这个盒子里有红色的和黄色的小花,大家看第一朵是红色的,第二朵是黄色的,第三朵是红色的,第四朵是黄色的,那你们来猜一猜,第五朵花是(),第六朵是()下一朵呢。你们真厉害,全猜对了,把掌声送给自己。
2. 揭示课题
老师就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你们猜得这么准呢?谁来举手告诉我。(将花贴在黑板上)。
生:
生:
生:
(提示:有顺序,有规律)
师:因为它是有规律的,所以你们猜得这么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那谁来说说这串小花有什么样的规律?
生:红花,黄花,又红花,黄花
师:按照这个规律,老师想让你们给这串小花分一分组,谁来分?
生:把它切开分成四个小组。一黄一红为一小组(师用尺子用虚线画)师:他的这种分法好不好?(好)掌声送给他。师:像这样一黄一红2个为一组(板书:一组),老师用一条虚线把它们分开,同学们观察一下,第二组的小花和第一组的小花怎样?生:都是一朵红花,一朵黄花,2个为一组。
师:第三组小花和第一组呢? 师:也就是说后面的每一组小花跟前面第一组是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知道重复是什么意思吗?生:再来一次,又来一次,而且每次都是一样的。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6月1日是什么节日(儿童节),六一儿童节时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课件)你们看他们布置的教室多漂亮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这幅图中,你发现有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吗?
生:小花是有规律的生:
生:
(小花、彩旗、灯笼、小朋友)
2.师:刚才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有规律的事物,我们先来看一看彩旗,谁来说一说彩旗的规律?
生:一面红旗一面黄旗(谁还有补充)生:它是红黄红黄不断重复出现。(说得好,掌声送给他)
师:那后面多了一面空白的旗子,你知道它应该涂成什么颜色吗?(黄色)师:为什么涂成黄色。生:红色后面就是黄色。
师:那我让你们分一分组,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分? 生:红黄一组,红黄一组。(点击课件)()个为一组,按()重复出现。
3.师:我们已经观察了彩旗的规律,接下我们看看什么的规律?(返回主图)这样吧,男生观察灯笼的规律,女生观察小花的规律,比一比,看男生说得好还是女生说的好,先男生来吧,请你给灯笼分一分组,你会怎么分? 生:2个为一组,一紫一黄这样重复出现。
师:那后面这个灯笼的颜色应该是紫色。那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呢?(黄)
师:你很有想象力。男生表现得非常棒!接下来看女生的表现如何?(点击课件)(返回主图)
4.师:请女生谁来说一说小花有什么规律?(小花)(课件)
生:
(谁还有补充)
生:一绿一紫为一组,然后不断重复出现(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
师:那后面空白的小花应该涂成什么颜色?(绿色)我们来给这些小花分一分组,几个为一组?(2个)。(点击课件)(返回主图)
5.请同学们再观察这幅图,还有有规律的现象吗?(小朋友)师:我们请6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模仿一下。(6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模仿)师:他们模仿的对不对?(对)他们排的这种顺序有规律吗?(有)有什么规律?
生: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为一组这样不断重复出现。师:我们来展示一下,他刚才说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组,那我们先从哪分开?我们现在站成一排了,跟他说的规律一样吗?(一样)再围成一圈。除了这种规律,还有什么规律?
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为一组,然后不断重复出现。师:那我们要从哪断开?是不是跟他说的规律一样的。(是)同学们真棒,同一个圈里,你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规律。(点击课件)
6.老师忍不住想要跟你们合作一下,看这里,我摆了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猜猜看我还会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摆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为什么你们后来说得这么准呢?生:有规律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这样重复出现的。
师:老师请一个坐得最好的同学也到前面来摆一摆,也摆出有规律的排列来,不过要加一个长方形。(一生到前面来摆)其他同学观察,他摆的有规律吗?你自己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摆的?生:
师:你不但摆得好,说得也好。(掌声送给他)
师:那老师问问你们,他摆的这一行规律跟老师摆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谁发现了?
生:
师:也就是老师摆的是几个一给(2个),而这位同学摆的呢?(3个)如果以后我们学了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好多个为一组。
休息。
7.师:刚刚我们认识我这么多有规律的事物,接下来老师想要考考你们,(课件)涂一涂,后面应该涂成什么颜色?(绿色和黄色)同意吗?看第二题,每个小星星的后面藏着什么颜色图形?(紫色和蓝色)是不是?(是)(如有时间可让学生说说规律)这一题也没有难倒大家,看下一题。谁来说?(正方形和圆形)(你真是个聪明的小朋友)看来这几题都没有难倒大家,小猫咪遇到困难了,你能帮一帮它吗?生:
谢谢你帮小猫咪解决了困难,小花狗有话对你们说:“小朋友这个我会,你们会吗?”生答。
(三)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1.找规律涂色
师:你们也想不想来自己涂一涂(想)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看看哪些同学涂的又快又好。(生涂)
师:老师选了2位同学涂的拿给同学们看,(一差一好)他涂对了吗?虽然对了,但是这个同学涂的出格了,看上去不美观,再来看看这个同学涂的,(很美观)(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师:同学们看第一组图形它是几个一组的(2个)第二组图形是几个分为一组(3个)
2.动手创作
师:同学们自己涂了涂,接下来,老师想让你们做一位小小设计师,你们想不想做,看看设计师的要求(课件出示)老师给第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和一张白纸,将白纸上的双面胶撕下来,将你们设计好的图形贴上去就可以了。(生动手操作,小组长将摆好的图形展示到前面来)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下他们摆的这些图形,有规律吗?漂亮吗?(把掌声送给自己,谢谢这些同学)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将图形放中间。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创造了这么美的规律,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有你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吗,我们一起去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吧?(课件)
生:
生:
生:
(四)欣赏图片,感受美感
师:我知道同学们有了很多的发现,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规律美。(课件播放图片、声音)
师:我们的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才会变得如此丰富多彩,同学们只要你们多观察、多动脑,就一定会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五)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找规律》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实录与评析
来宾市金秀县头排镇中心校
廖
冰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二册(人教版)88-89页例
1、例
2、例3 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只是在练习中有少量的习题;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还指出,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是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本课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和情景入手。如“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老师盒子里是什么东西?”“教室布置”等,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排列规律和变化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数学学习应是主动探索的过程。本课例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摆出一些有规律的图形,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新知。接着通过有梯度的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然后通过一组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创新 1 意识;最后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美”和“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整节课让学生有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会找规律,按规律涂涂画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
教学用具、学具准备:课件、涂色纸每人一张、学具盒(内有圆片、小正方形、三角形)、颜色笔。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师:(出示盒子)“小朋友们,请你们猜一猜老师盒子里是什么东西?”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老师拿出第一只粉色的蝴蝶,接着问:“小朋友再猜一猜下一只蝴蝶会是什么颜色呢?”让学生继续猜,直到老师拿出盒子里的最后一只蝴蝶。最后老师总结:小朋友们真聪明,刚开始你们猜得不对,可是后来却都猜对了,是为什么呢?原来啊,老师拿出的蝴蝶的颜色是有规律的,是按照红绿绿红绿绿这样的规律来排列的。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是很有规律的,只要我们找到事物的规律,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评析:“规律”这两个字,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要让他们一下子接受“规律”这个概念很难,于是老师通过让小朋友“猜一猜下一只蝴蝶会是什么颜色”这个情景来引入。使他们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初步感知、体会什么是规律,一下子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师:你们看,六一儿童节,图中的小朋友用一些小旗、灯笼、花布置了教室。他们布置的教室漂亮吗?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一会,然后小组交流,接着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生1:小朋友手拉手在跳舞。生2:有花、彩旗、灯笼。
生3:这些彩花、彩旗、灯笼是有规律。
师:小朋友真聪明,这些彩花、彩旗、灯笼都不是乱放的,他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摆放,像这样按一定顺序摆放就叫有规律摆放。下面我们首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出示彩旗)
请仔细观察,猜猜最后一面小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1:是黄旗(多名学生)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课件演示最后一面是黄色)师: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2: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又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多名学生)
师:对,小旗就是按照红色黄色、再红色黄色、再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师:彩旗我们知道了,那么灯笼呢?(课件出示灯笼图)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想一想最后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 师: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同学说说呢?
生1:我通过观察发现最后一个灯笼是紫色,因为灯笼是按照紫色桔色、再紫色桔色、再紫色桔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最后一个灯笼是紫色。
师:说得真好,那么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 生2:我发现下一朵花是绿色。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因为彩花是按照绿色红色蓝色、再绿色红色蓝色、再绿色红色蓝色这样的顺序摆下去的,所以下一朵是绿色。(课件演示)
师:再下一朵呢? 生4:再下一朵是红色
师小结:观察得很认真。刚才我们发现了彩旗、灯笼、彩花都是一组一组按顺序排列的,像这样一组一组按顺序重复出现的排列叫做按规律排列。看来我们找到了一定的规律就可以很快推想出后面的物体。
巩固练习:选择题(课件出示)评析:这是一个例题的教学,在寻找规律环节中,教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是先请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探索规律,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由此促成了多种发现的产生。接着让学生独立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在学生思考后汇报交流,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表现欲,他们努力想探索出不同规律。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获取新的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摆一摆
(1)老师在展示台上摆出: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 老师边摆边说:注意看,认真想,老师是怎样摆的? 想一想,接着怎样摆?通过摆,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小朋友都说得很好,谁能把他们的意见综合起来说一说呢? 师:你们观察真仔细,从形状、颜色上发现了它们排列的规律。(2)师再摆 △○□△○□△
生跟老师摆后,请一生上台接着老师的摆。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师再摆1个正方体2个正方体。
生跟老师摆后,请一生上台接着老师的摆。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再摆□△△△□△△△□△△△
生跟老师摆后,请一生上台接着老师的摆。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5)创造摆。师:不过老师发现刚才你们用学具摆有规律的图案的时候都是跟着老师摆的,那么你们想不想当一名小小设计师自已创造一下呢?好,那就请你拿出学具盒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自己创造,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有规律摆放的图案。
学生独立设计规律摆学具。汇报交流、展示。师:生1的作品怎样,你能评价一下吗?
师:生2,请你当小老师,问问大家是否知道你是怎样摆的? 师:大家看,就是这么简单的几个图形,咱们就能创造、设计出这么多不同的规律,你们真了不起,个个都是小小发明家。
2、涂一涂
书本89页3涂一涂和做一做涂上合适的颜色,你们能给他们涂上颜色吗?
师:谁愿意拿上来给大家看看?(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师:大家仔细看看他涂对了吗?
第1题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第2题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学生回答)做一做1、2、3、按什么规律排列?
3、教师:刚才小朋友表现得很出色,老师想奖励你们每人一张涂色纸,看看哪位同学能涂出与别人不同的有规律的颜色。(每人发给一张涂色纸)
四、找出生活中的规律,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1、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规律的事物吗? 生1:我衣服上的花纹 生2:马路上的斑马线 生3:地板上的瓷砖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老师这里也有几幅图片,小朋友想看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显示)
2、生活中有很多有规律的图形,那么声音有没有规律呢?请小朋友们跟老师做一做。
跟着老师做(教师示范做一串有规律的拍手动作,让生学一学,并能接着往下做。
a,拍掌X
XX
X
XX
X
XX
X
XX
b,拍两下掌,拍两下肩膀。重复做几遍。
师:刚才老师做的动作很多,可是同学们看一遍就记住了,为什么你们能一下子记住了呢?
生:因为老师做的动作是有规律的。
师:你说得真好。
c,跟着一名学生做(学生可自创,做一些有规律的动作)
评析:此环节精心设计数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摆一摆、猜一猜、拍一拍等游戏活动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特别是摆一摆和猜一猜小环节中,更加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们不断地观察、思考、探索,既增强了推理分析能力和说理能力,又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此环节还注意联系生活找规律这一内容,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散了思维,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最后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美”和“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也让学生感知数学美隐含着音乐美、美术美等。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寻找规律,欣赏规律,并摆出了有规律的图形,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自由畅谈学习收获。
小结: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的规律,也一定会设计出更多有规律的作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评析:整节课显得生动活泼,有条不紊。活动内容丰富,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尝试成功和欣赏数学美的机会,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体验,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的课堂情境的和谐自然,师生心态的自由放,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体现了课堂的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