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湖北高考大纲语文科解读
2012年湖北高考大纲语文科解读 监利中学:邹兰光
(附2012年湖北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古诗文背诵40篇)
一:表述上的改变
1:适应新课改要求,在考核要求上更突出鉴赏与评价能力(对审美能力的重视),另外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对创新能力的强调)。2:字音字形的考点突出“常用”“规范”二词。3:修辞考点特补“反复”。
4:突出了“简明连贯得体”淡化了“准确鲜明生动”。
5:文常部分舍弃了“文学体裁”考点,增加了“名著阅读中情节和人物”。6:文言虚词更突出“意义”。
7:现代文阅读首先突出的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其中考点一改“词语含义”为“概念含义”,同时舍弃了“推断与想象”。
8:文学类文本阅读被单独设项,同时“小说”被提前,在考点中更突出了“民族心理”“人文精神”“个性化解读”。
9:实用类文本阅读把传记和新闻二者提前突出,并强调“社会功用”“人生价值”“时代精神”。10:写作要求中改“书写规范”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并改“错一字扣一分”为“错三字扣一分”。
11:试卷结构改语言表达运用27分为24分,古诗文阅读改31分为34分,现代文阅读改30分为29分,文常该分为3分。12:题型特补了古文断句题。二:考题猜想与注意点
1:字音字形会合题考查,要重点关注“现代汉语审音表”“现代汉语规范字表” 2:标点不会单独设题考查
3:针对“简明连贯得体”的突出和“准确鲜明生动”的淡化了,修改题,排序题等老题型会重出江湖,仿写,拓展,图文转换等题型会淡出视野。
4:依据赋分,文常会设选择题考查,作家作品情节人物各一选肢 5:必有断句题3分,材料来自原文。名句默写会是4分。
6:论述类文本阅读会是社科文阅读,不会出现主观题,共9分。
7:小说散文,尤其是小说应被重点关注。材料的选择上应关注“民族”“人文”,设题上应关注“反复”的表达技巧(这也是老考点了)。
8:语言表达题要重点关注传记节选或新闻材料的人物与事情的点评,从中考查学生的价值观时代感和人文素养。9:《论语》要重点关注。三:试卷结构猜想
一:选择题(30-33分)
1:音形 2:词语运用 3:语病 4:排序或某题型 5:文常 6 7 8 :社科文阅读(9分)9 10 11 古文阅读(9分)二:主观题
12:断句题(3分)13:翻译题(10分)14:古诗词阅读(8分)15:名句默写(4分)16 17 18 19 现代文阅读(20分)21 22 点评题 修改题 名句阅读题 加某新题型(12分)三:作文(60分)
淡化题型变化强化基本能力
宜昌市一中 谢兴吾
《考试说明》解读:
稳中求变是湖北省语文考试命题的一贯特色。在试卷形式上还会遵循渐变原则,确保平稳过渡;在内容上呼应新课程理念,突出能力立意、素养立意,优化高考量材选材功能。
备考建议:
分析新考纲,最大的变化在于强调表达应用和探究能力。因此将备考的重点放在能力的提高上是应对变化的万全之策。
强化语文基本知识的识记;高度重视课本,充分理解课文。湖北卷在语言表达这一部分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回归课本、紧扣热点;注重生活体验和感性的积累。“新课标”特别强调“参与和体验”,强调深刻、独到的“感受与思考”。这在探究题和作文题中将有所体现。新课标作文将更侧重于人文性,更加注意对人的关注:思考人生意义,抒发真情实感。
附:2012年湖北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古诗文背诵40篇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7~9年级推荐的篇目(6篇)1.《论语》十则
2.出师表
3.桃花源记 4.岳阳楼记 5.关雎(关关雎鸠)
6.春望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建议的诵读篇目(14篇)7.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8.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9.师说
10.阿房宫赋
11.赤壁赋
12.氓 13.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14.蜀道难
15.登高
16.琵琶行 17.锦瑟
18.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19.念奴娇(大江东去)
20.永遇乐(千古江山)
(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至5册规定的背诵篇目(13篇)21.涉江采芙蓉
22.短歌行 23.归园田居(其一)
24.秋兴八首(其一)25.咏怀古迹(其三)
26.寡人之于国也
27.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8.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29.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30.声声慢(寻寻觅觅)31.归去来兮辞
32.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33.陈情表
33.陈情表
(四)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规定的背诵篇目(7篇)34.拟行路难(其四)
35.夜归鹿门歌 36.梦游天姥吟留别
37.登岳阳楼 38.菩萨蛮(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39.李凭箜篌引
40.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
第二篇:2018高考大纲解读
2018语文高考大纲解读
考核目标与要求变化
(2018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2017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变化解读 【顺序变化】“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较之前表述,有突出强调“归纳整合”的能力要求,这一能力要求其实一直是重点,2017新考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对学生归纳整合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不仅要从文中归纳,还要能读懂图表变化并作出准确归纳概括。考试范围与要求变化
1、文学类文本
(2018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017年考试大纲)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变化解读
【概念变词语】参照独立命题省份考纲表述可知,常考查散文的省份在这一考点上的表述基本都为“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一变化需要我们在平时复习中加强对散文的训练与指导。特别是在2017真题中已有变化的情况下(2017新课标I卷考查文本为小说,II卷、III卷考查文本为散文。),更得重视散文阅读的复习与指导。
2、写作
(2018年考试大纲)⑶有文采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2017年考试大纲)⑶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变化解读
【用词变用语】要求范围扩大,写作需注意语言要合符情景、合符文体特点。这一点要求在语用得体上亦有体现。备考建议
(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考的育人导向功能会在2018年高考中体现的更加充分,在保持稳定的大前提下,学科素养、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更多的融入到考题的情境中。所以建议广大考生必须牢记并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时刻以这种价值观去反观和审视自己的生活。
(二)强化快速阅读能力培养
“生活的舞台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语文复习决不能只做题。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谁放弃了阅读谁就放弃了语文。全国卷的特点是阅读信息量大,对语言文字的要求高。进入新高三后,建议考生还是要尽可能的多读书,并且做好积累,做好读书笔记。甚至可以每周抽出一定时间,将读书笔记的内容背一背,这样还可以更好的发挥阅读对写作的推动作用。
(三)重视传统文化和文化常识积累
大纲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察内容,需要学生在备考阶段,积累一定量的关于古代官职官制、礼仪、称呼、风俗、节令和科举考试等相关知识。建议考生可以通过对文言传记相关的常识进行分类整合归纳和熟悉命题思路着手备考。
(四)回归语文学科特点,强化基础知识运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语文的基础知识考察要舍得下功夫。建议广大考生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分散消灭的办法,手中准备一本《语文基础手册》。随时记,随时看,反复记,反复看。
(五)研究高考真题,培养命题人的思维 语文命题是有规可循的。建议广大考生认真研读全国课标卷的真题,从中摸索出答题的规律,并注意从高考命题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答案,经常性的去比较下自己的答案与全国卷答案的区别,研究答题标准,规范语言表述,会对后期成绩的提升大有裨益。
总之,2018年我们应该严遵考纲,全面复习,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突破目标。
总体来说,2018年语文新考纲延续了去年提的那些要求,比如,古诗文阅读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必考题,阅读量继续加大。
大家在复习的时候,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2017高考试卷中的新题型,比如新闻阅读、逻辑推断题等,不要放松对相关题型的复习。
作文备考中,走出“背范文”等误区,扎实掌握审题立意技巧,力求文章内容的充实和深刻,以应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对考生的能力高要求。
古诗文阅读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课内基础,可能持续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扩展能力的考查,建议复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课本的回归。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生备考、教师复习都应该以理解为第一要务,具体来说就是理解文章的核心概念、中心论点、论点与论据关系,同时应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并且注意局部内容隐含信息的挖掘。教师与考生不能局限于注意文章的整体与局部、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主要与次要、原因与结果、客观与主观等关系,局限于一些诸如无中生有、偷换概念、扩大(或缩小)范围、张冠李戴、滥加因果、过于绝对等错误点,而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思维的路径。
【文学类文本阅读】在备考的过程中,相关方面应夯实两种体系,即知识体系与考点体系,强化文本解读,以知识抓手选择典型文本,反复操练,同时养成规范书写,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并且重视答案示范的知识共性、文本个性以及题干要求。
【实用类文本】在备考过程中,相关方面应强化三种意识,即整体意识、问题意识、比较意识,提高三种能力,即判断点的辨别、题干审题能力、信息概括能力,同时应梳理所有文体的知识清单并注意答案的层次性与概括性,学会摘抄或转述相关词句。对能直接回答问题的词句,则可毫不手软地摘抄,对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词句,则需要自己智慧性地挖掘出来,并整合语言,精炼地表达。评分是根据给分点来给分的,给分点也就是文本中对接问题的关键点。
【古诗文阅读】在备考过程中,应利用相关知识从整体上去理解一首诗歌,切不可被所谓万能“套路”所迷惑。
【作文】全国卷作文命题水平极高,体现了强大国家意志,考题极力规避“前理解”,情境创设多元具体,任务指令灵活典型,同时体现交际写作理念,指向思维表达能力的考查,在备考过程中应打破以题型为纲的教学及学习体系,以思维为纲,注重思维,在审题、论证与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全方位应用,同时,相关方还应关注国家大事,积累相关素材,避免走入“闭门造车”的死胡同。
2018数学高考大纲解读
理科数学核心考点仍然是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选考内容(参数方程与极坐标,不等式选讲)等。
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集合、复数、程序框图、三视图、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线性规划、平面向量、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解三角形、导数与不等式的结合、函数的性质、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以及数学文化仍然是高频考点。
文科数学核心考点仍然是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选考内容(参数方程与极坐标,不等式选讲)等。
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集合、复数、程序框图、三视图、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线性规划、平面向量、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解三角形、导数与不等式的结合、函数的性质以及数学文化仍然是高频考点。
在解答题中:
第1题数列或者三角函数:数列的考察主要是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重点是错位相减法和裂项相消法求和,三角函数的考察涉及诱导公式,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以及与平面向量,正余弦定理的结合;
第2题立体几何:考察立体几何平行关系,垂直关系,体积,以及空间向量;
第3题概率与统计:考察排列组合以及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也重点会考卡方,与线性回归方程;
第4题解析几何:考察圆锥曲线的弦长、面积、范围、最值、定点、定值;
第5题函数导数与不等式:导数单调性、极值极点、零点、导数不等式、不等式恒成立求参;
第6题选考内容:考察参数方程与极坐标,不等式选讲。
从试卷结构上,全国卷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包括12个选择题,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选考部分包括选修系列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1个解答题,考生从2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从内容上来看,全国课标卷对在最后一道选做题中增加了选修系列4的一些内容,分别是: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从其中2道题中选作1道.全国课标卷主体内容没有大的变化,在备考过程中建议首先重视基础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复习时要在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上下功夫,以达到在综合题目中能迅速准确的认识,判断和应用的目的。
其次,加强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注重知识网络的交汇处题目的训练。
再次,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解决应用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有,加强演练,提高实战能力,合理分配时间,规范作答,以积极心态备考,以平和的心态考试。
2018英语高考大纲解读
从新考纲给出的3500词汇表中体现出高中常考的核心词汇的范畴没有发生改变,词汇还不扎实的同学们,一定要进行巩固。并且考纲强调了素质教学,要求大家广泛涉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话题,同时要注意这些观点用英文方式的表达。在一轮复习接近尾声之际,大家可以通过考纲反思自己之前复习中没有涉及的部分。
一、瞄准方向,不跑偏
1、牢牢抓住“稳中有变,重在稳”的特点
纵观近几年全国卷英语试题,皆基于英语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命制,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选材难度水平呈阶梯分布,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但难度基本保持一致,试题不偏不倚,不奇不怪,考查英语核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平时一些模棱两可或较难的语言现象不要纠结,坚决抛弃,如behavior是可数还是不可数名词;是in a condition还是in condition等。一些偏难、偏怪、生词量较大、话题太偏离学生太远的阅读训练都不是正确的训练路子。
2、把“宝”牢牢押在核心话题和核心素养上
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话题;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了解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怀关怀的话题都是英语全国卷考查的核心话题。
所选阅读和写作话题将基于英语学科的“载体功能”进行命题,体现英语的能力载体功能、思维载体功能、文化载体功能、视野载体功能,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命题总立意,立体浸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二、打牢基础,抓落实
语法和词汇是英语学科核心基础知识,但决不是孤立的,所以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要以普遍联系的方式去学习和巩固,不可孤立在词汇和语法上下太大功夫。
三、科学训练,提能力
1、模拟训练
每次训练,无论专项还是综合模拟训练,都要“真练”(限时、投入、核对、总结),坚决杜绝“假练”(不限时,做后只对答案不总结)。训练后要认真核对答案,并认真梳理总结自己的做题情况,每考一次试之后要进行全面总结,包括经验和教训总结,也要对篇章中出现的重难点词汇、句式、话题等进行详细梳理,三分测试,七分总结,提高快慢关键在于总结是否充分。
2、用好真题
真题是模拟题无法比拟的,在命题思维、命题方式和选材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做好近几年高考全国卷真题,总结做题规律和方法,寻找命题思维,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考试方向,少走弯路。高考前至少要做3-5遍高考真题,要对每一套真题的内容熟谙于心,有的篇目甚至要背下来,反复琢磨,找到高考“味道”。
3、动耳动口
很多高三的孩子只动眼和手,只顾做题,而缺少了动耳动口,所谓动耳就是要多听,多听英语材料,时间不允许的话,多听、会听高考真题听力,对于应试听力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动口朗读也非常关键。做过的模拟试题或高考真题中的语篇做完后,要大声朗读出来,并仔细体味其语篇内涵。完形填空做完题后,要将正确的答案复原后进行大声朗读,这对完形填空的语篇构建能力很有帮助。听力做完后,要大声朗读听力原文,甚至要模仿录音。听和说的训练在高考备考中切不可小视其潜在的巨大“威力”。
4、规范书写 书写是面子,一定要留好面子。整份试卷中的书写主要集中在语篇填空、短文改错和写作上,书写一定要清晰,不要勾、涂、抹、划,当然,写的字要尽量美观、大方。英语的书写30分钟就能见成效,2天就能成习惯,凡写字“不雅”的同学,可以让老师或写字好的同学帮助训练,相信会为你的试卷“锦上添花”的。
四、备考建议
第一、语言知识方面,考生要掌握并能运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项目(11大项68个子项)和24个话题,词汇量为3500左右。
第二、听力方面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备考过程中,考生应从(1)理解理解主旨要义;(2)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3)对所听内容做出推断;(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等考查方向入手,全面训练考生听的能力,注意方法多样、形式各异,注重基本语音、重音、语调变化、语调与节奏及其在口语交流中的运用,并能注重主要英语国家的英语语音差异,加大词汇训练及词汇运用训练,培养语言能力。
第三、阅读方面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1)理解主旨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4)做出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备考阅读理解训练时,要注意限时训练,至少要在15分钟内做两篇,或35分钟内完成一套题中的阅读部分(五篇)。在备考中,要注意完形填空训练必须与阅读相结合,培养语感,体会语义,体会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第四、写作方面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英语写作要求尽可能和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写作要依据试题中提示要求,要体现出所学过的语法句式,注意语言得体以及适当增加细节。在备考中一定要限时写作,尽可能把已经学过的句型、句式运用到写作中去,形成自己的写作框架与套路,尽量使用高级词汇,体现“用语言做事”的语言学习规律。
2018物理高考大纲解读
2018年高考必将是2017年高考风格的延续,即强调能力考查,特别是强调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以及数据运算能力的考查。
另外2017年动量没有进入计算题的综合考查,2018年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电磁场综合问题以及电磁感应的压轴题也应引起复习时的关注。
注意社会热点和高中知识点的对接
2018的全国卷理综物理的考试大纲与2017年考试大纲相比较,从考试目标到考试范围上看没有任何的改动和变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
对2018年复习备考建议:研究全国卷,把准全国试卷的脉搏。特别注意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和高中知识点的对接问题,例如动量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动量守恒定律是与能量守恒定律同等重要的基本物理规律,在宏观、宇观、微观世界都成立。动量的概念起源于力学,但贯穿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领域。对动量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理解力学现象、掌握力学规律,而且有利于深入理解其他内容。比如,动量的学习有利于理解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光子动量的概念等。所以对动量的复习,要注意动量观点解决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理解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等。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在概念和规律上投入主要精力,不要放弃课本,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题目的背景材料来自教材上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
正确处理习题训练与能力提高的关系。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不容置疑的,但能力的培养不能靠题海战术。备考中习题的训练尽管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但绝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计算、轻分析,重定量、轻定性”。
习题训练要做到:以近几年新课标的高考题为主,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加强变式训练,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多题归一,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去思考问题,增强应变能力。规范化做题,规范化包括学科用语、解题格式、计量单位、实验操作等的规范化。及时改错,对平时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进行错因分析,减少错误在头脑里存留的时间,避免重复出错。提高审题能力,审题的目的是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它包括对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等;从而建立起所熟知的物理模型。
2018化学高考大纲解读
现行考试大纲继续要求同学们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两个选考模块中任选其中一个模块作答。虽然在核心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上没有变化,但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变化需要同学们继续保持关注,其中了解层次变为掌握层次的有13处,即这些内容在能力层次考查上有所提升。新增知识点有27处,而只有两处层次要求降低。提醒大家:在复习备考中多关注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即在工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工业流程类试题以及实验探究类问题。
一、2018考试大纲解析
2018大纲相对于2017年大纲无明显变化,这也符合我们的预期,因为2017相对于2016年考试大纲已经加大幅度调整,今年大纲保持稳定,在情理之中。结合近几年考试大纲调整情况,关注主干知识的同时,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对化学实验与实验探究能力要求提高:实验装置的选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
2.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适当关注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电子式、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活化能及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选择性、各种化学平衡常数进行判断和计算并学会从化学平衡角度理解和解释有关反应现象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部分,适当关注常见金属、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4.有机化学部分:根据信息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增加“了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中的贡献。
二、对策
复习中除抓好主干知识的复习外、关注考察一下几个细节:
1.注意较重点知识的考查频率:全国卷出题特点就是关注题目对能力的考察,思维深度、难度较大,但不过分强调知识记忆、知识覆盖面;所以一套卷子不会覆盖所有的重点或主干知识,但是多年题目统计是有些规律的,重要的知识内容不会遗漏的,不要以为多年不考就放松警惕,如:电子式、定量实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溶液配制、中和滴定、反应热测定)、活化能、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等等。
2.关注一些经验规律的局限性、认识的误区、高中知识的自然增长点:如原电池设计原理、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催化剂的选择性、平衡移动的外部特征、速率方程、从水解平衡常数角度认识水解、新信息
3.关注经典题型:经典题型不会每年都用、但不是不用,如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无机框图题等 4.关注人教版、鲁科版教材的差异,复习取最好并集,关注教材的各种板块:如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实验,与教材具有同等命题效力 5.注意对工业流程题的训练
6.关注初中化学学习内容:溶液配制、过滤操作、CO2、H2制备 7.注意训练学生在陌生背景中,应用已有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
2018生物高考大纲解读
2018年全国高考大纲对比2017年考纲是稳定的,毕竟去年才做了较大改动。2017年遗传大题侧重实验设计,轻计算,今年应该会延续这一风格。
选修部分去年有较大改动,出题也有所体现,例如全国Ⅲ卷40题考查了PCR的相关内容。2018年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考查的可能性很大,需增加这个方面的训练。
一、2018年考试大纲解读
与2017年比,2018年的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在“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两方面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了考纲制定的稳定性。考纲是命题的依据,预计 2018 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在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会继续充分体现考试目标和要求,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生物学实践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引导高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
二、备考建议
1.对照考纲,全面复习。对考纲列出的知识内容及要求掌握的程度考生必须心中有数,复习才有针对性。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的建立非常有必要,这也是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必备的能力。画概念图是很好的建立网络的方法,将错题整理到概念图的相应概念处,会在最后一轮复习前清晰得看到自己薄弱的知识点,以便最后利用有限的时间查缺补漏。
2.充分重视教材,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练习固然重要,但教材才是考生掌握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根本。在没有充分理解原理的情况下去刷题,是舍本逐末的行为。从“问题探究”到“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从“相关信息”到“科学前沿”,从“本节聚焦”到“本章小结”,每个细节都体现了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材对知识的内容、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应用等的表述科学而准确,能用教材语言描述的应尽量用科学规范的教材语言描述。
3.既要充分练习,也要反思总结。一定要做往届全国卷的真题,选择题往往只考查相关的一个知识点,综合性不强。非选择题问题少,但主观性强。全卷图表题3-4个,不会太多。试题用的语言往往是教授的语言,专业术语往往也是将来做科研的术语,考生必须能从中获取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有些知识往往需要现学现用。复习时必须加强主观表述题的训练,对生物学原理的解释、对实验的分析和设计等,以不断提高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4.重难点知识专项训练。建议对生物膜系统、光合和呼吸、细胞分裂、遗传规律、变异与人类健康和生物育种、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等必修的重点知识进行专题复习、专项强化训练。选修一的难度低于选修三,选修一的微生物分离和培养、选修三的基因工程往往都是考查重点。
2018政治高考大纲解读
新考纲要求学生一方面“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培养能力”。
首先是搞定教材,搞定课内的基础知识点。其次就是放眼实际,能够有能力把你学到的知识点和现实中的时事政治、社会动态联系起来。
今年政治学科并未出现到具体考点内容的变动,但政治每年都要求关注时事,考纲里的第五部分就是时事政治,提到两点,第一是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 4 月至考试当年 3 月,可以登陆高考直通车APP查看),第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需要大家关注时事热点。
从《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思想政治)》来看,今年的政治命题将保持基本稳定。从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结构到赋分比例,均没有明显变化。
政治学科与地理、历史学科组成文科综合科目,总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政治答题时间一般为50分钟左右,分值为100分。其中第Ⅰ卷为客观题,12个选择题(均为单选),共48分;第Ⅱ卷为主观题,共52分。
在备考过程中,给考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紧跟“十九大”,深刻领会会议精神。
政治学科的时代特征鲜明,要求学生对于十九大会议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等重要、核心内容,必须做到熟知、领会。具体到每一模块来说,《经济生活》需重点关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内容的新拓展,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乡村振兴战略、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政治生活》要重点关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的完善”和“政党制度”等相关内容的新表述;《文化生活》需重点关注“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的新提法。
二、灵活备考,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一)知识理解灵活透彻,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误区。备考过程中,应在对每一知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构建知识体系,寻找前后联系,并能结合时政热点进行知识整合与深化。
(二)题型把握灵活有度,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误区。全国卷的考试虽然灵活,但绝对是有规律可寻、有方法可依的。平时应善于总结共性,学会举一反三。当然,也要避免僵化思维,比如2017年的政治主观题就改变了以往的模式,出现了三个大题,将经济与政治分开、文化与哲学组题的情况。
三、夯实基础,答题做到准确与高效相结合。
文综考试时间较为紧张,要求学生能合理分配答题时间之外,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更加熟练精准,答题时的知识输出也需更有针对性。
那么作为现在处于一轮复习的学生来说,夯实基础必定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希望学生能将基础知识的疑难问题各个击破,从而为二轮、三轮的专题复习打好基础。
2018历史高考大纲解读
2018年最新高考大纲,建议同学们备考时注意3点。
第一,对照考纲,立足基础。对考纲中的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形成清晰的纵横网状知识体系。
第二,高度重视边角知识。高考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考生需对教材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所了解,尤其是是小字部分、概念注释、课后材料等边角知识,要学会举一反三,用有限的知识点来应对无限的命题可能。
第三,用正确的史观评判事物。考生应有意识提升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在老师指导下养成以史为据、论从史出的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方法,以史鉴今。
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历史学科定会继续贯彻“一点四面”(一点:在高考中要体现立德树人,四面:在高考中要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考查原则,坚持从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出发,通过优化历史试题素材选取和情境设置,加强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强化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
■把握备考趋向
1.考试大纲强调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高考大纲强调通史体系。复习备考要按照从古代、近代、现代的通史思路对教材内容加以必要整合,强调知识的内在关系,强化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构架较为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复习备考要注意选修内容,因为选修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有益补充,加入选修内容后的必修内容才会使通史复习更为完整。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落实要强化对学科基本概念、技能和思维方法的理解和内化。2.考试大纲强化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复习备考要通过优化历史试题素材选取和情境设置,强化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把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四个方面十二个层次的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真正贯穿于备考复习当中。复习备考一定要细化能力目标,从2017年高考全国历史卷考查来看,2018年学科复习备考更要注重“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的训练与提升。3.考试大纲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这就要求复习备考无论到哪一阶段都要紧紧围绕“问题意识”这一核心,特别注重“发现问题”能力训练与培养。要突出问题意识,强化“唯物史观”在历史认识方面的指导作用,注意把问题意识与理论指导相结合。
另外,近年来历史学科开始注重“创新精神”的考查。近几年全国卷历史试题通过创新设计,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考生对同一问题或现象从多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需要在复习备考中特别注重“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能力素养的培养。
2018地理高考大纲解读
2018年高考大纲依然是强调考察两方面,第一是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第二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高考仍然是以主干知识为核心。回顾去年考纲,从17年与16年大纲的最大变化是自然灾害部分由选修变成必修内容,但这一点在去年高考题中表现的并不明显,18年新高考中极有可能会有所体现,大家需要注意。
预计 2018 年高考地理试题难度、知识点布局、命题特点等会延续往年的风格,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突出对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研究近几年全国卷试题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小切口、大纵深——考查对细节知识、原理的理解
2、创设新情境——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图文信息、运用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贯穿全卷
4、要求答题规范,注意地理术语地运用
5、地理素养、地理思维考查贯穿始终
地理学科是文科学生感觉难度比较大的科目。一方面自然地理部分知识思维难度大需要学生思维清晰,而人文地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需要学生具备生活常识、了解时事热点;另一方面知识点细小、琐碎,系统性差,不便掌握。
地理全国卷的突出特点是“小切口、大纵深”,出题往往围绕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层层深入,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是否准确,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原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生感觉高考难度大的原因。
针对地理学科特点、高考考试动向,我们给出的备考建议如下:
1、系统地进行两轮复习——重视一轮复习的系统性、以及基础知识落实;二轮专题复习,注意知识的提升、融会贯通。
2、抓主干知识、核心理论——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规律理论的精髓。注意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运动、地质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文地理的区位理论(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
3、关注每个知识细节——精讲精练,真正弄懂弄通细小知识点。
第三篇:2013湖北高考语文大纲
2013湖北高考语文大纲
【考纲解析】
今年湖北语文考纲的最大变动之处有两点:一是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的“文学常识”里增加了一条要求――“理解‘附录三’中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二是对附录二“古诗文背诵篇目”中的初中篇目进行了调整,将《论语十则》、《岳阳楼记》、《关雎》、《春望》等四篇古诗文撤下,换上《鱼我所欲也》、《醉翁亭记》、《使至塞上》、《水调歌头》等四篇,其余篇目保持不变。
命题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试卷题型及其赋分比例、难度控制的要求也都没有改变。
【备考建议】
1、充分重视教材资源的利用,重视课内外衔接。2012年湖北语文考题中相当数量的命题材料来自于教材,除语音、文字、词语、诗文名句、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题直接取材于教材之外,其余如古诗鉴赏、文言虚词、语言运用等题目都与课文密切相关。
2、充分重视2012年湖北卷的示范作用。2012年湖北卷是由旧高考转向新高考的第一份考卷,体现了湖北新高考的基本方向。今年湖北考纲对“题型示例和参考答案”进行了调整。在总共更换或添加的15道题目中,出自2012年湖北卷的就有12题。研究这些题的命题意图和题型特点,会使我们的复习备考少走弯路。
3、充分重视训练内容的全面落实。既要对湖北卷传统的考查热点继续予以关注――例如文学作品阅读中的散文阅读,作文考查中的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又要对湖北考卷近年来较少考查或尚未尝试的考试内容、题型――如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小说阅读、作文考查中的看图作文等适当强化训练。
4、充分重视这次考纲调整增加的内容:“理解‘附录’三中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按照往年惯例,考纲改变的内容一般在当年高考中马上就会得到体现。对于今年考纲增加的这一条要求,如果我们对照“题型示例”、“文学常识”中的第2题(2012湖北卷)、第3题(2012江苏卷)来加以思考,我们就会明白增加内容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第四篇:2009年湖北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完整版)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湖北卷)
文史类
一、选择题:
1.若向量a=(1,1),b=(-1,1),c=(4,2),则c=
A.3a+b
B.3a-b
C.-a+3b
D.a+3b
2.函数y
A.y
B.y
C.y
D.y12x1(xR,且x)的反函数是 12x212x1(xR,且x)12x212x1(xR,且x)12x21x(xR,且x1)2(1x)1x(xR,且x1)2(1x)
11”是“cos2”的 223.“sin=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从5名志愿者中选派4人在星期
五、星期
六、星期日参加公益活动,每人一天,要求星期五有一人参加,星期六有两人参加,星期日有一人参加,则不同的选派方法共有
A.120种
B.96种
C.60种
D.48种
x2y2x2y
21的准线经过椭圆1(b>0)的焦点,则b= 5.已知双曲线224b
A.3 B.C.D.2
6.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ACC1=60,∠BCC1=45,侧棱CC1的长为1,则该三棱柱的高等于 0002
A.B.C.D.22323
3
7.函数ycos(2x)2的图像F按向量a平移到F/,F/的解析式y=f(x),当y=f(x)为奇函数时,6向量a可以等于
A.(,2)
6B.(,2)
6C.(D.(
6,2),2)
6
8.在“家电下乡”活动中,某厂要将100台洗衣机运往邻近的乡镇,现有4辆甲型货车和8辆乙型货车可供使用,每辆甲型货车运输费用400元,可装洗衣机20台;每辆乙型货车运输费用300元,可装洗衣机10台,若每辆至多只运一次,则该厂所花的最少运输费用为 A.2000元 B.2200元 C.2400元 D.2800元
9.设xR,记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为[x],令{x}=x-[x],则{
5151
1},[], 222
A.是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
B.是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 C.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D.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10.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性状来研究数,例如:
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成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及时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A.289 B.1024 C.1225 D.137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
上,一题两空的题,其答案按先后次序填写。.已知(1+ax)3,=1+10x+bx3+…+a3x3,则12.甲、乙、丙三人将参加某项测试,他们能达标的概率分别是0.8、0.6、0.5,则三人都达标的概率是,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达标的概率是。13.设集合A=(x∣log2x<1),B=(X∣
X
1<1), 则AB=.X
214.过原点O作圆x2+y-6x-8y+20=0的两条切线,设切点分别为P、Q,则线段PQ的长
为。
15.下图是样本容量为200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数据落在【6,10】内的频数为,数据落在(2,10)内的概率约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
在锐角△ABC中,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且a2csinA(Ⅰ)确定角C的大小:
(Ⅱ)若c=7,且△ABC的面积为
32,求a+b的值。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围建一个面积为360m的矩形场地,要求矩形场地的一面利用旧墙(利用旧墙需维修),其它三面围墙要新建,在旧墙的对面的新墙上要留一个宽度为2m的进出口,如图所示,已知旧墙的维修费用为45元/m,新墙的造价为180元/m,设利用的旧墙的长度为x(单位:元)。
(Ⅰ)将y表示为x的函数:
(Ⅱ)试确定x,使修建此矩形场地围墙的总费用最小,并求出最小总费用。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四棱锥S=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SD⊥平面ABCD,SD=AD=a,点E是SD上的点,且DE=a(0<≦1).(Ⅰ)求证:对任意的(0、1),都有AC⊥BE:
(Ⅱ)若二面角C-AE-D的大小为60C,求的值。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an}是一个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且满足a3a6
=55,a2+a7=16.(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若数列{an}和数列{bn}满足等式:an==
b1b2b3b23...n(n为正整数),求数列n222
2{bn}的前n项和Sn
20.(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过抛物线y=2PX(P>0)的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M、N两点,自M、N向准线L作垂线,垂足分别为M1、N1(Ⅰ)求证:FM1⊥FN1:1、、2、,3(Ⅱ)记△FMM1、、△FM1N1、△FN N1的面积分别为SSS,试
判断S2=4S1S3是否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2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关于x的函数f(x)=
+
+
x3+bx2+cx+bc,其导函
3数为f(x).令g(x)=∣f(x)∣,记函数g(x)在区间[-
1、1]上的最大值为M.(Ⅰ)如果函数f(x)在x=1处有极值-,试确定b、c的值:
(Ⅱ)若∣b∣>1,证明对任意的c,都有M>2:
(Ⅲ)若M≧K对任意的b、c恒成立,试求k的最大值。
第五篇:2011年湖北高考数学答案(文科)
喜糖
作者:湘潭市湘钢二中黄治坤
指导老师:张向阳
人生有四大喜事,莫过于“久旱逢甘露,它乡遇故知。洞房花烛
夜,金榜题名时。” 而喜糖便是在“洞房花烛夜”那天产生的,它代
表的是喜庆,希望的是成亲之人能甜蜜到老,幸福快乐!
我爱吃喜糖,因为它独有的含义,吃在嘴里感觉更甜!扳着手指数,撑着脑袋盼,终于等到了姐姐大喜的日子。阳光明
媚,万里无云,好像是上帝给姐姐的馈赠,又好似丘比特给姐姐的喜
糖。盛装打扮的新娘,正等待着新郎对她的拥抱。他们真守时,8:
30,你看,贴着“百年好合”的车队向新娘开来,大家都做好了准备,准备抢红包,抢喜糖,虽然得到的不多,但这却是一种快乐,是一种
祝福。激烈的“战斗”后新娘被抱上了车,我们要启程了,似如长龙的车队,行驶在宽广的绿荫大道上,不失气派。一路上奔驰,奥迪可
出尽了风头,在阳光的陪衬下夺人眼球,阳光透过车窗,照在了用五
颜六色的精美的喜糖上,一闪一闪的,幻化出七彩光芒,迷人眼!
漫长的车程过去了,我们走进了酒店,服务生的手中端着几个大
碟子,上面盛满了:烟,槟榔,口香糖和必不可少的喜糖。我毫不客
气的就抓了一把喜糖,揣进了兜,结果都盛了出来,哦!~今天上午的喜糖我还没吃完,现在我满嘴都是糖味,舅舅说我太贪嘴,我回答
说我这叫感受幸福美好的时光,丝丝甜意,从嘴融入心里,真舒服啊。
十二点的钟声响起,菜上桌了,听说这里红烧排骨好吃,可我一
尝便马上吐了出来,居然是甜的排骨,妈妈说我是甜嘴,吃啥啥甜,于是她叫我去祝福姐姐她俩,说有了我这张甜嘴,新郎,新娘一定会
百年好合,白头偕老。我由着性子说道,妈妈,你怎么不让我这张甜
嘴祝福咱家,幸福安康呢?妈妈笑了笑说:“这样当然好!但你要明白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还不快去!”我彻悟了。有快乐就要学会
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就像结婚必须要有喜糖一样,因为结婚
是一件快乐的是,而喜糖便是传递快乐火种的火炬!难道不是吗?
喜糖被发到了每一个人的手中,快乐也传递到了每一个人的心
中,嚼着可口的喜糖,快乐便在我的心里生根。喜糖我依旧爱吃,但
它的甜比以前更浓,更耐人寻味了!
小小的喜糖里原来包裹的不是糖而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