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宁波市“365”节约集约用地实施方案(2009年)的通知(甬政
【发布单位】宁波市
【发布文号】甬政办发〔2009〕202号 【发布日期】2009-08-18 【生效日期】2009-08-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宁波市
关于印发宁波市“365”节约集约用地实施方案(2009年)的通知
(甬政办发〔2009〕20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08〕52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2009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30号)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宁波市“365”节约集约用地实施方案(2009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二○○九年八月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汕头市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单位】汕头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汕府办〔2009〕83号 【发布日期】2009-05-14 【生效日期】2009-05-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汕头市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汕头市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汕府办〔2009〕8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汕头市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五月十四日
汕头市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方案
我市的土地后备资源缺乏,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67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5亩,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市的建设用地需求量仍将较大,走内涵挖潜、节约集约用地模式是保障我市经济建设用地需求,促进汕头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温家宝总理关于“希望广东成为全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省”的重要指示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明电〔2009〕1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广东省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粤府办明电〔2009〕27号)要求,为切实推进我市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如何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中心思想,以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为主线,以保护耕地为前提,建立以规划和标准控制为基础,以政策约束激励为导向,以评价、监管、考核为保障,以市场配置为主导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城乡用地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走出一条耕地保护严、建设占地少、用地效率高的科学发展道路,为汕头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效的土地资源保障和服务。
二、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目标。
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前提下,加强规划控制和引导,优化土地空间布局,科学配置城乡、区域、产业发展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土地产出率。设立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指标等,实现至2012年,每新增亿元GDP所需新增建设用地量逐年下降,全市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升。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按质按量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使汕头成为经济相对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良好的节约集约用地示范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思想解放推动观念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手段创新。通过改革创新,破解资源保障与保护的难题,使改革创新和保障促进科学发展贯穿于试点工作的始终。
2、坚持统筹规划,开源节流。发挥国土规划的宏观引导作用,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调控作用和刚性效力,加强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衔接。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不断拓展建设用地和开发耕地新空间,整合用地,重点盘活现有建设用地,大力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3、坚持市场调节,政策激励。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合理调整供地政策,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土地占用成本的约束和产出激励作用。
4、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建设用地供应向产业升级和城乡优化布局倾斜,优先保障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重要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
5、坚持强化监管,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调查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强化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切实落实政府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目标责任制。
6、坚持结合实际,以点带面。充分考虑各地实际和优势,认真选准试点工作的切入点,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做法,及时推广应用。
三、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严格管理制度,切实落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执行土地规划,引导建设项目按规划用地并少占或不占耕地。
1、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制定相应农业政策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并组织落实,提高耕地的比较效益,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不减少耕地以至增加耕地的方向发展。(市农业局牵头,会同市委农办等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2、制订鼓励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优惠政策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并组织落实,建立和完善经济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直接增加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重点地区的经济收入,保证当地农民享有基本相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局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3、全面摸清耕地后备资源,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切实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工程进度,努力增加补充耕地储备指标。(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局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各行各业用地,促进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设置要求,制订地区间差别化供地政策措施。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重点发展地区、产业升级、基础建设、重点项目、重要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产业结构调整。限制产能过剩行业和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用地。
1、研究制订用地效率评价体系,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供地政策,制订全市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供地指南,鼓励高效用地。(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局、规划局、经贸局、建设局等部门负责)
2、整合现有开发区,推进工业企业集中进园进区,以“集约”促“节约”,对土地利用绩效高的开发区实行用地倾斜政策,充分发挥园区集约用地示范带动作用。(市经贸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局、外经贸局、科技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规划局等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区级工业区由各区县人民政府牵头负责)
(三)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1、健全完善各类建设用地定额指标体系,严格执行用地定额标准。(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局、建设局、规划局、经贸局、交通局、水利局等部门负责)
2、探索完善现行土地税费制度,提高新增建设用地成本。(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地税局等部门负责)
3、建立有效的用地批后监管制度,防止产生新的闲置土地。(市国土资源局负责)
4、探索改革土地使用权转让增值收益分配办法。(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负责)
5、制订新增建设用地配置政策。(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局、规划局等部门负责)
6、研究探索宅基地管理政策,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委农办、市建设局、规划局、财政局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四)深入挖潜,整合盘活现有建设用地。
1、开展对现有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评价以及闲置地和低效用地的清查工作,出台激励政策,加大对闲置地的处置力度,优先开发利用废弃地、空闲地和低效用地。(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发改局、规划局、财政局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2、制订扶持政策和试点办法,积极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以下简称“三旧”改造)。(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旧城办、规划局、财政局、经贸局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3、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提高容积率。制订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政策措施。(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规划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
4、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用地,推进土地开发整理与地质灾害治理相结合,积极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工作。(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局、规划局、建设局、农业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
(五)健全经济调节机制,加大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力度。
1、合理调整建设用地的取得和保有成本,约束粗放浪费用地行为。(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规划局、建设局等部门负责)
2、继续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交易制度,深化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监察局等部门负责)
3、在确保国家土地收益不流失的前提下,探索改革现行一次性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的方式。(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负责)
4、深化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控制征地规模,完善征地补偿机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转让、出租、作价入股等方式流转,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委农办、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
5、建立土地储备专项资金,完善具体管理办法。(市财政局会同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实施)
6、完善土地储备投入与利益分配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土地储备项目。积极收储国有改制企业划拨土地,盘活国有土地资产。(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六)开拓土地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减轻建设占用耕地压力。
1、在符合生态环境要求和充分论证的前提下,做好专项规划,积极改造开发部分低效园地和山坡地,按项目管理规定可将新增加的耕地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农业局、财政局、林业局等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2、积极开展未利用地的调查和评价工作,做好专项规划,把开发未利用地作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增加建设用地的有益补充。(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农业局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3、结合汕头海岸线长、沿海滩涂多的特点,按照省、市海洋功能区划和符合生态保护、防潮、防洪、船舶通航等要求的前提下,制订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开展围海造地工程,增加建设用地,减少建设对农用地的占用。(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规划局、海洋渔业局、环保局、财政局、建设局、海事局、东部城市经济带开发建设管理中心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4、研究制订围海造地的鼓励政策措施。(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海洋渔业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
5、研究探索采用政府出资、公司运作的模式和引入社会资金等多种方式进行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开发整理。(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国资委、人事局、财政局、农业局等部门负责)
6、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中筹集资金,用于开展“三旧”改造、低效园地和山坡地改造、围填海工程和生态保护用地等重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等部门以及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七)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定期评估机制。
定期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并根据节约集约用地实际效果的好坏、国家法律的修改和形势的变化对试点示范工作进行及时的修正。(市国土资源局牵头负责)
四、实施步骤
(一)制订方案阶段(2009年5月完成)。
(二)推进实施阶段(2009年6月至2012年4月)。按照工作方案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建设工作,逐项落实工作任务,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和操作办法。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全面总结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的阶段性情况,形成专题报告报省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市原成立的“围海造地先行先试专题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并增补部分成员,名单如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国土资源、规划、财政、建设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发改、国土资源、规划、财政、建设、农业林业、海洋渔业、经贸、劳动保障、交通、水利、环保、监察、国有资产、科技、地税、港口管理、海事等部门和市委农办、东部经济带管理中心、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保税区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政策问题。
市政府建立国土资源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另文规定)。
各区县政府也要建立国土资源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和联合执法机制,明确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二)强化用地监管。
1、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问责制,构建覆盖土地审批、供应、使用全过程、各工作环节紧密衔接、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监管体系。(市国土资源局、监察局会同相关部门负责)
2、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建设,完善动态巡查通报和社会监督机制;强化乡(镇)村两级土地巡查执法力度,积极推进基层协管员制度和国土资源管理志愿者制度的开展。(协管员制度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人事局等相关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志愿者制度由团市委牵头会市国土局负责)
3、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从严查处违法案件,最大限度减少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发生。(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会同市处理土地违法问题督导组成员单位负责)
(三)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1、按照《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规划指标,将规划控制指标自上而下逐级分解,抓紧汕头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并同步开展区(县)、镇(街道)的规划修编工作。(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
2、实施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的项目和工程,需优化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基本农田的,可按照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衔接,先补后调,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等级不降低以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明显提高的原则,编制涉及基本农田调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待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审查同意后,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
(四)加强新技术、新手段和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成果的应用。
充分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网络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提升相关调查、清查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土地利用监管水平和效率。完善卫星遥感监测体系,构建国土监察动态监测网络。在加快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按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耕地保护目标,准确核定各地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进一步细化土地的类别,科学界定水域归类。在规划中探索水面不计入建设用地规模的做法,小水库的水面列入坑塘水面,与河流相连的水库水面可不作为建设用地统计。(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水利局负责)
(五)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新机制。
按照“约束要严、激励要实、责任要明”的原则,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制度,将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的相关指标列入汕头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市政府每年对各区县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成绩突出的区县予以奖励,并在分配下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予以倾斜。鼓励开发区高效利用土地,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达到要求的开发区,可以申请整合依法依规设立的开发区,或利用符合规划的现有建设用地扩区,促进产业集聚,集中布局。(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以及市人事局、规划局、建设局、统计局等部门负责)
(六)鼓励扶持“三旧”改造。对开展“三旧”改造需要新增建设用地和占用农用地的,按照“增加建设用地流量,不增加建设用地规模”的原则,利用上级下达的国家专项的“周转指标”安排解决。对历史形成的无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属已建成使用的,按“区别对待、调减规模、依法处置”改造,以促进用地布局优化和现有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市国土资源局牵头负责)
(七)对重点项目加大支持,建立各类工程节约集约用地设计标准。
1、支持国家重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探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多途径、多渠道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办法。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标准,并根据土地资源条件,鼓励各行业在各类工程设计中积极实施节约集约用地标准。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建立和完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等标准。(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规划局负责)
2、鼓励技术创新,支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节约用地。(市建设局牵头负责)
(八)营造试点示范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宣传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和有关政策,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广泛进行宣传和教育,增强全社会的土地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确保试点示范建设顺利开展。(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文广新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各新闻单位负责)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关于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银发〔2008〕214 号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 号)精神,充分利用和发挥金融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方面的积极作用,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切实加强学习,深刻领会节约集约用地重要性
(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切实保护耕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科学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形成对利用土地的有效约束和激励十分必要。各金融机构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对节约集约用地重要性的认识。
(二)明确原则,把握重点。各金融机构应以严格限制粗放低效用地、积极支持节约集约用地为原则,以重大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工业设施建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商业性房地产等领域为重点,加强相应的信贷合法合规审查,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引导和推动节约集约用地。
二、强化政策要求,严格建设用地项目贷款管理
(三)严格建设项目贷款管理。贷款项目用地应依法取得,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相关行业规划,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还应纳入土地利用计划,禁止向不符合规划控制要求的项目提供贷款支持,禁止向违法用地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对列入国家《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的项目,严禁发放贷款;已发放贷款的,应在采取必要保全措施的基础上,逐步收回。对列入国家《限制用地项目目录》 的项目,应审慎发放贷款。
(四)严格市政基础设施和工业用地项目贷款审核。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未取得国土资源部门用地批复的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绿化项目以及工业项目建设,不得予以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
(五)严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项目贷款管理。对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开发商业性房地产的,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对购买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住房的城镇居民,不得发放住房贷款;对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开办企业、兴办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要严格审查贷款申请,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没有落实有效担保权利的,不得发放贷款。
(六)严格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禁止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专门用于缴交土地出让价款的贷款;土地储备贷款采取抵押方式的,应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证,贷款抵押率最高不得超过抵押物评估价值的70%,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年;对国土资源部门认定的房地产项目超过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完成该宗土地开发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投资不足四分之一的企业,应审慎发放贷款,并从严控制展期贷款或滚动授信;对国土资源部门认定的建设用地闲置2年以上的房地产项目,禁止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或以此类项目建设用地作为抵押物的各类贷款(包括资产保全业务)。
各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身信用记录、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调查与评估;审核确认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抵押物,不得接受重复抵押;在预购商品房抵押贷款发放前,应审核确认房地产企业已解除该项目土地抵押及在建工程抵押中所售房屋对应部分的抵押物。
三、加强金融支持,切实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七)优先支持节约集约用地项目建设。对在现有工业用地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项目,以及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土地的项目,在符合规划条件、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应优先予以金融支持;对符合“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要求的国家级开发区,应优先予以金融支持。
(八)优先支持节地房地产开发项目。对符合国家《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先进节地技术的房地产项目,优先予以金融支持;在符合国家各项政策和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的前提下,要优先支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及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九)积极支持土地储备机构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土地储备机构储备符合规划(计划)且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国有存量建设用地的,要积极予以贷款支持。
(十)加大创新工作力度,拓宽土地融资渠道。各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金融产品,充分利用金融手段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四、强化金融监管,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十一)建立健全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各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改进贷款审核审批流程,制订和完善有关管理规定,并于2008年12月31日前上报监管部门。
(十二)加强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力度。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各银监局要切实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将企业违法用地、闲置土地等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和银监会客户风险预警系统,为金融机构有关信贷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和“窗口指导”,积极探索开展金融机构落实节约集约用地金融政策的评估工作,研究建立土地金融创新工作机制;适时开展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请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银监局将本通知联合转发至辖区内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乡信用社、信托公司及外资银行。2008-07-29
第四篇:《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1月7日《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国发〔200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审查调整各类相关规划和用地标准
(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用地安排也必须控制在土地利用计划之内。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安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
(二)切实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科学规划。要按照合理布局、经济可行、控制时序的原则,统筹协调各类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规划,避免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
(三)从严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城市规划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功能目标和发展规模,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加快城市规划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尽快出台新修订的人均用地、用地结构等城市规划控制标准,合理确定各项建设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化建设。严禁规划建设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和绿化带。
(四)严格土地使用标准。要健全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体系,抓紧编制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标准。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在满足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重新审改现有各类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凡与土地使用标准不一致的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要及时修订。要采取先进节地技术、降低路基高度、提高桥隧比例等措施,降低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工程用地和取弃土用地标准。建设项目设计、施工和建设用地审批必须严格执行用地标准,对超标准用地的,要核减用地面积。今后,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开展涉及用地标准并有悖于节约集约用地原则的达标评比活动,已经部署开展的相关活动要坚决停下来。
二、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五)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各地要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投入产出情况做出评估,并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处理好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各项建设要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努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六)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也应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纳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充分利用。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国土资源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订具体办法。2008年6月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情况向国务院做出专题报告。
(七)积极引导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国土资源部门要对适宜开发的未利用地做出规划,引导和鼓励将适宜建设的未利用地开发成建设用地。积极复垦利用废弃地,对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以及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使用的原划拨土地,应依法及时收回,重新安排使用;除可以继续划拨使用的以外,经依法批准由原土地使用者自行开发的,按市场价补缴土地价款。今后,要严格落实被损毁土地的复垦责任,在批准建设用地或发放采矿权许可证时,责任单位应依法及时足额缴纳土地复垦费。
(八)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新增工业用地,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控制指标,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指标的部分,不再增收土地价款。财政、税务部门要严格落实和完善鼓励节约集约用地的税收政策。国土资源部要会同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抓紧研究制订土地空间权利设定和登记的具体办法。
第五篇:关于印发宁波市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的通知(甬政
【发布单位】宁波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甬政发〔2009〕100号 【发布日期】2009-12-09 【生效日期】2009-12-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宁波市
关于印发宁波市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的通知
(甬政发〔2009〕10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宁波市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二月九日
宁波市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暂行办法
“海外工程师”是外国专家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渠道和国际化视野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大力引进优秀“海外工程师”,有利于推进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研发、新产品设计制造、新材料技术开发,有利于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市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为鼓励企业引进急需的“海外工程师”,更好地为我市“再创全面开放新优势,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海外人才智力支撑,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鼓励企业所引进的“海外工程师”,是指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的特定人才:
(一)本人须是在国外担任过工程、技术、管理主管及以上职务的外籍工程技术研发人才或经营管理人才;
(二)本人须受宁波本地企业以及企业开办的研发机构(不含外资企业)聘请,在宁波工作并担任相应的中层及以上职位;
(三)本人须是从事符合《宁波市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和《今后五年宁波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行动纲要》所确定的重点产业,或是在发展中起引领作用的行业;
(四)本人聘用年薪须为50万元及以上,聘用时间不少于1年(其中特殊人才不少于6个月)。
第二条第二条 扶持与奖励政策
鼓励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应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原则,在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权,工资总额大部分由企业支付的前提下,由市和县(市)区两级财政分别对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
(一)对引进“海外工程师”的企业实行年薪资助。资助金额按支付给“海外工程师”本人的年薪高低,分50(含)~70万元、70(含)~90万元、90(含)~120万元、120(含)~150万元、150万元及以上等5个区间,由市本级财政分别按每人10万元、15万元、20万元、25万元、30万元的标准,对企业给予一次性资助。县(市)区财政同时按不低于市本级财政资助标准的金额提供相应的配套资助。税收隶属关系在市本级财政的企业,因缺少县(市)区财政配套资助,市本级财政资助标准相应提高一倍。县(市)区有类似资助办法时,可按照从高不重复原则予以享受。
(二)对“海外工程师”合作团队建设给予资助。为带动更多国内人才的成长,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要与国内工程师等建立合作团队。从2010年起,每年在市人才专项经费中新增“海外工程师”合作团队人才开发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资助与“海外工程师”建立合作团队的主要中方技术人员赴国外开展相关专业技术培训。
(三)对引进“海外工程师”工作进行表彰奖励。每2年开展一次表彰奖励活动,重点奖励在引进“海外工程师”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作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和人才中介服务机构。
第三条第三条 年薪资助资金申领程序
引进“海外工程师”年薪资助资金发放,须按照申报审核、评审立项、中期微调、审批拨付等程序进行(具体细则另行发文),特殊人才允许特事特办。
(一)申报审核。每年年初,由申请企业如实填写市外国专家局制发的相关经费资助资金申请表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所在县(市)区人事局申报,税收隶属关系在市本级财政的企业直接向市外国专家局申报。各地企业的申报材料由当地县(市)区人事局负责初审,完成后统一上报市外国专家局。
(二)评审立项。市外国专家局汇总申报材料后,及时召集相关专家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初步确定资助计划,并适时进行公布。
(三)中期微调。每年年中,市外国专家局根据各地项目实施情况,对当年资助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四)审批拨付。每年年末,列入调整后资助计划的申请企业须按申报渠道认真填报《引进“海外工程师”执行情况表》,经各县(市)区人事局核查后统一报市外国专家局。市外国专家局经核实无误后,予以拨付当宁波市引进“海外工程师”的年薪资助资金。
第四条第四条 服务载体与平台建设
为更好地引进“海外工程师”,应大力加强服务载体与平台建设。
(一)建立宁波市引进“海外工程师”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需要“海外工程师”的招聘信息,查询“海外工程师”的应聘信息,增强宣传、申报、审批、公示和管理等服务功能。
(二)建立海外引才引智和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扩建海外基地,及时发布我市企业的招聘需求,帮助物色和联络重点国家的有关机构和组织,不断拓宽我市企业在重点国家引进“海外工程师”的渠道。
(三)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赴海外招聘人才活动。注重实效,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企业赴海外招聘急需的“海外工程师”,建立企业与“海外工程师”的直接交流平台,增加企业与“海外工程师”建立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提高引进“海外工程师”的效率。
第五条第五条 组织管理
(一)为加强对引进“海外工程师”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引进“海外工程师”联席会议制度,由市人事局牵头,市委人才办、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等有关部门参加,每年举行1~2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协调解决引进“海外工程师”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二)全市引进“海外工程师”的牵头协调和管理工作由宁波市人事局负责,市外国专家局具体承办日常管理和资助工资申报等工作。
(三)各县(市)区人事局负责所在地区引进“海外工程师”的牵头协调和组织管理工作,并负责所在地区资助工资的申报和筛选等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附则
(一)各县(市)区在执行本办法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要,适当放宽引进“海外工程师”的适用范围,并自行研究制定相关的鼓励引进办法。
(二)本办法由宁波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三)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