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考试法理学法与社会的一般理论复习提纲
司法考试法理学法与社会的一般理论复习提纲
在司法考试法理学法与社会的一般理论一节中,考生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一般掌握}
(一)法以社会为基础{一般掌握}
1.法是社会的产物;2.社会是法的基础;3.制定、认可法律的国家以社会为基础,国家权力以社会力量为基础。
总之,法以社会为基础,不仅指法律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而且还指法律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基本一致。
(二)法对社会的调整{重点掌握}
1.法对社会的调整,首先是通过调和社会各种冲突的利益,进而保证社会秩序得以确立和维护。
2.法对社会的调整,还表现为通过法律对社会机体的疾病进行疗治。
3.在某些社会关系领域,法律的控制不是唯一的手段,或者说不是最佳的手段。
4.为了有效地通过法律控制社会,还必须使法律与其它的资源分配系统(宗教、道德、政策等等)进行配合。
二、法与和谐社会{一般掌握}
(一)和谐社会的含义
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理性、人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和谐发展的社会。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
第一,民主法治的社会;第二,公平正义的社会;第三,充满活力的社会;第四,诚信友爱的社会;第五,安定有序的社会;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1.必须建立理性的法律制度;2.必须确立实质法治;3.必须创新法律对社会的调整机制。
【题例】
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在《法社会学原理》中指出:“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
决,而在于社会本身。”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09/一/7)
A.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
B.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
C.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D.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
第二篇:《秘书理论与实务》复习提纲
《秘书理论与实务》期末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公务秘书:指在机关 团体 部队 企事业单位担任秘书工作的人员和为高级领导人或专家学者担任个
人秘书的人员.2.秘密: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不准公开或不宜公开的住处和事务.3.沟通:是一种信息交换过程.使人们为了确定目标,用一定的标号,把信息 思想和情感在人与人之间进
行传递的过程.4.会议:是人类自形成之后就出现的重要的社会活动.一是指有组织有领导的商议事务的集会;二是指一
种经常商讨并处理重要事务的常设机构或组织.5.接待:是一个单位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个途径向内搜集大量的信息,又向外传递大量的信息,是单位接触和了解社会 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的重要途径.6.私人秘书:指由私人出资聘请为私人服务的秘书.7.信访:是来信访问的简称,是指人民群众通过书信 电话 上访等形式向领导机关或社会组织提出要求
批评 建议和揭发 申诉 控告的一种社会活动.8.协调:指秘书在领导的授权下,或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使协调者和被协调者之间,或多个被协调者之
间的活动趋向同步化和协化,以实现组织整体目标的方式和方法.9.信息(狭义):是指接受者原先不知道的 有用的信息.10.秘书的角色意识:是秘书人员对秘书角色的心理体验,是对秘书责任 义务自觉感知的心理活动.11.秘书时间管理艺术:指秘书人员如何有序地帮助领导人进行时间的控制和安排的技巧 学问.二、填空题
1.秘书活动的根本性质是 辅助性。
2.我国秘书工作源远流长,秘书职位经历了从官职向社会职业的转变过程。
3.秘书工作根据具体任务的性质可分为政务类工作和 事务类工作。
4.秘书机构的职能归纳起来不外乎 辅助管理 和 综合服务,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5.办公时,合适的光线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要尽可能采用 自然光照明。
6.印章和介绍信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团体等对外联系的标志和行使职权的 凭证。
7.秘书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和。
8.在写字时,光源应来自左方,而在打字时,光源最好来自两边。
9.督查工作从内容上看,包括督办、催办、检查等。
10.国家秘书分为、、三个等级。
11.向别人递送名片时,应双手捧交,并将名片文字 正面 朝向对方,表示尊重。
三、问答题
1.秘书应具备哪些工作能力?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其中的某一种能力。
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 领悟能力
办事能力
沟通能力
2.简述信访工作的基本要素。信息处理能力 操作能力
信访发起者 信访受理者 信访内容 信访形式 信访处理者 信访结果
3.简述秘书应具备哪些角色意识?
高度的责任感
强烈的服从意识
4.简述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的区别。
形式时间不同.会议纪要是在会议结束后,根据会议记录等会议文件归类整理形成的.会议记录是从会议开始起,记录会议进行的整个过程而形成的,不需要整理归类.内容不同.会议纪要是对会议要点的综合和概括,反映会议的主要内容和精神,是公文的一个文种,要按照公文的格式写作.会议记录是会议的客观反映,只要求真实全面的记录会议全过程和有关情况.作用不同.会议纪要一般产生于比较重要的会议,是公文的一种,对下级工作有约束和指导作用.会议记录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各种会议都可以应用,会后作为资料或档案保存,主要起凭证作用.四、设计题
(一)康桥宾馆位于本市南京西路45号,是个中型宾馆,有会议室、餐饮、停车场等,某企业准备在11月15日上午9:00至12:00召开全厂中层干部大会,讨论第二年的产品发展和销售计划,地点就在康桥宾馆的12楼会议室。这次会议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安排。请你替办公室秘书小张做一个会议预案(即会议的筹备方案)。
(二)陈先生是沈阳某飞机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销售的经理。请把下星期一的活动安排有关内容分别填写在陈之安先生和他秘书的工作日志上:
每周星期一上午10:30在办公室举行会议,所有经理都参加。要安排时间去银行取现金。12:30陈先生与王新西先生(北京代理商)在文华大酒店共进午餐。为人事部的朱迪小姐安排下午3:00见陈经理。在该天某一适当时间,秘书必须空出半个小时的时间以便安排陈先生与自己商谈下一次推销工作会议的日程安排,但不能占上午9:00—10:00的时间,因为陈经理想在这段时间里处理他的信件。陈经理和夫人晚上7:30分出发去康特公寓出席晚8:00的俱乐部聚餐会。秘书本人在晚上7:00要参加社交俱乐部举行的一个会。
(三)根据乘车礼仪,请确定一下双排五座轿车的座次,并简述乘车时还应注意哪些礼仪和细节?鲜明的服务意识积极的参与意识较强的公关意识强烈的法律意识高度的保密意识必要的进谏 规劝意识
五、案例分析题
(一)阅读案例一,指出小林在接打电话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果你是小林,你会如何处理这几个电话?为什么?
案例一
应届大学毕业生小林近日在跨国化妆品企业华润公司实习,其职位是经理秘书。经理让小林先负责电话的接打工作。小林觉得这实在是太简单了。这不,电话铃响了。
小林拿起电话,声音圆润地说:“你好,华润公司,请讲。”
“华润吗,你们王总在吗?我有要事找他。”电话里传来对方焦急的声音。
小林一看,王总正在办公室里看文件,立即说:“王总在,你稍等。”
小林放下话筒,走到王总身边,“王总,你的电话”。
“谁打的电话?”王总问。
“不知道,好像挺着急的,”小林答道。
只见王总一皱眉,拿起来话筒,不一会儿,小林听到王总在电话里和对方吵起来。王总挂了电话后,生气地对小林说,以后有找我的电话先问问清楚。小林脸红了,但一副茫然样。这时,电话铃又响了。小林拿起电话,没精打采地说:“你好,华润公司,请讲。”
“请问刘助理在吗?”对方轻声地问到。
小林吸取刚才的教训,“请问你是哪位?”
“我是她的男朋友”。“哦,那请你稍等”。
小林想这个电话肯定要传给刘助理。她看到刘助理正在对面的办公室复印资料,于是大声喊道:“刘助理,你男朋友的电话,快来接。”
只见刘助理一脸不高兴地匆匆赶来,边走边说:“轻点,轻点,别大声嚷嚷。”
这时桌上的两部电话同时响了起来,小林拿起一部,没好气地说:“你好,华润公司,请讲。”
“我是周洲,请转告刘助理,我明天9点下飞机,叫她派车来接,同时带上编号TG5193的那份合同,我有急用。千万别忘了。”这个电话的声音有些含糊不清,显然是用手机从远距离打来的。
另一部电话仍然在响。小林拿起电话:“喂?”
“化工公司吗,我找李主任。”
“什么化工公司?”
“你们是生产肥料的嘉华化工公司吗?我找销售部李主任。”
“我们是华润公司,你打错了。”说完把电话重重地一挂。没想到,接电话这么烦,小林刚想喘一口气,这时刘助理走过来问。
“小林,周副总有没有来过电话?”
“是叫周洲吗?刚来过。”小林想起了要通知刘助理的那个电话。
“他说了些什么?”刘助理问。
“他说要你接机,好像还要带份文件。”
“哪个航班,几点,哪份文件?”刘助理问道。
“这个,我记不清了,”小林红着脸低下了头„„
(二)阅读案例二,分析:小李在与人交换名片的过程中,有哪些做得不恰当的地方?正确使用名片有哪些注意事项?
案例二
某次校友会聚会,大家围坐一桌吃饭。小李是第一次参加校友会活动,在开饭之前向大家自我介绍,并给在座的校友发名片。他单手将名片先递给了在座的女士,然后再递给了男士。在座的各位校友也纷纷回递名片。小李一一收回名片,也没来得及细看,正好服务员上菜了,小李就将名片放在了桌上。
(三)阅读案例三,指出陈小姐因犯了哪些错而被解雇?在电话礼仪方面,还有什么错?
案例三
新加坡利达公司销售部文员刘小姐要结婚了,为了不影响公司的工作,在征得上司的同意后,她请自己最好的朋友陈小姐暂时代理她的工作,时间为一个月。陈小姐大专刚毕业,比较单纯,刘小姐把工作交代给她,并鼓励她努力干,准备在蜜月回来后推荐陈小姐顶替自己。
某一天,经理外出了,陈小姐正在公司打字,电话铃响了,陈小姐与来电者的对话如下:
来电者:“是利达公司吗?”
陈小姐:“是。”
来电者:“你们经理在吗?”
陈小姐:“不在。”
来电者:“你们是生产塑胶手套的吗?”
陈小姐:“是。”
来电者:“你们的塑胶手套多少钱一打?”
陈小姐:“1.8美元。”
来电者:“1.6美元一打行不行?”
陈小姐:“对不起,不行的。”说完,“啪”挂上了电话。
上司回来后,陈小姐也没有把来电的事告知上司。过了一星期,上司提起他刚谈成一笔大生意,以1.4美元一打卖出了100万打。陈小姐突口而出:“啊呀,上星期有人问1.6美元一打行不行,我知道你的定价是1.8,就说不行的。”上司当即脸色一变说:“你被解雇了”,陈小姐哭丧着脸说:“为什么?”上司说:“你犯了五个错。”
(四)阅读案例四,指出小李在接待客人过程中的的举止言行,哪些是不合乎礼仪的?为什么?小李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案例四
小李受上司委托在浦东机场接到公司的一位重要客人,“欢迎、欢迎”,嘴里说着,并不主动伸手,等客人伸手了,小李才与主相握。小李一把拿过客人的行李,放入汽车的行李箱,接着引导客人到副驾
驶座位上,说:“坐在这里视野好。”而后,自己坐在汽车后排座位上。一路上,小李非常关心地询问了客人所在公司的情况,打听客人的收入、福利和家庭情况,而这位客人似乎对这一切不很满意,话越来越少。小李有点摸不着头脑,心想我这么殷勤地对待他,他怎么„„?
(五)阅读案例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案例五
一次某公司秘书李默代表他的上司去机场迎接外地一家公司的考察团。见面之后,李默安排对方代表团团长坐在小轿车的右后座,可是团长不干,他自己拉开前面的车门,做到了司机的身边。李默觉得很为难。按照礼节的规矩,领导应该坐在小轿车的右后座,那个座位既方便上下车,又比较安全。可是让客人再站起来挪到后面也似乎不合适。
(六)阅读案例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案例六
天地公司的刘秘书深得公司总经理的赏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令常人羡慕的好记性,公司老总诙谐地称他为处理日常事务的“活电脑”。
其实,刘秘书上任之初却很为他的坏记性苦恼过,为了防止屡次出现过的丢三落四问题,他也像许多人一样,常常随身携带笔记本,有什么需要记的事情都记录下来。这确实起了很大作用,但日常事务工作复杂多样,往往会出现某些场合不适于记录或来不及记录的情况。有一次,副总经理在和他共进工作餐时,让他通知有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在次日开会,由于当时没有记在笔记本上,吃饭后忘到了脑后,造成了工作的失误。
事后,他有意识地在处理事务工作中强化自己的记忆力,摆脱了过分以来笔记本的习惯。为此,他借阅了一些关于记忆方面的书籍,逐步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并将其用于工作中。没过半年,他就能够记住单位的重要部门及有业务往来单位的两百多个电话号码,而且处理事务工作很少用记录且不会遗漏。
第三篇:《营销策划理论与实务》复习提纲
《营销策划理论与实务》复习提纲
第一章营销管理与营销策划
1、了解营销策划的概念、特征以及作用
2、了解营销策划的分类
3、了解营销策划的一般程序
第二章营销策划管理
1、掌握营销策划的信息准备: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2、了解营销策划的创意和策划方法
第三章营销策划书的写作
1、营销策划书概述
2、营销策划书的结构和内容
3、营销策划书的写作技巧
第四章营销策划调研
1、理解市场营销调研的类型及与之匹配的调查方法
2、重点掌握问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区别各类市场营销调研的方法
4、因果分析预测法的主要工具
5、收集原始资料的方法
第五章营销战略策划
1、掌握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的概念,有效的市场细分的条件
2、充分理解市场细分的含义与意义,市场细分的客观依据
3、理解目标市场策略的内容与区别
4、评估细分市场的标准
5、市场营销组合、目标市场、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四者之间的关系
6、掌握影响目标市场策略选择的因素
7、了解几种基本的营销战略方案
第六章产品策划
1、理解产品的概念、层次、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源泉
2、产品组合的内容
3、掌握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营销策略及特点
4、最早采用者的作用(新产品推广过程)
5、重点掌握品牌策划的几个相关决策
第七章价格策划
1、掌握企业定价的目标
2、全面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内容
3、理解价值定价法的概念与关键所在4、理解新产品定价策略的具体内容
5、适合奢侈品定价的方法,心理定价政策、折扣政策
6、产品定价的上下限
7、差别定价
8、提价、降价的策略
第八章渠道策划
1、确定渠道结构(区别垂直式分销渠道结构的三种形式)
2、渠道长与宽决策(要求理解),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
3、选择中间商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4、掌握分销渠道的概念
5、影响渠道选择的因素
6、批发商的类型
第九章促销策划
1、掌握并理解确定促销组合时应考虑的因素及其内容
2、营业推广(即销售促进)目标、适用对象。人员推销的特点和适用范限
围
3、广告目标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匹配
4、掌握促销组合的概念
5、双向沟通,掌握进行有效沟通的步骤
第四篇:《历史与社会》学法指导
《历史与社会》学法指导
林显华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文科课程,所呈现出来的大多是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现象以及学生正在经历或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发言、讨论和参与课内外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2014年开始《历史与社会》中考实行闭卷考试,明年中考分值提高到50分。因此《历史与社会》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大家要认真学习。那么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学好它们呢?
首先要认真阅读教材。教材是学习的根本是知识的“源泉”。教材的正文内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地呈现出来还配有大量的图画和照片对正文内容加以补充和说明非常形象、生动、直观。学生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字和图片掌握所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和框架并初步学会运用图片等资料来获取信息实现第一层次的目标——知识目标。
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区”和“自我测评”进行体验——探究式学习。教材中这些栏目的设置都具有开放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栏目广开思路大胆发言积极地进行模拟与实践体验与探究讨论与交流通过自己的实际活动生动地去获取知识增强技能并寻得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逐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达到第二个层次的目标——能力目标。
第三、要合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卡”栏目。这些内容都是正文的辅文它们的设置是正文相关内容的补充和扩展。通过“阅读卡”的学习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寓学于趣还可帮助我们对正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第四、要积极地进行课外收集和查询。学生要深入社会调查实践收集资料查阅数据等补充说明课本中有关内容的背景知识或自己解决某些疑难。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一方面可扩充自己的知识拓展思维另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不过要想学好《历史和社会》这门课除了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发言多动手多实践以外最重要的是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那就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呢?
一、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理解与记忆同时培养了一种自主探究的品质以及影响一生的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寒暑假前他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预习。开学的第一天便进行“期末考试” 也就是进行全册书的预习检测这样便于学生更进一步明确自己本学期要学的知识体系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老师会对你们提出学习《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的预习要求 1.重视预习每节新课都要求预习。由小组长负责检查老师抽查预习情况。2.明确预习的要求预习不是简单的浏览书本而是应该要带着目的、问题找到答案找出新的疑点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3.掌握预习的方法。在预习时要学会圈点批注、摘抄、做卡片、编写阅读提纲或阅读提要。
二.专心听课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家长认为历史和社会课上课听的懂或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下课也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不但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而且增加了下课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专心听课习惯的养成。那么怎样做才能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呢 1.要克服分心。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其结果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因此在上课时学生要学会思路追着老师的话转象一架“电子跟踪器”一刻也不离开老师的讲话或板书尽量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点。2.积极思考敢于提问。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你们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不能一味的由老师唱独角戏要和老师一起进行师生互动。3.要做好课堂笔记。做课堂笔记并不是把老师所讲的、所写的一字不漏地记下而是要记录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当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随手记下来以便课后再去问老师。
三.及时复习的习惯 我们知道人的遗 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对知识记忆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大家对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趁热打铁” 及时复习而不是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在复习时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趁热打铁大家要养成当天课程当天复习的习惯。在复习时要先尽量回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当一时不能全部想起来也没有关系这正是发现了自己的薄落环节。回忆后再去看书记住了的知识会被再次强化想不起来的知识会成为看书的重点。2.重视阶段复习习惯的养成。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考试强调学生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而阶段复习可以解决各部分知识的之间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化。因此阶段复习很重要。3.注重比较复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学习了“五四运动”后老师要求学生复习“辛亥革命”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点。这样既可以掌握两个运动的异同并且对性质、革命范畴、领导阶级群众基础等容易混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从深层次上理解弄懂更能深层次的理解为什么“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区别开来对事件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运用得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因此大家要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得好的学生老师会在课堂上表扬并示范给其他同学看让做得好的学生体验成就感另外也牵引写得不好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不过大家还要记住一点我们做的作业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大家做过的习题不应该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考试时的参考资料。
五、收集信息的习惯 当代社会信息就是资源不掌握最新信息就等于落后于时代。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人物、时事、现实社会问题分析、归纳。所以学生的信息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的程度。在每上新课之前老师会有目的地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还给他们提供相关的书籍、网站没有书籍提供的可以给他们指明方向要学生着手从哪几方面去收集从哪儿可以找到这些信息。实际上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电视无论是听老师讲还是同学间的交谈只要用心去留意都是收集信息的一种途径。认为有价值的就要有计划地及时记录和整理。
六、良好的考试习惯 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着重对运用能力、综合能力进行考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家在考试过程中要注意考试的方法、策略等形成良好的考试习惯才能考出好成绩。1.书写要规范。常言道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在考试时如果字体潦草、让人辨认不清给改卷老师的感觉是此人思维混乱不清。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会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试的成绩。因此大家要用心去写尽量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一丝不苟。2.认真审题、答题。审题就是认真阅读、真正理解题意对于题目中的每个字每句话每钟符号都要看清楚、看准确。切忌“看了一半就开工”这样会造成“南辕北辙”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而在答题的过程中对于单项选择题和材料题所采用的方法不一样大家要注意。历史与社会的单项选择题分“单一型、组合型”两大类。“单一型”选择题挑最佳答案法优中选优劣中选劣组合型题目则需要把符合题意的选上。有时借助排除法剔除迷惑答案可以快速准确的答案选出来。材料题的解题一般分为三步(1)先看问题再看资料一定要带着问题看资料否则会浪费答题时间。(2)阅读资料并注意资料中提供信息捉住关键词和中心思想包括资料上明确的时间信息或者暗含的时间段信息、资料中透露的地域信息、资料中透露的人物和事件信息等。(3)根据阅读出的信息点联想你所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进行过滤整理。(4)整理信息进行答题。3.仔细复查。当所有题目都做好了后先检查在做题过程中有疑问的题目时间充足的话检查整张试题。在检查选择题是否正确时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要求不要轻易更改答案非选择题着重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回答是否完整等。
我相信:在座的每个同学,你们只要掌握并用好这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你们一定会学好《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的。
第五篇:经济政治与社会复习提纲
经济政治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1、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个定义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是用来自己消费的,而是用来与他人交换的;第二,商品不是自然物,而是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一个商品的价值大小,不是看它的作用大小,而是看它消耗了多少人类劳动。
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越大;相反,如果消耗的劳动越少,其价值越小。
3、货币:货币是人们共同约定的一般等价物。或者说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也就是最基本的作用。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任何商品都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它的价值多少。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或者桥梁、中介的作用。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2)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5、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6、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降低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生产者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7、常见的消费方式:主要有钱货两清的消费和信贷消费。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有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心理。收入是首要因素。
9、常见的消费心理有:求同心理、求异心理、求名心理、求实心理。
10、正确的消费观是:(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结构合理,协调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企业:企业是依法设立、以盈利为目、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
2、设立企业的条件:企业是营利性组织,能够自负盈亏,对自己的经营成果承担责任;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要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相关的登记审批手续。
3、企业的类型
企业类型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
(1)根据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企业可以分为:
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2)按组织形式划分,我国企业主要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并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济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有合法的企业名称;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个人独资企业往往规模较小,在小型加工、零售商业、服务业等领域较为活跃。
合伙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经济组织。我国合伙组织形式仅限于私营企业。合伙企业一般无法人资格,不缴纳所得税。其包括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企业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其他合伙人仅出资并共负盈亏,也可以由所有合伙人共同经营。
公司制企业是依法设立、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在我国,公司制企业占据着支配地位,大中型企业通常采用这种形式。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1)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是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 第一,面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第二,创新技术,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第三,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第四,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第五,适度扩张,追求规模效益。实现规模经营的主要途径:
一是充分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发挥分工和协作的效益; 二是通过企业间的合并和联合,扩大产出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实力。
5、为什么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第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人具有财和物不具备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二,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第三,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
6、劳动力资源现状:总体素质偏低,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二是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
7、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性:中职生作为未来产业大军的骨干,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造”质量的优劣。
8、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努力方向 第一,确立职业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第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第五,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
第三课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
2、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
3、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其他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2)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是指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活动所得的收入。(3)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指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4、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也是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5、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坚持效率原则。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使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紧密结合起来,就要按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打破平均主义,激励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鼓励人们多劳动、多积累。
(2)坚持公平原则。就是要防止分配不公,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3)我国处理效率和公平的现行政策:要保证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就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收入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收入分配公平还表现在注重再分配过程中的公平,让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4)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只有分配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5、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6、税收的意义:税收是国家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最直接的形式,也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7、税收的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8、税收的种类:税收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征收对象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和营业税,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9、个人所得税的含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取得的各项收入征收的一项所得税,是我国税收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10、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按应纳税项目的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11、纳税人的含义: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增强纳税人意识,抵制违反税法的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公民的纳税人意识不断增强。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违反税法的现象,如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行为。
12、纳税人意识的培养
(1)积极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不仅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而且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表现。
(2)积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同时,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13、个人理财方式:投资股票、购买保险、储蓄。
(1)储蓄的含义:储蓄是指将货币存入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当存款到期或储户随时提取时,由金融机构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活动。
(2)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3)储蓄的种类:存款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种。(4)储蓄的特点:储蓄具有存款自由、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等特点。储蓄目前是我国家庭主要的投资方式。
14、证券的种类: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债券。(1)债券
债券的特点:债券是一种稳健的投资工具,通常有利率固定、风险较小的特点。债券的种类:根据发行者不同,我国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债券的收益和风险:三种债券中,国债风险最小,收益低;企业债券风险最大,收益高。(2)股票
股票的含义: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是股份有限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收入的构成: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二是通过买卖股票带来的差价收益。
股票的特点:股票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股票风险也较大。
(3)债券和基金的投资:对股票和债券的投资,也可以通过购买证券和投资基金来进行。
15、商业保险的含义: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工具。
16、商业保险的种类:商业保险分为两大类: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财产保险以物质财富及其相关的经济利益为投保对象。人身保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
第四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公有制的含义:全民或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就是大家都有,不能由哪个个人所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
一是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二是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由国家代表人民占有生产资料,所以又叫全民所有制,是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形式。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4、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国有经济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积累和财政收入。
5、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一是个体经济;二是私营经济;三是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经济,以及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非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是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生产或经营服务的一种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经济是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在大陆建立的独资或合作合资企业。
6、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而且成为活跃市场、增加税收、方便人民生活的生力军。
7、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9、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而以私有制为主体,那我们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我们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经济,而不是私有制经济。
10、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原因
第一,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第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1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12、计划经济: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
13、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14、市场机制的内容: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引导着千千万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调节者人、财、物的合理流动与有效使用。
15、市场经济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的不同作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计划是对市场失灵的校正和补充。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世界上有两种市场经济,一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三个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市场经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府实行强有力调控的市场经济。
20、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通货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21、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舆论手段。其中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是政府经常使用的经济手段。
22、市场规则:市场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秩序,而良好的市场秩序依靠规则来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3、市场规则:市场经济的规则主要包括:自愿交易,平等竞争,诚实守信,等价有偿。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小康的含义: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
第二步,从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宽 裕;
第二步,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坚持物质文明,也要关注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上主要有以下目标:
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二,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第三,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明显增加、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第四,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标志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关系到我国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6、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内容:新型工业化道路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等内容。
7、新型工业化的含义: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8、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自主创新能力放在首位,由原来主要依靠人力、物力投入的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变,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
10、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两方面内容。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经济结构的调整还包括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含义:资源节约型社会,包括生产上的“集约”和消费上的“节省”两个方面的含义。
1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形态,其内涵是 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3、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经济中要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第六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货物、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2、对外开放的主要作用
第一,对外开放使我国迅速实现了向国际贸易大国的转变。第二,对外开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对外开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第四,对外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五,对外开放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使我国经济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与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
3、“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是我国经济贸易合作的两大支柱。
4、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技术、资本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5、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
6、为什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这一国策已经被写进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要长期坚持。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对外开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其次,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对外开放。第三,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7、如何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在对外开放中,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又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金与管理经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8、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它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的 同时,也使本国经济更容易受到他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9、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一是要正确面对全球化。二是积极参与全球化。
三是在全球化中加快发展本国经济,增强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
第七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2、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国家性质(国体)决定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反过来说,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必然反映或体现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它必然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7、常务委员会享有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8、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的职权: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各级人大代表都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都是五年。
9、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0、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植根于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有利于人民牢牢掌握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1、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制度中,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之间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第二,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第三,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第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14、人民政协的含义: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和参政议政职能。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多数国家是两党制或多党制,我们国家的政党制度是一党制,即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但我国的政党制度,既截然不同于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员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意义
事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
第一,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第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7、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我国采用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我国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我国有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宁夏都是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
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0、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设三级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2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22、自治权的内容:自治权主要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23、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第一,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
第三,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
2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以实现。(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
25、我国基层群众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我国已经建立了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
26、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作用:基层群众自治主要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7、实行基层群众自治的意义:发展基层民主、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8、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1)增强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意识。(2)必须了解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基本内容。(3)必须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第八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1、我国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指政治权力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方式。
2、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1)任务: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要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一定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 满生机、永葆活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我国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要求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又是坚持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实行依法治国,才能把党的主张与国家意志、人民意志统一起来,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够有效整合人民群众中各个阶层和群体的不同利益。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够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9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1、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主要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机关代表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第二,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第三,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
3、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1)民主选举。是指人民根据自己的意愿,按照法定形式,选定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和某些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
(2)民主监督。是指公民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
4、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的途径和方式。第一,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第二,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行使监督权。第三,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村务公开栏、民主日(或公开日)、监督箱等新形式、新方法,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更广泛的渠道。
5、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担负着以下四项主要职能。(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公共服务职能。
6、监督政府权力行使的原因:人民在授予政府权力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政府的行政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证政府的各项工作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7、公民监督政府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公民监督政府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批评、建议、举报、信访、行政复议、申诉、行政诉讼、民主评议、民主测评。
8、政府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意义
第一、对政府进行制约和监督,就是为了促使政府机关及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不滥用行政权力;
第二、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第三、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第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十课 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1、政治性义务的含义:指的是公民依据宪法、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对国家、社会的责任。
2、公民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性义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第二、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第三、遵守宪法和法律。
第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广泛充分地实现。
第二、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第三、有利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四、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政治意愿,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参与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5、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含义: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范围内,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表达政治愿望和要求,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6、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必要性: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实行民族政策的意义: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边防的巩固。
8、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9、公民应如何维护与增进民族团结:作为公民,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增进民族团结。
10、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包括: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11、公民应如何对待宗教信仰?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论是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大家一律平等,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团结、和谐相处,共同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有损公民健康、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利益的活动。
12、中职生应树立科学世界观,弘扬科学精神
中职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 装自己,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第十一课 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1、为什么说中国是负责人的发展中国家?
(1)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历来注重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所有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定亲疏。
(2)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依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作出判断,根据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福祉来决定自己的立场,不盲从、不屈服于任何势力。
(3)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坚持以对话和协商的方式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分歧。
(4)在国际贸易往来中,中国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5)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遵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积极履行签署的国际条约和义务、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妥善处理突发重大事件,为推动和平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和地区冲突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6)中国关注、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和确立对外政策及其目标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3、国家利益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国家安全。
4、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和平问题,指的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谋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7、外交政策的含义: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反映,也是实现对外职能的手段。
8、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9、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0、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态度和对策。
1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1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1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4、和平发展的含义:和平发展就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联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既向整个国际社会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内需、挖掘潜力,走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之路。
15、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第二,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第三,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第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第五,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二课 关注改善民生
1、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第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第三,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其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3、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含义: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保障全民健康的“社会安全网”,是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4、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通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实现全民医保,体现医疗公平,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意义: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6、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反相成的总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
(1)社会保险的含义: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社会福利的含义:社会福利是指提高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问题。
(3)社会救助的含义: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各种措施。
(4)社会优抚的含义: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
7、加快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保障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制度安排,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1、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文化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还有腐朽发反动、低俗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愚昧、低俗的文化则会麻醉人的正常思维,侵蚀人的文明道德观和健康思想;麻醉人的意志,把人引上歧途,使人做出有悖于常态、害人害己的事,最终走上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悖、甚至是违法犯罪的道路。
2、我国新时期和谐文化的含义:我国新时期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1)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2)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3)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需要。
4、建设和谐文化的基本要求:建设和谐文化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 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简称“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科学严谨、完整系统,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鼓舞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是凝聚人民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有力保证。
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如果没有和谐价值体系,社会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失去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就是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立足本职岗位,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第十四课 构建和谐社会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成。它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9、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10、怎样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首先要认清社会发展方向。
其次,要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将个人情感上升为理性行为。
第三,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勇于奉献、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