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财政局

时间:2019-05-14 01:0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财政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财政局》。

第一篇:重庆财政局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2015年12月,市财政局、市科委印发了《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渝财教〔2015〕275号),对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作出了重大调整。为更好的贯彻执行《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现就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改革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经费管理改革总体原则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坚持“尊重规律、简政放权,目标导向、授权管理,包干使用、节余归己,事后监督、奖优罚劣”的原则。

二、简化项目立项预算编制评审环节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申报单位不需报送项目经费预算,市科委不再组织项目预算评审。项目经费资助额度按照以下原则确定:资助经费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科技主管部门按照目标导向原则组织编制项目经费概算,项目实行“总额控制、公开招标”。面上资助项目一律实行“定额资助、竞争立项”。

三、项目经费使用实行授权管理

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以项目承担单位自主管理为主。项目承担单位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经费使用主体和科技成果收益主体,要切实履行项目经费管理主体责任,按照有关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管理。

1.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目标需要,筹集完成项目目标所需要资金,按照规定编制项目支出预算。

2.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调整支出预算。除变更项目承担单位外,经费支出预算调整一律不再报市科委审批,由项目承担单位据实审批调整。

3.项目承担单位应该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科技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四、简化项目验收结题财务审计环节

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实行目标导向原则,项目验收结题前,市科委不再组织财务审计和财务验收,对未通过目标验收的项目,市科委再组织专项财务审计和财务清算。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规定编制项目结题经费支出决算表。

五、调整节余经费管理

通过目标验收的项目,节余经费归己,全额留归项目承担单位自主安排用于科研相关工作,应在1年内使用完毕。对未通过目标验收的项目,收缴违规和节余经费。

六、强化事后监督

市科技主管部门将加强事后监督检查,同时,加强绩效评估。对弄虚作假,套取、挪用财政资金等违规行为依法依规给予严处。对勤勉尽责的科研人员予以免责,营造宽容失败的科学氛围;对未勤勉尽责的科研人员和单位纳入科研诚信“黑名单”。对绩效评估好的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纳入诚信名单,优先给予持续支持。

请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我委。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6年2月3日

— 2 — 附件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和《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结合我市科技计划改革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是从市级财政科技发展资金中安排,为支持我市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设立的专项资金。其使用范围包括科技研发计划和科技平台计划及其所属专项,主要包括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研究、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企业自主创新引导、科技研发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创业平台等专项。

第三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使用对象主要是本市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在— 3 — 渝军事院校和科研单位等。

第四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的安排坚持“需求导向、集中资源、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原则。

第五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局、市科委和项目承担单位实行分级管理。其具体职责是:

(一)市财政局职责

1.核定年度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预算; 2.会同市科委审定并下达项目资金;

3.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及绩效评价; 4.按照相关规定应当履行的其它职责。

(二)市科委职责

1.依据年度专项工作计划和重点任务提出年度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预算;

2.负责项目立项、审批和管理,会同市财政下达项目资金计划;

3.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建立健全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

4.负责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监督检查、绩效评价; 5.组织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清算;

6.按照相关规定应当履行的其它职责。

(三)项目承担单位(含项目合作单位)职责

— 4 — 1.承担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的主体责任;

2.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

3.编审项目预算,并在规定权限范围内调整预算; 4.落实项目自筹资金及其它保障条件; 5.负责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6.编制项目财务决算表和决算报告;

7.接受有关职能部门对项目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价;

8.按照相关规定应当履行的其它职责。

第六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资助方式包括事前资助、事后补助、奖励性后补助方式,根据项目特点资助方式可以并用。

事前资助是指项目立项后,财政资金采取部分资助或全部资助进行科研活动的方式,一般适用于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研究、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专项。

事后补助是指项目立项后,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开展科研活动取得成果并通过验收后,给予相应财政资金补助的资助方式,一般适用于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等专项。

奖励性后补助是指项目承担单位先行投入科研活动并取得成效,经绩效评估或者专项评审核定资助额度的资助方式,一般

— 5 — 适用于企业自主创新引导、科技平台等专项。

第七条

事前资助资金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相关规定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事后补助与奖励性后补助资金由项目承担单位自主安排用于科研活动。

第八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开支范围为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与研究活动相关的费用,具体包括:

(一)设备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基础设施改造、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二)材料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等费用。

(五)差旅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等费用。

(六)会议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七)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境)及境外专家来渝所需要的费用。

(八)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专业技术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以及科普宣传等费用。

(九)人力资源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研究人员、项目引进人才等发生的项目组成员绩效支出和劳务费、专家咨询费。

绩效支出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按相关规定支付给本单位项目组成员的补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应将绩效支出纳入本单位绩效工资。

劳务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在校研究生、博士后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费,以及临时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补助费用。劳务费应当结合当地实际以及相关人员参与项目的全时工作时间等因素,合理确定。

专家咨询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

人力资源费按照不超过该项目财政补助资金总额扣除设备

— 7 — 费后的30%核定,其中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研究项目和软件开发项目最高不超过60%。

(十)管理费用,是指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科研活动中直接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

管理费按照项目财政补助资金总额扣除设备费后的一定比例分段核定。核定比例为: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含)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超过500万元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研究一般项目不得分摊和提取管理费。

(十一)其他支出,指与项目研究开发相关且不能列入上述科目的其他必要费用。其他支出应当严格控制,加强审核和监督,在编制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上述开支范围中,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标准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会议费应当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和会期。

第九条

市科委应当按照科技计划管理相关规定,发布项目申报指南,组织项目综合评审,确定财政资金资助原则与额度。

第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切实履行项目法人负责主体责— 8 — 任,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按照自主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的科研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资金预算。

项目资金预算应当同时编制资金来源预算和资金支出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资金来源预算应当包括财政补助资金和自筹资金。资金支出预算应当按照第八条开支范围进行编制,包括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所有费用。

项目资金支出预算中应当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鼓励共享;不得编报不可预见费,也不得列入项目立项前发生的各项资金支出;不得简单按比例编列。对仪器设备购置、合作单位资质及拟外拨资金进行重点说明。

第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根据项目任务书约定,确保自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障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第十三条

项目开展需要项目合作单位的,应当事前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约定资金开支范围并及时拨付资金,不得以测试化验加工等名义违规转包科研项目,变相转拨资金。

第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根据项目任务书约定加强项目预算管理。项目预算执行有重大调整的,应当报市科委审批。

— 9 — 第十五条

项目开展过程中发生的会议费、差旅费、小额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应当按规定实行“公务卡”或非现金方式结算。设备费、大宗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原则上应当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结算。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科研目标管理以及绩效考核制度,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科研人员实绩,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统筹安排项目组成员的人力资源费。

第十七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形成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一般由单位进行使用和管理,政府资产管理部门有权进行调配。

企业使用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第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政府采购、招投标等管理规定。

第十九条

科研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要依法依规使用科技计划项目资金,不得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不得通过编造虚假合同、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不得通过虚构测试化验内容、提高测试化验支出标准等方式违规开支— 10 — 测试化验加工费,不得列支与项目无关的如日常办公、生产性设备、生产用材料、专利维护费等,不得分摊单位日常运行费用、违规列支招待费,不得以劳务费形式发放应由单位承担的其他人员工资,不得将专家咨询费发放给项目组成员或支付给参与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等。

项目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不得在核定的管理费用以外再以任何名义在项目资金中重复提取、列支相关费用,不得虚假承诺配套资金骗取财政专项资金。

第二十条

项目结题前,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提供项目财务决算报告,建立决算报告审计机制,并对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一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结余部分,由项目承担单位自主管理,统筹安排继续用于科研相关活动。

第二十二条

未通过结题验收的项目和终止实施的项目,市科委结合项目预算并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组织财务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清算和追缴财政结余资金及违规资金。

第二十三条

市财政局、市科委各司其责,建立健全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绩效评估制度,确定考评项目,指导、监督、检查项目考评工作,建立奖优惩劣的制度机制。

探索建立主题专项与科研项目绩效评估制度,绩效评估结果

— 11 — 作为专项计划设定、主题专项资金安排和项目滚动支持的重要依据,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

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应当由项目承担单位建立公开制度予以公开,接受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科委等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五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虚报、套取、冒领、贪污、挪用、截留财政资金。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将依照有关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的规定,采取下列措施进行处理处罚:责令改正;约谈项目承担单位法人;通报;停止项目拨款;终止项目并追回部分或全部拨款资金;取消项目负责人或项目承担单位三年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资格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重庆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办法(2012年修订)》(渝财教〔2012〕264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科委负责解释。

抄送:市审计局。— 12 — 重庆市财政局办公室

2015年12月30日印发

第二篇:重庆高新区财政局关于转发

重庆高新区财政局关于转发

《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高新区管委会各部门、各街镇、各事业单位:

根据《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的通知》(渝财资产[2007]72号)文件规定,为进一步推进高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工作,现将重庆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庆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

二00七年九月三日

附件:

重庆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重庆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工作,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财办[2006]52号)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财办[2007]19号)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重庆市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

第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是指财政部门根据国家资产清查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中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进行认定批复,并对资产总额进行确认的工作。

第四条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按照“防止流失,兼顾实际”的原则,在规定权限内对资产损益进行处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 重庆市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资产核实工作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单位清理。单位根据国家资产清查政策、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资产清查中清理出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分别提出处理意见,并编制报表和撰写工作报告。

(二)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对单位申报的资产清查材料进行归纳、整理、汇总,并提出审核意见。

(三)财政审批。财政部门对主管部门报送的资产清查材料进行审核,并对清查结果予以批复。第六条 单位对资产清查中的损益事项应提供合法证据,单位负责人对所提供资产清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章 资产盘盈

第七条 资产盘盈是指单位在资产清查基准日无账面记载,但单位实际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货币资金盘盈、存货盘盈、有价证券盘盈、对外投资盘盈、固定资产盘盈、无形资产盘盈、往来款项盘盈等。

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按照基建财务管理规定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有关手续,不作为资产盘盈。

第八条 货币资金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现金和各类存款等。

(一)现金盘盈,根据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和现金保管人对于现金盘盈的说明等进行认定。

(二)存款盘盈,根据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认定。

(三)清理出的“小金库”和账外收入比照货币资金盘盈处理。

第九条 存货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库存材料、材料和产成品等。

存货盘盈,根据存货盘点表、经济鉴证证明和其他材料(保管人对于盘盈的情况说明、价值确定依据等)进行认定。

第十条 有价证券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盘盈,根据有价证券盘点表、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有价证券的价值确定依据等进行认定。第十一条 对外投资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单位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盘盈,根据对外投资合同(协议)、经济鉴证证明、情况说明等进行认定。

第十二条 固定资产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盘盈,根据固定资产盘点表、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盘盈价值确定依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或竣工决算资料)等进行认定。难以确认价值的,委托中介机构评估确定。

(一)单位清理出的账外固定资产,若产权属于部门内其他单位而被本单位长期无偿占用,且不属于纪检、监察部门规定清退范围的,当事双方协商一致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按账面价值申报无偿划拨;若产权属于部门外单位的,当事双方应对占用资产按市场价值签订转让或租赁合同,并按规定程序上报。纳入资产清查范围的对方单位按本办法第三章规定处理。

(二)清查出的因历史原因而无法入账的无主财产,根据《民法通则》等有关规定,依法确认为国有资产的,要及时入账,纳入国有资产管理范围。

第十三条 无形资产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盘盈,根据无形资产盘点表、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盘盈价值确定依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类似资产的购买合同、发票或自行开发资料)等进行认定。难以确认价值的,委托中介机构评估确定。第十四条 暂付款、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盘盈是指单位清查出的无账面记载或反映的暂付款、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

暂付款、应收账款等往来款项盘盈,根据盘盈情况说明、经济鉴证证明、与对方单位的对账单或询证函等进行认定。

第三章 资产损失

第十五条 资产损失是指单位在资产清查基准日有账面记载,但不归本单位占有、使用或丧失使用价值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货币资金损失、坏账损失、存货损失、有价证券损失、对外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无形资产损失等。

第十六条 单位清查出的资产损失应逐项清理,取得合法证据后,对损失项目及金额按规定进行核实认定。对已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而无法确定损失金额的,根据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进行认定。

第十七条 货币资金损失是指单位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和各类存款损失等。

现金短缺,在扣除责任人赔偿后,根据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经济鉴证证明、短款说明及核准文件、赔偿责任认定及说明、司法涉案材料等进行认定。各类存款损失比照执行。

第十八条 坏账损失是指单位不能收回的各项应收款项造成的损失。清查出的各项坏账,应分析原因,对有合法证据证明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按以下方式处理:(一)因债务单位破产、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政府责令关闭等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根据法院的破产公告、破产清算文件、工商部门注销吊销证明、政府部门有关文件等进行认定。对已经清算的,扣除清偿部分后不能收回的款项认定为损失;(二)债务人失踪、死亡的应收款项,根据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进行认定。债务人财产不足清偿或无法追偿债务的,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三)因战争、国际政治事件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由单位做出专项说明,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四)其他逾期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一般应当根据生效的法院判决书、裁定书认定损失。但以下三种情况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认定损失: 逾期三年以上、单笔数额较小、不足以弥补清收成本的,由单位做出专项说明,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逾期三年以上、有依法催收记录、债务人资不抵债且连续三年亏损或停止经营三年以上、确实不能收回的,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认定损失;逾期三年以上、债务人在境外及港澳台地区、依法催收确实不能收回的,可以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或者我国驻外使(领)馆、驻外商务机构出具的有关证明认定损失。(五)单位为减少坏账损失而与债务人协商,对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按原值一定比例折扣后收回(含收回的实物资产)的,根据双方签订的有效协议、资金回收证明和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或评估报告),对折扣部分可以认定为损失。

第十九条 存货损失是指单位库存材料、材料、产成品等因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一)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部分,可以根据存货盘点表、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盘亏情况说明、盘亏的价值确定依据、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二)报废、毁损的存货,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人赔偿后的部分,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技术鉴定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毁损报废说明、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三)被盗的存货,扣除保险理赔及责任人赔偿后的部分,可以根据公安机关的结案证明、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认定损失。

第二十条 有价证券及对外投资损失,应分析原因,有合法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可以认定损失。

(一)因被投资单位破产、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政府责令关闭等情况造成难以收回的不良投资,可以根据法院的破产公告或者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等认定损失;已经清算的,扣除清算资产清偿后的差额部分,可以认定为损失;尚未清算的,被投资单位剩余资产确实不足清偿投资的差额部分,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可以认定为损失;

(二)对事业单位参股投资项目较小,被投资单位已资不抵债且连续停止经营三年以上的,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对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可以认定为损失;(三)行政单位有价证券、事业单位证券等短期投资,未进行交割或清理的,不能认定损失。

第二十一条 固定资产损失是指单位房屋及建筑物、交通运输工具、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因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一)盘亏的固定资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盘点表、盘亏情况说明、盘亏的价值确定依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二)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差额部分,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技术鉴定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毁损报废说明、赔偿责任认定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等认定损失;因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 废的,应当有相关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包括:事故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屋拆除证明、受灾证明等;(三)被盗的固定资产,扣除保险理赔及责任人赔偿后的部分,可以根据公安机关的结案证明、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涉及保险索赔的应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认定损失。

第二十二条 无形资产损失是指无形资产因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或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的期限、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等所造成的损失。

无形资产损失,可以根据有关技术部门的鉴定材料,或者已经超过了法律保护期限的证明文件等认定损失。第二十三条 单位经批准核销的不良债权等损失,实行“账销案存”并进行清理和追索;经批准核销的实物资产损失应分类清理,对有利用价值或残值的,应积极处理,降低损失。

第四章 资金挂账

第二十四条 资金挂账是指单位在资产清查基准日应按损益、收支进行确认处理,但挂账未确认的资金(资产)数额。

第二十五条 对于清查出的资金挂账,按照真实客观反映经济状况的原则进行认定。中介机构对单位申报的资金挂账应当重点审计。

第二十六条 特殊资金挂账按以下方式处理:(一)属于按国家规定组织实施住房制度改革,职工住房账面价值、固定基金应冲减而未冲减的挂账,在按国家规定办理房改有关合法手续、移交产权后,按规定核销。(二)属于对外投资中由于所办企业按国家要求脱钩等政策性因素造成的损失挂账,在取得国家关于企业脱钩的文件和产权划转文件后,可在办理资产核实手续时申报核销处理。

(三)属于基本建设项目实际投资支出超过基本建设概算的,作为自筹基建支出列为暂付款的挂账,应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概算调整,基本建设项目实际支出应纳入项目建设成本,并根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转增固定资产。

(四)转制为企业的,因固定资产未按规定核定净值、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较大的,按照使用年限和已使用年限对固定资产净值进行重新估价。

第五章 损益证据 第二十七条 单位申报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必须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单位内部证据。

第二十八条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单位收集到的与本单位资产损益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 单位的撤销、合并公告及清偿文件;政府部门有关文件;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公安机关的结案证明;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报告;保险公司的出险调查单和理赔计算单;企业的破产公告及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证明等。

第二十九条 社会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是指社会中介机构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单位的某项经济事项出具的专项经济鉴证证明或鉴证意见书。社会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专业鉴定机构等。

第三十条 特定事项的单位内部证据是指单位对涉及资产盘盈、盘亏或者实物资产报废、毁损及相关资金挂账等情况的内部证明和内部鉴定意见书等。主要包括:有关会计核算资料和原始凭证;单位的内部核批文件及情况说明;资产盘点表;单位内部技术鉴定小组或内部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因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的责任认定意见及赔偿情况说明;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等。

第六章 审核批复

第三十一条 审核批复的范围包括:单位的各项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及资金挂账。第三十二条 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的审批权限由市财政局另行确定;各区县(自治县)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的审批权限,根据资产清查工作的实际需要,由区县(自治县)财政局自行确定,并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三十三条 今后,根据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求开展的资产清查工作,其资产损益及挂账的审批权限,可根据资产清查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第七章 账务处理

第三十四条 资产损益确认后,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账务处理:(一)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的资产盘盈(含账外资产)应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确定价值(文物除外),同时可以暂行入账。待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后,进行账务调整和处理。

(二)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的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单位不得自行进行账务处理。待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后,进行账务处理。

第三十五条 资产盘盈、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按规定权限审批后,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

第三十六条 资产核实审批后,单位在30个工作日内将账务处理结果按审批权限分别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备案。未按规定调账的,应详细说明情况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第三十七条 单位需要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的,在资产核实审批后,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单位下属企业注册资本发生变动的,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重庆市财政局备案。

第三十九条 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各级各类社会团体的资产核实工作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条 行政单位附属未脱钩企业,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按照财政部有关企业清产核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单位改制为企业或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按国家有关规定应进行价值重估、核实国家资本金等工作的,按照财政部有关企业清产核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的住房公积金的资产核销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财政局负责解释。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财政局暑假实习报告--重庆工商大学

财政局实践报告

为了响应学校团委的号召,更好的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以及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水平,努力使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我在重庆市开县财政局进行了2012暑假社会实践。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到财政局实习对我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专业对口。这样不仅巩固学校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在财政局实习,还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实的接触社会,增长见识,更加熟悉到了行政单位的工作流程以及办事程序,为我们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在开县财政局进行了为期20天的实习。如书上所说的一样,财政的职能很多,如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等,但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财政的这些职能就不会消失。因为我才刚大一完,只学了会计基础和中级财务会计,而且知识还不够扎实,担心自己把大家的工作给搞乱,更担心自己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幸好的是周围的前辈对我很照顾,耐心的教我,使我受益匪浅。在财政局领导的安排下,我被分到了财政局经建科。在这个科室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科长是一个注册会计师,在他带领下经建科的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进行。为了认真履行财政经建管理职 1

能,做好科室各项工作,确保科室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经建科进行了很好分工协作。

我的工作就是协助副科长在科室进行一系列工作。具体负责:县发改委、国土局、开乾集团公司、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的部门预(决)算工作及相关预算追加(减)事项办理;文教、卫生、政法等部门基本建设资金管理;财政专项资金跟踪问效工作;全县基本建设财务决算;国有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完全科室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因为我的工作安排比较灵活,我也会参加其他科室的工作。

20天的工作,我做了实践计划内的工作,也参与了部分财政所内部相关的工作。主要涉及过的工作包括:上传下达文件,服务来访人员,打印复印,电话接听,处理文字档案,整理书报杂志,参与了部分账务资料的整理、归类、装订、归档,财政知识的学习等等。

在实践期间我有很多感触,虽然我的工作基本没起到什么大的作用,但我从中见习到,财政实际工作操作其实是有好多程序,以及财政工作中的手续十分繁琐,每个环节手续都特别多,比较程序化。拨款的审批,需要科室,需要财政局领导,还需要县里面领导,一般财政局局长和常务副局长,县长和常务副县长都是有很大的权利,要想拨款必须有他们的签字。以及我深刻明白国家大事与我们周围息息相关,比如说国家宏观调控房价,对房地产的影响,就会涉及政府的土地买卖,从而又影响到了财政收入。所以说那些离我们很远的财经资讯是需要我们不断关注的。

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通病,对于我的启示是不能重理论轻实践,我们需要要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才能在工

作中得到质的飞跃。特别是在票据的开具中,票据的各类事项如何填写,书写的规范,密码器的使用和密码的填写等等,看似简单但仍对我自身的知识运用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受益匪浅。在资料的处理上,有程序,有步骤,细节精确处理,小技巧的运用,尤其在课程设计中没有涉及到的原始凭证的处理,让我对会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会计实践提高的情况下,我对财政财务工作通过与领导的交流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编制预算内预算外预算时,注意参照上年决算以及报表,估算财政收入,预计政府开支以及全镇个方面共投入,作好合理预留估计,弹性适度。决算工作精确及时,并作出适当的分析,为来年预算做好基础,在收入和投资决策上,尤其是工业园区和专款项目上资金流量巨大,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过这次社会实践,在财政所的实习,在各方面知识和能力都有了提高,特别思想意识上有了提高,工作态度上有了改观,为今后的参加社会工作做好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所学到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理解和运用,提高了动手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从实践中增长了书本外的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也一些新的启示和收获。这些不仅巩固了我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这是有利于我以后适应社会发展的,我深刻的明白到学到的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个人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应正我们学院培养的方向是应用技术型,所以我们不仅要能够驾驭新知识,具有创新意识,更要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制度还有我们本身使我们缺乏勇气走

出象牙塔,所以我们就需要去参加社会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和社会竞争的洗礼。如果一直处于在这样一个知识与实践完全脱节的环境里,我们根本没有什么资本去谈成才、谈竞争、谈事业!这20天的社会实践就是我勇敢接受社会考验的一个见证,而且通过这次面对社会,我也更加确立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目标。

实践人:王求江

实践单位:开县财政局二零一二年八月五日

第四篇:财政局

财政局

财政局负责地方的财政工作,贯彻执行财务制度,按照政 策组织财政收入,保证财政支出,管好用活地方的财政资金,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各项事业发展;培训专职财会人员,提 高科学理财的素质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严肃财经纪律,提高 经济效益;积极开发财源,为振兴地方经济服务。其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的财政税收方针、政策,财务会计方面的法令、条例及其它有关政策。

(二)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地方财政发展规划,制定预算和编制决算,执行地方人大批准的预算,综合平衡地方财力。

(三)管理地方各行政部门、政法部门、文化、教育、卫生、科学技术、广播电视等单位经费支出,监督指导行政、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四)管理好地方的预算外资金,审查收支范围,对预算外资金实行统一征收管理,严审支出计划,杜绝乱收费行为。

(五)制定职工待业保险基金和职工退休养老基金的财务 制度;管理社会救灾,救济、医疗保险(含公费医疗)等财务和资金;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宏观调控和监督。

(六)指导农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严格把好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保证农口事业发展。

(七)宣传贯彻国家财经税收政策,积极扶持和培植地方财源源。

(八)管理和指导会计工作,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经常宣传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组织会计人员培训工作。

(九)监督、指导国营工业、商业、粮食、外贸、物资及交通运输企业财务工作,协调企业财务中的有关问题。

(十)管理基本建设的财务工作,审批政策性基建贷款,审查自筹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并对投资使用效益进行监督检查。

(十一)监督和检查各单位执行财务制度的情况,查处违反财经纪律案件。

(十二)负责地方政府财政计划的制定,财政宣传、财政信息,组织财政系统干部培训工作。

(十三)管理地方的收费工作,严格审核政府各职能部门 和有关事业单位对企业的收费标准,管好收费和罚没票据,加强执收工作监督检查。

(十四)承办地方政府交办的其它财经事项。

(十五)协调管理国有资产全面工作。

财政所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财政税收方针政策,指导全镇财政工作;执行国家财政、预算、税收、财务会计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定及有关实施细则;及时组织完成好税收入库工作。

二、组织、管理和监督镇预算内、预算外各项收支;编制镇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和预算外收支预算;执行镇人代会批准的财政预算和预算的调整;监督镇单位预算的执行;编制镇财政收支决算和预算外收支决算。对镇财政资金进行综合平衡;向镇人代会报告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

三、负责镇企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组织预算外资金全收支计划,执行好财务检查,搞好综合财政预算。具体实施“部门预算”,搞好预算外收支结算及财务处理。

四、努力发挥财政职能,坚持从经济到财政的方针,推动全镇经济实现“两个转变”,实现财政振兴。

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制定全镇财政发展计划,编制预算草案,执行镇人大批准的本级财政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审编决算,对全镇财力进行综合平衡,并向镇人代会提交财政决算。

六、负责镇属范围内的会计工作和财政监督工作。制定本镇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实行预算管理,零户统管,专户存储,检查财政税收政策、法令和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对违反财经纪律事项进行检查和处理。

七、参与全镇经济的管理与决策,加强资金使用的宏观调节和监督,实施对镇行政、事业单位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监督和管理,指导和帮助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对全镇经济运行和国民收入分配进行有效的调节,确保各项收入任务的完成。

八、依据《会计法》管理本镇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提高全镇财务管理水平,服务经济建设。管理镇行政、事业单位、镇办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私营个体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研究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工作运行机制;贯彻执行会计工作的各项法规,负责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

九、管理和监督镇行政、事业单位、镇办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负责各项财政有偿资金的发放、管理和回收工作。管好用好各项支农资金,促进全镇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十、贯彻“生财、聚财、用财”方针,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及镇统筹收入,筹措资金、培植财源。科学合理安排预算支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改造,维护社会稳定,保证镇基层政权建设的需要。

十一、组织做好财政支持项目的调查论证、申报立项和项目库建设,监督管理财政专项资金。

十二、做好农村税费改革有关工作。

十三、完成好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主要职能

(一)拟订和执行财政、税收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及其他有关政策;参与制定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社会财力的建议;拟订和执行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政策。

(二)拟订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和执行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涉外财政、债务的国际谈判并草签有关协议、协定。

(三)编制中央预决算草案并组织执行;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央、地方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决算;管理中央各项财政收入,管理中央预算外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有关政府性基金。

(四)提出税收立法计划,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审议上报税法和税收条例草案;根据国家预算安排,确定财政税收收入计划;提出税种增减、科目税率调整、减免税和对中央财政影响较大的临时特案减免税的建议;参加涉外税收和国际关税谈判,签订涉外税收协议、协定草案;制定国际税收协议和协定范本;承办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五)管理中央公共财政支出;拟订和执行政府并购政策;管理财政预算内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非贸易外汇和财政预算内的国际收支;制定需要全国统一规定的开支标准和支出政策;拟订和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制定基本建设财务制度。

(六)拟订和执行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政策,管理中央财政支持企业的支出;拟订并组织实施《企业财务通则》;负责监管中央直管企业财务,管理国有资本收益;汇总分析全国企业财务决算;负责资产评估行业的行政管理。

(七)办理和监督中央财政的经济发展支出、中央投资项目的财政拨款、中央财政投入的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负责农业综合开发;拟订并监督执行《企业财务通则》。

(八)管理中央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拟订社会保障资金的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财政监督。

(九)拟订和执行政府国内债务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编制国债发行计划;拟订政府外债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承担外国政府贷款、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和日本输出入银行贷款的对外谈判与磋商业务;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国际财政组织。

(十)拟订和监督执行会计规章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和监督执行政府总预算、行政和事业单位及分行业的会计制度;指导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审批外国会计公司驻华代表机构的设置。

(十一)监督财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检查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管理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

(十二)制定财政科学研究和教育规划;组织财政人才培训;负责财政信息和财政宣传工作。

(十三)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五篇:财政局

市三届人大六次 会议文件(14)

关于延安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在延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的书面报告)

延安市财政局局长 康仲涛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延安市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经济工作全局,积极应对减收增支压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大力组织收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稳步推进财政改革,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和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促进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51895万元,占年初

中:税收收入182086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40.8%,增长58.8%,增收67405万元;非税收入10870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78.9%,下降12.2%,减收15125万元。另外,上划中、省收入1714967万元,增长41.1%。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上划中、省收入,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共计完成2005755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29.5%,增长38.0%。

2010年,市本级财政支出560168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增支112636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86095万元,增长43.5%;教育43597万元,增长36.4%;科学技术2614万元,增长2.1%;农林水事务74098万元,增长49.2%;公共安全29537万元,增长63.1%;文化体育与传媒17793万元,同比增长23.9%;社会保障和就业68958万元,增长41.4%;医疗卫生29254万元,增长21.7%;环境保护29008万元,增长47.3%;城乡社区事务103623万元,增长56.8%;交通运输22678万元,同比增长24.5%;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8663万元,增长25.1%;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和商业服务业等事务8387万元,同比增长8.6%;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4501万元,同比增长19.3%。

2010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0788万元,减去年初预算安排267200万元,当年可用超收23588万元,全部未予安排,结转今年用于地方津贴补贴兑现。

根据决算汇总结果,全市2个县有赤字,11个县区和市

征缴办法,既确保了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目标的全面完成,也为以后收益的顺利征缴提供了机制保障。

(二)切实强化支出管理,全力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坚持把公共财政思想贯彻到预算安排中,做到预算安排服从服务于全市发展和稳定大局。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要求,大力压缩行政事业经费,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围绕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构建预算格局。2010年,全市财政投入各项支农专项资金31.1亿元,较2009年增加5.4亿元,增长21.1%。其中市本级投入12.5亿元,较2009年增加3.4亿元,增长37.8%。全市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支出75.4亿元,较2009年增加13.8亿元,增长22.4%。全市财政安排民生八大工程配套资金9.6亿元,增长47.7%,高出省财政厅要求1.8亿元。市本级安排重点项目建设资金16.5亿元,较2009年增加1.7亿元。同时,尽力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对预算已安排项目,做到资金及时拨付,对重点支出,做到特事特办,使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预算执行率显著提高。2010年,全市财政支出192.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其中市本级财政支出5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6%,分别比全省平均进度高出2.2个和5.8个百分点,支出预算执行是多年来最好的。

(三)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积极支持经济发展。2010年,为筹措更多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市本级财政在整合存量与增

业单位发放津贴补贴所需资金不予补助的情况下,将困难县津贴补贴纳入转移支付范围,并对与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也一并补助到位,确保个人支出不留缺口。三是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对列入中、省、市重大项目计划的县区项目、民生工程、重点社会事业、中心工作等,纳入转移支付范围。四是对退出转移支付的县和收入增长较快的困难县给予奖励,以帮助和鼓励其稳定壮大财政实力。2010年,市对县转移支付补助规模达到12.2亿元,较上年增加2亿元,津贴补贴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实现同职同待遇,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取得显著成效。

(五)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全面提升理财水平。2010年,围绕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深化了财政管理和改革。部门预算编制定员定额标准体系不断完善,项目支出进一步细化,市本级还对项目支出预算实行财政投资评审制度,提升预算编制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国库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继2009年市本级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2010年又有6个县开展试点,支出管理更加规范。从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减少现金流量、确保资金安全出发,全面完成了市本级推行公务卡制度的各项准备工作。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进一步扩大采购范围、提高采购规模的同时,重点围绕全面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制度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市已实现了网上发布政府采购信息、抽取评标专家、的4倍。医疗实现了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做到应保尽保,民生财政特征凸显,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了经济发展成果和财政增收带来的实惠。四是高度关注“三农”。五年来,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市财政“三农”投入119.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5倍。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全市全面实施城乡统筹和在“十二五”新的起点上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认真分析总结全市“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10年财政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收入增长乏力、支出刚性需求趋旺、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一是财政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产业格局一时难以改变,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缺乏机制保障。“十一五”期间,受石油产量增加有限、收益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石油行业对地方财政增收的贡献率由98%下降为32%,而其他行业通过完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强化征管措施等,增收的贡献率由2%提高到68%,但由于总量有限,增收乏力的问题仍然越来越突出。“十一五”期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5%,较“十五”增速下降近20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省增幅近10个百分点。特别是2007年以来,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一直处于全省末位,在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比由15.3%下降为11%,占全市财政总收

认真贯彻市委三届十次全会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统领财政经济工作全局,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好机遇,在争取项目和支持产业发展上寻求新突破,培育接续财源,奠定发展基础。统筹各级各类专项资金,在城乡统筹总体规划的框架下,重新研究确定支持重点和管理办法,建立有进有退、有上有下、有增有减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计其功、捆绑使用”的原则,统筹资金投放,减少资金分配和运行环节,提高县区资金分配的自主权。统筹预算内外资金安排,缓解预算内压力。加大向上、向外争取资金力度,明确要求,夯实责任,纳入考核,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强化民生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厉行节约,不断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全面落实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零增长要求。重建部门预算,逐步推进预算公开,对专项预算安排中原有的各类事业发展支出进行清理、紧缩和调整,通过有保有压来保证重点支出需要,保证新增财力80%主要用于民生目标的实现。严格专项资金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年初财政预算安排的各种专项资金使用,既要和年初的工作计划相衔接,也要和中出现的新任务相结合,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对一次性、阶段性专项经费,及时予以调整,建

1物资管理事务12285万元,增长21.4%。

财政预算做上述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考虑:2011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资源类产品需求趋旺,产品价格继续高位运行,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资源税从价计征办法出台、延长集团公司收益征缴标准提高等政策性增收较为可观;全市生产总值计划增长13%,一批重大项目启动实施,这些都是确保完成2011年财政收入任务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从收入方面看,原油产量增长困难,主体税种增收主要依赖价格拉动,收入的风险较大;上年一次性清缴、青兰高速公路、水土流失补偿费等政策性减收,都给今年完成财政收入带来较大压力。从支出方面看,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津贴补贴所必需的增支及转移支付要保证;新增财力向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倾斜,财政调剂、平衡难度加大;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当年配套及消化以前欠账,财力缺口巨大;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水平居高不下,筹资能力受到制约;支持经济发展、培育接续财源,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的资金需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整合资金的办法来筹集,理财压力进一步增大,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结合我市实际,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今年全市财政预算做了这样的安排。

3以及上年结转支出的拨付,到年底实际支出将超过预算安排的支出水平。

四、2011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狠抓增收节支,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要始终把组织和增加收入放在各项财政工作首位,进一步强化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切实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强化抓收入责任制,层层落实全年预算收入任务,确保把年初收入预算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密切关注经济运行走势,准确掌握重点行业、重点税源收入动态,及时跟进措施,化解矛盾和问题。三是继续强化征管。坚持大小税并重、国地税并重、重点税源与分散税源并重、加强征管与打击税收违法并重、税收与非税并重,确保应收尽收。四是继续坚持和完善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坚持财税库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同心协力,共抓收入。健全收入监控机制,积极推进财税库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工作,切实做到依法征收,不漏不欠,确保全年收入任务完成。

在抓好组织收入工作的同时,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切实做到厉行节约。预算安排要精打细算,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吃饭”与“建设”的关系、加快发展与保持和谐的关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建立健全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互动机制,明

5政工作全局,整合现有各类专项资金,统筹资源税增收等政策性增量。在总体规划框架下,支持重点镇建设、社区产业、现代农业发展及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统筹各类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设施农业建设和有机农业产业,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做大做强苹果、畜牧、核桃等特色产业,支持基层农技推广,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二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水利设施建设投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灌溉设施、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和中小河流治理等的支持力度。三是支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以支持重点镇建设为突破口,以提升集聚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为基础,以消除城乡差异、工农差异为核心,以民生工程为载体,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对困难群众的补贴政策,稳步推进津贴补贴改革,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支持力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大力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继续支持开发、购买公益性岗位和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努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和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实现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并轨。继续支持做好扶贫工作,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认真落实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各项财税政策,切实做好资金保障,努力解决城镇

7编制管理和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强化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政权力运行。积极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夯实财政管理基础,构建财政运行新机制。二是强化基层建设。结合统筹城乡发展、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充实乡镇财政职能,积极做好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工作,逐步建立以服务农村、农民为核心的乡镇财政服务工作新机制。三是提高基层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办法,研究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强化激励约束导向功能。严格按体制要求,规范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明确各级的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体现权责匹配的原则。建立规范有序的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财政资金运行规程,确保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完善财政奖励补助政策,在对财政类指标进行考核的同时,引入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建立覆盖财政、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把市对县转移支付与县区经济增长、重大项目建设、政策性支出保障等挂钩,变“补困难”为“激励发展”,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四是突出改革创新。在资金管理上,建立有效协作机制,减少资金分配和运行环节,变部门单个投入为政府集合投入,变部门局部投入为政策集合投入,切实提升财政投入整体效应。在资金使用上,按照规划整合、板块整合、项目整合的思路,把中省与地方、存量与增量、预算内与预算外资金整合起来,发挥资金规模效应。五是提升财政

下载重庆财政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财政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江津区财政局2014年部门决算情况说明-重庆江津区人民政府[合集五篇]

    重庆市江津区财政局2014年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单位基本情况 重庆市江津区财政局为区政府工作部门,内设12个职能科室,2个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贯彻落实财政、税收、金融、财......

    财政局贯彻执行

    财政局贯彻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情况自查报告 中共Xx纪律检查委员会: 根据县纪委、县监察局《关于开展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Xx纪发[2011]Xx号)文......

    闽侯县财政局

    闽侯县财政局 闽侯县监察局 闽侯县审计局 侯财采(2008)152号签发人:李春敏 ——————————————————————————————— 关于开展闽侯县政府采购执行情况......

    海门市财政局(范文)

    海门市财政局 海门市教育局海财行〔2008〕43号海教财〔2008〕28号 ————————————————————————————海门市幼儿园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各......

    镇江市财政局

    镇镇镇镇江江市江江经市济市市贸财易建规政委设划员局 会 局 局镇财综(2004〕10号关于印发《镇江市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各辖市、区财政局、计经......

    淳安县财政局

    淳安县财政局 文件 淳安县教育局淳财行„2008‟296号关于下达2008年秋季学期普通教育学生扶困助学补助经费的通知各乡镇财政所、有关学校:根据《淳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义务......

    财政局工作总结

    总体看来,XX年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进一步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改革继续深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超收收入依法安排,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圆满......

    工作思路(财政局)[模版]

    2007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xiexiebang.com,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 wmxz.cn按照州委、州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