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就是做人的文化

时间:2019-05-14 01:2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文化就是做人的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文化就是做人的文化》。

第一篇:传统文化就是做人的文化

传统文化就是做人的文化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每一个学生地的心灵,因为我们是中国人,作为中国人,不了解一点自己国家的文化是说不过去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做人的文化,做事先做人,学会了做人,自然就能把事情做好,这可能是我们的共识。

做一个孝顺的人

孝悌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很难想象他会容的了谁。

做一个善良的人

交善人者道德成,存善心者家里宁,为善事者子孙兴。《道德经》上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大道、天地的法则都是这样: 没有亲疏,却把善果酬善人。

人的心理非常怪,我们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理会不安。帮助人家,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乐。那个快乐,不是语言上能讲得出来的。

做一个勤劳的人

天道酬勤。勤劳是中国人最基本的品质,也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本。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做一个宽容的人

常言道:“有容乃大”。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齐桓公容忍管仲,成就春秋霸业;蔺相如不计较廉颇,留下一段将相和的典故;将军额头跑马,宰相肚内撑船;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宽容是一种美德。

做一个诚实的人

诚实是立身之本,诚实是一种美德。人之无诚,不可为交。“欲当大任,须是笃实”。

一个不诚实的人,在欺骗别人之前首先欺骗了自己,既无法正心诚意地修身修行,也无法取信于人,无法立足于社会。

做一个低调的人,内敛的人

低调是好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一个成熟的人,在生活中会隐藏自己的锋芒,低调做人。他们懂得要在特定的时机才会展露自己的才华。

一个低调的人恬淡从容,温厚、宁静,就像大地,永远把自己置于低处,但没有人否认它的博大;守得住低处的人,收敛、含蓄,就像大海,永远把自己放在低处,但没有人否认它的深邃。

做一个正直的人

身正不怕影斜,脚正不怕鞋歪,身正心安魂梦稳。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心底无私天地宽,表里如一襟怀广。

做人要正道直行,做事光明磊落。孟子有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做人做事,一定要正大光明,处世磊落,不要背地里损害他人利益。做人正直,一定要慎独。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做一个守信的人

《论语》上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要是没有信用,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就无法行走。

守信,是用钱都买不到的人格魅力!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永远不要丢掉别人对你的信任,因为别人信任你,是你在别人心目中存在的价值!失信是人生最大的破产,守信方得人心。

做一个乐观的人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可能事事都顺。日子总是在前进,好也一天,烦也一天,不如多看看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让自己快快乐乐地生活。

苏轼的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舛。不管是关押在乌台,还是发配到琼崖,无论处在何时何地,他总是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登山览胜,临渊赋诗,总是努力寻找人生的快乐。

做一个有德的人

德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最古老原则。《周易·坤卦》上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就是以厚德去包容万物。大

地以广厚之德,载含万物,容载万物。君子应该效法大地,厚德容物。厚德是一种观光的胸怀,能够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意见、包容别人的过失。一个厚道的人,别人都愿意跟他相处,做他的朋友,对他有一种深厚的信任。

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提倡传统文化走近校园,走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就是要我们不断完善自己,优化自己,提高自己。如果我们把2500年来我们优秀的传统脚踏实地地去践行,我们头顶仰望的天空一定是月光皎洁,阳光普照。

第二篇:检察官文化回归传统文化

回归传统文化,让核心价值在现实中熠熠生辉

文化之于经济,首先在于其工具价值;文化之于人类,根本在于其目的价值;文化之于社会,灵魂在于其核心价值。中国法的现代化也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一本源,***同志提出的“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我们践行检察核心价值观,理应向传统文化回归,在核心价值的指引下,用手中的利剑击出公平与正义的时代最强音。

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忠”,古有屈原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民族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凝结巩固起了对祖国深厚的情感,形成了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一个国家需要忠诚,政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也要求其成员忠诚。在当今,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复兴。我们作为共产党员、作为检察官,对党和国家忠诚,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思想,要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贞气节;要有“国耳(而)忘家,公耳(而)忘私”的无悔追求。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为法威之源,商鞅变法始于“立木赏金”,北宋范仲淹进一步提出“法度所以示信”,更是从社会规则的角度提出了法律诚信的思想。宪法赋予检察机关具有法律监督职责,检察官必须对法律诚信。常怀一颗永恒信仰法律的心,是我们尽职履责的关键所在。

一个人在一件事上坚持原则并不算是很难的事,难的是始终如一地坚持,尤其是在面对大家都需要的东西时,保持一份气节,一份忠诚,是多么的不容易。而这,不正是检察官站在维护法律尊严的最前方的真实写照吗?

“仁”,是孔子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墨子主张兼爱,谓“爱人若爱其身”,认为应当不分远近亲疏地爱一切人。孔子、孟子的“爱人”和墨子的“兼爱”都表现了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政法核心价值观中的“为民”正是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仁爱”的思想。检察机关既是法律监督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必须要以百姓期盼为念、以百姓利益为重,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认真解决,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

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坚持和维护司法公正,是检察机关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大局,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权威的责任所在。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维护者,我们只有具备了这种舍生取义、舍身护法的浩然正气,才能具有不畏强权、矢志护法的无悔追求。

《易经》说,“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吕氏春秋》中也有“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之说。个人的力量再大,毕竟有限,一人智短,众人智长。成功的检察机关也不是单独个体能够创造的,只有整体形成了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虽然我们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检察干警,犹如满天繁星、默默闪烁,犹如沧海一粟、静静流淌,但我们选择了检察官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忠诚,就选择了无悔。今后,让我们继续将秉承传统文化,把忠诚和奉献作为人生信条,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检察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篇: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前言: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着世界,让中国人民以及海外华人引以为傲。从诗词歌赋到笔墨书画,无不渗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着整个中华民族。而随着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逐渐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各式各样的西方思想不断涌入,人们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开始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时代的现代文化正逐步形成。

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以儒家、道家和佛家为主体的重视个人心灵修养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体系以及这个思想体系的文化载体和产品。概以三玄四书五经为其渊薮。现代文化是指人们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就是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相一致性的文化,包括“诚信、法治、公正、理性、科学、人文”六个价值理念。

二、传统文化对现在社会的积极影响:

1、发扬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古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像岳飞抗金,文天祥起兵抗元,杨家将英勇奋战等故事至今还脍炙人口,为人歌颂。

2、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古孔子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自然危害及外人入侵中华民族始终顽强地斗争着,从不屈服,以致完成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途最终获得抗日胜利。

3、重视人的品德修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个优秀的民族体现在国民的素养。而我们的祖先自古就提倡修身养性。

4、知行合一。中国儒家思想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与实践品格相一致

5、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三、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消极影响:

1、缺乏民主意识,长期处于封建统治,思想被压抑,缺乏个性主义。人民当家作主意识不强。应尽的义务与应有的权利没有落实。

2、法制观念滞后。很多涉及官司的事件上,人们仍喜欢私下处理,不愿走法律程序解决。在选举投票的政治活动中也缺乏积极性。

3、守旧意识严重。喜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于现状。安土重迁,创业和科研的激情不足。性意识淡薄,缺乏教育。

4、商品意识淡薄。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重农轻商,没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也不能完全走向现代化。

三、如何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

当今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文化重构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建立好现代文化,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衔接点是至关重要的。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所以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我们应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报务。

1、我们要立足于我们是炎黄子孙,继续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更有凝聚力。一个国家只有百姓爱戴,它才变得坚不可摧;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上不能重外语轻国语,不能崇洋媚外喜欢过外国节日而忘了中国人传统节日。鲁迅先生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要让璀璨的中国文化变成世界共享的文化。

2、逐步培养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民主与法律的教育。保障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与正当权利,引导市场的经济健康发展,通过法律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行为与秩序。提高人们的政治意识,很好地使用监督权,选举权,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

3、改善教育制度,逐步向素质教育发展,注重因材施教,注重运动和全方面的素质发展和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心理教育和性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正确的性观念。希望教育者是本着教育的态度而非着眼于商业的利益,作为一名工程学院的学生,当我听到我们的学校不是以本专科的院校而出名却以新东方的招牌来介绍的时候,我感到很悲哀。

4、文化产品的传播,我们要使其实行双向交流,不仅仅是单向交流。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时代,大量的外国产品进入中国的市场,要加入中国元素才能适应市场需求。我们也要加强技术,努力打开国外的市场使大量的中国产品受到外国人们的追捧。

5、我们要抛弃保守迂腐的观念,检验现有的文化观念,进行取舍,必须努力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6、我们要学习西方的管理制度、销售策略和经营模式。成功的企业要有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正确的经营模式以及良好的销售策略。而且要基于中国国情,不能照搬照抄。

7、加强环保意识,合理分配资源,提倡低碳生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开发新型能源已刻不容缓,我们应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小事做起。

我们的经济在迅速地发展,逐步走向发达国家。但是我们的文化却在逐渐地落后和丧失。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文化的需求。当网络文化,新型文化兴起的时候,我们能否慎重地思考一下: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粮食吗?它能促进我们民族进步吗?在我们追求时尚和潮流的同时有没有丧失了本质呢?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悠久历史,优秀文化。我们为何不在适应时代的同时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其发扬光大呢?

第四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汲取有益思想,使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重要性 1 基本概念

文化(culture),从词源上讲,原指对土地的耕作,后引申为树木、禾苗的培育,对人类心灵、知识、能力的培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它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2】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的关系

2.1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广泛,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国民素质,风土人情等,经历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已潜入人心,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

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仍有许多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值得我们批判性的继承与发扬,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和忧患意识,以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奋斗进取和宽厚待人的精神等。

毛泽东清醒的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明确提出了继承历史遗产的任务,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正确提出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他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他的特点,有他的许多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纲领中做了全面的论证和阐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

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的珍贵遗产。

【4】

式来说,就是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胡锦涛继承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其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出一切发展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一切发展必须依托认得主体性,一切发展必须以人为目的。

二,以和为贵。中国文化注重和谐统一。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农耕文明,重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等。“以和为贵”的思想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保持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多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修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排在首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注重的就是个人的素质修养,并以此作为为人处世之本,如儒家思想中的“五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当今社会中,人们缺少信仰、道德滑坡,导致各种社会问题频发,“修身”就显得愈发重要。

【5】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既要批判性的继承传统文化,又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邓小平是这一方面的典范。在面对关系到国家、民族命运的问题上,邓小平摒弃了“盲从权威”的教条化、绝对化的僵化思想,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开放经济特区、农村试点改革,一系列的举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强了全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号召和支持文化界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充分地融入中国现代文化中,这也是对批判的继承方针的真正贯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将有机地融入中国现代文化之中,而且将融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中。

四,舍利取义。义利合一是价值追求的理想状态,二者冲突,舍利取义。孟子有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亦可舍去,更何况利益呢?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很好的继承,提出在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舍弃个人利益。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3.1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特征,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向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用中国传统方

3.2 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源,没有这种文化的继承,就无法保持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延续性,就将失去民族的独立性。一个国家失去了其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便会失去其根本,也就失去在世界上存在的独立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的建设,对中国赢得世界,走向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国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称道:长城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以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为素材的影片,如《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在全球公映;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分布在117个国家和地区;剪纸、皮影戏等传统民间文化被搬上舞台,令世人称奇。这些传统文化如一颗颗明珠,在当今世界文化的洪流中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二,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重建国人的社会道德。当今中国道德滑坡,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日益冲蚀着人们的心灵,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的人比比皆是,在当今“一切向钱看”的社会背景下,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律己修身、见义勇为等中国传统美德为人们提供了行事准则,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批楷模,如建国初期的铁人王进喜、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当今社会的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等。

三,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也受到了冲击世界文化的冲击,崇洋媚外的思想日益风靡。毫无选择的吸取西方文化,结果就导致了国人的信仰缺失,无所归依,中华民族成了一个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一个不知道自己民族文化自身特质的民族。在这种情形下,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使国人找到精神寄托和价值信仰,进而凝聚中国力量,抵御和抗衡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入侵。

四,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进而提升综合国力。十八大报告指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共享,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于我国在国际社会竞争力的增强及中华文化的繁荣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我们只有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摈弃一切传统文化的糟粕,同时,保持中国文化的独立性,抵御外来文化的侵扰,勇于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提高文化软实力,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参 考 文 献]

【1】罗文筠(2010)《中国文化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张英,金舒年(2001)《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北京大学出版社.【3】胡锦涛(2007)《十七大报告》.【4】毛泽东(199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5】李泽厚(2006)《论语今读》三联出版社.【6】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6】

第五篇:弘扬传统文化 建构班级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 建构班级文化 ——传统节日与班级文化融合初探

摘要: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丰富深远的文化底蕴。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支撑”,它是我们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重要源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中西方文化交流日渐广泛,西方的一些节日和习俗,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已传入中国并呈现出在几乎所有社会群体中扩散的趋势。而中华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

当前,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强调核心素养框架的建构必须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之中。因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成了建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根”与“魂”。在班级中开展相应的传统节日活动,传承传统文化价值,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关键词:传统节日活动、班级文化、学生核心素养

(一)青少年对节日文化认识和参与情况调研

(1)大部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层,对其内在文化含义不甚清楚。(2)一半左右的同学注重节日的情感功能,娱乐功能,休假功能。(3)微信已经成为了学生表达节日祝福最普遍的方式。

(4)我国传统节日的生存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传统文化境遇尴尬。

(二)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多元文化思潮被多元经济形式裹挟着进入了中国社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班级物质文化环境随意化,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权威化,班级文化活动开展的形式化以及封建传统思想、西方外来腐朽文化等都对学生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多元化的价值观取向成为了当前社会的总体思想形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路已刻不容缓。

(三)传统节日内涵的解读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纵观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节日所体现的精神不外乎精忠爱国、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人合一、贵和尚美等文化精神。

(1)精忠爱国 精忠爱国思想在清明与端午两大节日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清明扫墓从小处说,它以血亲为纽带,彰显“忠”“孝”二字,使一个家族具有凝聚力;从大处来讲,它使一个民族、国家更具有凝聚力。端午节赛龙舟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屈原代表着真、善、美,是爱国和忧民的化身,对屈原的纪念体现出一种赤诚爱国的文化精神。

(2)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春节迎新、清明踏青、中秋赏月、七夕观星、重阳登高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人们在亲近自然的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体现出骨肉情深或天伦之乐,形成一种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3)贵“和”尚美。“和”即和谐、统一,“美”即美好、团圆,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腊月里,人们扫尘、祭灶;除夕合家团圆。元宵节全家围在一起吃汤圆,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的愿望。七夕乞巧,表达出人们希望婚姻美满的愿望。至于中秋吃月饼,更兼有生活团圆、婚姻美满之意。九九重阳,则有珍爱生命,健康长寿之意。

反观如今,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的节日,国人记忆中的风俗似乎除了吃饭,鲜有其它。

春节吃饺子,十五吃元宵,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似乎只要吃过这些食品,节日就算庆祝过了

但如果春节不守夜,十五不观灯,重阳不登高,中秋不赏月,传统节日和其他日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四)传统节日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1、学习和领会国家层面相关文件精神

(1)2008年,国务院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2009年端午节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4)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强调要传承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比较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异同。(1)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不同

中国的节日主要与节气有关,祈求自身吉祥幸福,这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比如我们过春节时有守岁除“夕”的习俗,这就是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的精神消融于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共呼吸的和谐状态。

西方的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缅怀上帝、求其保佑,以基督教的精神教育感化着民众。比如过圣诞节时人们会感谢上帝,祈祷一切美好的梦想会变成现实。(2)中西方节日文化价值取向有差异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注重“礼”字,它反映的是华夏主文化特征的核心文化。因此中国节日注重的是节庆活动中的集体参与。

西方节日文化注重一个“法”字,它是反映西方主文化特征的核心文化,“法”是从社会成员外在行为规则中引出来的范畴。因此,西方文化奉行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注重人的人格和尊严。

以中国的七夕和西方的情人节为例,两者都与内心情感相关并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但是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七夕着重对民间牛郎织女的追忆而非对他人情感的表达,而西方人则借着情人节自由地传递情感,从而丰富现代人的生活。

有比较就有取舍,通过对中西传统节日映射出的文化差异的比较, 既可以帮助我们充分认识西方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克服文化差异, 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产生, 又可以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在沟通过程中达到更有效的融合。

3、立足传统节日,构建“传统节日+ ”系列活动(1)欢天喜地过大年

第一阶段:了解剪春花、写春联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在春节期间,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去长辈家拜年; 第三阶段:展示学生参与春节活动的相关照片。

第四阶段:开学之际,以春节习俗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2)张灯结彩闹元宵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的传说,制作ppt并上传至班级邮箱 第二阶段:猜灯谜 第三阶段:观看龙狮表演(3)清明时节颂清明 第一阶段:和家人去扫墓,怀念亲人。结合春游,缅怀先烈。第二阶段:放风筝比赛。第三阶段:清明诗词朗诵会。

第四阶段:开展“英烈伴我成长”主题班会。(4)五月端午话屈原

第一阶段: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端午的习俗。第二阶段:开展“端午话屈原”主题班会。第三阶段:赠香袋,品粽子。

第四阶段:了解端午赛龙舟习俗。模拟龙舟比赛。(5)月到中秋分外明

第一阶段:说说有关于吃月饼的故事。第二阶段:收集中秋诗词,确定参赛作品 第三阶段:中秋诗词朗诵赛 第四阶段:评奖展示。(6)九九又重阳

第一阶段: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第二阶段:秋游登高、赏菊 第三阶段:争做爱老志愿者 第四阶段:走访敬老院。

活动成效与反思:

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传统节日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积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形成尊重传统节日、热爱传统节日的积极态度,并能努力扩大传统节日、纪念日的社会影响。2、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传统节日活动的增进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文化参与,尊重并学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提高日常生活的品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研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3、提升班主任领导力

“班主任领导力”是指班主任在带班过程中所发挥的人际影响力。从问卷调查着手,了解学生的现状,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主题活动,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在活动的策划过程中,班主任运用“协商讨论”的方式,引导班级达成共识,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更进一步提升了班主任的领导力。班主任亲身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善于运用“激励”,如:尊重激励、情感激励、赏识激励、成功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信任激励、荣誉激励等,以此来满足学生的自尊感、价值感、成功感等精神需求来引导学生的进步。在激励的过程中,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从开展“传统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到构建“传统节日+”,在班主任的引领下,有效地坚持,把好的理念、好的计划付诸实践,并且持续不断地贯彻到行动中去,最终实现了了“践行智慧”的目标。

4、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任重道远

一个忽视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一个抛弃自己传统节日的民族,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我们众多的传统节日,其实都是需要了解其内涵、光大其精神的。外在的形式是次要的,传承其精髓才是主要的。短信可以发,行为艺术可以搞,关键是要经过大脑思考,把握节日的精髓,尽可能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把节日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3 [2] 马兰霞.提升班主任领导力[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1 [3] 乔健.中国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1 [4] 王文章.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与对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6

下载传统文化就是做人的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文化就是做人的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龙舟文化见中国传统文化

    龙舟文化见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在浩瀚无际的中华民族文化星空里.龙舟文化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龙舟比赛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项民间娱乐活动,有很强的地域性、群众性、竞......

    保护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自信

    保护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自信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端午时分,艳阳高照,喧嚣的锣鼓阵阵,龙舟竞舞,绿粽飘香,这是湘南农村的端午盛况。对......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1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 现代文化是指包括当代中西方流行的关于社会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之妈祖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妈祖文化 海峡两岸妈祖信仰是海洋文化的必然现象,她发源于福建湄洲,又随着移民来到台湾并在台湾生根开花结果。从妈祖信仰到妈祖文化也是历史的必然,妈祖文化内......

    依托传统文化,创办文化名校

    依托传统文化,创办文化名校 灵台县第一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侧记 灵台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40年,现为市级示范性独立高中。学校坐落于甘肃省历史文化名城、商周重要文化遗址所在地灵......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道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之茶道文化 中国不仅是茶的故乡,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茶道概念和创立茶道精神的国家。唐时的皎然最早提出了茶道概念;唐时的陆羽则最早创立了茶道精神。正是由......

    中国家文化 传统文化演讲稿怎么写,参考范文大全

    传统文化演讲稿篇一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

    解读清明节文化密码 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合集)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踏着春天的节奏,4月5日我国又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民俗专家表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