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节 句子的锤炼(写写帮推荐)
第三节 句子的锤炼
造句需要锤炼词语,组织句群乃至篇章则需要锤炼句子。只有每一句话都写好了,整个句群或篇章才能达到最佳的境界。
一、句子锤炼的原则和要求
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下同)的锤炼同句群(包括复句和篇章,下同)的组织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锤炼句子正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句群,因此,句子锤炼的原则要求同句群组织的原则要求是同一的,都是修辞的总原则要求的具体体现。如果着眼于句子,其具体原则就是:每个句子必须在主旨、语义、结构、韵律、风格等方面,与其他句子相辅相成、协调统一。如果着眼于句群,其具体要求则是:句子的锤炼必须符合主旨要鲜明,语义要贯通,结构要明晰,韵律要优美,风格要统一等修辞要求。
(一)主旨要鲜明
主旨是一个句群的灵魂。对整个句群具有统帅或支配作用。每一个句子的锤炼,必须考虑同句群主旨的关系,并确保主旨的鲜明而统一,这是锤炼每个句子的最基本的原则。例如:
①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像抚育自己的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些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
虽然直接揭示句群主旨的是最后一句,但其他句子也都围绕着这个主旨来写,表达主旨的任务是由各句共同完成的。
(二)语义要贯通
将几个句子组合到一块儿,目的就是更完整、更清楚地表达一个较为复杂的信息内容。因此,在组造句群或篇章,表达较为复杂的信息内容时,必须注意几个句子之间是否上下连贯、语义贯通,这是其最基本的要求。例如:
②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孔乙己。
作者为了刻画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用五个句子组成了这个句群。第一句点明了是一个没落的知识分子;第二句介绍他邋遢的外貌特征;第三句说他的外貌打扮;第四句说他说话的特点;第五句说他绰号的由来。顺序井然、语义贯通。
(三)结构要明晰
结构明晰也是句子锤炼和句群修辞的目标之一。从结构上看,每个句群都由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复句是由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各个句子,都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组织在一起,必须做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例如:
③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起过的荷塘,在这满月光里,总该另有一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第一句写起因,第二句写产生了念头,第三句写时机,第四句写动身去。这样四层意思,从心情到景色,从时间到空间,从静到动,层层交代,有条不紊。给读者描绘出了一个安谧、雅静、优美的境界。
(四)旋律要优美
语感流畅、旋律优美、波澜起伏,也是句子锤炼或句群修辞的目标要求之一。几个句子组合在一起,在不影响表达意思的前提下,形成均衡或错综的韵律结构,往往能收到较好的修辞效果。例如: ④眼下,又落雪了,雪花温存地抚摸我,感化我,好让我这颗游子的心生出一片又一片的怀乡之情。事实上,我虽然告别了生我养我的故乡,但我却不能告别故乡的梦幻一般的雪。我终于明白了,我之所以会在雪花迟迟不来的冬天,那么惶恐,那么烦躁,是因为在我的骨子里早有了这样的确认:接近冬天,就是接近雪花;接近雪花,就是接近故乡;接近故乡,就是接近我的不肯流浪的魂灵!
该句群通过交替使用错综句和均衡句,构成了跌宕起伏、优美流畅的旋律,读来如行云流水,欢快自如。
(五)风格要统一
所谓风格即语体风格。词语的锤炼需要讲究句子内部各词语之间在语体风格色彩上的统一与协调,句子的锤炼也需要讲究句群内部各句之间在语体风格色彩上的统一与协调。具体原则是:一个句群应有一个统一的语体风格色调,每个句子的运用都不能破坏这种统一与协调。例如: ⑤在我们兄妹中,妈妈最疼爱的就是我。当我获悉母亲生了重病,急得满头大汗,请了个假,连夜跋涉而归。该句群属叙事文体,由于选用词语和句式不当,造成了前后风格上的不协调。应该都选用口语句式。
⑤我离开故乡已经多年了。在这许多年里,故乡分明是一只魔力巨大的手掌,让我无法摆脱它的牵引。我想念故乡,想念故乡的山川日月、花草树木,尤其,我想念故乡的飘飘洒洒的雪和雪后的静谧无声的原野。
本例利用散句抒发了对故乡,特别是故乡的雪的思念之情。行文活泼,如行云流水,生动感人。⑦如果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了君,为自己。状语后置,造成一种缓慢低沉的语气,突出强调了主人公涓生的哀伤感情
②太师夫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这副对联的上联在语义上同整个语境和主旨存在有对立性特征,如果离开了下联,是无法单独适用于祝寿语境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句群的主旨是由所有句子共同表达的。锤炼某个句子,必须考虑它同其他句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描写声音的句子
1·三月的雨像无数只小手,打在林叶的琴键上,奏出了一曲春天的赞歌。
雨雾纷纷,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
丁丁冬冬的一夜雨声,敲起了春耕的锣,擂响了播种的鼓。
2·兔子的耳朵又大又长,只要听见一点轻微的声音,就会“唰”地一下竖起来,灵巧地四面转动,寻找声音发出的地方,直到声音没有了,才恢复常态
3·“呱哒、呱哒、呱哒„„”驴蹄声均匀而单调,像墙上那面挂钟的砣在摇摆。那头骡子仰着头,皮笼头上的红缨,像是秋雨里一朵艳红的鸡冠花
4·这匹枣红马,长长的鬃毛披散着,跑起来,四只蹄子像不沾地似的
5·这真是个可怕的夜,雷声隆隆,电光闪闪,整个天空好像着了火,寒冷彻骨的狂风卷起滚滚的灰尘,吹得田野上所有的树木唰啦啦直响。6·四奶奶坐那儿,咯咯咯咯地傻笑着,像只刚下过蛋的鸡。”(老舍:《鼓书艺人》)7·.你的笑声,就像尖尖的柳叶做成的哨音,划着全家人的耳膜,回响在两间并不宽敞的小屋,洒给我们幸福、欢乐。(孙惠芬:《异地风光》)8.这干巴巴的笑声显得那么多余枯燥,它像一根烂绳子,突然断了。([苏]高尔基:《抱怨》)
9·楼梯上一阵女人笑声,一片片脆得像养花的玻璃房子塌了。(钱钟书:《围城》
10·泉水解除了心田的干旱,凉风擦净了额角的汗珠,天地当床,绿草为垫。(钱佩衡的雪莲)
散文一般的很注意音节对称词语的选用,选用句式在错落中显示着和谐,有助于变现内容的关联性。
11·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贫,眼光太杂,预计太险。此时,对一切都“构思过度“(余秋雨的“构思过度)句子讲究押韵,又调节了平仄的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清晰悦耳,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达到 很高的修辞效果。这是提醒年轻人的一句话,生活比你想象的复杂的多,一旦他悟出了这个道理 的时候已经实在太晚。12·某“杂文报“上登刊过的小诗批评某些电视台。
男女主持,老大不惜哦啊,伪装天真,假作火爆,疯疯癫癫,蹦蹦跳跳,傻傻乎乎,哭哭笑笑,追追打打,吵吵闹闹,硬造幽默,令人竖毛,娱乐愚乐,惨遭混淆,半是苦笑,半好、是嘲笑。用了一系列的叠音词。即是爆料又是批评。
第二篇:语文复习材料 句子的锤炼
句子的锤炼
一、缩句:
1、灰色的、发光的天空,淡淡的远峰,近处像浓墨泼上去的饱含水气的山、村、房屋,以至小桥流水,正在石匠的手下显现出来。
2、八路军的一个通讯班悄悄地开到郑州以南50公里的前线。
3、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4、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个高大的背影。
二、按照各题后面的要求作答
1、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屹立着一座雄伟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改为用“人民大会堂”作主语:
2、此刻他的心情十分激动。
改为感叹句:
3、当郑瑾的双手那样热烈地紧握住道静的双手时,道静的心被这崇高而真挚的友情激动了。写出句中主语部分的中心词:
4、王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他无微不至地关心同学。同学们都非常尊敬他。
加关联词,把单句改成复句:
5、“中国已成为‘世界贫水国’之一,在三分之二的水源遭到污染,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请你用“不仅„„而且„„”和“如果„„就„„”的句式各写一句话,说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1)
(2)
三、先用下面的词语分别组成两个意思相同的句子,再按要求改写句子
一起刘老师和犯罪嫌疑人警察叔叔抓住了
1、分别组成两句意思相同的话。
(1)
(2)
2、选择其中一个句子改成“把”字句:
3、把上面的“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四、把下列三句话组成一个单句,意思不能遗漏
1、(1)明天上午他要去火车站。
(2)他要去火车站接哥哥。
(3)他哥哥从北京回来。
2、(1)六年级举行了班会。
(2)这次班会是昨天下午举行的。
(3)这次班会是以“环境和我”为主题的。
五、下面句子中又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截至去年,先父退休,家境一日不如一日,可他常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办起了少儿作文班,但三五个小学生讨论并听取了他的讲座却不以为然,我见了,认为父亲已成了昨日黄花。
1、2、应该为3、4、应该为
六、当从雅典奥运会上传来“女排”夺冠的消息时,某市体委向获得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发出一封贺电,其中有些词语用得不够得体,请你帮助修改。
原文如下:在夺人眼球、举世瞩目的雅典奥运会上,我们的女排队员,不畏敌手,奋勇拼搏,用辛勤的汗水、集体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一举夺得了冠军。在此,我们向全体运动员表示恭贺和敬意。运用不得体的词是:
七、写出下面句子,写出你的理解。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值就越小。”
八、从语言表达角度看,下列广告词又没有毛病?试作简要分析。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不收脑白金。
2、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九、沿着下面一段话的思路,讲究一点幽默,续写两三句话,组成一个语意完整的小段落。
中国有了不起的“吃文化”:吃蛇、吃鳖,吃猫、吃鼠,也吃河豚、吃果子狸,这还与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关。但也有“吃黄牌”“吃官司”……
答:
十、下面“嘉宾主持人”的几处介绍用语与他的身份不符,因而不得体,请挑出来,并改正。
一位72岁的老人介绍了自己勇斗歹徒、流血负伤的经过后,来自学生席上的“嘉宾主持人”对老人、对他的同学进行了现场采访。
嘉宾主持人:老伯伯,您多大了?
老人:(略)
嘉宾主持人:如果再遇到歹徒,您老怎么办?
老人:(略)
嘉宾主持人:听了老伯伯的话,令人高兴。老一辈用鲜血做出了榜样,(边说边走到同学面前,把话筒伸向一位同学)那你们该怎么办呢?
老人:(略)
同学:(略)
不恰当的词语:1、2、3、十一、选择填空,感受语言魅力:
1、一位总统候选人在竞选辩论中对他的对手说:“挣钱的办法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一种是诚实的。”对手问:“哪一种?”他回答:“正好是您不知道的那一种。”他通过这些话讽刺了对手什么?()
A.知识贫乏B.不会挣钱C.缺乏诚信D.孤陋寡闻
2、下列句子,符合普通话规范的是()
A.送一本书给你B.我吃过饭了C.饭还没煮熟D.他爷爷几岁了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占领了巴黎。两个纳粹军官走进一家旅馆,他们傲慢的环视四周,然后问老板说:“这个猪圈,住一宿多少钱?”老板是个爱国者,他作出了最好的回答。问:哪一项最好?().A.每个入侵者100法郎B.每头牛100法郎
C.每头猪100法郎D.每位100法郎
4、著名作家安徒生很俭朴。有一次,他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走,有个行人嘲笑他说:“你脑袋上的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安徒生不露声色地回敬说:“你帽子下面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问:安徒生答话的言外之意是讽刺对方什么?()
A. 思想苍白B.长相不好C.说话粗俗D.生活奢侈
十二、巧改题字出新意
近代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很少给他人题字。一次,一位队庸风雅的青年,死皮赖脸,硬要向先生“求字”,于右任无奈,便写了“不可随处小便”六个字给他,心想:看你怎么挂得出来?不料,事隔几天,这位青年家里竟出现了一幅装裱精美的于先生题字,原来那句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话,却变成了富有救益的座右铭。
你知道那青年是怎样“妙手回春”的吗?那座右铭是什么?
十三、衔接短文,最恰当的一组是()。
清晨,每当嘹亮雄壮的国歌奏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同学和老师无不兴奋异常,满怀激情。看,操场上,飞速跑向教室的同学立刻停住脚步,打扫卫生的同学立即放下手中活,赶往上班的教师马上收住匆匆的步伐。他们都就地立正面向国旗,恭恭敬敬行礼。____
a、然而,往往有小同学却随随便便走来走去,因为他们还不懂这是庄严的时刻。
b、然而,往往有老爷爷或老奶奶却若无其事地在操场上走来走去,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这是庄严的时
刻。
c、然而,往往有“名牌服装”,手持“大哥大”,若无其事昂首挺胸从站立者身旁擦过。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庄严的时刻?不可思义!
d、此时此刻,我总是思潮翻滚,那不是祖国在召唤我们吗?
十四、把有序号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合理的文字,正确的编号是()。
花盆的水仙花还没有开,(⑴象征着希望⑵引起我无限喜悦⑶那含苞待放的样子)
a、⑵⑶⑴b、⑴⑶⑵c、⑵⑴⑶d、⑶⑴⑵
十五、选择与例句意思相同的句子,在句后打“√”。
例句:杭州西湖的景色真美。
⑴杭州西湖的景色不能说很美。()
⑵杭州西湖的景色谁不说美?()
⑶杭州西湖的景色不能不说很美。()
⑷杭州西湖的景色没有一个人不说不美。()
⑸杭州西湖的景色没有一个人不说美。()
⑹杭州西湖的景色谁说不美?()
⑺杭州西湖的景色不能不说不美。()
⑻杭州西湖的景色怎么能说美呢?()
十六、下列是排列错乱的段落,合理顺序的答案应是()。
⑴他吃得非常痛快,一点儿也没有怪我们请他太迟的意思。
⑵在下午六点钟的时候,他果然来了。
⑶他不仅会种桃子,而且还会品尝桃子的滋味。
⑷他把桃子放在袖口上擦了两下,就坐在院子中央的一条凳子上吃起来。
⑸当说明了我们的意思以后,他就欣然地走到桃树下,轻轻地把手伸向桃子,桃子于是便自动地落到他的巴掌心里,好像专门等他来摘似的。
⑹相反的,从他品尝桃子滋味的表情来看,倒似乎是在夸奖我们的种植技术呢——他丝毫没有想到这种技术完全是他传授给我们的。
⑺他是一个朴实而又热心的人,随便什么时候去请他,总是不会推却的。
a、⑶⑺⑵⑸⑷⑴⑹b、⑺⑵⑸⑶⑷⑴⑹
c、⑺⑵⑸⑷⑶⑴⑹d、⑵⑸⑶⑷⑴⑹⑺
第三篇:北京朗阁如何锤炼雅思写作中句子
如何锤炼雅思写作中句子
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
一篇好的雅思文章除了内容丰富和组织紧密之外,词汇的运用和句子的处理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句子可长可短,一个句子,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如果句子清一色是简单句,文章必定很单调乏味。如果全篇充满了复杂句,读起来也很费力。最好的方法是以简单句为基础,配合适当的并列句和复杂句。那么如何润色句子,锤炼句子从而在雅思写作考试中取得高分呢?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的专家经过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种写好句子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合并简单句:
长句都是由短句合并而来,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对简单的短句进行分析,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语法手段将之合并。
例如:原句Verrazano was an Italian.Little is known about him.He sailed into NewYork Harbor in 1524 and named it Angouleme.改动后:Verrazano, an Italian about whom little is known, sailed into New York Harbor in 1524 and named it Angouleme.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三个短句所讨论的都是同一主体。这时候就可以使用各种可以做后置修饰或补充说明的语法手段将三个短句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些语法手段中包括了:分词作后置定语,不定式做后置定语,同位语等等。所以根据上面的例句进行简单总结,并将之抽象化,我们可以找到以人作主语的一种不错的长句句型模板:
主语 + 【同位语 + 定语从句】 + 谓语 +(其他:宾语/表语/状语等)其中:
① 主语:人物名字
② 同位语: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表示人物的国籍、性别、职业、特长等信息 ③ 定语从句:详细阐述一个人每一方面的特征 ④ 剩余主句部分:该人物跟本文主题最相关的一个特征
用上面的方法可以把下面这个句子整合为一个不错的长句。例如:原句The heronie was a dear old lady.She had always been so kind to everybody.She had, in her youth, poisoned every one of her five husbands.改动后:The heronie, a dear old lady, who had always been so kind to everybody, had, in her youth, poisoned every one of her five husbands.该用法最终甚至还可以从介绍人物这样一个范围推广到介绍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比如如果要写得是recreational activities, 不管具体内容如何,最开始我们都需要介绍主题:recreational activities.这时也可以使用和介绍人物同样的模板:
原句: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re things that we do to occupy our spare time.Recreational activities include various different forms.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re considered to be both beneficial and vain.改动后:Recreational activities, things that we do to occupy our spare time, which include various different forms are considered to be both beneficial and vain.跟前面几组例子一样,短句的堆砌显得冗长,而经过改动后的例句会更加的紧凑,丰满,句子内部成分长短结合,错落有致。
二、添加后置定语或定语从句:
在名词后添加后置定语或定语从句也能将句子变成长句,而定语从句也可以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其中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更是写作中扩句的好方法,它可以将两个简单句轻松转成逻辑清晰的从句形式。当前一句意思不够明确时,可以选择解释说明法来深入阐述,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进行扩展。
例如:雅思作文中的题目男女分校的优点和缺点:The advantage of single-sex institutions is that they tend to create a competitive atmosphere for students.男女分校的一个好处是,它们往往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竞争的氛围。如果将这个句子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扩充The advantage of single-sex institutions is that they tend to create a competitive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who are of the same sex and who can concentrate on their studies instead of indulging in none academic matters, such as calf love.男女分校的另一个好处是,它们往往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竞争的氛围:同性别的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从事学业,而不是沉溺于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比如早恋。这样一经深入阐述,表达就更加全面,逻辑也更加清晰。
三、添加形式主语从句:
形式主语从句是写长句方法中非常常用的一种句型。如果主语过长,我们用it来代替原来的主语,而把原来的主语放在句子的后面。在写雅思作文大学生是否应该找一份兼职工作时,很多同学想写这句话:大学生刚刚毕业就想立刻找到高薪的工作是不可能的。看到这样的汉语句子,一般我们的反应是要用It is impossible for sb.to do sth..这样的句型,然后想着往里填词:在sb.的位置填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不定式的位置填上“找到高薪的工作”,如:It is impossible for刚刚毕业的大学生to找到高薪的工作。那么“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写?英语里面好像找不到一个表示“刚刚毕业的”形容词放在大学生前面,所以就要用定语从句,写成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just graduated, 如果graduated不会写,先写成left;然后怎么写“高薪的”,英语里面也没有这样一个形容词放在jobs的前面,所以用定语从句,写成to find jobs which can give them a lot of money。这样这个句子将写成:It is impossible for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just graduated to find jobs which can give them a lot of money.这样将两个定语从句放在这个句型里面,实在是太容易犯错了。实际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写成:newly-graduated students, 而高薪的工作可以写成well-paying jobs, 将这两个短语放进去,成为:It is impossible for newly-graduated students to find well-paying jobs, 与上面的定语从句相比会获得更高的分数。这个就要多加练习,熟能生巧了,相信这样的简单句子组合起来会是一个完美的复杂句。
我们再换一种思路,想得简单点,把上面一句话拆分成为四句: ①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毕业。②他们都想找到工作。③这些工作可以给他们很多钱。④这是不可能的。
我相信这样的句子大部分考生很快就可以写出来: ①Every year, many college students graduate.②They all want to find jobs.③These jobs can give them a lot of money.④This is impossible.第一句话属于五种简单句中的主谓句,第二句是主谓宾,第三句是主谓间宾直宾,第四句是主系表。
下面我们看看能不能润色一下:第一句话我们将熟悉的many改为heaps and heaps of(一批一批的),这是换词;然后from universities;又想到还有独立的学院,再加上and institutes。第一句话变成:Every year, heaps and heaps of college students graduate from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第二句和第三句可以用定语从句连接起来,因为第三句的主语是第二句最后jobs的重复,所以②+③成为:They all want to find jobs, which can give them a lot of money.再润色,我们发现give可以改为offer, a lot of money可以改为handsome salaries。利用学过的语法知识我们可以让这个句子更加复杂,给定语从句中加一个插入语:they hope, 放在which后面,这样这句话就成为:They all want to find jobs, which they hope can offer them handsome salaries.第四句话也可以和前两句连在一起,这次不采用主从复合句,而采用并列句,因为意思发生转折,故用but连接,而impossible太绝对了,改为hardly possible, 于是成为:They all want to find jobs, which they hope can offer them handsome salaries, but this is hardly possible.所以最初的那句话,经过拆解、加工(换词和连句)形成了下面的一组句子:Every year, heaps and heaps of college students graduate from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es.They all want to find jobs,which they hope can offer them handsome salaries, but this is hardly possible.再例如:It is difficult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adopt a completely objec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ir teachers when they are required to perform an evaluation task.用it作形式主语的结构主要用于下列句型:
1.It is+名词+从句:这样的名词有a fact, a surprise, an honor, a pity, common knowledge等。例如:
It is common knowledge that the full moon brings fair weather.皓月兆天晴,这是常识。
2.It is+形容词+从句:这样的形容词有natural, true, strange, necessary, important, obvious, certain, wonderful, funny, possible, likely, probable等。例如: It is certain that free medical care will be given to most people in our city.我们城市的多数人将享受免费医疗,这是一定的。
3.It+动词+从句:这样的动词有seem, happen, appear, look, matter, make, strike, occur等。
It appeared that he had a taste for music.看来他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力。4.It + be + 分词+从句:这样的分词有said, reported, believed, known, decided, proved, thought, expected, announced, arranged, amusing, puzzling, striking等。
It was amusing that a rabbit ran out of the empty box on the desk.桌上的空盒子里竟然跑出来一只兔子,太有趣了。
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连接词引导的主语从句都可以用it充当形式主语。
以上,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介绍了写复杂句和长句的方法。当然句子结构要多变,考生们还要学会对非谓语,倒装,强调等更复杂的表达方法的运用。另外长句并非就是好句子,如果刻意写长句凑字数反而会影响主题的表达。句子简洁有力,用词贴切才是好的雅思作文的最终目标。
第四篇: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
中学物理园地 第三课时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重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2.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光滑的水平板(一端带有定滑轮);砝码(一盒),细绳、夹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2.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产生加速度,而产生的加速度又和物体的质量及所受力的大小有关,那么: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及物体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1)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所用的实验装置,教师进行讲解:图中是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板上,小车的前端各系上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放有数量不等的砝码,使两辆小车在不同的拉力下做匀加速运动。
(2)对本次实验中说明的两个问题
a:砝码跟小车相比质量较小,细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地等于砝码所受的重力。
b:用一只夹子夹住两根细绳,以同时控控制两辆小车。
(3)实验的做法:
a:在两砝码盘中放不同数量的砝码,以使两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同。
b:打开夹子,让两辆小车同时从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关上夹子,让它们同时停下来。
(4)需观察的现象,观察两辆车在相等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位移的大小。(实验现象:所受拉力大的那辆小车,位移大)
(5)分析推理:
a:由公式s12at2得到在时间t一定时,位移s和加速度a成正比;
b:由实验现象得到:小车的位移与他们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c:推理得到结论:对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即:
a1a2F1F2或aF
(6)巩固练习:
a.据a1a2F1F2得到:要使物体在短时间内速度的改变很大,即加速度很大,就必须给物体提供。
b.竞赛用的小汽车,要求起动后几秒钟内速度由零达到60m/s以上,他们为什么要装备功率很大的发动机?
2: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1)实验装置同上;
(2)说明与前次实验的不同。
前一次实验中,我们是保持小车质量不变,而改变小车所受力的大小,来研究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关系的。
本次实验是使两辆小车所受拉力相同,而在一辆小车上加放砝码的,以增大质量,研究加速度和质量之间关系的。
(3)实验现象:
在相同的时间里,质量小的那辆小车的位移大。
(4)分析推理,得到结论:
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
a1/a2=m2/m1或a∝
1m
3: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1)综合上述实验中得到的两个关系,得到下述结论:
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表示: a∝Fm或者F∝ma 即:F=kma
a:如果每个物理量都采用国际单位,k=1;
b: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牛顿。
(3)推广:上面我们研究的是物体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情况,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上述关系可推广为: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放心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合=ma。
(4)介绍F合和a的瞬时对应关系
a:只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
b: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
c: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
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随即消失。
4:例题分析(课本例题)
(1)学生阅读例题内容
(2)分析:
质量m已知必须先求F和F的合要求物体的加速度12力,而合力的大小可以用作图法求解,也可以用计算法求解。
(3)用投影片展示解题过程:
如图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力F1和F2分别沿x轴和y轴的方向分解F1的两个分力为:F1xF1xcos60,F2yF2sin60
oo
oF2的两个分力为:F2xF2cos60o,F2yF2sin60
F1y和F2y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F1x和F2x的方向相同,所以:
F合F1xF2xF1cos60oF2cos60o5N5N10N
已知合力F合和质量m,据F合=ma,即可求得:
aF合10N2kg5m/s2
三:小结
1:本节课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确定了a和F之间的大小关系,也确定的a和F的方向关系
3:求解合力时,可采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各个力沿x轴和y轴分解,最后求合力的方法。
四、作业 课本P53练习二
五、板书设计:
变量法)定律的实验条件(控制
1、m一定时,aF1
2、F一定时,am
3、把Fma改写成,在F,m,a取国际单位的条件下k1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且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加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F合和a的方向关系2单位关系:1N1kgm/s物理意义:瞬时对应关系因果对应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第五篇:第三节提问
第三节提问
“不管问什么,首先要保证它是个问题。”伏尔泰:“我们判断某人的为人,往往是通过他提出的问题,而不是提供的答案。”
好奇心是问题背后的驱动力,刺激采访对象对提问做出回答对往往不是问题本身,而是问题背后对提问者的好奇心。
初学者提问时常遇到的问题是:
(1)提问不知从哪里入手;
(2)问题提得简单、机械,一问一答一记,气氛紧张,经常冷场;
(3)当采访对象谈了一些情况之后,记者再也提不出新的问题;
(4)不会引导谈话,任由对方漫无边际地谈下去;
(5)提的问题太大,太空泛,采访对象难以回答;
(6)随意打断采访对象大谈话,引起对方不满;
(7)谈了若干问题之后,记者心里没底,不知材料是否够用。
例子:
问:警官,您的枪是不是只在射击练习的时候使用,我的意思是说,您在追捕逃犯,或者解救人质时,使用过它吗?我读过一些报道告诉我,很多警察在愤怒时是从来不用枪的,也就是说……
答:是的,我……
问:那么也许……
问:警官,你在执行任务时开过枪吗?
答:是的,但仅开过一次。
问:给我们讲讲好吗?
问:明天会下雨吗?
答:不会。
问:那么天气会不错吧?
答:这要看你所说的“不错”是什么意思。
问:是晴天吗?
答:不是。
问:那是什么?
答:下雪。
问:你为什么不直接说下雪呢?
答:你根本就没问。
(比较:“你预测明天的天气会怎样?”“下雪”)
一、设计问题的依据:
(一)从既定目标出发设计问题
采访是具有既定目标的对话。提问规律之一就是要根据采访的目的、任务和任务事物的规律性来决定问题的指向和程序。采访谈话和一般谈话的不同特点,就在于目的性与随
意性的不同。人际交往中,一般的谈话起到联络感情的作用,论题随意性很打,可东扯西拉地互通些情况。而采访谈话的最大特点是有鲜明、特定的目的。在这场对话中,记者水平高低不是自己讲得生动与否,而是问题设计的水平,记者要根据自己的采访目的、任务,即“既定目标”,精心地措词用句,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个个问题来深入挖掘报道所需地材料。
例:假定采访对象是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如果准备撰写地是人物报道,那么提问的目标就应该围绕杨利伟个人确立:性格特点、工作作风、成长经历、还要挖掘他的内心世界。问题可以是“您为什么会走上航天员的道路”“您为什么会走上航天员的道路”“您独资在飞船上时有什么感觉?”如果撰写的时关于中国人首次飞天的事件报道,那么提问的目标就应该围绕该事件的来龙去脉确立:历程、曲折、起伏、高潮尽可能获取更多的事件信息。问题可以时“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挑选航天员的”“能说说参与这次发射的你的同事和战友的情况吗”“中国航天技术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事件内取得巨大的成就”“您能介绍一下中国航天员培养的历程吗?”
(二)从目标受众以及采访对象出发设计问题
正视不同目标手重群体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在媒体受众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采访提问目标的确定还受到来自受众的反馈意见的影响。“理性、建设性”“娱乐性、大众化”。(《康熙来了》)
(三)记者新闻价值观影响问题设计
在不同的新闻价值观指导下所确立的提问目标也是有所不同的。相同的事件在不同的媒体报道中通常展现出不同的侧面,信息的披露、角度的选择呈现为异彩纷呈之态。
例:中国发生非典,国外媒体记者认为披露“非典”蔓延情况的报道才是好新闻,中国主流媒体的记者认为展现医护工作者风貌的报道才是好新闻。在两种不同的新闻价值观的引导下,前者所提的问题可能是:“您是在什么时候就已经发现非典病人群体在迅速扩张的”;后者可能是“您真正对休息时间有多少”“您的同事有多少倒在了第一线?”
二、问题类型:
(一)原初性问题&从属性问题
原初性问题,是指记者为已经交谈都话题寻求更多、更详细都信息的问题。术语了解新闻事实的基本问题。而从属性问题则是指记者所提的问题引发或改变了话题,讲访问引入一个新的内容领域。在预先周密准备的访问中,原初性的问题往往是计划好的,从属性问题则是沿着对方谈话线索进行追问。
例:2003年6月20日《东方之子》栏目采访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当时北京大学准备实行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的改革,择优录用,打破教师终身制。
方静:您现在酝酿一份北大教师任用制度的一套改革方案,我听说您这个方案现在还没有出台,但是在各个高校一片哗然,什么原因非要施行力度这么大的改革呢?
许智宏:座位一个学校你要发展,但是我不可能依靠不断地扩张来发展学校,所以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的队伍怎么来不断地更新。过去我们就是每一个人倒了北大,讲师升副教授,副教授升教授,每年像搞运动一样地来做职称的评定。不断的,今年申请不上,明年再申请,明年申请不上,再后年申请。作为一个一流大学,这些状况如果不改变,不从根本上改变就不行。
……
许智宏:北大的学生,可能比较活跃,思想上比较活跃。但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体制,也许我们有一部分同学,他对实践注意不够。
方静:为什么北大学生这么热衷于说而不是做呢?
许智宏:我想这种状况,不光是我们一个学校反应,恐怕目前对情况,我们对社会都使一部分学生,容易产生一种比较浮躁的心态,比较急于求成,这是我们社会目前的一种风气。在高校中的反应,不同的人,每个人表现出来的个性也是不一样的,北大的人一直是表现出一种很强的个性,难免这里面有一部分人,也学他挺能讲的,不可否认。
(二)开放式问题&闭合式问题
开放式提问,指问题提得比较概括抽象。范围限制不很严格,给对方以充分的自由发挥的余地。例如:“就××问题,请谈谈您的看法?”“您对××问题有什么感想?”这类问题与回答的内容之间联系比较松散,回答问题的被采访者可以比较自如地去发挥,双方之间谈话地气氛也比较轻松。对记者来说,提开放式对问题,因为问题回答中提供更多的背景材料,作过细的准备。但是开放式提问也有其明显等缺陷。因为问与答之间答联系松散,谈话难以深入具体,采访对象的谈话也容易跑题,因此,它比较适合在采访初期活是幕后采访中运用,不适宜用于观众看得见屏幕上的电视采访。提这类问题也会让观众感到记者缺乏准备、缺乏水准。一旦跑题,记者应及时地用闭合式地问题把谈话纳入倒既定轨道上来。
闭合式问题,指问题提得比较具体、单纯,给被采访者回答问题的范围也限制得比较严格。“您是否同意……”“导致受害者毙命的是什么武器”“它与同类产品相比,价格如何?”这类问题本身具体,口子开得很小,要求对方做直接的回答,表明态度、意见和观点,可以大大的节省时间,也能帮助记者更好地驾驭谈话。水均益采访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一开始没有大而笼统地问它对中美关系对看法,而是设计了一个闭合式的问题:“你认为中国和美国现在是朋友还是敌人?”要明确回答这一问题必然要涉及倒对中美关系对看法,基辛格尽管没料到记者会问这么棘手的问题,但还是给出了精彩的回答。对于记者来说,要非常熟悉被采访者地情况,问题才能提得准、提得深,否则很容易漏掉某些问题,影响对全面情况对了解。同时,闭合式提问单刀直入甚至有点尖锐,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谈话对气氛。
(三)中性问题&诱导性问题
中性问题,是允许对方按自己的意愿作出任何答案的一种问题形式。比如:“您对当前对国企改革有何看法?”“您喜欢上网吗?”等等。所谓诱导性问题,是指本身已经提供了某种供采访对象选择的答案的一种问题形式。比如:“你喜欢看日落,是吧”“中学生上网时间过长有害身体,也不利于学习,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目前我国国企改革遇到了一些瓶颈,您是这样认为的吗”中性问题一般得到的材料较为客观、公正,且显示了对采访对象对尊重、信任和希望,所以在需要全面了解对方的意见和情况,或记者本身指向不甚清楚时,应提中性问题。而在对采访对象对谈话和态度进行确认或概括时,提诱导性问题很有用。提诱导性问题时,特别要把握好“启发诱导”与“强加于人”的界限。国外学者提出“应该避免诱导性提问”,因为它“好像是在拐弯抹角地引出一个特定地问题,而不是客观地探问被采访者内心的想法”。例:面对一位把一生都献给公园和操场建设的市政官员,你的提问是:“市长先生,如果把这些公园改建为商业场所,您认为我们的城市会从中受益吗?我的意思是,如果把税收收入和经济利益都考虑进去都话。”采访者采访时都口吻很和气他也没想到这种倡导性都问题会误导市长做出肯定都回答。在提诱导性问题时,有的采访对象会看记者的脸色说话,投其所好。
(四)过滤性问题&探究型问题
记者通常借一些过滤型问题来判断对方是否具备回答你提问的资格。例如,在事故现场,记者的提问是“这里发生了什么”,采访对象给你做了许多细节描述,但事后你发现,他当时根本就不在现场,而当时如果问了一个简单的过滤型问题――“大楼爆炸的时候,你在哪儿”――或许这些努力就不会付之一炬。向高素质对被访者提出过滤型问题能增强谈话的和谐度,但如果被访者的素质较低,谈话的和谐度将会被降低。如果你再提问时把采访对象当成了权威,他的自我意识就会得到提高。
对事实进行深度挖掘是采访的中心环节。这类问题鼓励采访对象就已经说过的话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例:
问:公主,能把您不结婚的理由讲给我们听听吗?难道您对男人不感兴趣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答:不感兴趣?你要知道,在过去的20年中,我的情人不会少于33个!
1、被动的挖掘。“这……我想……”与之相伴的可能是采访者的不动声色。这表明他想得到更多的信息,但有时被访者却错误地把它理解成对方对自己的话不感兴趣。
2、主动的回应:“真的吗!……这太有趣了!”与之相伴的是生动的面部表情。
3、反映。指恰当的重复被访者说过的话:“33个情人……”心理咨询专家再面对有心理障碍的病人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而且还很见效。
4、沉默。这种沉默时早有预料的,与之相伴的时一些得体的非语言符号,暗示对方可以继续其谈话。通常,你的沉默反倒帮助了对方收集想法。
5、拓展。“能不能谈谈出现在您生活中的这些男人……怎么这么多啊?……您不是在夸大吧,还是在抱怨?……他们中哪个最好,哪个最坏?……您的第34位情人已经有目标了吗?”
6、澄清。“平均下来,一年1.5个情人;是一个完了再谈一个,还是同时谈着?……他们彼此知道对方的存在吗?”
7、离题。“您声称自己是女权运动的先锋――您不觉得这个运动本身就是个矛盾吗?”
8、转移。“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们现在来谈谈另外一个话题――您喜欢绘画吗?”(这表明你对前一个话题已经不感兴趣了)
9、下判断(通常尽量避免这样做)。“您是个什么样对女人,放荡?还是……”
最重要对莫过于拥有好奇心,因为它能指引着你触到问题对最核心部分。提问“为什么”是深度挖掘事实的最好方法,再你想不出其他问题的时候,它就是最好的问题。“您为什么这么说呢”
三、设问的变通
(一)开门见山与迂回采访
开门见山是指采访开始就单刀直入地向采访对象提出问题,谈话直接进入正题,纳入记者地采访目标。这种直入式的采访方法,通常运用于那些经常接受记者采访、长于交际、善于言谈的采访对象,运用于采访领导和学者等。这些人时间宝贵,特别是当他还忙于工作时,没有空闲和记者闲谈,他们喜欢记者开门见山地采访,厌倦兜圈子和提问久久不入正题的采访。同时也适用于限定时间的访问,如某个特定场合的现场访问,广播电视的演播室访问、记者招待会的访问等等。(《面对面》王志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立明:“在我采访你的这一刻,全国到底有多少人感染了非典?”)
这种提问方式因开诚布公、、不拐弯抹角而使访问显得干脆利落,进展得迅速而顺利。只要双方关系和具体情况允许,正问法可以说使一种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提问方式。
正问法虽然是指开门见山直接发问,但并不是指见了面就直通通的发问,同时太直太
白的提问,不仅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和材料,有时还会给人一种笨嘴拙舌的感觉。所以运用正问法既要有情感的铺垫,还有要防止问得太直太白。
迂回法是指记者从侧面入手,采用聊天攀谈的形式,先迂回一下,绕个弯子,先提些表面看来与访问无关的问题,以引发采访对象谈出真实情况的一种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一般适用于不善于交谈的人,见了记者感到紧张、约束的人,或是有思想顾虑、不愿意交谈的人。面对这些对象,记者应当尽可能熟悉他们的特点,对症下药。对于不善于言谈和不习惯接受接受记者采访的对象,可以从他最熟悉、最关心、最感兴趣的事情和问题问起。对于那些有思想顾虑的采访对象,记者一方面要摸清其心理症结所在,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开思想上地疙瘩;另一方面也可采取旁敲侧击地方法提问,在采访对象不知不觉中吧采访所需的材料搞到手。
(二)激将与反问
采访中,遇到采访对象不太合作时,记者可以根据其个性、特点,巧妙地运用激将法,激发他的情绪,促使他吐露真相,接受采访。比如在对方拒不作答时,可以晓之以理,让对方明白接受采访与不接受采访的利弊得失,以激发他回答问题。可用心理刺激的手段。提出一些不符合对方真实情况、真实的内容,迫使他不得不予以解释、反驳、答辩,从而了解真实情况。布雷迪在《采访技巧》中说:“向对方佯作你已了解而实际并不摸门的情况,这仍然是从顽固的采访对象身上发掘材料的一个方法。”
这种设问法,一般都用于印证问题,印证看法。它要求记者是在了解事实真相基础上的设问,目的是让新闻人物自己作确认。当然采用这种提问时,一是态度要诚恳,有礼貌,不要使次方对象产生故意嘲弄他的错觉;二是反话、错话的来源要避免引自记者或具体的第三者,以免采访对象因生气而迁怒于记者或具体的第三者,一般可以用这样的提问开头:“听说„„”或“根据外界传言„„”;此外,激将法一般只在迫不得已的特殊情况下与正常谈话交叉使用,而且要运用得恰当、灵活,否则便容易破坏交谈的气氛。
(三)追问与停顿
最理想的采访是双方互相探讨问题的讨论式、交谈式的采访。但讨论、交谈不是目的,目的是引出事实。在深揭问题的采访中,采访对象的心态不同就很难做到友好地交往、讨论,此时记者就要根据目标追问,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追问,在特殊场合中也是必要地,但又要注意追问但方式、方法,要启发引导和激发而不是强迫、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