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电池高考考点透视(大全)
原电池高考考点透视
1.确定金属活动性顺序
例1.(1993年上海高考化学题)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联结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被腐蚀;将A、D分别投入到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可推知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解析:根据原电池原理,较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作正极,B不易被腐蚀,说明B为正极,金属活动性A>B。另可比较出金属活动性D>A,B>C。故答案为B项。
2.比较反应速率
例2.(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化学题)100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mol·L-1的盐酸 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解析:向溶液中再加入盐酸,H+的物质的量增加,生成H2的总量也增加,A错。加入氯化铜后,锌置换出的少量铜附在锌片上,形成了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加快,又锌是过量的,生成H2的总量决定于盐酸的量,故B正确。向原溶液中加入水或氯化钠溶液都引起溶液中H+浓度的下降,反应速率变慢,故C、D都
不正确。本题答案为B项。
3.书写电极反应式、总反应式
例3.(2000年全国高考理综题)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 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
阳极反应式:2CO+2CO2--
3-4e== 4CO2 阴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电池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解析:作为燃料电池,总的效果就是把燃料进行燃烧。本题中CO为还原剂,空气中O2为氧化剂,电池总反应式为:2CO+O2==2CO2。用总反应式减去电池负极(即题目指的阳极)反应式,就可得到电池正极(即题目指的阴极)反应式:O-2-2+2CO2+4e== 2CO3。
4.分析电极反应
例4.(1999年全国高考化学题)氢镍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污染的铜镍电池。氢镍电池的总反应式是:
(1/2)H2+NiO(OH)
Ni(OH)2
根据此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pH不断增大
B.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氧化
C.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还原
D.电池放电时,H2是负极
解析:电池的充、放电互为相反的过程,放
电时是原电池反应,充电时是电解池反应。根据氢镍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式可知,电解质溶液只能是强碱性溶液,不能是强酸性溶液,因为在强酸性溶液中NiO(OH)和Ni(OH)2都会溶解。这样可写出负极反应式:H--2+2OH-2e== 2H2O,H2为负极,附近的pH应下降。放电时镍元素由+3价变为+2价,被还原,充电时氢元素由+1价变为0价,被还原。故答案为C、D项。
例5.(2000年全国高考理综题)钢铁 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发生的反应()
A.2H++2e-==H2
B.2H+4e-== 4OH-2O+O2 C.Fe-2e-==Fe2+
D.4OH-+4e-==2H2O+O2
解析: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为铁,正极为碳,电解质溶液为溶有O2或CO2等气体的水膜。当水膜呈弱酸性或中性时发生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2H-2O+O2+4e== 4OH-;当水膜呈酸性时发生析氢腐蚀,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2H+
+2e-==H2。钢铁的电化学腐蚀以吸氧腐蚀为主。故答案为C项。
5.判断原电池的电极
例6.(2001年广东高考化学题)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
A.Cd(OH)2 B.Ni(OH)2 C.Cd D.NiO(OH)
解析:此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反应,所列反应由右向左进行,Cd元素由0价变为+2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故Cd是电池的负极反应材料。本题答案为C项。
例7.(2001年上海高考化学题)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
A.阴极 B.正极 C.阳极 D.负极 解析: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形成了原电池,由于金属活动性Zn>Cu,故Zn为负极。答案为D项。
6.原电池原理的综合应用
例8.(2004年天津高考理综题)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电极是负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
== 2H2O+O2↑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
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解析:分析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可知a极为负极,其电极反应为:2H-+2-4e==4H,b极为正极,其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式为:2H2+O2==2H2O。H2为还原剂,O2为氧化剂,H2、O2不需全部储藏在电池内。故答案为B项。
例9.(2004年江苏高考化学题)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
Zn(s)+2MnO2(s)+H2O(l)==
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1)+2e== Mn2O3(s)+2OH-(aq)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
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O.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解析: 该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结合总反应式可写出负极反应式:Zn(s)+2OH-(aq)-2e-
== Zn(OH)2(s),用总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式,可得到正极反应式:2MnO-
-2(s)+H2O(1)+2e== Mn2O3(s)+2OH(aq)。Zn为负极,失去电子,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1molZn失去2mol电子,外电路中每通过O.2mol电子,Zn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故答案为C项。
第二篇:高考网上阅卷透视
高考网上阅卷透视
马上又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高考了,笔者在这里针对时下普及的网上阅卷工作,做点适当的披露和介绍,让高考阅卷不再神秘。希望没有参与过阅卷的老师和同学们对高考网上阅卷有所了解,增加社会透明度。作为老师应该了解评卷机制,有利于教学规划;作为学生应该多多注意,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
什么是网上阅卷?
所谓的网上阅卷就是评卷员通过浏览网页,登陆试卷中心网站,通过查看扫描试卷,完成判卷给分的过程,因为和平时上网冲浪一样,所以叫网上阅卷。网上阅卷系统由“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组成,服务器由阅卷工程师维护管理,客户机由阅卷老师通过浏览器操作,无需额外安装客户端,非常简易方便。阅卷过程全部在内网中完成,教师阅卷由大组长、小组长监控,服务器端由网络工程师和机房管理员协调维护。一般来说,整个局域网,服务器都装有多层防火墙,客户机全部为干净的只带浏览器的操作系统组成,一般禁止携带笔记本、U盘、手机等移动设备入场,以避免整个局域网感染病毒。阅卷系统所在的网络是封闭的局域网,阅卷时已经切断了和Internet的连接。
由于网上阅卷摆脱了手工阅卷的种种弊端,所以很快被大部分省份和地区应用和推广。总体来说:比手工阅卷操作简单、阅卷公平,更加保密,出错率更低,查卷率降低。阅卷完毕后,分数统计也非常快,准确、高效。电脑阅卷机制原理
早期的网上阅卷平台需要安装客户端,比较麻烦,现在几乎全部采用浏览器访问的方式,服务器端一般采用基于win2003的.net平台搭建,使用JAVA语言和Oracle/Sybase/SQL server数据库。
目前各个地区使用的阅卷平台各有差异,大体有:广州光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PowerMark,广州全通数码阅卷系统,河北南昊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阅卷系统,河北衡水鑫考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网上阅卷系统,深圳海云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上评卷系统等等。其中海云天公司的评卷系统占60%以上的市场,几乎垄断了整个评卷行业。不管是哪种评卷系统,原理没什么差异,只是在扫描、切割、数据录入、评卷界面、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同。阅卷人员概况
以广东地区为例,人工阅卷时,一般一线工作的高三教师都会被要求回避,不能参加阅卷的相关工作。但采用网上阅卷后,则全部要求经验丰富的高三把关教师,或者经验丰富的中学特级、高级教师参与培训和评卷,人员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某些省份在评卷员的聘用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以陕西为例,每年的高考阅卷全部放在西安的几所高等院校。例如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几所高校内进行,参与阅卷的除了中学一线教师外,还有各个高校的相关学科的教工人员、研究生、本科生,评卷员构成相对复杂。很多评卷员没有执教、改卷经验不说,甚至有些本科生刚刚参加过高考就来评卷,在人员构成方面曾不断被社会所质疑和批评。不过,近年来这种人员构成的缺陷已经被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所重视,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阅卷工程师的聘用方面,以海云天公司为例,由于软件公司不可能有大量的技术工作人员存在,所以主要是每年高考前一个月从全国各大高校招聘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培训实习,然后在高考后把他们分派到各个评卷点负责管理评卷。因为研究生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加上专业方面的限制,评卷系统维护方面相对脆弱。因为公司有一定的考核和奖罚机制,阅卷工程师的培训模式还是值得肯定的。多评机制
主观题评卷所采用的评卷方式。传统手工阅卷,主要是采用复查方式,后一个老师完全可以看到前一个老师的评分,容易先入为主,不利于考生。所谓的多评机制就是对同一份匿名试卷,多个评卷员多次给分,最后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取平均值。
网上阅卷多评机制流程示意图
学生的每一份纸卷被按照答题区域切割后,按照每一道题的评分标准评分。由图示可知,每一道题至少有两个评卷员给分,以评分作文为例,总分60分,误差允许的分值为8分(阈值),如果评卷员1给分40分,评卷员2给分45分,则该考生最后分值为43分(五入);如果评卷员2给了50分,则必须分发给评卷员3,如果评卷员3给分44分,则50分为无效分,考生得分为42分;如果评卷员3给了10学生的每一份纸卷被按照答题区域切割后,按照每一道题的评分标准评分。由图示可知,每一道题至少有两个评卷员给分,以评分作文为例,总分60分,误差允许的分值为8分(阈值),如果评卷员1给分40分,评卷员2给分45分,则该考生最后分值为43分(五入);如果评卷员2给了50分,则必须分发给评卷员3,如果评卷员3给分44分,则50分为无效分,考生得分为42分;如果评卷员3给了10分,则该试卷会发给组长,由组长仔细检查后给分;如果评卷员1给分40分,评卷员2给分38分,再次发给评卷员3给分46分,则考生得分为42分(取最大平均值)。网上评卷的优势
一、保密、安全。除了运卷人员、试卷保管人员、扫面人员外,其他人很难接触纸质试卷,大大提高了保密性。即使试卷被毁,也能通过查阅扫描试卷数据库文件,易于保存,相对安全。
二、公平、公正、公开。每份匿名试卷至少有两个老师批阅,评分误差过大则要进行三评或组长参评。
三、提高了管理效率。传统的手工阅卷,大量试卷搬来搬去,批阅、复查都很麻烦,网上阅卷批量扫面,自动切割,无需评卷员参与,非常高效。
四、便于统计数据。通过网上阅卷,任何评卷员的评卷进程都能通过统计图查看,评卷速度、平均分、给分标准、无效分等都能反馈出来,便于及时纠正,及时处理。
五、查分、登分、合分效率提高。由于客观题、主观题全部采用网上阅卷,处分成绩相当快,而且反查试卷也很容易。当然,网上阅卷的优点不止这些,在此不一一罗列。网上阅卷弊端
网上阅卷好处很多,但并非没有弊端。
一、速度过快。因为无需翻阅纸质试卷,所以翻看试卷速度很快,一般的问答题,每个评卷员停留的时间各有不一,但是大致都是3-20秒。其中很多人为了赶进度,白卷也给分也是常见的,速度越快,出错率越高,见字就给分,见关键字就给分已经成为改卷的潜规则。两个人同时出错,则系统不算错误,不予回评。例如一道题满分10分,一个同学全部写了一些废话,或者照抄原题,评卷员1按照见字给分的标准给了3分,评卷员2见字给了5分,由于误差分阈值为3分,所以这个同学的最终得分为两者的平均值4分。另外一个同学只写了一句正确答案,按评分标准,评卷员1、2都给了2分,所以这个同学的最终得分为2分。显然,两个同学的学习水平是有差异的,前一个同学鱼目混珠反而比第二个同学的高。
二、扫描质量关乎成绩。尽管现在的扫描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经常还是出现扫描模糊,字迹不清,答案超界等现象,而且这些问题评卷员无法处理,只能作为问题卷重新扫描,无形中增加了很多问题。
三、扫描或切割错位。一般情况下,扫描错位是很少发生的,但是,一旦评卷工程师操作失误,就会导致大批量的学生成绩发生错误,进而导致成绩统计出错,影响非常恶劣。网上阅卷发生大规模的错位问题很常见,极个别错位除非查卷,否则永不可知。由于评卷工作属于保密工作,所有工作人员均需要签署保密协议,故所有缺陷和弊端这里仅做一点说明,具体或更多的不足则不便透露,请大家谅解。网上评卷时间安排
6月7日-6月9日:分批押送试卷到试卷保管处。
6月10日-6月12日:运送试卷到扫描点扫描,并完成试卷图片切割,建立试卷文件保管数据库。从各个高校、中学抽调评卷员,完成对评卷员的培训工作。搭建评卷中心WEB、数据库服务器,建立评卷环境。
6月13日-6月18日:评卷员入场,试评,正评。评卷工程师完成每天三次光盘备份。
6月19日-6月22日:整理评卷分数数据库,完成主客观题的合分、查错、统计等工作。
6月23日-6月25日:建立查分系统,完成数据交接。6月26日后:向社会公布成绩。
以上只是大致流程,并非评卷的实际工作情况,各个省份可能会因为考生人数和评卷人数的差异而略有提前或推迟。前期的考生考前培训由高三老师完成,试卷密封填涂又监考人员负责,试卷运送由武警等押送人员负责,所有工作都在教育部门和评卷系统管理人两方协调进行。评卷员事项
一、前期认证学习培训,搞好试评,不懂及时询问组长。
二、应有较高的师德素养,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三、认证按照评分标准,宜慢不宜快,保质第一。
四、不泄露阅卷内容,不拍照,不存储,防止阅卷信息泄密。
五、遇到特殊试卷,应该及时提交。考生注意事项
一、填写答题卡一定要用黑色粗细适中的签字笔填写,因为其他笔填写扫描后效果较差,影响阅卷。注意不要买到劣质下水过快或过细的中性笔。
二、答题卡要正确填写,用铅笔按规定填涂答案,不要折叠,弄脏答题卡,填完后要仔细核对,避免整袋答题卡被重扫。
三、不要在答题试卷上填写和答案无关的信息,不要用笔涂改答题卡上的黑点或任何定位点。以免机器判卷时判卷错误。
四、涂完客观题答题卡要检查是否有错位、一题多涂的现象。避免丢分。
五、主观题答案尽量字迹工整。答案较多应该适当分段,段落要错落有致。答案不要超出答题框,以免扫不到答案。
六、文科答题时不会时尽量多写,不要一字不答,空白卷永远都是0分。
七、理科答题时突出过程,尽量写清楚每一步的步骤。
八、语文作文除了书写整齐、清楚外,还应该注意字体不要过大或过小,避免引起阅卷人员的烦感。遇到错字,错段,轻轻勾划即可,不用使劲涂抹。
九、英语作文尽量不要连笔书写,字数适当,字迹清晰为宜。
第三篇:高考考点
·东昌中学
·上海市长岛中学
·惠南中学
·金山区廊下小学
·新杨中学
·进才中学北校
·上海师大第三附中
·徐汇区长桥小学
·下沙中学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上海市北站中学
·上海市南汇区惠南镇小学
·向明世博中学
·上海市徐汇中学
·闵行中学
·上海市莘光中学
·闸北区中山北路小学
·闵行第三中学中学生昆曲社
·华东模范中学北门
·上海市宝山区同泰路小学
·崇明县崇东中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南汇区康桥工友学校
·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
·上海市东沟中学 ·南汇逸夫小学
·兰生復旦中学
·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向明中学
·大境中学
·西南模范中学
·鲁迅中学初中部
·嘉定南翔天宇小学
·周浦镇小学
·新场镇中学
·上海音乐学院附小
·建德学校南门
·长宁区安顺路小学
·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彭浦新村第一小学
·市西中学
·上海市新昌路小学
·九亭中心小学
·上海市光明中学南门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
·上海市延安中学
·向明初级中学
·上海市长桥中学
·青云中学 ·上海市宝山区虎林路小学
·甘泉外国语中学分部
·上海市北蔡中学
·澄衷初级中学分校
·澄衷中学
·海南中学分部
·上海市国和中学
·上海五爱高级中学边门
·华东模范中学
·上海市大同初级中学
·民立中学
·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
·敬业中学
·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上海市钟山初级中学
·开元中学
·上海市延吉初级中学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杨浦小学
·建设中学
·大同中学
·嘉定区曹王中心小学
·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
·宝山区石洞口小学
·上海市育民中学 ·中芯学校
·虹口高级中学
·复兴实验中学
·风华中学
·丰镇中学
·闸北区第三中心小学
·同济大学实验学校
·尚文中学
·上海市香山中学
·上海市绿川学校
·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
·启良中学
·上海市洛川学校
·彭浦新村第二小学
·虹口区柳营路小学
·虹口区广中路小学
·和田路小学
·建平中学
·张江高科实验小学
·宝山区通河新村第三小学
·上海平和学校
·浦东区金桥镇金辉小学
·杨浦高级中学
·同济中学 ·铁岭中学
·上音杨浦学校
·上海市中原中学
·上海市市东中学
·上海市少云中学
·上海市辽阳中学
·上海市昆明学校总校
·上海市昆明学校分部
·上海市控江中学
·上海市金川中学
·上海市国和中学分部
·上海市澄衷中学
·上海市长青学校
·上海市长岛中学分部
·建平实验学校小学部
·东光明中学
·鞍山初级中学
·徐汇区第一职工业余中学
·新古北中学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分校
·桐柏高级中学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
·上海市姚连生中学
·上海市新会中学
·上海市向明中学西校 ·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
·上海市五四中学
·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
·上海市田林第二中学
·上海市天山中学
·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南部
·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
·上海市民办新虹桥中学
·嘉定区真新小学
·上海市卢湾中学
·上海市零陵中学
·上海市李惠利中学
·上海市敬业初级中学
·上海市光明中学
·上海市第一中学
·上海市第五中学
·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
·上海市第十中学
·上海市第二中学
·上海市第八中学
·上海市大同中学
·上海市川沙中学南校
·上海市川沙中学华夏西校
·侨光中学 ·上海市长征中学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上海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
·上海兰田中学
·上海海南中学
·启秀实验中学
·七一中学分校
·七一中学
·南洋中学
·南洋模范中学
·民立中学西部
·黄浦学校
·虹桥中学
·格致中学
·复旦中学
·番禺中学
·东新中学
·比乐中学
·洵阳路小学
·四川南路小学
·闵行区华漕中心小学
·上海市长宁实验小学
·上海市曹杨中学
·丰庄中学 ·巨鹿路第一小学
·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分校
·长宁区玉屏南路小学
·长宁区安顺路小学分部
·真如中学
·宜川中学
·城中路小学
·行知实验中学
·新中高级中学南门
·市北中学
·上海市真光中学
·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
·上海市田家炳中学
·上海市南湖高级中学
·上海市和田中学
·上海市共康中学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市第六十中学
·上海市大华中学
·上大附中
·曲阳第二中学
·彭浦中学
·培佳双语学校
·金山区亭林小学 ·金山区漕泾小学
·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
·上海南汇中学南门
·南汇区第一中学
·闵行三中
·南桥中学
·松江一中
·松江二中
·立达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
·松江实验小学西林校区
·南汇区新场中学
·新场镇小学
·金山中学
·莘松中学
·位育中学
·闵行区碧江路小学
·南汇区祝桥中心小学
·奉贤区南桥小学
·上海市上海中学
·上海市梅园中学
·上海市龙苑中学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朱家角小学 ·鞍山中学
·上海市第15中学
·阳光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中国中学南校区
·上海民办五爱中学
·上海市石化四中
·上海市浦东中学
·紫云路小学
·机场镇小学
·上海市宝山区水产路小学
·钟山中学
·上海长宁区哈密路第二小学
·徐汇区田林三中业余学校
·浦东新区上南路小学
·浦东新区民生路小学
·彭浦初级中学
·上南中学云台分部
·东湖路小学
·上海市徐汇区天钥桥路小学
·安福路小学
·海鹰小学
·逸夫职校华山分部
·南昌中学
·茶陵中学 ·向东中学
·第五十六中学
·新华小学
·师大二附中
第四篇:高考相关考点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
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
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
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⑼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棱柱、棱锥、球、空间向量
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⑾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
⑿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⒀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第五篇:高考考点
2011年数学高考考点教师:任老师
第一章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法(10左右)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
第一节两个原理和两个优先第二节九种排列组合方法:
第二章概率(12分左右)
第一节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二节摸球问题
第三节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第四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第三章数列(20分左右)出现在大题
第一节等差数列第二节等比数列:第三节数列通项的求法
第四节数列求和第五节综合大题
第四章函数(30分左右)出现在大题
第一节映射第二节函数概论第三节函数的定义域
第四节函数表达式的求法第五节函数值域的求法第六节函数单调性
第七节函数的奇偶性第八节函数图像第九节关于分段函数
第十节关于反函数第十一节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第五章立体几何(17分左右)出现在大题,选择题
第一节空间平行的证明第二节立体几何选择题第三节空间垂直的证明
第四节二面角的求法第五节线线角的求法第六节线面角的求法
第七节点面距的求法第八节线线距的求法第九节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运用
第六章解析几何(30分左右)出现在大题
第一节直线和圆第二节轨迹方程的求法第三节圆锥曲线
第四节圆锥曲线焦点相关问题第五节中点弦第六节韦达定理
第七节导函数和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第八节解析几何平面几何的使用和“圆心”的考题
第七章三角函数(17分左右)选择题出现在大题
第一节角的概念的推广第二节三角函数线第三节三角函数化简求值
第四节三角函数求最值第五节正弦、余弦三角函数图像的平移 第六节三角函数的性质
第七节三角形内三角函数
第八章集合、简易逻辑和不等式(5分左右)选择题
第一节集合的概念和运算第二节子、交、并、补的概念及运用
第三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排布第四节集合复习题
第五节逻辑联结词与四种命题第六节充要条件与反证法第八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第九节均值不等式的应用第十节有理不等式的解法第十一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拓展第十二节含绝对值不等式解法归纳第十三节其它不等式的解法第十四节不等式的证明
第九章极限(12分左右)出现在大题
第一节数学归纳法第二节数列的极限第三节函数的极限
第七节向量的数量第八节向量平移 第四节函数的连续性及极限的应用第五节复数第六节向量的基础知识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