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1:5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上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上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共)》。

第一篇:2012上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共)

政治经济学(每周上三节)期末复习要点

各位政治经济学课程组老师:

您好!本学期期末考试仍然实行全校统考,分值占60%;平时成绩占40%,由各位任课教师把握。

本次期末考试题包括:简答题4个共40分,材料分析题(阅读相关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回答3个问题)30分,论述题2个共30分,总分100分。考试内容为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属于教学安排中的共同讲授部分。

按照大家讨论的意见,我们拟定了一个《期末复习要点》,涵盖了期末试题的内容,发给大家供您复习参考。考试结束后我把参考答案发给大家。

利!

陈志舟

导论

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经济规律

第一章 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货币的本质,货币流通规律,价格与价值的偏离

第二章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第三章

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及其提高趋势 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第四章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含义、区别,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区别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 第六章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影响;

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生产价格与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农业资本家、大土地所有者对剩余价值的分割;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与原因,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第七章

第八章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混合所有制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市场机制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第十章

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产权界定 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容,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问题和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第十一章 再分配的理由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无 无

第二篇: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导论

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经济规律

第一章

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

第二章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工资的本质

第三章

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第四章 资本循环的基本理论,资本周转的基本理论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第六章

平均利润,生产价格 商业资本,商业利润

银行资本,虚拟资本、实际资本,虚拟资本的作用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与原因,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第七章

垄断的产生,垄断利润,垄断价格

第八章

第三节 基本经济制度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十章 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产权界定 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

第十一章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宏观调控政策及其运用(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与区别

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政治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各位政治经济学课程组老师:

您好!本学期期末考试仍然实行全校统考,分值占60%;平时成绩占40%,由各位任课教师把握。

本次期末考试题包括:简答题4个共40分,案例分析题(阅读案例和相关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回答3个问题)30分,论述题2个共30分,总分100分。考试内容为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属于教学安排中的共同讲授部分。

按照本学期初大家讨论的意见,本次考试题不再提前发给各位老师,我们拟定了一个《期末复习要点》,涵盖了期末试题的内容,发给大家供您复习参考。考试结束后我把参考答案发给大家。

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

陈志舟

导论

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经济规律

第一章

复习要点1

政治经济学2 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

第二章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工资的本质

第三章

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第四章

资本循环的基本理论,资本周转的基本理论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

第六章

平均利润,生产价格

复习要点2

政治经济学3 商业资本,商业利润

银行资本,虚拟资本、实际资本,虚拟资本的作用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与原因,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第七章

垄断的产生,垄断利润,垄断价格

第八章

第三节 基本经济制度

第九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十章

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产权界定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

第十一章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

复习要点3

政治经济学4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宏观调控政策及其运用(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

第十四章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与区别

可持续发展

复习要点4

第四篇:2011下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整理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简答题4个共40分,材料分析题(阅读相关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回答3个问题)30分,论述题2个共30分,总分100分。考试内容为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属于教学安排中的共同讲授部分。

陈志舟

导论

生产力

在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人们适应自然、改变或改善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即生产力。

生产力 实体性要素

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劳动者(决定性要素)生产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一种理解: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过程内部)结成的相互关系

另一种理解:研究特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 广义的生产关系:一种理解: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上所结成的关系

生产关系所有制是其基础 另一种理解:研究一切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或一般生产关系和一般经济规律)——这是政治经济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向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政治济学要从生产关系的历史考察中,揭示出生产关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性,即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或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第一章

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体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使用价值都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 必须是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任何商品都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矛盾与对立:对于生产者和购买者来说,不能同时拥有。

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这种矛盾。

劳动二重性

1.统一性

撇开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

2.对立性(具体劳动在性质上不同,在数量上不可比;而抽象劳动在质上没有区别,只有数量上的差别)

3.商品的二因素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原理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一)具体劳动;

1、含义:在具体的、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2、特点:

◇ 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 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自然范畴 ◇ 社会分工的基础

(二)抽象劳动:

1、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一般劳动或抽象劳动。

2、特点:

◇ 形成商品的价值 ◇ 社会属性 ◇ 历史范畴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1、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形成的,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对于商品生产者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

3、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劳动生产率

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表示方法:

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

劳动时间 ☆

耗费的劳动时间

产品数量 劳动生产率与

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价值形式演变的结果。

货币的本质

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流通规律

商品价格总额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

——————————————

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

价格与价值的偏离

价格与价值偏离的现象,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 价格的变动始终是以它的价值为中心的;

◇ 从较长时期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还是一致的。

◇ 无论不同商品的不同价格怎样涨落,总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

第二章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先决条件: ★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①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②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 但“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②劳动力价值的构成:1.维持工人的生存所需的费用 2.维持工人家庭生存所需的费用 3.培养工人劳动能力所需要的教育和培训费用(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①其特殊性在于: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②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钥匙。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剩余价值的产生

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只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它转移到新产品上去,原有的价值量并没有改变,马克思称它为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

绝对剩余价值

含义: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获取更多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不便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第三章

简单再生产 1、8000c + 2000v + 2000m = 12000w(2000m被资本家全部消费)

2、从再生产动态的角度发现新的特点

★ 资本家用来购买工人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工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的 ★ 资本家所积累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包括资本家追加不变资本 ★ 工人的个人消费从属于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

结论:简单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扩大再生产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追加资本,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资本化。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积累的实质:通过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增殖资本,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原因和决定积累量的因素:

1、资本积累的动因 ◇ 内在的利益驱动

◇ 外在的竞争压力

2、在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既定条件下,决定积累量的因素有: ★ 剩余价值率:剥削程度

★ 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越利于积累

★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越大越利于积累 ★ 预付资本总量:越大越利于积累

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及其提高趋势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的前提:个别资本增大

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

资本积聚(1)概念: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资本积累)来增大自己的资本。(2)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资本集中(1)概念:存量资本合并与联合成大资本(2)具体形式:①股份公司

②兼并(3)推动资本集中的两大杠杆:竞争、信用

联系:相互促进。①通过资本集聚促使企业壮大成为大资本,从而有利于资本集中。②更快的资本集中则能够促使大资本更有条件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增加资本积累的数量,从而加速资本的集聚。区别:①资本集聚不仅增大自身且增大社会资本总量,资本集中只能增大自身不能增大社会资本总量;②资本集聚的规模受限于个别资本的规模,资本集中是社会总资本的重新组合,不受规模等限制;③资本集聚比资本集中的速度慢。

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1)需求的相对或绝对减少

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的比重下降——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或绝对减少

(2)供给的绝对增加

——女工、童工的加入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和加入

——中小资本家的破产和加入

★ 需求减少,供给增加——相对过剩人口产生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政策含义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不变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基本条件:Ⅰ(v+m)=Ⅱc 2,派生公式一:Ⅰ(c+v+m)=Ⅰc+Ⅱc 3,派生公式二:Ⅱ(c+v+m)=Ⅰ(v+m)+Ⅱ(v+m)

说明:两大部类生产的产品在不同的交换中实现了供需平衡,产品全部卖出,价值得以实现;两大部类在生产中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消耗,分别得到了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政策含义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就是规模扩大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社会全部剩余价值不是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有一部分积累,作为追加资本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

1,社会总产品中必须包括可供追加的生产资料。

2,社会总产品中必须包括可供追加的劳动力消费的消费资料。

以上条件要满足,就必须: A.Ⅰ(v+m)﹥Ⅱc B.Ⅱ(c+m-m/x)﹥Ⅰ(v+m/x)m/x:资本家的个人消费,m-m/x:用于积累的部分

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一年开端公式:

Ⅰ4000c+1000v+1000m=6000 c:v 4:1 Ⅱ1500c+750v+750m=3000 c:v 2:1 假设第Ⅰ部类按50%积累,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第Ⅱ部类相应积累,资本有机构成也不变,Ⅰ4000c+400△c+1000v+100△v+500m∕x=6000 Ⅱ1500c+100△c+750v+50△v+600m∕x=3000 则第二年生产结果为:

Ⅰ4400c+1100v+1100m=6600 Ⅱ1600c+800v+800m=3200 分析得到的实现条件是:

1,Ⅰ(v+△v+m∕x)=Ⅱ(c+△c)

2,Ⅰ(c+v+m)=Ⅰ(c+△c)+Ⅱ(c+△c)

3,Ⅱ(c+v+m)=Ⅰ(v+△v+m∕x)+Ⅱ(v+△v+m∕x)说明:两大部类的生产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必须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生产资料的需求,而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必须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消费资料的需求。

第六章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影响

过程:部门间的竞争

影响:1.掩盖剥削关系;

2、形成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两大阶级的对立。

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也就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生产价格与价值规律

生产价格:就是由部门平均生产成本和社会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这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社会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与原因

产生的条件:土地的本身的等级差别——地块肥力和位置、连续投资 产生的原因——土地有限性引起的土地经营权的垄断,使农业中超额利润固定化

土地经营权的垄断,阻碍了部门内部的竞争,农业的超额利润与工业的超额利润的性质是不相同的。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

这样,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都能稳固地获取超额利润从而形成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产生的条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

产生的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其他的资本难以转移到农业中来,农产品得以按价值而非生产价格出售。

第七章

垄断的产生

垄断:即独占是指少数几个大资本主义联合控制了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生产和流通

垄断形成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垄断组织的基本形式

(1)卡特尔(Cartel)(2)辛迪加(Syndicate)(3)托拉斯(Trust)(4)康采恩(Konzern)。

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

垄断价格(获取垄断利润的途径)

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获取垄断利润的一种市场价格。

垄断高价——销售商品

垄断低价——购买原材料、劳动力

垄断价格的形成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只是进一步改变了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垄断价格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全社会商品的价格总额仍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

垄断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

第五篇: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5、6题)

1.具体劳动22:也叫有用劳动,是指人们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具体劳动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同自然界发生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23: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凝结在不同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只有量上的不同,而没有质上的差别。抽象劳动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3.简单劳动27: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可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

4.复杂劳动27:是指需要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胜任的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少量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可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

5.名义工资78: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额,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也叫货币工资。名义工走很难客观地反映工人收入的实际情况,因为工人的实际工资收入除了由货币工资的数量决定外,很多其他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如社会生活的消费水平。

6.实际工资78:是指用货币工资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的数量。实际工资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工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因为实际工资是在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减去赋税等工资的扣除部分之后再加上工人所得到的社会福利等间接收入的最终的实际收入。

7.不变资本(C)60: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也不发生任何价值增值。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价值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原料、燃料等生产资料的价值则是一次性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

8.可变资本(V)60: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劳动力价值不是被转移,而是产生了价值增值,这部分增值的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9.固定资本108: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这部分生产资本的价值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部分一部分收回,它的物质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来的形态。

10.流动资本108:是指以原料、辅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作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这部分生产资本的价值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它的物质要素在每次生产过程中全部消费掉,因而每次生产过程都需要不断更新。

11.级差地租1184:是指在肥沃程度较好或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上生产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它是并列地投入不同地块的各个资本具有不同劳动生产率的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条件,一是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

12.级差地租2186:是由于连续追投资于同一块土地,而具有不同劳动生产率所生产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形成级差地租2不同劳动生产率的条件是连续追加投资形成不同劳动生产率高于劣等地原有的生产率。

13.借贷资本163:是货币资本家为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14.商业资本150:是指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15.资本积累90: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即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16.资本集中90:是指把原来分散的若干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既可以通过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通过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把社会上分散的中小资本联合成较大的资本。

17.资本积累87:

18.固定资本折旧110:

19.剩余价值率61:

20.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1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1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

二、简答题(5题)

1.产业资本循环的特点102及其具备的条件104。

条件: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具有并存性,在时间上具有继起性。

2.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139

一、剩余价值率,预付总资本和资本有机构成已定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成正比。

二、资本有机构成,它与利润率成反方向变动。

三、资本周转速度,速度越快利润率越高。

四、不变资本的节省,不变资本越节省利润率越高。

五、不变资本要素价格的变动和经营管理水平也会对利润率的高低产生重大影响。

3.加快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的影响。113

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4.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商品经济侧重指的是一种经济形态,反映的是人们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产品交换方式,与它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市场经济侧重指的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经济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与它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③出现的时间不同。商品经济出现在前,市场经济出现在后,只有在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形成市场经济。

(2)联系:①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商品经济客观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

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条件。(6个公式)

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即I(v+m)=Ⅱc。这个条件表明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即I(c+v+m)=Ic+Ⅱc。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即Ⅱ(c+v+m)=I(v+m)十Ⅱ(v+m)。这个条件表明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实现条件:I(I(v+△v+m/x)=II(c+△c),反映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在积累和生产规模上是互相依赖制约的,I部类生产决定着II部类的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II部类生产也制约着I部类的积累规模。

I(c+v+m)=I(c+△c)+II(c+△c),反映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I部类的生产资料不仅能补偿两大部类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而且还要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资本的需求。

II(c+v+m)=I(v+△v+m/x)+II(v+△v+m/x)反映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消费资料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I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必须同两大部类原有的工人,追加的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之间保持平衡。

6.马克思平均利润及生产价格理论的作用和历史意义。145

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问题;阐明了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内在关系,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关系。

7.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87

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8.商品二因素的关系。21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具有统一性,另一方当面又是相互矛盾的。

三、论述题(2题,30分)

1.如何让理解剩余价值不再流通中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

532.如何理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8

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63

答:基本经济规律是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的原因是:

①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增殖资本的价值或者说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决定性动机.就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工人的个人消费,只有在保证生产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

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实质上是分割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是消费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雇佣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它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必要条件。

③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总要设法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市场,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正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不断扩大和加强对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剥削,从而不断激化和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为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

4.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7

2四、计算题

重点:资本的有机构成(书上计算题题例)、剩余价值率、资本周转速度、年剩余价值率

下载2012上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上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下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推荐5篇)

    政治经济学(每周上3节的课程)期末复习要点 各位政治经济学课程组老师: 您好!本学期期末考试仍然实行全校统考,分值占60%;平时成绩占40%,由各位任课教师把握。 本次期末考试题包括:......

    大一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大一 导论: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包括三个最基本要素:(1)劳动者劳动;(2)劳动资料;(3)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和本质特征。(7) 答: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从一切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出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

    审计学期末复习要点

    重庆工商大学审计学 审计学期末复习要点 简答题: 1. 区别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 答: 审计责任: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 会计责任:......

    财政学期末复习要点

    2012年度财政学一、学科定位:应用经济学二、财政学的主要线条财政学的逻辑起点以及财政学的职能等理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客观调控......

    2013政治经济复习范围

    2013-2014上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一、题型 1、单项选择(12题12分) 2、多项选择(10题10分) 3、判断正误(10题10分) 4、名词解释(5题,每个3分,共15分) 5、简答题( 3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科学技术的政治经济学期末感想

    科学技术的政治经济学期末感想这门课是我上过最值得上的一门课之一,没有做好,没有上好,只能说明我没好好上,没利用好这个机会好好学习。 先说说我选这门课的初衷吧,得承认,这之前,......

    2018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2018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小学数学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小编今天为您带来了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要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