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上海高考政策四大调整 只需考2天
2012上海高考政策四大调整 只需考2天
明年上海高考政策将进行调整,考生和家长都能相应程度减负。
2012年上海高考将取消“综合能力测试”这一科目,考试时间将从目前的两天半缩短为两天,总分也从630分变为600分。
上海市教委20日宣布,上海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政策将从四方面进行调整:取消统一高考科目设置中的“综合能力测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在专科层次的自主招生中被应用;普通高等学校艺体类本科增加一个批次录取,改为分2批次招生;2011年9月后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将来参加高考时的加分政策将调整。
调整1
高考时间减半天
●取消统一高考科目设置中的“综合能力测试”,即所谓的“X”。
●本科类别的考试科目定为“3+1”门,即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等3门,以及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6个科目中的1门。各门科目满分继续为150分,总分满分为600分。
●高职(专科)类别的考试科目定为“3”门,即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各门科目满分继续为150分,总分满分为450分。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透露,高考取消综合科目是鉴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已经比较系统考察了高中学生综合知识掌握情况。“上海自2009年开展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已经基本覆盖高中学生,达到了比较系统地检验高中学生综合知识掌握情况的目的。取消综合能力测试可以切实减轻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综合能力测试”取消后,明年上海高考时间将从两天半缩减为两天,即6月7日、8日2天高考,“有利于减轻高考期间全市交通、食品卫生、考场周边环境要求、考生和家长心理负担等方面的压力。”印杰说。
调整2
高中学业水平成绩在考专科时有作用
●普通高等学校在其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将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高中毕业生。凡具备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资格,且获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0门科目成绩的考生,均可根据招生院校招生章程中规定的条件报名。
●招收院校在依据考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基础上,自主进行技能测试或特色面试后完成招生录取工作。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6月的高校统一招生考试。
●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校和技校)毕业生由于不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专科自主招生仍将需要参加统一的文化招生考试。
●没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成绩不全的高中毕业生,经市教委认定后可参加统一的专科层次自主招生考试,但招生计划单列。
2005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高校专科层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首批3所民办高校率先尝鲜。今年上海则有26所院校参与专科自主招生,分成4个组,计划数达到10266人。考生参加各组的统一文化考试,一旦被录取将不再需要参加6月份的高考。而根据新政策,明年考生可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向各院校申请入学,不用再另外参加文化考试。
印杰介绍说,目前,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共有10个科目,分A、B、C、D以及F5个等第。各个等第中,A大致占到20%、B占到30%、C占25%、D为23%,如果成绩不及格则为F。“明年招生院校可自行设定各科成绩等第的基本门槛,根据市教育考试院提供的考生成绩等第,严格依照本校招生章程中公布的成绩使用办法,对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成绩等第自主折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分,形成自高而低的排序名单。其中,对考生物理、化学、生命科学3门科目的技能操作及英语听说测试成绩,由招生院校自主决定其使用办法。被录取的考生将不再参加6月份的高校统一招生考试。”
印杰还表示,上海市教委鼓励各招生院校在高考及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中,参考应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过,为了维护考试公平和考生利益,各院校若采纳高中学业水平考成绩,将原则上提前3年对外公布相关办法,不能当年公布当年就实施。”
调整3
艺体类本科分两批招
●2012年起普通高校艺体类本科类别招生将分为两个批次。具备报名资格的艺体类考生可以根据高考当年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两个批次具体招生院校名单和相关说明进行志愿填报。
明年,本科阶段的提前批艺术、体育类录取将分两个批次来进行,第一批次院校中包括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教育部独立设置或参照独立设置的艺术类院校,以及复旦、上海交大、同济等在本市有一本批次招生计划的高校和具有市级艺术类、体育类重点专业的院校。而其他的院校则被纳为第二批次院校。
印杰说,此项改革的目的是希望增加非平行志愿的艺体类本科考生的录取机会。“以往艺术、体育等提前批次的录取,由于各校的折合分等录取标准不同,虽然每人只可填报两所本科院校志愿,但由于按志愿优先方式录取,第二志愿几乎形同虚设,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往往会直接掉到专科批次录取。而改革后,考生在两个批次各可填报两所院校,即便未被第一批次院校录取,也可进入第二批次,增加了被录取机会。”
调整4
加分政策将进行微调
对于明年的高考加分政策,上海市教委将根据教育部等五部委相关文件的规定,从加分项目设置、分值确定、约束条件、监督管理、违规惩处等5个方面,对本市高考加分政策进行相应调整。
调整后的政策从2011年秋季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适用。2010年(含)以前已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不受上述政策调整限制,仍适用调整前的政策。
印杰表示,总体的加分政策将不会有大的变动,不会一概取消各类加分。
第二篇:高考2014加分调整政策
本报讯 昨天,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2014年本市高考照顾加分政策调整方案。根据新的加分政策,少数民族考生由现在增加1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5分投档;市优秀学生干部由现在的增加2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10分投档;获奥赛省赛区一等奖的毕业生不再加分投档,调整为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10年11月,教育部、国家民委等5部门下发《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于调整高考照顾加分政策提出总要求:逐步减少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在此宗旨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吸纳各方意见,对高考加分照顾政策作出如下调整,高考照顾加分政策的调整方案将从2014年开始正式实施。
1.“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应届毕业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的应届毕业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应届毕业生”三个项目由增加2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10分投档。“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应届毕业生”不再加分投档,调整为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烈士子女由增加1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20分投档。
3.“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并通过全市统一测试的应届毕业生”仍为增加20分投档。将全市统一测试项目调整为10项,即: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健美操和跆拳道。其中,前8项为教育部规定测试项目,后两项为本市选定测试项目。
4.“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应届毕业生”由原来的加10分,改为不再加分投档,调整为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5.“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北京市体育竞赛优胜者”不再加分投档。
6.将“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区、县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考生”加分项目纳入到教育部确定的“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进事迹、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应届毕业生”项目中,仍为增加20分投档。
7.“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的应届毕业生”由增加2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10分投档。
8.“少数民族考生”由增加1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5分投档。
取消对市级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获得者、市级以上单学科竞赛优胜者、高中会考及平时成绩优秀或相关科目成绩优秀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照顾政策。
第三篇:2017上海高考改革高考政策方案汇总
2017上海高考改革高考政策方案汇总
(一)上海高考新政下6科试题难度:应介于高考和合格考之间
10月8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6门科目(简称“6门科目”)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要求。
从上海市教委获悉,该命题要求规定各科目的试题难度介于高考和合格性考试难度之间;考试内容以高中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学习内容为依据;考试均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均为60分钟。
2014年9月,高考新政《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方案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2016年9月开学,高考新政下的首届高中学生现已进入高三年级。这届高三学生将于2017年5月完成6门科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教委会同教研、考试等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6门科目课程标准及其调整意见开展了专题研究,最终形成相关命题要求。推进了高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体现“教考一致”的改革导向。
上海市教委新出台的6门科目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要求对考试的难度、内容和考试时间都有明确要求。各科目等级性考试试卷的试题难度在0.75左右,介于高考和合格性考试难度之间;考试内容以各科课程标准及其调整意见中高中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学习内容为依据;考试均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均为60分钟。
上海市教委表示,等级性考试命题将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注重考查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2017上海新高考:从“招分”转向“招人”
新学期刚刚进入高三学年的学生,将迎来2017年的上海新高考。今天,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公布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新高考方案的图景进一步清晰起来。
综合评价信息纳入高考招录过程,这在高考历史上可谓一项从“招分”转向“招人”的创举。为什么要使用综合评价信息?怎么收集信息?高校怎么用这些信息?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到各高校都积极应对,上海正尝试作出回答。
为什么要用综合评价信息?
打破“高分数=好学生”的认识框框
按照2014年启动的高考综合改革,上海将从2017年起在高考招录中采用“两依据一参考”政策,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信息。
上海在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出,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修习课程及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信息、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等。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生办主任丁光宏说:“上海推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向考生、高中、家长和全社会传递了一种信息,即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创新活动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这不仅意味着综合评价信息要在高校招生中使用,更表明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与个人一生的幸福密切相关。”
“以前的招生录取是计算机根据分数进行,综合评价信息的引入则改变了这一进程。”同济大学招生办主任廖宗廷认为,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参考学生综合评价信息,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从“招分”转向“招人”,是巨大的进步。
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看来,现行高考招生制度存在“唯分数论”问题,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他认为,上海新高考方案引入综合评价信息,打破了“高分数=好学生”的单一评价框框,既符合高中教育改革的素质教育导向,也符合高校选拔培养高素质、多样化专业人才的需要。
怎么收集综合评价信息?
学生活动情况统一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一名学生在读三年高中期间会参加许多次活动,每个年级几万名学生的活动状况将形成海量信息,如何收集记录?上海开发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全市统一平台,并通过一套保障机制确保数据真实。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上海市闵行中学的460名高三学生前往闵行老街图书馆、第五人民医院等10个实践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完成整理图书、导医等岗位任务。带教导师对学生表现加以评定,随后由学校审定确认,导入全市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上海为高中学校提供规范的统一标准,向系统录入学生综合评价信息时有章可循。原本难以考查的主观性指标转化为参与相关活动情况的记录及其成果,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从而使评价内容可考查、可比较、可分析。
如何防范学生、高中乃至实践基地弄虚作假?上海实施市区校三级管理,制定各内容模块信息录入管理办法,建立信息审核制度、信誉等级制度、公示与举报投诉制度,系统开放与截止记录时间统一,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上海要求,高中阶段学生社会实践不少于90天,其中志愿服务不少于60学时。上海推动城乡社会实践活动资源均衡配置,建设市、区县和社区层面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城乡学生创造公平享有校内外素质教育活动的机会。
截至目前,上海已认定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729个,提供学生实践岗位375911个,各高中学校均已与基地签约。参加志愿服务的高中学生有99974人,其中86%高三学生已完成志愿服务60学时的要求,91%高二学生开始参加志愿服务。
高校怎么用综合评价信息?
涵盖资格审查、面试、分专业全过程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中学校费力搭建起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如果得不到高校配合使用,这套系统能否持久将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如今,上海4所“985工程”高校率先公布综合评价信息使用办法,让学生、高中吃下了“定心丸”。
据分析,4所高校将分别在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校园开放日、秋季招生中使用综合评价信息,涵盖自主招生资格审查、专家面试、被录取入校后划分专业等招生全过程。
“以往自主招生初审需要学生邮寄个人综合表现材料,明年起则不需要了,学校可以直接从系统调取学生的综合评价信息。”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郑益慧说,综合评价信息将在高考招录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面试环节,专家拿到学生系统生成的整套综合评价材料,构成与学生面谈提问的基础。
丁光宏打了一个比方:“假如你是面试专家,眼前有两个成绩差不多的学生,综合评价信息显示,一个曾担任学校篮球队队长,热爱运动并有所专长;另一个表现平淡,可能意味着平时只顾刷题,那么你一定会对选哪个作出明确判断。”
综合评价信息要不要折合成分数?郑益慧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他说:“志愿服务、研究性学习、兴趣特长等不同类别的信息很难直接量化,把学生的活动过程、成果分条目记录下来,更有利于高校根据招生需要作出评判。”
上海其他高校将在2016年底之前陆续公布综合评价信息使用办法。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刘玉祥介绍说,综合评价信息还有望在春季招生、专科层次自主招生、秋季高考综合评价录取批次等高招阶段发挥作用。
(三)上海新高考“两依据一参考”构架形成
9月12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分别公布了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
2017年,上海将全面实施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此前一段时间,上海在着力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如今又明确了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至此,上海新高考改革方案整套“两依据一参考”构架已经形成。
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明确使用范围
自2017年起,上海将在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两依据一参考”模式下,推行多元录取机制。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将分别在“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校园开放日”和“秋季招生”中使用。此外,在“春季招生”“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中也将使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复旦、上海交大等4所高校在招生中使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时遵循四项基本原则:一是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严格规范程序,强化监督,确保机会公平,程序公开和结果公正;二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把握学生个性特点;三是体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特色,致力培养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和专业素养的人才;四是构建高等学校科学选才制度,增加学生选择权,建立多元多维评价体系,科学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增强高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
今年年内,沪上其他高校也将公布在招生中使用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信息的具体办法。
2014年,上海被确定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推进改革。建立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修习课程及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信息、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等。
“教育要能培养更加灵活多样的、适应快速变化的‘可迁移能力’或‘非认知技能’,包括交流、问题解决、团队合作能力、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等,对学生的成长要求不再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么简单。”在市教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陆璟看来,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反映了人才观和质量观的变化。人才观和质量观的变化,同时也对深化高中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2014年起,上海市已开始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按规定,本市高中阶段学生社会实践不少于90天,其中志愿服务不少于60学时,为高校选拔人才奠定基础。截至今年9月初,全市已认定市、区两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1729个,共提供学生实践岗位375911个。各高中学校均已与基地签约,已签约基地数为1682个。95%的高三学生参加了志愿服务,86%的高三学生已完成高中阶段累计志愿服务60学时的要求。
上海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也推动了高中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社会调查等研究实践活动,高中研究型课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自主投身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上海高中生的学习新风尚。根据今年6月的调研显示,本届高三学生在高二年级末时已有12057个研究课题,其中188所高中做到了“人人有课题”,占全市高中总数的74%。
“对综评录取信息的使用,不应误解为就是为高校招生服务。”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说,高中学生综评信息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大学招生使用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与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
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说,在本轮高考综合改革中,一个重大突破是明确提出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打破“高分数=好学生”的框框,既符合高中教育改革的素质教育导向,也符合高校根据办学特色选拔培养高素质、多样化专业人才的需要,是迈出了破除“唯分数论”的重要一步。
“将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作为高招阶段的依据,是新高考改革中的重要举措,是突破口。”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说,这一对高校招生方式的调整,将积极引导“教”“考”“招”三环节的联动。此前的不少改革举措聚焦在如何“考”得更科学,而如今的这一变化意在如何“招”得更科学,评价更全面。这一新举措若能真正落到实处,将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到引导作用。
两依据一参考
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2014年,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国家试点,2017年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每门都“学完即考”“一门一清”,考生在报考时只需选择3个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市为此相继构建完善了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制度安排。这次首批四所高校明确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办法,使“两依据一参考”模式的整套招生录取办法构架基本形成。
(四)上海2017年高考实施新政总分660不分文理 上海2017年高考实施新政,总分660不分文理,高考变为3+3,具体如下:
2017年秋季高考的主要变化是由“+1”变成了“+3”,除语数外三科必考外,其他几门作为选考科目。另外,分数由“单科150分”改为“3门总分210分”,也就是每门70分,其中,通过合格考,也就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可以拿到了40分,并且成绩两年内有效,需要加考的是“30分”的等级考。
民进自强进修学院高复班负责人贾增建表示,对已经参加过2016年高考的复读学生来讲,明年只要参加等级考就可以了,那么对于社会人员来讲,明年先要参加合格考再参加等级考,最后参加高考。
新高考意味着在一年复读期间,要补“2门”课。从目前来看,等级考的难度是略低于高考难度的,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平时知识面广、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通过高复“抓一把”还是有希望的。
第四篇:浙江关于调整高考加分政策的通知
浙江关于调整高考加分政策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招生委员会、教育局、民宗局、公安局、体育局、科协,各普通高校:
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积极引导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育公平,根据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等五部门《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我省实际,经研究决定,从2011年起对浙江省高考加分政策作调整,现通知如下:
一、限定条件和范围
1.从2011年起,体育类高考加分项目限定在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羽毛球八个项目,赛事限定在附件1的范围内。
考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限定的项目和赛事范围内,参加重大国际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或全国性比赛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或获得国家二级及以上等级运动员证书,应届毕业当年可以申请高考加分。
2.从2011年起,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的加分资格仅限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省赛区获奖者不再具备加分资格;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和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集体项目获奖者的加分资格仅限第一作者。
作为过渡,发文之日前,在规定范围以外,参加列入国家体育总局竞赛计划赛事且已获得相应奖励或获得国家二级及以上等级运动员证书者、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省赛区竞赛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集体项目竞赛获得奖励者,仍有在应届毕业当年申请加分的资格。发文之日起,在本文件限定范围以外获奖获证者不再具备加分资格。
二、降低分值
从2011年起,学科与科技竞赛项目获奖者、思想政治品德方面受表彰者、体育比赛项目获奖获证者等所有奖励类项目获得者的加分值均由20分降为10分。
第五篇:部分省市区调整2015年高考加分政策汇总
部分省市区调整2015年高考加分政策汇总
教育部要求,2015年1月1日起,将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项加分项目;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烈士子女等加分项目继续保留。记者发现,多个省市规定,2015年1月1日之前获得加分项目的考生,可继续保留加分资格,加分降至3-5分。
据了解,今年北京大规模减少了加分项目,全国性的奥赛等被取消,地方性的加分项目也只剩下少数民族;河南今年将取消体育特长生等5项高考全国性加分项目,同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考生等2个项目进行调整,而烈士子女、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等5项扶持性加分项目得以保留;浙江今年将取消包括奥数在内的五类鼓励性高考加分项目,而“烈士子女”等扶持性加分项目会继续保留。
省市 取消的加分项目 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查看详情
山东取消的加分项目
1.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
2.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3.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4.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 5.取消见义勇为和先进劳模加分项目 山东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烈士子女;
2.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3.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4.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5.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山西取消的加分项目
1.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
2.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3.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4.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
5.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 6.省内地方性加分项目 山西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2.“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四川取消的加分项目
1.取消体育特长生
2.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 3.取消科技类竞赛 4.取消省级优秀学生
5.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 四川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烈士子女;
2.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3.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
4.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5.今年起,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 6.原来没有的加分项目,不得新增 „„
湖南取消的加分项目
1.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
2.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3.取消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4.取消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
5.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 „„
湖南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烈士子女,加20分;
2.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含经国家批准的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待遇的县、区)和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加20分;3.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加10分; 4.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加10分;
5.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加20分;
„„
北京取消的加分项目
1.省级优秀学生
2.获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
3.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全国性体育比赛获奖者 4.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
5.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者 北京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 4.台湾省籍考生; 5.少数民族考生; „„
内蒙古取消的加分项目
自治区级“优秀学生”保送生资格 内蒙古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考生相关特长、突出事迹、优秀表现等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吉林取消的加分项目
1.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优秀团干部、市州级见义勇为称号获得者 2.地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照顾政策 吉林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烈士子女;
2.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少数民族考生;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籍考生;
浙江取消的加分项目
1.各体育类加分项目
2.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3.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4.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 5.高职单考单招的职业技能竞赛加分项目 浙江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烈士子女,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2.户籍在景宁畲族自治县的非少数民族考生加3分,只适用本省所属高校在本省招生„„
福建取消的加分项目
1.“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填报省内高校部分农林类专业考生投档时加10分”加分项目;
2.获得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的考生,保留加分资格,加分分值调整为3分
福建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全国和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加分项; 2.“设区市及以上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或其子女”加分项; 3.烈士子女; „„
江西取消的加分项目
1.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
2.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 3.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 江西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烈士子女考生;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考生;3.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考生;
4.经省政府批准的民族乡少数民族考生; „„
河南取消的加分项目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考生加分项目
2.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的海外留学高层次人才的中国籍子女高考加分项目
河南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3.自主就业退役士兵; „„
查看详情 湖北取消的加分项目
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 湖北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考生;
2.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3.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考生 ; „„
广西取消的加分项目
留学回国人员的随归子女考生加分等加分项目 广西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烈士子女; 2.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3.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
海南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参加全省中学生体育比赛获个人单项前三名的队员或集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并同时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或达到二级运动员比赛成绩标准的应届考生,报考省内高校增加5分投档”的加分项目;
2.“农村人口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户考生,报考省内高校可增加5分投档”高考加分项目中的“二女结扎户考生”的加分资格 海南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烈士子女
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 军人,报考省内外高校可增加20分投档”的加分项目 ;
3.保留“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报考省内外高校增加10分投档”的加分项目 ; „„
河北取消的加分项目
1.体育高考加分项目
2.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 3.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的 河北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增加10分。
2.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增加10分。3.烈士子女增加20分。4.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增加10分。
5.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增加20分。
新疆取消的加分项目
1.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2.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一二等奖者
3.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4.重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 新疆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 2.烈士子女,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
重庆取消的加分项目
1.报考市属院校的三峡库区搬迁移民考生加5分将于2017年取消
2报考市属院校的农村独生女,线下5分可视为达线,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将于2017年取消
重庆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降低6项加分分值 „„
天津取消的加分项目
1.取消全部鼓励类加分项目 天津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全国性扶持类加分项目和分值保持不变 „„
青海取消的加分项目
1.港澳院校不认可加分,按实际考分投档录取 青海保留和完善的项目
1.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省籍考生,增加10分投档。2.烈士子女,增加20分投档。
3.对连续在牧区工作15年以上汉族干部职工子女和世居牧区的汉族群众子女,增加10分投档。
4.农牧民独生子女选报省内院校的,增加10分投档。
5.公安系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选报省内院校的,增加10分投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