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中考古诗鉴赏

时间:2019-05-14 01:2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柳州中考古诗鉴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柳州中考古诗鉴赏》。

第一篇:柳州中考古诗鉴赏

2007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2008年 次北固山下

王湾

2009年 黄鹤楼(崔颢)

2010年 望岳(杜甫)

2011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012年 使至塞上(王维)

三、古诗鉴赏(4分)2007年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1分)

(2)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3分)

三、古诗鉴赏(共 4 分,每小题 2 分)2008

年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淼、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送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把“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生”与“入”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20 = 400

2分)2009年

10.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三、古诗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2010

年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2011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回顾自己二十多年来遭贬流放的经历。B.颔联写诗人回到故乡听着幽幽笛声而勾起对旧友的怀念。C.颈联写诗人对待世事变迁、仕宦沉浮的达观态度。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赠诗的题意。8.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标题看,这是作者刘禹锡写给好友白居易的回赠之作。

B.诗歌借用两个典故把自己对亲朋凋零、世事沧桑的伤感表达得委婉、含蓄。

C.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景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D.这首诗感情起伏跌宕,“暂凭杯酒长精神”流露出举杯浇愁愁更愁的忧愤不平之情

二、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2012年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0 = 400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20 = 400

第二篇:中考古诗鉴赏复习

中考散文复习

——开头和结尾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领悟开头结尾,把握文章主旨。2.探究品味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品味方法,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作业再现 2.出示目标

(1)领悟开头结尾,把握文章主旨。(2)探究品味方法,提升语文素养。(二)探究开头的作用 触类旁通

1.出示一组开头

草记 贾平凹

①1982年10月,我去银川,过三边,一漠沙地;天地全然都空白了,几十里没有一座房,也没有一棵树,远远的地平线上,遥远的地平线,乡阳欲浮欲沉,像是妊娠,已经粘胶得成一个椭圆形。我默默走着。先是并不留意,后来就发现眼前倏忽飘过一朵两朵白绒团儿,温温柔柔的,泛着银光,再往前走,白绒团儿竟多起来,一动脚,就绕着身子乱飞。疑心是柳絮,抬头搜素去,四周依旧空旷;急用手去捉,手一抬,那白绒团儿却顺手而上,才抓住一团要看时,一出气,又飞了。一时又起了风,沙尘并没有动,但白绒团儿越发纷纷,如千万只白色蝴蝶,升升浮浮,翩翩不能安静。定睛看去,那白绒团儿却原来都是从一棵一棵什么草中起身的:草高不盈尺,条细,半绿半枯,结一串串果实,如豆荚,尽都干裂,有的已空壳,在风中铮铮颤着细音,有的半合半开,形如织布木梭,里边两排荚籽,每籽小如鸡眼,四周生满白绒,风吹绒毛如足如翅,就悠悠而去了。

②我不知此草为何名,站在那里,一直等远远的一队骆驼走来,问起驼峰间的牧人,回答说:这草叫佛手肿。草古怪,名字也古怪。我在问,回答是:“他怎么不长绒毛呢?要不,它怎么繁衍后代啊?”

……可见环境好的并不足夸,环境劣的更不应自弃。再想这佛手肿长在这里,它也开花,它也结籽,虽然斗,一结籽就生出绒的翅膀,没有一只蜂儿来传递花的爱情,没有一只鸟来遗播籽的繁衍,生活给了它瘠贫,也同时给了它的奋自己去谋生路了。(选自《西安晚报》)

文章第①段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3’

内容:第①段的划线句子描写了沙地荒凉的景象,这就是佛手肿生存的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佛手肿生命力的顽强; 结构:为下文表现佛手肿的顽强的生命力作了铺垫。

寒色 龙应台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①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作者引用两句诗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内容:①引用诗句,开篇点题。②诗句描写了苍茫淡远、略带寒意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忧伤之情,为文章奠定充满温情而又伤感的感情基调。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总领全文。

枯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它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它是郑板桥,“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⑧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第9期有改动)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

内容:开篇点题,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眼前的枯竹历尽沧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引起下文,引出下文对枯竹的前身、后世的遐想。举一反三 1.探究方法

(1)小组合作:参考以下三则范例,你认为领悟文章开头的作用需从哪些方面思考?

内容:第①段描写了沙地荒凉的景象,这就是佛手肿生存的恶劣的环境,表现了佛手肿的顽强。结构:为下文表现佛手肿顽强的生命力作铺垫。

内容:①引用诗句,开篇点题。②诗句描写了苍茫淡远、略带寒意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忧伤之情,为文章奠定充满温情而又伤感的感情基调。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总领全文。

内容:开篇点题,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眼前的枯竹历尽沧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引出下文对枯竹的前身、后世的遐想。

一:结合文章,领悟内涵; 二:立足全篇,紧扣中心; 三:两个角度,品析作用。

(2)自主探究:你认为运用这种方法应对实际问题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常用术语:总领全文;开篇点题;渲染气氛;

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奠定基调; 为下文作铺垫;上下文形成对照……

小贴士: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合理使用术语

(三)探究结尾的作用。触类旁通

1.出示一组结尾

草记 贾平凹

……可见环境好的并不足夸,环境劣的更不应自弃。再想这佛手肿长在这里,它也开花,它也结籽,虽然没有一只蜂儿来传递花的爱情,没有一只鸟来遗播籽的繁衍,生活给了它瘠贫,也同时给了它的奋斗,一结籽就生出绒的翅膀,自己去谋生路了。也正是环境太不好了,它并不去以色香诱蜂儿鸟儿,它靠的是自己生的欲望,靠的是飞的力量,自然这样可能落地而生,也可能落地而亡,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绒儿各自在找寻自己的归宿呢?

⑧“它只能在沙地上长?”

⑨“要不怎么说是苦命的呢?”牧人赶着骆驼走远了,缓缓的步伐,摇奏着沉沉的铃声。几朵白绒团儿飘在骆驼的身上,落在牧人的帽子上,那深深的骆驼脚窝里,也满满地落下了一堆了。

⑩啊,荒凉的沙地上,有多少人来过,又有多少人能知道这草呢?知道的只有骆驼,只有牧人;但骆驼不懂人语,不能言语,牧人能言,但不能写出以示天下。只有我记下此草;草可悲,草亦可幸也。

如何理解文章末段的“草可悲,草亦可幸也”?(4分)佛手肿只能在贫瘠的沙地上生长,不被很多人了解,“草可悲”;它有独特的生存手段,能遇到“我”,将其写出以示天下,“亦可幸”。

寒色 龙应台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①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作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

内容:最后一段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指出亲情是生生不息、恒远流长的。结构:总结全文。

枯竹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它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它是郑板桥,“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⑧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文章的结尾改成“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好不好?为什么?4’ 不好。内容:原文结尾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喜爱和赞美之情。优美含蓄,意蕴无穷。

结构:原文结尾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而改文的结尾虽然也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是过分直白,缺乏美感。举一反三 1.探究方法

(1)小组合作:参考以下三则范例,你认为领悟文章开头的作用需从哪些方面思考?

佛手肿只能在贫瘠的沙地上生长,不被很多人了解,“草可悲”;它有独特的生存手段,能遇到“我”,将其写出以示天下,“亦可幸”。

内容:最后一段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指出亲情是生生不息、恒远流长的。结构:总结全文。

不好。内容:原文结尾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喜爱和赞美之情。优美含蓄,意蕴无穷。

结构:原文结尾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而改文的结尾虽然也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是过分直白,缺乏美感。

一:结合文章,领悟内涵; 二:立足全篇,紧扣中心; 三:两个角度,品析作用。

(2)自主探究:你认为运用这种方法应对实际问题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常用术语: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升华感情;点题;言有尽而意无穷……

小贴士: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合理使用术语

学以致用

中国地图 高鹏程

⑴去乡下拜年,看见几乎每家堂屋里都挂着一张中国地图,大舅家有,二奶奶家有,还有小姑,小姨家……这些地图,有些新贴上去不久,有些看起来有好几年了。但是和烟熏火燎几十年的土坯墙相比,依旧有些突兀。几乎是昏暗的土坯墙上唯一鲜亮的事物。

⑷我明白了,这些地图上连着的地名,都是我的表兄妹们外出谋生和打工的地方……

⑿我没有去更多的人家。但我知道,我的判断不会有什么差错。因为早就听说了,宁夏西吉,这个拥有47万人口的贫困大县,每年外出打工的约有12万人。后来我才听说当地的一首新民谣:家家屋里老两口,门前拴个大黑狗。十户人家九户空,墙上一张大地图。

(文章选自2011年《散文》第10期,有删改)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第(1)段的作用。(4分)

内容:开篇点题。写了与烟熏火燎的土坯墙形成鲜明的对比的中国地图,表现了鲜亮的地图的突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引起下文,引出下文的儿女们外出打工、老人们牵挂思念的故事。2.简述以“新民谣”作结尾的作用。(4分)

内容:点明中心,新民谣写了当地人外出打工现象不仅仅是“我”的亲人,而且扩大到整个地区,进一步说明该现象的普遍,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旨; 结构: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四)教师寄语

深入研读文本,把握主旨;

注重方法探究,举一反三; 重视生活体验,求真养性。

学会领悟开头结尾,努力提升语文素养。

第三篇:中考古诗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朝 李白

⒈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⒉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

3.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2)“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行路难》 唐朝 李白

⒈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⒉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心存被启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船梦日边。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⒊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望岳》 唐朝 杜甫

⒈远眺泰山的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⒉近望泰山的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⒊细看泰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⒋望岳产生登岳的句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⒌表现诗人胸怀崇高理想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全诗紧紧围绕诗题中的“望”字着笔,依次写了(远望、近望、凝望、展望)的情景。

9.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 割”两字用得好,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好在何处?答:一个“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字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诗人不怕艰险、勇攀高峰、俯视万物的雄心和壮志,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读来催人向上,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 岑参

⒈描写边塞雪景(作者从想象角度虚写雪景)的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⒉写送别场面的句子: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⒊从军中大帐写天气奇寒,侧面表现雪的威力的句子: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⒋从人的感觉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⒌从雪后沙漠、天空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的句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⒍从帐内饯行场面表现,表现友情浓烈与真挚,心胸的豪放与豁达: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⒎表明分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8.本诗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9.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0.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11.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2.拓展: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 刘禹锡 ⒈回忆被贬生活的诗句: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⒉用典故表达对老友的怀念以及世界的变迁,回归后的畅想与生疏的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⒊坚信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⒋比喻腐朽势力必然衰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⒌感谢白居易的同情和勉励的诗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6.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怀旧”句借向秀怀念嵇康的典故,表达了对故人已逝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到乡”句借王质的故事,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的心情。

8.诗歌第三联(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好在何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以“沉舟”“病树”比喻,“形象生动地提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告诉人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无题》 唐朝 李商隐

⒈形容一个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答: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答: 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关雎》(《诗经》)

⒈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⒉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蒹葭》(《诗经》)

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观沧海》曹操

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⒉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⒊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5、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朝 王勃

⒈以全新角度阐明对离别的看法,饱含友情,让人胸襟豪迈爽朗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用来形容人们在世界各地都有知心朋友,虽然远隔重洋,却如近邻一样亲近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本诗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本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拓展: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相似。

6.说说第二句中“望”的表达作用。答: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望中含情,表达了对友人沿途劳顿的担忧之情。7.简要分析颈联的内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答:这两句以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情和别情的新意境: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和阔大的胸怀

8.这首诗与其他送别诗的不同点是什么?答: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改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相见欢》 南唐后主 李煜

⒈表明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2.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无言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3.李煜的《相见欢》中用巧妙地比喻写“愁”的句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无言独上西楼”:“无言”,无尽思绪,无可倾诉;“独上西楼”:登高问月,无人倾诉、心境落寞的行为观照;“月如钩”: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圆必缺,载荷着人生的无常之悲。

2、“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种着梧桐树的寂静庭院为秋色笼罩(梧桐,古有“梧桐树,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树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讯隔绝杳无;“清秋”:背景,为通篇充溢的“离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表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

4、“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别是一般滋味”指离愁,即“离愁在心头”之意。如果说前文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

望岳 杜甫

1.选择赏析有误的一项:(B)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联前一句写出作者一见泰山时的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后一句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细望中所见的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D.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由远及近,时间是从朝到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2.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C)A.一二句写远眺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三四句写近望之势。着一“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特设泰山奇景: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五六句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爱到涤荡。极目远眺,只见一只眼眶受伤的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七八句写企盼登山之情。似写登山,实为明志,巧妙地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3.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你的启示。

"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慨,使全诗的意境格外雄阔高昂。“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所以根据诗意,这句诗勉励我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慨以及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慷慨激昂。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四篇:柳州中考方案

柳州市2011年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

新闻发布词

柳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 吴兴华

新闻界各位朋友,同志们:

为做好2011年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以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要求,市教育局制定了《柳州市2011年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方案》,并按程序报自治区教育厅审批同意。为进一步增加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透明度,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柳州市2011年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方案。

首先,我代表市教育局对光临本次新闻发布会的新闻界各位朋友,以及在座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就《柳州市2011年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方案》,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一、今年我市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柳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全面检查初中教学质量和普通高中录取新生;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有利于我市逐步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改革运行机制。

(二)2011年,柳州市继续进行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 改革,坚持改变以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录取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并取得新的突破,为推动和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发展,为我市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二、今年柳州市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重要变化

(一)和去年相比,书面考试科目中,仍然实行政治、历史合卷开卷笔试。但政治、历史两科分数所占比例有所改变,其中政治占60分,历史占40分。

(二)书面考试科目中的数学科考试不能使用计算器。

(三)扩大定向推荐生的比例,由去年的40%扩大到50%。全市11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今年各拿出50%的指令性招生指标,直接分配给相关区县初中学校。录取柳州高中、柳州铁一中的定向推荐生,书面考试学科的总成绩必须达到A等及以上;录取其它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定向推荐生,书面考试学科的总成绩必须达到B+等及以上。市属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定向推荐生的录取程序为:市区各初中学校在校内公布学区内学生名单,并公示5个工作日及举报电话;公示结束后,符合条件的学区生自愿申请,对符合推荐条件却放弃推荐资格的学生必须填写放弃推荐确认表。各初中学校收集学生的自愿申请表和放弃推荐确认表后报市招生考试院;市招生考试院根据各学校学生的申请,并在各学校推荐指标范围内,对符合条件的考生按中考成绩排序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市招生考试院确定录取的定向推荐生名单必须在柳州教育网和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网站柳州网页进行公示。各初中学校无权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定向推荐生进行筛选。各县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定向推荐生的推荐及录取办法由县教育局制定。为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定向推荐工作实行严格的公示、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继续实行六项重要举措

(一)继续实行“两考合一”,即实行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合并,同时同卷进行。

(二)继续实行中考各学科成绩及总成绩等级制。各科笔试成绩及总成绩分别划分为A+、A、B+、B、C+、C、D、E八个等级,不得以任何形式按考试成绩给学校和学生排队或公布名次。

(三)继续实行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且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

(四)继续实行初中生物、地理学科毕业会考制度,全市统一组织,初二年级下学期进行,分A、B、C、D四个等级,C等及以上者方能为普通高中录取。

(五)继续实行免试保送生制度。全市11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今年继续各拿出5个招生指标录取免试保送生。对国家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省市级以上的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在指标范围内由所在初中学校保送直接进入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学习。

(六)继续实行普通高中招收特长生制度。允许各普通高中按照市、县教育局下达的特长生指标,对报考本校的具有体育、音乐、美术、辩论、表演、实验、文学创作、工艺制作、电脑制作等特长的学生进行择优录取。

四、考试、命题与评卷

1.初中升学考试(含毕业考)包括书面考试、体育考试、毕业会考、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所有初中升学考试试卷全部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命制。

书面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历(合卷),考试时间为6月24、25、26日三天。

书面考试总赋分660分,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120分,物理、化学各100分,政治与历史合卷考试中政治占60分,历 史占40分。

体育科考试,考跑、跳、投三项,每项占10分,满分按30分加入升学总分。体育考试全市统一方案、统一标准、统一时间进行,在5月底前全部完成。

初中毕业会考科目为初中生物、地理学科,全市统一组织,初二年级下学期进行,分A、B、C、D四个等级,C等及以上者方能为普通高中录取。

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科目为物理实验、化学实验、信息技术学科,考试时间安排在5月份,考试成绩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合格者方能为普通高中录取。

2.报名与收费

我市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报名时间为2011年4月18日至4月19日,凡我市应、历届初中毕业生、结业学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社会青年均可报名,具体事宜详见当年的招生简章。

中考收费标准按自治区物价局、自治区财政厅的文件规定公布执行,城镇、农村低保家庭的困难考生可以减免报考费用,由考生本人填表申请,考生所在初中学校审核上报市、县招生考试部门。

3.命题、审题制度。分别成立以骨干教研员和优秀教师为主的命题、审题专家组,各学科命题小组应不少于3人。建立命题、审题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参与命题、审题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市教育局颁发的命题、审题资格证书,并与市教育局签订保密协议书,建立保密诚信档案。审题人员和命题人员必须分开,并从进入工作至考试结束,实行完全隔离。

4.命题原则。命题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进行,以教育部有关课改精神和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为依据,注重考查学生对重要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 系,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杜绝设置偏题、怪题。数学、物理科试题的平均难度值为0.65±0.03,其他学科试题的平均难度为0.70±0.03;易、中、难题目的比例应为6:3:1。

5.评卷。评卷工作由市教育局组织在职骨干教师组成的阅卷队伍进行,确保阅卷工作客观、公平和公正。

五、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今年将继续对全部初中毕业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普通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客观,市、县教育局将进一步完善各级评价机构、工作程序和责任追究制度,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六、毕业资格的认定

初中毕业年级学生,成绩达到以下标准者准予毕业并由学校颁发经县、城区教育行政部门验证的初中毕业证书:

1.书面考试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史(合卷)考试成绩均为D等及以上。

2.初中生物、地理学科毕业会考成绩均为C等及以上。3.物理实验、化学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为合格。

4.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C等及以上。

对于参加了中考但又没能达到毕业合格线的学生、外地户籍且不打算在柳州升学的学生、只想获得毕业证而不打算升学的学生等,可以参加7月6~8日由各初中学校组织的毕业补考,由学校评定学生的毕业成绩。补考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七、普通高中招生录取

普通高中的招生要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实行考生自主选择学校,学校择优录取学生,把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招生的基本依据。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综合素质评价为C等及以上者,普通高中方可录取;综合素质评价为B等及以上者,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及县中方可录取;综合素质评价为A等者,方可作为保送生推荐。

中考考生的成绩以书面考试和体育考试的总成绩按照等级制方式呈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体现投档先后的公平、公正。总成绩按A+、A、B+、B、C+、C、D、E八个等级排列,总成绩等级高者,录取投档时排位在前;总成绩等级相同者,按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史等6个学科高等级数量的递减顺序排列,各学科高等级数量越多,录取投档时排位越靠前。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千万学生的利益,为切实加强领导,全市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由市教育局统一管理,业务工作由市教育局委托有关部门负责,并成立柳州市2011年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日常工作。

(二)制度保障。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通过制度来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杜绝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市教育局提前向社会公布中考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方案。各招生学校在招生前及整个招生过程中要如实向考生公示学校简介(含师资、设施,包括学生住宿等办学条件)、招生计划(含指令性招生计划、指导性招生计划)、收费项目和标准、报名条件、报名的起止时间、录取时间、新生录取名单等事项。

2.诚信制度。逐步建立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诚信机制。参与命题、审题、阅卷、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 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3.监控制度。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纠风办、监察局、新闻媒体等相关人员组成的监督队伍,对考生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实行责任追究制。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社会监督。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学业考试、素质评价及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中违反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现象和行为,可以书面形式向市教育局纪检监察室投诉,纪检室在接受投诉后应尽快开展调查并作出答复。

4.评估制度。市教育局将组织对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等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实行全程监控。招生工作严格实行“三限”政策。教育系统任何部门不能组织编印与中考有关的考试复习辅导资料,更不能要求学生征订购买考试复习资料。考生必须知道的考试说明、考试范围、考试内容等,应免费印发或在网上公开发布。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在招生考试工作中有违纪行为的责任人和相关领导,将予以严肃处理。

中考改革的顺利进行,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关乎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希望新闻界的各位朋友给予大力支持,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为我市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最后,我代表市教育局,对新闻界的朋友们再次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2011年4月2日

第五篇:2011年中考课外古诗鉴赏(教师版)

2011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精编

佛山市南海区华光中学 邓绍志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依恋 之情的自然流露。(2分)

2.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原因是什么?(2分)

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3.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逐、移。(2分)4.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5.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6.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地白白___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____凄清_____的特点。2分 8.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田园乐(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9.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

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10.

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

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共2分。

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2分,意思对即给分)

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3.诗中哪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2分)

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1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5.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16.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2分)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

晚春江晴寄友人(唐)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17.请分析“低”的妙处。(2分)

一个“低”字写出此刻晚日沉沉,含山欲坠;落霞经晚日的金光从下面映射,更显得色彩斑斓,极为绮丽。晚日与绮霞,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18.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怀乡、思友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9.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 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20.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参考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21.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2分)

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1分);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1分)。

22.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4分)

示例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

示例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2分)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4.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2分)

“一程”写出了路途的艰难遥远。“一更”写出了风雪交加,环境的恶劣。作者巧用数量叠词,含蓄地表达了孤寂凄凉的思乡之情和对从军(扈从)生活的厌恶。

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尽,来往亭前踏落花。

25.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说说诗中描绘的春景的特点。(2分)

写出了暮春季节生机盎然,色彩绚烂的特点。

26.联系全诗内容,分析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之情。(2分)(答出“暮春”得1分,答出“留恋”或“怜惜”得1分)

社日①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27.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

分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28.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分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9.除梅子外,这首诗还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2分)

芭蕉、柳花

30.“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古离别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31.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多么骀荡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32.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2分)

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33.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2分)

落日、绮霞、远山、青草(答出1点给0.5分)

34.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1分),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1分)、思念友人(1分)的感情。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35.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2分)

镜中看

36.“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2分)

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西归绝句①(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37.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反衬或衬托

38.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2分)

(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长安九日诗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39.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当时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请用一个成语表述。(2分)

身不由己 无可奈何 形单影只

40.在第三、四句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2分)

含蓄地表达了思念家乡、牵挂亲人的思想感情。(2分)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栏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41.诗中最能体现“万山”对溪水态度的是哪个一个词?(2分)

不许

42.诗中的溪水具有怎样的精神?(2分)

答案示例:溪水具有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饶、奋勇向前的精神。

下载柳州中考古诗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柳州中考古诗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鉴赏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分题材突破训练 一、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古诗鉴赏

    1、下面是对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12-21) 孙怀柱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

    古诗鉴赏

    八年级语文(下)重点古诗词鉴赏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赏析“采菊......

    古诗鉴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古诗鉴赏

    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李峤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羁眺伤千里,劳歌①动四愁②。[注]①劳歌:劳作者之歌。亦指忧伤、惜别之歌。......

    古诗鉴赏

    所谓诗眼,最初是指唐人五言诗,夸?字??个字,谓之诗眼。后来也指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也有人把诗眼说成“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以后又发展成为......

    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海浪中心小学:柴寿和 教学前,觉得这首古诗没什么好教的,本打算一课时教完。等到走进课堂,才发一首诗可以教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