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由汉乐府的女性描写看汉代审美文化特征
由汉乐府的女性描写看汉代审美文化特征
摘要:“对女性美的关注,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汉代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汉代女性对汉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在汉乐府诗歌中有所反映。这些诗歌对女性形象、女性爱情、女性命运等方面的描写,既折射出汉代特有的文化内涵,又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层面。研究这些现象,对于了解汉代女性和汉代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汉乐府女性描写审美文化
每个时代,女性的衡量标准和流行风尚是各不相同的。如在《礼记?檀弓上》中记载夏代女性外貌美的风尚是:“夏后氏尚黑”。然而在东周时代,黄皮肤的炎黄子孙对于女性的观照却是以白为美,《诗经》的女性描写贯穿了这种审美意识。如《诗经?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庄姜嫁到卫国情景,新娘嫣然一笑,眉目传情,转盼流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有人用诗歌记载了这位美丽的新娘。朱熹注:“?,禅也。锦衣而加?焉,为其文之太著也。”新娘身材颀长,内着锦衣,外着麻纱罩衫,手指洁白柔嫩,如同初生的白茅草芽;皮肤白净滑腻,犹如凝结的脂肪;项颈既长且白,好像天牛的幼虫;牙齿洁白方正,恰似排列整齐的葫芦籽。一位盛装的新娘在此时并没有披红戴绿,而是外着素衣,把鲜艳的衣服遮盖起来,手肤颈齿洁白如玉,与素色衣衫相呼应,构成了清秀素淡的形象,凸显了《诗经》时代以素雅为美的审美取向。[1]到了汉代,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观念不仅继承了民族的传统,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对女性的仪态、气质、道德、素养等众多方面都有着那个时代特有追求,而汉乐府作为文学艺术作品,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时代特征鲜明而又绚烂多姿的女性审美世界。
一
无论是哪一个时代的女性审美,首要在于外貌之美。《东城高且长》中描述燕赵女子“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东飞伯劳歌》里亦有云“开颜发艳照里闾„„窈窕无双颜如玉。”用无暇美玉来形容女子容貌素净温雅,而此说法几乎成了后世形容女性之美的泛称。《增广贤文》中记载宋真宗《励学篇》中就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后来衍化为民间俗语。由此可见汉代关于女性“如玉”审美理想所具有的长久生命力。
除了拥有天生丽质如雪的肌肤,汉代的女子通过对面容的修饰把自己打扮得娇媚多情,顾盼生姿。乐府诗中就描绘了多种不同的女性发式。如《陌上桑》中美女秦罗敷便是“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城中谣》中“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等。据考证,《城中谣》中之“高髻”是流行于汉代宫廷的一种华贵发式,发髻蓬松而高耸,因而谓之“高髻”。后来民间妇女争相模仿,直至唐而鼎盛,刘禹锡《无题》中便有“高髻云鬓新样妆”的诗句。[2]此外,汉王朝从战争的衰败复苏而日渐繁荣后,人民的生活得到了长足的改善,对审美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出现了眉妆粉黛、胭脂朱砂一类的化妆品。如《孔雀东南飞》中就有“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的描写。当时的女性广泛地使用朱砂作颜料制作“丹”,女性的“朱唇”越发流行。试想如果没有汉代女子的“含朱丹”,可能就不会有“点绛唇”这样富有诗意的词牌,那么中国的文学史上该少了多么浓墨重彩的词语。
如果说女子的外貌是其自然本色的话,那么服饰的装饰和点缀则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3]如《陌上桑》中罗敷的穿着是“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绮是有花纹的丝织品;裙是指女子经常穿的下衣,有长裙和短裙之分;襦是指短衣或短袄。罗敷身着紫红绫子短袄,下穿淡黄色罗绮裙,服饰色彩搭配协调,质地优良,给人一种雍容淡雅之感。写罗敷之美,没有一笔写罗敷容貌,而是用她大方得体的穿着反衬出她的美貌,因此才有了“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种让普通人惊为天人的视觉效果。再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离家时的妆扮:“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刘兰芝为了保持自己最后的尊严而盛装离家,体现了她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
人的外在美固然重要,但是内善修为也尤为举足轻重,汉乐府作品在充分展现女性外在美的同时,更展现了汉代社会精神审美的品味和高度。因此,诗人们更加注重对女性内善的赞美。
勤劳质朴、贤淑善良是中国女子最基本和普遍的品质与素能,也是汉乐府诗歌歌颂的较多的一类。《陌上桑》里的秦罗敷在“日出东南隅”之时就早早地起床,梳妆打扮完毕,而且已经“采桑城南隅”了。罗敷容貌秀丽、艳惊全城,夫婿又是“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H?H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这样一位仪表堂堂、年轻有为的公子,可以说,罗敷也是一位大家闺秀,但她并未过着一种奢侈享乐、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清晨散发着露珠清香的朝霞里,展现着汉代女性秀外慧中的内在气质。再如《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诗中的男主人因为家贫而无力抚养妻儿,所以忿然离家。然而离家的目的究竟为何,诗中并没有做明确交待,《乐府解题》云:“士有贫不安其居者,拔剑将去”,拔剑离家之后他可能会揭竿而起,也可能会打家劫舍。正因为如此,女主人才向丈夫哀求:看在老天和这么小的孩子的份上,千万不要出去!不管别人怎样富贵,我宁愿与你一起吃糠咽菜,共度艰难。家庭的贫困让一个有责任感的丈夫即将走上不归之路,作为妻子宁愿一家人在生与死的贫困线上苦苦挣扎,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丈夫走上一条铤而走险的道路。妻子的善良贤淑,对丈夫的爱之深、情之切在《东门行》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在汉乐府诗作中,坚贞果断的女子亦多常见,这一点最容易在对待爱情的诗歌中得到展现。如《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g!秋风肃肃晨风?t,东方须臾高知之。
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多情的女子,她所思念的情郎,远在大海的南边。相去遥远,用什么信物赠与情郎,方能坚其心而表己意呢?她经过一番精心考究,终于选择了“双珠玳瑁簪”。玳瑁簪是一种极其精美的饰品,簪子上刻有漂亮的花纹,两头各镶嵌一颗珍珠,然而女主人公意犹未足,再用美玉把簪子装饰起来,单从她对礼品非同寻常、不厌其烦的层层装饰上,就可推测出她那内心积淀的爱慕、相思的浓度和分量。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晴光滟敛的爱河上顿生惊涛骇浪,爱情的指针突然发生偏转,“闻君有他心”以下六句,写出了这场**及其严重后果:她听说情郎已倾心他人,真如晴天霹雳!骤然间,爱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悲痛的心窝燃起了愤怒的烈火。她将那凝聚着一腔痴情的精美信物,愤然地始而折断(拉杂),再而砸碎(摧),三而烧毁,摧毁烧掉仍不能泄其愤、消其怒,复又迎风扬掉其灰烬。拉、摧、烧、扬,一连串动作,如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何等愤激!“从今以后,勿复相思!”一刀两断,又何等决绝!非如此,不足以状其“望之深,怨之切”。(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语)爱情本是一件“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面对这样一位负心的男子和这样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女主人公却能果断而坚决地斩断情丝,心中虽有不能言说的伤痛,但仍然让这样一段往事如烈火燃过的爱情的信物,灰飞烟灭。
此外,汉乐府诗作中对于女性在生活中知书达理,大方有修养的一面也多有表现。如《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被丈夫抛弃了的女子,却与休弃了自己而另结新欢的前夫在山脚下不期而遇了,妇人有礼貌的长跪在前夫面前施礼,在跪下的那一瞬间,多少委屈、酸楚和怨恨涌上心头,她仍然对那个辜负了自己的男人跪下了。弃妇旧情难了关怀着丈夫,她终于等到了这样一个可以问一问自己究竟差在何处的机会,妇人此时此地的一跪一问,以退为进,以守为攻,是对故夫十分的谦卑后放射出的十二分的气势和责难。[2]
纵观汉乐府诗歌中对于女性的描写,贯穿着一种时代性的积极刚健和大气,这与汉代社会崇尚巨丽之美的文化特征相吻合,这是汉代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人们整体精神面貌带来的变化和鼓舞。汉代女性所崇尚的自然健康、内外合一、端庄温良的女性美,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注释:
[1]李炳海《:〈诗经〉女性的色彩描写》,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2]田思阳:《汉乐府女性审美题材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第8期。
[3]刘洋:《汉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第5期。
(沈楠天津美术学院社科部 300141)
第二篇:中世纪审美文化的特征
中世纪审美文化的特征
关键词:中世纪
审美文化
特征
哥特式建筑
基督教
亚眠主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
内容提要:以哥特式建筑为例,分析阐述中世纪审美文化的特征
引言:中世纪被好多人称为所谓的黑暗时代。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经常进行战争,实际上没有城市生活,大部分的罗马文明遭到了破坏,古希腊和古罗马审美文化在这之前也告一段落。同时中世纪对我们来说也是很神秘的,但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现存的而且非常完整的哥特式教堂,我们便可以对其审美文化有一个详尽的认识。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计算,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从公元5世纪到14世纪之一千年里,西方的审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神为本的基督教审美文化取代了人神游戏而受制于命运的古希腊审美文化。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起着难以估计的作用,也使得这一时期的的审美文化受到了基督教的深刻影响。中世纪审美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建筑,圣画,圣乐,文学等。其中教堂建筑成为中世纪审美文化的核心载体,中世纪审美文化最主要的审美范型。
中世纪教堂建筑主要有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三种。前两者都出现在中世纪的前期和中期。拜占庭式建筑在结构上开启了中世纪宗教建筑的先河,而罗马式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镶嵌艺术无法分开的,正是由于前两者的出现,在中世纪的中后期终于出现了哥特式建筑,这一建筑充分结合了拜占庭式建筑和罗马式建筑的特点,在加上自己的建筑风格,终于形成了哥特式建筑。中世纪教堂建筑是当时审美文化的核心载体,而哥特式建筑又是中世纪教堂建筑特点的最集中体现者,因此准确的说哥特式建筑才是中世纪审美文化特征的最根本的审美范型!
哥特式有人专指建筑,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属于建筑,公元13世纪后与建筑分离;哥特式绘画巅峰在公元14—15世纪。
哥特式教堂建筑在艺术造型上的特点:首先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从教堂中厅的高度看,德国的科隆中厅高达48米;从教堂的钟塔高度看德国的乌尔姆市教堂高达161米。其次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不仅所有的顶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这种以高、直、尖 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如果说罗马式以其坚厚、敦实、不可动摇的形体来显示教会的权威,哥特式建筑形式上带有复古继承传统的意味,那么哥特式则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它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感。有人说罗马建筑是地上的宫殿,哥特建筑则是天堂里的神宫。哥特式教堂结构变化,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功地体现了宗教观念,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从审美的层面看,罗马式建筑较宽大雄浑,但显得闭关自守,而哥特式建筑表现出一种人的意念的冲动,它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获得一点有限的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现实世界的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与哥特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是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圆形的玫瑰窗象征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当人们走近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由于它是玻璃画能依靠光线的穿透而生艳,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胜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它的人物形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动的塑造,使人体逐渐丰满起来,衣褶也随之有了结构的变化,使人感到衣服里面是实在的人体。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模似,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
亚眠主大教堂是哥特式风格成熟期的代表作,该教堂从里到外,到处是精美的雕刻物品,正门的雕塑是《最后的审判》,北门雕塑的是殉道者,南门雕塑的是圣母生平。这一组组雕像被称为“亚眠圣经”,是雕刻中的精品。林林总总,多达四千多枚。因为这些木雕石刻生动地再现了圣经中的几百个故事,这在当时,对于中世纪那些众多、且不识字的教徒来说,是一套真正的活生生的圣经。
亚眠主教堂内部有巨大的空间,晦暗的光照,狭长的中厅,在烛光中闪闪烁烁的祭坛和耶稣受难像,使人同外在世界真正地被隔绝了——人返归自己和上帝。首先是巨大的空间,这是人一进入教堂感觉到的。在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空间都是人为自己创造的,那里,人是绝对的主宰,但是教堂却是为了另一种存在创造的,人在这里不仅不是主宰,而且是地地道道的被主宰者,人的骄傲心理得到了清洗,并开始学会以谦卑和敬虔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来的光照不仅是晦暗的,而且是神秘的、扑朔迷离和捉摸不定的。自然界没有这种光照,人们不可能将它与自然界任何东西相比较,这就迫使人返回到内心,从奇妙的体验中去玩味它的意义。但是,只有通过狭长的中厅及其两端的华丽的祭坛的引导,才能使心灵从迷惘中摆脱出来,找到自己的归宿。人在受难的基督身上发现了自己,认识了自己,于是人们再也不想返回外在自然中去了。
中世纪的审美文化的核心是基督教审美文化,基督教的文化重精神生活而轻物质生活,把人生的幸福寄托在精神的天国里,在天国里追求人的完整性,丰富性,完满性和来世的自由,而在这一时期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出现也就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在这里人们追求自己的信仰,希望能够超越现实得到永恒。
中世纪被好多人称为所谓的黑暗时代。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经常进行战争,实际上没有城市生活,大部分的罗马文明遭到了破坏,古希腊和古罗马审美文化在这之前也告一段落。同时中世纪对我们来说也是很神秘的,但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现存的而且非常完整的哥特式教堂,我们便可以对其审美文化有了一个详尽的认识。
参考文献:《审美文化导论》余虹主编
《美学历程》李泽厚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第三篇:由新媒体特征看新媒体营销
由新媒体特征看新媒体营销
这是个营销法则被屡屡颠覆的时代,这是个让广告语苍白无力的时代,这是个消费者口碑瞬间左右品牌命运的时代。这一切,皆因手机、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网络游戏等一干新媒体的横空出世。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具有即时互动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即时互动传播,受众不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而是还可以成为传播者。这恰恰迎合了新时代的受众心理,更加符合现代人的信息接触习惯及消费观念。
新媒体传播的即时互动更加容易拉近消费者和企业以及名人等间的关系。这对企业品牌的建立,名人名气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凡客诚品,作为网络营销服装公司通过对网站的建设,网友意见反馈,微博粉丝团等,最大限度的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及时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掌握市场动态。消费者与凡客的沟通就像两人面对面,更加亲近,也就更加利于消费者的口碑传播,无形中树立凡客的品牌形象。Burberry 推出网络平台artofthetrench.com”,这个以风衣为主题的网络社交社区的特别之处在于,照片里的所有人都穿着同一件衣服,即Burberry 出品的风衣。登录者可以对浏览过的照片进行评头论足,在一旁写下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将这些图片转载到Facebook 或Twitter 上,与更多的风衣爱好者讨论心得。通过此次活动,Burberry成功地改善了品牌在年轻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有了新媒体这个平台,普通大众成为了自媒体发布信息受到关注,收到传统思维意想不到的效果。微博客女王姚晨,在众多女星中并没有受到突出的关注,直到微博客的开放,她言语敏锐亲切,更新快,短时间内受到极大的关注。人气超越了李宇春等成为微博女王。根据她的受关注程度看,她的每一条信息的发布相当于一份成熟的报纸的传阅范围,而且速度要快的多。
新媒体的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新媒体网络平台,可以即时上传文字、音频、视频、图片,还可以参加讨论,传播内容更加广泛,受众对产品的了解更加全面。2009 年12 月,香奈儿(Chanel)上海时装秀在外滩产生轰动效应,国内时尚名人洪晃、晓雪、亲身制造了中国时尚圈首次用微博报道秀场的事件。诺基亚N8的发布是在网上进行的。有了新媒体,你不需要奔波去发布会现场,只要有网络,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诺基亚新品的发布。网络发布会的传播范围是实体发布会难以匹敌的。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多样。
在新媒体浪潮下,营销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搜索引擎营销,无线整合营销,网络营销,手机营销,数据库营销,电影、电视剧、节目植入,网络游戏植入,博客营销,社区营销,电视营销,体育营销。
朱凯:《在营销传播中, 寻找广告的未来》[J]《中国广告》2005 年第3 期。
第四篇:由《孔子》看“文化”内涵
由《孔子》看“文化”内涵
前日,欣赏完热播一时的电影《孔子》后,内心泛起了一丝波澜。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政治、文化、教育、经济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我的浅薄,是无法对孔子品评,笔尖触及“文化”也是不入流的个人见解。
春秋末年,周王室的大厦已危危可笈,各诸侯国割据一方,战火飞,五霸出。就是在这个气势磅礴的时代,各种思想交相辉映的发展。孔子携其儒家思想是在这么一个时代游走在戎马战乱中,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已接近礼崩乐坏的战国末年,他的政治理念也已渐行渐远。直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得以奉行。
较之喜欢电影中所拍摄的战争场面,气势恢宏,宛如真实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而周润发对孔子的表演也是拿捏的恰如其好,无论从神态还是语言、行为,让我仿佛感受到了那个为理想世界而活着的孔子,感人至深。只是很多影评人对《孔子》的评价不甚完满,剥茧挑刺,其实我认为,孔子被尊谥“大成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而世人对他思想的理解又是多面的,能把握其精神实质,使自己在观影中受悦,即以足矣。
但《孔子》仍旧有让我喟叹之处。影片中,孔子在鲁国不得志而离家弃子,决定游说各国时,曾参对其说了一句让我甚是反感的话,“夫子,你不是告诉过我,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心吗?”翻阅历史,孔子救家奴、隳三都,即使被后人谓之丧家犬也无法改变他教化世人的赤子之心,又怎么会因为一个小小鲁君的“不可教也”而丢盔弃甲、倒戈相向呢?就会变置内心的理念来迎合世界?这是剧本对孔子精神本质的误读。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去年的《孔子》热到今年年初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最新耸立起了一座孔子青铜像。外媒大呼“孔子归来”!同时我们也目睹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历程,国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糅合了孔子“文化”的“大和”思想精髓;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提倡“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方针也闪烁着孔子思想中“仁”的思想光辉。钱文忠在做客《百家讲坛》中提出,“文化到底有什么用,这我还真不知道,但是,如果这个社会没有文化,那是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的”,“文化是什么?比如一个杯子,玻璃有用吗,没有。真正有用的是被玻璃围起来的空间,就是这个空间发挥着盛水的作用。文化就是这样,看不到,摸不着,但他无处不在,时刻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国六十年、建党九十年、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五千年深厚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底蕴无可争议的成为中国发展的轴心,是不可割裂和丢弃的。
谈及一个企业,小企业靠决策、中企业靠制度、大企业得靠的就是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内涵是真正助力企业发展壮大的软实力。2011年是国家电网公司品牌建设年,而“三品”工程、“讲责任比奉献创先争优”一系列活动是打造品牌形象的实践形式,通过在社会公众中塑造“责任央企“的品牌形象,也是公司深化企业文化内涵、用品牌引领战略提升企业软实力的载体。继而《全国电力行业核心价值公约》的发布再次把“文化”的战略意义提升至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高度,这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电力行业涵盖电源、电网、电建甚至新兴电动汽车等全部产业链,行业文化的使命即是在整个电力行业中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员工之间“粘合”形成强大的战斗合力,进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由此,文化的弘扬和渗透是迫切和深远的,任重而道远。
江西南昌供电公司
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王婷2011年9月13日
第五篇: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探析
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探析
摘 要:体育舞蹈的发展与传播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Ю戳撕芏嗬秩ぃ?也将我国舞蹈文化建设引向更高的层次。本文针对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展开研究,通过对体育舞蹈文化的内涵、文化起源以及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来探讨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提高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体育;舞蹈;审美;特征
一、引言
体育舞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其历经漫长的发展,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娱乐部分。在人际交往、提升健康等方便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展开研究,是提升该舞蹈社会地位,培养人们对其产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广体育舞蹈的根本举措。
二、概述体育舞蹈
舞蹈的定义严格来讲应分为两方面,即狭义的定义与广义的定义。通常而言,所有形式的舞步均能够称之为舞蹈,舞蹈包含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形态,包括富有神秘色彩的东方舞、热情洋溢的街舞、恰恰、探戈等都能够称为舞蹈。狭义而言,人们所进行的舞蹈活动可根据其在每个时期的流行式以及功能的差异,将舞蹈称为艺术。当前,社会对舞蹈的区分为大众娱乐型与专业比赛型两种,表现了我国人们对舞蹈的重视,以及国家对专业舞蹈型人才的关注,其中大众型的舞蹈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人们内心的压力,以身心愉悦为基本目的。而专业型舞蹈则以创作出更优秀的舞蹈作品为基本目的,因此该种类型对音乐、环境等均具有较高的要求。本文所研究的体育舞蹈属于专业范畴,与体育项目相结合,采用双人或集体的形式开展健身活动,其中包含具有竞技表演价值的体育运动。从社会角度而言,体育舞蹈兼具娱乐与竞技双重价值,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还能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
三、体育舞蹈起源与分类
体育舞蹈也被称为国际标准舞,源自英国,于欧美盛行,是当前较为流行的竞技性舞蹈。体育舞蹈可分为两大类,以摩登舞与拉丁舞为主。摩登舞主要源自欧洲的宫廷贵族,而拉丁舞源自拉丁美洲的民族舞。二者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慢慢形成了各自的风格与技术体系。起初,拉丁舞以及音乐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喜悦的方式,而随着其功能的演变与岁月的磨炼,其逐渐演变成人们表达爱慕的肢体语言。在1924年,英国皇家舞蹈协会将各种舞蹈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规范与美化,将所有类型舞蹈归纳为体育舞蹈。拉丁舞主要包括恰恰、伦巴、桑巴、斗牛,而摩登舞主要包括华尔兹、狐步、探戈、快步、维也纳华尔兹。以下将对各种类型的舞蹈进行分别介绍。
华尔兹是摩登舞项目之一,其具有优美的旋律,节奏为3/4的中慢拍,通过膝、踝、足底的动作,将身体不断升降、倾斜、摆荡等舞步的移动,使身体连绵起伏,舞姿华丽且典雅。探戈的舞步时快时慢,带有强烈的节奏,舞步抑扬顿挫,非常有力。而身体无起伏变化,表情较为严肃,时而左顾右盼。狐步舞也被称为福克斯。舞曲抒情流畅,身体升降起伏,舞步流畅、步幅较大,行若流水。据说是模仿狐狸走路的习惯进而创作。快步舞较为轻快,跳跃感较强,舞步组合有跳步、滑步等。伦巴则以胯部摆动为主要方式,将重心由一只脚过渡到另一只脚,舒展优美,婀娜多姿。恰恰舞为胯部在每小节来回摆动六次,舞曲热情洋溢,频率较快,诙谐风趣。桑巴舞的舞曲较为欢快热烈,身体前后摇摆,呈现游走的形态,流动性较大,且动律感较强。其源自热情奔放的巴西,也是巴西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中主要的舞蹈。斗牛舞的音乐较为高昂,具有鲜明的西班牙特点。其舞步流动性较大,其源自法国,由西班牙斗牛场面而创作。牛仔舞是拉丁舞项目之一,其旋律较为欢快,且跳跃强烈。其源自美国,是美国西部牛仔所创作的踢踏舞,在50年代时所流行的爵士乐,使该类型舞蹈的更加完善,但风格仍旧保持了美国西部牛仔的基本特点。
四、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
(一)体育舞蹈的基本特点
1.动作规范
体育舞蹈以技术为基本,所有动作都较为规范,其以人体的动作与姿态表达思想感情,以人作为媒介将内心世界进行展露。体育舞蹈的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脚法较为规范,拉丁舞以芭蕾舞技术为体系,需要舞者将脚背绷直,而摩登舞则需要舞者将脚跟、脚掌、踝关节以及膝关节等部分完美过渡。其二,在架型来看,由于舞蹈风格的不同,拉丁舞以及摩登舞的架型各有风格,且在男女伴舞的架型中也有所差异。摩登舞要求男女均需要保持固定姿态,在舞蹈过程中女士需要给人以典雅大方、准确、漂亮的感觉,而自由奔放的拉丁舞则要求男女伴舞时,都以自由的姿态展现其灵活的美。其三,舞蹈动作的基本组合而言,体育舞蹈种类众多,且每个舞种的基本动作都有所差异。在摩登舞的双人配合中,要求无肢体接触,且双人都要掌握熟练的技术,有效的粘合度。即便舞蹈类型存在较大差异,但教练与裁判的评判标准都保证了舞蹈的专业性。
2.艺术观赏
体育舞蹈将体育与艺术相结合,既表现了自身的魅力,也将舞蹈的韵味与风格完美展现,使观众能够在欣赏中升华自我,净化心灵。体育舞蹈以运动为基础,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根本目的,而艺术则以美为主要表现方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不需要考虑其价值与功能性。自从体育舞蹈出现以后,极大地扩大了艺术空间,使体育舞蹈兼具观赏性与功能性,其被称为一种真正的艺术。因此,这也正是体育舞蹈与体育运动项目的差别。
3.广泛的参与
体育舞蹈能够提升人们的身体素质,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能够帮助舞者锻炼完美的体型,愉悦身心。我国参加体育舞蹈的人不在少数,且体育舞蹈不受年龄的限制,只要参与者对其产生兴趣,喜爱该舞蹈便能够参加。同时,体育舞蹈与体育运动项目不同,其不需要参与者突破自身极限来完成动作,也与舞蹈有所差别,对参与者无较为苛刻的要求。因此,无论肤色、种族等差别,都能够参加。
(二)体育舞蹈的审美内容
体育舞蹈的审美内容主要有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等几个方面组成。
1.身体美
体育舞蹈要求运动员的身体呈现舞蹈的美,且该种美由生理与心理共同体现。身体美能够通过人体的身体素质展现出来,例如体型、微笑、姿态和柔韧等几个方面均是审美要素。身体美离不开身体素质以及形态的支持,在体育舞蹈中充满生命力的美。男运动员身体健壮、修长,而女运动员则具有优美的曲线,与阳刚之身达成互补,充分显现出和谐统一的身体美。在舞蹈过程中,运动员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都要求其有较好的身体素质,通过运动员强大的爆发力与速度,完成托举以及旋转等动作,将强大的生命力之美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参赛的体育运动员需要拥有赏心悦目的形态,因此,形体美也是身体美中的重组成部分。
2.运动美
运动员在参赛过程中,将体育舞蹈生命与思维以动作进行阐释,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技术美。在运动构成中,体育舞蹈需要将所有动作都符合评判标准,且必须符合力学原理与生理条件。在完成基本动作的过程中,需要将最合理、最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便是技术美。
第二,创新美。在体育舞蹈编排中,需要人们不断创新舞蹈动作,将人们生活方式与文化修养不断融合在其中,为人们呈现出具有新鲜感的舞蹈动作。运动员若是想要在比赛中赢得较好的成绩,就必须抓住裁判的眼光与观众的欣赏,编排出较为新颖的舞步,进而提升观众与裁判的兴趣。
第三,动与静的美。在体育舞蹈中,需要将造型与舞姿相联合,遵循快舞慢跳,或慢舞快跳的基本原则,使运动员将身体落在柔软的氛围中。我国某著名戏剧艺术家曾说,舞蹈就是活动的雕刻。可见,体育舞蹈将动态与静态美完美展现,并做到了完美结合。
第四,风格美。在体育舞蹈中,运动员需要将思想觉悟与道德修养等综合意识通过身体展现出来,体育舞蹈需要按照美的归路,利用身体的舞姿以及体态之变化等手段进行展示。其中包含高度形式化与风格化的身体动作,进而与审美者达成共识,得到满足。
(三)体育舞蹈的审美特征
1.体育舞蹈的审美形式
审美形式中主要包含结构与表现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也是运动员本身的力量形式,将场景、服装、音乐等通过一定的规律,如整齐、节奏、韵律等形式呈现出审美特性。其必须依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才能具有审美特性。形式美的规律多种多样,规整是美、整齐是美、参差不齐也是美。
2.整齐划一
整齐的、有规律的在体育舞蹈中被称为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人们出于自身需要,将其转变为整齐的牢固心理倾向。例如,芭蕾舞剧中的天鹅湖,四只小天鹅整齐、活泼、灵巧、表现出天鹅的灵性,以及神秘的空灵感。由于整齐划一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集体表演中常表现为服装样式统一,颜色统一以及空间排练等方面均需要保持统一。
3.比例均衡
该审美内容主要包含事物的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恰当关系。在体育舞蹈中,音乐的节奏、强弱的安排等均需要保持均衡的比例。其在艺术内容方面进行表达,给人以均等的美感。就运动均衡于舞蹈而言,使舞蹈更加立体,由此也更具美感。
4.节奏韵律
音乐相对而言是单一的也是统一的,其将众多纷杂因素与舞蹈相结合,进而将不协调的转变为协调的关系。节奏是体育舞蹈最基本的表现方式,优美动听的音乐加之和谐舞蹈,将编排出富有感染力与表现力的舞步。
五、结语
?w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其需要从众多角度去评判,并深入研究,进而完善体育舞蹈在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中的突出贡献,满足人们对体育舞蹈的需求,以及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于君.体育舞蹈礼仪的文化性与审美特征[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2]王勇.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体育教学,2014(8).[3]司丽艳.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