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费心理学论文专题
消费心理学论文
11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冯兴宇 1107104024
大学生消费心理问题的理性思考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特殊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消费需求旺盛,追求新颖,消费冲动而又不具有理性。因此,针对大学生消费的特点,进行正确的认识,帮助我们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水平存在的问题
1.消费水平偏高 大学生是一个尚不能自食其力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来源主要是家庭资助、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和困难补助等,因此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应该超出家庭收入增长速度。但最近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月的总消费额在400元左右者占74.3% , 500元以上的占19.88 % ,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大学生在衣食住行上的支出超过了其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有个别大学生的月消费是其家庭人均月消费的2 倍,农村学生在校一月生活费甚至相当于其家庭几个月生活费支出的总和。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这个消费水平对尚不能自食其力的大学生而言显然偏高。
2.消费水平个体差异大 大学生消费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呈现不平衡性。在有关调查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有6.9 %的大学生月总支出不到200元,生活较简朴,其消费主要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但大学生中高消费者所占的比例也不小,其中月总支出在800 —1000元之间者占3.9 % ,更有1.3 %的“阔绰”学生月总支出在1000元以上。大学生的这种消费状况体现了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在提高,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人们的消费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同样如此。
(二)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1.人情消费比例较大 大学生尽管生活学习在单纯的校园中,但他们毕竟与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关系密切,社会上的“人情消费”也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不管是考了高分,还是当了学生干部,评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请客档次也越来越高。这些人情风的蔓延,既增加了许多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加重了大学生的精神压力。
2.娱乐休闲消费多样化 社会流行时尚也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趋向,在大学校园里大多数学生追求一种氛围,一种高档次的精神需求,他们愿意参加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强的活动, 这部分支出约占消费总额的4%,如假日旅游,上网,看电影、演出,听音乐会,看体育比赛,运动健身、泡吧、跳舞等。有资料显示,47.7 %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外出旅游过,而旅游经费的来源40.7 %是靠家庭资助,34.6 %是通过节省生活费,11.3%是主要依靠自己经济来源(奖学金、兼职)。
二、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追求时尚,超前消费 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自我需求强烈而多样,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追求新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总希望用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我,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来表示自己的青春活力和激情。他们是新商品、新的消费方式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他们喜欢拥有独特风格的商品,引领着青年消费的潮流。有的大学生为了拥有一款时尚的手机或名牌服装,宁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它必要开支或不惜借钱,或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满足自己追求时尚的欲望。还有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有时尚的物品,怕自己低人一等或为了寻求心理平衡咬紧牙关东挪西凑进行购买时尚物品。
(二)贪慕虚荣,攀比消费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往往相互影响,相互攀比,他们消费时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消费行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不顾自己家庭条件,也要追随去购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满足自身的虚荣心。有的大学生甚至把消费、享用物质财富高档化作为彰显个性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从而走入消费的误区。
(三)激情冲动,非理性消费 许多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初次自行支配钱财,理财能力较差,缺乏开支的计划性,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经常受到其他因素冲击而改变消费初衷,使得自己在消费时“跟着感觉走”。现代是信息社会,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的途径,媒体通过制作大量形象和信息,向大学校园传递着外界的消费潮流和时尚,常使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不能够真实地认识现实世界,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着,跟随着媒体创造出的新潮流亦步亦趋,在消费上失去应有的判断力,造成非理性的盲目消费。
(四)“负翁”消费意识增强 社会“负翁”消费意识增强,对大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同时较高的城市生活消费和学习开支使得部分学生必须依赖贷款来完成学业,也有的人是为了和群体中的其他同学保持一致,自愿或被迫地进行此类消费,加强了“负翁”意识。许多大学生认为,花明天的钱,实现今天的愿望,符合时代思想。大学生负债消费是一种预期性消费,预支一点也无妨,只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要量力而行。一些调查显示,有10.55%的学生需要经常性借款,其借款主要用于生活费、学费和交际费三方面。
三、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因素
(一)大学生个人心理因素
1.寻找补偿 大学生在高中时成绩优秀,因此倍受老师的偏爱和家庭的关怀。但大学的竞争非常大,想获得好成绩相对较难,而且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没有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兴趣,所以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课外活动都没有突出的表现。以前的优势不存在了,他们体会到了一种失落感,不甘落后的心理驱使他们通过其他途径去显示自我价值,追求心理的慰籍。
2.驱赶孤独 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思想意识相对超前的校园,单纯而宁静。但是社会现实比书本上的理论要复杂得多,许多社会现象对于习惯幻想和被缺少淘汰和竞争的教育体制过分保护起来的大学生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在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中,大学生的孤独感油然而生。为摆脱孤独感,许多大学生刻意改变自身形象,过分讲究吃穿,从不恰当的消费行为中寻找心灵伙伴以求慰籍,在自己身上制造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异刺激,以驱赶心灵的孤独与不安。
(二)家庭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1.家庭溺爱 在中国家庭中,伦理关怀的重心总是放在年轻一代身上。在家庭消费结构中,消费支出也更多地往年轻一代身上倾斜。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这在客观上为学生家长满足子女在校的经费开支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爱全部集中在经济的一味满足上,经济宽裕的家庭是这样,经济困难的家庭也一样。家长的溺爱在客观上助长了一部分大学生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2.家长缺乏对子女的理财教育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大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具有普遍性、特殊性、针对性、亲和性等特点,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庭的经济收入状况和父母对子女的理财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消费观念。有调查显示,45.21 %的大学生表示父母从未或很少对他们进行理财教育。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1.社会不良消费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上存在一些攀比奢华的不良消费现象。受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袭,一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偏离,认为只要有钱,吃喝玩乐乃是天经地义的,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都是过时的陈腐观念。
2.媒体宣传
为了实现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以广播、电视为载体的消费文化不能不瞄准公众消费动向,不能不围绕消费旋转。大学生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作为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乐于从电视广告中得到消费知识和信息。传媒广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左右着大学生的消费倾向和消费选择。
四、大学生消费心理问题引发的思考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及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购买决策过程是除本人外旁人无法知晓的过程,但他的消费行为特点反映了对购买决策起决定作用的自身心理特点。通过研究他们的消费行为了解其消费观;通过对其消费现状的研究,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有利于高校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减轻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产生的苦恼和压力,克服盲目的攀比。
(二)培养大学生具有高“财商” 罗伯特·清崎曾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有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所谓“财商”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的能力。要培养大学生不只是会运用金钱,还要认识和运用金钱的规律,让有限的钱为自己工作得更久或更有价值。
(三)对大学生进行消费理念教育 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着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等现象,学校应关注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积极开展消费理念教育,强调适度消费,反对无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强调勤俭节约这一传统消费美德,反对享乐主义消费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经济上没有独立,其消费开支主要来源于家庭,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消费教育和引导,对子女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应及时纠正,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
(四)优化社会消费风气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为此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净化社会风气,制止不良的消费风气,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消费文明程度和消费道德水平。同时还要下大力气治理高校周围的环境,消除那些不健康、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健康合理的消费场所。
第二篇:消费心理学论文[模版]
高校消费心理研究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研究也进一步扩大并发展。对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能够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为营销研究人员提供分析消费者的知识基础,帮助法规制定者制定有关产品的服务购买以及销售的法律规章等,而且能够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高校消费心理研究也是消费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有着名明显的特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其原因是什么呢?面对这些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正确消费呢?
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项研究更是必要而且重要的。近几年,随着高校的增加和扩招政策的普及,大学生越来越多,已成为消费群体中一个重要、特殊的部分。而且由于他们的心理特征,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呈现不合理的现象,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消费整体。大学生是大众文化及消费的排头兵,研究和分析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一、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分析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大学生属于青年消费群体的一个部分,他们有着与其他消费群体不同的心理特点。
1、追求时尚与新颖。大学生此时的心理特征是感觉敏锐,富于幻想,勇于创新。在消费行为中对各种新产品具有强烈兴趣与购买欲望,热衷于追赶时代潮流,体现时代特征。他们购买商品时求新、求美动机较为强烈。当市场出现新商品时,他们反应灵敏,易于接受。
2、强调个性与自我表现。这阶段的人处于成长时期,未成熟心理与成熟心理并存,自我意识迅速增强,追求个性独立,希望形成完善的个性形象。因此,他们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的特殊性,希望购买和使用能反映个性特征的商品。
3、冲动性购买行为较多。大学生处于少年到成年过度的时期,思想感情、志趣爱好、性格气质还不稳定,客观环境、社会信息对其行为的作用和影响非常突出。因此,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中,经常发生冲动性的购买行为。他们比较看重商品的外观、包装、颜色款式等,而且很容易由此而产生对商品的兴趣并迅速作出购买决策。因此,在高校中,大学生计划性购买相对较少,冲动性购买较多。
4、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强烈。现在很多家庭的经济条件较好,而且独生子女比较多,他们有较多的资金可供消费,也因此西欧阿飞欲望很强烈。
二、高校学生的消费现状分析
有人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每月消费在400元左右的占74.3%,200元左右的占11.2%,600元左右的占10.5%,100元左右的占4%。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有偏于高消费。除正常的伙食费、书、文具和日用品外,大学生的其他开支比较大,所占的比例也偏高。如外出旅游、社交活动消费(主要用于同学和朋友之间活动请客和送礼等)、文体活动消费(舞会、影视、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体育用品等)。另外还有购买服装、电话费、男生的烟、酒,女生的化妆品开销也比较大。
由于这一群体的心理尚未成熟,面对丰富多彩的商品世界、变化多端的流行时尚、外来生活方式的冲击,有一些不良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在部分大学生中发生和蔓延。
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大学生的消费。流行以金钱作为基础,面子更使一些大学生丧失了管理金钱的能力 , 几乎没有人能逃脱此等命运。很多大学生为了流行不惜牺牲那有限的生活费用,市场上的流行商品一出来,他们就急着去购买。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大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买了一件流行商品,自己也不甘示弱的去购买,完全不考虑这件东西是否对自己有价值,自己是否需要它。为了与别人攀比,为了面子,他们不惜重金买下那些没用的东西回来当花瓶他们也心甘情愿。
我们可以看到当今高校学生还有一些特殊消费,这些消费的费用也是惊人的。例如,(1)旅游消费:有调查资料表明,有46.5%的大学生在节假日时曾和同学或朋友外出旅游,有12.3%的同学在寒暑假曾和家人一起旅游过,表明旅游是大学生比较热衷的一项活动,旅游被大学生视为一种有意义的健康的消费行为,他们一年的旅游费用最高达1000元以上,最低的在100元左右。(2)电脑消费:1995年电脑开始步入大学生宿舍,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最能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因素之一。大学生们都试图通过最先进的技术来改变自己,使自己在未来信息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已达21.2%;部分宿舍高达3~4台。而购买电脑的经济来源基本上都是家里,(3)恋爱消费 :大学校园恋爱被视为一项不谈婚姻的爱情,是一项明知没有结果的爱。大学生的恋爱心态也有多种,或为弥补感情的空白,作为一种消除寂寞,消遣时光的理想方式;或是为选择伴侣取经,锻炼自己恋爱的感觉与技巧,增进人生体验;又或者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比较投缘,能够找到那种令人心动的感觉,相互勉励和安慰,从中获得精神享受,又逍遥实在等。据1992年刘宗劲的调查显示,当时的大学生恋爱消费为每月21.62元,1994年沈小革的调查资料显示已上升到每月40、50元左右;而现在的调查却显示,认为恋爱费用偏高的大学生占六成以上,大学生的恋爱消费主要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
三、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1、家庭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子女上大学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了个方面的条件,使他们有优越感,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同学起到误导的作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经济上也得到了保证。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往往借钱也要满足自己子女的需要。
2、社会环境原因
现在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大学生高消费的心理。近几年由于经济迅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已经先富起来了,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3、大学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家从小有家长关怀和照顾,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不知当家的困难,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到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在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误导下,不会有计划地开支,每当钱花完了,就利用种种理由向家里“诉苦”,钱就邮来了。此外还有虚荣心理在作怪,有人宁可牺牲教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情绪化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中常见的,就是我在上面说到的冲动性的体现。
4、教育薄弱和管理工作有关
有人认为现在大学生的消费是偏高、不合理的,这与教育薄弱和管理有关。有的报刊、电影和电视进行错误的报道,片面报道一些高消费和享受的主题,给大学生做出了错误的消费导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但碰到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方法和措施,没有教育到点子上,对有的问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是很必要的,没有高素质的消费者,就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而大学生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消费群体,对其进行消费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大学生处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开展消费教育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特别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消费素质偏低,生活质量不高,更需要进行消费引导题没有及时有效的引导。学校内和周边地区开设的众多餐厅、歌舞厅、咖啡馆、游戏机室和桌球室等时刻吸引着大学生的消费。
四、对这种高校消费,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
通过我们上面的分析,面对大学生的这种消费心理和行为,我们应该好好的思考,我们该怎么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是很必要的,没有高素质的消费者,就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而大学生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消费群体,对其进行消费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大学生处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开展消费教育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特别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消费素质偏低,生活质量不高,更需要进行消费引导。
首先我们应该在大学生中多进行国情和勤俭节约教育并加强相关的管理;应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消费意识,指导他们确立合理的消费期望,引导大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教育他们讲究消费道德。(1)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主要为消费观念、消费计划、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消费市场和消费营销等知识。(2)消费品常识教育,主要为常用的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3)消费生态意识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持续的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刻认识生态需要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关注社会消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4)消费文明教育,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途径,如可以组织专门培训或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建立机构帮助处理大学生消费投诉;充分发挥大学各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问题讨论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品鉴别和鉴赏、消费投诉等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播工具,如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校报、团讯、专刊专栏等传播媒介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舆论。此外家庭教育应发挥对大学生消费教育应有的教育职能;同时要改善社会大环境。
第三篇:关于消费心理学论文
消费心理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下面是关于消费心理学论文,请参考!
关于消费心理学论文
消费心理透视与市场营销管理探析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有序发展,我国现代企业组织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开展水平,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我国基层民众基础性思想认知观念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水平不断提升的历史背景之下,消费心理状态对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最终开展效能的影响作用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围绕消费心理透视与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相互关系问题选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消费心理;市场营销;管理;分析讨论
随着我国现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以及国际商品市场市场环境中竞争态势的日趋激烈,我国现有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实际面对的市场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发展提升。近年来,在我国现代国民经济建设事业保持快速稳定增长态势的历史背景下,基础消费行为对国民经济增长发展事业的贡献效应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而随着我国基层民众基础性思想观念认知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水平不断提升,消费心理因素对消费行为决策和市场营销活动开展水平的营销效应逐步引起了广泛密切关注,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具体围绕消费心理透视与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相互关系问题,展开简要的阐述论述分析。
一、消费心理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表现类型
(一)消费心理的基本内涵
所谓消费心理,就是独立的消费者个体在具体开展实物商品,以及劳务性服务项目的遴选、对照、细致分析、购买决策与实践、具体应用,以及应用效果和主观感受评价等实践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和体验的一系列内在心理活动。消费心理对消费者最终形成的消费行为决策具备深刻影响,是最终决定消费者是否开展针对某一特定商品对象的购买实践行为的基础性决策因素。举例论之,图1表示魔种篮球鞋产品的外观示意图,因其外观设计特征而导致的消费者主观消费心理感受状态差异,对消费者实际获取的消费活动决策结果,具备极其深刻的影响效应。
(二)消费心理的具体表现类型
遵照消费者个体实际开展的消费行为的表现特征,通常可以其实际形成和表现的消费心理,具体划分为四种表现类型:第一,从众心理,通常指的是传统消费心理学研究视域之下的“入乡随俗”心理,就是在看到周围人针对某些具体类型的商品类型展开购买行为基础上,自己也会跟随实施购买行为,因而这种消费心理具备一定程度的趋同特征。第二,攀比心理,在攀比性消费心理的作用和驱使条件下,独立消费者在具体开展商品消费行为决策过程中,往往并不重点关注产品实际具备的应用价值和使用功能,而其主要的心理关注侧重点,则在于与周围其他人开展的商品购买行为实施比较。第三,求实心理,所谓求实性消费心理,其在基本内涵和表现特征层次具备鲜明的彼此相反性,其具体的基本内涵,在于消费者在实际开展商品消费行为决策过程中,重点关注商品实际具备的实用性,以及对自身实际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实现了对商品消费行为综合效能水平的充分关注,具备较为充分的理性化表现特征。第四,求异心理,所谓求异性消费心理,指的是消费者在具体开展商品选购和商品消费决策行为过程中,单纯片面追求自身购买商品与他人购买商品的相互差异特征,切实满足自身推陈出新和标新立异的主观心理欲求,忽视了在具体的消费行为开展过程中其他因素对最终消费活动效能水平的影响效应,因而导致此种消费心理具备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
二、消费心理分析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具体思路
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依然展现着一定程度的严峻性,传统的以销售者主体占据主导性控制地位的“卖方市场”形态,正逐步被以“消费者群体”为主导的卖方市场形态所替代,直接导致我国现有的各类产品生产型企业实体,以及劳务输出型企业实体,正在真切面对着一系列表征鲜明的市场性经营发展挑战。根据目前已经获取的实证性研究数据,在现有的历史发展背景下,我国消费者终端市场尚未实现饱和发展状态、依然能够在后续开展的消费行为实践过程中,开辟和创造数量充足的消费行为活动实践空间。对于现阶段独立存在的企业组织实体而言,如何结合目标消费者群体实际具备的消费心理活动和消费实践行为表现特征,制定和事实上针对性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开展方案,是我国现代企业在现有的市场环境格局之下面临的首要发展问题。我国现代企业布局必须借由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工作开展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不断扩展企业产品销售和劳务性服务项目经营实践过程中的市场波及面和覆盖面,优化和扩展对象消费者群体的消费消费实践行为开展空间。在市场营销管理工作基本理论的研究视域中,所谓消费终端问题,事实上,指的就是消费者在完成针对特定商品对象或者是劳务服务对象要素的购买活动基础上,其在具体使用商品购买对象或者是劳务服务购买对象过程中所获取的心理感受,在消费者获取良好心理感受条件下,其往往会对具体开展的商品购买消费和劳务服务购买消费行为产生充分的接纳心理,并引导其他消费者实施类似消费行为,为特定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效能水平的切实提升,构筑支持条件。
三、结语
针对消费心理透视与市场营销管理关系问题,本文具体选取消费心理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表现类型,以及消费心理分析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具体思路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参照。
参考文献:
[1]万品维,徐婀娜.基于消费心理透视市场营销管理[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12).[2]郭俊华.消费心理透视与市场营销管理分析[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9(12).[3]张政.消费心理透视与市场营销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7).[4]杨柳.服装市场营销中消费心理特点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11).
第四篇:消费心理学个人论文
消 费 者 心 理 学 论 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大学生个性与消费心理分析
摘要:由于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样,在消费领域中,居民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也在逐年增加。在这个庞大的购买大军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特点和巨大的潜力,构成了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群体力量。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对于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与其消费心理进行分析,就更显得重要了。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心理学 动机 心理 环境 青年
引言:消费者心理学以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1)消费者行为的内部因素,包括需要和动机;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消费者的生理因素。(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包含文化、民族、种族、阶级、阶层、群体、家庭、体制、宗教、教育、职业等;市场因素,包含商店布局、广告宣传、销售服务、营业人员、经营方式、企业形象等;商品因素,包含商品设计、包装装潢、商标命名、原料工艺、商品价格等;自然因素,包含地理环境,气候变迁等。消费者心理学的研究是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行为科学和经济学等学说为基础的,并利用了实证性的研究成果。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研究。
正文: 一.大学生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都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在消费上也更加显现着的选择的自主权。而且大学生的消费是由理性消费与非理性消费相组合的。大学生在消费时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再次是考虑品牌,最后才是质量的。因为大学生还是个纯粹消费者,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父母。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在固定的消费的资金里,首先考虑的就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必需品,其次才是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所以在消费的时候我们大学生是谨慎考虑的。所以那些物美价廉的东西大学生是特别敏感的。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家庭环境好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观念又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只占一小部分而已。而且大学生也会参加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所以大学生也逐渐对于自身的相貌注重,因此大学生也会逐渐向注重追求商品的品位、档次和自己形象等方面倾斜。
二.在大学生消费中,个体与群体相互影响,群体影响力往往起主要作用。因为消费中有从众和跟风心里。所以个人消费很容易受到影响,由于大学生是集体生活的,平时消费的时候也会形成相同消费特征的消费群。因此在这群体中,由于是具有相同消费特征,所以往往会个人影响群体,一人消费了会带动其他人追随消费,不论此消费品对于个人有无作用,因为这群体是具有相同消费特征,很容易受影响去盲目消费。
三.在大学生消费中,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的攀比消费的现象仍然突出。随便走进某个大学生的宿舍,你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很多名牌商品。还有些是全身都是名牌奢侈品,一件衣服或者等于别人一个月的消费。这种现象在那些名牌大学尤其突出。尤其现在那些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多数是大学生,对于消费攀比特别厉害,觉得这样才能突出他们特别的身份与地位。所以现在那些名牌商的主打消费对象是青年群体,以大学生为主。
四.信用卡带来的超前消费与冲动消费。悄然兴起的信用卡消费,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越来越普遍。信用卡以其特有的快捷、方便、安全等特点,迅速在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人群中广泛流行起来,而且现在学校都给每一个学生必须办理一张信用卡。信用卡所提出的“透支未来钱”的时尚消费方式,这种新奇的消费观,对大学生们来说 是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没有无固定工作、没有收入、没有无稳定还款来源的大学生来说,信用卡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理财观念,培养个人信用的养成,但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助长了大学生的冲动消费。
五.恋爱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由于大学生对于社会的接触多了,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呈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他们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希望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不要被别人束缚。另一方面,现在,无论学校,家长对于大学生谈恋爱这现象都采取默认,有的家长甚至鼓励自身孩子去谈恋爱,认为这是一种学习。有的还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一种必修课。大学生们在恋爱过程中的消费通常多是缺乏理智 的、冲动的。有的甚至认为谈恋爱是一种烧钱行为,但是还去谈恋爱,在恋爱中的大学生明知道接下来是一种不必要的消费,但是他们还是去消费。因为他们心里认为这是一种值得的消费。
总之,大学生是社会未来高端产品的主要消费主力群体,对于销售商来说,抓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就等于抓住以后的高端产品的消费群体。因此把 握大学生的消费市场,也是抢占未来中高端用户的心理市场,这对将来企业市场的开拓也都是很有意义的。一是炫耀心关注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些人“钱来得太容易,花得也就快”。中国GDP一路高歌猛进,但却没有惠及大多数社会成员,财富以极快的速度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很多人都是一夜暴富,可他们从心底还是“穷人”,他们甚至有部分人是第一代“仇富”者。他们对奢侈品的消费接近于“报复性”炫耀,无非是急于要撇开自己的原有身份,让那些曾经在他们面前风光无限的人看看“老子比你们更有钱”!那些富矿之地的大老财们很多便是如此,思想上和自身素质上还没有来得及转换,他们被富人圈子排斥,又不愿意过“平常人”的生活,除了有钱一无所有。还有一类是“败家子”类型的“富二代”、“官二代”。他们对金钱没有任何概念,他们骨子里缺少“安全感”和自信心,对奢侈品的追求主要是寻求感官刺激,吸引更多的关注。比如,“郭美美”“雅阁女”“小龙少爷”之流,这些人就患有“夸大妄想症”或“超价观念”等心理疾病。
二是投资心理。在西方商业文化塑造的财富神话和成功形象中,奢侈品象征着财富、地位和消费品位,是成功者的象征。一些经过自己打拼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他们把金钱看得很重,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对于奢侈品,与其说他们是在消费,不如说他们是在通过奢侈品树立形象和地位,以寻求更好的商机。换言之,消费奢侈品对他们而言就是风险投资。
三是品位心理。有这类需求的富人,是“骨子里”的富人,为人低调,不张扬显摆。因此,这种人很难出现在公共舆论的视界里。对他们而言,奢侈品不是因其 “天文数字”般的价格而奢侈,一定要是特别的东西,要有品位,也要有独到之处,比如它经历悠久的历史、需要精细的手工、全世界仅此一件„„考究做工,使用讲究品位,遇上就是缘分。也许,这才是奢侈品的本来面目。
四是优势心理。这主要指官员。严格来说,官员算不得富人。如果单就中国官员合法收入而言,顶多能够称得上中产阶级。但权力和金钱的暧昧,就像男人和女人一样,是本能需求。奢侈品显然在中国的一些贪官中流行,一些官员因为奢侈品而下马,还有一些官员在查处后被发现拥有大量奢侈品,戴包包、名牌主任、时尚贪官、烟票局长、天价烟局长„„这些都是公众耳熟能详的名字。但一些官员还是一味追求奢侈品,不是他们不知道奢侈品的危险系数,而是手中权力本能使然。对他们而言,非得奢侈品才能显示出他们“与众不同”和“高人一等”的权威。
五是从众心理。具体而言,是在圈子这个小社会群体里从众,与全社会无关。“圈子”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这个圈子里人人都用奢侈品,自己不用就成“异类”,就担心被排斥。
当然,不管富人对奢侈品抱有怎样的心态,在大部分人“很不富裕” 和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奢侈品盲目追求,一方面有违社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将直接刺激公众的情绪,让公众的被劫掠感更加强烈。
正道是:国不富,民不强,何以奢侈?重简朴,树新风,“和谐”二字才能掷地有声!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由于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特征的购买动机和消费心理。了解、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与消费心理,对指导和鼓励消费者进行消费,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商品流转,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动机就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消费心理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购买动机与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在商品消费过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由于先购买,后消费,所以购买动机往往产生在前,消费心理出现在后,但是消费心理对购买动机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
购买动机有以下几种类型:
1.理智性购买动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一般要经过深思熟虑,对所要购买的商品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早已心中有数。
2.冲动性购买动机。指消费者在购买东西时常受商品外观和式样新奇所驱使,欠缺必要的考虑和比较。
3.生存性购买动机。这种购买动机出自于人们的生存需求。饥则求食,寒则求衣,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欲望,并自然地反映到对商品的购买动机上。
4.习惯性购买动机。购买者对所要购买的商品早有了解,购买时不加思索地,习惯地选中目标,如对烟、酒、茶等商品。
5.时髦性购买动机。指受外界环境影响或社会风尚的变化而引起的购买心理的追求,借所购买的商品以引人注目,或以此显示主人的身份或地位,或为了突出主人形象,美化主人的居处。
6.自信性购买动机。指购买者对采购的目标心中有数,有一套自定的选择标准,不受他人的影响,非常自信。即使因情况而有了变化,也愿意坚持到底。
7.保守性购买动机。指商品供过于求时,消费者耐心坐视,慢慢选择,稍不随意,宁可等待有合意的再买,尽量做到“买下就不后悔”。
消费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类:
1.节俭性消费心理。是我国劳动人民一种传统的、典型的消费心理,是艰苦朴素生活作风在心理活动上的直接反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俭性消费心理有了新意,没法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消费满足。
2.时宜性消费心理。是指以当时的需要和崇尚为准绳的消费心理。这种消费心理的“时代感”很强,变化也较快。
3.制约性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的消费欲望,由于受到外界客观环境的限制,而使原有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它是一种被动的消费心理。
(二)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地位的不同,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复杂化。以上几种不同类型的购买动机和消费心理可能会出现在几种不同类型的人身上,也可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同时,人们的性别、年龄、阅历、工作性质等也都会对人们的购买动机和消费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男人的购买动机和消费心理
一般说来,男人操持家务不如妇女精细、周到,因此他们采购家庭生活用品的任务就不如妇女繁重。他们往往是自己所需的商品手头没有了,才匆匆赶去购买。在不熟悉的商店面前,他们宁愿让妻子去仔细挑选,自己站在一旁漫不经心地等候。但是随着时代变化,男人购买商品机会也多起来了。
男人与妇女相比,理智和自信的程度多一些,一般在采购前就选择好采购对象,犹豫在购买前,后悔和退货的情况比妇女少。但他们往往不愿意在柜台前花更多的时间挑选商品和询问究竟,即使拿到稍有毛病的商品,也认为大体过得去就算了。特别是中年男子,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兴趣浏览橱窗,有些人若不是在妻子的逼迫和陪伴下,甚至不轻易进商店的门。因为他们不熟悉市场行情和新商品的特点,一旦单独置身于五光十色的商品世界里,新鲜感的诱惑往往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由于他们对商品不甚了解,可能把打算购买的东西委托给售货员全权代理。有的男人由于不经常进商店,有时走进商店,只是把所需商品看一看,以来弥补对商品的生疏,回家细细考虑再买。
妇女的购买动机和消费心理
妇女料理家务要比男子多一些,经常采购使她们很自然地了解市场行情和相互交流市场信息,对于日常生活用品,她们的决策权多一些。但是女同志一般容易受市场环境气氛的影响,也容易被旁人的议论所左右,商品的式样和色彩很容易引起她们的注目,从而燃起购买欲望,有些广告和商品式样又是为了迎合妇女的心愿而设立,利用了妇女们特有的兴趣。妇女的特点是比男人有更多的耐心来仔细挑选和比较商品,对感兴趣的商品她们可以问个究竟,也愿为自己喜爱的商品作义务宣传,向亲朋好友推荐这些商品。如果觉得某些东西不合心意,他们也同样以十足的热心作“反宣传”。妇女往往比男人有更多的兴趣浏览商店和关注商品广告,并对“处理品”有特别的敏感性,但在抢购之后又容易反悔,告诫自己下次千万要慎重考虑。
许多妇女常在熟人的鼓励下凭感情购买东西,也容易被女伴们的品评影响自己的购买意愿,她们这种经常以别人的议论和评价作为自己购物标准的心理,清楚地表明一些妇女在购买商品时的被动心理。
老年人的购买动机与消费心理
老年人在对自己所熟悉商品的购买上是比较矜持的,他们往往对一些不了解的新产品持怀疑态度。他们的自尊感特别强,由于年龄大,阅历广和辈份高,他们认为自己应受周围人尊敬,尤其应受家中小辈的尊敬。现在我国老年人在多数家庭中权威地位还比较稳固。因此,他们的意见在决定家庭消费问题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自尊感,他们购买物品时往往趋于保守和大众化,即使买贵重的服饰,也是取大众所能接受的对象。由于老年人经历长,在某些消费方面可能产生特殊的嗜好,如名人字画、古董、金器等,他们认为收藏这些东西既可以保值,又是身份、地位至尊的象征。我国黄金饰品上市,就首先被老年人看中。老年人对消费品一般是看重质量,相信名牌。但是时代在前进,年轻人的时髦感对老年人的消费心理也有影响,近来老年人对年轻人美的追求也能宽容或支持,甚至自己也试着消费一些流行货,尤其是给老年人带来生活方便的现代产品。
尽管老年人在商品的购买上不如青年人那样讲究花色品种,但老年人的挑选性也很强,他们希望商品的多用性能好、质量高。老年人在劳务购买上比青年人多,他们由于年事高、多有疾病,又希望延年益寿,因此所需的服务性工作较多,如看病、疗养、乘车等。有些消遣性消费,是为摒弃孤独感和保养身体所需。
青年人的购买动机与消费心理
青年人对商品的保守思想较少,他们追求时尚和新颖,是新产品的尝试者。近几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人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外国消费领域的东西,他们不但对商品质量的要求提高了,而且对他们父辈不曾接受的消费方式,也敢于尝试。他们可以更加留心地学习商品知识,以增加购买的理智性。由于青年人保守思想甚少,愿意效仿他们所崇拜人的装束。青年人具有对美强烈的向往,肯把钱多花一些在装扮上。他们对服装色彩和式样的要求,高于对舒适的要求,但收入有限,所以也关注廉价问题。另外,青年人同样怀
有对知识的渴求,因此在书籍和学习上也花费较多的金钱和时间。
青年情侣和夫妇,双方在购买商品时,各有不同的心理:小伙子给姑娘买东西,一是为了取悦于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二是为了让姑娘打扮得更合自己的心意。姑娘给小伙子买东西也同样具有这些心理活动。因此,他们在购买商品时挑选性特别强,在商品面前往往要反复琢磨。他们对商品的外观质量和新颖程度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
青年人组织幸福的小家庭,是一生中的消费高峰之一,但由于不同的青年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反映在消费心理上也不尽相同。那些把物质生活看得较淡,而讲究精神生活的青年男女,在物质消费方面要求可能低一些,那些较多地注重物质享受,并以此作为幸福。
参考文献:《消费者心理学文献》——马诗韵
《大学生消费期刊》——桑洋 《心理学报告》——常云
第五篇:消费心理学个人论文
消费心理学个人论文
大学生个性与消费心理分析
由于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样,在消费领域中,居民的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也在逐年增加。在这个庞大的购买大军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越来越显示出其独有的特点和巨大的潜力,构成了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群体力量。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对于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与其消费心理进行分析,就更显得重要了。
大学生消费心理
一.大学生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都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在消费上也更加显现着的选择的自主权。而且大学生的消费是由理性消费与非理性消费相组合的。大学生在消费时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再次是考虑品牌,最后才是质量的。因为大学生还是个纯粹消费者,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父母。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在固定的消费的资金里,首先考虑的就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必需品,其次才是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所以在消费的时候我们大学生是谨慎考虑的。所以那些物美价廉的东西大学生是特别敏感的。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家庭环境好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观念又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只占一小部分而已。而且大学生也会参加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所以大学生也逐渐对于自身的相貌注重,因此大学生也会逐渐向注重追求商品的品位、档次和自己形象等方面倾斜。
二.在大学生消费中,个体与群体相互影响,群体影响力往往起主要作用。因为消费中有从众和跟风心里。所以个人消费很容易受到影响,由于大学生是集体生活的,平时消费的时候也会形成相同消费特征的消费群。因此在这群体中,由于是具有相同消费特征,所以往往会个人影响群体,一人消费了会带动其他人追随消费,不论此消费品对于个人有无作用,因为这群体是具有相同消费特征,很容易受影响去盲目消费。
三.在大学生消费中,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的攀比消费的现象仍然突出。随便走进某个大学生的宿舍,你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很多名牌商品。还有些是全身都是名牌奢侈品,一件衣服或者等于别人一个月的消费。这种现象在那些名牌大学尤其突出。尤其现在那些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多数是大学生,对于消费攀比特别厉害,觉得这样才能突出他们特别的身份与地位。所以现在那些名牌商的主打消费对象是青年群体,以大学生为主。
四.信用卡带来的超前消费与冲动消费。悄然兴起的信用卡消费,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得越来越普遍。信用卡以其特有的快捷、方便、安全等特点,迅速在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人群中广泛流行起来,而且现在学校都给每一个学生必须办理一张信用卡。信用卡所提出的“透支未来钱”的时尚消费方式,这种新奇的消费观,对大学生们来说 是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没有无固定工作、没有收入、没有无稳定还款来源的大学生来说,信用卡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理财观念,培养个人信用的养成,但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助长了大学生的冲动消费。
五.恋爱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由于大学生对于社会的接触多了,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呈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他们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能力,希望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不要被别人束缚。另一方面,现在,无论学校,家长对于大学生谈恋爱这现象都采取默认,有的家长甚至鼓励自身孩子去谈恋爱,认为这是一种学习。有的还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一种必修课。大学生们在恋爱过程中的消费通常多是缺乏理智 的、冲动的。有的甚至认为谈恋爱是一种烧钱行为,但是还去谈恋爱,在恋爱中的大学生明知道接下来是一种不必要的消费,但是他们还是去消费。因为他们心里认为这是一种值得的消费。
总之,大学生是社会未来高端产品的主要消费主力群体,对于销售商来说,抓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就等于抓住以后的高端产品的消费群体。因此把 握大学生的消费市场,也是抢占未来中高端用户的心理市场,这对将来企业市场的开拓也都是很有意义的,同时也要关注大学生科学消费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是炫耀心理。有些人“钱来得太容易,花得也就快”。中国GDP一路高歌猛进,但却没有惠及大多数社会成员,财富以极快的速度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很多人都是一夜暴富,可他们从心底还是“穷人”,他们甚至有部分人是第一代“仇富”者。他们对奢侈品的消费接近于“报复性”炫耀,无非是急于要撇开自己的原有身份,让那些曾经在他们面前风光无限的人看看“老子比你们更有钱”!那些富矿之地的大老财们很多便是如此,思想上和自身素质上还没有来得及转换,他们被富人圈子排斥,又不愿意过“平常人”的生活,除了有钱一无所有。还有一类是“败家子”类型的“富二代”、“官二代”。他们对金钱没有任何概念,他们骨子里缺少“安全感”和自信心,对奢侈品的追求主要是寻求感官刺激,吸引更多的关注。比如,“郭美美”“雅阁女”“小龙少爷”之流,这些人就患有“夸大妄想症”或“超价观念”等心理疾病。
二是投资心理。在西方商业文化塑造的财富神话和成功形象中,奢侈品象征着财富、地位和消费品位,是成功者的象征。一些经过自己打拼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他们把金钱看得很重,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对于奢侈品,与其说他们是在消费,不如说他们是在通过奢侈品树立形象和地位,以寻求更好的商机。换言之,消费奢侈品对他们而言就是风险投资。
三是品位心理。有这类需求的富人,是“骨子里”的富人,为人低调,不张扬显摆。因此,这种人很难出现在公共舆论的视界里。对他们而言,奢侈品不是因其 “天文数字”般的价格而奢侈,一定要是特别的东西,要有品位,也要有独到之处,比如它经历悠久的历史、需要精细的手工、全世界仅此一件„„考究做工,使用讲究品位,遇上就是缘分。也许,这才是奢侈品的本来面目。
四是优势心理。这主要指官员。严格来说,官员算不得富人。如果单就中国官员合法收入而言,顶多能够称得上中产阶级。但权力和金钱的暧昧,就像男人和女人一样,是本能需求。奢侈品显然在中国的一些贪官中流行,一些官员因为奢侈品而下马,还有一些官员在查处后被发现拥有大量奢侈品,戴包包、名牌主任、时尚贪官、烟票局长、天价烟局长„„这些都是公众耳熟能详的名字。但一些官员还是一味追求奢侈品,不是他们不知道奢侈品的危险系数,而是手中权力本能使然。对他们而言,非得奢侈品才能显示出他们“与众不同”和“高人一等”的权威。
五是从众心理。具体而言,是在圈子这个小社会群体里从众,与全社会无关。“圈子”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这个圈子里人人都用奢侈品,自己不用就成“异类”,就担心被排斥。
当然,不管富人对奢侈品抱有怎样的心态,在大部分人“很不富裕” 和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奢侈品盲目追求,一方面有违社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将直接刺激公众的情绪,让公众的被劫掠感更加强烈。
正道是:国不富,民不强,何以奢侈?重简朴,树新风,“和谐”二字才能掷地有声!
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由于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特征的购买动机和消费心理。了解、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与消费心理,对指导和鼓励消费者进行消费,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商品流转,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动机就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消费心理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购买动机与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在商品消费过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由于先购买,后消费,所以购买动机往往产生在前,消费心理出现在后,但是消费心理对购买动机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
购买动机有以下几种类型:
1.理智性购买动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前,一般要经过深思熟虑,对所要购买的商品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早已心中有数。
2.冲动性购买动机。指消费者在购买东西时常受商品外观和式样新奇所驱使,欠缺必要的考虑和比较。
3.生存性购买动机。这种购买动机出自于人们的生存需求。饥则求食,寒则求衣,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欲望,并自然地反映到对商品的购买动机上。
4.习惯性购买动机。购买者对所要购买的商品早有了解,购买时不加思索地,习惯地选中目标,如对烟、酒、茶等商品。
5.时髦性购买动机。指受外界环境影响或社会风尚的变化而引起的购买心理的追求,借所购买的商品以引人注目,或以此显示主人的身份或地位,或为了突出主人形象,美化主人的居处。
6.自信性购买动机。指购买者对采购的目标心中有数,有一套自定的选择标准,不受他人的影响,非常自信。即使因情况而有了变化,也愿意坚持到底。
7.保守性购买动机。指商品供过于求时,消费者耐心坐视,慢慢选择,稍不随意,宁可等待有合意的再买,尽量做到“买下就不后悔”。
消费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类:
1.节俭性消费心理。是我国劳动人民一种传统的、典型的消费心理,是艰苦朴素生活作风在心理活动上的直接反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俭性消费心理有了新意,没法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消费满足。
2.时宜性消费心理。是指以当时的需要和崇尚为准绳的消费心理。这种消费心理的“时代感”很强,变化也较快。
3.制约性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的消费欲望,由于受到外界客观环境的限制,而使原有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它是一种被动的消费心理。
(二)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地位的不同,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复杂化。以上几种不同类型的购买动机和消费心理可能会出现在几种不同类型的人身上,也可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同时,人们的性别、年龄、阅历、工作性质等也都会对人们的购买动机和消费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男人的购买动机和消费心理
一般说来,男人操持家务不如妇女精细、周到,因此他们采购家庭生活用品的任务就不如妇女繁重。他们往往是自己所需的商品手头没有了,才匆匆赶去购买。在不熟悉的商店面前,他们宁愿让妻子去仔细挑选,自己站在一旁漫不经心地等候。但是随着时代变化,男人购买商品机会也多起来了。
男人与妇女相比,理智和自信的程度多一些,一般在采购前就选择好采购对象,犹豫在购买前,后悔和退货的情况比妇女少。但他们往往不愿意在柜台前花更多的时间挑选商品和询问究竟,即使拿到稍有毛病的商品,也认为大体过得去就算了。特别是中年男子,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兴趣浏览橱窗,有些人若不是在妻子的逼迫和陪伴下,甚至不轻易进商店的门。因为他们不熟悉市场行情和新商品的特点,一旦单独置身于五光十色的商品世界里,新鲜感的诱惑往往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由于他们对商品不甚了解,可能把打算购买的东西委托给售货员全权代理。有的男人由于不经常进商店,有时走进商店,只是把所需商品看一看,以来弥补对商品的生疏,回家细细考虑再买。
妇女的购买动机和消费心理
妇女料理家务要比男子多一些,经常采购使她们很自然地了解市场行情和相互交流市场信息,对于日常生活用品,她们的决策权多一些。但是女同志一般容易受市场环境气氛的影响,也容易被旁人的议论所左右,商品的式样和色彩很容易引起她们的注目,从而燃起购买欲望,有些广告和商品式样又是为了迎合妇女的心愿而设立,利用了妇女们特有的兴趣。妇女的特点是比男人有更多的耐心来仔细挑选和比较商品,对感兴趣的商品她们可以问个究竟,也愿为自己喜爱的商品作义务宣传,向亲朋好友推荐这些商品。如果觉得某些东西不合心意,他们也同样以十足的热心作“反宣传”。妇女往往比男人有更多的兴趣浏览商店和关注商品广告,并对“处理品”有特别的敏感性,但在抢购之后又容易反悔,告诫自己下次千万要慎重考虑。
许多妇女常在熟人的鼓励下凭感情购买东西,也容易被女伴们的品评影响自己的购买意愿,她们这种经常以别人的议论和评价作为自己购物标准的心理,清楚地表明一些妇女在购买商品时的被动心理。
老年人的购买动机与消费心理
老年人在对自己所熟悉商品的购买上是比较矜持的,他们往往对一些不了解的新产品持怀疑态度。他们的自尊感特别强,由于年龄大,阅历广和辈份高,他们认为自己应受周围人尊敬,尤其应受家中小辈的尊敬。现在我国老年人在多数家庭中权威地位还比较稳固。因此,他们的意见在决定家庭消费问题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自尊感,他们购买物品时往往趋于保守和大众化,即使买贵重的服饰,也是取大众所能接受的对象。由于老年人经历长,在某些消费方面可能产生特殊的嗜好,如名人字画、古董、金器等,他们认为收藏这些东西既可以保值,又是身份、地位至尊的象征。我国黄金饰品上市,就首先被老年人看中。老年人对消费品一般是看重质量,相信名牌。但是时代在前进,年轻人的时髦感对老年人的消费心理也有影响,近来老年人对年轻人美的追求也能宽容或支持,甚至自己也试着消费一些流行货,尤其是给老年人带来生活方便的现代产品。
尽管老年人在商品的购买上不如青年人那样讲究花色品种,但老年人的挑选性也很强,他们希望商品的多用性能好、质量高。老年人在劳务购买上比青年人多,他们由于年事高、多有疾病,又希望延年益寿,因此所需的服务性工作较多,如看病、疗养、乘车等。有些消遣性消费,是为摒弃孤独感和保养身体所需。
青年人的购买动机与消费心理
青年人对商品的保守思想较少,他们追求时尚和新颖,是新产品的尝试者。近几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人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外国消费领域的东西,他们不但对商品质量的要求提高了,而且对他们父辈不曾接受的消费方式,也敢于尝试。他们可以更加留心地学习商品知识,以增加购买的理智性。由于青年人保守思想甚少,愿意效仿他们所崇拜人的装束。青年人具有对美强烈的向往,肯把钱多花一些在装扮上。他们对服装色彩和式样的要求,高于对舒适的要求,但收入有限,所以也关注廉价问题。另外,青年人同样怀有对知识的渴求,因此在书籍和学习上也花费较多的金钱和时间。
青年情侣和夫妇,双方在购买商品时,各有不同的心理:小伙子给姑娘买东西,一是为了取悦于对方,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二是为了让姑娘打扮得更合自己的心意。姑娘给小伙子买东西也同样具有这些心理活动。因此,他们在购买商品时挑选性特别强,在商品面前往往要反复琢磨。他们对商品的外观质量和新颖程度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
青年人组织幸福的小家庭,是一生中的消费高峰之一,但由于不同的青年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反映在消费心理上也不尽相同。那些把物质生活看得较淡,而讲究精神生活的青年男女,在物质消费方面要求可能低一些,那些较多地注重物质享受,并以此作为幸福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