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职业到底有那些?
法律职业到底有那些?
绝大多数人对法律职业的认识皆源于影视媒体中法官、检察官、律师在法庭中抗辩搏弈的精彩场景。在新闻媒体和影视作品的渲染之下,许多年轻人在童年时期就充满了对从事上述职业的向往,以至于在其青年时期就开始积极规划法律职业生涯。
那么法律职业到底有那些?我国《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第一条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该条规定:为建立和规范国家司法考试制度,提高和保障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队伍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因此,我国法律职业当然包括了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四类职业。由于我国正在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了填补法律专业人才短缺的现象,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下发了《关于调整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该通知规定了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工作的组织机构和法律顾问的归口管理机构。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也规定了基层法律服务人员资格的考核办法和申请程序,该办法的实施也相应的填补了社会各基层对法律服务人员的需要。因此,在笔者看来广义的法律职业当然包括了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企业法律顾问和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六类人群。但是,无一例外的是上述法律职业皆须通过相应资格考试,其中司法资格考试以其权威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处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顶端。
二、司法考试备考范围
司法考试是法律职业大门的敲门砖。那它考些什么?这是众多潜在的法律职业从业者热衷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以国家司法考试考试科目为蓝本,帮助大家了解司法考试的考察科目及分值分布情况。
1、试卷一考察科目。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系2009年新增的考察科目,在卷一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如单选题的前五道全部都是考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此外,卷四第一道简答题更是直接考察考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领悟。该科目的总分达到了25分,俨然成为司法考试新贵;
《法理学》一科考了7道单选题、6道多选题和4道不定项选择题,加上卷四一道25分的论述题,总分为48分;
《法制史》依旧是考查分数最少的科目,共考了5道单选题、3道多选题共11分;
《宪法》考了6道单选题、6道多选题和2道不定项选择题,共计22分。;
《经济法》的分值比2008年增加了5分,总分达到45分,是卷一分数最高的一科,考查的形式是5道单选题、12道多选题和3道不定项选择题。“三国法”方面;
《国际法》考了4道单选题、2道多选题、1道不定项选择题,共计10分;《国际私法》考查7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和1道不定项选择,共计17分;《国际经济法》考查7道单选题、4道多选题和1道不定项选择,共计17分。“三国法”合计考查44分,与往年分值基本持平;
《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考查了4道单选题、3道多选题,共计10分,是2009年司法考试中考查分值最少的科目。
2、试卷二考察科目。
《刑法》客观题考了20道单选题、15道多选题和4道不定项选择题,共计58分;
《刑事诉讼法》客观题考查18道单选题、14道多选题和3道不定项选择题,共计52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客观题考查12道单选、11道多选和3道不定项选择题,共计40分。
3、试卷三考察科目。
《民法》考查了24道单选题、20道多选题和3道不定项选择题,共计70分,考查分值为各科之最;
《商法》考查了10道单选题、9道多选题和3道不定项选择题,共计34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商法》的案例题继2008年之后,不再列入卷四进行考察,所以分值与去年的28分相比,没有太大增长。
《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共考查16道单选题、11道多选题和4道不定项选择题,共计46分。
4、试卷四考察科目。
试卷四将考察科目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其目的是考察考生的法学理论功底。该卷的考察范围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简答题20分、《法理学》简答题25分、《刑法》案例22分、《刑事诉讼法》案例21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20分、《民法》案例22分和《仲裁法》案例20分。综上所诉,结合各考察科目客观题部分,《刑法》总分80分、《刑诉法》总分73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总分60分、《民法》总分92分、《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共66分,与往年基本持平。
通过观摩该表,相信大家对历年司法考试的通过率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笔者将详细介绍我国司法资格证的分类。司法资格证-----即法律职业资格证。该证因其发放条件和适用范围的不同而分为A、B、C三类。A类证的发放人群是通过司法考试360分的分数线的考生,该证适用于全国范围。B证则是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和西部欠发达地区通过司法考试放宽地区分数线的考生,该证仅在上述放宽地区适用。C证仅发放给新疆、西藏地区通过司法考试单独划定分数线的考生,该证仅适用于新疆和西藏。因此,司法考试360分的分数线只是一个相对值。我国司法考试最终的录取率是由司法部、最高法、最高检组成的国家司法考试委员会进行调控的。据司法部高层人士称,我国将在推行司法考试的十年时间内储备50万个具有司法资格的法律人才,以备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之用。近年,随着国家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司法系统的投入以及法学专业的毕业生的不断膨胀,自2007年以来,我国司法考试录取率有所增长,其主要表现为严格控制A证的通过比率,适当放宽B证和C证的通过比例,引导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的人员投身于西部建设,以缓解西部地区司法系统法律职业人员断层的危机。
三、司法考试扬帆起航
一、准备阶段
(一)司法考试资料准备。
围绕着司法考试经济,大量的官方和民间的司法考试培训辅导机构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司法考试培训市场上成规模的助考培训机构达二三十个,其设置在各省市的教学辅导分支机构达千余家。有的知名辅导机构法.律教育网还将司法考试的培训讲座设到了一海之隔的台湾和香港。上述辅导机构为提高知名度、吸纳生源还纷纷出版了司法考试辅导教材。如此以来,图书市场上流通的司法考试的教材就达十余种。
欲善其事,必先工其器。
如何挑选一套优质的司法考试辅导用书对顺利通过司法考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将结合自己司法考试的经历推荐如下资料供大家参考。
(1)《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用书》。业界俗称“三大本”。由于2006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制,司法部不再冠名出版司法考试指定教材,继而该辅导教材转由司法部旗下司法考试专家命题组编纂。不容置疑,该教材仍然居于司法考试的权威辅导教材的顶端。由于我国司法考试面向国民教育本科学历,因而《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用书》在内容和体例的编纂上照顾了非法学本科学历的考生。因此,将该教材比喻成法学学科基础教材毫不夸张。在具有法学基础教育背景的初考考生看来,该教材有理论篇幅过于臃肿、司法考试考点不突出等缺点,于是该教材经常被具有法学基础教育背景的初考考生束之高阁。但在该教材上述的缺点背后却暗藏“杀机”。以08年和09年两年司法考试法理学试题为例,上述两年的试题中竟然直接引用辅导教材中的晦涩原句。全国几十万考生在大跌眼镜的同时,既而欢呼雀跃或叫苦不迭。对于该教材的使用,笔者建议:无论考生是否具有法学基础教育的背景,必须精读”三大本”第一册。第二册和第三册则可当做“词典”,用以查询生僻的法律术语和概念。之所以提出如此功利的建议是源于我们的备考要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在重点考点上。
(2)《司法考试梦想成真应试指南辅导用书》。该教材系司法考试培训业界最权威的网上远程教育培训机构---法律教育网编著。该培训机构签约了一大批顶级权威司考名师和命题专家学者,例如法律教育网权威刑法签约授课名师阮齐林、姚贝、民法授课名师姚欢庆、席志国、赵德勇,权威刑诉法名师刘玫、民诉法名师杨秀清,行政法名师吴鹏,理论法名师杨帆(男)、叶晓川、王旭,三国法名师李毅、杨帆(女),商经法名师张海峡等等,负责专攻司法考试命题和辅导方向,其中不乏前司法考试命题人和现司法考试命题人的学生。与“三大本”辅导教材截然不同的是,该培训机构出版的辅导教材内容精要直击考点,将司考考点、重点法条、司考历年归类真题、配以章节练习四位一体,非常适合具有法学基础教育背景的考生使用,减负作用明显。
(3)《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考点归类精解》。司法考试是考点重复率较高的国家级考试。在历届考试中,不乏将历年真题稍作修改后重复面世的情况。因此,司法考试业界有“做历年真题就是作未来试卷”的说法。2008年笔者曾因工学矛盾导致备考不佳,当年,笔者在专攻历年真题的情况下仓促应考,取得了340分的考试成绩。如此一来,在司法考试业界传说的凭一套真题通过司法考试的也就并非信口开河了。因此,笔者着重推荐《司法考试历年试题及考点归类精解》一书。该书一套八册,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其特点是将同一考点所涉及的历年真题全部编撰在一起。同时,该书在详细剖析解真题的基础上,注重对考生的法学理论基础的考查。其真题解析以实战出发点,从不同的侧面帮助考生揭示考点的变化形式,从而有效的规避命题人设置的“陷阱”。因此,该书在司法考试教材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得到了众多考生的推崇。那么怎样使用该书呢?笔者建议:可先以涂改液将该书的答案覆盖后,再用铅笔在该书上勾画选项,然后对照每一题的解析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用笔记记录自己的错误。如此反复,以练习题感和阅读速度最终达到熟能生巧。当然,如果是在法律教育网司法考试题库做真题的考生不必用涂改液答案覆盖,也不用记录错题,因为法律教育网司法考试题库会自动记录你在做题过程中的错题。笔者正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真题(20余遍),为通过司法考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司法考试网络教学资料的选择。司法考试备考是否捷径?答案是:有。当然笔者的这种肯定的回答是建立在对司法考试考查什么、怎样考察等问题有非常清晰认识的基础上的。由于司法考试是考点重复率较高的考试,所以某些官方或非官方的司法考试辅导机构中有专门一批高端学者对其命题方向进行研究与预测。在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实施第八年的背景下,还没有被涉及的考点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同时,还有一批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成员(法学研究学术带头人)昔日的学生活跃在司法考试培训市场,他们能对司法考试命题人的研究方向和命题思路做出敏感的反应。基于此原因,司法考试培训界猜到题、压准题的现象屡见不鲜。下面笔者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以提高司法考试的备考效率。目前,较大的司法考试辅导网站有法律教育网等,其中以法律教育网的口碑最好。该网站以性价比极高的普通班(900元)、精品班(1500元)、实验班(2800元)三个班次为全国乃至港澳台考生提供旗下所签约顶尖司考授课名师的最新司考辅导课件,尤其是课件中的教学交互互动功能的领先设计深为笔者和广大学员喜爱,同时,该机构还设立了司考资料、司考经验交流,司考论坛,司考指南等版块供备考者交流学习经验检验学习成果。在这些名师讲座的指导下,笔者集中优势精力专攻重点,2010年司考成绩斐然。
(二)营造良好的适考环境。
“司法考试是一个人的战争,敌人就是自己”,这是司法考试业界一句精辟诠释。既然是一场“战争”,那么“参战者”就要有上“战场”作战的心理准备。笔者认为良好的适考环境就是这场战争的阵地和后勤保障。因而,如何营造良好的适考环境是摆在每个考生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以下笔者着重谈谈自己作为在职考生的体会。
(1)正确处理司法考试和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
据有关网络调查机构统计,普通备考者通过司法考试的平均时间为3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司法考试和家庭生活的关系对顺利通过司法考试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备考者可以向自己的亲属详细描述通过该考试的职业前景,并与其进行人生规划、职业规划的探讨,以取得父母妻儿的理解和支持。此举可规避或减少因备考司法考试导致的家庭矛盾。
(2)正确处理工学矛盾。
司法考试备考和工作的矛盾是每个在职考生必须正确处理的问题。笔者曾在数年的备考过程中饱受其折磨。那么这样处理该矛盾呢。笔者有如下建议:首先,在职考生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在工作上保持旺盛的精力,毕竟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本。其次,备考司法考试要取得领导和同事的支持,要让同仁们明白身边有一个专业法律人才是有百利无一害的。最后,备考者要在不影响工作业绩的情况下将备考复习引入工作实践,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以不断强化备考复习的效果。
(3)消极心理调试及压抑情绪的疏导。
司法考试备考过程是法律职业人心理成长的必经阶段。法律职业人在经过该阶段的心理磨砺后,势必为增强其日后职业生涯中的抗压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平稳度过该阶段是每个考生不应忽视的问题。适当的压力当然能够帮助法律职业人迅速的成长。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也会导致备考人员出现意外。2009年,某市一名考生因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其第三次的司法考试备考过程中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生命。该事件曾令众多司法考试备考者为之扼腕,并给业界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思考。笔者结合其亲身经历,总结了备考者在备考过程中易出现的心理阶段,即兴奋期、成长期、懈怠期、稳定期、抑郁期五个阶段。备考者复习过程中可能还会出项上述五个心理阶段相互纠结情形,让备考者不胜其烦,以至于影响到家庭生活、工作和学习。下面笔者将以一个年度为备考周期,描述上述五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兴奋期和成长期一般出现在司法考试备考初期,上述阶段属于积极的心理阶段;懈怠期一般出现在备考复习的中期,该阶段以丧失学习动力(书看不进、题做不好)为主要特点,该阶段为消极的心理阶段;稳定期则是在突破懈怠期之后的一段心理稳定阶段。该阶段一般出现在考前3个月内,此阶段往往是决胜司法考试的黄金阶段;抑郁期一般在考前一个月内出现。该阶段系备考者历经了漫长的备考过程后,产生的心理疲惫和生理疲劳阶段,该阶段属于消极心理阶段。处于该阶段的部分备考者甚至还会出现与司法考试相联系的幻听幻象等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那么怎样调试和疏导消极心理调试及压抑情绪呢?笔者认为:出现消极心理阶段是备考过程中心理及生理极度疲劳症状的表现。因此,适当的放松和休息是最好的处方。当备考者处于上述阶段时,可以瑜伽、太极或慢跑等运动将紧张、抑郁、愤怒等消极情绪随体内汗液排出,以达到精神放松的目的。如果备考者长期处于抑郁期,则可以服用如逍遥丸、安神补脑液等中成药缓解精神紧张。必要时,可接受中医按摩理疗以缓解躯体化的紧张和疲劳。同时,增加与感情亲密人员的交流或喂养宠物都是缓解上述症状的良方。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司法考试最重要的特点是规律性很强,重点非常突出,即大约80%的知识点是每年反复考核的,而这些重点内容又只占大纲内容的 30%.从理论上说,只要掌握了这些重点内容,就一定能通过考试。可见,司法考试的复习是一门“放弃的艺术”,考生可轻视甚至放弃不重要的内容;允许“投机取巧”,因为可以直奔主题。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重要考点和如何牢固掌握重要考点并且能在考试中正确运用。重要考点的确定有两个最有效的途径:第一个途径是反复研究近五年的真题。可以说历年真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就是重点,这是一个真理,屡试不爽。第二个途径是通过对考试普遍规律的把握来确定司考的重点。在考核的内容上,各种类别的考试的重点可以概括为九个字:“重要的、新颖的、例外的”。所谓重要的知识点,是指调整社会生活频率最高的法律制度或者部门法。所谓新颖的知识点,是指新出台的重要法律和司法解释。所谓例外的知识点,是指对原则规定的例外规定。并且,如果一项法律制度同时充足“重要的、新颖的、例外的”这三个要件,就一定是重中之重。比如《物权法》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地役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这也是规律,重复发生作用。
二,司考记忆多轮重复,科学记忆。
法学是一个强调记忆和熟悉的人文学科,虽然说法学最终考察的是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记忆实为逻辑运用之根基,根基不稳,运用终不能自如。也就是说,考生首先要能记住大量的信息,包括重点法条、理论要点等,而记忆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对此,从记忆的规律看,众多人类学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多次重复是高效记忆、牢固记忆的唯一方法,对记忆能力差的考生就更要强调重复记忆。
重复在司法考试的复习中又是有语境的,司考中的重复由于信息量大,如果将大纲划定的范围全部记下,显然不可能,这就需要科学记忆。这里说的科学记忆,首先是考什么才记什么,如何实现?就是上面说的从真题出发,把历年真题一五一十,丝丝入扣地过上三遍,利用真题定取舍,利用真题辨枝干,利用真题抓核心,利用真题建体系,把考点找出来,把考点的体系全部记住。其次,科学记忆还要挖掘技巧,切忌死记硬背,技巧可以总结为:“口诀化、串联法、体系化”九字方针。具体讲,口诀化,就是将纷繁复杂的数个相关知识点编成口诀,5个字记住5个考点,10个字记住10个考点;串联法,就是就一个主题范围,或纵向或横向展开,将该范围所有考点一网打尽;体系化,就是在部门法的层面,理清脉络,绘出知识树,做到真正融会贯通,通过整体记住细节。一言以蔽之,科学记忆,不要全记,但该记的要记全,不要死记,但要记死。
第二篇:法律职业调查报告
职业调查报告
民商法学院2010级3班
黄博君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发展,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日益多样化;就现阶段而言,法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已进入瓶颈。在本次假期中,我通过向周围从事与法学专业相关职业的亲戚、朋友以及一些从事与法学相关职业的专业人士的一系列了解、咨询;收集一些对我们今后就业选择、职业规划有益的资料进行学习、深入分析,从而得出有助于我们今后职业选择较为有效的参考信息。我主要了解的是与经济侦查相关的公务员及律师职业方向。具体内容如下:
一、职业内涵:
经济侦查及经济犯罪侦查,是指公安机关经侦部门为侦破经济犯罪而获得证明有无犯罪事实、犯罪情节轻重的有关证据以及捕获犯罪嫌疑人所依法采取的专门的调查措施和强制措施的总称。经济犯罪侦查主要是针对经济犯罪而言的,是为满足新形势下防控经济犯罪工作对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经教育部批准在全国本科院校中率先开设的公安应用学科。国家旨在培养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系统掌握职务犯罪侦查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在检察、纪检、公安及企事业相关工作岗位上所需的侦查技术能力,能在检察、纪检、公安及企事业相关工作单位从事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人才。现在,该专业已经在很多高校开设,一般都是包含在侦查专业内进行招生。
二、入职条件:
经济侦查类相关职业需要系统全面地掌握经济犯罪侦查专业 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熟悉和掌握金融、税务、走私、保险、会计、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经济犯罪侦查系列职业,较为对口的专业是经济犯罪侦查师,其核心课程包括经济犯罪侦查的措施与策略、金融犯罪案件侦查、涉税案件侦查、走私犯罪案件侦查、公司犯罪案件侦查等。
从事该相关专业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同时是法学专业学生(经济法学、诉讼法学专业学生较有优势),同时应当通过司法考试;并且要求掌握一定的经济、金融、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最好能够具备会计、金融类第二学士学位;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经济侦查师一般分为三个级别:助理经济犯罪侦查师、经济犯罪侦查师、高级经济犯罪侦查师。其中报考经济犯罪侦查师、高级经济犯罪侦查师的要求较高:经济侦查师要求研究生以上或同等学力应届毕业生或具有一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高级经济侦查师要求研究生学历同时工作一年以上、本科学历同时工作两年以上或大专学历工作三年以上。
同时,该类职业主要以侦查类法学专业学生为主,并且要求具有一定经济学、财务类基础知识;同时自从中国入世后,对经济犯罪类侦查手段、方法及形式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国家对经济类犯罪非常重视,尤其针对贪污受贿等一系列与国家工作人员相关犯罪的惩处力度不断加大,对这类职业需求人数较多。
三、招录程序:
1、招录公告:(1)报考条件--基本条件:大专以上学历、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无犯罪纪录;特殊条件:与专业相关的年龄、身体条件。(2)报考职位--分国家机关公务员、地方公务员同时考试,两个只能报一个;选择与本人相同或相近专业)
2、考试部分:进行笔试、面试两次考试
3、查询所报职位的最低分数,预测是否过关。
4、查询所报岗位入围人员名单,确定是否入围。
5、关注所报岗位的资格审查时间:参加资格审查:毕业证、学籍证明、户籍证明、学生证、自我简历等。
6、关注所报岗位的体检或体能测试时间
7、关注所报岗位的资格面试时间
面试内容:报考动机、举止仪表、个人情况介绍、工作态度、人际关系处理、复杂事件处理、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行政公文应用(演讲稿);方式:现场表达当场评分、公布分数;
8、查询所报岗位面试入围人员名单,确定是否入围
9、录用考核:两种方式:发调查函、派人到所在学校或单位
10、关注所报岗位人员录用名单:公示一周
11、关注所报岗位录用人员报到时间、地点、有关手续
四、职业前景:
从现阶段来看,中国进入WTO后,经济贸易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需要相应的法律规范来调控。这使得经济侦查类职业需求量较大,对经济类侦查方向的职业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如需要经济类、金 融管理、财务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相应的法学专业学生。经济侦查类的职业相对于其他侦查类职业危险性较小,主要面对的是经济类型犯罪,如走私假币、虚报注册资本、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等类型的犯罪。在工作的第一年,该类职业的薪酬可能会在2000元左右,薪酬处于中下等;但随着工作时间的不断延长,其薪酬会逐渐提高。从长远角度来看,经济犯罪侦查类职业的前景相对较为乐观,但是较多以文秘、行政职员为主。
第三篇:法律职业解读
法律职业解读
总有一些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欢迎你,未来的法官!欢迎你,未来的检察官!欢迎你,未来的律师!你就是正义的化身!这些标语里面,包含了一种期待,一种对法律的理解:法律是一项关于正义的事业,法律工作是一种从事正义活动的职业。这,也是民众对法律的一 种朴素的情感。
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属于社会的治理阶层,应该是一个社会的精英群体。在西方,这种精英政治有着深厚的传统,甚至形成了“裙带政治”。比如美国法学院,尤其是一些著名的法学院,以校友会为基础的“裙带关系”就很盛行。最高法院的法官和著名法学院的教授,往往出身“名门”,而我们也时常能够看到一些从事法律职业的“望族”。这种稍带“贵族政治”的法律传统,其实也是在维护司法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作为一个社会的精英群体,他们不仅形成了一个较为富有的中产阶层,而且因其本身素养较高、较为优秀,成为社会永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当然,作为一种需要专业技能的职业,进入这个群体有着较高的门槛。在美国,入学法学院考试的重点是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考察你作为一个社会秩序的看护者,思路是否清晰、严谨,而不会像我们这样侧重于考外语,他们考试的重点说白了,就是看你是否够聪明。也许有人会问,法律职业者的聪明,能超过那些诺贝尔奖大师或者艺术大师吗?科学家和艺术家诚然很聪明、很优秀,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却达不到作为社会管理层的法律人的要求。比如,艺术家的思维并不需要清晰和严谨,甚至可能恰好相反———是跳跃的、偏执的。他们的聪明、敏锐以及优秀,并不穿行于一种普适性的社会规则之间。而法律人的思维则建立在社会交往、社会认同基础上,要搭建一种普遍的社会规则,包括能够激发那些具有某种偏执倾向的艺术家创作热情的规则。
搭建我们生活样态的普遍规则,并以此评价人们的行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罗马人说,法律是一种知识,是一种技艺,也是一门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科学。然而,作为一种技艺或科学实践,法律职业在中国却遭遇着种种困境:其一是法律人对社会进步的推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二是法律职业有着较高的职业风险。我想,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这个社会通过法律进行治理的职业化程度不高。职业化程度与法律的专业化程度是成正比的;而且,法治社会治理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是法律获得社会认同和法律人自我认同的重要体现。我们经常强调,越是具有专业技能的人,越是不可被替代;越是不可被替代的人,越是具有社会存在的价值。
法律治理的职业化程度不高,在两种情形下为法律职业者带来了风险。第一种情形是,国家或者社会不需要或者不强调通过法律规则来治理,主要依靠少数人的政策或者意志行事。这时从事法律职业,政治风险很大。第二种情形是,虽然有大量的法律或者法规,但法律职业者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职业群体的规则意识不强,缺乏一种普遍的职业精神与道德约束。这种情形之下,社会制度设计上的任何缺陷(而相对于整个社会的治理来说,这种情形似乎不可避免),都会成为法律职业者行为失范的“诱因”。这样,法律职业者的风险就产生了。应该承认,第一种情形下的政治风险,除了少数妨碍独立司法的情况之外,目前已经大大降低。而第二种情形下所产生的职业风险,日益凸现出来。尤其值得深思的是,这种现象是在法律职业群体逐步迈向专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司法本身的范畴。我想,法治显然不仅仅是法官的法治,法律职业绝不仅仅意味着在司法部门(政法战线)工作。将法律作为一种职业,应该是一个更加广阔的社会层面的问题。
第四篇:法律职业生涯规划 访谈
城关区人民法院法官访谈实录
访谈人信息:
姓名:XXX
学号:123
院系:法学院
班级:法学2班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性别:男
年龄:32
工作单位:城关区人民法院
职务:法官
访谈设计及过程的说明:
1.联系受访者的方式:因受访者是本人的亲戚,所以直接与其电话联系约定访谈时间和地点
2.访谈时间:2012年2月15号
3.访谈地点:家中
4.访谈记录者:XX
5.记录方式:作笔记、录音
6.争取受访者有效合作与保护受访者的措施:为哥哥带点他喜欢的水果„„ 访谈问题:
1、所在职业的基本情况介绍和发展前景;
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在不同法系中法官的角色不尽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制肘、大公无私地根据法律判案。法官要通过对案件的审判,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及其他合法权利,实现公正的结果,同时,法官还必须遵循法定的诉讼程序,保护所有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平等地位。所以要当法官还是要本科以上学历、通过司法考试和公考、再考取检察官或法官。现在社会上法律专业人士处于一种饱和状态听说法学近几年就业率为倒数第一,不过,好好努力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研究生的需求还是很大的。咱们市优秀的法律研究生人才没几个,你回来,哪个单位都会要你。
2、近年来该职业的入职标准;
法官必须是具有“适当资格”的人才能担任,即他首先必须受过专门的法律教育,其次必须具有职业观念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职业观念素质更为重要。司法实践中发生的许多问题表明,司法公正和效率得不到保障,法官形象遭到破坏,其原因并非法官职业知识素质不高,而是法官欠缺职业职业道德。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
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不得担任法官。
3、该职业晋升中职位素质的主要条件、要求;
普通法是由法官创造和建立起来的,法官承担着传承和创造法律的重
任,因此,专业化及博学是成为法官的前提条件。法官的等级确认,以法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业务水平、审判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
据。
对于律师来说,典型的职业通路是什么?
4、法官等级设下列四等十二级: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高级法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大法官:一级、二级;首席大法官。对一般人都通用,也是正规路线。
5、其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业与课余职业素质锻炼的建议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如是说。的确,大到一个国家维护其自身统治秩序,小到公民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均离不开法律,而法律人才正是支撑起法律体系的主体。可以说,法律人才是否合格关系到法律能否充分发挥其作用,关系到法律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发挥作用的程度。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才。首先,我认为合格的法律人才要具有过硬的专业实力;其次,我认为合格法律人才要具有一颗法律责任心,把自己当成推进法制建设、净化法律环境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再次,我认为成为合格法律人才心中要具有强烈的宪法意识;最后,我认为合格法律人才要积极创新和开拓。
6、访谈心得:结合本次课程的知识学习和访谈调查
通过这次访谈,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法官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知道该
职业的素质要求、近年来该职业的入职标准,该职业晋升中职位素质的主要等等问题。通过对法官和法务的对比,结合自身特点,我明白了自己在这大学时代里应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如何培养自己的能力。让我及时彻底地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查阅大量资料后,审慎写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不再迷惘,坚定信念,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7、学业规划
大一:打牢地基。观念上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在大规划下要做小计划,坚持每天记英语单词、练习口语,并从大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修读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并尽早做好资料准备。大一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可适当参加社团活动,担当一定的职务,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技巧,为毕业求职面试练好兵。
大二:承前启后。在这一年里,既要稳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并要把一些重要的高年级课程逐一浏览,以便向大三平稳过渡。这一年,手中应握有一两张有分量的英语和计算机认证书了,并适当选读其它专业的课程,使自己知识多元化。可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如下乡、义工活动,也可尝试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兼职,多体验不同层次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大三:奋起直追。主动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并把大四的课程尽量挤入大三这一学期,以便大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求职或考研。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大三是到了快要把自己抛向社会的时候,因而要多向大四的师兄师姐打听求职信息、面试技巧和职场需求情况,请教写求职信、个人简历的经验,并在假期开始为自己心目中的职业进行实践。准备考研或出国留学的同学,则要关注考试资讯,尽可能多渠道地搜罗各种资料。
大四:扬帆千里。目标既已锁定,该出手时就出手了。求职的,编写好个人求职材料,进军招聘活动,多到求职网站和论坛转一转,你自然会享受到勤劳的果实。考研和出国的,现在就是冲刺期,落足功夫,争取把目标拿下。在同学们为自己的前途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毕业论文这一关可马虎不得,这是对你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检验,要对自己负责,别“剪刀加浆糊”就糊弄过去,想想被评上优秀论文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只要在大学前三年都能认真践行自己计划的同学,相信大四就是你收获的季节了。
生活上,在大学四年间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能使我们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要保证合理的营养供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能养成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等不良的习惯;并且在课堂上要认真详细的记笔记。
在大学本科期间,我们并不指望能学到什么高深的专业知识,而是应该把重心放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一个人贵在知道自己应该去干什么,“明其志,方能知所赴!”学校提供的平台是许多专家的共同认可的,适合大部分同学的需要,然我们自己应该更清楚自己的实际需要,在学的课程上有所侧重,有所安排,另外选学一些对自己有价值、有益处的课程„„这将更具个性化更能挖掘你的潜力。大学同样是一个施展表现你的才华的大舞台。好好利用它,也是一个任务。怎么说呢?有人说:“社会经验道义后社会上去培养也来得及,现在读好书不就行了么?”我认为这是各误区能力的培养其实不是一朝一夕的。就比如语言能力,我们从小就开始训练,对么?但你可以说——我现在的语言功底、交际能力非常出色了么?很少有!即使我们平时一直在培养的东西尚且如此,更何况工作能力呢?它常需要一定条件,一定时间空间的。许多大一没有从事任何社会工作的同学,往往到了大
二、大三就很难加入学生会、团委,等等,为什么呢?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把握大学里这个机会充分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
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思源湖畔、光彪楼里,时时飘来美妙的音乐。
各类大小社团所推出的活动络绎不绝,只要你在校园逛逛,回寝室时便会发现手里捧着一大堆海报、传单。这儿一个报告,那儿一个音乐沙龙,东边一场篮球赛,西边一处美食节。其中你择其一二参加可以帮助你缓解学习的压力,舒缓自己情绪,又可以广交朋友,走进大学的社团身份,对将来人生多元化有百利。
我上高中时的理想大学生活跟我现在的差距的确是很大,但那时只是天真的认为大学是很美好的。现在明白了,也认清了,并开始适应了。我想大学终究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所以学习还是第一位,这四年中一定要把学习抓好,尤其是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要好好学好,兴趣决定动力,我就是对很多事都提不起兴趣,才
会缺少很多的动力。总之大学生涯不一定要门门都是优秀,只要有拿得出手的就可以。毕竟各科都精通实在难做到。我也没必要订些不切实际的目标。
曾经读到了这样一句话“青春的含义就在于不管我们选择了什么、成功与否,都不后悔。我希望通过4年的大学生活,深切地体会到青春和成长所带来的喜悦和甘甜。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在经历4年的历练之后,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勇敢、坚强,并且积极向上。”对于我们在校的大学生,只有及早的设计自己的学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业规划。
在充分了解自己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有
可能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机会获得成功,实现自我、成就自我。
8、职业生涯规划
在分析自己各项条件后,我慎重选择了公司法务、公务员两个职业方向。为
了学有所用,我仍选择以法律为本行。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各大企业为实现其健康、合理发展,更加重视法务部的建设。这为法学专业的我们提供了极大地市场需求。我志愿成为一名法务工作者,为自己喜欢的企业独当一面。
现在就提升自身学英语四、六级争取拿优秀、普通话过级,且拿到英语口语等级证书,以优异的成绩过司法考试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
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充分利用学校或社团提供的培训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用真心交往,多结交益友。
在大学开始就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明确的规划。也许以后情况有变,但你现在也有动力有目标去努力。目标要么不定,定了就一定要实行。现在正是我们为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不能因为安逸的生活而放弃努力,因为小小的挫折而丧失信心,未来的命运是我们自己的,只要肯努力就会取得成功。
第五篇:法律职业行为规则
法律职业行为规则中“职业”的解释”
摘要: 法律职业行为规则中的“职业”,在此我将之理解为职业伦理。所谓法律职业伦理,是指法律职业者在其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职业人员是法律的实施者,也是法律的维护者,直接影响着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有必要对其职业伦理有所规范,从而有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本文主要从什么是法律职业伦理和如何完善法律职业伦理等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职业伦理
法律职业者
职业伦理教育
一.何为法律职业者? 从广义层面讲,法律职业者包含着三类法律人。第一类为应用类法律人,主要是法律实践者,由法官、律师、检察官以及立法人员等组成;第二类为学术类法律人,主要是法律研究者,如法学教授、法学研究人员等;第三类为辅助类技术应用型法律人,如书记员、法律助理、司法秘书、司法执行人员、司法警察等人员。本文所称法律职业者,专指律师、法官与检察官。
孙笑侠教授认为法律人有四方面标志性的特点:(1)他们的技能以系统的法律学问和专门的思维方式为基础,并不间断地培训学习和进取。(2)法律人内部传承着法律职业伦理,从而维系着这个共同体的成员以及共同体的社会地位和声誉。(3)法律人专职从事法律活动,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或自治性。(4)加入这个共同体必将受到认真的考查,获得许可证,得到头衔,如律师资格的取得。①
孙教授在第二点中谈到了法律人的职业伦理问题,所谓法律职业伦理,是指法律职业者在其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步入21世纪之后,法律人的职业伦理问题,与对司法改革的质疑声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国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重要话题。
二.法律职业伦理所面临的问题
继2004年伴随一系列“律师参与腐败案”、“刘涌案”等事件引发的“律师整顿”运动之后,2008年、2009年又因一系列涉及从业面广泛、级别高的“法律人腐败窝案”,如“黄松有案”、“郭京毅案”等,以及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案件,比如“李庄案”、“彭宇案”、“许霆案”等案件而间接直接地触发了执政党、政府以及民众对于司法改革方向、法学教育等方面的讨论和反思。从我国司法界的现状来看,少数案件当事人及其委托的律师为了寻求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裁判结果,违法对法官进行拉拢、贿赂;也有极少数法官利用手中的审判权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办“关系案”、“人情案”和“金钱案”。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社会对司法公正、司法权威产生怀疑。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个别法官和律师串通,违反职业道德和纪律,损害了当事人利益,影响了司法公正,严重损害了司法权威,败坏了法官和律师的形象,弱化了民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近年来发生的法官违纪、违法审判乃至犯罪,让不少人不禁心生疑问:法律人的职业伦理身在何方?法律职业伦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司法公正和权威的一个关键问题
三.法律职业伦理问题的重要性
法律职业伦理是法治国家中的法律职业人必备的职业道德。法律职业人首先必须具备合格公民的道德底线,但仅仅于此是绝然不够的。既然“法治实乃法律职业人之治”,那么法律职业人必然具有其他公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的职业道德素养。像医生循医德、教师遵师德一样,法律职业人也同样应当信守相应的法律职业道德。在我国,关于律师与法官职业道德问题我们给予了比较多的关注,其实包括法官、检察官等在内的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法律职业道德都需要重视。试想,如果一个对蕴涵着自由、民主和普遍正义等道德价值的良法缺乏真正信仰的法学家,能够不畏权贵而敢于拒斥“恶法”流弊么?一个没有深邃地体悟法治精神、原则的法官或检察官能够做到独立而公正地适用法律弘扬正义么?一个没有对人的生命尊严与价值怀有真诚的敬畏而负责的道德信念的律师能够为“他者”的权益而勇于“铁肩担道义”么?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法律职业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法律职业伦理是提升我国法律职业人的整体素质,促使法学尽快走出“幼稚”的尴尬乃至化解“司法困局”的应然取向。我国经过30余年的法学以及法制的重建与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然而,法学“幼稚”的现实表现,使人不得不认真检讨这表象之外的因素——法律职业人包括道德品质在内的整体素质不高是其重要原因。处于经济高度增长而社会生活剧变期的中国,急迫地需要促进社会生活规范化的法治资源(包括法学思想与法律制度)的有效供给,法学家、法官、检察官与律师等法律职业人自当承负起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对于形形色色的“以权压法”、“以钱诱法”与“以情融法”引致司法活动失却公正 本性的司法现实,滥用当事人信任的律师、滥用司法权的法官和检察官是不能以法制不健全而推卸责任的。事实上,法律职业人普遍地欠缺法治国家要求的法律职业道德素养倒是直接因素,远比学养不够及制度不完善更为关键。(要知道,学养不足倒是可以“恶补”,制度的不完善亦是相对的。)惟有法律职业人道德素养的整体性提升,我国当前的法学和法治窘境才有改进的可能性。
四.法律职业伦理的特殊性
在对抗式的程序中,往往只有一个赢家。或者说,在逻辑上,只有一方的价值观会受到支持,而另外一方的价值观会受到贬抑或忽视。换言之,法律人的工作,不管是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在个案中,多是损一方益一方的工作,所以,它从来都不可能有大家都满意的结局。在这种背景下,法律人更容易遭至社会的诟病或者卷入某种道德漩涡之中,而与社会辩论或者政治争斗中失败的某一方道德观或利益集团一起成为失败者。②
法律职业和当事人都很容易陷入“对价性”的思维。当事人通过掏腰包来获取律师的法律服务,获取法院的判决,那么,将合法的辩护和裁判活动的成果据为己有就是理所应当的。从这种业务的实际状况来说,法律服务的启动及其质量能超越贫富差距,很容易被人认定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梦想。即使社会上一直都在批判医疗市场化思维所带来的医患关系的紧张,但不管怎样,即使是轻微的疾病,医生一般不会因为无利可赚而拒绝治疗。对所有的疾病都给予适当的治疗,对所有患者的生命都予以同等尊重,这一普遍性的医疗理念很自然地得到了人们的承认。但在律师的场合下,很难实现这种普遍利用法律服务的理想。即使有所谓的法律援助、公益诉讼,但它与庞大法律服务需求相比,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而律师的参与,在一个极端上,即使不请律师,当事人运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来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很广泛,在另一个极端上,投入了巨额律师费用的辩护活动,大部分都是和企业获取利益的行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法律职业(律师)的法律服务很容易成为营造和维护社会不平等的帮凶——进而使得人们把那些“为富不仁”、“社会不公”的帐都算在了“总是明目张胆地维护不公正现象”的法律职业身上。
更重要的是,绝大部分的中国法律人工作在一个高度行政化的环境中,即使是似乎纯粹商业化的律师,也会被纳入到了消除信访、解 决群体性事件的轨道中去。至于身处法院、检察院之中的法律人,更一直都是遵循一种行政化的工作程序。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律人还试图僵硬地采用已经陷入危机之中、未曾得到法学家阶层系统本土化移植改造的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规范原理,在面对高度行政化的道德困境,自然会显得无所适从。
五,如何完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
鉴于法律职业伦理的重要性,在发展中改革我国的法学教育事业,以提升法律职业人的整体素质,是法学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强化法科学生的职业伦理素养,既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培育的历史要求,也是法学教育顺应并推动法治社会发展的使命。
第一,应当明确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目的。大学法学教育的改革已经是人们讨论的热点,争议焦点集中在精英化还是大众化、素质教育还是职业教育。这一争议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目的的确定。我认为,根据法律职业的自身特点,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帮助法律职业者认识职业中的“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法律人。
第二,选择好适宜于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手段。考虑到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主要涵盖的是正义、廉洁、忠诚、严明等抽象内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可以采取榜样引导和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模拟法庭、多媒体播放、实验室实验、法院旁听等多样化的手段,将伦理教育的内容内化到教育对象的观念中。
第三,注意处理好法律职业伦理专门课程的教育与法学专业日常教育之间的关系。单靠新增加一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专业课程,很难真正达到提高法律职业者伦理素质的目的。要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专门课程之外,将法律职业伦理教学贯穿到各个部门法的课程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接受法律职业伦理知识的学习,才能保证真正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实现。
第四,保持从业前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与在职人员的培训齐头并进。大专院校的学生是法律人的后备资源,他们的职业素质修养直接关系到法律职业的发展前景,切不可忽视对他们所进行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而已经进入职业领域的法律工作者是适用法律的人员,他们 的职业素质修养影响到法律职业的现状,应形成规范的职业伦理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总而言之,法律职业伦理培养,是我们必须通过法学教育改革促进法律职业人职业伦理品质提升而努力的志向性目标,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注释:
①孙笑侠:《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载张文显、信春鹰、孙谦主编:《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47页.② 孙笑侠:《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参考文献:
[1] 孙笑侠:《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载张文显、信春鹰、孙谦主编:《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 孙笑侠:《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
[3] 李学尧:《法律职业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马宏骏:《法律人的职业行为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5]李本森:《法律职业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