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作者

时间:2019-05-14 10:2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作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作者》。

第一篇: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作者

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作者: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点xcj_1126 时间:2010-6-24 22:31:2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755

作文题目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一、审题

“绿色生活”是已被公众约定的专用词汇。在解读时,必须把“绿色”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要言之,“绿色生活”有三个重要内涵:①热爱自然;②护卫自然;③顺乎自然。请注意:“自然”是关键词。在涉及“精神层面”时,要特别注意“顺乎自然”这四个宇,切切不可将所有的“好东西”都堆在“绿色生活”之上。

1.对“生活”的理解

因“生活”的“面孔”之熟、含义之丰、范畴之广,故命题并未做任何提示和界定。但就具体写作活动而言,必须明确:①“生活”是这道命题的中心词,是写作的基本指向。②“生活”的基本义是人的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相区别;“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含经验)”和“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境况”等。引申义虽然比较多,但必须由“生活”的基本义派生而来,如果是象征或比喻义也必须有相似处和关联点。③“生活”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生活”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

2.对“绿色”的理解

这个题目中的“绿色”是一种隐喻。“绿色”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才具有特定的比喻义,即“提示语”中的“生机勃勃,赏心悦目”。命题中对“绿色”作了三个方面的提示,特别强调了“绿色”的理念涵义。在今天这个时代,“绿色”早成了一个高频词,其核心喻义是生命、生态,最终指向是“自然”。由此推及,“绿色”还可表达人们希望的、美好的、健康的、低碳的、积极的、和谐的、诗意的等含意。

3.对“绿色生活”的理解

“绿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多次使用、救助物种、保护自然之类的环保生活行为均属此列;大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不追求过度的时尚、拒绝过分包装、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随手关闭水龙头、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之类的低碳生活方式均属此列。而精神层面的生活,则要扣住“道法自然,(道家)或“天人合一”(儒家)的核心意蕴去找准契合点;人们的情智、态度、灵魂、禀赋诸方面都要紧扣“顺乎自然”这一核心意蕴去选择。例如重在享受过程的积极主动的快乐学习生活,又如既敬业乐业又能寄情山水、休闲身心的工作状态等。

“绿色生活”的写作必须将“绿色”和“生活”融为一体,不可割裂。不能只写“绿色”而无“生活”,也不能只写“生活”而无“绿色”。“绿色生活”可实写,也可虚写。“绿色生活”的写作难点在于;①人人有话说,如何才能说有意义的话。②大家知道是真理,如何说出个性化的真道理。③偌大的命题,如何精巧地切入和表现。④要谨防掉进“浅薄”和“平庸”的陷阱。

“绿色生活”,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也可写说明文。

二、评分

●凡是把“绿色生活”当作一个无所不包的“筐”,没有联系地把“宽容”、“坚强’’、“奋斗”、“爱国”、“母爱”、“科学”、“创造”之类生拉硬扯到文章中去,最高赋分不得超过41分,如果结构混乱、语言平淡等则不超过27分。

●凡是文章随意乱写、无章无序,或穿靴戴帽、中间硬套,思想平庸、语言贫乏、不认真写作的文章,原则上都要在及格线以下赋分。

●凡是泛泛而谈环保之类,无新意,无分析或意蕴的,且写作能力一般的,最高不能超过45分。

●凡是简单演绎提示语,所写均为正确的废话,语言表达一般的,最高不超过42分。

1.基本原则

评分必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重写作基本能力,特别是构思、语言、文体诸方面,须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

评分必须从今年考生写作的实际出发,公平公正,分等分类赋分,确保一定的区分度。

2.赋分等级说明

一类卷:63~70分: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文体写作提示

●议论文写作:

①能扣住“绿色生活”内涵,作个性化的解读,认识独到、深刻,观点与材料统一且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感,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或者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语言智慧、幽默、犀利,可视为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②能扣住“绿色生活”,提出有意义的中心观点,并能扣住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举例恰当,论据分析能扣上论点,综合运用论证方法,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富有概括力,可视为二类卷赋分。

③能抓住提示语中关于“绿色”的几个观点或其中某—个观点,进行分析和论证,写成常规式的议论文,但无明显的突出之处,可视为三类卷赋分。

④虽然观点正确,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明显有弱项,比如观点与材料内在联系不紧密,只列举而不作富有逻辑的分析;或者,虽是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但文章的观点属于人云亦云的套话或论据材料也没有新意等;可视为四类卷赋分。

⑤形式上是一篇关于“绿色生活”的议论文,但或者没有自己的中心观点,或者观点闪烁不明,或者缺少论证等,可视为五类卷赋分。

⑥对认识浅薄、思想平庸、语言贫乏、结构棍乱、随意组合不成章法的文章,可视为六类卷赋分。

●记叙文写作:

①文章从一个小且巧的角度切入,叙写自己或他人“绿色生活”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的体会或感悟,且构思精巧,语言富有意蕴;或者以独到的故事情节(或话题)为开篇,简洁而传神地描写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绿色生活”的图景画卷,引发自己对“绿色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且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形象,均可按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②文章以“绿色生活”为主体,故事情节生动,叙议得当,但主旨重在表达作者对“和谐”、“诗意”、“积极向上”等生活状态的体验或感悟,可按二类卷赋分。

③文章主体叙述的是与“绿色生活”相关的故事,且有一定的情节,引发的感悟只是提示语中的相关词、句的重复,且构思无明显新意,语言表达—般,可按三类卷赋分。

④有故事情节但无引人之处,有叙述和描写但无精彩之笔,立意主旨无新意,整体上语言平淡,表达上没有明显特色,可按四类卷赋分。

⑤所写故事情节明显“贴标签”,而引发的体验或感悟又与“绿色生活”若即若离,且语言表达有明显毛病,可按五类卷赋分。

⑥故事情节明显低幼化语言表达粗俗,前言不搭后语,文章主题不明,可按六类卷赋分。

4.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同时文章提交专家组。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参考赋分如下: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赋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完篇切题文章,赋分最高也不得超过25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赋分最高不超过13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采用“得分-错别字分=实得分”的计分方式:无错别字者一次性打上得分数;卷面较差的,最多扣1分。

南京师范大学紫金校区

第二篇:200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200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点

作文题目

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 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一、审题

1.对“时尚”的理解

命题“提示语”对时尚做了诠释:“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 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这种解读源于《辞海》,但又结合了命题 人的理解。对词语解读比较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表述的:①当时的风 尚:时兴的风尚。②合于时尚。前者是名词,后者应该是动词。而对“时髦”的 表述恰恰是“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新颖入时”。很显然,提示语中的诠释 是把《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时尚”和“时髦”两者做了糅合处理。

“时尚”是一部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独特创意和个性化追求,它是时兴的,在模仿和流行中形成。“时尚”的主要特征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审美;创意; 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考量,时尚有突然流行的时新性和流 动性,有一类人集体行为的自发性和群众性等特点。因此,时尚可能突然产生也 可以突然消失;有的时尚也可能沉淀为经典。时尚的层出不穷与经济基础、文化习俗、文明素养密切相关,因此,时尚会因时因地因人有别。时尚与人们的好奇 心有关,与审美和价值取向相关。因此,时尚的变动常常标志着价值观念的更替; 对尚也就有了雅俗、好坏、美丑之分。时尚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也可以在人 际交往或某些社会行为中发生。在通常情况下,政治变革和自然科学创新等,不 列入尚的范畴。

时尚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但必须有人模仿,又惧怕所有人模仿。时尚源于 独有的创意,但希望一时流行,又惧怕长期流行。因此,时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 概念,也是一个自我消解的概念。用哲学的语言来表达,某种时尚的极致就是某 种时尚的消亡。用文学的语言来表达,时尚永远在路上。2.对“品味”的理解

“品味”有名词和动词两种理解。放在这道题目中我们只能视为动词。①尝 试滋味;品尝。②仔细体会;玩味。其实“品味”是中国文化中的味觉隐喻,习

惯上理解为鉴赏、评价或判断。考虑到“品味”二字强烈偏向理性的选择和“文体自 选”写作要求之间的矛盾,我们认为这里的“品味”从记叙文写作的角度来说,可以 理解为“体验”、“感悟”;从议论文写作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体会”、“品 评”。

3.对“品味时尚”的理解

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命题,不适宜把“品味”和“时尚”作并列结构来理解。“品味时尚”,可以把“时尚”作为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品味”,也可以选取某种“时 尚”的观念、生活、事物来“品味”。“品味”的对象必须是“时尚”:写作的重点应 该落实在“品味”二字上。命题本身已经对“时尚”有了三个方面的“品味”提示,这很容易束缚考生的思维。

但这仅仅是提示,优秀考生完全可以不受这种提示语的暗示,而写出自己的独到、新颖的品评。

“品味时尚”这个文题,明显倾向于写作议论类文章。

二、评分

1.基本原则

评分须坚持立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 选定的文体要求。

评分须从实际出发,公平公正,确保一定的区分度。对那些紧扣文题、概念准确、判断恰当、论证严密,富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赋分时适当上浮;对虽然基本切题,但思想平庸、语言贫乏的文章,应在及格线以上4分内浮动;对偏离“时尚”,思维混乱,文风不正的文章,应在及格线以下赋分。

2.赋分等级说明

一类卷原则上63分以上;二类卷原则上56~62分;三类卷原则上四类卷原则上28~41分;五类卷原则上27分以下。

3。文体写作特别提示 0议论文写作:

①能扣住“时尚”,有个性化的“品味”,观点新颖,见解独到,论据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感,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或者能运用一个独特的“由头”,进行层层深入的品评,语言智慧、犀利,可视为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②能扣住“时尚”展开辩证分析,层次清晰,“时尚”现象列举恰当,语言准确,富有概括力,可视为二类卷赋分。

③能抓住提示语中关于“时尚”的几个观点或其中某一个观点,进行分析和品评,写成常规式的议论文,但无明显的突出之处,可视为三类卷赋分。

④形式上是一篇关于“时尚”的议论文,但没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或者观点闪烁不明,思维混乱;或者现象列举明显偏离“时尚”;或者语言表达明显缺少论证等,应当在及格线上下赋分。

0记叙文写作:

①记叙自己尝试时尚的经历或过程,进而引发自己对“时尚”的体会或感悟,且构思精巧,语言富有意蕴;或者以时尚故事情节为由头,引发自己对时尚或追求时尚的体验和感悟,且构思新颖,语言生动形象,可按一类卷赋分,特别优秀的可至满分。

42~55分; ②文章以时尚故事为由头,生发出来的主要是关于时尚和时尚背后的母爱、父爱、生活艰辛不易等体验或感悟,且情节合理,叙议得当,可按二类卷赋分。

③文章主体叙述的是一个与时尚相关的故事,引发的感悟只是提示语中的相关词、句的重复,语言平淡,表达上没有明显特色,可按三类卷赋分。

④所写故事情节明显“贴标签”,而引发的体验或感悟又是时尚之外的话题,且语言稚嫩,可视文章的具体情况,在及格线上下赋分。4.个案处理

①并未很好地理解题意,而把“品味时尚”作为一个概念来对待,全文呈现的是“品味时尚”是“诚实”、“善良”之类,赋分最高不超过49分。

②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③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④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参考赋分如下:不满100字,O~5分;200字左右,6~lO分;300字左右ll~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l~40分;600字左右4l~46分);来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⑤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赋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完篇切题文章,赋分最高也不得超过25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赋分最高不超过13分。

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为止:采用“得分-错别字分=实得分”的计分方式;无错别字者一次性打上得分数;书写明显较差的;最多扣1分。

阅卷样本作文(专家组评点)

品味时尚

随着经济与思想的解放,时尚这个概念越来越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是人们似乎总是把时尚与肤浅、奢侈等词联系在一起。其实,追求时尚是无可厚非的,这一行为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喜爱。关键是我们得了解时尚的本质,从而把握住时尚,不被各种时尚甚至伪时尚牵着鼻子走。

首先:我们要明确,真正的时尚,不是自我标榜,不是奢侈,不是肤浅的张扬,而是一 为内涵,一种美的内涵。君不见,打开电视机,各种夸张的广告迎面而来,这些广告词绝对 是毫不含蓄,直把自己的产品夸个天花乱坠。可事实是,有什么产品凭这些没内涵的自我夸 奖引领了时尚。真正永远走在各自领域时尚前列的牌子,如范思哲、阿玛尼、夏奈尔等,你 看过他们的广告吗?很少。为什么?因为他们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对产品本身的优化上,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与认可,从而赢得了时尚的垂青。所以,追求时尚,不是看看广告,而是去挖掘内涵,选择所爱,追求美的同时,你自然变得时尚。

第二,时尚不是哗众取宠,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对美的理解。罗丹说过,世上不是缺少 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模仿一句,时尚不是定义美,而是不同人对美的不同理解。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现象,诸如富家公子不顾人命只顾赛车,诸如山寨产品四处流行。有 些好事之徒大呼,赛车是时尚之举,山寨是时尚之趋!我觉得,这是不可理喻的。对,有时 时尚是与人民的传统审美观大相径庭,但不代表就可以以丑为时尚,最终人追求的是形态各 异的美好事物,而不是追求丑。飙车、山寨可以说是流行,但绝不是时尚,因为他们不美。时尚多变,是人对美的理解在变,而不是美在变。最后,谈谈时尚的生命力。有的时尚,最终沉淀为经典。为什么这些时尚可以成为经典? 因为这些时尚把握了美的共通性,或者说美不变的一面。在欧洲贵族、平民中都流行的莫扎 特的音乐,把握住了音乐对人性的洗涤,把握了音乐之美,所以他的乐章由时尚变为经典; 为人民喜爱的戏剧《牡丹亭》、《西厢记》等,把握了爱情的刻骨铭心,生活的无奈与酸楚,把握了人性与悲剧之美,所以也成为经典„„只有美,才是共通的。

所以,品味美,才能品味时尚。

[评语]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追求时尚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得了解时尚的本质,从而把握住时尚,不被各种时尚甚至伪时尚牵着鼻子走。”这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纲,考生用平时的笔触,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对时尚本质的理解,有深切的感悟。考生关注社会生 活,所举事例典型,恰当,说理也有一定深度。思维明晰而缜密,文通句顺,摆脱了泛泛而 论的虚浮的俗套,写得中规中矩、实实在在,很有现实意义,给人以启示、思考,本文综合 评分:65分

品味时尚

品名茗,如饮甘露。

品美文,如沐春风。

品时尚,酸甜苦辣。

魏晋时期,有一名叫宋玉的,长得很美,文采也很好,其写得赋更是大家的最爱,每次 出门,总是被大家包围,引起交通堵塞。而在间一时期,有一个才与宋玉同,却长得奇丑无 比的左思,他每次出门境遇就悲惨多了,人们纷纷向他扔臭鸡蛋。可怜他写就的《三都赋》 得到洛阳纸贵的效果。读宋玉的赋是一种时尚,看宋玉也是时尚;但看左总却不是。

原来时尚还与人的外貌有关。

“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的词在当时可是一绝,他在历经表妹进宫,妻子离之后,词 的境界一下子飞升,充满着爱恨情仇。读纳兰的词是一种时尚,如果当时谁要是不识纳兰,他就会被嘲笑,却原来真正理解容若的又有几人呢?“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入知。”

原来,时尚也可以是盲目的,挪永的词婉约细腻,他本也希能考上功名;但少时便有伟大志向,“少时壮且厉,抚剑 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满幽州。”但官场的失利,磨去了他的信心,皇帝一纸诏书“且 去浅斟吟啸,何要浮名。”他便离开官场,他下似李白潇洒走天下,也不像王维般从此隐居,他深深扎进市民堆中,为各色各样的人填词,但他没有被同化,仍能保持他出淤泥而不染的 高尚节操,更依托他们,将自己的词经至下去,流传于各个角落,有一说“有井水处便有人读柳词。”

柳永将词带至民间,使其的思想情感更丰富多彩,他开创了词平民化,适应士民阶级配 词风,这也是为什么世人记住了李杜苏辛,也同样记住了柳永。

原来,时尚也是要创造的。

时尚也许只是在一时之间,也许有时能经久不衰,主要依靠其中的文学意蕴的深厚程度。

时尚与诸多东西有关联,它也会是盲目的,需要创造的。

有那么一种思念,千帆过尽,江水悠悠。

有那么一种忧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有那么一种时尚,千年过后,余味仍在。

【评语】本文品味的是时尚的产生,结构完整而清晰。文章主体三个段落选材恰当而有新意,逻辑上由浅表逐渐深入,暗含破立,品味经久不衰的时尚需要创造的旨意。但结尾不免落入俗套。判二类卷,综合评分58分。

品味时尚

美酒总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来酿造,时尚也如同酒一样,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证实它 的存在的意义。品味时尚,需要擦亮自己的双眼。

品味时尚,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流行的东西。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我们每天 都要面对许许多多的东西。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存在的,或许这些东西都是流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东西就是所谓的时尚。我们接受这些东西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品味了时 尚。品味对尚,我们需要擦亮自己的双鞭,仔细看清那些才是真正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品味对尚,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抛弃所有的经典,所谓时尚,也并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 是创新出来的,它们也有模仿,也有对经典的改造和加工。有些时尚的东西最终也会沉淀为 经典。而那些被时间所冲淡的事物也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时尚。2008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 这一年中爱国、自强不息也都成为了一种时尚,而这些精神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存在着的,并深深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多少年过去后,这些精神也依然可以成为一种对尚。品味 对尚,要懂得接受经典文化,品味经典文化的作用与意义。

品味时尚,需要将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相结合来品味,或许我们曾经认为过流行的东西 都不一定是好东西;或许我们曾经肯定过经典的幕西就一定都是好东西。但事实上这些想法 都是不正确的,当人们对周杰伦歌的批评如潮流般涌动时,我们是否发现周杰伦歌的歌词还 是很优美的,当人们对经典文学作品尽情赞扬时,我们是否发现经典作品中其实也含有对生 活积极的那一面。品味时尚,我们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一味地接受或拒绝某种文化,无论是流行的还是经典的,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真正对我们有利的那一面。这样才能算 真正地品味时尚。

品味美酒,需要有一个敏锐的舌头:品味时尚,则需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让我们保持 一颗清醒的头脑来品昧时尚吧!擦亮我们的双眼来品味时尚。

【评语】 这是一篇切题的议论文。全文着重阐述我们品味时尚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和方 法:一是,不盲从;二是不抛弃经典;三是在品味中要将流行与经典综合起来。论证思路基 本清晰。文章缺点有三:一是论文过程中段与段之间的内容有重复之嫌,如第四段与第一段 中的部分内容重合;二是用例与观点不匹配,如第三段说“爱国,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一 种时尚,显然不妥。综合评分51分.

品味时尚

当舞台上的小朋友在哼唱周杰伦的《双截棍》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品味时尚,思考时 尚呢? 当街头的广告牌上反复出现日语、韩语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品味时尚,思考时尚呢? 当人们的交往只有通过QQ来实现,而不再通过书信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品味时尚,思 考时尚呢? 如今的社会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闻美与丑、好与坏。交错杂陈,所以,我们应该不 断品味时尚。

品味时尚,会让我们更好地把搓时尚的方向。儿童唱流行歌曲已经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潮流,儿童不再会唱《一分钱》等经典的儿童歌曲。他们失去他们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童真,跟上了时尚的潮流;可是这样的时尚无疑已经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所以,我们要品味时尚,让时尚回到它应有的正确方向上,让时尚更好地引领我们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品味对尚,会让我们把握住对尚的方向。

品味对尚,会让我们不断地创新。时尚总是层出不穷的,要想让世界发展,我们必须 不断地去创新。某一种时尚,在某一特定的地点,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会风靡起来,但是如 果不去创新,这种时尚不久将会成为过眼云烟,淡入人们的视线。所以,我们要创新,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地做到不断创新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品味时尚,思考对尚之所以能够成为时尚的因素,这样才能做到不断地创新。品味时尚,会让我们不断地去创新。

品味时尚,去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各种时尚层出不 穷,很多都成为了过眼云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却只有很少的对尚能够沉淀为经典。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更多的时尚沉淀为经典呢?答案是品味时尚。中国的传统武术风靡全 世界,它既代表着—种时尚,又代表着一种神永盛不衰的经典。品味这种时尚,我们会发现武术这种对尚之所以能够沉淀为经典的原因是——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品味时尚,会让更多地时尚沉淀为经典。

品味对尚,我们会引领着时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对尚引领我们。

[评语】本文开头能由社会生活中的时尚现象引发对品味时尚的思考,立意明确,但比较浅显。在具体论证时,分论点罗列缺乏逻辑联系,部分判断不合情理,有图解提示语的倾向。考虑到文章层次较清楚,结构较完整,语句也通顺,综合评分45分。

品味时尚

人的一出生就注定要追随社会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只有品味时尚,我们才会在生活 中更加充满爱与快乐,只有品味时尚,我们才会在困难挫折面前,更加自信、坚定。

船长说:“品味时尚,就是在大海中把握航向,驶向生命无悔的地方。”时尚是什么?这个答案是因人而异的。

史蒂夫 鲍尔默说:“品味时尚,就是在金钱泛滥、人情冷漠的今天更加重视友谊与合 作。”因为比尔·盖茨,人们选择性地忽略了鲍默尔,然而正是因为他,才使微软走到今天。他和比尔 盖茨是不同类的天才,一个极具煽动力、热情,对数学热爱,另一个安静、沉默、迷恋程序设计,炯异的性格铸就了他们深厚的友谊。如果没有比尔·盖茨,就没有Windows 操作系统,但同样如果没有鲍默尔,就不会让Windows操作系统走向世界。正是由于他们 的友谊与合作,才创造出这个蓝色的星球上最宏伟的帝国——微软帝国。品味时尚,让友谊 之花永远绽放。

张亚勤说:“品味时尚,就是躲开父母的呵护,养成独立的习惯。”人不在于聪明与聪明,而在于怎样使用聪明。从小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养成独立的习惯,他7岁时,就敢一个人乘火车到i000公里外的奶奶家;他曾在生病时,毅然决定参加科技大学的考试;他凭借自己的努力,33岁就成为中国微软开发的总裁、首席科研师,如果你想在人生道路上领跑,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勇气独自到奶奶家。张亚勤做到,而我们也可以做到。品味时尚,让我们在独立中学会飞翔,挑战未来,实现梦想。

“许三多”说:“品味时尚,就是在困难挫折面前,不抛弃不放弃。”“许三多”就是这样一个人,常常让人以为他傻头傻脑,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他不害怕别人的嘲笑,他会在失败面前微笑:他还会在危险关头当“炮灰”。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才让我们更加敬佩与赞叹,他的精神也更加深入人心。因为这样,他取得成功,也获得一次又一次丰收的喜悦。品味时尚,坚定信念,勇往置前,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品味时尚,延续友谊、学会独立、勇敢在面对挫折,让自己成为一个潇洒的人,让人生 无悔,真正做到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评语】本文貌似在写“品味时尚”,但实际上根本不懂时尚为何物,只是将“品味时尚” 当作一个标签,胡乱地贴在与时尚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如:船长说:“品味时尚,就 是在大海中把握航向”;史蒂夫说:“品味时尚,就是在金钱泛滥、人情冷漠的今天更加重视 友谊与合作”;张亚勤说:“品味时尚,就是躲开父母的呵护,养成独立的习惯”;逻辑之混 乱,令人瞠目。其内容不但与命题毫无关联,且自己文章中段与段之间也没有联系,实在不 能成文,属五类卷中的下品,综合评分21分.

第三篇:2011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2011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作文题目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不必面面俱到;(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一、审题

1. 对“平庸”的理解

“平庸”不等同“平凡”,平凡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是一种普通的生活境遇,体现着一种平常人生的价值观。

“平庸”不等同“庸俗”,庸俗是指言行、状态不合常情常理常识,有违基本道德规范,令人不快或嫌亚;“平庸”更不等同“恶俗”,“恶俗”则令人感到可恶、可恨。

“平庸”,说得直白些有两种情形,一是“混”,没有人生的追求,其生活状态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时光,随波逐流,“活着是为了吃饭”;二是有所事事,却因才智平平,结果问题不妙。

2.对“拒绝”的理解

“拒绝”是一个主观色彩非常鲜明的行为动词。拒绝需要意志、激情和智慧,更需要坚持和努力。

3.对“拒绝平庸”的理解

“拒绝平庸”,常接的话题是“追求卓越”,但本命题关注“不避平凡”。

“拒绝平庸”,是一种态度,一咱追求。但是,又不是态度和追求能够决定的。

从人的禀赋来看,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创造性意义上的卓越。但是,我们可以在追求不堕于“平庸”的努力中,升华自己。

从智识的角度,“平庸”的反面是聪明、智慧、探索、创造。“拒绝平庸”,就是追求真理的意志和努力。

在道德层面上,“平庸”和价值理想有着相对立的含义,所以,“拒绝平庸”,也就是追求高洁、高尚、神圣。

在审美层面上,灵感的追求,才化的飞翔,都要求“拒绝平庸”、卓尔不群。

“拒绝平庸”,是一个价值导向非常鲜明的判断,其情形非常复杂。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判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写作基本能力。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符合文体要求,是指符合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以下。

3.评分表解

(1)关于“切题”。所写内容为“拒绝平庸”,视为切题;所写内容为“拒绝平凡”,一般情况下,视为基本切题;所写内容为“拒绝庸俗”之类,视为不切题。

(2)关于“立意”。文章能就“平庸”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剖析和阐述。且富有见地,应视为立意深刻和独到;文章能对“平庸”和“平凡”,或“平庸”和“庸俗”等,进行比较分析,且有较深入的见解,亦视为立意深刻和独到。

(3)文章内容和结构,基本上发球提示语的搞定,仅提供几个事实论据,完成文章规定的字数,属四类卷;如在论证说理上有一定的发挥,可上浮为三类卷。

(4)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甚至“四不像”,视为六类卷。

5.个案处理

(1)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最高不超过10分

(2)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4)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完篇切题文章,评分最高也不得超过25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3分。

(5)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采用“得分—错别字分=实得分”的计分方式;无错别字者一次性打上得分数;书写明显较差工的最多扣1分。

第四篇:阅卷归来谈高考作文作者

阅卷归来谈高考作文作者:zhangzhenya时间:2008-9-11 18:09:30来源:会员原创人气:552

为期11天的高考作文阅卷,从动员到培训,从培训到考核,从考核到上岗,让我收获颇多,这里就作文阅卷作总结,希望能对今后作文教学有所启示。

作文题目: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⑴角度自选⑵立意自定⑶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一、理解、审题

1.对提示语的理解

提示语共有两句话,其一是:“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

这句话由两个特称判断性质的分句组成。从“好奇心”“有无”和“保持”的角度,强调其现实状态。虽然是客观陈述,但命题的感情倾向性可以从“只是”和“都”中感受出来。同时,这里强调“好奇心”具有不稳固的特点,不予以保护。、保持。“好奇心”是会丧失的。其二是:“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

这句话,命题尽可能列举了有关学习、事业、人生等八个方面的词语,其用意是提醒考生与好奇心相关的几个方面,并借助人们熟知的“形影”比喻,表明了命题对“如形”之“好奇心”的决定性、导引性地位的充分肯定。从“高尚”和“平庸”、“快乐”和“烦恼”这些对立概念的列举中,引发考生对“好奇心”这类心理现象的辩证思考。当这几个概念并不在一个逻辑层面上,与“好奇心”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统一。有的甚至构不成明显的逻辑关系。如“高尚”为道德品质,“平庸”属于才能,均与“好奇心”相距甚远,对考生的思考增加了难度。

两句提示语,不只是为了引出命题“好奇心”,还在于通过对“好奇心”多纬度地陈述,表达了命题对“好奇心”的认识。为考生的写作打开思路,特别是对中下等考生的写作做出了友情提醒。当然,提示语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2.对题目“好奇心”的理解

“好奇”是一个动词,“好奇心”是一个名词:“好奇”可以有具体的对象;而“好奇心”则是一种心性或心理。“好奇心”,指的是对自己所不了解的现象、规律或诸种人事景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的一种心理现象。这里至少可以有三个侧面的理解,一是因为未知而产生好奇心,二是因为感知对象的新异而产生好奇心,三是因为对外部世界的探究而对平常事物而产生好奇心。好奇心是一种心理需求,是一种求异、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

“好奇心”的常见特征,与生俱来保持难,因人因时有差异。

健康的好奇心能引发人的潜能、热情、关注、探究。低劣的好奇心则让人变成平庸、低俗、无聊之类。

二、阅卷时关注点

命题在引导考生恢复对世间事物感性方面的认知,是对功利性教育下考生逐渐失去的好奇心的一种呼唤,这一用意命题者在提示语中已经充分表现。考生在内涵方面没有过多的思维空间,大多是就一点或几点阐述。

为此在评分时,对构思上没有特色,且语言匮乏的文章控制在基本分以下,对那些有生活体验的,有真情实感的,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在赋分上适当上浮,具体说:

1.记叙文写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⑴构思行文能始终扣住“好奇心”这一线索或主旨、人物、故事有特别之处,赞赏考生叙写自己的真切感人的生活故事。

⑵构思行文因“好奇心”而引发。且能够诠释叙写对象的个性特征和丰富性,描述得生动感人。

⑶构思与行文能用“好奇心”来统领。内容中化用、改写某一种材料。语言有文学色彩,表达有特色,显示较好的写作技巧。

⑷构思与行文角度比较独特,如用拟人化的手法,从动物、植物或其它自然物的“好奇眼光”看人间世事,或者写自然物的“好奇之心”,表达合乎情理。语言有明显特色。

2.议论文写作在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关注。

⑴能扣住“好奇心”进行辩证说明,观点独到,论据分析透彻,论证有层次感,语言表达富有逻辑性。

⑵能扣住“好奇心”的某一个方面,分层次展开论述,层层深入,引例鲜活,富有特色,语言表达富有文采。

⑶独具慧眼,抓住“好奇心”的某个不易为多数人发现的议论点,条分缕析,鞭辟入里,发人所未发。

⑷文章的观点虽不够新颖独到,但在举例与论证上显示了论说的智慧,或能把比较直朴的观点论说得生动形象,富有情韵文采。

三、阅卷判分

1.基本分(今年采用“基本分”概念,换掉以往“切入分”概念)

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可视具体文章在55-53之间赋分。在此基础上,只要有发现“亮点”,就应该将分数上浮到5-10分,最高可到满分。

2.特殊赋分

⑴如果只根据提示语的关键词,议论或记叙只是平面展开、语言表述一般的,原则上不超过55分。

⑵仿佛有几个层次,其实只是事例的罗列与情节的铺排,相当于一大段,原则上不超过50分。

⑶全文几乎是科学家发明故事的汇展,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也没有对典型故事的深入分析,只是简单重复提示语中的相关观点,原则上不超过45分。

⑷虽然有几个部分,有观点,有例证分析,或者有完整性故事叙述,但明显与“好奇心”没有关联,只是在语言形式上强行贴上“好奇心”标签,最多不超过41分。

⑸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部分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上基本相同的不超过10分。

⑹文体写成诗歌的,上限为5分。

⑺完整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外,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要视内容情况而定,最高分不超过46分,不再另外扣字数不足分。⑻另写其它题目的,扣2分。

⑼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字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卷面较差的,最多扣一分。

四、阅卷感受

1.绝大数的文章是经不起细致推敲的。强贴标签的情况数不胜数,如说李白因为好奇官场而为官,苏轼因为好奇黄州而写出名篇,屈原因为好奇而跳江,项羽因为好奇而自杀,昭君因为好奇而决定嫁往匈奴,汶川地震战士抢险因为好奇„„这类文章视材料个数,一个降5分,很多不过45。

2.材料撞车。写议论文的,今年的科学家真火,苹果把牛顿砸了无数遍,居里夫人无数

次研究,爱因斯坦无数次问问题,还有把前面的小阅读材料杨守敬抄抄,但是这样的“聪明人”太多了。写记叙文的,不是盒子就是抽屉,不是跟踪就是偷听,构思太单调。

3.卷面都很差,好的不是很多,这样肯定对阅卷者有心理影响。字差的如果要仔细看,是因为不要打高了。字好的要仔细看,是因为不要打低了。

4.排比开头结尾硬套情况很多很多,很多同学不知道从哪里背点东西往里面一抄,根本达不上边,弄巧成拙。加不了分,反而降了分。

5.题记太烂太多,有的一首诗歌,占了很多行,凑了很多字。很反感。

6.整体作文不好,50分以下很多,否则不会基本分55-53而均分跑到51的,而高分作文也不少,总的来说差距拉的很大。

五、总结归纳

1.要充分重视占语数外总分百分之十六的作文,因为以后主导方向是通过作文拉开差距。

2.不能投机取巧,背些材料强行贴上,要重视平时训练搜集材料,否则你会“死”的很惨,这类文章不超过41分。

3.不要写题记,阅卷人已经很反感这个东西了,何永康提出要禁止,有人写题记,不算字数,这样先把字数分扣掉。

4.不要乱套排比开头结尾,光有形而无内在内容,只会降低你的分。

5.文体意识要强,好些作文不象议论文,又不象记叙文,这类作文不会超过48分。

4.提倡写真情实感记叙文,这是方向,硬要求,要相信高考阅卷是能阅出“碧螺春”的真实水平的。

5.卷面一定要好,我只能讲绝对很重要,有很大差别。(其实你算算50万考生,400多个作文阅卷老师,除去培训考核只有8天时间,每天上下午各4个小时,除去休息7个小时,每分试卷2评,还有至少十分之一的三评卷,男老师还得出去抽根烟,冲瓶水,真的不想告诉你一份试卷是多长时间阅完)。

高考作文59.5分,语文奇才杨奇函口才赛于丹作者:不详时间:2008-9-12 20:05:32来源:会员转发人气:1066

“日出扶桑万树低,文科清华我第一。”今年,黑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满分考生杨奇函凭借文科650分的成绩,位居黑龙江省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之首,这是他被录取后的豪言。如果在以一篇文章定乾坤的时代,杨奇函就是状元了。他的学习经历与众不同吗?1日,记者对杨奇函进行采访,了解他的成长之路。

“我的名字是奇迹的奇,函数的函。”鹤岗市人,今年20周岁的杨奇函身高1.70米,体重只有48公斤,长着一对招风耳。这对耳朵令他颇为骄傲,他说这叫“大鹏展翅耳”。杨奇函说起话来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每一句文采飞扬的古诗词都能激发出他创作的激情,只要是他看过或听过的古诗文,他都能结合自己立即创新写出与之相似的文章。在学校里,他一流的口才无人不知,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的口才和于丹有一拼。

高考作文写骈文

记者从哈师大附中参与评高考试卷的一位老师口中得知,杨奇函的作文中出现了一个错别字,其中一名评卷老师给出了59分,与其他给出60分的成绩一平均,杨奇函的作文成绩是59.5分。这位老师表示,高考作文在58分以上就可以称之为满分作文。

杨奇函写的是一篇骈文。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这篇骈文中,他使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流畅。杨奇函说,他在高考中写这种另类作文其实是非常冒险的,不建议考生效仿。

杨奇函对考场上写的作文原文已经回忆不全了,只记住了题目和结尾。题目是《佛言帮

助赋》,结尾处是这样写的:发琼音于皓齿,咏伟意于丹唇。谒子一篇以敬苍生:帮成浩渺四大海,助化巍峨五弥峰。请君细分山水意,明舟一道渡苍生。杨奇函说,这其实是一首藏头诗:每句话句首字组合在一起是:“帮助请明”。

小学6年级用文言文写3000字检讨

“我最喜欢古代的诗词歌赋,尤其喜欢对联。”杨奇函介绍,他每次到饭店吃饭,第一眼先看饭店的名字,再找饭店里的对联,每次看完之后都会作一番评价。

说起对古代诗词歌赋的兴趣,杨奇函说,父母是普通百姓,所以家庭对他的学习没有太多影响。但可能正是因为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所以对他寄予厚望,他从小有两样东西可以随便买:玩具和课外书。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上小学2年级开始我就开始看课外书,《中国少儿百科》、《世界科普画廊》„„小学四年级那年,表哥领着我到他同学家玩,表哥的同学初中毕业,在他家里准备卖的旧书里面,我挑出了一本《山海经》,里面有许多民间传说,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诗词歌赋,尤其喜欢对联。回家后就买了一本《唐诗鉴辞典》来读。”

“我是一个淘孩子,记得上小学6年级时,我头一次读了《三国演义》中的《出师表》一文,看了以后觉得非常喜欢。第二天上课,因为一件小事我把老师给气哭了,老师罚我写检讨,我就套用《出师表》的格式,写了一篇3000字的文言文检讨书。结果老师没看懂,再次狠批了我一次,说我写检讨书不认真。”

初中在学校“火”起来

到了初中以后,用杨奇函的话说,那就是他遇到了伯乐。“我是个好动的孩子,刚上初中时经常会与班上的同学打架,有一次在打架之后,老师又让我写检讨,我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了半文言文半白话文的检讨,老师让我当着全班同学念一遍,以示警告。结果我念完了之后,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同学们一致表示,没听够,要求我再念一遍。”从那次写检讨以后,无论班级里有什么事,老师都派杨奇函去做,代表班级讲话,让他竞选学生会主席,每次他都不辱使命。而他参加竞选学生会主席时发表的竞选演讲则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认可:天为何高,因我们有豪情万丈;海为何阔,因我们志上骄阳;何去何从的方向由我们何去何从的翅膀,我们期待,我们渴望„„”他的竞选词点燃了校园里文学热的第一把“火”,结果顺利当选学校学生会主席。

杨奇函点燃的第二把火出自同学们对周杰伦的批评,他说,学校里有一部分学生声称周杰伦连歌词都唱不清楚,你们还崇拜他干嘛。就这件事,他写了2000多字赞美周杰伦的诗词,在校园里“火”了起来。

高中立下凌云壮志

虽然中考考入鹤岗第一中学,但他很上火,因为成绩不理想。军训以后,他为了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写诗一首:军训铭刻在心碑,白驹奋进马难追。雄心壮志皆不语,三年之后再扬威。

在高中阶段,他一如既往读书,参加学生会主席的竞选后当选,当选省级三好学生,在鹤岗中学生辩论赛中胜出,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杨奇函说,说是他的强项,运动是他的弱项,但就在这个弱项上他居然还得过奖。原来,高中时杨奇函的班级是文科班,一共有9个男生,为了能在运动会上取得名次,老师让体格好的选报了1500米,杨奇函没办法只能报3000米。老师私下说,跑一圈就可以下来。但跑起来以后自己就想,一定要坚持到终点。3000米应该在操场上跑7圈半,结果他跑了6圈半就被一体育老师揪下场来,并告诉他已经跑完全程,他成为全校第七名,也是班里唯一得分“选手”。当他找到裁判坦白时,裁判则说,结果已经公布,成绩已经记录在册,不能改了,他拿了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奖项。因此杨奇函发出感慨:“骐骥回蹄千浪堆,大鹏展翅万里辉。三千奔跑虽无冕,壮志凌云任尔追。”

复读一年改掉浮躁

中考时立下的凌云壮志在杨奇函首次参加高考时并没有实现,他在去年的高考中仅得了610分,报考上海复旦大学,落榜了,写给北大的自荐信也石沉大海。

“我当时相当上火,但我并没有灰心,决定复读,现场又作了一首诗:霞光碧照七彩开,龙吟虎啸聚英才。我先干得一杯酒,金榜题名我再来。”

“痛定思痛,我的缺点究竟在哪?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制约我成绩提高的一个大困难,我是个左撇子,平时在家都是左手拿筷子吃饭,右手写作业,眼睛还看电视,这可能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杨奇函首次高考后进行反思。

“我转战到大庆实验中学复读,刚开始成绩不理想,我的心里有些乱,我是不是真的没有实力冲击清华大学了?我在心里开始画问号。”杨奇函说,那时一个关键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班主任罗老师。罗老师在一次给同学们集体调整心态的课堂上说:“学习就应该像杨奇函这么脚踏实地。”“当时老师说这话时我有点吃惊,因为从初中到高中,老师普遍认为,杨奇函太浮躁了。而认真思考老师的话也的确如此,我不再是小学时的那个顽皮的问题少年,已经具备一个优秀的高中生的品质。”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沉下心来学习,我还认真读了《道家箴言录》。复读最后阶段,我的外语成绩连续11次得了126分,就是提高不上去。老师说,只要把单词都背会了就能提高,当我把单词全背会了之后,奇迹出现了,我的外语成绩提高了一分,得了127分。实践证明,单词的威力的确是无穷的,我的外语成绩由去年高考的126分提高到今年的141分。”曾有过高考失利经历的杨奇函已经能正视人生中的起落,为了勉励自己进入清华大学以后能够继续刻苦学习,他又送给自己一首诗:“雄心一抖天波碎,英豪舍我问乾坤。苍茫残云虚席待,明朝清华我至尊。”

第五篇:高考作文阅卷

高考作文阅卷,我挨了“批”

组长们一面要求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打分,一面却一再强调今年的平均分要控制在42分左右

临时接到通知,高考阅卷还差人,便和师弟去报名。我和师弟是多年的好友,平时都喜欢舞文弄墨,且惺惺相惜。他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做了六年的高中语文老师,而我原来是学医的,后来我们却都考上了华师古代文学的研究生,而且跟随我们都很钦佩的同一个导师。

在报名之前,我们的院长让我最好不要去,她说我这人虽然有才气,却怕我受不了纪律的约束(现在想来,她所担心的可能不是这个,而是担心我的标准和别人不一样。)她要我考虑清楚。由于最近我在山东的《都市女报》开了一个专栏,每周要为她们提供一篇文章,怕没有时间写文章,当时我答应了我们院长不去报名。但师弟拉我陪他去报名,因为他不知道报名的地点在哪里,我当然义不容辞。

到达报名点后,我又碰到了很多来报名的师弟师妹们,一时心痒难忍。一来我需要钱,二来我并不是不守纪律的人,我之所以答应不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怕自己把握不了标准。但我想,既然师弟师妹们都能把握,我为什么不能呢?在他们的怂恿下,我报了个名。本来我和师弟都分到作文组的,但师弟比我有经验,他对管这事的老师说作文他改不了,要求调到基础组,其实他知道自己的眼光和别人的不一样,怕出什么乱子。我本来也想到基础组去,但是基础组的人已经满了,只有留在作文组。

我对作文确实有自己的标准,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首先,句子得写通;其次,就是真诚,我不喜欢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漂亮,内容却十分空洞的文章。早在数年前,谈到我国当代青年的文化状况时,我曾经说过:“我们的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而对外国文化的精华也知之甚少,他们所有的所谓‘流行文化’就像裁缝师傅做衣服剩下的碎布,花花绿绿地,似乎很好看,然而充其量却只能拿来做拖把罢了。”

今年湖北的作文题目,确实出得有点难,《长江日报》的著名评论员刘洪波先生为此写了一篇《高考作文要把人逼成哲学家?》的评论,可谓切中要害(事实上,很多学生将这篇文章当成了政治题目或马列哲学来做)。我的导师谭邦和先生是中学教材课程标准制定6人小组的成员,往年也是参加高考语文命题的重要成员,由于今年他的女儿参加高考,他没有参加今年的命题。在一次闲聊中,他也对我说今年的作文对于中学生来说太难了。自然,这种题目中学生不可能写好。据我自己和很多阅卷老师所达成的共识,若严格按照阅卷的标准来打分,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只能放到第三类与第四类,也是就0-36分之间,而作文的总分是60分。可组长们一面要求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打分,一面却一再强调今年的平均分要控制在42分左右。第一天大家都改得比较慢,大多数人没能完成每天200份的任务,另一方面,平均分也比较低,并没有达到组长们42分基准分的要求。学生们的题目可谓千奇百怪,有很多一个简单的题目都没写通。而正文部分呢,1也称得上“异彩纷呈”:有写内因外因的,有写辩证法的,有写进与退的,有写儒道合一的(够我们写一篇博士论文),有写出世入世的,有写感悟人生的„„。还有一个很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即很多学生写怎么为人处世的,大多数写这方面内容的学生是在重复中国古老传统的一些所谓处世的“金言”。至于体裁,几乎能涵括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一切文学体裁。大部分学生不是牵强附会,就是完全跑题,当然,不可否认,也有写得好的。谈到语言,应该说,恐怕大部分学生甚至连“把句子写通”这个简单的标准都达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平均分要达到42,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第一天由于大家都很认真,按照标准打分,平均分数很低。第二天,组长又再三强调了42分的标准,让大家尽量把分数往上抬。并且说大家的报酬将和阅卷的数量与质量挂钩。评定阅卷质量最重要的指标是通过率,即同一篇作文你打的分与别人所打分数的吻合程度(每一篇作文至少两个人看)。这搞得大家都很紧张,于是很多老师不时地跑到监控机上去看自己的通过率是不是达到了85%的指标,以便调整自己的评分标准。不久,便出现了围绕着42分的基准分上下浮动的打保守分的倾向,平均分数大大提高,而且出现了一种很荒谬的现象,即看得越快越粗心的人,通过率却越高,而那些看得越慢和越仔细的人,通过率却往往上不来。以至于有老师发牢骚说其实作文也可以用电脑自动阅卷,只要把一些关键字输入电脑,就可以自动打分了;还有老师戏称看作文就像“打电子游戏”,只要过关就行。我虽然也同情学生,尽量想把分往上打,看了作文之后却打不上来——由于平常对于写文章这件事看得太认真,妨碍了我的打分,所以,我的平均分是全组最低的,尽管组长跑到我面前提醒了几次,我打的平均分仍然维持在35分上下。有一次,他开玩笑似地指着自己的头说我的“脑袋有问题”。

第四天的时候,组长把我叫到监控机旁,说有一篇作文让我们讨论讨论,该怎么打分。这一篇作文共三个人看过,三人所打的分数相差很大(超过了9分的标准线)。那文章的题目叫《一块红布,三滴眼泪》,是一篇记叙文,开头却引用古诗词发了一大通无关紧要的议论,与整篇文章的基调显得很不谐调,下面接着写的是一个有关母爱的小故事。我和另一位老师说这篇文章不怎么样,不能打高分,第三位老师却打了50分,他说这篇文章很具“匠心”,前面的议论部分是铺垫,后面的结尾是照应。组长也坚持这么认为。我却一直坚持这文章有点跑题,而且开头与结尾都很牵强,而另外一位说这文章不怎么样的老师却学乖了,不吭声了,于是组长大获全胜,不过,我却在他的心里投下了小小的阴影——我没给他面子。他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报复我的机会。坐在我身后的一位老师发现了一篇“好”作文,想给个满分,兴奋地叫组长过来看,按规定,满分作文都得通过组长的审批。我也跑过去看,说实在的,由于很少能见到一篇像样的好文章,我想见识见识这篇文章到底怎么样,另外有几个老师也围过来看了。结果却很令我失望,那正是我所讨厌的“拖把”式的假大空文章,不过作者的语言还是挺流畅,比起同类的文章,确实要算是“好”文章了。审批的结果,是满分。我心里很有些不平。不久,我看到了一篇名为《战国舞姬》的小说,不论从语言还是技巧,都远远胜过那一篇满分作文。我想,如果那篇文章能打满分,我这篇文章不能打满分也就太不公平了。于是,我也把组长叫过来。他坐下来,看完那篇小说,脸色一下就拉了下来,用很严肃的口气对我说:“这篇文章我不可能给打满分,而且也不能超过40分!”他说这是“故事新编”,“我们不提倡故事新编!”

我反问:“为什么不行呢?,鲁迅不也故事新编吗?”他于是说这文章不搭题。但其实从文章深层的内涵来分析的话,却未必与所谓的“入”与“出”没有关系,何况按照他们组长的要求,一般尽量要把分数往上打,只要能牵上那怕一点关系,都算合题或基本合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要深入学生的思维,跟着学生的思维走。”这次他却一反常态——我知道他是在报复我。我恐怕是我们组里唯一的一个要打满分作文却没被通过的,不但如此,他还把那篇作文压到了41分。

今天晚上,我才上机,正在改作文,组长突然走到了我的身边,满身的酒气,涨红着脸,大声对我说:“我严重警告你,今天的校标卷你打的分数太低了,你要好好地学习标准!”其实,据我所知,还有比我打得更低的,我打32分,有人只打了29分,而所谓专家却打了45分,那文章实在并不怎么样——我对于专家们的水平实在也不敢恭维。就算我打的分数与专家有差异,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况,我的通过率有88%,是正常的,而自评指数也处于中等水平,没有什么好给他说三道四的。他又大声对我说:“你要按照标准打分,不能照你自己的标准给分,否则,你给我停下!”我冒火了,也大声分辨说:“我是按照标准打分呀,何况,不同的人对标准也有不同的理解。”他见我居然敢顶嘴,大声吼道:“你给我停下!别改卷了,我停了你的机!”一边吼着,一边就跑到了监控机旁,忙着要限制我继续递交文章。我再没有理他,继续看我的文章,这时全组的人都吓得不敢吭声了。我不得不说,他根本对电脑和监控程序不熟,自始之终,他都没能限制我,而他自己却以为他真“停了”我的“机”了。

他让我先学一个小时的标准再说。我不想和他闹,我们的院长很忙,为这点小事闹到她那去不太好;再加上我很想看看专家们是怎么评卷的,于是,我顺着他的意思,将样卷给调了出来。很遗憾,我的感觉是专家的打分非常随意,并没有按照标准打分。或许你们会说的的感觉并不正确,但凭什么说专家就一定正确呢?难道就因为他们是专家吗?那我也可以告诉你们,我读过的书也不算少,并且从事文学创作也有十来年了,多多少少好歹也发表过几十篇文章。我学的是古代文学,最熟悉的却是现代文学,可以说,几乎现代每一位作家的文章我都至少见过一篇,于大多数作家,我是读过一本或好几本作品集的。当然,这并不值得夸耀,但却令我有充分的自信怀疑专家们的标准,尽管我不知道这些专家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后来一位很替我不平的,和我一组参加作文阅卷的高校老师告诉我,按照国家规定,高考阅卷应该有65%的高校教师,只能有35%的高中教师参加。还有人提出,高三的老师不应该参加阅卷,因为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关。由于高校教师与高中教师的眼光与标准不一样,往年经常发生争执。近年来高校教师参加高考阅卷的人数大大下降,标准便操纵在了高中教师的手里。当然,高中教师的水平未必一定就要比高校教师差,但由于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关,再加上他们对学生一定程度的同情,使他们很难跳出来客观、冷静地评卷。但这对于那些文章真正写得好的学生,却是不公正的;再加上评卷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随机因素,使得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真实的水平失去了必然的联系。从这上角度上来观照我与组长的争执,不能不说是有其必然性的。专家制定标准,只是为了便于量化,而对于写文章来说,有很多东西是不能量化且只能感觉的。正因为如此,在高考作文中得高分的往往是那些华而不实的“八股”作风的文章,而真正写得好的却无法量化因而不能用专家的尺子来丈量的文章却得不到一个好的、公正的评价。

这便是考试的“异化”,正如我在《考试漫谈》这篇文章曾经说的:“其实,考试如果仅仅用于检验一个人的学识或能力的参考标准,那倒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然而,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考试却几乎成了唯一的标准,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个体的升学、就业、晋级、提工资等等,这便是这种制度的最大的不公正。考试一旦成为唯一的标准,便变成了一种暴力:将具有多样性的人简化为一种可以测量的物。这样,考场便成了一种类似于作坊或生产车间之类的东西,分数的高低是它衡量产品是否合格的尺度,故这个车间出产的成品不能叫‘人才’,虽然我们确实也不能否认其中不乏颇有才能的人,如果套用贾宝玉先生的话,我们不妨称之为‘分蠹’。‘分数线’几乎成了决定个体一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无形的暴君,相应地便产生了很多‘高分’的庸才与投机者。这种人往往未必有才能,却擅长或醉心于考试:考试给予他们以成就感与自信心,并使他们未来能在社会上占据一个很好的位置,从而有可能继续将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强加给全社会,造成一种考试的‘恶性循环’。”

十年砍柴:高考作文的揣摩上意

今年高考,武汉的刘洪波先生对一些地区的作文命题很有看法,认为这是些假把式人生哲学的大杂烩。我对此心有戚戚焉。

这种假把式是“八股取士”时代,“代圣人立言”作文之法的延续,有着悠久的历史,没什么新鲜的。不过所代替的“圣人”已经从历史上存在过的孔孟程朱这类老先生,变成了一个没有具体人格却无处不在、永远正确的意识形态理念。这种作文有着强烈的诱导意味,希望考生们说出命题者想听到的话。

仔细回忆一下,我们谁没有受过这种“代圣人立言”式的作文训练?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老师就告诉我,写作文关键是“立意”要正确,不然文字再好也得不了高分。什么叫“立意”正确呢?就是跟报纸上、广播上的调门一样的。

我从小深谙这种为文之法。小学升高中,作文题目是《家乡变化》,当时正是分田到户后一年,我写了村里一个本家奶奶盖新屋上梁、大宴宾客的热闹情形,然后再写道分田到户之前她家怎样怎样穷。阅卷老师大喜,给了个满分。我入初中后,他特意来我们班看这个得满分的小孩。其实,那个本家奶奶家境以前在生产队就算殷实的,否则的话分田到户这么短时间内,怎能从穷变富呢?但我相信大多数阅卷老师不会在乎这些“常识”,只要你的“立意”高,加上文字还可以,绝对给高分。

尝到这个甜头后我就更加明白,考作文就是考你说大话、套话和假话的水平。一旦思想上开窍,加上勤学苦练,自然就有收获。我高中时班上有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我俩平时写的作文,老师和同学更喜欢读他的,因为他的文字更优美,更有感染力。可是每次参加作文竞赛,他总不如我。老师总结是,我更能揣摸命题者的心思。

《儒林外史》中的高翰林,在分析马纯上先生为什么考秀才时成绩不俗,一到正式的科场就折戟沉沙,有这样一番话:“‘揣摩’二字,就是这举业的金针了。小弟乡试的那三篇拙作,没有一句话是杜撰,字字都是有来历的,所以才得侥幸。若是不知道揣摩,就是圣人也是不中的。那马先生讲了半生,讲的都是些不中的举业。他要晓得‘揣摩’二字,如今也不知做到甚么官了!”

所谓“字字有来历”,就是不能说自己话,而是说别人说过的、被证明“正确”的话。叶圣陶在当小学教师时,感叹当时的学生作文,“叫他们将自己的写出来,他们偏偏将自己的隐蔽,却将别人的显示出来”。他感叹“这是我的失败”。因此他告诉学生,“现代练习作文,既不像从前人那样,为要求取功名,也不像一部分青年所期望的那样,为要成什么文豪文学家;最重要的还在练成一种技能,能够以笔代口,意无不宜,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种种方便与受用”。——可叶圣陶这样的教师,今天来教小学、中学,未必受家长和学校的欢迎,关键的升学考试又不是你在阅卷,这样只管写真心感受的文章大约得不了高分。

我高考是十。六年前,那个夏天有点特殊。参加考试前老师一再叮嘱我们:不管你们心里怎样想的,平时怎样议论的,写作文千万不要写出格的话,要和上面保持一致,要说拥护英明决策的意思,否则十年寒窗就付之东流。——大部分人虽是小小年纪,但早就训练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本事,当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现在是靠码字为生,用流行的话来说,是宣传喉舌,当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能否胜任这个工作,关键还看当年受“代圣人立言”的训练怎样。——我自认为自己还算信任。只是尚能保持一份清醒,知道这些文字并不是我的,而是代替别人写的。因为害怕时间一长,自己只会鹦鹉学舌般写作,所以私下里尽量多写说真话的文章,这样的写作是很痛快的。我把这两种写作状态形容为周伯通的“双手互搏”,虽然有点痛苦,但总比只有 “代圣人立言”的独门功夫要好一些。

我相信,由于网络的发达,资讯的丰富,今天的青少年除了接受课堂教师“代圣人立言”的作文教育外,他们明白还有更有趣的写作,一本正经装作思想家、道德家说话,那是为了得高分。如此的教育方式,如此的考试导向,我想最大的成效,可能是培养更多的、更年轻的“双手互搏”高手。

下载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作者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作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师点评一份高考作文阅卷场评分细则

    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一份高考作文阅卷场评分细则评分细则1)基本......

    高考作文阅卷心得

    高考作文阅卷心得我有幸参加了去年的高考阅卷工作,从6月11日开始到6月19日结束,历时九天,这九天很苦很累,但受益匪浅,对我来说,是战斗,是磨练,也是学习和提升。以下是我回忆出的点滴......

    高考作文阅卷有感

    高考作文阅卷有感“绿色生活”,当今流行词。考生若从浅层入手,很容易,也不易跑题,如写“环保”、“低碳”、“植树”、“哥本哈根会议”等等。若要写得深入一些,就得紧扣“人与自......

    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作文题目 底气,原指说、唱时由胸腔腹腔共鸣产生的力气,后常引申为基本的信心和力量。 请以“底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

    高考作文阅卷随笔2

    高考作文,诗意还是失意随着今年高考语文考试尘埃落定,各地的作文题也走进公众视野。纵观之,真可谓是一片诗意盎然;细品之,一种失重之感油然而生。且看这些文题:高考作文全国卷题为......

    高考作文阅卷心得(5篇)

    高考作文阅卷心得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十几天紧张而忙碌的高考作文阅卷生活也已成为过去,回首这次高考语文阅卷的经历,我感到收获颇丰,对自己今后的作文教学也有很大的启示。就此......

    高考作文阅卷怕关注

    高考作文阅卷怕关注?孙殿华据北京晚报2012年6月16日报道,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北大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对于部分媒体在高考前后采访各种专家进行作文考题解读、点评的现象,呼吁不......

    2011高考作文阅卷汇报

    2011年高考作文阅卷情况汇报 城阳教研室 崔志钢 2011.9.3 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向各位同仁汇报、交流今年高考作文阅卷的心得体会,希望我的发言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示。我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