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
述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
摘要:两岸关系问题围绕着以台湾的政治地位及其主权归属的问题展开,错综复杂而极具争议性。台湾的政治地位问题,在于台湾是应继续保持为中华民国的有效统治领土,还是应与现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效管辖的大陆区域合并统一,亦或者是应宣布成为一个真正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在于台湾的主权是应属于中华民国,或应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台湾独立运动人士所支持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关键词:两岸问题
台湾问题
一个中国
正文:造成两岸关系问题的历史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争议——国共内战的残留问题
中华民国是于1912年在南京成立,但于1949年失去对大部份领土的实际控制,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北京成立后,将中央政府迁往台北。在此后几十年,中华民国一直认为自己是台湾及大陆(包括外蒙古、唐努乌梁海、江心坡等地区)在内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一直宣称要收复大陆。时至今日,中华民国政府立场自1990年代开始已渐有所改变,中华民国不再否认中国共产党对大陆地区的实际统治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并放弃以武力收复大陆。不过,中华民国政府并未正式放弃对大陆地区的主权。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时就一直认为“旧中国”(中华民国)已经灭亡而被“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替代,而且声称台湾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不可争议之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放弃在必要时以武力强取台湾。同时也表示,只要认同所谓“九二共识”(具高度争议性),“任何问题”都可以谈。台湾问题的各方长期维持所谓的刻意“模糊”政策。对于海峡两岸的“现状”,即台湾目前的政治及法律地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与见解,甚至对历史本身也有不同的认知与解读。而“维持现状”,既可理解为反对宣布独立(反对实际台独或法理台独),也可理解为反对合并统一(中华民国一直就是主权独立国家,并从未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两岸分立分治、互不隶属),当然也可理解为同时反对独立与统一(维持目前的“模糊”状态)。正因为台湾内部以及两岸之间对“现状”有各自不同的定义及表述,才使各方都能够接受“现状”,不致冲突。但是,此“现状”并未明确定义台湾的政治及法律地位或说明未来安排,因此这种模糊政策也被批评为危险的策略,任何冒险的擦边球或误算都可能导致冲突或全面战争。
二.外国和中国的矛盾——美国等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
1895年日本通过侵华战争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霸占了台湾,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应将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中美英三国签署、后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10月25日台湾及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到现在,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从未改变。事实上,在这两个文件签署后几年中,美国等其他盟国都曾多次声明,明确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然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替入侵台湾制造根据,完全不顾《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食言自肥,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并且在没有中国参加,苏联、波兰、捷克三国拒绝签字的情况下,于1951年在旧金山签订了“对日合约”。在这两个文件签署后几年中,美国等其他盟国都曾多次声明,明确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然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替入侵台湾制造根据,完全不顾《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食言自肥,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并于1951年在旧金山签订了“对日合约”。对这份合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时就发表严正声明,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也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长期以来,美国基于传统战略利益、经济利益及道德利益的考虑,一直视台湾为其控制亚洲的战略要塞。战后,通过全面推行“一中一台”政策,全力支持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阻挠中国的统一,直接导致了海峡两岸的长期隔绝。中美建交后,美国又制定“与台湾关系法”,事实上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近十几年来,美国还一直对台湾当局施加压力,促使其加速 “台湾政权台湾化”的步伐等举动,无一不给台独分子和岛内主张“台独”的在野势力莫大鼓励。美国少数政要及学术机构还公开支持台湾 “住民自决”和“独立”。同时,作为维护美国在台利益的备用手段和制约措施的台独势力,一直保持在美国国会和历届政府的视野之内,受到支持和纵容。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牵制台湾当局,使之不至于脱离美国的势力范围,并可在必要时取国民党政权而代之;另一方面,迫使国民党政权向民主化、自由化、台湾化的方向发展,以长期维持一个“亲美抗共”的“民主政权”。
三.少数人的阴谋——台独分裂分子的煽动破坏
所谓“台独”,即“台湾独立运动”的简称,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外国势力策动和扶持,存在于台湾及海外的一种分裂主义思潮和运动。“台独”的实质,就是企图借助于外国势力的支持,以建立“台湾共和国”为最终政治目的,把台湾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把台湾人民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裂出去。
“台独”势力炮制的“理论”主要是:第一,鼓吹“台湾法律地位未定”,“台湾不是中国领土,台湾问题不是中国内政问题”,主张台湾问题国际化,引进外力达成“台湾独立”;第二,宣扬“台湾文化不是中国文化的一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鼓吹“台湾民族论”,企图割断台湾与祖国的一切联系;第三,歪曲国际法关于殖民地人民民族自决的原则,提出“台湾住民自决独立”或“台湾前途由全体住民自决”,“建立一个新而独立的国家”。
尤其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国民党“主流派”主政以来,日趋台湾化,并推行“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分裂祖国的政策。对民进党的一些“台独”言行,台湾当局采取“低调处理,只说不做”、“抽象打击,具体宽容”的态度。在这样的纵容姑息下,对“台独” 的一些猖狂活动打击无力。如1991年5月,海外“台独”暴力团体在台进行破坏活动,台当局曾对其采取行动,逮捕其4名成员,但当“台独”分子煽动教育界师生举行罢教、罢课、举行示威游行等一系列闹剧后,台湾当局软了下来,不仅检讨自己“时机不当”、“礼貌不周”,而且无可奈何地以交保的形式释放了被抓的几名“台独”头子。而当陈水扁上台以后,在2002年8月3日,世界台湾同乡会联合会第二十九届年会在日本东京举行,陈水扁透过电视直播方式致词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与大陆,一边一国,要分清楚”,他并鼓吹“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这些少数台独分子的猖狂言论,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也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
结语:虽然两岸关系存在一些问题,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五十年来,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一九七九年后,中国政府以极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和平统一。自一九八七年底以来,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中国政府相继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全中国人民迫切期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我们坚信,在包括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
第二篇:论述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范文
论述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
摘要:造成今天台湾和大陆对立的历史原因有很多,我觉得国共内战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国人信仰暴力革命,思维定式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从历史上看,谁想在中国执政, 都必须经过一番血战。如果当年国共两党都没有自己的军队, 而军队是国家的,那么无论谁想上台,都必须通过选举。无论你主张共产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必须通过和平的途径执政。那就不会有国家的分裂, 人民的对立。关键词:历史回顾 中美问题 历史回顾 正文:
造成今天台湾和大陆对立的历史原因有很多,我觉得国共内战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国人信仰暴力革命,思维定式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从历史上看,谁想在中国执政, 都必须经过一番血战。如果当年国共两党都没有自己的军队, 而军队是国家的,那么无论谁想上台,都必须通过选举。无论你主张共产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必须通过和平的途径执政。那就不会有国家的分裂, 人民的对立.美国的民主、共和两党的观点也对立,平时也是死掐。但两党的斗争手段是有限度的,至少不会变成武斗,甚至内战。原因就在于军队是国家的, 不是政治党派的工具。一,中国台湾地区历史回顾
1、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
2、隋朝,隋熠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3、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
4、明朝,郑成功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 5、1683年清军入台湾,第二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1885年正式在台湾设行省; 6、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签下《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7、1945年,中美英三国签订《波茨坦公告》,规定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
8、二战后,国内解放战争国民党战败,1949年逃往台湾,在美帝国主义的“扶蒋反共”的政策下,台湾与大陆分离至今。
二,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长期对立
自一九四六年中国内战全面爆发,到一九四九年底中国共产党占领了中国大陆的绝大多数地方,中华民国政府迁移到台湾,从此造成两岸实质上的分裂事实。两岸没有签订任何停战协议,所以理论上说目前海峡两岸依然处于战争状态。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两岸对中国的解读各不相同,大陆认为中国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方面认为中国即是中华民国。
三,日本的长期占领和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使台独思想膨胀
台湾曾被日本侵占五十余年,与大陆隔绝造成部分在日据时代出生的台湾人对中国认同感降低,认为自己是日本人,而又有一部份台湾人出于对日本统治的不满,同时对弃台不管的中国大陆政府的愤怒。从此开始提出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这种思想,谋求将日本人赶出台湾,在台湾建立独立的国家这便是今日台独的雏形,这种思想后经二二八,美丽岛等事件从而在台湾民间相续酝酿,而国民党政府对台的高压统治无疑使这份台独力量在民间得到膨胀,一系列的独裁高压统治造成部分台湾原住民对外来政权的抵触心理.久而久之台独思想发展成台湾岛的第二大主流思想。五,中过关于台湾问题的理解
1.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从国内法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2)从国际法来看: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的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已有16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与此同时,他们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也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2.中国政府的态度: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呼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岸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六,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预
台湾问题实际就是中美问题。美国在朝鲜战争时期就曾派出第七舰队干预中共解放台湾。半个世纪过去后,美国对台湾及中国的态度依然不明确。
在台湾问题上,鉴于两岸关系“不独不统不战不和”的基本格局,鉴于中国政府力争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坚定立场,鉴于美国“控台制华”的战略需要,美国政府认为实行“维持现状’’政策最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一政策具有典型的两面性,即:既宣称恪守中关三个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但又与台湾发展实质性关系,反对中国对台动武,不断向台提供高技术武器装备,助长“台独”分裂活动。美国为维持现状,虽会对“台独”突破其政策框架的分裂活动进行一定的约束,但这个政策的侧重点是阻挠统一,以台制华。对此,中国应及早谋划有效的对策。
第三篇:论述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
论述台湾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
一,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长期对立
自一九四六年中国内战全面爆发,到一九四九年底中国共产党占领了中国大陆的绝大多数地方,中华民国政府迁移到台湾,从此造成两岸实质上的分裂事实。两岸没有签订任何停战协议,所以理论上说目前海峡两岸依然处于战争状态。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两岸对中国的解读各不相同,大陆认为中国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方面认为中国即是中华民国。
二,日本的长期占领和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使台独思想膨胀
台湾曾被日本侵占五十余年,与大陆隔绝造成部分在日据时代出生的台湾人对中国认同感降低,认为自己是日本人,而又有一部份台湾人出于对日本统治的不满,同时对弃台不管的中国大陆政府的愤怒。从此开始提出台湾是台湾人的台湾这种思想,谋求将日本人赶出台湾,在台湾建立独立的国家这便是今日台独的雏形,这种思想后经二二八,美丽岛等事件从而在台湾民间相续酝酿,而国民党政府对台的高压统治无疑使这份台独力量在民间得到膨胀,一系列的独裁高压统治造成部分台湾原住民对外来政权的抵触心理.久而久之台独思想发展成台湾岛的第二大主流思想。三,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预
台湾问题实际就是中美问题。美国在朝鲜战争时期就曾派出第七舰队干预中共解放台湾。半个世纪过去后,美国对台湾及中国的态度依然不明确。在台湾问题上,鉴于两岸关系“不独不统不战不和”的基本格局,鉴于中国政府力争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坚定立场,鉴于美国“控台制华”的战略需要,美国政府认为实行“维持现状’’政策最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一政策具有典型的两面性,即:既宣称恪守中关三个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但又与台湾发展实质性关系,反对中国对台动武,不断向台提供高技术武器装备,助长“台独”分裂活动。美国为维持现状,虽会对“台独”突破其政策框架的分裂活动进行一定的约束,但这个政策的侧重点是阻挠统一,以台制华。对此,中国应及早谋划有效的对策。
第四篇: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
两岸关系发展和问题论述
班级:继保1131作者:吴婷
摘要: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更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所在。当前,各方形势的发展为两岸关系缓和创造了有利条件,抓住机遇,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尽管两岸关系中还存在各种分歧,还会有阻力,但只要两岸双方有共同的基础,有彼此的互信与诚意,相信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智慧和能力,求同存异,顺势而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光飞逝,光阴荏苒。过去的30年是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30年,也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取得重大进展的30年。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祖国大陆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更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长期以来,我们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但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台湾当局不断在台湾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台湾正名”、“去中国化”等“渐进式台独”活动,蓄意挑起两岸对立,竭力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事实说明,“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两岸关系中出现了一些有利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新的积极因素,台海紧张局势出现了某些缓和的迹象,但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仍然是严峻的、复杂的。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望,更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所在。当前,各方形势的发展为两岸关系缓和创造了有利条件,抓住机遇,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尽管两岸关系中还存在各种分歧,还会有阻力,但只要两岸双方有共同的基础,有彼此的互信与诚意,相信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智慧和能力,求同存异,顺势而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第一、继续把反独遏独作为当前对台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动摇,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
第二,大力促进两岸人员往来。
第三,积极推动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
第
四、加强交往,扩大共识,进一步深化两岸政党交流
第五,大力推进两岸产业合作拓展领域、提高层次。
第六,切实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取得实质进展。
第七,探索推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不仅要有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支撑,还应当大力推进文化、教育、体育、科技、卫生、宗教以及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各领域各界别的交流合作。为促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与认同,尤其要大力开展以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为主线的文化交流,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只有全方位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只有两岸同胞最广泛地参与其中,两岸关系的发展才能获得生
生不息的动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始终相向而行,两岸交流就一定能够取得大发展,就一定能够形成人员往来更加密切、同胞感情更加融洽、合作领域更加广泛、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文化纽带更加坚韧、共同利益更加扩大的新格局。
岸同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站在新起点,但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两岸双方要进一步巩固共同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的步骤,扎实稳步地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以保持和强化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势头。要积极推进两会协商,着力解决两岸关系发展迫切需要、两岸同胞最为关心的经济议题,如开通两岸空中定期航班、推动两岸金融合作、投资保障、避免双重征税、知识产权保护、渔业劳务合作、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达成并签订一批新协议。要大力加强两岸经济合作,重点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经济合作制度化,进而探讨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实现两岸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继续推动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进一步发挥大“三通”的积极效应,切实让更多的两岸同胞从中受益。要大力推动扩大和深化两岸全方位交流,尤其是文化教育交流,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感情,增进相互了解,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通过推动开展两岸大交流、大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要本着积极务实、面向未来的态度,探讨解决两岸关系中长期存在的固有矛盾和分歧的思路、办法。
我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国民党本土化的趋势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建立一种新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从而制定可行的对台政策,切实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当前亟须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1)要协调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2)要协调好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3)要协调好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4)要协调好两党两岸全面交流、合作和逐步签署、实施各种协议之间的差异;(5)要协调处理好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6)要协调好两岸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出现的各种具体认识上的差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也表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连续性。这一论断要求统筹兼顾团结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瓦解“台独”势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统一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学者们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1)提出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共两党应该共同把握和用好这一机遇;(2)指出两岸关系发展有其发展趋向和内在规律,国共两党应该共同体认趋向,把握规律;(3)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两岸双方必须积极建立和始终坚持共同的政治基础;(4)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两岸和平发展是“和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应该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6)深化互得双赢的交流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7)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既要海协、海基两会合理规划、推进制度化协商,又要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发挥平台功能;(8)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维护台胞权益,加强交往,融合亲情,实现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和平发展”应当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两岸同胞都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我们始终关心、尊重、信赖台湾同胞,充分考虑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切实维护和照顾他们的正当权益。我们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不仅长期坚持不变,而且体现在各项政策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只要是关系到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的事情,我们都会认真对待。只要是对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我们都会切实履行。只要是台湾同胞遇到的困难,我们都会真心诚意地帮助解决。实践证明,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了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推动两岸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向前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审视世界发展潮流,看清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坚持正确方向,拓宽前进道路,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同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携手同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继续强化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好势头。
参考文献:《两岸关系经济论坛》搜狐新闻网《两岸文化交流报告》《两岸论坛》
第五篇:论两岸关系形成的历史因素
论两岸关系形成的历史因素
摘要:
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台湾海峡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这个中国历史上内战所遗留下来的问题牵动着人们的心,一直备受关注。两岸关系形成今天这样的局面有很多原因,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历史因素,剖析两岸关系问题的历史原因,对于今天两岸关系的缓和,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两岸关系 历史 台湾问题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完全属于中国内政。台湾问题与德国、朝鲜问题有着本质区别。后两者是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系列国际歇息分裂成独立国家,以后又都被联合国接纳,而台湾则是由二战期间的国际协议规定归还中国,而且当时中国政府也恢复了对台湾行使主权,虽然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是领土与主权并未分割,仍然是一个中国。台湾问题迟迟没有解决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在历史因素的分析上,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外国势力的干涉阻挠。因此,分析两岸关系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除分析国内原因外,还要考虑外国势力干涉的原因。
一、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要求走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道路,建设一个独立统—、繁荣富裕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适时地向全国发表宣言提出:“中国共产党认为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我全民族面前的最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建设独立自主与富强的新中国。”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致力于争取和平与民主,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国民党当局不得不与中国共产党举行重庆谈判、政治协商和停战谈判。特别是1946年1月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在各中间党派和无党派人上的积极参与下,达成了有利于国内和平和人民民主的五项协议,为争取和平建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政协协议和一切停战协议,悍然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亟待休养生息的中国,再次陷入全面内战之中。
面对国民党来势凶猛的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解放战争。1948年末到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规模空前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并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的失败此时已成定局。处于危局中的蒋介石,开始更多地考虑在全国失败后的退路,其中之一是撤退到台湾,以台湾作为国民党的存身之地,进而建设成“反攻大陆、复兴党国”的基地。随着战局的发展,蒋介石确定把国民党的最后落脚点放在台湾。
1949年1月,蒋介石迫于国民党内部反蒋势力的压力宣布下野后,开始了对台湾的苦心经营。他制定了“建设台湾、闽粤,控制两广,开辟川滇”的战略计划,并设想建立一个“北连青岛、长山列岛,中段联接舟山群岛,南到台湾、海南岛”的海上锁链,使其成为封锁、包围以致反攻大陆的战略基地。为了实现上述计划与设想,蒋介石作了一系列精心准备。在组织人事上,蒋任命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蒋经国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在军事部署上,将重兵集结在长江下游一带,并在金门、马祖一带设防,在定海加紧修建飞机场,以便国民党军队顺利撤退台湾。还在台北设立了东南军政长官公署,负责苏、浙、闽、粤、海南等地的军事与政治,其中尤以东南沿海岛屿的防务为重。在经济上,将在上海的中央银行大批黄金、银元和美钞运往台湾。还在台湾设立台湾区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管理台湾经济。在外交上,策划“东亚反共同盟计划”,拉拢菲律宾、南朝鲜,拼凑反共联盟。
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南京解放;5月17日,武汉解放;5月27日,上海解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布成立。12月7日,国民党宣布“政府”迁至台北。1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迁至台北。中国大陆上战事基本结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从大陆全面溃退,撤到台湾,在美国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继续维持着—个所谓“代表全中国”的反共政治架构。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二、两岸关系与美国政府的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态势下,美国政府基于它的所谓全球战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曾经不遗余力地出钱、出枪、出人,支持国民党集团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的事业。这是战后美国世界战略的一个组成都分。而台湾问题的产生,就是这种战略的直接产物。
(一)战后美国对华侵略及其对台政策的变化
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就以极大的兴趣倾注于东亚,尤其是中国,但限于当时的实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以“门户开放”政策与列强—道分享在中国的特权。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加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法西斯阵营中来,并与中国的抗日战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美国当时在东方的首要目标是打败日本,将日本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势力清除出去,同时借英法陷入欧战之机,将英法在东亚、东南亚的势力抑制到最低点,特别是防止战后苏联影响在东亚的扩大,以达到由美国来支配中国,并进而控制整个亚太地区的目的。由此,美国在1943年初制定了要把中国建成一个“大国”的对华政策。所渭“大国”政策,就是美国出于自身战略的考虑,建立以蒋介石为领导的亲美政权,让中国(以蒋介石为核心)与美苏英同为世界四大强国,以便与苏联对抗。罗斯福曾强调:“一个稳定的中国,对苏俄在远东的野心,将形成一道屏障,也可以当作一种最有价值的向心力,以限制亚洲革命暴动的影响。”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大国”政策,美国同意战后将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战后,美国继续扶植和加强蒋介石政权,并且支持蒋介石发功了全国规模的内战。
(二)美国等外国反华势力阻挠我解决台湾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美国政府本来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孤立、遏制的政策。美国一方面大幅度改变对日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植日本、将日本变成它在东亚对付苏联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遏制力量,另一方面,美国国会通过援款法案,加强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经济援助。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发表声明宣布:“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他还正式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宣布:“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须等到太平洋安全恢复之后。由对日和约或由联合国决定。”美国政府这种继续干预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统一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的长期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至今不能彻底解决,美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朝鲜停战后,1954年12月。美国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公然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声称要对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正义斗争,同台湾当局采取“共同行动”。这是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插手台湾问题的又一重大步骤。
1958年7月,美国怂恿国民党部队加强对中国大陆的骚扰。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马祖。美国匆忙从地中海调海军来支援美国在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次日重申美国武力“保护”台湾的所谓“责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9月4日扬言要把美国在台湾海峡的侵略范围扩大到金、马等中国沿海岛屿。他们甚至以原子武器相威胁。周恩来9月6日就此发表声明,重申解放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主权,任何外国不得干涉,并强调美国如不顾中国的再三警告、把战争强加于中国人民头上,美国政府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之后,美国政府搬出所谓的“停火”方案。杜勒斯于9月30日表示,如果中国愿意在台湾海峡地区停火,美国可以劝蒋军撤出金、马。其意图是要在台湾海峡划一条永久停火线,以便实现其“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这—方案不仅遭到中国政府的坚决拒绝,也不为蒋介石所接受。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根据国际法原则,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理所当然地应由中华人同共和国政府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周恩来即代表中国政府致电联合国秘书长,指出所谓“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已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的与事实的根据”,要求开除国民党集团的非法代表,并向联合国发出了中国出席联合国安理会等机构代表的通知。但是美国政府先是以所谓新中国政府是用革命手段“非法成立的”和“不巩固的”为借口,继则诬中国为朝鲜战争中的“侵略者”,再则以所谓中国“蔑视”联合国和不遵守其反华决议为口实,不断对联合国进行威胁和恐吓,操纵表决机器,竭力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这一席位长期被台湾当局所窃据。
历史证明,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关系始终受到复杂的历史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国民党发动内战使得两岸关系陷入危机,而美国的从中作梗更使得两岸关系如履薄冰,以至于两岸关系已经影响到国际关系。但是,展望两岸的未来,和平统一是前景,而这纯属我国的内部事务,不应该有外人插手。实现和平统一,应该立足于两岸中国人的努力,应在“九二共识”的基本原则下从民族感情、经济、政治等方面大力培育发展台湾公众的中国情结。
参考文献
1.刘贤瑞.《台湾战略问题的历史回顾》[N].《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4 2.吴心伯.《台湾问题:中美互动的新态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07 3.王逸舟.《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