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至四章综合试题

时间:2019-05-14 10:3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至四章综合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至四章综合试题》。

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至四章综合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至四章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火车减速进站 B冰熔化成水 C划破夜空的流星 D骑自行车上学

2.夜间抬头望月,往往觉得月亮在云层间穿行,这里描写月亮的参照物是()A.云

B.星星

C.大地

D.月亮 3.你身体上接近50mm的长度是()A.拇指指甲的宽度 B.拇指长度 C.肩膀的宽度 D.头发丝的直径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运动了20m,那么它在前5s内的速度为()A.5m/s B.4m/s C.2m/s D.1m/s

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7、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相距()A. 1m B. 1.5m C. 2m D. 3m

8、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它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 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凹透镜 D.近视眼 凸透镜

9、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猜想与假设;②评估;③提出问题;④分析与论证;⑤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⑥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⑦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①④⑤⑥②⑦ C.③①⑤⑥④②⑦ D.③①⑤④⑥②⑦

10、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机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11、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12、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13、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14、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5、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A.平面镜 B.老光眼镜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

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下列说法正确得是()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17、“五•一”假期,小英随爸妈外出旅行,途中她发现很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有关,并写下一些相应的旅行日记,你认为她的日记中描述不妥当的是()

A. 汽车的方向盘是个轮轴

B. 汽车行驶中,路边的树木向后飞驰而去,这是因为我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 C. 汽车经过桥梁时发现如图甲所示的标示牌是对汽车的限重

D. 有十分钟时间,汽车速度仪表指示如图乙,因此这段时间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18、如图5所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 于凸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则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u应该是()A.u<f B.f<u<2f C.u = 2f D.u>2f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____色,裙子是____ 色。

2、单位换算.600㎝= _____m 5m/s=_________ km/h 300min=_______h

3、填合适单位:

我国长江全长6300 ___人步行的速度约1.2____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36______

4、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

5、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_____而产生的,通过_____传入人们的耳朵。

6、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____在水中传播的速度_____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

8、在我市“双创─巩固”活动中,许多学校开展了“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同

学和家长们利用周末在人行横道处争当“文明监督员”。若行人闯红灯就吹哨笛提醒,那么哨笛声传到闯红灯的行人耳中的传声介质是_______;某人行横道宽25m,亮绿灯的时间为25s,则行人至少要以_______m/s的速度才能安全穿过该人行横道。

9、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位置 的变化叫做_______,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坐在车上的人相对于汽车来说是 ______ 的.(填“静止”或“运动”)

10、小明坐在天津到北京的动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 ______为参照物;该车仅用30min跑完120km的全程,其平均速度为 _____ km/h.

11、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 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1m,此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在各种不同色光中,_____、绿、蓝叫做三基色光。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cm的主光轴上,所称的像是倒立、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_______2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作图及实验探究题(第1题,每题3分;2-4题每空1分,共25分)

1、(1)如图7所示,根据反射定律画出这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作出物体在平面镜的虚像。

(3)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你 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

2、(6分)“测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和_____,测量工具分别是_____和_____,该实验原理是_____,该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选填“大”或“小”)

3、(4分)如图l5(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l)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关系。(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填“A”或“B”)侧观察腊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图15(乙)是小明测蜡烛的像B离玻璃板最近处到玻璃板的距离为___cm。(4)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6分)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四、计算题(共15分)

1、(6分)声音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问:

(1)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

(2)若此时也是15℃,那么,这口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

2、(9分)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2)三水到肇庆,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3)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第二篇:2018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范文)

2018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下面所给出的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正常体温是39.5℃ B.人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为2s

C.一只鸡蛋的 质量约200g D.苏科版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9cm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男低音和女高音歌手同台演出,这里的低、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B.城市道路 两旁修建隔音板是为了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可探知海洋的深度 D.医院中用B超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3.下 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质量变小了

B.把铁块加热后,再锻压成铁器,质量不变

C.1kg 泡沫塑料和1kg铜块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D.物体被宇航员带入太空 后,质量要变小

4.如图1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5.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走在 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

是因为光在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地面发生漫反射

C.地面不发生反射 D.水面发生漫反射

6.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7.如图2所示,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像,则乙图中能与之相对应的速度(v)-时间(t)图像是

8.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晓燕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9.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有少量温度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图3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10.一个放大镜的焦距为8cm,张大爷用此放大镜来观察药品使用说明书上较小的文字

时,放大镜与药品使用说明书之间的距离应

A.小于8cm B.等于8cm

C.大于8cm D.在8cm和16cm之间

11.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12.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得生活用水.如图5所示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从-20℃加热到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A.冰的熔点是0℃,水的沸点是100℃

B.冰的熔化过程需4min

C.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不变

D.图像中的BC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位置处,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现将蜡烛向远离透镜 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移动光屏后,又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

A.像变小,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 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大 D.像变小,像距变小

14.如图6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15.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7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P点在S点的下方,Q 点在S点 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 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 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 点在S点的下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16.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歼-15从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的甲板起飞,如以 ▲ 为参照物,则飞行员是静止;如以 ▲ 为参照物,则飞行员是运动的.17.如图8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哪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进 行PM2.5的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m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2.5m= ▲ m.18.一只小虫落在小李的铅笔上,他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s;并用刻度 尺测量铅笔的长度,铅笔两端在直尺上所对刻度如图9所示(铅笔的中间部分省略未画出),铅笔的长度是 ▲ cm;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 ▲ m/s.19.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 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会 ▲(选填吸收、放出)皮肤周围的热量.护士测量病人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 ▲ 的性质而制成的.20.在森林中旅游时,请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 ▲ 镜,对太阳光有 ▲ 作用,容易引发火灾.21.学校礼堂的墙壁做成 凹凸不平的蜂窝状结构,目的是 ▲(填增强或减弱)声音的反射.礼堂的投影屏幕采用表面粗糙的材料是利用光的 ▲,屏幕采用白色的原因是 ▲.22.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反射 ▲ 光;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10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则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23.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 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的后面1m处,如图11所示,这时她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24.(1)如图12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 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3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 ▲,折射角的大小 为 ▲.(2)市公交公司为了保 证人们的上下车安全,在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 ▲(填正立或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46分,解答26、27题时应写出解题过程)

25.(6分)按题目要求作图

(1)完成图13所示甲乙两图中的光路图;

(2)如图14所示,一束光线垂直射到玻璃砖的一个面.作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砖内的径迹和从斜面离开玻璃砖后的大致径迹.要求在斜面处标出法线.(3)如图15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S发出的经镜面反射且过P点的光线.26.(5分)元旦期间,小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地时看到路边有如图16所示的标志牌,请问:

(1)①南京30km的含义为 ▲;

②60的含义为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华的爸爸驾车从此标志牌到南京最快要用多少分钟?

27.(6分)京广铁路客运专线(简称京广高铁)是以客运为主 的快速铁路.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广州,全程近2300 km.该客运专线是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之一,形成一条与京广铁路并行、纵贯我国南北、辐射范围最广的快速客运通道.京广高铁已于2015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营,从北京坐G81列车到广州时间约8h.(1)计算G81列车由北京驶往广州全程的平均速度;(计算结果取整数值)

(2)G81列车运行途中经过素有大别 山第一长隧之称的黄龙寺隧道,隧道全长8715m,已知列车长200m,若以题(1)中的速度匀速通过隧道,求列车全部通过隧道所用时间.28.(5分)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17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天平调节水平平衡后,小明按图17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 ▲;

② ▲.(3)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17甲所示的情况,他应该 ▲;

(4)天平再次调到水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 图17丙所示,那么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 ▲ g.29.(6分)图18中甲是小明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得到如下数据,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t/℃ 90 95 98 100 101 102 102 102 102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气泡的现象是其中的 ▲ 图;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 中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小明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30.(3分)小明同学用如图19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 ▲;② ▲.(2)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置? ▲.31.(6分)如图20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 实验:

(1)实验室提供了如 下器材: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A和B、⑥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 ▲(填序号);

(2)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 ▲;

(3)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换法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

(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 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32.(9分)如图21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2)调整后,图中 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 ▲ 的实像,此规律的应用是 ▲(举一例);

(3)若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图21中A 处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 ▲;

(4)要使光屏上的像变成与物大小相等,则应向左调节蜡烛到30cm处,光屏应向 ▲ 调(填左、右)到 ▲ cm处,此时蜡烛和光屏之间距离与开始相比变 ▲(填大、小或不变(5)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眼睛应在什么位置朝着什么方向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答: ▲

2015-2013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46分,解答26、27题时应写出解题过程)

25.(每小题2分,共6分)图略

26.(2分+3分,共5分)

(1)①从此标志牌处到南京还有30 Km的路程 ②限速60km/h(2)30min

27.(3分+3分,共6分)

(1)288Km/h(2)约1 11s

28.(每空1分,共5分)

(1)右(2)①物体应放在左盘内,砝码应放在右盘内 ②不应该用手拿砝码

(3)向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向右调游码(4)47.4g

29.(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91 A(2)图略(3)不变

(4)烧杯底(或石棉网或铁圈)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温度,水继续吸热

第三篇:微生物学绪论、一至四章复习

微生物学绪论、第一至第四章复习

绪论:

1.微生物的特点。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3.微生物学发展史,各期的主要开创者及其主要贡献。作业:第11页 复习思考题 第1题;第12页第12题。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细菌的概念或定义。

2.名词解释:生物被膜,脂多糖,磷壁酸,肽聚糖,荚膜,芽孢,异形胞,L型细菌,蓝细菌、古生菌;

3.第43页第6、10、11题。4.古生菌细胞膜的特点。

5.细菌个体(细胞)形态与群体(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6.放线菌细胞及菌落特点。

7.原核生物“三体”的主要特点。

作业:43页 复习思考题 第3题,11题。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形态、构造和功能

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2.真菌的特点。

3.名词解释:菌物界、假菌丝、子实体、菌丝体; 4.霉菌营养菌丝体特化形态及其功能。5.霉菌气生菌丝体特化形态及其功能。6.真菌孢子的类型、主要特点和代表种属。

7.四大类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和菌落形态特征比较。作业:66页第1题;第15题。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1.名词解释:嗜菌斑、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菌。2.病毒的特性。

3.E.coliT4噬菌体的对称体制。4.亚病毒及其类型。

作业:第86页

第11题、16题。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微生物6类营养要素的功能。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培养基的概念,通过培养基配方分析、获取相应的信息。

4.名词解释:双功能营养物、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水活度、选择性培养基、鉴别性培养基。

作业:105页第5题、第10题。

第四篇:旅游学概论一至四章重点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1.近代以前的旅游发展有哪些特点?P16(1)(2)(3)

2.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P17-18(1)(2)(3)(4)

3. 为什么人们将托马斯·库克尊称为旅游业的先驱

① P20 简述1841年的活动

② P22 简述1845年的活动

③ P24 简述1872年的活动

④ 总之,托马斯·库克组织的旅游活动包括了旅游路线考察,旅游产品设计,市场宣传,销售组团安排陪同和导游服务等,体现了现代旅行社服务的基本内容。可以说是托马斯·库克开创了现代旅行社服务的基本服务。

4. 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P26-28(1)(2)(3)(4)(5)(6)

意义没找到,自己发挥吧

5. 铁路的出现对现代旅游的影响

P19-P20(1)(2)(3)(4)

(5)扩大了外出的人数和规模,缩短了时间和距离,不仅使商务旅行的数量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为消遣旅游活动的增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6. 1923年陈光浦创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旅游业在中国出现

1949年厦门华侨服务社

1957年 中国旅行社

1964年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

1982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名为国家旅游局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1. 南朝沈约《悲哉行》中最先提出旅游一词(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2. P58 名词解释

①旅游: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②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之外的某地去旅游、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③大众旅游:大众旅游一语有两层含义。它首先是指旅游活动的大众化,旅游和度假已经不再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大众旅游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指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所谓大众型是指旅游者在旅行社的组织和安排下,借助各类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按照事先预定的时间、形成路线和活动内容,以集体活动的方式有计划地开展和完成全程旅游活动。

④奖励旅游:奖励旅游是指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

⑤社会旅游:对于收入过低的社会阶层,有的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家庭户主所隶属的其他组织提供补贴或资助的方法,以帮助他们能够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这便是所谓的“社会旅游”。

⑥季节性:概念:人们外出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这种不均衡特点称之为旅游活动的季节性。

表现为淡季和旺季。

成因:出游目的,当地的气候条件,带薪假期的放假时间,传统习惯等(详见P56)规律:见书本P56

(三)认识季节性的意义:P57

⑦地理集中性: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的这一不均衡性特点,被称为地理集中性。

表现:P53

认识地理集中性的意义:一方面:对这一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旅游企业和旅游设施的选址。另一方面:认识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有助于指导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工作,避免旅游接待量超过该地旅游承载力问题的出现,从而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3. 在对旅游活动进行类型划分方面,有哪些常用的标准?

①以地理范围分,分为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境内旅游

②以旅行距离分,分为远程旅游(1000公里以外)和近程旅游(240公里以内)③以组织形式分,分为团体旅游和散客旅游

④以旅游目的分,分为消遣性旅游时事务性旅游

⑤其他划分标准:如包价和非包价,自费旅游和奖励旅游等

4. 试分析现代旅游活动的性质: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包括社会想象,文化现象,经济现象,政治现象(具体P45-46)注意:现代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在于它的社会文化性。涉及层面广的综合现象实际上只是旅游活动的表现特点,而不是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

5. 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哪些主要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何意义?

特点:①普及性认识意义:P51(1)(2)

②综合性认识意义:P52(1)(2)

③地理集中性认识意义:一方面,另一方面

④季节性认识意义P57(1)(2)

6. 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P36(1)(2)(3)(4)

7.试述你对旅游活动要素的认识P37

①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②就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基本要素或旅游活动的体系构成而言,所涉及的基本要素有三项,既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活动的客体和旅游活动的中介体

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体——旅游业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

1. 名词解释

① 游客(visitor):P61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外,基于其他目的到一个不是自己居住的国

家去访问的人

② 可自由支配收入:P73

③ 可支配收入:P73

④ 闲暇时间:简言之,闲暇时间就是可由个人任意支配的自由时间

⑤ 旅游动机:P80

2.我国对海外来华入境旅游者以及对国内游客是如何界定和分类的?有哪些具体规定(哪

些属于统计范围内的)P66、67

3. 一个人要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应具备哪些条件?认识这些条件有何实际意义?

客观:①足够的支付能力②足够的闲暇时间③其他影响因素

主观:旅游动机

认识这些条件的实际意义:P88第四段全面认识这些······到最后

4. 试分析消遣性旅游者以及差旅型旅游者群体的基本特点P89

消遣性旅游者:P89-90①②③④⑤

差旅型旅游者:P91-92①②③④⑤

5. 简述心理类型的种类以及不同心理类型者的思想和行为特点P86第三段

6. 惯常习惯,停留时间,获取报酬P64

海外旅游者:P66指那些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停留至少一夜的海外游客,即过夜的海外游客

国内游客:P71

7. 了解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P83-84

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

1. 名词解释:

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简单说,凡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客观事物均可构成旅游资源。

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P101第五段

可进入性:是指旅游资源的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2.试归纳旅游资源的分类并举例说明

基本分类:①自然旅游资源②人文旅游资源③社会旅游资源

其他分类:可再生与不可再生,现实与潜在等 技术性分类:《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的分类系统

根据管理级别的分类(世界级,自然旅游资源①地文景类 ②水纹景观类 ③气候生物类

国家级,省级,市(县)级)

人文旅游资源 ①历史遗产

②现代人文吸引物

③抽象人文吸引物

旅游服务型旅游资源列举并解释旅游资源的特点P108-110(1)(2)(3)(4)(5)

4决定旅游资源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 所拥有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② 所拥有旅游资源所处的区位和可进入性

③ 客源市场对这些资源的了解和认知

5试分析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P113 生命周期+目的:改善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5试述并解释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应遵循的原则P123-125(1)(2)(3)

6保护旅游资源的意义何在P125

7讨论保护旅游资源的可行性措施P127-128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 南海实验中学

初二语文备课组

选择填空(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阡陌(qiān)

淤泥(yū)

禾黍(shǔ)B、沿溯(shuó)

郦道元(lì)

僦赁(lìn)C.垂髻(tiáo)

亵玩(xiè)

绮丽(qǐ)

D.绝巘(yǎn)

亦未寝(qǐn)

雷霆(tíng)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B.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D.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B 震天激射,吞天沃日

C 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D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4、对下面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及汉代的边塞”。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C.

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5、下列句子的空处应填入的恰当诗句是()

虽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古人的“——————”两句诗,可以说分别体现了这两种自然美。

A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C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积累。(20分)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外环境的句子是:--------------------,-------------------------。

2、《核舟记》中的核舟左窗刻的是:------------------------,---------------------------。

3、写出《春望》诗的颔联:-,-----------------------------。

4、《望岳》诗中能见出诗人凌云壮志的一句是:---------------------,--------------------。

5、暮投石壕村,----------------------。老翁逾墙走,----------------------。

6、《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情景的诗句是:---------------------,-----------------------。

7、《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向往的诗句是:-----------------,--------------------。

8、《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

9、高峰入云,--------------。两岸石壁,-------------------。----------------,四时俱备。-----------------,猿乌乱鸣;夕日欲颓,----------------------。

10、写出两句咏雪的诗词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三、阅读理解

(一)(20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shù()其间,清荣jùn()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zhān()裳。”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①襄:()②虽:()③奔:()④疾:()⑤湍:()⑥良:()

3、翻译下面两句话。(4分)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

4、对本文结构安排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先总写三峡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层次分明,结构紧凑。B 本文是以时间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从春夏一直写到秋冬,写出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

C 本文是按空间方位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从瞿塘峡写到巫峡,又写到了西陵峡,写了沿途两岸美丽的自然风光。

D 本文安排结构既不是以时间为序,也不是按空间顺序,而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来展开的。

5、夏季与春冬季节的三峡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夏:

春冬:

6、李白也有一首写三峡的诗,请默写出来。(3分)

(二)(16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1、上段文字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是成语-------的来源。(2分)

2、在括号内填上省略的成分。(1分)

3、注音并解释。(2分)

间隔()______________ 语()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6分)

妻子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无论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2分)

6、桃花源人听了渔人详细介绍自己所听到的事情后,却感叹惋惜。你认为渔人介绍了些什么?桃花源人为什么感叹惋惜?(3分)

(三)(10分)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石壕吏》的姊妹篇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翻译句子(2分)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2分)

5、《杜臆》卷三云:“此老妇盖女中丈夫,至今无人识得。吏夜捉人,老翁走,此妇出门,便见胆识,而胸中已有成算。老翁之逃,妇教之也。吏呼则真,而妇啼一半装假,前致辞未必尽真也。„„这里的推测把老妇说成是一个心计十足的人,你认为她是一个心眼多的人,还是一个顾全大局的女中豪杰?说说你的理由。(3分)

(四)(12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欣然()念().遂()相与().

2、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表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议论语句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为何要发出这样的议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但他始终保持着天真淳朴、终身不渝的性格,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你能写出他的一句诗来引证他的这一性格特点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1、解释下面加点的“之”字。

(1)杨子之邻人亡羊

之:

(2)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之: 2.补出省略成分。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3.翻译。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译文:

4.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5.“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下载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至四章综合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至四章综合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2011-2012_人教版)

    [键入文字] 物理是初二年级我们新增加的一门课程,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物理的学习,第一要学会预习,并且有意识地培养预习习惯。预习要达到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三把尺子,最小分度值分别是分米、厘米和毫米。其中最好的是 A.最小分度值是分米的尺B.最小分度值是厘米的尺 C.最......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期末试题(合集)

    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期末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试题一、......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5篇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 一选择填空(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阡陌(qiān ) 淤泥(yū) 禾黍(shǔ) B、沿溯(shuó) 郦道元(lì) 僦赁(lìn)......

    2013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人教版)

    2013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人教版) 一、填空题(本题有8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图中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2、电视机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____......

    八年级历史基础试题:综合练习一范文

    综合练习一 一、单选题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中华人民......

    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

    11、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时,减小它的办法有(1)压力;(2)使接触面变得些; (3)在接触面间加上;(4)用代替滑动摩擦。 二、计算题:(共8道题,合计70分) 1、某运动员跑百米所用的时间是10.5秒,他的平......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2016

    上学期物理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道路旁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 C.正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