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监视和测量装置周期检定及状态标识管理办法
监视和测量装置 周期检定及状态标识管理办法 目的
为了确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状态标识,对计量器具及检测、试验设备的周期检定及状态进行控制,特制定本办法。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以下简称检测设备)的周期检定及状态标识的管理。3 职责
3.1 生产质量部为本办法的归口管理部门,并负责实施检测设备的周期检定、校验及状态标识。
3.2 生产质量部负责专用检具的设计并编制《自制专用量检具周期检定表》。3.3 生产质量部负责组织自制专用量检具的制造。4 管理内容
4.1 检测设备的周期检定
4.1.1 公司计量管理员编制《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周期检定计划》。
4.1.2 计量管理员按期将到期的检测设备,送(报)外协单位进行检定;并与检定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在周期检定通知单上签名确认)。
4.1.3 检定合格后对受检的检测器具及设备应具备合格标识。
4.1.4 因人为原因造成检测设备失准、不能修复、设备及备件损坏或遗失等情况,由使用部门责任人到生产质量部╱设备部按相关制度对前述情况进行处理。4.2 专用检具的控制
4.2.1 生产质量部设计人员负责设计专用检具。生产质量部负责组织实施制造。4.2.2 生产质量部编制《自制专用量检具周期检定表》,生产质量部审定后实施。4.2.3 自制专用检具应列入检测设备管理范围,由计量员按产品型号分类,建立《专用量检具管理台帐》。
4.2.4 计量员根据《自制专用量检具周期检定表》,将自制专用检具的周期检定纳入《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周期检定计划》。自检或委外检验。
a)经检定合格的,开具合格标识入库或投入使用;
b)经检定、验收不合格的,填写《检测报告单》交生产质量部设计人员进行评审。经评审后能返工的由制造部门进行返工(返修)。返工后应重新进行检定。不能返工或返工后仍未合格的,经生产质量部长批准,作报废处理。4.3 检测设备的状态标识管理
1
4.3.1 状态标识的设计
状态标识设计和选用由生产质量部计量人员负责。检定合格证、检定证书自行进行设计;状态标识采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荐使用的彩色计量标志(不干胶标贴)。4.3.2 状态标识的种类分为检定合格证(纸质)、检定证书(纸质)、合格证(不干胶标贴)、准用证(不干胶标贴)、封存(不干胶标贴)、禁用(不干胶标贴)、报废(不干胶标贴)。4.3.3 状态标识的使用 4.3.3.1 使用规则
a)“检定合格证(纸质)”用于经检定合格的长度计量器具、专用计量器具; b)“检定证书(纸质)”用于经检定合格的量块;
c)“准用证”用于无国家、行业有效检定规程的,经自行校准合格的检测设备; d)“封存”用于在一定时期内不使用的合格的检测设备;
e)“禁用”用于禁止使用的检测设备(包括经检定、校验不合格,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对检测数据存有疑问,以及发现其性能失准等情况)f);“报废”用于已经报废转入废品库管理的检测设备。4.3.3.2 使用方法
a)各类状态标识均应置于检测设备的明显位置,便于识别;
b)计量检定人员填写状态标识必须正确,清晰,易于辨认其计量性能的状况; c)状态标识中的“检定人员”、“批准人员”等项目均必须填写全名;
d)在为检测设备更换有效的状态标识之前,应收回并销毁原过期的标识,防止过期标识在生产现场出现;
e)检定合格证、检定证书(纸质)均应由计量室负责人审核后加盖“计量检定专用章”,方为有效。4.3.4 状态标识的管理
a)检测设备均应具有唯一的有效标识;
b)操作者应保护检测设备的状态标识,保证其能正确识别;在使用该检测设备之前需检查状态标识是否符合使用的要求;
c)任何人员均禁止使用没有合格标识的检测设备进行产品检验和试验; d)无计量检定资格的人员不能出具状态标识;
e)检测设备的状态标识发生遗失、损坏等情况,由计量员确认后补发。
2
第二篇: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状态的作用和标识
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状态的作用和标识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状态的作用和标识
一、校准状态标识的作用
―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状态进行标识,以防止误用;
―校准状态是指监视和测量设备被校准和(或)检定(验证)后的结果(如:合格、不合格等)。
二、校准状态的标识
―合格状态(合格证),符合要求可以正常使用;
―准用状态(准用证),不完全符合要求,但在某些特定场合可以使用;
―限用状态(限用证),不完全符合要求,限制在某个范围内使用;
―禁用状态(禁用证),不符合要求,禁止在任何场合使用;
―校准有效期,在校准状态标识上需要注明校准的日期和有效期;
―其他需要的状态标识,根据需要设定。
三、校准的状态标识方法可根据设备情况和便于管理、防止误用的要求进行,如:
―用标签直接在设备上进行校准状态的标识;
―出示监视和测量设备校准和(或)检定(验证)证书;
―其他标识的方法(标牌标识、位置标识等)。
第三篇: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目的
对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确保监测结 果的符合性。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以及必要的监视和测量装置。3 职责
3.3 技术开发组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3.2 供应组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
3.3 质检组负责使用人员的培训,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送外校准和鉴定。4 工作程序
4.1技术开发组在作业指导书中确定过程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4.2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及验收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由供应组实施,质检组负责验收。4.3 监测装置的初次校准
经验收合格的监测装置由质检组负责送外校准,合格后贴上相应的标识,保存于质检组。监测装置的编号、名称、规格、精度、生产厂家、校准周期、校准日期等内容登记于《计量器具台帐》内,并发放到相关部门注明使用人。4.4 监测装置的周期校准
4.4.1 质检组于每年一月编制本《监测装置校准计划》,根据计划在设备校准有效期前一周,统一搜集进行校准。由质检组送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校准,由校准单位出具相应的校准报告。
4.4.2 校准合格的监测装置,由质检组贴绿色“合格标签”,并标注有效期;校准不合格时,由质检组贴红色“不合格标签”,并送修后重新校准;对因体积小或影响操作等原因而不宜贴校准状态标识的监测装置,状态标识可贴在包装盒上,便于追溯。
4.4.3 对无法修复的监测装置,经质检组负责人确认后由总经理批准后报废,贴上报废等相应标识。
4.4.4监测装置的校准、修理、报废应在履历表和台帐内作相应的记录。4.5 监测装置偏离校准状态的处理
在使用中发现监测装置偏离校准状态,使用者须停止监测工作,及时报告质检组,由质检组组织人员对装置偏离校准状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如重新校准,质检组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措施。追查使用该装置检验的产品的流向,确定需重新监测的范围并重新进行监测,对已出厂的产品由质检组通知供应组进行追踪与顾客沟通和处置并记录结果。4.6 监测装置的环境要求
监测装置的使用环境应符合说明书规定。5 相关记录: 5.1 监测装置校准计划
5.2 计量器具台帐
QP760-01 QP760-02
第四篇: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C/Q7.6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目的
为确保与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有关的装置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检验、测量和试验的数值准确可靠,防止不良或不准确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误用。特制定本程序。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自有或非自有的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3 过程流程图 4 职责 公司质量管理部为本程序的主责部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综合管理,实施 本项工作的监督检查。
公司总工程师对企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受控状态负责,努力促进国家计量法规 在企业的全面实施。
公司安保部、行政事务部为配合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规条款,对 企业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实施监督管理。
4.4 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负责本单位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
周期检定、贮存和保养及管理工作。
4.5 各基层单位负责对施工现场与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核验及相关的防护,防止不良设备在施工现场的使用。工作程序
5.1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分类
5.1.1 有国家检定基准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分类:
5.1.1.1 A类:指所有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及环境监测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属于强制性检定装置。
5.1.1.2 B类:指所有用于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监测装置,不属于强制性检定装置的装置均为非强制性依法检定装置。
5.1.1.3 C类:指用于工程质量监测属一次性检定的监视和测量器具。5.1.2 无国家检定基准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均属于企业自行检测装置。5.2 能力评估和配置
5.2.1 各基层单位每年第一季度内或根据施工任务需要,对本单位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检测能力及适用性进行评估,填写《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评审表》,当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提出购置设备申请。监视和测量装置在购置时,凡属固定资产范围内应提供设备名称、型号及性能等指标并写出书面报告,报公司质量管理部审批。
5.2.2 公司质量管理部根据公司设备配置总体状况及检测能力,审核其设备购置申请是
否符合企业资质等级要求,对购置设备申请进行审查。公司质量管理部审定后报请主管领导审批,申请单位负责采购。设备验收后由购置单位建立设备台帐。
5.3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范围及控制方法
5.3.1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范围包括企业自有、租用、借用及建设单位提供的用于
检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特性指标的仪器设备。各基层单位及项目经理 部均应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调配记录及台帐。
5.3.2各基层单位应设置持证上岗的专(兼)职计量员,并建立、完善计量器具管理
网络,每年第一季度以及网络发生变化时将网络图表、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清单报公司质量管理部备案。
5.3.3公司相关部门及基层单位应依据国家计量法及津技监技管发[1999]126号《天
津市关于企业使用的非计量器具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通知》要求,制订周期检定计划,由主管领导审批。设备经检定合格后由检定部门提供检定证书或加贴合格标识。
5.3.4公司相关部室及各基层单位对国家无检定基准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按照公
司自编的《检定规程》制定周期检定计划,由主管领导审批后认真执行。
5.3.5凡属分包单位或借用、租赁及业主提供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均应由项目经理部
技术质量部门按5.3.3和5.3.4条款要求执行。
5.3.6
凡属有国家检定基准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应由具备国家检定资质的计量检定部
门检测并提供有效鉴定证件。
5.3.7
凡属无国家检定基准的自校监测装置,应由具备实验员资格的人员实施自校,并保留自校过程的记录。
5.3.8
各类监视和测量装置在使用前应对装置的完好性进行检查,特殊过程及实验室
设备应保留设备运行状态记录。
5.3.9
测试中心及各基层单位应加强测试设备的使用管理,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条件,5.3.10 5.4 5.4.1 5.5 5.5.1 5.5.2 5.6 5.6.1 5.6.2 5.7 5.7.1 5.7.2 维护设备的良好运行,并加强日常使用情况的监控,填写《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记录》。
监视和测量装置一旦发生在失准状态下工作的情况时,应对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由仪器所属技术质量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数据分析和校准,校准记录应保存。当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时,依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识别
公司所有测量仪器、设备检验的不同状态应分别贴有合格证、准用证和停用证,分别以绿、黄、红三种颜色的不干胶矩形标签标识。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
为适应施工需要,各类监视和测量装置应合理运输、贮存和防护,不得造成人
为损坏。
各基层单位应做好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防潮、防震、防尘、防腐工作,对于有特
殊环境要求的均应满足使用说明规定。
监测、测量和试验设备的管理与监控
各基层单位检验、测量和试验人员均应持证上岗,确保操作符合要求。对于新型监视和测量装置或操作生疏的设备使用者,须经过责任部门培训,做
好记录并存查。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与监督
各基层单位每月度应对部门及所属项目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及管理进行
一次检查,并填写《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记录》。
公司质量管理部对各基层单位使用中的监视和测量装置每季度进行一次抽查,抽查面不少于在建工程的50%,对存在的问题应提出整改要求并复验至合格,填写《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记录》。支持性文件 6.1 《国家计量法》 6.2 《天津市关于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通知》
津计监技管发[1999]126号 6.3 《工程有限公司自检、检定规程》 SZY/D/Q7.6 7 相关记录
7.1 《检验、测量、试验设备验收单》 E/Q7.6-01 7.2 《监视和测量装备管理台帐》 E/Q7.6-02 7.3 《设备周检计划》 E/Q7.6-03 7.4 《偏离校准状态记录》 E/Q7.6-04 7.5 《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评审表》7.6 《监视和测量装备清单》 /E/Q7.6-06 7.7 《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记录》 E/Q8.2.3-ES4.5.1-01
E/Q7.6-05
第五篇:监视和测量装置安全管理制度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使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与管理更趋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所属各部门、各车间。
3.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维护和保养; 3.2 质量检验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
4.工作程序
4.1 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安装
4.1.1凡是生产、使用、储存、充装易燃易爆易中毒危险化学品的重点岗位和要害部位,都必须安装适宜的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需对重要的压力、温度等指标进行监控和测量的,同时安装压力、温度监控和测量装置。
4.1.2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选型要合理,确保监视和测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满足使用要求,同时供货安装单位要有相应资质。4.1.3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安装位置要合理,能够起到有效的监视和测量作用。
4.1.4新安装的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须经过鉴定和校准方可投入使用。
4.2 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鉴定和校准
4.2.1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鉴定和校准同期,以相应的国家标准为准。
4.2.2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按有关国家标准进行鉴定和校准。
4.2.3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鉴定和校准记录由公司安环部存档。4.
3、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
4.3.1使用部门保证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用。4.3.2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保持其准确度。4.3.3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在鉴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严禁超期使用,使用中如发现损坏或处于可疑的校准状态时,应对其重新进行校准。
4.3.4对使用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人员,视设备的繁简和操作难易程度进行必要的培训,使用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使用步骤和方法以及维护和保养知识。
4.3.5使用人员要随时观察安全和测量设备的状态,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和处理。
4.4 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4.4.1使用单位应对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便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4.4.2质量检验部应对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建立台帐,包括:名称、设备类型、购进日期、使用期限、现存位置、检定期限、目前状况。4.5.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失效处理
4.5.1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在检定有效期内,若发现损坏或处于可疑状态时,应由联系有资格的单位或人员维修检定。
4.5.2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报废经质量检验部确认,按报废处理程序进行报废。
5.相关记录
《监视和测量设备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