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电池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一课时)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 李亚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着重研究了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关系,而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着重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二者都属于热力学研究范畴。
原电池作为电化学的基础,应用十分广泛。利用其原理可制成多种电池,在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另一个重要意义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的腐蚀,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2、课标分析
①新课程标准对电极电势等概念不作要求,在理论方面控制了知识深度。
②氧化还原理论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已对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定性的介绍和分析。
③本节课重在对原电池中正、负电极的判断,设计原电池时对正、负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选择以及对电极反应产物的判断等。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解决办法:①学生共同探讨设计实验方案,体验探究过程。
②通过数字实验室电流传感器作图和多媒体动画展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盐桥的作用。
③结合实验现象强化原电池的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原电池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体会化学反应原理的形成过程。②通过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原电池联系社会、生活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5.教学内容的处理 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把教学内容分为一下几个步骤:
①在必修2 “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上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进一步强调原电池的组成和原理。
②学生讨论且设计实验方案,体验实验的乐趣。教师通过电子白版转换多媒体动画和电流传感器作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并讲解原理。
③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结果量化对比、讨论并归纳总结出原电池中盐桥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④结合实验现象的分析,学生熟练掌握原电池的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策略: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动手设计实验,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手段:利用数字实验室电流传感器及多媒体动画等辅助教学,量化电流强度及演示原电池盐桥中离子的移动方向,使学生更直观的掌握电化学原理。设计意图:
1、通过学生亲自探讨原电池,并运用现代数字实验室及多媒体动画展示等直观手段,动静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让学生自主观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学生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分析:
①通过对原电池的学习,增加学生对于原电池的感性认识。
②通过原电池的探究,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会归纳化学反应原理的过程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演绎过程。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 ①氧化还原反应不会判断。②缺乏知识连贯性。
③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2、学法指导 ①合作探究法
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体验合作、共同探究、提高学习技能。
②教师问题引导法 针对学生探究实验中现象,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探究思维。③多媒体演示法
运用电子实验室电流传感器作图、多媒体演示原电池中盐桥中粒子的移动方向,增加直观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构思
(一)实验引课
教师演示实验,引入课题,质疑问题。、设计意图:①考察学生对必修2所学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②为本节课探究实验创造情景。
③实验引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问题导课
1、上述实验装置构成原电池了吗?
2、为什么无电流通过?
3、怎样才能使得装置有电流产生?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假设和解决的方法
设计意图:①通过课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②通过讨论判断,强化学生对已有知识体系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以提出解决方案。
根据现象强化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现象1:电流传感器显示有电流通过,并指示电子是由锌片流向铜片,在铜片表面有红色的铜析出。
结论1:发生了原电池反应,且其中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正极。负极: Zn-2e-=Zn2+ 正极: Cu2+ + 2e-=Cu 总反应: Zn + Cu2+=Zn2+ + Cu
现象2:随着时间的延续,电流越来越小,直至无电流通过。同时锌片表面逐渐被铜全部覆盖。
(二)问题导课
着时间的延续,电流逐渐减小,最后没有电流呢? 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呢?
根据现象强化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电极反应: Zn-2e-=Zn2+(负极)Cu2+ + 2e-=Cu(正极)
电池总反应: Zn + Cu2+ = Cu + Zn2+
盐桥:通常是KCl饱和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
盐桥的作用:①使整个装置构成闭合回路。②平衡电荷。
(三)课堂小结(学生概括)
1、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2、原电池中电子、电流以及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
3、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板书设计
教师简明扼要书写课堂探究主题流程,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板书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设计意图:强化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五)练习检测
下列哪些装置能构成原电池?写出能构成原电池装置的电极、电池反应方程式。
(六)时间安排
1、实验引课用时:五分钟
2、第一次讨论:八分钟
3、第一次分组实验:五分钟
4、学生板书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方程式:二分钟
5、第二次讨论:八分钟
6、第二次分组实验:五分钟
7、学生问题反馈:二分钟
8、学生课堂小结和问题交流:五分钟
9、练习检测:五分钟
(七)课后体会和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做探究实验的热情很高,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技能还需加强。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让学生多接触实验,那么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3、为在今后的课堂中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学设计上可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第二篇:《原电池》 说课稿
《原电池》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本节内容以必修化学2 一必修2中涉及到原电池的知识主要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将原先学过的知识得以回顾和掌握.具体问题如下:
1、什么样的装置是原电池?
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下列装置中哪些是原电池装置? 【实验探究1】:请根据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设计一个原电池,并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生动地认识到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结论与归纳】:形成原电池的条件:①有正负极②有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 【实验探究2】:做出一个合理的原电池的装置后,让铜片和锌片靠到一起,请学生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实验的目的】使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实验结论与归纳】:让原电池装置中产生电流需要将正负极导线相连,不能直接接触。【实验探究3】:在原来设计出的铜锌原电池的基础上观察指针偏转是否稳定
【实验的目的】突出单液电池在向外供电时的缺点,从而为教科书上实验4-1作铺垫 【实验结论】:池装置能产生电流,但不能产生持久的,稳定的电流。【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归纳出此装置不能产生稳定电流的原因:(电极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在锌电极表面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从而减小了电流,当锌棒上全覆盖上一层铜时,整个装置电流为零,不能向外供电。)【引入】:我们如何设计出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装置? 【实验探究4】:(这是本节课中的重要的演示实验,本节课的重点也在这里得以显现,所以让学生一定要认真做好实验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设计】(课本实验4-1):根据反应:Zn + CuSO4 =ZnSO4+Cu设计一个带有盐桥的双液原电池(教科书实验4-1),特别当把盐桥拿出和放进电解质溶液时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目的】使学生更加深刻得了解到双液电池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工作原理 【实验结论】:制作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装置还需满足一下条件:①防止了电极和电解液的反应②盐桥的作用:沟通内电路
五、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组成的条件: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六、板书设计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组成的条件:
七、课后作业
教科书
第三篇:说课稿原电池
说 课 稿
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必修2》中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原电池中闭合电路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要求学生能够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从本质上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对电化学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是在必修2基础上的深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电池,牢固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构成条件;
2、了解简单原电池的缺点和改进方法;
3、掌握盐桥的作用及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巩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规范;
2、通过对简单原电池装置的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3、培养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敢于、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勤于思考;
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2、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判断电极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盐桥的作用及原理。
二、说教法
考虑到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设置疑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实验出发,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类比分析,从而归纳出原电池的概念和组成条件,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两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三、说学法
在必修化学2中学习了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了原电池原理。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实验探究→质疑讨论→分析推理→整合运用”的学习方法,学习带有盐桥的较复杂的原电池,进一步认识到原电池的构成和反应原理,了解设计原电池、选用正负电极的原则,并拓展了影响原电池输出电能能力因素的知识。
四、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回顾高一所学原电池知识,让学生回忆思考回答问题。从学生已有知识引入,提出本节课的大任务,激发学生兴趣。环节二 构建原电池模型
首先依据反应:Zn+Cu2+=Zn2++Cu,设计原电池,画出装置图,写出电极反应式。然后让学生讨论原电池工作时,各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完成原电池的模型,对原电池的知识进行复习,建立原电池思考模型,培养学生思考和处理原电池问题的思路。用图片展示铜锌原电池装置图(见左图),观察原电池装置,对锌片上产生气泡的原因进行思考和讨论,并给出猜想:锌和稀硫酸直接接触反应。分析学生的猜想并从理论上进行肯定:整套实验装置中提供了锌与硫酸直接接触的环境。让学生结合化学能与热能转化的知识分析产生气泡的方式对原电池是否有利?最终得出这种方式会放热,不利于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引导学生组装原电池,并思考选择使用温度计对猜想进行验证。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简单原电池所存在的不足,然后根据不足改进原电池,引入一个既能避免电极材料与电解质直接接触反应又能沟通内电路的盐桥,然后针对盐桥是否能实现所提出的目的进行验证。环节三 分析盐桥
首先介绍盐桥的构成(在U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胶作成的冻胶)和盐桥的工作原理,最终分析得出含盐桥原电池的构成:
1、两个半电池(一般为不同的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2、盐桥(通常为含有KCl饱和溶液的琼脂)
3、用导线相连组成闭合回路
环节四 电极判断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先给出一些简单的原电池装置,由学生判断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然后做两个实验:用金属镁和金属铝作为电极,分别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电流表偏转方向不同,并分析得
到电子转移方向不同,两个原电池装置中正负极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判断依据:较活泼的金属作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为正极。引出电极判断与学生原有知识积累的矛盾,引发学生思考,最终得出判断原电池正负极的正确标准: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是负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是正极。最后讲解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先根据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及反应现象,再确定正负极,然后写电极反应式。在确保正负极转移电子数目相同的前提下,将正负电极反应式相加既得总反应式。
环节五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首先依据反应:2Fe3++2I-=2Fe2++I2,设计电池并画出装置图,写出电极反应式。强化对原电池模型的应用。通过演示实验,并检验正极产物。实验用品:FeCl3溶液、KI溶液、碳棒、导线、电流计、盐桥、淀粉溶液。通过实验讨论出设计原电池的一般思路。继续应用电池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介绍燃料电池的发展图片展示各类燃料电池,目的是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科技前沿。环节6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列出本节课重点内容提纲,并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引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六、板书设计
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组成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与电解质溶液、导线形成闭合回路
(3)想得到持续稳定且较大的电流,可选择具有盐桥的双液电池,且需考虑溶液中阳离子的得电子能力的大小(4)能自发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的组成:
Ⅰ、半电池:电极材料和不与电极材料反应的电解质溶液,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
Ⅱ、盐桥:在U型管中装满用饱和KCl溶液和琼脂做成的冻胶。
Ⅲ、内外电路:内电路:正负电极及导线 内电路:电解质溶液和盐桥(2)工作原理:
电极反应式: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Cu2++2e-=Cu(还原反应)
电池总反应:Zn+Cu2+=Cu+Zn2+(离子反应)
Zn+CuSO4=Cu+ZnSO4(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电极判断
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倒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方程式书写:宏观现象→方程式表示
七、课后作业:
1、完成书本本节的相关习题;
2、预习第二节的内容:化学电源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各位专家、老师的认真阅读和聆听!
第四篇: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说课稿(推荐)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一课时说课稿
说课人:张军贵
《原电池》,其内容主要包括原电池原理、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以及原电池的用途,本节内容属于理论知识课。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因为原电池原理教学是建立在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化及有关金属的性质、用途等教学基础之上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应用,是能量转化的具体体现,是有关金属性质和用途等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延伸,同时,为后续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因此,原电池原理教学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a.理解原电池原理。b.初步掌握电极判断。c.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2)过程与方法
能对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和奇妙与和谐。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电化学的基础和核心地位,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原电池原理和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由于原电池原理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故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二、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化及金属与酸反应规律的基本知识,是学习本节重要的知识基础。
能力方面: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分析与归纳能力还很欠缺。
情感方面:中学生普遍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求知欲旺盛,因此,本节课教学通过①情境激学法,②讨论教学法,③CAI辅助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让学生自主探究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主要通过讨论法和归纳、总结法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增强合作意识,并掌握从实践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一);重点剖析
(二)考点精讲;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一)重点剖析 教学重点一:原电池工作原理 在归纳出原电池定义之后,由于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采用动画模拟锌铜原电池的微观反应,使学生更加容易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在教学中达到直观、形象、生动的效果,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二: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通过总结得出正确结论后,适当的增加课堂练习巩固加深学生对于本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三: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二)考点精讲 讲练结合,让学生掌握原电池常见考点。
(三)巩固练习。这几道作业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感受这个过程中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以板书进行。
第五篇: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说课稿
《原电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原电池原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因为原电池原理教学是建立在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化及有关金属的性质、用途等教学基础之上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应用,是能量转化的具体体现,是有关金属性质和用途等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延伸,同时,为后续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因此,原电池原理教学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a.理解原电池原理
b.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c.掌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及组成条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趣味情境、探究实验,增强学习兴趣
b.通过对分组实验及对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电化学的基础和核心地位,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原电池原理和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由于原电池原理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故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二、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化及金属与酸反应规律的基本知识,是学习本节重要的知识基础。
能力方面:通过高一一年多的教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与归纳能力,为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教学提供了能力方面的保证。
情感方面:中学生普遍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求知欲旺盛,因此,本节课教学通过①情境激学法,②实验探究促学法,③PPT辅助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让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探究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运用将在教学过程详细说明。而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和归纳、总结法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增强合作意识,并掌握从实践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探究;
(三)原电池组成条件的探究;
(四)原电池的设计;
(五)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一)导课:伏打电池
目的;创设新奇刺激的前置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调动学生感知兴趣和探 知热情。从而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一:原电池工作原理
因为教材演示实验不便于所有学生观察,缺少学生的参与,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主体作用。所以我突出重点的方式为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教材验证实验为探索实验。但我们学校实验设备不全,无法展开分组实验,只能视频观看。
实验结果的出乎意料使学生的原有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产生了差距,引发了学生新的问题.为什么不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三)教学重点二: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将探究性学习确定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所以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这一讲授性知识变为实验探究性学习,突出重点。
我给定学生多种药品(电极:锌片两个,铜片一个,石墨棒一根。溶液:稀硫酸、酒精两种溶液和电流计)让学生自行设计并探究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该实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发散性,所以我适时抛出问题启发学生引发讨论如何处理实验中三个变量关系,如何逐一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原电池构成的一般条件。学生依据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对所得多种实验信息进行筛选,对比,分类选取有用信息,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得出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该做法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求知,学会分析、利用各种信息,同时通过讨论、交流,不仅促进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 设计能力。
实验结束得出正确结论后,我适当的增加课堂练习并设计趣味情境习题,在巩固加深学生对于本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学习原电池的乐趣。
(四)原电池的设计
给出例子研究原电池的设计,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能设计出简单的原电池
(五)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讲完本节课的知识点后,我让学生自己做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哪些能力有所提升?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小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小结,让他们学会总结,体验探索的乐趣。
小结后,我会布置以下几道作业给学生,这几道作业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感受这个过程中的快乐。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大家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