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董修祯让阅读滋养学生的生命成长
让阅读滋养学生的生命成长
太行路学校 董修祯
随着语文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阅读教学绝不是把学生封闭在教室内,它应当使学生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实现精神的成长。如果仅仅把阅读教学的视野局限在词句,局限在课堂,那么,学生就难以有更为个性化的阅读乐趣。因此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我们必须探索新的阅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健康地成长。
一位教授这样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教科书里有唐诗宋词,但教科书里面的成分,只是相当于母乳的成分,只能给你提供一个基本的生存条件,你如果要成为一个精神健壮的人,那你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营养结构。因此,阅读就是改善和丰富精神营养结构的最佳手段。孩提时代背诵过一些古诗词耳熟能详,由此内化而成的自身的思想、性格与修养,更是如影随形地跟随人的一生。
同样,一个人如果热爱读书,他就能从书中得到文化的滋养,找到人生的榜样,他就会变得气质高雅。虽然书中并没有直接讲修养、讲哲学,但是一种美妙的修养与哲学在阅读的过程中毫无痕迹地渗入你读者的身体,渗入他们生命的深处,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投入到读书活动来,让他们拥有博大的胸怀,拥有丰富的智慧,让阅读滋养学生的精神成长呢?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做。
一、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书,长期坚持才能见效。要让每位教师都能鼓励学生读书,让每个家长都能支持学生读书,让每个学生都能热爱读书,必须重视读书的软、硬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走进校园,耳之所闻,皆为书声;目之所及,尽为书影。走进学校,映入眼帘的是宣传栏,汇集着学生的自己设计版面、自己编排的读书笔记、读书小报展示,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也粘贴着经典,名言、读书格言、古诗词;教室一角上的诗词壁画传播着经典文化,让师生驻足诵读;独具匠心的图书角,营造温馨的读书氛围„„学生徜徉在经典中,沐浴在书香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读书乐、乐读书,学生尽情享受读书带来的无穷快乐;同时也悄悄转化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乃至人生观念,使学校的有限空间发挥出了无限的育人功能。
二、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热爱读书的典范。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学生读书兴趣与水平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授之以渔”,更是学生阅读得以进行的前提。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诸多做法中,最朴素、最有效的一条就是教师的“身先士卒”。当每一位教师津津有味地阅读的时候,学校的书香氛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苏霍姆林斯基《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书中建议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与读书有着特殊紧密的关系,那么读书对于提高语文教师教育素养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自身具备了好读、善读的读书根底,才能教育出潜心读书、爱读会读的学生。
阅读必须植根于语文学习,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传统语文课,有效的阅读指导,逐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比如在阅读指导课上就要求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或选择精彩的片段写到读书笔记上,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对好词佳句提倡熟读成诵。并在此基础上扩展阅读,让语文学习的天地更宽广。第一,针对教材的训练重点进行扩读,这属于主题性扩读——围绕一个训练重点,让孩子选择课文之外的多篇文章。比如写人的文章《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师最好能够搜集人物描写精彩的若干篇文章来进行补充性的阅读,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描写人物的方法。第二,学习“节选”,扩读全文。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从名家名作节选出来的,教学此类课文,教师可把原文找来,比如学习《香菱学诗》,教师可以介绍学生看原著《红楼梦》中有关香菱的部分,让孩子们补充阅读,这种扩读孩子们普遍比较感兴趣。第三,学习短文,扩读集子。例如,学习《丑小鸭》,我们会开展一个“走近安徒生”的集体阅读活动,借助学习《丑小鸭》所激起的阅读期待,引领孩子们系统阅读安徒生的童话集。
三、设计开展丰富活动,唤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情感,激发读书兴趣。一位学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却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读到一本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良好的教育。
以兴趣为先导,以活动为载体是让学生阅读得以进行的保障。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唤起他们阅读的积极情感,让学生成为小书迷。第一,以学校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课本剧比赛、讲故事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科技知识积累竞赛等。教室板报是每个孩子展示读书成果的天地;学校宣传栏更是学生展示自己诵读成果的窗口;班级的《班级日记》记录了孩子们的快乐生活。第二、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专题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如专题辩论赛、优秀图书推介会、读书报告会、诗歌朗诵会。开展每月推荐“一本好书和一篇佳文”的活动。每月请学生向全班推荐自己发现的美文佳作,并说明理由。请学生将推荐的佳文美文打印张贴,供全班阅读。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实施开展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语文擂台比赛活动。适时开展读书笔记的展评和读后感的宣讲活动。
四、凝结家长资源,形成读书合力。
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亲身力行,就能大力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良好的读书习惯更多是需要在父母的参与下形成的,在读书活动中家长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如何合理地使用这些资源,使其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呢?我们向家长发出读书倡议书,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参加班级开展的图书借阅活动,与家长聊聊读书的感受,读书的收获,引导家长投身到诵读活动中来。很多孩子家长只要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事情他们都愿意做。我们列出名家名作的书目,动员家长按照书目配备图书,其次,帮助家长制定亲子共读经典的计划,确定基本的亲子共读数量,推动家长与孩子共读,建议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20分钟,每天听孩子背诵相关唐诗宋词,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这些设计极大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他们对家长的读书感受充满了好奇,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为学校的读书行动增添了生力军。有家长的参与,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质量都大幅度提高,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在孩子阅读的最佳时节,就让生命感受阅读的惬意,让生命的家园绿意盎然,绽放活力,充盈生机,生成更为浓郁的生命底色,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成长岁月中点亮心灯,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中,感受到“读书之乐乐无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就能为将来积蓄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会拥有更多高尚、文明、富有创造力的现代人。
第二篇:让书籍滋养成长(模版)
让书籍滋养你我成长(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书籍滋养你我成长”。
芳菲四月,梨花美若浮云,桃花妩媚娇柔,一朵朵,一簇簇,百媚千娇,暗香随风而动,淡淡,清新,醉人。这使我想起著名学者朱自清的话语:“自古都叹春易逝,叹春莫如惜春”。你我茁壮年少,正似祖国美丽的花朵,要让她蓄满生机和朝气,只有书籍这种精神粮食,才能永葆我们春的活力。
古往今来,书籍孕育了无数的伟人。如,高尔基、爱因斯坦、牛顿等等。大家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个犹太人,而在“诺贝尔奖”的榜单上,获奖的人里,有130多人是犹太人。这是为什么?是一个巧合?还是犹太人天生就聪明?还是„„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巧合,更不是犹太人天生就聪明。而是犹太人注重后天对孩子的教育。犹太人在孩子刚懂事时,他们会在《圣经》或是其它书籍的书页上涂上蜂蜜,让孩子去舔食,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读书是甜蜜的、快乐的。这种早教的方法,在旁人看来,也许十分幼稚、可笑。但就是这种方法,使一个个犹太人的孩子爱上了读书,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扬名天下,使犹太人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俄国文艺理论家别斯林基曾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珠宝。”假如没有书籍,我们就像没有翅膀的雄鹰一样,即使有再大的潜力,也无法飞行;就像没有燃油的汽车一样,即使马力再强劲,也无法在路上飞驰;就像没有尾巴的孔雀一样,即使身上的花纹再美丽,也无法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
我爱读书,也爱买书,满架的书籍,点缀了我的生活,洗礼了我的灵魂,让我变得纯洁勤奋,滋润着我成长。而且使人心灵变得纯洁,心胸变得博大。因为,你读书时,思维是作家的,也是你的。你和作家一起思考,犹如促膝谈心;你可以和一切伟人对话,接受古今中外一切伟人智慧的熏陶。
我们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我们只有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命,才能使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闪耀光芒。愿我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吧!
谢谢大家!
第三篇:让书籍滋养孩子的生命
让书籍滋养孩子的生命
——临沂市小学生蓓蕾读书工程纪实自2005年初,临沂市的二千余处小学开始悄悄发生着变化。尘封许久的图书室向师生开放了;一些疏于管理、甚至只有上级检查时才打开的阅览室里,每天都有学生在静静地读书;教室里,新设了图书角,孩子们把自己的书放进图书角,再从图书角借走自己喜欢的图书;“书香班级”评选、“读书考级”、“亲子阅读”、“师生同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每一位学生、老师和家长,到处书声琅琅,处处书香飘逸……变化,源于这个市正在实施的“小学生蓓蕾读书工程”。镜头一
临沂第四实验小学的礼堂里座无虚席,走道上也坐满了各地来的校长、老师。舞台上,古乐悠悠,180名小学生在朗诵着《三字经》、《兰亭序》、《满江红》,三十余名小学生环绕在舞台周围挥毫泼墨。孩子们精彩的表现,博得与会领导、老师、家长和记者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是最近举行的临沂市小学生蓓蕾读书工程经验交流会上,学生语文素养展示的情景。
镜头二
郯城县第三实验小学五年级二班的一节班级读书会,主题是“走进三国话三国”,孩子们谈战例、论英雄、评是非,个个口若悬河。课后,这个班掀起了一股“三国热”。
镜头三
坐落在沂蒙山深处的蒙阴县岱崮小学,校舍和教学设施显得明显
简陋,墙壁上却色彩斑斓,贴满了读书名言、好书推荐以及孩子们的书法作品、手抄报、读书心得……
立意,起于对学生发展的关注
地处沂蒙老区的临沂市,有一千多万人口,近八十万小学生,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老区人民盼望着教育能改变他们的生活。可是,封闭的学习、生活环境,物质条件的匮乏,使得农村孩子信息接收量小,难以形成开阔的眼界,影响了学生素养的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青少年时期阅读大量有益读物,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可以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健全人格,发展个性,增强发展后劲。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便捷、经济、有效。基于以上认识,临沂市教育局在总结本市普遍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经典诗文素养”经验的基础上,于2005年初启动了“小学生蓓蕾读书工程”。
“读书工程”确定以“我读书,我阅报,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口号,以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文化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目的,内容包括“读书”、“阅报”、“诵经”三部分。“读书”,即按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年级段规定课外阅读总量,推荐优秀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成本的书。“阅报”,即阅读程度适合的儿童报刊,提倡一人一报(刊),每天阅读20分钟。
“诵经”,即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诵读经典诗文。
“蓓蕾读书工程”立足临沂地区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明确,操作性强,一经启动,立即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于是,一股读书热潮在各小学悄然兴起。
造势,为学生营造读书氛围。
读书,长期坚持才能见效。要让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能鼓励学生读书,让每个学生家长都能支持学生读书,让每个学生都能热爱读书,必须重视读书的软、硬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走进校园,耳之所闻,皆为书声;目之所及,尽为书影。
于是——
各级教育部门、学校纷纷成立了“读书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读书工程”实施细则,家长收到了关于实施“读书工程”的公开信,学生拿到了优秀图书推荐表……
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纷纷敞开了,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新书搬上了书架,新的管理制度使学生更便于借阅,有限的图书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建起了电子阅览室,学生利用网络阅读经典名著;每个教室里,或简陋、或精致,都有了一个图书角,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书交到图书角,再从图书角借走自己喜欢的图书,班级图书角,成了最能牵动孩子们的地方……
早晨,学生踏进校门,广播里迎接他们的是《三字经》、《诗经》、《读书方略》等中华经典;课间,“小学生古诗新唱”的音乐代替了传统的铃声;中午,红领巾广播站又准时开播,在“我读书,我阅报,我成长,我快乐”的导语后,是“中华成语千字文”、“世界经典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世界儿童文学故事”以及学生习作。教室、校院的墙壁上,宣传栏里,空洞的口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经典名言、读书格言、古诗词、手抄报、精彩习作等,学生自己设计版面,自己编排,自己写、画。学生徜徉在经典中,沐浴在书香里……
放假了,许多小学生带回家的,除了成绩报告单,还有一份阅读考级证书。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阅读能力,各级教研室、学校重视研究对学生阅读水平的评价,阅读考级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学校给不同年级学生规定了阅读量,规定了必读书目,推荐了选读书目,并以此为等级标准。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情况申报相应的等级,每学期期中、期末两次进行阅读考级,合格者颁发相应的阅读等级证书,特别突出的授予“阅读小博士”称号……
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阅读竞赛、古诗诵读比赛、读书演讲,一个个读书活动吸引着学生,也影响着教师和家长,师生同读、亲子阅读,读书成为他们共同的语言……
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浸润着学生,浓厚的读书氛围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读书乐、乐读书,学生尽情享受读书带来的无穷快乐。助推,让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小学生行为持久性差,兴趣容易转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爱读书,会读书,从读书中获得提高,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是形成持久稳定的读书兴趣的动力。有效的阅读指导,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按“蓓蕾读书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每个班级每周开设2节阅读课,阅读课主要有四种课型: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好书推介课、集体阅读课。
阅读指导课,主要是在老师指导下,对某一类读物的阅读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一位教师执教《对联赏析》,让学生搜集交流对联,研究对联的特点,尝试对对子、编写对联。短短的两节课,学生了解了对联,激发起对这种祖国传统文学形式的浓厚兴趣。《走进长篇,触摸经典》则指导学生探讨阅读经典的意义和方法,鼓励读成本的书。《和安徒生爷爷对话》了解安徒生,探讨安徒生童话的思想和语言特点,尝试写作童话。
集体阅读课是阅读课最常见的形式,为提高阅读效果,采用自由阅读和主题阅读相结合的形式,避免阅读的盲目性。主题阅读的“主题”一是来自于“蓓蕾读书工程”实施意见的推荐书目,二是和教材内容相结合,三是根据学校、班级、学生拥有的图书或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四年级学习《珍贵的教科书》、《黄继光》、《壮丽的青春》一单元时,确立本月的课外阅读主题为“英雄”,搜集讲述英雄人物事迹的书籍或文章阅读。兰山区白沙埠镇是古代著名孝子王祥的家乡,“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孝”是白纱埠中心小学一个重要阅读主题。
阅读交流课,是根据班级阅读计划和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围绕一类作品或一种作品交流阅读收获。好书推介课重点对作品介绍、评
价,帮助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欣赏鉴别能力。师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如“问题读”:带着问题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勾画读”:边读边在书上作勾画圈点;“笔记读”:写读书笔记;“摘抄读”:摘抄好词好句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阅读课指导、影响着学生的课外阅读,避免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增强了实效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时雨醇绵润蓓蕾,书香氤氲盈校园。如今,读书已经成为临沂市小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坐拥藏书,漫步书海,学生从书中品味生活的精彩,从书中感悟人生的真谛。书,伴随着孩子们成长,滋养着孩子们的生命。
第四篇:用文明滋养校园 让生命健康成长
用文明滋养校园 让生命健康成长
沧州市迎宾路小学始建于1992年,现有75个教学班,在校生5386人,教师229人,是一所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凝聚力的学校。
我校深入贯彻中央和省文明委2017年“广泛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安排部署,认真对照《河北省中小学校省级文明校园测评体系》,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做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一、领导班子勤奋务实
(一)机构健全,分工明确。学校成立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处作为主抓科室。学期初德育处负责制定具体创建方案,召开教育干部专题会议进行学习并具体分工。
(二)深化党组织建设,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学校开展了演讲比赛、重温誓词、党员志愿者日等活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激励他们为党旗增光添彩,在工作中发挥了榜样作用。
(三)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生活上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学习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微心愿的方式了解学生心中所需,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四)做好家校沟通。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设有校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每学年对校级家委会组织机构改选一次。通过家长课堂、家长开放日等,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升了家长的文明素养和家教能力,学校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理解与配合。
以上工作保障了创建文明校园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序推进。
二、思想道德建设效果显著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以区教文体局编纂的《核心价值观教材》、学校汇编的《核心价值观教案》作为抓手,通过课堂让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学习。利用晨诵、做操、升旗仪式进行背诵,校园相关位置进行张贴,让学生时刻记诵核心价值观,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心灵。
(二)增强爱国情感,放飞中国梦。抓住清明、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中国梦”主题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庄严、隆重的氛围中树立报国之志,培养中国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意识。
(三)榜样引领,做到常态化。月主题活动和日积月累好习惯评价体系相结合,每月评校级美德少年,并通过颁奖仪式、校园展示窗进行宣传。常态化美德少年的评选通过快乐反思、家长寄语、教师评价三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们好习惯、好品质逐渐形成。
(四)童谣唱响校园,浸润心灵。童谣传唱是我校的特色活动,编写了校本教材《童谣新唱》,举办了童谣节,创编的童谣剧《赛童谣》在区艺术节演出获好评。利用晨诵、升旗仪式进行传唱,楼道内张贴原创童谣。现在,我校已创编优秀童谣200余首,童谣成为学生们生活、学习的好伙伴,潜移默化地规范了他们的言行。
(五)“三爱”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我校以班为单位承包“种植园”、“迷你动物园”,学生们在种植园内翻地、种植、收获,动物园中为家禽们打扫圈舍,喂食物,在劳动中了解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动植物成长规律,体验到劳动者的辛劳,品尝到收获的喜悦。通过科技月、勤奋学习月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通过升旗仪式、清明祭扫仪式等活动增强爱祖国的情感。
(六)德育课、少先队活动扎实开展,注重实效。每周一第一节课为少先队活动课,学期初制定详细月、周队会计划,每学期开展示范课观摩活动让队员在规范的程序中接受教育。
我校还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自2015年来,学校涌现出“绿色教室”36个、“最美园丁”46名、“文明有礼美少年”600余名,赵一诺同学作为省少先队员代表参加了全国第七次少代会。校园处处充满文明之风,洋溢着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
三、活动阵地建设丰富多彩
(一)宣传标语入眼入心。我校在校园内外设置了多种形式的核心价值观标语及展牌178处、文明校园标语在大门口及文化展牌进行张贴。
(二)板报、展牌定期更换、评比。教室内板报结合月主题活动每月更换一次,每学期展评一次。校园内文化长廊结合学期大型活动做到及时更换。
(三)净化网络环境。校园网络有专人负责,对网络中不健康的内容做到及时屏蔽,对师生需要的素材及时准备,确保师生在运用时做到畅通、快捷、安全。
(四)多措并举健全少先队组织。每学年进行大队委竞选,少先队队知识竞赛、重温队史誓词、新队员入队仪式、中队阵地评比等活动,增强了少先队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以上工作的开展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调动了全校师生创建的主动性。
四、教师队伍敬业精业
(一)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学年初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签订师德师风责任状,演讲比赛、评教活动、阳光历奇培训、班主任节等活动规范了老师们教育教学行为,体会到“敬业爱岗奉献”的内涵,享受着教育路上的幸福与尊严。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开展了主题研讨、读书交流、微创新论坛等活动,解决了教师们工作中的困惑,让他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快乐前行。
(三)形成科学的梯次教师团队。通过拜师仪式、骨干教师公开课研讨、青年教师素养大赛等活动,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优秀教师走向卓越,班主任走向了专业化。
我校打造了一支有创新、开拓进取的教师团队,现有省级骨干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1人,名师1人,教学标兵1人。18名教师在国家级评优课中获奖。
五、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浓厚
(一)了解文化内涵,增强集体荣誉感。学校把校训、校风、校徽等文化标识在校园醒目位置张贴,建立了校史室,升旗仪式或大型活动全体师生都要大声唱校歌。
(二)多彩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阳光健体节、男孩节、女孩节、拉歌赛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成长。红领巾小交警队、校长助理班、家长护学团队让志愿者用行动传播着文明,在奉献中享受着快乐。青苗课程让学生们学会了多种劳动技能。
(三)发挥网络文化作用。学校网站及时发布学校工作,校讯通平台是家校沟通的桥梁,自2016年10月设立学校微信公众号以来,共发布信息101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成功组织了英语节微视频、节徽投票活动,家长及师生积极参与,学生们增强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以上工作的开展,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着师生的心智,激励着师生在迎宾校园快乐地学习工作。
六、校园环境建设有序和谐
(一)教学设施规划合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按片就位,各种植物及设施有序布局,建有景观带10处,种植园1个,动物园1个。
(二)张贴宣传标识。醒目位置张贴“禁止吸烟”、“爱护环境”、“三节”等环保标识和宣传展牌。
(三)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协调辖区相关执法部门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倾听法庭审判、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以上工作的开展,校园处处洋溢着美的气息,充满生机与活力,规范了师生的不良行为,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秉承“健康第一、快乐成长、为学生的幸福童年负责”的办学理念,以文明校园“六个好”为标准,继续完善各项工作,创办让师生幸福,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
第五篇: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需要滋养
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需要滋养
假期看《仙剑奇侠传三》,当雪见化身一棵大树被烈火炙烤之后,生命垂危,周围的朋友为了救她给她喝水,让她充分照射阳光,给予她大地的气息滋养。看到这儿,我不禁联想到,其实,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应该接受滋养,就像大树从土地中吸收养分,接受阳光雨露的滋养一样。
本的假期培训,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李政涛教授来给我们做报告,大家反响很不错,他也是我在听过这么多报告中比较喜欢的一个,尤其他说的“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可以说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什么是有效教学,如何又是有效课堂,现在的新课改轰轰烈烈,全国范围内的你争我抢,这里一个标兵,那里一个典型,今天这个模式,明天那个建构,被迫邯郸学步后了的老师一直疲于奔命、忙于应付,理论说的很好,要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谈何容易。
一堂课45分钟,需要渗透的东西太多太多。既要扎实、充实,又要平实丰实,带着各种教学目标,背负着种种重大使命,着眼于各个层级的学生,着力于不同方向。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节课能承受得住这么多吗?
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带有鲜明个人特点且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过程。不可能今天听了一个报告就立刻渗透到自己的模式中,明天学了一个典型就立刻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我们是不能固步自封,但也绝不能拿来主义,收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经常改头换面把自己改得面目全非,整个一个四不像。
正所谓教无定法,每个老师的成长和发展其实应该是带有自发性,就像学生,现在我们越来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越来越放低姿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视角进行表达。可老师呢,反而越来越来被局限在一个框子里,就像大棚里种的树,哪怕大棚建的再高,大树的自由发展还是受限制的。
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需要滋养,学生是,老师更是,只有让老师的生命得到充分地自我学习后找到方向,确定方法,学生才会有一桶无比清澈的水去汲取,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最后,借用李政涛教授的一句话来结束,“愿师生在课堂上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