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经济统计学自考小抄
第一章 总论
一、名词解释:
一,企业;二,企业组织;三,资金密集型企业;四,劳动密集型企业;五,技术密集型企业;六,主营;七,企业管理;
二、简答题:一,简述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二,简述企业运行的条件;三,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四,简述企业三大经济核算的相互联系;五,简述三大核算协调与统一的标志。六,简述企业活动条件统计。七,简述企业投入统计。八,简述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章 企业统计组织工作
一,名词解释;一,经常性调查;二,统计报表制度;三,综合性原始记录;四,企业统计台账;五,综合性台账,六,专用台账;七,企业信息化;八,统计信息库; 二,简答题;一,简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过程。二,简述企业统计整理的概念及作用。三,企业经济统计分析的内容有哪些。四,什么是原始记录?有哪些作用及设置原则?五,厂内统计报表内容和种类有哪些?六,企业统计报表制度的作用是什么?简述统计台账的定义,作用及种类。八,企业信息化对于企业的作用有哪些?
第三章 企业产品统计
一,名词解释;一,物质产品;二,企业产品;三,未完产品;四,半成品;五,标准实物量;六,商品流转;七,国内纯购进;
二,简答题;一,企业产品的表现形态有几种?它们的内涵各是什么?二,建筑产品按完成程度如何划分?三,企业产品的计量方式有哪些?其内涵各是什么?四,企业产品原始实物量统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统计工业产品的实物量?五,何谓标准实物量?工业产品标准实物量折算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六,如何划分商品流转的类型?七,简述反映商品流转量(购,销,存)的统计反指标。八,如何划分“服务产品”的类型?怎样统计服务产量?
第四章 企业产值统计,一,名词解释;一,企业工业增加值;二,工业商品产值;三,企业农业生产净值;四,企业建筑总产值;五,企业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值;六,企业服务总值;
二,简答题;一,企业产值统计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二,计算企业产值指标应遵循的统计原则是什么?三,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打算?四,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指标计算的特点有哪些?五,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打算?六,企业工业增加值是个比较重要的指标?七,工业商品产值与销售产产值的含义是什么?其与工业总产值有何区别和联系?八,企业农业总产值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打算?九,何谓企业建筑总产值?包括哪些内容?其计算特点是什么?十,企业服务总值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第五章 企业产品品种与质量统计
一,名词解释;一,产品品种;二,产品品种数;三,专利;四,产品质量;五,企业工作质量;六,准确指标;七,工序能力;
二,简答题;一,什么是新产品?新产品的条件是什么?二,何谓产品质量?可从哪些方面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企业服务质量的统计指标有哪些?四,什么是控制图法?如何运用控制图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五,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是什么?简述其特点。六,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第六章 企业劳动工资统计
一,名词解释;一,企业从业人员;二,实际工作工时数;三,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四,岗位技能工时制;五,企业生产定额;六,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七,保险福利费用总额;八,劳动时间平衡表;
二,简答题;一,如何计算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二,从业人员统计的原则是什么?三,编制劳动时间平衡表可以进行哪些统计分析?四,从业人员总数变动程度指标为零,说明报告期内从业人员总数没有变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五,何谓劳动生产率?其表现形式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六,工资总额比重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七,简述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对比分析?
第七章 企业原材料与能源统计
一,名词解释;一,价值工程系数;二,最佳采购批量;三,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量;四,单耗定额;五,单耗定额指数;六,原材料利用率定额;七,季节性储备;八,经常储备;九,一次能源;十,企业能源最终消费量;
二,简答题;一,原材料采购时要考虑哪些因素。二,企业原材料消耗与企业原材料消费量有什么关系?三,简述企业原材料存量统计的范围。四,原材料储备定额的分类如何?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五,如何进行储备定额的执行情况分析?
第八章 企业固定资产统计
一,名词解释;一,生产经营固定资产;二,按重围价值计价;三,固定资产平衡表;四,固定资产投资额;五,固定资产有形损耗;六,企业新增固定资产;七,生产设备;八,基本生产设备;九,动力设备;十,动力设备综合利用指标;十一,企业生产能力;十二,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能力;
二,简答题;一,固定资产的标准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特征?二,简述固定资产的更新决策办法。三,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四,如何计算固定资产的磨损系数和有用系数?五,什么是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其计算条件是什么?六,如何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变动?计算企业固定资产变动指标应采用何种总值指标?七,什么是企业生产设备?有哪些分类?如何反映企业生产设备的总量?八,从哪些方面反映企业生产设备的利用程度?相应指标如何设置?九,如何反映企业生产设备的完好状况?指标有哪些?十,什么是企业动力设备?计算企业用于生产的动力设备的总能力遵循什么原则?十一,什么是企业生产能力?决定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十二,工业,建筑业企业生产能力统计指标各有哪些?怎么反映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
第九章 企业财务成本统计
一,名词解释;一,固定成本;二,企业营业利润;三,企业资产;四,所有者权益;五,企业无形资产;六,期间费用;
二,简答题;一,应从哪些方面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二,什么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从哪些方面去度量企业的偿债能力?三,企业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分别由哪些项目构成?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四,企业可以分配利润一般的分配顺序是什么?五,为什么要把企业的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六,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原则是如何规定的?
第十章 企业经济效益统计
一,名词解释;一,投资效益;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三,综合指数法;四,经济效益;五,单位生产能力投资;六,项目投资回收期;
二,简答题;一,什么是投资经济效益?企业投资经济效益和企业经营效益的区别是什么?二,对企业经济效益用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价时,为什么不宜采用动态比较指标?三,从哪些方面设置企业经营效益指标?四,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总论
一、名词解释:
一,企业:是指工厂,矿山,农场,商店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生产;二,企业组织: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简称;三,资金密集型企业:指投资大,用于生产的设备多,资金有机构成高;四,劳动密集型企业:指需要集中较多的劳动力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投资少,资金有机构成低的特点;五,技术密集型企业:具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在技术开发和引进方面投入较多,不断采用新技术且成果卓著的特点;六,主营:企业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七,企业管理:企业经济管理,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调节,控制,以取得经济效益,实现生产经营目的活动的总称;
二、简答题:一,简述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2.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二,简述企业运行的条件内部条件1.人力要素.2.物力要素物力要素包括:一,劳动手段或劳动资料;二,动力;三,原材料,辅助材料;外部条件:大致可归纳为自然环境,初会环境和思想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三,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内容?:一,企业经济活动条件指标条件.二,企业投入指标体系.三,企业产出指标产业.四,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四,简述企业三大经济核算的相互联系: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合称企业三大经济核算构成企业经济核算体系.企业三种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但又紧密配合,相互补充,从不同侧面担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核算和监督任务.在三大核算中,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企业的业务核算侧重于对原始资料的调查,登记,保存和必要的计算.没有健全的企业业务核算,也就不可能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五,简述三大核算协调与统一的标志。随着经济技术的巨大发展,特别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飞速进步,三大核算,特别是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将逐步走向融合一体化.即对同一种数字来说,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会得到不同的研究结果,六,简述企业活动条件统计。一,企业内部活动条件统计.企业活动条件主要是指生产要素,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就形成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个条件或三个方面.二,企业外部活动条件统计.企业经济统计坠子进行企业内部人财物的统计外,还应该进行相应的外部条件即外部环境条件的统计研究.企业及时发现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目的在于把外环境与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内部条件三者协调起来.七,简述企业投入统计。企业投入主要是生产三要素的投入,即综合为物化劳动的投入,活劳动的投入.财务的投入;一,物化劳动投入统计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虽然属于物化劳动的投入,但在实际使用中的投入方式是大不相同的.二,活劳动投入统计.活劳动的投入主要体现劳动报酬的投入.三,综合投入统计,企业投入统计既可以从上面诸方面进行计量考察,但更需要从综合方面,将各种投入因素加以汇集,研究其综合
第1章 投入,就用货币表示,具体表现生产费用核算,财务成本核算.八,简述企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企业统计组织工作
一,名词解释;一,经常性调查;连续性的调查,它随着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而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二,统计报表制度;是一种自上而上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搜集资料的形式.三,综合性原始记录;是在一张记录表上记录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情况.四,企业统计台账;为统计吞整理和统计分析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汇总资料和积累资料账册.五,综合性台账,将各项有关指标按照时间顺序综合登记在一个表册上.六,专用台账;把某一项指标按照时间顺序系统登记在一个表册上.七,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从一般业务应用,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是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过程,是企业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而在基础设施,技术应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变革过程,也是企业提高经济主体活力,提高效益和生产能力,最终在国民经济中实现现代化转变的过程.八,统计信息库;是各基层单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统计资料采集,存贮,分析与开发,提供基础信息的系统.二,简答题;一,简述企业经济统计工作过程。企业经济统计主要有三个工作阶段构成,即企业统计调查,企业统计资料的整理与企业统计分析.首先根据统计任务和目的,运用各种调查方法,搜集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资料,然后进行科学的加工.进行分析研究.以反映其中的规律.这就是全部过程.二,简述企业统计整理的概念及作用。统计整理是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对调查取得各
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并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整理,不仅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同时,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承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搞好统计资料的整理,会使综合的资料十分丰富,使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资料发挥其应有的效用.三,企业经济统计分析的内容有哪些。企业经济统计分析内容包括生产经营条件,生产经营过程和生产经营成果的分析.一,在生产经营条件中,有人,财,物诸方面的条件,其中物的条件中的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相应地在统计分析中,就有存量和流量的分析.二,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利用各种生产经营条件进行生产,以取得生产成果的过程,也是投入和产出的过程.三,生产经营成果的分析,可以对企业总体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也可以从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进行分析.四,什么是原始记录?有哪些作用及设置原则?原始记录就是对事物发生最初实际情况的各路记录.一,应满足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需要;二,应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适应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状况;三,应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相结合,成为管理制度中的组成部分;四,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五,厂内统计报表内容和种类有哪些?是根据原始记录或统计台账的资料汇总编制的.种类,按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不同,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从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生产定额完成情况,劳动时间利用情况.设备运转情况,原材料收发存情况,成本,资金,利税及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设置企业统计报表;按报表时间不同有日报,周报,旬报,月报第2章 等.六,企业统计报表制度的作用是什么?统计报表制度是我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组织方式。它是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按统一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指标内容,统一的报送时间,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统计报告制度。它具备统一,时效,全面和可靠性的特点,可以满足各级管理层次的需要。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能够快速提供口径范围一致的国情国力信息,为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提供基本依据.七,简述统计台账的定义,作用及种类。企业统计台账是指为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汇总资料和积累资料的账册.种类主要有.按企业资料统计组织系统的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的统计台账和二个层次的统计台账,按其内容繁简的不同,可分为综合性台账和专用台账.八,企业信息化对于企业的作用有哪些?一,信息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基础.企业投入产出的活动是在统计信息活动的作用下进行的,要使生产经营过程沿着计划目标进行,就必须合理地管理和利用统计信息.二,信息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对信息及其有效的管理,是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先决条件.三,信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水平.使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数据统计中解脱出来,去从事更高级的开拓工作.四,信息决定企业经济的发展.信息用为一种新型资源,它的重要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第3章 企业产品统计
一,名词解释;一,物质产品;又称实物产品或有形产品。作为企业生产的物质产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的结果,创造了新的实物形态和新的使用价值的产品.二,企业产品;企业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可以随时提供社会使用的产品.三,未完产品;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或者完成了全部生产过程而未通过检验的产品.四,半成品;在本企业内完成了或几个车间的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等待移交后续车间做进一步加工的产品.五,标准实物量;在经济效用相同,而品种,规格,含量不同的同类产品中,确定某种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其他产品产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标准产品的产量.六,商品流转;通过买卖行为,把工农产品由生产领域送达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七,国内纯购进;商业部门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向商业部门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的商品,它包括:从工农业生产部门和个人购进的商品,从物资分配购进的国家统一分配的商品;以及从居民和机关,团体购进的废旧物资.八,商品库存额;反映一定时点上全部商品库存总金额和各类商品库存金额的综合性指标,是研究商品库存占用资金情况和商品库存构成情况的重要资料;
二,简答题;一,企业产品的表现形
态有几种?它们的内涵各是什么?可分为企业物质产品和企业劳务产品两大类。物质产品又称实物产品或有形产品。作为企业生产的物质产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的结果,创造了新的实物形态和新的使用价值的产品。劳务产品是与物质产品相对应的产品,又称无形产品,一般称之为“劳务”或者是“服务”。企业劳务可以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第三产业提供的各种生产性,非生产性服务,产出的是服务性或劳务性产品;另一类是物质性生产企业随带经营的生产,非生产服务,产出的同样也是服务性或劳务性产品。二,建筑产品按完成程度如何划分?建筑产品的生产,从工程开工到工程完工,一般都要经过许多施工操作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品,一般可以划分为交工工程,已完施工和未完施工三种不同的状态,或者说建筑产品的三种不同产品状态。交工工程是指企业完成了承包合同规定的全部施工任务,并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的工程。移交建设单位的建筑安装工程无疑是建筑业的成品。已完工一般是指施工企业已经完成预算定额所规定的工程内容,技术上达到一定成熟阶段的建筑安装工程。未完施工与已完施工相对而言。它是施工单位已投入了人工和材料,但还没有完成预算定额所规定内容的工程三,企业产品的计量方式有哪些?其内涵各是什么?企业产品的计量方式有三种:企业产品实物量,企业产品的劳动量和企业产品的价值量。企业产品实物量即企业产品产量,它是以实物单位来计量企业产品的数量。企业产品劳动量是指企业用生产各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的产品数量。企业产品价值量,反映企业生产的投入产出状况。产品价值量是通过产品实物量乘以相应的价格取得的,价格高低直接影响产品价值量的大小,因而选择合适的价格标准,是搞好价值量统计的最基础一环。四,企业产品原始实物量统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统计工业产品的实物量?基本原则是1,必须符合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2,必须是本期生产的产品;3,必须严格按照产品目录的规定统计;实物量统计是对企业生产成果的统计,工业产品实物量统计有其特殊性.工业企业产品按完成程度分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而作为工业产品实物量统计的,不仅是企业的成品或最终产品,也可是企业半成品,企业产品生产凡列入工业产品目录的,不论是企业成品,企业最终产品或半成品,不论是作为商品销售的,还是作为本企业自产自用的,是正式生产或试车生产的,只要是合格品,都要加以统计.五,何谓标准实物量?工业产品标准实物量折算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标准实物量是从经济用途相同,而品种规格,含量不同的同类产品中,确定某种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其他产品产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标准产品产量.工业产品的标准实物量折算,一般有三种方法:1,按产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折算标准实物量;2,按产品耗用劳动量的多少折算标准实物量.六,如何划分商品流转的类型?商品流转可以从不同的经济角度进行分类.1,从是否结束再生产过程来划分,可分为批发商品流转和零售商品流转.2,从商品流转与统计总体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商品总流转和商品纯流转.3,从商品流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最初商品流转,中间商品流转和最终商品流转.4,从商品流转是否通过商业部门来划分,可分为生产者自购自销和商业机构商品流转.七,简述反映商品流转量(购,销,存)的统计反指标。1,商品购进统计指标.商品购进是商品流转的起点,是促进工农业生产,沟通城乡物资交流,保证市场商品供应的首要环节.2,商品销售指标.商品销售是商业部门的主要任务和商业活动的中心环节.3,商品库存指标.商品库存是指已经购进并拥有所有权而尚未出售的商品.八,如何划分“服务产品”的类型?怎样统计服务产量?服务产品分类:1,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相对应,这类非物质生产性服务可以为分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等等.2,与服务产品生产及实现方式对应,服务产品可以分为有载体服务和无载体服务.有载体服务是指服务企业生产出某种物质载体,并通过该载体传递给消费者的服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从服务对象出发,以享受服务的人数为核心,结合服务次数,时间等因素设计享受服务者人数,人次数, 人天数等指标反映服务企业的服务和产量;第二种,从有载体服务的服务载体出发,以服务载体为核心,用服务载体的数量来表示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量.第4章 企业产值统计,一,名词解释;一,企业工业增加值;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过程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其价值构成为C1+V+M.二,工业商品产值;本期生产的可供销售并能取得经济收入的产品价值总和.三,企业农业生产净值;企业在报告期的农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V+M.四,企业建筑总产值;又工作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完成的,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产品问题.叫五,企业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值;企业一定时期内批发和零售活动成果的货币表现,是企业通过商品购销活动追加到产品上的价值量.六,企业服务总值;企业在报告期内提供的以货币表现的服务总量,就是该企业服务总值.二,简答题;一,企业产值统计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企业产
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成果的综合反映;2,企业产值是企业考核经济效益,进行各种统计分析的基本依据;3,企业产值是企业编制计划和检查计划的依据;4,企业产值是计算本部门和全社会有关产值指标的基础;二,计算企业产值指标应遵循的统计原则是什么?1,计算内容上的平衡原则.计算内容上的平衡原则在于: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产值指标就计算到哪里,中间消耗和最终使用也计算到哪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原始收入和派生收入就到哪里分界.2,核算方法上的主体原则,又称对象原则.即计算产值指标是以什么为主体进行计算.3,计算的空间范围的统一原则.企业计算产值指标时,必须在起讫时间上,遵守规定的时间标准;在空间范围上,遵守规定的空间标准.三,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打算?企业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有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它是反映企业总规模和总水平的重要指标.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以整个企业单位,把企业本期工业生产的最终有效成果乘以相应的产品价格,进行加总计算.四,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指标计算的特点有哪些?1,企业工业总产值受物质消耗转移价值的影响.2,企业工业总产值受企业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3,企业工业总产值不受企业生产起点变化的影响.五,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打算?企业工业增加值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其价值构成为C1+V+M.六,企业工业增加值是个比较重要的指标?第一,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基础.第二,企业工业值指标有助于反映本企业为社会生产做贡献的份额.第三,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满足统计资料国际对比的需要.七,工业商品产值与销售产产值的含义是什么?其与工业总产值有何区别和联系?工业商品产值是指本期生产的可供销售并能取得经济收入的产品价值总和,其价值构成与工业总产值相同为 C+V+M,是工业总产值中的可供销售部分.工业总产值着眼于生产,生产多少,计算多少;而商品产值着眼于经济收入,凡本期生产可供销售,取得经济收入者,才予以计算,否则不予计算.工业销售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总值.工业销售产值的计算范围一致,但两者计算的基础不同;八,企业农业总产值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打算?企业农业总产值,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农产品总量.它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农业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农业总产值采用”产品法”计算.统计农业总产值,首先要明确计算范围.然后,再把它们加总求得企业产值.最后企业生产值相加,即得企业农业总产值.九,何谓企业建筑总产值?包括哪些内容?其计算特点是什么?企业建筑总产值,又叫建筑工作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完成的,以货币表现的建筑产品总量.它是反映企业生产规模,发展速度,经营成果,用以计算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综合指标.包括:建筑工程产值,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房屋,构
筑物修理产值及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注意四个问题:一,建筑总产值的计算采用的是”产品法”.二,建筑施工活动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产品生产过程常常存在跨期现象因此,建筑总产值的计算必须与本期投入的劳动消耗相适应.三,建筑业产品具有实物产品和生产性作业两种形态.四,建筑业产品是企业进行建筑安装生产活动的有效成果.十,企业服务总值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企业在报告期内提供的以货币表现的服务总量,就是该企业的服务总值.它类似于物质生产企业的总产值,是反映企业报告期服务经营规模的综合性指标.企业的服务总值也就是企业向社会提供服务所取得的经营总收入.计算服务总值有收入法和支出法两种方法:应用收入法计算时,即用报告期该企业服务活动总收入减去非服务营业性收入.支出法计算企业的服务总值主要包括项目:一,企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支付的各种物质资料的费用.二,固定资产折旧旨.三,职工劳动报酬.职工福利基金.本期应缴税金.六,本期应得利润.七,其它.第5章
企业产品品种与质量统计
三,名词解释;一,产品品种;企业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产品类别.二,产品品种数;报告期内企业实际投产的品种数.三,专利;是一种产权,是由国家专利局根据申请,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时期内对其革新,创造发明成果所拥有的权益.四,产品质量;产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所具备的特性或属性.五,企业工作质量;与产品质量关的各项工作对于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它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也就是说,企业的各个科室,车间,班组及每个职工工作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六,准确指标;准确特性包括时间,空间上的准确两个方面,可以采用准确率指标来反映.七,工序能力;工序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所具有的加工精度,即工序处于正常和稳定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保证生产合格品的能力.四,简答题;一,什么是新产品?新产品的条件是什么?在一定的地域内,第一生产和销售的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料,技术指标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比老产品有显著改进,提高或独创的产品.具备条件:1,有新的原理,构思或设计;2,采用了新材料,使产品的性能有很大提高;3,产品的结构有明显的改进;4,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二,何谓产品质量?可从哪些方面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企业服务质量的统计指标有哪些?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所具有的特性或属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来衡量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优劣.满足需要的程度越高,质量越好;反之质量越差;由于企业经济活动成果的表现形式有实物和劳务两种形态,因此,企业产品质量也就包括实物产品质量和劳务质量两大类.一般说来,实物产品质量可从产品的内在质量特性与外观质量特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服务质量可从安全,迅速,准确,方便和满意等几方面的服务质量特性进行一应评价.产品的内在质量特性通常包括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等.产品的外观质量特性通常是指产品的造型,光洁度,我色泽,装潢等外形特性.三,企业服务质量的统计指标有哪些?企业除工作质量以外的各种质量统计指标,可以从
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设置.1,安全指标.反映安全特性的主要指标有:事故件数,死亡人数,货损率.2,准确指标.准确特性包括时间,空间上的准确两个方面,可以采用准确率指标来反映.3,速度指标.速度是指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的及时性,通常可以用及时率指标反映.4,便利和满意指标.便利是指用户享受服务的方便程度,满意是指用户对提供服务的感受程度.四,什么是控制图法?如何运用控制图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运用一套统计方法,绘出控制图,借以控制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保持质量稳定的一种管理手段.控制图分析方法是通过分析控制图上点的分布反映生产过程的稳定程度的一种方法.工序处于控制状态时,控制图上的点随机分散在中心线的两侧,离开中心线,接近上,下控制界限的点少.五,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是什么?简述其特点。国家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经”.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及社会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六,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全面质量管理是要求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是全企业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2,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了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直到服务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3,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是的是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企业可以划分成上层,中层,基层管理,”全企业管理的质量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第二,从质量职能角度看,产品质量职能是分散在企业的有关部门中的,要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把分散到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4,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采取多种多样的管理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也越业越复杂,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技术因素,又有管理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的因素.上述的基本要求都是围绕着”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这一企业的目标的,这是我国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第6章 企业劳动工资统计
三,名词解释;一,企业从业人员;在企业中从事一定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二,实际工作工时数;以工时为单位计算的工人在报告期内从事生产的时间总数.三,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工人在报告期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从事生产的工时总数.四,岗位技能工时制;按照工人在生产中的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分别规定不同工资标准,凡能达到该岗从头再来技能要求,并能独立操作未完成者,可领取此岗位的工资.五,企业生产定额;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生产每件产品或完成每道工序计划规定应达到的劳动效率.六,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实际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七,保险福利费用总额;企业在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职工个人和用于集体的保险福利费用总额.八,劳动时间平衡表;由劳动资源与劳动劳动消耗两个部分组成,左边部分是劳动资源,它是以制度工时总数为基础,作为最大可能工作时间;右边部分是劳动消耗,除列出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外,对未使用的时间要加以分类,并按其发生的具体原因逐项列出.一,简答题;一,如何计算从业人员
平均人数?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全部从业人员人数.其计算公式为:平均人数=报告期每天实有从业人员人数之和/报告期日历日数;因为从业人员为时点数,所以,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计算一般采用序时平均法.二,从业人员统计的原则是什么?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经济体,除了从事生产活动外,还从事非生产活动,所以企业的从业人员,并不都是生产劳动都.根据统计分析的不同需要,企业从业人员统计可以有两个口径:一是作为企业生产要素的企业劳动者,二是反映规模的企业全部劳动者.三,编制劳动时间平衡表可以进行哪些统计分析?1,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的分析可从各种未使用时间占制度工作工时的比重入手,一般地说,比重较大者即为主要原因.2,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而造成的损失.3,分析加班加点情况.分析加班加点情况,可以用制度内实际每百个工时中的相应的加班加点工时数以及加班加点工时数占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的比重来反映.4,分析劳动时间未被利用反映.四,从"业人员总数变动程度指标为零,说明报告期内从业人员总数没有变动。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从业人员总数变动程度指标为零,说明报告期内从业人员总数没有变动.”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反映从业人员的总数变动程度指标为:期内净增人数或净减人数与其实人数对比的百分数.当从业人员总数变动程度指标为零时,有两种情况,一是报告期内从业人员总数确实没有变动,即期未人数等于期初人数;二是报告期内增加人数和减少数相等,同样期未人数等于期未期初人数.所以,从业人员总数变动程度指标为零,不能说明报告期内从业人员总数没有变动.五,何谓劳动生产率?其表现形式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用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来表示;劳动生产率的逆指标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正指标与逆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经济意义完全一样,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在数量上互为倒数,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一般采用正指标,逆指标多用于劳动定额方面.六,工资总额比重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工资总额各部分
比重分析,要考察工资总额构成是否合理,要看各项工资的支付及比例是否符合合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是否有利于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为了从对比中加判别,对工资总额的构成,还应进行动态分析,掌握构成的变化情况.如发现构成变化较大,要进一步查明原因.对工资总额构成变化的分析,尤其要观察这种变化对生产的适应情况,以探索合理的工资结构的数量界限.七,简述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对比分析?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合理关系应该是工资增长带来劳动生产率的较快增长,反过来推动工资的更快增加.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工资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弹性系数来反映和分析这一关系.计算公式为:工资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弹性系数=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工资增长率.弹性系数如果小于或等于1,那么工次增长是不正常的,因为它可能导致扩大再生产的萎缩;如果计算的弹性系数大于1,一般是正常的,这就是我国现行工资制度执行的实行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原则.但是如果弹性系数数值特别大,也必须检查和分析工资增长是否太低了,防止因工资增长过低影响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第7章
企业原材料与能源统计
一,名词解释;一,价值工程系数;
运用价值工程的分析方法,对原材料的功能F和成本C进行对比分析,力图以最低的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的,以提高采购的经济效益。二,最佳采购批量;年度供应成本最小的情况下,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原材料采购批量。三,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量;生产某批产品或完成劳动成果,自开始投料到制成成品或完工劳动成果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的全部数量。四,单耗定额;在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劳务工作量所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的数量标准。五,单耗定额指数;实际单耗定额水平与单耗定额水平对比所得的结果。六,原材料利用率定额;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应当取得的产品数量标准,或使用单位原材料所必须取得的由该种原材料所构成产品有效部分的数量标准。七,季节性储备;由于原材料供应的季节性中断而设立的。八,经常储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过程对原材料的经常需要而设立的储备。九,一次能源;也称天然能源,是指对天然能量资源直接开发利用,不需要经过加工转换的能源。十,企业能源最终消费量;企业直接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及非生产经营活动的能源数量。二,简答题;一,原材料采购时要考虑哪些因素。三个因素:1,企业对原材料种类,质量,数量的要求;2,物资市场的可供资源,企业可支配的资金及企业的仓储能力;3,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类型,如连续需求或一次性需求等情况.二,企业原材料消耗与企业原材料消费量有什么关系?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量是指生产某批产品或完成劳动成果,自开始投料到制成成品或完工劳动成果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某种原材料的全部数量.企业原材料总消耗量是以产品或其他劳动成果为对象计算的,即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或完成某一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全部原材料;企业原材料消费量是以企业为对象计算的,凡是企业在报告期内的原材料消费均应计入,既包括企业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消耗,也包括非直接产品生产消耗的原材料,如劳动保护,科学试验方面的原材料耗用量.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原材料总消耗量构成企业原材料消费总量的主要的部分.三,简述企业原材料存量统计的范围。企业原材料的库存量必须是企业有支配权的原材料数量.不论其来源如何,也不论其存放地点如何,只要是尚未进入消费,尚未转移支配权的库存原材料都要计入库存量.四,原材料储备定额的分类如何?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企业原材料定额包括三部分,即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性储备定额.1,经常储备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过程对原材料的经常需要而设立的储备.它的大小,决定于原材料供应周期的长短和平均每日原材料消费量的大小.因此,原材料经常储备的最高限度应该是在前后两次供货之间的时间内所需要入库的原材料数量.2,保险储备是指企业为了防止由于经常供应万一中断而影响生产所设立的储备.3,季节性储备是由于原材料供应的季节性中断而设立的.其最高限度应该季节性供应中断期间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总量,最低量应接近于零.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就是上述三种储备量的需要量之和.五,如何进行储备定额的执行情况分析?企业原材料储备需要进行定额执行情况分析,针对储备定额的两种表现形式,采用下面两种方法:1,将实际储备天数与定额储备天数相比,分析储备定额天数执行情况:原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原材料实际保证天数/原材料储备天数*100%;2,将实际储备量与定额储备量相比,分析储备定额数量执行情况:原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原材料实际库存量/原材料定额储备量*100%分析原材料是否有超储现象时,应以最高储备定额为依据;分析原材料是否有不足时,应以最低储备定额为依据.企业固定资产统计
一,名词解释;一,生产经营固定资产;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二,按重围价值计价;对原有固定资产重新估计的全部价值,即按当前的生产条件和价格标准,重新购置或新建同样的固定资产所需要的全部支出计价.三,固定资产平衡表;用固定资产变动的平衡关系说明固定资产变动的过程和原因.四,固定资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费用的总称.五,固定资产有形损耗;固定资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和自然力的作用,会逐渐磨损,这种损耗即固定资产有形损耗.六,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又称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指已经完成建造和购置过程,并已交付生产或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新增固定资产是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成果的价值量指标,也是反映建设速度,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及研究企业重要依据.七,生产设备;直接用于劳动对象或把劳动对象加工成为社会必要产品的劳动工具的总称.八,基本生产设备;直接参与产品制造过程的生产设备,或直接运送货物,旅客的运输设备,或直接用于传递信息的设备.九,动力设备;自然界的各种能量转化为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动力,提供给生产和消费单位使用的各种设备的总称.十,动
力设备综合利用指标;综合说明动力设备能力和工作时间的利用情况,它是动力设备在报告期全部工作时间内生产的动力同报告期全部日历时间内充分利用最大有效能力而生产的最大可能动力之比.十一,企业生产能力;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社会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能力.十二,工业企业的产品生产能力;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设备的综合平衡能力,它反映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起重和动力设备,以及有产厂房和生产建筑等,在原材料,燃料供应充足,劳动力配合理,设备运转正常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年产量.二,简答题;一,固定资产的标准是
什么?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它与生产经营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1,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具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不变.2,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3,固定资产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不是为了出售.二,简述固定资产的更新决策办法。固定资产的更新是指用新的设备或技术先进的设备,更换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设备.设备更新是保障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物质条件,其目的是促进技术进步,发展企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固定资产更新要花费相当资金,过多或过早地进行更新是不合适的,所以企业需要计算最佳更新期,作为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依据.三,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直线折旧法,包第8章 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偿债基金折旧法中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为递减模式,即折旧额逐年减少;而偿债折旧法却为递增模式,即折旧额逐年增加.四,如何计算固定资产的磨损系数和有用系数?为搞好固定资产的更新,要求及时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现状,磨损程度和有用程度.磨损系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预提的大修理费用-已支出的大修理费用/期未固定资产原值有用系数=期未固定资产净值/期未固定资产净值五,什么是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其计算条件是什么?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又称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指已经完成建造和购置过程,并已交付生产或使用单位固定资产价值.新增固定资产是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成果的价值量指标,也是反映建设进度,计算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及研究企业投资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新增固定资产的计算条件是,已经完成建造和购置过程,并正式移交生产或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才能计算新增固定资产.没有安装需要安装的设备,正在施工的建设工程等都不能计算新增固定资产.现有企业单纯购置的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在交付使用后即可计算新增固定资产.六,如何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变动?计算企业固定资产变动指标应采用何种总值指标?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可以通过编制固定资产平衡表和计算固定资产动态指标及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指标来反映.1,固定资产平衡表就是用固定资产变动的平衡有关系说明固定资产变动的过程和原因.年初固定资产价值+本年增加固定资产价值=本年减少固定资
产价值+扑救固定资产价值;2,固定资产动态指标,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程度.固定资产动态指标=报告期企业固定资产总量/基期企业固定资产总量.3,固定资产的更新系数和拆除系数,补充说明固定资产的变动.更新系数=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原值/报告期未全部固定资产原值拆除系数=报告期拆除的固定资产值/报告期初全部固定资产原值.七,什么是企业生产设备?有哪些分类?如何反映企业生产设备的总量?企业生产设备是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或把劳动对加工成为社会必要产品的劳动工具的总称.它是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现代化生产不可以缺少的条件,是企业固定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生产设备主要是按经济用途和设备的作用功能分类.生产设备按用途在不两只的物质生产部门有不同的划分.如工业设备按用途可以分为通用设备和专业设备两大类.设备按作用功能分为基本生产设备和辅助生产设备.基本生产设备是直接参与产品制造过程的生产设备,或直接运送货物,旅客的运输设备,或直接用于传递信息的设备.辅助生产设备是指不直接参与企业产品的制造或流通过程,但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而必不可少的设备.八,从哪些方面反映企业生产设备的利用程度?相应指标如何设置?企业生产设备的利用程度,可从数量,时间,能力,综合四个方面来反映.1,企业生产设备数量的统计.2,生产设备时间利用统计.3,生产设备能力利用统计.4,生产设备综合利用统计.设备综合利用的指标=设备实际能力*设备时间利用率;九,如何反映企业生产设备的完好状况?指标有哪些?划分设备的完好程度,往往需要一组反映设备技术状态的标志共同确定.各类企业根据本系统设备的特点具体规定.一般来说,单项设备的完好,至少要符合三个条件,即:设备性能良好,能达到原设计标准;设备运转正常,条例操作,运行技术指标;原材料,燃料,油等消耗正常.反映设备完好状况的主要指标是设备完好率,它表明完好设备占赛况设备的比重.各行各业对设备好率的计算略有区别.十,什么是企业动力设备?计算企业用于生产的动力设备的总能力遵循什么原则?动力设备是指把自然界的各种能量转化为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动力,提供给生产和消费单位使用的各种设备的总称.计算企业用于生产的动力设备的总能力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凡是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的动力设备能力都应计算,包括直接作业的和企业运输工具中的第一次原动机生产的功能;第二,要消除功能转化中的重复计算;十一,什么是企业生产能力?决定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企业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社会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能力.这个能力从工程学观点看是理论上可达到的最大产出,即既定技术可能技术下可以达到的最大生产潜力.决定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有:设备数量,设备的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和单位设备的生产能力.设备数量,指已经安装好的设备,不包括不配套的和未安装的以及备用的设备;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指设备全年最大可能运转的时间;单项设备生产能力,指某项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通常以台时产量表示.十二,工业,建筑业企业生产能力统计指标各有哪
些?怎么反映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工业,建筑业企业生产能力指标及反映企业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指标分别如下:一,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基本指标.1,年初生产能力,指企业年初全部设备的最大年产量,当企业的产品结构基本稳定时,年初生产能力即为上年未生产能力。2,年未生产能力,指企业年未的产品生产能力。3,全年平均生产能力,年初和年未生产能力都是反映一定时点上的生产能力,为了反映全年能力的一般水平,就要计算全年平均生产能力。4,工业产品能力利用,指标,为了观察工业产品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揭示企业设备能力未能充分利用的潜力,就要计算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指标。计算公式为: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本年实际产量、年平均生产能力二,建筑施工企业生产能力基本指标1,机械设备总能力,是指同一种机械设备的设计能力之部和。这是反映建筑施工单位各类机械承担施工任务的总能力.2,机械设备年生产能力,该项指标是核定全年可以承担的施工任务和编制下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3,机械年生产能力利用率,是以单位时间内的机械实际产量与定额产量对比而求得的.它可以综合反映施工单位的机务管理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第9章
企业财务成本统计
一,名词解释;一,固定成本;在企
业的制造成本中,其成本额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和在一定时期内经常保持一定数额,不随产品数量的多少而变动的那部分间接费用;二,企业营业利润;企业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主营业税金及附加后的余额.三,企业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四,所有者权益;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五,企业无形资产;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六,期间费用;企业必须从当期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二,简答题;一,应从哪些方面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坠子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外,还要企业的经营规模,设备技术水平以及企业市场环境的影响.所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需要把企业的利润水平与相应的营业收入,产值,成本,资金等指标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常用的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营业收入利润率,产值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另外,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对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会形成不同的财务成果.二,什么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从哪些方面去度量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1,短期偿债能力又称为企业的支付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比关系.根据短期偿债能力的基本概念可以确定,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最基本的两个指标是净流动资产和流动比率.企业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越多,流动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债务清偿能力越强.2,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是保证未来到期债务及时偿付的可靠程度.从企业资金结构的合理选择考察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可以计算资产负债比率和所有者权益负债比率两个分
析指标.三,企业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分别由哪些项目构成?二者的区别是什么?企业的制造成本对一般企业双称为营业成本,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直接费用是可以按成本对象归集的费用,是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力所发生的直接材料耗费,直接人工工资和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应当由产品或劳务的制造成本负担,但不能直接计入各产品制造成本的有关费用,如机械设备的折旧费用.期间经费用是企业必须从当期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它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四,企业可以分配利润一般的分配顺序是什么?企业可分配利润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1,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3,提取公益金;4,提取任意公积金;5,向投资分配利润;五,为什么要把企业的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与固守资产都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要素,同处于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它们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同时并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但是,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性质和运动规律各有特点,主要表现在:1,流动资产作为垫支于劳动对象上的资金,其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生产经营成果的成本中去,从而需要一次收回,一次补偿,这与固定资产价值逐步转移,逐步补偿有很大不同.2,流动资产的周转期取决不产品的生产周期,因此周转期比较短,而固定资产的周转取决于较长的使用年限.3,企业流动资产在周转过程中有很大的变动性,不但需要量随生产任务和供产销条件变化,而且不断改变其形态.六,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原则是如何规定的?企业销售商品时,如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四个条件,即确认为收入:1,企业已将商品时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出售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第10章 企业经济效益统计
一,名词解释;一,投资效益;即指成果与投资的对比关系.投资建设过程中所耗劳动表现为投资,投资的成果表现为新增生产能力和新增固定资产.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固定资产运用系数,是以某时期新增固定资产额与该时期投资完成额及期初未完工工程投资额之和的比率表示.三,综合指数法;在确定一套合理的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经济效益指标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经济效益综合值,用以综合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四,经济效益;经济过程取得的经济效果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用的总称,即是满足人们需要的量与经济消耗之比.五,单位生产能力投资;建成投资项目,新增单位生产能力平均耗费的投资.六,项目投资回收期;自项目建成移交生产之日起,累计提供的盈利总额,达到建设所投资总额之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一,简答题;一,什么是投资经济效益?企业投资经济效益和企业经营效益的区别是什么?投资建设过程中所耗劳动表现为投资,投资的成果表现为新增生产力和新增固定资产,即企业的投资效益就是成果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企业的投资效益一方面取决于投资项目的建设过程,即实现一定的生产能力投入资金的过程,包括投入资金的数量以及建设阶段资金占用期的长短等;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投资的回收过程,即建设项目完工投入生产以后,新增生产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包括单位投资提供的增加值以及投资回收期等.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是指企业在现有投资状况下通过现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统计着眼于企业现期的生产经营,从经营成果与投入的劳动,生产资料,资金等方面的对比中研究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为企业改进生产经营管理,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更多的生产经营成果提供决策依据.二,对企业经济效益用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价时,为什么不宜采用动态比较指标?对企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时,选取的各项指标应符合经营效益指标的特定含义,动态比较指标则不宜选入,其主要原因是,动态比较指标,所评分数虽然能够综合反映经济效益的变动趋势,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情况,但不能反映经济效益的变动幅度以及企业实际达到的水平.三,从哪些方面设置企业经营效益指标?经营效益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出与投入之比.企业经营效益指标主要从劳动消耗与劳动占用的效益指标及反映满足社会需要的效益指标去设置.1,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的效益指标,企业的劳动占用率表现为企业资金占用,反映企业劳动占用最综合的指标是企业的资金利税率.2,满足社会需要的效益指标.我们可以从产品的质量,市场营销,企业对合同的履行情况等方面,反映满足社会需要的经济效益指标.四,什么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为了观察和测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消耗及各种劳动占用是否合理,所获得的生产经营成果是否适合社会需要,就必须从成果与消耗,成果与劳动占用,成果与社会需要等各种不同角度,分别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由一,于从不同角度计算的经济效益指标不能直接加总,为了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和评价,还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环节,各因素的经济效益指标综合起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做出总的评价,这就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
第二篇:企业经济统计学小结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程教学小结
(2008—2009第二学期)
本学期本人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承担了会计班级《企业经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能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备课、上课一直到最后作业的批改及课后辅导,本人都能够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下面对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
在教学中我从高职院校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把本课程与实践紧密结合,牢牢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通过实际例题的不断地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堂教学具有生动性、启发性、趣味性,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教学的方法更多地体现了启发性、实践性。企业经济统计这门课程注重的是应用,这就要就在学生学习了理论知识后,要多进行实际操作。学会灵活的利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困难,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有限,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问题,课程越往后学生学起来也有些越吃力,自己虽尽力讲好,但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学生对有些问题还是不太理解,特别是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会运用到上学期所学的相关的统计知识时,会学起来更吃力。教学效果相对就不会太好。以后的工作会克服这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的来说,育人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方面。我在教书的过程中一直用自己正直、坦率、真诚、友爱的朴素人格去影响学生。
第三篇:自考企业统计学 复习资料 小抄 口袋书
企业经济活动内容主要表现为?
答:企业利用所拥有的生产经营条件,组织生产要素投入,取得商品和劳务产出,并力求取得投入产出对比的最大经济效益。
简述企业三大经济核算体系的相互关系?
答:企业 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合称企业三大经济核算,构成企业经济核算体系。企业三种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但又紧密配合、相互补充,从不用侧面担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核算和监督任务。
在企业核算中,尽管统计核算是重要的,但会计核算占特殊重要的地位。在企业的业务核算中,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主要的经济业务的内容,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反映企业供应、生产、销售全过程的来龙去脉,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货币方面的归宿。评定企业的经济效果,这在企业是由会计部门来承担的。统计部门制定的有关统计指标,常常需要会计部门提供材料。企业的业务核算也与会计核算密切相关,因此,会计核算可以说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中心。
在三大核算中,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企业的业务核算侧重于对原始资料的调查、登记、保存和必要的计算。没有健全的企业业务核算,也就不可能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
简述企业统计整理的概念及作用? 答: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调查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并能反映总体特种的综合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资料是分散的、不系统的,它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各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总体情况。因此,只有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结构。例如,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每个工业企业的资料,只能说明每个企业的情况,如企业经济类型、生产经营情况、职工人数、销售收入和利润等等。必须通过对所有企业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组等加工处理后,才能获得全国工业企业的综合情况,从而分析全国公告也企业的各种构成情况、比例关系等,达到对全国工业企业的全面、系统的认识。
统计整理,不仅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同时,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此,搞好统计资料的整理,会使综合的资料十分丰富,使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资料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什么是原始记录?有哪些作用及设置原则?
答:原始记录就是对事物发生最初世纪情况的各种记录。作为企业原始记录则是按照企业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情况所做的最初数字和文字记载。企业原始记录不仅是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做好企业原始记录对于搞好企业统计工作和加强管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去切实做好原始记录和设置工作。
原始记录设置原则有:
应满足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需要;
应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适应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状况;
应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相结合,成为管理制度中的组成部分;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简述统计台账的定义、作用及种类?
答:企业统计台账是指为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汇总资料和积累资料的账册。所以,统计台账是一种积累资料的工具。通过统计台账,可以对统计资料加以分类、归纳、综合、按日、月、季、年进行登记,使资料积累做到“每日资料条理化,月度资料系统化,资料档案化”,以适应企业制度发展及研究生产经营规律的需要。
统计台账的种类主要有,按企业统计组织系统的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的统计台账和两个层次的统计台账;按其内容繁简的不用,可分为综合性台账和专用台账。企业产品的表现形态有几种?他们的内涵各是什么?
答:企业产品的表现形态可分为企业物质产品和企业劳务产品两大类。
物质产品又称为事物产品或有形产品。作为企业生产的物质产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的结果,创造了新的事物形态和新的使用价值的产品。
劳务产品是与物质产品相对应的产品,又称无形产品,一般称之为“劳务”或者“服务”。
企业劳务产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第三产业提供的各种生产性、非生产性服务,产出的是服务性或劳务性产品:另一类是物质性生产企业附带经营的生产、非生产服务,产出的同样也是服务性或劳务性产品。
企业产品原始事物量统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统计工业产品的实物量?
答:企业产品原始实物量,又称为产品的混合量,是指各类产品按其自然物理量为单位的产物。其统计的基本原则是;
必须是符合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必须是本期生产的产品;
必须严格按照产品目录的规定统计。
实物量统计是对企业生产成果的统计,工业产品实物量统计有其特殊性。工业企业产品按完成程度分为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而作为工业产品实物量统计的,不仅是企业的成品和最终产品。列入企业产品事物量统计内容的,可以使企业成品、企业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企业半成品。企业产品生产凡列入工业产品目录的,不论是企业成品、企业最终产品或半成品,不论是作为商品销售的,还是作为本企业自产自用的,是正式生产或试车生产的,只要是合格品,都要加以统计。
何谓标准实物量?工业产品标准实物量折算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答:标准实物量是从经济用途相同,而品种、规格、含量不同的同类产品中,确定某种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其他产品产量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标准产品产量。
工业产品的标准实物量折算,一般有三种方法:按产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折算标准实物量;按产品好用劳动量的多少折算标准实物量;
以单位产品所耗原材料的多少折算标准实物量。
计算企业产值指标应遵循的统计原则是什么?
答:为了正确计算各企业产值指标,并兼顾全社会产值指标的汇总,企业产值指标的统计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计算内容上的平衡原则。计算内容上的平衡原则在于: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中间消耗和最终使用也计算在哪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原始收入和派生收入就在哪里分界。核算方法上的主体原则,又称对象原则。即计算产值指标是以什么为主题进行计算。产值指标如以生产对象为主题进行计算,称为产品法;产值指标如以经营单位为主题进行计算,称为企业法,又称工厂法。计算时空范围上的统一原则。企业计算产值指标时,必须在起讫时间上,遵守规定的时间标准;在空间范围上,遵守规定的空间标准。企业工业总产值指标计算的特点有哪些?
答:企业工业总产值指标计算的特点有:
企业工业总产值受物质消耗转移价值的影响。企业工业总产值受企业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
企业工业总产值不受企业生产起点变化的影响。
为什么说工业增加值是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答:企业工业增加值是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其原因在于:、第一,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基础。国内生产总值是各部门增加值的综合,它是全面描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
第二,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有助于反映本企业为社会生产做贡献的份额。工业增加值指标是指在报告期通过工业生产活动追加到劳动对象中区的价值,它克服了总产值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
第三,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满足统计资料国际对比的需要。企业农业总产值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计算?
答:企业农业总产值,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农产品总量。它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农业生产总成果的重要指标。农业总产值采用“产品法”计算。
统计农业总产值,首先要明确计算范围。我国农业泛指农、林、牧、渔四业。农业总产值是企业在报告期的农业(农作物的种植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和渔业总产值等的总和。按“产品法”计算时,是先将本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各种农产品的产量乘以其相应的单价,求出每种农产品的产值。然后,再把它们加总求得企业产值。最后企业产值相加,即得企业农业总产值。
什么是新产品?新产品的条件是什么?
答:新产品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料、技术指标等某一方面比老产品有显著改进、提高或独创的产品。新产品应具备下列一个以上的条件: 有新的原理、构思或设计; 采用了新的材料,使产品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 产品的结构哦有明显的改进; 4 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企业服务质量的统计指标有哪些? 答:这里的服务质量统计指标是泛指企业除工作质量以外的各种质量统计指标,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设置。安全指标。反映安全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安全件数、死亡人数、货损率。准确指标。准确特性包括时间、空间(地理位置)上的准确两个方面,可以采用准确率指标来反映。不同企业对准确特性的要求不同,因而计算方法略有差异。运输质量要求程佃,所以常计算正点率;邮电业务质量要求不出差错,因而常用差错率指标反映准确特性。3 速度指标。速度是指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的及时性,通常可以用及时率指标反映。邮电业务对这一质量特性要求较为严格,常用的指标有:电报(函件)全程及时率、电报发报(投递)及时率、长途电话及时率等。及时率指标通过服务中实际消耗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是否及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及时,超过规定的时间为不及时。便利和满意指标。便利是指用户享受服务的方便程度,满意是指用户对提供服务的感受程度。衡量便利与满意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指标:每一服务人员平均服务的人口数(面积)、顾客满意率、问卷调查平均分。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是什么?简述其特点。
答:国家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是组织、全体成员及社会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并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是要求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是全企业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企业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因此,产品质量人人有责,必须把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上至厂长(经理),下至工人,人人关心产品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员参加质量管理活动,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了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直到服务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有关因素控制起来,做到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的是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从组织角度来看,企业可划分成上层、中层、基层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第二,从质量职能角度看,产品质量职能是分散在企业的有关部门中的,要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把分散到企业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全面质量管理要采用多种多样的管理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既有物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技术因素,又有管理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的因素。要把这一系列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全面管好,就必须根据不太那个的情况,区别不同的影响因素,广泛、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来解决质量问题,其中要特别注意运用统计方法。
上述的基本要求都是围绕着“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这一企业的目标的,这是我国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把顾客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树立为顾客服务,对顾客负责的思想,是我们社会主义企业推行全面质量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目的所决定的。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管理,增加效应,提供各种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无疑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如何计算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每天平均拥有的全部从业人员人数。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人数=报告期每天实有从业人员人数之和报告期日历日数
因为从业人员为时点数,所以,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计算一般采用序时平均法。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计算全部从业人数平均人数时应该注意,对于报告期内节日、假日的人数一律按节、假日前一天的人数计算。对开工不满全月的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计算,其分母也应用报告月的日历日数,这样避免人数的重复计算,真正反映整个月的平均人数。从业人员统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经济体,除了从事生产活动外,还从事非生产活动,所以企业的从业人员,并不都是生产劳动者。根据统计分析的不同需要,企业从业人员统计可以有两个口径:一是作为企业生产要素的企业劳动者,二是反映规模的企业全部劳动者。
为了进行企业经济核算和避免企业间统计上的重复,企业从业人员的统计原则上是“谁发工资谁统计”,因而一些虽未参与企业经济活动,但却由本企业支付工资的,如代培人员、借调人员、学习人员以及出国援外人员等,也统计在企业全部劳动者范围内。但为了准确反映企业从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新增加的人员,则从其报到之日起,不论是否发放当月工资,即应算为企业从业人员。对于退职、退休、死亡、开除、停薪留职等退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从其离开之日起即不统计为企业从业人员。
何谓劳动生产率?其表现形式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用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来表示;劳动生产率的逆指标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劳动生产率正指标与逆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经济意义完全一样,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在数量上互为倒数,企业劳动生产率统计一般采用正指标,逆指标多用于劳动定额方面。原材料采购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企业在做出原材料采购决策时,应考虑下面三方面的因素:企业对原材料种类、质量、数量的要求;
物资市场的可供资源,企业可支配的资金及企业的仓储能力;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类型,如连续需求或一次性需求等情况。
在决策过程中最主要的是通过对企业所需要原材料的价值分析,对供货客商的信誉评估和采购批量的计算,做出采购哪一种原材料、向谁采购、采购多少的决策。简述企业原材料库存量统计的范围。
答:企业原材料的库存量必须是企业有支配权的原材料数量。不论其来源如何,也不论其存放地点如何,只要是尚未进入消费(使用),尚未转移支配权的库存原材料都计入库存量。车间或施工队已经领料,但未进入第一道加工工序的原材料,已决定调拨但尚未办理出库手续的原材料,委托外单位代保管的支配权属于本企业的原材料,都应计入原材料的库存量,但不能包括在途和待验收原材料。库存原材料在管理中可能出现实物数与账面不符的情况,通常作盘盈、盘亏处理。企业原材料库存量应按盘点后的实在量统计。
原材料储备定额的分类如何?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包括三部分,即经常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性储备定额。经常储备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过程对原材料的经营需要而设立的储备。它的大小、决定于原材料供应周期的长短和平均日原材料消费量的大小。因此,原材料经常储备的最高限度应该是在前后两次供货之间的时间内所需要入库的原材料数量。
保险储备是指企业为了防止由于经常供应方万一中断而 影响生产所设立的储备。其储备量应该是经常储备用尽后,在紧急催促下一期原材料运来之前企业所需要的数量。季节性储备是由于原材料供应的季节性中断而设立的。其最高限度应该是季节性供应中断期间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总量。最低量应接近于零。
企业原材料储备定额,就是上述三种储备量的需要量之和。最高储备定额等于经常储备定额最高需要量、保险储备定额需要量和季节性储备最高需要量之和。最低储备定额则等于保险储备需要量。
固定资产的标准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特征?
答: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你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特点是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不构成新产品的实体;其价值是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上去并且逐渐地、部分地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上去并且逐渐地、部分地得到补偿,以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固定资产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且在使用过长中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不变。这一特征表明,企业为了获得资产,将固定资产投入生产经营所发生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而不是收益性支出。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土地除外)。这一特征说明了计提折旧的必要性。固定资产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不是为了出售。这一特征是固定资产区别于商品等流动资产的重要标志。
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的特点是说明?
答: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直线折旧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和偿债基金折旧法等。
以上计算呢折旧的几种方法,其各年的折旧额呈现出不同的折旧模式。直线折旧法为“均衡”模式,即各年折旧额相等或者说不变。加速折旧法中的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为“递减”模式,即折旧额逐年减少;而偿债基金法却为“递增”模式,即折旧额逐年增加。什么是企业生产能力?决定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答:企业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为社会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能力。这个能力从工程学观点看是理论上可达到的最大产出,即在既定技术可能条件下可以达到的最大生产潜力。
决定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有:设备数量、设备的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和单位设备的生产能力。设备数量,指已经安装好的设备,不包括不配套的和未安装的已经备用的设备(邮电业应包括备用设备);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指设备全年最大可能运转的时间;单项设备生产能力,指某项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可能达到的最大产量,通常以台时产量表示。
应从哪些方面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答:企业的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除了决定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以外,还要受企业的经营规模、设备技术水平以及企业市场环境的影响。所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需要把企业的利润水平与相应的营业收入、产值、成本、资金等指标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营业收入利润率、产值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更为综合的分析指标是资金利润率或资本金利润率,这两个指标应采用利润总额来计算,这是因为企业占用的全部资金除了用于本企业的主营业务经营以外,还可能用于其它生产经营活动。另外,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对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会形成不同的财务成果。
企业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分别由哪些项目构成?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答:企业的制造成本对一般企业又称为营业成本,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直接费用是可以按成本对象归集的费用,是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力所发生的直接材料耗费、直接人工工资和其它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指应当由产品或劳务的制造成本负担,但不能直接计入各产品制造成本的有关费用,如机械设备的折旧费用。
期间费用是企业必须从当期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它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期间费用与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制造成本没有直接联系,不属于产品成本的统计内容。它只与企业当期实现的收入有关,所以应当全部计入当期损益,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企业可分配利润一般的分配顺序是什么? 答:企业可分配利润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弥补企业以前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
提取任意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第四篇:统计学小抄
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答: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以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
2、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或范畴。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量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是一对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二者区别是: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标志和指标的主要联系表现在: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
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是一对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3、统计普查有哪些主要特点和应用意义?
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性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 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1)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因为普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时点现象的数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动不大,不需做连续登记。
(2)普查是全面调查。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3)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指标内容比定期统计报表更广泛、更详细,所以能取得更详尽的全面资料。
(4)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不能经常进行。
4、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优越性?
答:(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2)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来抽选调查单位。所谓随机原则就是总体中调查单位的 确定完全由随机因素来决定,单位中选与不中选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的中选可能性。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现在经济性、实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抽样调查的作用: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解决或解决困难的问题;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5、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答: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化分为若干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可以按分组的任务和作用、分组标志的多少以及分组标志的性质等方面来进行分类。
统计分组可以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进行这些分组的目的,分别是化分社会经济类型、研究同类总体的结构和分析被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类型分组和结构分组的界限比较难区分,一般认为,现象总体按主要的品质标志分组,多属于类型分组,如社会产品按经济类型、按部门、按轻重工业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多是结构分组。进行结构分组的现象总体相对来说同类较强。如全民所有制企业按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劳动生产率水平、职工人数、利税来分组。分析分组是为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依存关系的分组。分析分组的分组标志称为原因标志,与原因标志对应的标志称为结果标志。原因标志多是数量标志,也运用品质标志;结果标志一定是数量标志,而且要求计算为相对数或平均数。
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和分组。简单分组实际上就是各个组按一个标志形成的。而复制分组则是各个组按两个以上的标志形成的。
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品质分组是按品质标志进行的分组。
6、什么是统计分布? 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答: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分配数列。分配数列包括两个要素: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
7、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哪些?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哪些?
答: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比较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两种。
8、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
答:(1)子项与母项的内容不同,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量的对比;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同类指标在空间上的对比。(2)说明问题不同,比例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比较相对指标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
9、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要点: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用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各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如:甲地职工收入是乙地职工平均收入地1.3倍。
10、强度相对指标和其它相对指标地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要点:(1)其它各种相对指标都属于同一总体内的数量进行对比,而强度相对指标除此之外,也可以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属于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之间的对比。(2)计算结果表现形式不同。其它相对指标用无名数表示,而强度相对指标主要是用有名数表示。(3)当计算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的位置互换后,会产生正指标和逆指标,而其它相对指标不存在正。逆指标之分。
11、如何理解权数地意义?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家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计算地结果是一致的? 答:加权算术平均数中的权数,指的就是标志值出现的次数或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在计算平均数时,由于出现次数多的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形成影响大些,出现次数少的标志值对平均数的形成影响小些,因此就把次数称为权数。在分组数列的条件下,当各组标志出现的次数或各组次数所占比重均等时,权数就失去了均衡轻重的作用,这时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12、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地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变异系数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变异指标。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是:为了对比分析不同水平的变量数列之间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必须消除数列水平高低的影响,这时就要计算变异系数。
13、什么是抽样推断?抽样推断都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答: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断总体相应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特点:(1)是由部分推算整体的一种认识方法论。(2)建立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14、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抽样误差指由于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抽样误差之所以不同于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是因为登记误差和系统误差都属于思想、作风、技术问题,可以防止或避免;而抽样误差则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加以控制。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样本的单位数。抽样方法和抽样方法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15、什么是参数和统计量?各有何特点?
答:参数指的就是某一个全及指标,它反映了全及总体某种数量特征,统计量即样本指标,它反映了样本总体的数量特征。其特点是:全及指标是总体变量的函数,但作为参数其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是由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的;而统计量是样本变量的函数,是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其数量由样本各单位标志值或标志属性决定,统计量本身也是随机变量。
16、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何抽样极限误差?二者有何关系? 答:抽样平均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一致水平的指标;而抽样极限误差是反映抽样误差哦最大范围的指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即极限误差是在抽样平均误差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区别:(1)二者涵义不同(2)影响误差大小的因素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
17、什么是相关关系?
答: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18、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二者的区别是:(1)相关分析仅能观察相关的方向和密切程度,但不能指出两变量间相关的具体形式.回归分析可以根据回归方程用自变量的数值推算因变量的估计值.(2)相关分析中的两变量是对等的,都是随机变量,不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回归分析中两变量不是对等的,要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且因变量是随机变量,自变量是给定的量.二者的联系是:相关分析需要回归分析来表明现象数量关系的具体形式,而回归分析是建立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的.19、指数的作用有哪些?
答:(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状况。它以相对数的形式,表明多种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的综合方向和程度。(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包括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变动受各个应速变动的影响分析(3)利用连续编制的指数数列,对复杂现象总体长时间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20、同度量因素固定时期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答:同度量因素固定的一般方法是: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计算期上;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基期上。
21、平均数指标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试列式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特定权数的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之后苏的变形,必须在基期总值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必须在报告期总值这个特定的权数条件下。
22、什么式环比发展速度?什么式定基发展速度?二者有何关系?
答: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的对比的结果,反映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二者的关系是: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相对的关系式:
23、什么是动态数列?编制动态数列有何意义?动态分析采用的分析指标有哪些?
答:动态数列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又称时间数列。动态数列是计算动态分析指标、考察现象发展变化方向和速度、预测现象发展趋势的基础。动态分析指标有两大类,一类是用以分析现象发展的水平,包括发展速度、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等指标。
24、简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和方程式法的特点?
答: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的主要特点是,前者侧重于考察最末一年的发展水平,按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最末一年发展水平,等于最末一年的实际水平;后者则侧重于考察全期各年发展水平的总和与各年实际水平总数一样。
25、为什么要注意速度指标和水平指标的综合运用?如何结合?
答:现象发展的水平分析是现象发展速度分析的基础,速度分析是水平分析的深入和继续,把它们结合起来运用,就能够对现象发展变化规律作出更加深刻的分析。
首先,要把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同隐藏在其后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在进行动态分析时,既要看速度,又要看水平,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指标,即增长1%的绝对值。第二,要把平均速度指标与动态数列水平指标结合起来。平均速度时一个较长时期总速度的平均,它时那些上升、下降的环比速度代表值。如果动态数列中中间时期标志值出现了特殊的高低变化,或者最初最末水平受特殊因素的影响,使指标值偏离常态,不管几何平均法或者用方程式法来计算平均速度,都将降低或失去说明问题的意义。所以,仅仅计算机一个平均速度指标是不够的,应该联系各期水平,计算各期的环比速度结合起来分析。在分析较长历史时期的动态资料时,这种结合可依据各个局部时期的发展水平,计算分段平均速度来补充说明总平均速度。
26、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答:时期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时期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时点数列是指由反映现象在某一瞬间总量的时点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二者相比有以下特点:
(1)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而时点数列的各指标值不能相加。(3)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而时点数列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的关系。
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2、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统计普查有哪些主要特点和应用意义?
4、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优越性?
5、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6、什么是统计分布? 它包括哪两个要素?
7、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哪些?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哪些?
8、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区别?
9、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10、强度相对指标和其它相对指标地主要区别是什么?
11、如何理解权数地意义?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家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计算地结果是一致的?
12、什么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地应用条件是什么?
13、什么是抽样推断?抽样推断都有哪几方面的特点?
14、什么是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15、什么是参数和统计量?各有何特点?
16、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何抽样极限误差?二者有何关系?
17、什么是相关关系?
18、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有何区别与联系?
19、指数的作用有哪些?20、同度量因素固定时期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21、平均数指标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试列式证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2、什么式环比发展速度?什么式定基发展速度?二者有何关系?
23、什么是动态数列?编制动态数列有何意义?动态分析采用的分析指标有哪些?
24、简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和方程式法的特点?
25、为什么要注意速度指标和水平指标的综合运用?如何结合?
26、什么是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二者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第五篇:企业经营统计学小抄
1.简述企业的含义及特征,它与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有什么区别?
企业一般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五个特征:组织性、经济型、商品性、营利性、独立性
2.简述企业经营统计研究对象、研究的内容。
企业经营统计的研究对象即企业生产经营系统,企业生产经营系统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子系统有机结合的同一系统。企业生产经营系统主要包括资金运动、物质运动、人力运动、信息运动四个方面。
企业经营中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入、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收回货币资金。企业资金运动过程的数量特征规律是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
企业经营中的物质运动,包括物资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储存运输过程。物质运动的过程的数量特征与表现构成企业劳动资料统计、劳动对象统计等内容。
企业经营中的人力运动,包括员工招聘、培训、投入劳动力、劳动的成果、劳动报酬及福利。表现为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职工报酬福利等。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信息运动,信息是物质运动的载体,与资金、物质、人才并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四大资源。信息运动的过程具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它需要通过有组织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开发利用,才能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有价值的资源。需要明确的是,企业统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定量信息的主体。
3.如何从不同的维度理解企业统计内容?
企业经营统计内容以企业经营系统为对象,以企业经营管理为导向,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统计应用为主体,注重统计方法与企业经营管理内容的有机结合。
一是从企业经营管理对象角度,可以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生产运营管理统计、质量管理统计、财务管理统计、技术创新统计等;二是从企业统计参与经营管理的具体职能,可以分为统计描述、评价、预测、决策、控制和服务职能;三是从企业统计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时间维度,可以分为事前统计、事中统计、事后统计。
1.简述企业统计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并了解各环节的基本思想和内容。
1)企业统计设计。根据企业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统计研究的目的,对企业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主要包括企业统计指标设计、企业统计制度设计、企业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2)企业统计调查。是指企业统计根据管理任务的要求,利用各种统计调查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调查组织形式,搜集与企业发展、生产经营活动等有关的统计信息的工作过程,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的数据搜集;二是企业市场数据搜集。
3)企业统计整理。是通过统计审查、统计分组及统计汇总等方法将企业统计原始资料变成企业统计次级资料的工作过程,内容包括:资料审查、资料分组、资料汇总与传输。
4)企业统计分析,可以准确及时的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结果,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绩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生产经营条件的分析、生产经营过程的分析和生产经营结果的分析。
2.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包括哪些?
1)企业原始记录,是按照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冬的情况所做的最初数字和文字记载。
2)企业统计台账,是根据定期统计报表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按时间顺序分类登记统计资料的账册。3)企业内部报表,是为满足企业内部及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指挥调度需要,由班组、车间和科室根据原始记录或统计台账的资料,定期编制的企业内部使用的统计报表。
4)企业对外报表,为按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完成的国家、地方统计报表和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专业报表。5)企业统计信息化,企业统计信息是运用统计特有的理论、方法、技术,经过搜集、加工、整理,勇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报、资料与数据。
3.什么事企业统计信息化?企业统计信息有何特点?企业统计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
1)企业统计信息是运用统计特有的理论、方法、技术,经过搜集、加工、整理,勇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情报、资料与数据。
2)事实性、等级性、再生性、动态性、分享性、价值性
3)作用:统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是企业管理的工具,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可以实现增值功能,促进新产品开发。
4.做好企业统计工作需统计人员达到哪些要求?
1)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应具备统计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全面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 3)要具有一定的行业知识和统计技能。企业统计人员既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还需要具备市场调研、统计预测、统计分析和文字写作等能力。
4)要树立服务意识,企业统计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主动的提供优质的统计产品和统计服务,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统计服务,充分发挥统计的作用,提高统计的影响力。
1.什么事市场调研?市场调研的作用有哪些?企业市场调研有哪些类型?
企业市场调研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系统地搜集、记录、整理与企业有关的市场营销的信息和资料,分析市场情况,了解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企业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提供客观的、正确的资料。
作用:有助于更好的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管理部门和有关负责人提供决策依据。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类型:探测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因果性调查和预测性调查 2.企业市场调研的内容有哪些?
企业市场调查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市场环境调查和市场专题调查两大类,他们有各自的调查内容。1)市场环境调查:经济环境调查、政治环境调查、自然地理环境调查、社会文化环境调查
2)市场专题调查:市场需求调查、消费者调查、生产者调查、商品调查、商品流通过程调查、商品价格调查、促销调查、竞争情况调查
1.简述企业产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1)企业产出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企业组织下,投入和利用企业各项资源,生产的全部直接有效成果。2)特征:企业产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劳动成果;企业产出是企业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成果;企业产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成果。
3)分类:企业产出按照表现形态划分,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按照产品完工程度划分,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按照计量单位划分,实物量、价值量。按照使用去向划分,中间产品,最终产品。2.企业产出实物产量的概念及统计的原则
1)企业产出的实物品种统计就是要了解货物生产企业在一定时期,实际生产的实物产品品种的数量。2)原则:第一,企业产出统计必须符合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第二,企业产出统计必须是当期生产的产品。第三,企业产出统计必须是通过企业人力资本作用,并完成了一定工序的产品。3.企业产出实物产量有哪两种形式?
实物量是以实物单位计量的产品产量,分为原始实物量和标准实物量。
4.什么事企业产出的增加值?有哪几种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何?
1)企业增加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企业生产产品中附加在劳动对象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上的价值,也称附加值。企业生产经营中耗用的劳动对象和服务费用是其他企业劳动成果,而本企业所追加的价值,是其新创造价值V+M和劳动手段的转移价值,即固定资产的折旧价值C1,故增加值的构成为C1+V+M。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
2)生产法增加值。从货物和服务等生产过程中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总成果价值,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转移价值而得到的新增加的价值。生产法增加值=企业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增加值也称为分配法增加值。
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余额 农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农业中间投入
1.什么是质量?如何理解质量的基本要素?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所谓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产品可以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物理特性、感官特性、行为特性、时间特性、人体功效特性和功能特性等。特性可以是固有的,也可以是赋予的,不同产品的固有特征与赋予特性是不同的。所谓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2.工厂对批量为50的外购产品作抽样验收,采用的抽样方案为(5,1),蚊批不合格品率p=2%时的接收概率L(p)是多少?
超几何分布计算法:NP(不合格品数)=50*2%=1个
L(P)= = +
3.已知N=2000的一批产品提交作为外观检验,若用(20,1)的抽样方法,当P=1%时,L(p)=? 二项分布计算法
L(p)=
= +
4.OC曲线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利用OC曲线判别抽样方案的好坏?
OC曲线是用来评价抽样方案的优劣的抽检特性曲线。我们知道,抽样方案的接收概率依赖于批质量水平P,但在生产实际中,检验批的不合格品率是未知的,而且对于不同的产品批,批质量水平P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因此对于一个抽样方案,接收概率是P的函数,记作L(p),.如果用横坐标表示自变量P,用纵坐标表示相应的接收概率L(p),则P和L(p)所构成的一系列点子连成的曲线称为抽检特性曲线,即OC曲线.1.什么是客户分类?客户满意度的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客户分类是根据一个或若干个客户属性划分客户集合的过程。
定性分类方法:按客户的认知价值分类、按客户的生命周期分类、按客户的领域分类、按客户的性质分类、按客户的对象分类、按流通方式分类、组合分类、按客户规模和信用等级进行分类。
定量客户分类方法:按客户的利润进行分类、客户成本贡献率分类法、企业客户价值计算法。2.什么是客户满意度?简述客户满意度的测评流程?
客户满意度是客户在企业或事业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接触中产生的一种“纯主观”的感受,是通过产品和服务可感知的效果与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状态。客户满意是用客户满意度来测评的,它可以看成是感知效果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函数。
流程:确定客户满意度研究和测评的目标;找出影响客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根据主要因素通过建立客户满意度指标体系测评企业的客户满意度;根据市场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度子产品和服务加以改进;跟踪测试改进后的执行情况,找出客户不满意的方面,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建议。1.试描述企业综合统计评价的基本步骤。
1)明确企业综合评价的目的和内容 2)建立企业综合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3)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4)确定评价指标的权数
5)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 6)搜集评价数据实施综合评价 7)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2.企业综合统计评价权数的确定方法
常用的主观定权方法有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 常用的客观定权方法有变异系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 3.常用的企业综合统计评价方法有哪些?
1)常用的综合方法有简单平均法、综合指数法、打分综合法等 2)可以运用数学模型方法,如主成分分析发、因子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