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29师德论文-用爱点燃爱
用爱点燃爱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
沈燕
没有不能融化的冰山,没有不开花的春天,没有不能抵达的彼岸。那是因为爱可以融化冰山,爱可以使每一个春天都生机盎然,爱可以泅渡每一个迷途的人到达彼岸。------题记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有八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最近学习了孟二冬,方永刚和霍懋征三位老师的先进感人事例,收获不少。迷茫的心里点起了亮堂的明灯,曾经的困惑再次得以释然,我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了明确的答案,坚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孟二冬教授是一个为人师表、道德高尚的人。“斯文有传,学者有师。”作为一名教师,孟二冬教授身上浸透着师者的博大、尊严与热情。他又是一位甘为人梯的教学者。“善教者以不倦之意须迟久之功。”他的感人故事告诉我要在工作生活中追求一种踏实以外的叫做自强不息的精神,绝不轻言放弃。孟二冬教授是一位斗志昂扬的勇士。在他的生命遭遇到残酷的病魔时,人性的可贵与辉煌愈加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在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之中,他从未失去对生活与事业的热爱、信心与勇气,他对待人生仍有着独特的信仰与坚持,他的坚毅、顽强、乐观与从容令人赞叹。他的生命之河,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急流险滩,永远保持着一份让人心仪的恢宏而又恬静之气。“
霍懋征先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也受到了一次爱的教育。霍懋征老师从教60年,从没有对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没有惩罚一个学生;从没有向一个学生家长告过状;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霍老师所做的一切着实让人佩服,更让人赞叹。
在理论教学与研究的前沿地带,方永刚老师是一颗星,一团火,20多年的教师生涯,他以生命燃烧的代价奋力耕耘三尺讲台,真学、真信、真情传播并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成就之风令人惊讶,而不知疲倦、不顾生死的投入状态,更让人叹为观止。
三位老师的感人事迹无一例外说明“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联系个人的工作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几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因为: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教数载,我是这样热爱学生的。
1.理智公正。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 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2.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我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我的要求去做的,我不是像有的老师那样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这种心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大家想想,学生真的遇上这样的老师日子该多难过。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3.严爱结合。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我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我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我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是高瞻远瞩、语重心长的。不错,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正如浙江某私立中学校训所言: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护别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神”,那么,我敢肯定师生关系始终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
爱就一个字,却是每位教师毕生的功课。我一直相信:没有不能融化的冰山,没有不开花的春天,没有不能抵达的彼岸。那是因为爱可以融化冰山,爱可以使每一个春天都生机盎然,爱可以泅渡每一个迷途的人到达彼岸。所以我一直都是用真诚去触摸生活,用爱点燃爱,用美丽的人格去引导学生灵魂的走向。老师,当你看见那冰山融化成了河流,看见那生机盎然的春天,看见每一个人都顺利地抵达了彼岸。知道吗?那是你用爱点燃了爱。
第二篇:用爱点燃希望——小学教师德育工作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用爱点燃希望
东田一小张立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这种呵护就是爱。
爱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像学生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母爱。我的做法是:
一、热情地面对全体学生
“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爱生之师受人爱。我们只要付出爱,就能得到爱,就会体验爱,因此,爱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换。从教多年,我最深的感悟是,除了有高尚的师德,一名好老师还必须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只有真诚的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教育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诚的爱,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做作业而大动肝火;曾为学生放弃学习而心焦如焚;曾为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泪下.我犹豫过,动摇过,有时候问自己,和其他工作的同学比起来,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喉咙发炎出不了声时看到学生们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的努力班级取得成绩时,一种感动和自豪油然而生,原来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这时我又燃起了对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对事业的执着.我们不仅要爱聪明的、漂亮的、健康的、稳重的、学习好的学生,教师还要爱迟钝的、残疾的、调皮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和家庭贫寒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我班有个学生,妈妈跑了,从小跟奶奶长大。做事邋遢,学习不积极,我了解到她的家庭现状后,就把我女儿的衣服送给她穿,给她买文具,教给她怎样洗衣服。在我的默默的关心下,她有了明显的进步:衣着整洁了,笑脸干净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最令人欣慰的是她养成了做事积极的好习惯。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有爱心,并把爱心奉献给每一位学生,那么,教师就能把握成功教育的真谛。
二、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多年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想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使人人都有机会
三、要甘于寂寞,默默奉献
做教师这行,清贫且辛苦,尤其是心累。有时候也很烦躁,但一看到学生们
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想到他们取得进步开心的笑容,以及和我在一起时的欢声笑语,我心中的烦恼就消失的一干而净。为了备好一堂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好几遍;有时,为了准备一篇材料,我翻阅大量书籍,不断学习新知,提升教育理念;有时,为了想个好游戏,我反复琢磨,细细推敲;有时,为了孩子的学习,我放弃休息时间,利用晚上周末去家访;
我们总会向往辉煌灿烂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个今天垒成,有向往有行动有坚持,方会使刹那变成永恒,使梦想变成现实。就让自己在充实中完善自我,在宁静中储积生命的动力。还是魏书生说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
第三篇:教师优秀演讲稿:用爱点燃节约
今天站在这舞台上和大家互相探讨节约,心情高兴也颇激动。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点燃节约》
人生路上,彼此成为同事并促膝长谈,这是缘;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爱;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树立节约意识,发挥资源的最大优势,节能降耗,提高企业效益,这是责任,这是作为企业主人的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节约对大家是一种考验,生活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地提高,节约的消费观念也在现代人心中形成吃朦胧、花钱也朦胧的习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我们的周围,节约意识淡薄,浪费现象随处可见。比如100元的钞票,花光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用在什么地方却说不清楚,孰不知“千日拾柴不可能一日烧完”,学会节约自己挣来的劳动成果,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是幸福的事;节约能让自己认识到1元、10元、100元的重要和劳动的真实价值。在坐的诸位有的已为人父、为人母,或是组成了家庭,节约的深刻体验恐怕早已在家庭、孩子的实践中得到真知。
讲到这里,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在家里,节约是自己的事。在厂里,节能降耗是领导的事,与职工无关。其实不然,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难道就没有只须你的一举手一投足即可为节约工作做贡献的情况呢?
下班时随手关灯、关电脑,检查空调是否关闭,夏季没有必要开空调要及时关闭。检查水龙头是否关严,洗手、刷碗要及时关闭水龙头,注意节约用水;校验中遇到蒸馏操作,硅油应回收再使用。玻璃仪器损坏后不影响使用的,经加工后继续使用;自己动手制作小的实验工具。实验手套洗净后再次使用。在实验室里,有的时候在用水上可以多次利用,校表剩余的水可以留下拖地用;平常需要佩戴口罩以及手套,洗干净后可以再次使用;我们需要大量的热偶丝,它的成本要远远大于一般的铁丝,我们在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拆除废旧的热电偶用来绑扎,大大可以降低校验成本。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节约的,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谁说节约离我们太远,谁说那些只是领导的事呢?
古代圣贤曾经说过:“厉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由此可见勤俭多么的重要。抓节约,就是抓效益,就是抓发展;节能降耗就是维护每个企业员工的利益,就是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未来。一个企业只有将企业发展与节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和外部形象,才能真正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和谐统一。企业发展壮大了,员工的经济收益也会有所提高,所以,节能降耗不光是领导的事,也是与员工息息相关的。其实,节能降耗就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中。它不是遥不可及,不是挂在口头,而是实实在在需要我们为之努力,是长期坚持才能见成效的事,是关及我们每个人身心健康和利益的事。
用一颗爱心点燃节约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养成爱厂、爱家、爱岗、爱节约的一种精神文明,用一颗从小处着手的心,注意身边“浪费可耻”的不良现象,诚心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在工作、生活、家庭中,督促自己和时代接轨,挑战自己并改正以往的陋习,把节约放在自己人生的前端,真正让节约与企业共同发展;让节约促进你、我充实的人生。学会珍惜一分一厘,学会节约一度电、一张纸,爱何愁点燃不了节约?用爱点燃节约,用爱撑起节约,让节约的风尚永驻我们身边。
第四篇:用爱写好师德
用爱写好“师德”
实验小学 邓春梅
黄行福,一名纯粹的农村教师,大学毕业后来到江西省南丰县付坊中学——一所农村中学工作,至今一干就是20多年。他狂热地爱好读书,在买书上投入了3万多块钱。他勤奋地写作,发表文章10多万字。他进行教学改革,指导的学生作文频频获奖。他“功成名就”但是拒绝“更上一层楼”,甘愿做一名“农村教师”,因为他认为“只要是想干,认真干,总能干出些名堂来”。很多人都在抱怨“农村教师”的恶劣生长环境,他却在这种环境中演绎并享受着他的精彩人生。事实证明,无论你生在何处,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哪怕工资的微博,这些客观的条件是成不了老师们追求卓越的绊脚石,只要心中有爱,就能写好教师高尚的灵魂。
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现出几许平淡。有人这样形容教师的生活:吃的清淡,穿的素淡,出去办事遭人冷淡。正是这组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动摇了一些教师的思想,随之一股污浊之风吹进了教师这方神圣的净土,凡事讲究利益,对付出片面地衡量回报,当学生不满其意时,浮躁草率地敷衍应付,甚至粗暴极端地蛮横处理。这怎与 “教师”这神圣字眼相符合,怎能让“师德”这沉沉的词语所承受得了啊!自古以来,一些贤哲都主张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是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我非常喜欢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呀!”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一定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安于简朴的生活,即使这个人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当我在课堂上倾心投入和孩子们教学相长的时候,当我和孩子们在办公室敞开思想促膝谈心的时候,当我在节日里收到学生温馨的祝福和问候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的时候,我和许多老师一样,体会到了付出后的欢乐,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快乐。拥有这些,我并不艳羡万贯钱财,因为这是很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主要责任在于老师,我们要时常掂一掂祖国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培育好新时代的接班人。21世纪的孩子们,他们的独特的被赋予新时代特征的个性,也许他们的言语和表现少不了几许执拗、卤莽;也许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欠缺几分理性和沉稳,但只要用心发现,他们其实很想与你接近,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渴望着你的关注,企盼着你的关爱,在意你的关怀。如若身为教师的你忽略了这一点,纵然你有高深的学识,耀眼的才华,你在他心中也被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化解这一叉的奥妙,便是“师德”中的一个字——爱。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的爱不会付之东流,我们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讲台是我们思绪纵横的绚丽舞台,它面对的是将来的桃李满天下;明净课堂有我们灯火阑珊的彻悟境界,那里写满了学生点点滴滴的成长、充实。在物欲横飞的年代,我甘愿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用爱写好“师德”。
第五篇:用爱点燃后进生转化之火
用爱点燃后进生转化之火
钟世超
大家都知道,只要有班级存在就有会优等生和后进生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策略方法追源溯本、千变万化中都离不开对后进生的关爱这一法宝。我国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们知道,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师爱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它应具备正直少却虚伪、具备无私少却自我、具备广阔少却狭隘。它可以使学生在逆境中得到安慰,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在顺境中更加奋发,不骄不躁,永远向前。然而现实的教育不容乐观,一部分教师虽然也爱学生,但学生却从未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原因何在?
首先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做到很好的了解,尽管从表面上看,学生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因此,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教育与学生的感情要求就会背道而驰,更谈不上有的放矢、有着见效。再就是学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教师工作意义及人生价值的直接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则是一种理智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我们有个学生叫刘洪宇。刚进校我校时,不做作业、迟交作业、上课情绪低落,„„。班上孩子都不是很喜欢他,各门功课成绩查,每天不是科任老师找就是同学反映他的问题,种种行为让老师头疼。于是,我多次批评过、惩罚过、好好谈话过,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几乎没有进展,每次考试成绩很差,而且操行也差。看到他不思进取,表现成绩上不来,我真的为这孩子着急。
怎么办?我必须要想法贴近他、走进他直至改变他。记得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如果教育要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多方面地了解学生。”为了有针对性地做他工作,我决定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背景,和周末回家的情况,然后再找对策。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得知:这孩子自尊心很强,但小学基础很簿弱,多次努力,多次失败,加上他自己长年在外做生意,平常很少管他。孩子的父母都因为工作很忙,基本上在家里没有看管。特别是孩子在成长,在心理没有得到家人、同学、朋友的关爱„„
了解情况后,就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商量。准备从新认识这个孩子,从头开始教育。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非常喜爱玩电脑,而且电脑技术还不错。再加上这孩子一开始就来的了我的IT社团,我想要是让这个孩子在IT社找到自信,也许是个很好的教育方式。也是一个很好交流平台啊。于是,于是每次上课我都会提到他的名字,表扬他,让其他同学像他学习。几个星期后,我发现这孩子在我IT课上越来越专心了,他的动画制作水平也提高了,每次在班上要提名表扬,慢慢的,在班级和同学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这个时候,我趁机在对他提出个人表现方面的要求,他欣然接受,而且改变很快。一段时间下来,开学初的一些不良表现渐渐消失了,半期后,各科老师都说这孩子慢慢的在进步了„„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锦上添花:把他推选为IT社的社长,他心里知道,他的技术并不是最好的,表现也不是最好的,只是有了一点进步,爱学习了,不懒惰了。慢慢的,我感觉他非常懂得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从方方面面努力表现自己,一心想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上课时有了聚精会神的神态,每节课上都争取好好表现自己,这一切的一切证明他正在逐渐改变自己,而且变得越来越棒。
通过以上案例,我认为:
一、以人为本,释放师爱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被人们忽略,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却要让这常被人忽略的爱让学生感知、感受。因为,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能缺少爱,爱应融入到我们教师的职业生命中、渗透到我们奔腾不息的育人血管里。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应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二、良师益友,宽容为上
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常常带有一定程度的“闭锁性”,这就会给教育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鉴于此,教师应当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取得他们的信赖,倾听他们的心声。班主任每天跟学生接触时间最多,了解情况最全面,掌握学生动态最敏锐,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见到学生的不足应宽容以待之。
三、因材施教,发挥特长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须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情况、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但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不屑一顾,甚至是放弃不管。但如果是一个眼中有情、心中有爱的老师一定会设身处地的为后进生着想:后进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又多么的令人佩服啊:明知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到校听讲;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却是屡败屡考;明知学校期中期末表彰会上听不到他们的名字,却要一直陪坐替别的优等生捧场。他们的坚强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多么的牢不可破啊!
这虽是个个案,但也包含着转变后进生的一些技巧、方法,愿我们的广大同仁能在转变后进生的道路上寻出更多有效的策略,为每一个学生的顺利成长、健康发展倾出我们作为人师的全部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