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校园建设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校园建设
近年来,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新局面的重大任务。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基础必须是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学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加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中,充分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
一、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1.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树立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的中国,解决一切问题靠发展。牢固树立科可以学发展观,对建设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发展好我们国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以提高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的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2.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就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入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全面指引党和国家发展,一定要深刻地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构建和谐校园,能够增强校园创造活力
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力源泉和动力,也是社会进步和协调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条件。为了使学校每个成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切实保证和充分发挥,要求学校保护和尊重好广大教师的创造精神,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体差异。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广泛征求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进步的合理化建议,发挥创造才能、支持创造活动、肯定创造成果,有效增强校园创造活力。
二、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
1.科学发展观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指导和基础
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认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快、更好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指导,处理好校园内外各种关系和问题,使教育教学事业协调发展;使和谐教育中的师生体验着校园的和谐幸福与成就感,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传授知识、获得知识的神圣家园。学校的各项事业坚持以人为本,校园和谐主要体现在人的和谐。结合学校的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人的工作,达到人的和谐。
2.和谐校园建设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和谐校园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是在社会实践中对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诠释。和谐校园建设是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环境和背景下进行的,要利用校园环境宣传科学发展观理论,让教师和学生把握好以人为本的核心和努力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学校始终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职责,做到学校和谐了,就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行动体现。
三、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校园建设
1.和谐校园的特征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纽带,达到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以师生、学校发展为整体效应。当前,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密切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和学校师生思想实际,找准工作着力点,以校园为载体,以文化为内质,建设科学、民主、开放的和谐校园。科学发展观对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学规律,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和谐校园主要体现为学校的民主意识,师生员工行使法律赋于的民主权利,民主是校园健康发展的根本。开放就是针对市场经济形势而言,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要跟上时代发展,它要求师生关注社会发展、生活变革,反映科技进步,教学要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活力,开放是和谐校园之源泉。
2.学校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
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一个社会要和谐,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办学的根本问题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问题,提供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向,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始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努力做好人的工作;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证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例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深刻体会到高职院校就是要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对部分专业教学实行“二加一”教学改革模式,为学生毕业就业奠定实习经验和岗位实践基础。学生入校前两年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走出学校、走向就业岗位,给予学生提前就业、适应社会的机会。通过对学院这部分专业学生进行就业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拿到毕业证就可及时就业,大大缓解了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
3.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就是要使学校的校园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诚信与友爱,充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到处是动听的和谐之声,满眼是悦目赏心的和谐画面。学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校园的和谐包括丰富的文化生活、浓厚的学术氛围、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校园环境、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校园的和谐主要是要做到人、事、物、景、情各方面的协调与和谐。要做到人的和谐,就是按科学发展观办事,做到以人为本;事处理得好,事业就健康发展;物是和谐的保障,校园和谐离不开软、硬件设施配置的和谐;景的和谐,能使人感到愉悦,感知校园文化的底蕴;情是和谐的基础,而情的载体是人,所以,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还要归结到人。
总之,校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中重要的一部分,和谐校园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建设者和创造者。因此,人人都要积极投入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来。学校和老师要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坚持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共同建设高尚、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使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
(作者单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
第二篇: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
构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新局面的重大任务。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和共同愿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基础必须是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学校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加入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中,充分发挥 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
一、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1.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树立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的中国,解决一切问题靠发展。牢固树立科可以学发展观,对建设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发展好我们国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以提高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的 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2.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就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入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全面指引党和国家发展,一定要深刻地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构建和谐校园,能够增强校园创造活力
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力源泉和动力,也是社会进步和协调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条件。为了使学校每个成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切实保证和充分发 挥,要求学校保护和尊重好广大教师的创造精神,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体差异。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广泛征求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进步的合理化建议,发挥创造才 能、支持创造活动、肯定创造成果,有效增强校园创造活力。
二、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
1.科学发展观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指导和基础
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认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 问题,更快、更好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指导,处理好校园内外各种关系和问题,使教育教学事业协调发展;使和谐教育 中的师生体验着校园的和谐幸福与成就感,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传授知识、获得知识的神圣家园。学校的各项事业坚持以人为本,校园和谐主要体现在人的和谐。结 合学校的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人的工作,达到人的和谐。
2.和谐校园建设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和谐校园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是在社会实践中对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诠释。和谐校园建设是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大环境和背景下进行的,要利用校园环境宣 传科学发展观理论,让教师和学生把握好以人为本的核心和努力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 一切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学校始终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职责,做到学校和谐了,就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行动体现。
三、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校园建设
1.和谐校园的特征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纽带,达到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以师生、学校发展为整体效应。当 前,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密切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和学校师生思想实际,找准工作着力点,以校园为载体,以文化 为内质,建设科学、民主、开放的和谐校园。科学发展观对高职院校来说,就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教学规律,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和谐校园主 要体现为学校的民主意识,师生员工行使法律赋于的民主权利,民主是校园健康发展的根本。开放就是针对市场经济形势而言,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要跟上时代发 展,它要求师生关注社会发展、生活变革,反映科技进步,教学要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师生互动,激发学生活力,开放是和谐校园之源泉。
2.学校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
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一个社会要和谐,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设和谐校园,学校办学的根本问题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问 题,提供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向,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始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努力 做好人的工作;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保证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例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 深刻体会到高职院校就是要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对部分专业教学实行“二加一”教学改革模式,为学生毕业就业奠定实习经验和岗位实践基础。学生入校前两年在 学校学习,最后一年走出学校、走向就业岗位,给予学生提前就业、适应社会的机会。通过对学院这部分专业学生进行就业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拿到毕业证就可及 时就业,大大缓解了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
3.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加强和谐校园建设,就是要使学校的校园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诚信与友爱,充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到处是动听的和谐之声,满眼是悦目赏心的和谐画 面。学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校园的和谐包括丰富的文 化生活、浓厚的学术氛围、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校园环境、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校园的和谐主要是要做到人、事、物、景、情各方面的协调 与和谐。要做到人的和谐,就是按科学发展观办事,做到以人为本;事处理得好,事业就健康发展;物是和谐的保障,校园和谐离不开软、硬件设施配置的和谐;景 的和谐,能使人感到愉悦,感知校园文化的底蕴;情是和谐的基础,而情的载体是人,所以,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还要归结到人。
总之,校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中重要的一部分,和谐校园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建设者和 创造者。因此,人人都要积极投入到和谐校园的建设中来。学校和老师要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坚持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共同建设高尚、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使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
第三篇:论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后备力量建设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动员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后备力量建设
考号: 姓名:
【内容摘要】:
新世纪新阶段,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流,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面对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和国内环境的巨大压力,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后备力量建设;
党的十八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新部署,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我们必须有新举措、新作为。如何搞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统领。
一、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
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我国生产力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民兵预备役人员又不同于一般的生产者,其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组织纪律都具有特殊的优势。要通过科学发展观,把民兵预备役人员组织好、教育好、训练好、管理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民生改善中把作用发挥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后备力量建设,也是推动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引导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经济建设,既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基本路线的要求,也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要通过宣传,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政治思想建设、法制观念、纪律观念,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民兵预备役官兵对深化调整改革意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社会民生的认识,强化经济观念、社会竞争、市场风险、质量效率意识,以实际行动参加和支持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要通过科学发展观指导各地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企业民兵预备役官兵在本职岗位上的带头作用;在学科学、用科学,带头脱贫致富中的骨干作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尤其是配合公安、武警打击犯罪,维稳执勤中的突击作用;在参加地方经济建设与经济开发和成建制投入重点工程建设中的先锋作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大力宣传国防后备力量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要注意抓住“后备力量”的特点,突出“后备力量”的主体,充分展示经过教育训练,有组织有纪律性的一面;要研究各地区在经济建设中成建制组织动员民兵预备役官兵的新经验;要宣传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如何编、练、用后备力量的好做法;要报道新型企业岗位用兵计划的开展和成建制组织有主题的军事性活动;要报道怎样把分散用兵和集中用兵、义
务用兵和有偿用兵相结合,做到编兵编在骨干企业,练兵练在关键节点,用兵用在关键时刻,既出经济效益,又出军事效益,更出社会效益。
二、把握只要国家存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就要加强的观点,科学发展观要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新时期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既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但也不能搞单打一、一刀切,要积极适应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引导全社会始终不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强化全民国防观念。
宣传经济与国防是一个国家富强的两大支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宣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国际形势,认识我周边安全局势和领土划界争端。宣传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家的安宁离不开武备。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可以发挥巨大的威慑作用,保证经济建设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工人生产要戴安全帽,搞经济建设也要有安全帽。”有国无防,经济搞得再好,基础设施建得再好,人民生活过得再好,侵略者一来,一切都不复存在。当前的钓鱼岛争端、黄岩岛争端,还有中印、中越争端,都需要我们大力度加强全民族的国防教育。要重点宣传关心国防和军队、关心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好领导,要大力宣传“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优秀民兵预备役官兵,要全面宣传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经济建设、企业生产、保卫边防、抢险救灾、反恐维稳中的骨干作用。用事实证明,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没有强大的国防不行,不建好民兵预备役部队不行,不发挥其“卫士”作用不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通过报道西方发达国家重视军备、重视国防建设的重大消息,特别是以色列的民兵预备役动员;要介绍一些外商、外国企业家,以及外国普通公民关注国防,依法服兵役和参加军事训练的事例,从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忧患意识,塑造中华民族“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
三、把握发展的观点、变化的观点,必须及时发现和倡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新事物
要紧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变化,大力宣传省军区部队推进正规化建设、民兵训练、征兵工作、参建参治、学生军训、全民国防教育等领域里的新经验,切实强化人武战线的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和敬业精神。
当前,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正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无论城市、农村,民兵预备役工作都面临转型的挑战,过去传统的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民兵预备役工作必须实现根本转型。要报道广大人武干部、民兵干部敢于迎难而上,积极探索民兵预备役工作特点规律。要宣传一些勇于开拓进取和改革创新的人武干部、专武干部、民兵干部和地方领导的典型事迹。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注意军事工作的集中统一。建设创造性的同时,不要忽视科学性、政策性,必须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保持高度一致,要把着眼点放在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上。理论创新要经过实践检验,同时要加强请示报告,处理好整体与局部、传统继承与改革创新的关系。
四、把握两点论观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质风貌
两点论要求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都要树立全面的观点,既看到二者的区别,又要看到二者的联系。反之,就会犯形而上学或片面性的错误。常见的问题就是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民兵预备役工作军地兼容,涉及方方面面,宣传报道中,要特别注意片面性。
比如:报道抓重点,在抓好基干民兵,抓好干部的同时,不要忽视普通民兵,更不要否定普通民兵。报道经济发达地区,不要忽视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民兵建设,不要忽视预备役部队建设。挖掘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经济效益,不要忽视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军事效益,更不能忽视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政治效益。进行共同科目训练时,不要忽视专业性的技战术训练。训练民兵应急分队,不要忽视海军、空军、二炮勤务保障分队。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抓机关,不要忽视如何抓基层。基层武装部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基层建设要靠他们去抓落实;民兵预备役人员执行任务,要靠他们去带队、去组织、去指挥。因此,要重视如何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基层专武干部的先进典型和经验。
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之一,就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这一思想运用到后备力量建设,就是要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找新对策,用改革的精神抓建设,用创新的成果求发展。
用新的思想观念研究问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创新观念。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转变。反思近年来后备力量建设的实践,之所以一些新情况不能被正确认识,一些新问题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一些新的方法手段不能被及时运用,其中固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很重要的是一些同志思想陈旧、观念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而在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前,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新形势新情况对后备力量建设带来的新要求,使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指导等,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比如,如何培养新型军事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后备力量建设的质量和层次;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打牢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思想政治基础;如何坚持从严治军的方针,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正规化建设与管理;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等等。解决好这些带根本性、长远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才能使后备力量建设适应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重点的各项任务的要求。
用新的方法指导具体实践。创新,不仅包括思想观念的创新,也包括工作方法的创新和要克服凭老经验办事,按习惯做法指导工作的模式;要善于运用新科技成果,改造陈旧过时的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要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等先进知识和手段,满足新形势下后备力量建设需求的多样性;要用新的手段和方法,解决好长期困扰后备力量建设的老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无效劳动,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用新的精神状态抓好工作落实。
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后备力量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关键在落实。而抓好落实,首先要解决好广大官兵的精神状态问题。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抓落实的先决条件,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事业心,没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意识,也不可能有创新的作为。而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抓住世界观改造这个根本,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强调为部队做表率;对基层官兵来说,就是要着眼激发动力、提高本领、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只有这样,才能使后备力量建设真正取得实效,科学发展观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胡总书记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历来高度重视,作过一系列精辟论述。各级要充分认清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摆在战略位置抓紧抓好。胡总书记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高度关注,要求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增大国防后备力量的科技含量,增强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整体实力。胡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阐明了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地位作用,揭示了新形势下后备力量建设的特点规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后备力量建设摆到重要位置,真正抓出成效。要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始终保持后备力量建设的正确方向。要强化作战需求牵引,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要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加强后备力量质量建设。要积极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后备力量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加强指导,真抓实干。要坚持双重领导,形成军地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研究特点规律,努力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大力改进作风,在解决问题、推动建设上见实效,不断开创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
【注释】
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形态的多元化导致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多元化。换句话说,看问题仅有两点论也是不够。比如,分析事物,它不仅有正面、反面,还有许多侧面;再如,分析经济形态,光有一把“姓社”“姓资”的尺子不一定准确,还得看是不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所以,我们要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凝心聚力,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统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从而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对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质量的两点看法》选自《国防》2010年第04期,作者周立强
[2]《搞好后备力量民兵预备役部队整组》选自《国防》2009年第05期,作者张烨
[3]《民兵整组为何总是有点难》选自《中国民兵》2011年第04期,作者贾敬银、任少军
[4]《着眼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选自《国防》2012年第1期,作者文木海、李志伦
第四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反腐倡廉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反腐倡廉
----圆中国梦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我们热爱祖国,如同热爱我们的母亲,祖国的甘泉,母亲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中华民族几十年的文明传承,廉洁奉公一铸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中耀耀生辉。即便在封建社会那浑浊的官场中,依然有很多严于律己、奉公执法的清官廉史。他们恪守“不贪为宝”的人生信条,清清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他们的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是的,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如今,市场经济浪潮风起云涌,各种利益和诱惑不断交织,人们思想意识更趋多元化,各种挑战和考验让人目接不暇。于是一个个腐败大案浮出水面,一个个贪官在“糖衣炮弹”面前纷纷倒下,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警示我们每个人吗?
“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这四字词语必将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习总书记告诫我们: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许多待以解决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国民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党风建设,反腐倡廉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新形势、新任务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广大干部职工都应该认知自觉的学习班、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等有关政策方针,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总体来说是好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廉政制度,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行为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约束实施细则》等。这些制度是充分建立在我们党反腐斗争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目前,就现状来讲,我们已经确立了一个好的反腐倡廉的大环境,有很多人都能做到自节自律,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但是,在某些范围来讲,有些人在执行制度的时候并不能一切均以制度为准,还有一些人趁着某些制度还不太完善,钻空子、找漏洞,千方百计谋取个人利益。他们并不是不懂法,而是满足一己私欲,就是各项规章制度于不顾,贪婪的索取。这些人虽说只是少类,但恰恰是这些人的做法,败坏了我们党风,是广大群众为之痛恨。他们的行为为我们所不齿。但我们是否静下心来沉思过呢?
如何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就我个人粗浅认识,发表对廉政建设的一点看法。首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加强反腐倡廉的工作力度,增强领导干部的自觉性,不断提升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加大考核力度,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证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奖惩法》等。加大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力度,使反腐倡廉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密切结合,经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各单位应结合实际,制定出能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措施。最后,我认为还应该经常进行巡视检查,加大宣传力度,及时给予曝光。这样既能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有肃清了行风。
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际行动上,都需要每个人认真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反腐倡廉需要完善廉政建设制度,将责任、压力、措施经一步到位。这需要我们广大职工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格管理,不断改善行业作风,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这项工作一定取得成绩。
“廉洁”二字值千金。古往今来,有多少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史为千千万万百姓所传颂,一代清官包工、于谦、海瑞的故事热映荧屏,久演不衰;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牛玉儒、任长霞的事迹家喻户晓,震撼人心。是的,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廉洁自律,永远是时代的需求,勤政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今天,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如果没有先辈的抛颅头,撒热血的牺牲,就没有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如果没有建设者艰苦卓越的探索和大公无私的奉献,就没有今日坚固的共和国大厦,所以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然而,在现实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的人在香风毒雾的熏染中迷失了方向,一个个腐败大案相继浮出水面,一个个贪官纷纷落马。这是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廉洁自律的警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廉洁自律,坚决抵制一切腐败现象。
徐才厚、陈希同、马向东等国家官员的腐败,让我们憎恨和愤息。一些曾经对国家和人民有过贡献的领导干部,他们的堕落,更让人叹息;他们高权重,到底是缺什么?其实,古往今来贪腐者从不缺钱,缺的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缺的是浩然正气;缺的是廉耻之心。
古人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成”与“败”都是由自身决定的。腐败分子的落马,说到底就是由他们自身的原因所导致的。他们败就败在不能守住心灵的底线,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最终毁了自己,给国家造成损失,给家庭带来悲剧。到那时候,痛哭流涕,悔之晚矣!!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够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目标还要我们为之拼搏。因此,奢侈奢华之风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巨大障碍,都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严重阻力。如果不能彻底消灭这些不正之风,加强廉政建设,一切宏伟蓝图都将难以实现。也许有人会认为,反腐倡廉市政府机关和执法部门的事。我们只是一家国有企业,反腐倡廉,有必要提到这么高的位置吗?殊不知,我们国有企业同样肩负着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任。一些企业管理者由于严重贪污贿赂,致使许多豆腐渣工程吞噬了许多鲜活的生命,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尤其国有企业,更需要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对企业领导人员来说,廉洁从政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对企业员工来说,廉洁从业则是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厦,离不开我们每行每业,每个部门,每个公民的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勤奋工作。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矣”如果我们以廉为镜,那么我们就能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万里长城。只要我们贯彻好廉洁自律的七项原则要求,执行好《够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若干规定》,完善好“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大力营造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和谐安定的创业氛围。那么我们一定能充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明天,铸就国有企业新辉煌而奋斗!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决反对腐败,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的性质,实践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即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核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反腐倡廉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是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要从根本上杜绝贪污腐败,最重要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共产党先进性,保持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宣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反腐倡廉和依法执政的根本。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重洁身以自好,公正,效能,服务这三个廉政文化的理念就如三朵清纯的“廉花”,“润物无声”无声滋养着百姓的幸福。
第五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课改
【教育教学论文】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课改
太和县马集中心学校
王晓燕
二零一二二月二十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课改
太和县马集中心学校 王晓燕
摘要: 本文用科学的发展的观点阐述了新课改对教师和教学方式的新要求。用科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指导新课改。从转变思想观念、坚持实事求是,再到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效教学方式、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最后对教师自身提出了“坚持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将科学发展观与课改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些简单实用的教学案例,建立起一整套既贴合当地教学实际又全面协调的课改理念。
关键词:新课改、以人为本、五步三查、和谐、与时俱进、创新人才
一、转变思想观念,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新课改的出现,及时地纠正了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是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社会的迫切需求。国家大计,教育为本。要加快转变思想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课程改革上升到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兴衰的高度。必须要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理论精神和基本要求,只有把课改理论研究好、研究透,才能正确的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更好的服务于乡村基础教育。
二、实践课程改革要实事求是
实践课程改革不等于按部就班、生搬硬套。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它也具有改革特征的普适性。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有高有低,民俗风情多种多样,学生知识和素质水平也千差万别。盲目生硬地将课改理论运用于教学只会将课改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与教改初衷背道而驰。要从当地教育教学水平及学生整体素质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当地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新课改,只要不违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总目标,不违背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把新课改理论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新课改的积极作用。
三、实践新课改要以人为本
笔者认为,以人为本不仅是实践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更是新课改的灵魂所在。教学,是心与心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以人为本的教学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思想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则是适时适当的加以引导,使教学过程不过分偏离主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思考,大力提倡创新性的思维。摒弃仅仅以分数高低论优劣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把课堂作为授业解惑的主体的同时也要把课堂打造成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解放思想、开拓思维的平台。在这里,笔者建议在课堂中实施“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独学;对学、群学;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即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在学生独学时;在组内小展示时;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笔者在运用“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深刻体会到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课堂即社会,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等等,这都是一个人一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
四、实践新课改要“和谐”
实践新课改中的“和谐”不仅是课堂氛围的和谐,还是师生之间、老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的和谐。课堂氛围的和谐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师生之间的和谐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该学科的学习中去,老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的和谐则是强调老师不仅仅教育书本知识,更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能成长为对社会主义有利,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利的创新型人才。以《磁场》一节引入新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讲:“在我国的古书《史记封禅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晚年却很迷信。有一天,宫外有位自称叫奕大的人求见,说是有宝物要献给皇帝。汉武帝一听,马上召见。只见奕大从怀中取出一对棋子,说这叫斗棋,放在一起争斗不已。汉武帝命人拿来棋盘,奕大把两只棋子靠近摆在一起,果然能够‘相距不休’。一会而,奕大又换了个法子,两只棋又相互吸引不肯分开。这个玩意儿可把皇帝给逗乐了他马上下令封奕大为‘五利将军’。同学们,如果你是奕大,你会用什么来做那两只棋子呢?”当然教学内容如果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践新课改要与时俱进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这也要求教师时刻保持对生活和新科技的敏感度,简而言之,就是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
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纳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
第二、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
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此外,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多考虑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的题目,如学习惯性后,解释刹车时人体上半身为什么向前倾的现象。学习杠杆后,解释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省力的道理;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会从地图上测出长春到北京铁路线的长度;学习了光的反射,解释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透镜,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透镜;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压强后,解释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结束语:
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关乎每个孩子的前途命运,更关乎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实践新课改理论,培养创新型人才,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基本要求。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之责。作为新一代的中学教师,特别是作为中国最庞大的基层中学教师一员,吾辈深感肩头责任之重大,虽然每时每刻都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感,但是创新、改革是我们当下唯一正确的道路,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把课堂作为授业解惑的主体的同时也应该把课堂打造成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解放思想、开拓思维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