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安全与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计算机安全与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02级计算机网络
课程学习对象:全日制大专三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理 论:30学时
实 验:10学时
总学时:40学时 选用教材:
[1]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袁家政编著
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地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网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直至国防等各个方面,网络安全已超越其本身而达到国家安全问题的高度,因此作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必须开设网络安全的课程教学。它作为一门专业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学会对网络安全进行维护的基本技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基础知识的同时,课程内容、教学目的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基础知识 2、了解网络安全成在的问题
3、掌握黑客、密码技术、数字签名和访问技术等基本概念 4、了解网络安全的体系结构、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和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
1.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2 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 1.3 网络安全存在的体系结构 1.4 网络安全技术
1.5 实现网络安全的策略问题 1.6 计算机网络安全立法 1.7 网络安全的发展方向
学时安排:4学时
第二章 密码技术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网络安全是的密码技术 2、掌握传统的加密方法
3、了解DES加密标准、公开密钥体制和数字签名技术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2.1 概述
2.2 传统的加密方法
2.3 数据加密标准DES和IDEA 2.4 公开密钥加密算法 2.5 RAS密码系统
2.6 计算机网络的加密技术 2.7 报文鉴别和MD5的算法 2.8 密钥管理与分配 2.9 密码技术的应及实例 学时安排:4学时
第三章 防火墙技术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访问控制技术中的防火墙技术 2、掌握防火墙的原理、种类和实现策略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3.1 防火墙的基本概述 3.2 防火墙的作用 3.3 防火墙的分类 3.4 防火墙的安全标准 3.5 在网络中配置防火墙 3.6 防火墙的访问控制策略 3.7 防火墙的选择原则 3.8 防火墙技术的展望 3.9 防火墙实例 学时安排:4 学时
第四章 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网络系统安全等级 2、了解Windows 98的安全机制、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4.1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机制 4.2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等级 4.3 计算机的开机口令验证机制 4.4 Window 95/98/ME的安全保护机制
4.5 利用注册表提高Window 95/98/ME的安全性 4.6 Window 98系统安全策略编辑器 4.7 Window 95/98/Me的缺陷和防范措施 4.8 计算机文档的保密问题 学时安排:4学时
第五章 Windows NT/2000的安全与保护措施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Windows NT/2000的网络机制
2、了解Windows NT/2000的网络安全模型、密码技术和访问技术 3、了解Windows NT/2000的安全漏洞,掌握常用的防范措施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5.1 Windows NT/2000系统的安全基础 5.2 Windows NT/2000的安全模型 5.3 Windows NT/2000用登录与账户管理 5.4 用活动的目录管理Windows NT/2000的账户 5.5 Windows NT/2000系统的访问控制与权限 5.6 Windows NT/2000系统的数据保护措施 5.7 Windows NT/2000系统的缺陷
5.8 常见破解Windows NT/2000密码的方法及防范措施 5.9 Windows NT/2000的安全管理
5.10 利用输入法漏洞本地入入侵Windows2000的防范 学时安排:4学时
第六章 黑客原理与防范措施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常见的黑客技术
2、掌握黑客攻击网络系统的主要步骤及为了保证网络安全应采用的措施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6.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缺陷与漏洞 6.2 网络监听 6.3 端口扫描 6.4 口令破解 6.5 特洛伊木马 6.6 缓冲区溢出及其攻击
6.7 黑客攻击的一般步骤及防范措施 6.8 入侵Windows NT的实例 6.9 远程入侵Windows 2000 学时安排:4学时
第七章
网络病毒与防治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病毒的原理
2、掌握常用对病毒的防范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7.1 计算机病毒概述
7.2 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 7.3 病毒的分类
7.4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发展
7.5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检测、清除与防范 7.6 网络病毒实例 学时安排:4学时
第八章 Internet的安全性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Internet/Intranet的安全问题
二、教学内容用学时安排
8.1 Internet/Intranet的安全概述 8.2 网页中的新技术与IE的安全性 8.3 电子邮件与Outlook Express的安全 8.4 ISS服务器的安全
学时安排:2学时
《计算机安全与应用技术》实验大纲
一、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关注。网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直至国防等各个方面,网络安全已超越其本身而达到国家安全问题的高度,因此作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必须开设网络安全的课程教学。
本课程实验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对当今流行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配置及维护的实际操作手法和手段。及时了解网络安全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并能够胜任一般网络安全、防火墙的策略与实现、黑客原理与防范及简单网络安全应用策略程序的开发。
二、实验方法
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具有系统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因为系统性,在实验中更要注意从系统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继承性,实验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能急躁冒进。很多实验内容需要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所以实验准备尤其需要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理清实验的目的、要求,列出实验的步骤,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准备,成功地完成实验。
总体来说,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分为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总结三个部分。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 BIOS密码和计算机开机的配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计算机单机系统的安全机制
(2)掌握CMOS密码中BIOS保护密码和计算机开机密码的作用及配置操作(3)掌握CMOS密码的安全漏洞问题、破解方法和安全措施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1)设置BIOS密码和计算机开机密码的操作方法(2)下载相关密码的破解工具CMOS的相关工具(3)至少要用两种方法破解BIOS密码和计算机开机密码(4)针对有关安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二 Windows 98的相关密码设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Windows 98系统和采用Windows 98系统的对等网的安全机制问题(2)掌握Windows 98网络中的安全漏洞问题(3)掌握Windows 98网络中的安全防范措施问题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1)用实验连接Windows 对等网
(2)设置Windows 98的登录密码、屏幕保护密码、远程管理密码和共享权限、共享密码
(3)学习修改注册表提升Windows 98系统的安全性
(4)至少用两种以上的方法破解Windows 98的登录密码、屏幕保护密码、远程管理密码和共享权限、共享密码
(5)针对有关安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三 配置天网个人防火墙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个人防火墙的配置方法(2)掌握防火墙的配置与实现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实验内容可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而定 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四 Windows NT/2000的权限配置与安全审核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Windows NT/2000的注册安全设置(2)掌握Windows NT/2000的权限设置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1)注册安全性(2)存取控制
(3)在此实验前,请写好实训方案(4)在实训过程中,注意记录实训步骤(5)写出实验报告
学时安排:2学时
实验五 杀毒软件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杀毒软件的工作原理(2)学习使用杀毒软件清除病毒
二、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1)使用RAV瑞星或KV300杀毒软件的有关网络杀毒功能检测Windows98/NT/2000网络系统,将检测结果和使用步骤写成实验报告
学时安排:2学时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理论
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考试目的是考核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理论及其基本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配置及维护的实际操作手法的手段。考试试题应当反映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二、考试重点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2. 网络安全配置、操作维护和安全应用。
3. 当前流行的网络系统Windows98/NT/2000、Internet/Intranet的安全技术特点。
三、考试范围
本课程的考试范围应能覆盖课本的主要部分。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2.密码技术、Windows98/NT/2000系统的安全。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4.黑客技术与防范措施。
5.当前流行的网络系统Windows98/NT/2000系统安全设置、安全漏洞、管理及维。6.网络病毒与防范
7.一般网络安全、防火墙的策略与实现 8.Internet/Intranet的安全问题 9.网络安全的实际实现策略
四、考试题型
本课程重在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考试试题的难易要适中。要根据所开出实验的实际情况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一般上机实训测试题的分值要达到40%以上。基础知识的测试可参考以下题型和比例。
1)填空(20%)2)选择(20%)3)问答题(20%)4)综合题(40%)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实验考试大纲
一. 适用专业
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三年制
二. 考试目的
1.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实践技能方面得到提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2.锻炼学生们综合各科课程知识的能力和提高实验技能。3.使学生们系统掌握一般网络安全、防火墙的实际实现策略。三. 考试内容
以5—10人为一组,提供双绞线、数台电脑,组建网络系统Windows98/NT/2000Windows,指出该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相应的措施。时间为四学时。四. 成绩评定标准
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教师上机验收,成绩可按优、良、中、差分等级,其中“差”为不及格。
第二篇: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BJ122112
学 分:3 总 学 时:56(其中理论28学时,实验28学时)
适用专业:2010 级 计算机通信 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后续课程:无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数据库应用技术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分支,目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之后的一门重点课程。本课程全面讲述了Microsoft Acces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各项功能、操作方法以及应用Microsoft Access DBMS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力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据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
2.掌握ACCESS界面菜单的功能。
3.掌握数据库的建立,表的建立、修改、导入。4.掌握查询的建立,使用。5.掌握窗体的建立和高级应用。
6.掌握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报表、页对象,能够运用宏和VBA实现简单的应用。7.掌握用Access制作小型的数据库系统。
三、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Access中的基本操作,即创建Access数据库和表、表的基本操作、数据查询、窗体设计、报表设计、宏、与Internet结合、数据安全与管理。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运用所学的Access的相关知识开发出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四、课程的教学条件与建议
教学条件:理论教学采用和实践教学在专业实验室进行。
教学建议:教师应熟悉数据库的实际运用,掌握数据库的开发工作流程。
五、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数据库基础(2学时)
数据库的发展以及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的流程。2.access概述(2学时)Access工作环境以及界面的设置。3.数据库操作(2学时)
数据库创建的方法,数据库窗口的设置和组的设置 4.表的创建(2学时)
表的构成以及字段问题,表的创建和修改以及如何向表中输入数据。5.表的高级操作(2学时)
表记录的操作,表中数据导入导出,主键、索引及表间关系。6.查询的创建和简单应用(2学时)简单查询的创建与运行,查询的准则。7.查询的高级应用(2学时)
创建查询,实用查询,操作查询的应用。8.窗体的创建(2学时)熟悉窗体的工作环境并创建窗体。9.窗体的高级应用(2学时)窗体控件操作和属性,创建应用窗体。10.报表的创建(2学时)
报表的创建,控件在报表中的使用,主/子报表与标签报表。11.数据访问页(2学时)access与静态、动态web页。12.宏和模块(2学时)
宏的概念和基本操作以及宏组的创建与宏的嵌套。13.数据库的优化和安全(2学时)
数据库的优化以及安全的一些知识和解决办法。14.综合实验讲解(2学时)
综合实验所用到的表,以及创建的流程等。
六、实践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access数据库的界面以及设置(2学时)
学会熟练access数据库界面的环境和各项设计设置。2)数据库的操作(2学时)掌握数据库的创建和各种操作。
3)表的创建和高级应用(2学时)
熟练掌握表的创建方法,以及表的一些高级应用。4)查询创建和高级应用(4学时)熟练掌握查询创建和高级应用
5)窗体的创建和高级应用(4学时)熟练掌握窗体的创建和高级应用。6)报表的创建(2学时)学会使用各种报表的创建。7)数据访问页的配置(2学时)
学会静态和动态数据访问页的配置配置方法和步骤 8)宏和模块(2学时)熟练掌握宏和模块的使用
9)数据库的优化和安全(2学时)学会配置数据库的优化和安全 10)综合实验(6学时)小型数据库的设计。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闭卷方式,时间为120分钟。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40%,期考成绩40%。
八、教材与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ACCESS数据库教程》李春迎 李海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参考书目:
1、《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罗朝晖、黄炜、邓娜、武戎、齐鸿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九、说明 编写本大纲主要依据是计算机通信专业知识基本要求和我校计算机通信专业教学计划。
编写部门: 审核部门: 执 笔 人: 审 核 人: 编写日期: 审核日期:
第三篇:《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大纲2010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单片机应用技术》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2010年3月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单片机应用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MCU Application Technology 课程类别:必修,专业机动 课程编号: 课程归属单位: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制订时间:2010年3月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任务:《单片机应用技术》是我院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获得单片机应用的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中软硬件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应用系统各主要环节的设计、调试方法,以及单片机在测量、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初步具备应用单片机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及维护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的研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学习前,学生应修完相关前期课程,具备初步的电路读图和分析能力,熟悉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能进行汇编语言和C语言程序设计。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了解单片机的特点、应用及发展趋势;了解常见单片机产品特性;掌握标准51单片的引脚分布、工作时序、内部结构、存储器组织;掌握单片机内部接口资源的使用;掌握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会进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掌握51典型接口扩展方法;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注意事项;掌握C51的使用,会用C语言进行单片机程序设计;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和调试的一般步骤。从而为今后相关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应用奠定基础。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总学时数:72学时,其中: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18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微型计算机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等。
5.推荐教材:《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及其应用》(第二版),蔡美琴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参考书:
《单片机及应用系统设计原理与实践》,刘海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经典80C51单片机轻松入门与上手》,李学海,清华大学出版社。
《单片机C语言编程与实例》,赵亮、侯国锐,人民邮电出版社。6.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课堂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室教学。
实践教学方式:实验(本课程实验为独立实验)。7.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笔试:闭卷,试卷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含考勤和平时作业),使用百分制。
实验:以平时实验考察为基础,综合评定。使用5级计分制。注:笔试与实验成绩独立计算。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论(3学时)
1.单片微型计算机 单片机的发展概况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2.单片机的应用 3.位单片机的主要生产厂家和机型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单片机的概念;了解单片机的发展趋势;了解单片机的特点及应用;了解主要单片机厂家和产品。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单片机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第二章 MCS-51单片机结构(9学时)
1.MCS-51单片机的外特性
引脚说明 外部总线
2.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
MCS-51组成 CPU 存储器 I/O端口 复位和复位电路 3.MCS-51存储器
程序存储器 内部数据存储器 外部数据存储器 4.专用功能寄存器 5.中断系统
(1).中断请求源和中断请求标志(2).中断控制(3).中断优先级结构(4).中断响应过程(5).外部中断触发方式(6).中断响应时间(7).MCS-51的单步操作(8).多个外部中断源系统设计 6.定时器/计数器
(1).结构(2).工作方式(3).应用举例 7.串行接口
(1).串行接口控制寄存器SCON及波特率选择位(2).串行接口工作方式(3).波特率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51单片机的外部特性;掌握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掌握单片机的存储器组织;了解专用功能寄存器;掌握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串行接口。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单片机的外部特性、内部结构、存储器组织;专用寄存器;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串行接口。
第三章 MCS-51指令系统(9学时)
1.概述 2.寻址方式 3.指令系统
(1).指令分类(2).数据传送类指令(3).算术运算类指令(4).逻辑操作类指令(5).位操作类指令(6).控制转移类指令 4.伪指令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单片机汇编指令的寻址方式;熟悉其指令系统;掌握常用伪指令的应用。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单片机指令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伪指令及其使用。
第四章 MCS-5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9学时)
1.简单程序设计 2.分支程序设计 3.循环程序设计 4.散转程序设计 5.子程序和参数传递方法 6.查表程序设计 7.数制转换(选学)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单片机汇编程序设计方法,会进行分支、循环、散转程序设计;掌握汇编子程序设计的方法;了解查表程序设计;会进行数制转换。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单片机分支、循环、散转程序设计;单片机子程序设计的方法。
第五章 MCS-51系统扩展技术(12学时)
1.程序存储器的扩展设计
(1).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的时序(2).EPROM接口设计
(3).E2PROM接口设计(选学)2.数据存储器的扩展设计
(1).MCS-51访问外部RAM的定时波形(2).数据存储器的扩展设计
(3).串行数据存储器的接口方法(选学)3.MCS-51单片机与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的接口 4.显示器接口
(1).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ED)(2).七段码液晶显示器(LCD)(选学)(3).字符型液晶显示器接口(选学)5.键盘接口
(1).键盘工作原理(2).键盘接口设计 6.串行通信接口
(1).RS-232C标准接口(2).RS-422A标准接口(选学)(3).RS-485标准接口(选学)
(4).PC机与MCS-51单片机通信的软、硬件设计(5).多机通信(选学)7.模拟电路接口
(1).D/A转换器与8051的接口(2).A/D转换器与8051的接口(3).采样、保持和滤波
本章教学要求:
掌握单片机程序存储器扩展设计;掌握单片机数据存储器扩展设计;掌握I/O口扩展设计;掌握7段型数码显示器接口设计;掌握键盘接口设计;掌握串行接口设计和多机通信;掌握模拟电路接口设计。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程序存储器扩展设计、数据存储器扩展设计、I/O口扩展设计、7段型数码显示器接口设计、键盘接口设计、串行接口设计和多机通信、模拟电路接口设计。
第6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3学时)
1.概述(1).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
(2).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的一般原则 2.传感器接口电路
(1).概述
(2).传感器接口电路
3.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选学)
(1).干扰源及其传播途径(2).计算机电源系统的抗干扰措施(3).地线系统
(4).A/D和D/A转换器的抗干扰措施(5).长线传输干扰的排除(6).几种元器件的抗干扰措施 4.8为A/D、D/A转换系统的设计(选学)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掌握典型传感器接口及其设计;了解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措施。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典型传感器接口及其设计,单片机抗干扰的一般措施。
第7章 MCS-51单片机控制与C语言(6学时)1.C语言与MCS-51(1).C语言提要(2).C51程序的开发过程
2.用C语言写51单片机软件的一般方法(1).C语言控制8051单片机的I/O口(2).C语言对MCS-51位处理的运用(3).C语言管理MCS-51单片机内部定时器(4).C语言管理MCS-51单片机中断系统 3.常用C51软件设计(1).概述
(2).用8255的键盘LED扫描显示软件设计(选学)
(3).PC机与MCS-51单片机串行通信的C51软件实现(选学)4.用C51完成MCS-51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选学)
本章教学要求:
熟悉了解单片机C语言;掌握C51一般开发方法;会用C语言编写单片机控制程序。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单片机C语言及其开发方法和软件的使用。
第8章 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调试(3学时)1.单片机的开发装置
(1).单片机的开发
(2).LCA51软件的介绍(选学)
2.MCS-51应用系统的调试
(1).调试方法简介(2).软件调试方法
3.在线编程(ISP)
(1).ISP的工作原理(2).WINISP的使用(选学)(3).超级终端的使用(选学)
本章教学要求:
熟悉单片机开发的一般步骤;会对单片机应用系统进行软硬件调试;了解ISP的工作原理。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业调试方法。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1.实验:9次18学时。本课程开设有相应实验课,具体要求参见《单片机应用技术实验》大纲。2.主要内容:
(1).I/O口输入、输出实验(2).扩展存储器读写实验(3).定时/计数器实验(4).外部中断实验(5).串行静态数码显示实验(6).LED点阵显示实验
(7).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通信实验(8).并行A/D转换实验(9).并行D/A转换实验(10).串行A/D转换实验(11).串行D/A转换实验(12).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实验
注:根据实验仪器的配置情况,具体实验内容和个数允许有一定的调整。
第四篇:计算机管理及其应用技术
计算机管理规定应用技术
第一条 购置和维护、维修用技术
1.公司指定专人负责统一制定公司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软、硬件标准,只有符合这种标准的设备方
可使用。
2.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软、硬件及相关服务的供应商由公司指定专人进行挑选(包括设备的采购)。
公司及各部门软、硬件及相关通讯线路的安装和连接有公司指定的专人监督。
3.软、硬件设备的原始资料(软盘、光盘、说明书及保修卡、许可证协议等)根据档案保管要求
保管。使用者必需的操作守册由使用者长借、保管。
4.公司及各部门计算机的维护、维修由公司指定的专人负责。
第二条 使用用技术
1.公司及各部门的计算机只能由经办公室授权及培训的员工操作使用。
2.使用者应保持设备及其所在环境的清洁。下班时,务必关机切断电源。
3.使用者的业务数据,应严格按照要求妥善存储在网络上相应的位置上。
4.未经许可,使用者不可增删硬盘上的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5.严禁使用计算机玩游戏。
第三条 安全措施用技术
1.公司及各部门的业务数据,由该公司文件管理员至少每周备份一次;重要数据由使用者本人向
文件管理员申请做立即备份。
2.公司计算机系统的数据资料列入保密范围。未经许可,严禁非相关人员私自复制。
3.未经许可,任何私人的光盘、软盘不得在公司的计算机设备上使用。
4.使用者必须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严防被窃取而导致泄密。
5.计算机的所有软驱都被屏蔽,使用者不得擅自解除屏蔽,如需使用,必须通过系统管理员。
第四条 上述各项,如有违反,按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
第五篇:《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Databas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仅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255011 学 分:1 总 学 时:15 适用对象:本科非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其它专业 先修课程:数据库原理和数据结构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数据库应用技术是非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本大纲以一学期15课时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数据库原理和数据结构的实际综合应用技术,掌握常用数据库理论和数据结构理论的实际应用技术,使学生能够使用数库技术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系统开发。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上机实践为辅,配合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以实际应用为例,提高理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安排 学时安排:5周×3学时=15学时,其中课堂教学5周×3学时=15学时。
课堂讲授利用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工作原理及性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实现的综合技术。
课堂教学:
第1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需求分析(3学时)第2章 概念结构设计(3学时)第3章 逻辑结构设计(3学时)
第4章 物理结构设计和系统保护设计(3学时)第5章 系统实施与测试和系统运行和维护(3学时)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设计与需求分析(3学时)
要求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和体系结构以及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步骤。主要知识点如下:
(1)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概念。
(2)数据库系统结构。包括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3)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结构。
(4)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单用户结构数据库系统、主从式结构数据库系统、分布式结构数据库系统、客户/服务器结构数据库系统和浏览/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结构数据库系统。
(5)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步骤。
(6)数据库系统设计与数据库系统结构的关系。
重点内容: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结构)、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步骤。
难点内容:数据库系统设计与数据库系统结构的关系。
需求分析
要求掌握数据库设计的系统规划、需求分析、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施方法。主要知识点如下:
(1)系统规划的任务和必要性。(2)需求分析的任务、方法和步骤。(3)数据流图与数据流图的绘制方法。(4)数据字典的概念、组成和格式。
重点内容:需求分析的任务、方法和步骤。数据字典的概念、组成和格式。
难点内容:数据字典的概念、组成和格式。数据流图与数据流图的绘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结构设计(3学时)
要求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概念结构设计理论。概念结构设计的三要素:属性、实体和联系。概念结构的E-R图表示方法、概念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概念结构的设计方法、概念结构的设计步骤和过程。主要知识点如下:(1)属性、实体和联系的基本概念。(2)概念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3)概念结构的E-R图表示方法。(4)概念结构的设计方法。(5)概念结构的设计步骤。
重点内容:概念结构设计的三要素。概念结构的E-R图表示方法、概念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概念结构的设计方法、概念结构的设计步骤。
难点内容:概念结构的设计过程。
第三章 逻辑结构设计(3学时)
要求掌握数据库系统逻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逻辑结构的设计过程。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笛卡尔积、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候选键、主键、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传递依赖、逻辑结构设计、属性、实体、联系、属性集闭包、函数依赖闭包、范式、保依赖、保连接、关系模式分解等。
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实体的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联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数据完整性;1NF、2NF、3NF、BCNF、4NF、关系模式规范化;计算函数依赖的闭包;确定关系模式的候选键;计算属性集合的闭包;计算最小函数依赖集;关系模式的保连接分解、保依赖分解和既保连接又保依赖分解、关系范式分解算法等。
外模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主要知识点如下:(1)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及其相互关系。(2)数据依赖、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传递依赖。(3)逻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过程。(4)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
(5)数据完整性设计(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及其规则)。(6)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范式、1NF、2NF、3NF、BCNF、4NF、关系模式规范化、范式保连接或者保依赖分解、范式分解算法)。
(7)属性集合的闭包以及关系模式候选键的判断。(8)函数依赖的闭包以及最小函数依赖集。(9)外模式设计的概念与内容。
重点内容:逻辑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逻辑结构的设计过程。
难点内容:逻辑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逻辑结构的设计过程。第四章 物理结构设计和保护设计(3学时)
要求掌握物理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重点掌握索引机制(特别是B+树)及其用法和SQL Servedr 2005提供的索引机制。主要知识点如下:
(1)物理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2)索引机制(特别是B+树)及其用法。(3)常用的存取方法。(4)逻辑模式的存储结构设计。(5)存储位置设计的基本原则。(6)常用的存储介质及其选取原则。(7)物理结构的评价方法。
(8)索引的建立方法、修改方法和删除方法。
重点内容:索引机制、存取方法、存储结构、存储介质和评价方法。SQL Servedr 2005提供的索引机制
难点内容:平衡树索引(Balance Tree,B树)、聚簇(Cluster)索引和散列(Hash,哈希)索引。
保护设计
要求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保护、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等数据库保护技术。主要知识点如下:
(1)计算机系统安全和数据库系统安全。(2)SQL Server的安全控制。
(3)事务管理机制(事务的概念、事务的ACID特性)。(4)封锁和封锁协议。
(5)两段锁些和并发事务的可串行化调度
(6)活锁和死锁(活锁和死锁的概念、预防、检测和解除)。
(7)故障管理(事务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病毒故障及其恢复机制)。(8)数据转储机制(静态转储、动态转储;海量转储、增量转储)。(9)日志文件管理机制(日志文件的概念、分类、登记规则)。(10)检测点机制(检测点记录、检测点文件、检测点恢复策略)。
重点内容: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技术。
难点内容:并发控制和数据库恢复技术。第五章 系统实施与测试(3学时)
要求掌握数据库系统实施和测试阶段,数据库系统实施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数据库系统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技术。同时掌握服务器与数据库的连接、数据库的创建及其数据的入库、数据库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系统GUI设计、数据库系统集成、数据库系统测试,一直到数据库系统的试运行等整个应用系统的实施过程。主要知识点如下:
(1)基于ODBC的数据源配置和数据库连接技术与实现方法。(2)SQL Server 2005环境下数据库的建立。(3)SQL Server 2005环境下数据表的建立。
(4)IDL7.0的DataMiner7.0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使用方法。
(5)基于IDL7.0(DataMiner 7.0)的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方法。(6)数据库系统功能设计(引导模块设计、加密模块设计、添加模块设计、修改模块设计、删除模块设计、查询模块设计、视图模块设计、报表模块设计和帮助模块设计)。
(7)关系数据语言及其SQL实现。具体包括:关系代数运算;关系演算和SQL表达。(8)查询优化(查询优化的定义、基本准则、等价变换和方法步骤)。(9)数据库系统GUI设计。(10)数据库系统集成与调试(11)数据库系统测试与试运行 重点内容:
(1)基于ODBC的数据源配置和数据库连接技术(2)SQL Server 2005环境下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建立
(3)基于IDL7.0(DataMiner 7.0)的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方法(4)如何使用关系代数表达式来表达实际查询问题。(5)如何使用元组演算表达式来表达实际查询问题。(6)如何使用域演算表达式来表达实际查询问题。
(7)如何将关系代数表达式转换为元组演算表达式或转换为域演算表达式。(8)如何使用SQL Server语句来实现实际查询。
难点内容:嵌入式SQL的语句与主语言之间的通讯,游标管理;数据库互连,ODBC和API工作原理。
系统运行和维护
要求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管理、系统评价和系统维护技术。掌握SQL Server 2005 Integration Services集成任务的内容、功能和使用方法等运行与维护机制。主要知识点如下:
(1)系统运行管理(人员培训与场所准备;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整理基础数据;新旧系统切换;系统运行管理)。
(2)系统评价(系统评价的内容和系统评价报告的内容)(3)系统维护(系统维护的类型和系统维护的内容)。
(4)SQL Server 2005运行与维护机制(SSIS;维护计划;维护任务;维护数据库)。
重点内容:系统维护的类型和系统维护的内容。
难点内容:系统维护的内容。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浙江省三级数据库应用技术(闭卷)。
成绩评定标准:百分制。以浙江省三级数据库应用技术的成绩为准,进行适当调整。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韩培友,《数据库技术习题与实验》,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0 参考书目:
[1]、丁宝康,数据库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3 [2]、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06 [3]、周绪,管丽娜,白海波,SQL Server 2000 入门与提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1 [4]、Patrick O, Elizabeth O, Database Principles, Programming, and Performance,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Second Edition, 2003 [5]、Silberschatz A, Henry F, Sudarshan S, Database System Concepts, McGraw-Hill Company, Fourth Edition, 2002 [6]、韩培友,IDL可视化分析与应用,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6
撰写:韩培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