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爱点燃的生命奇迹
用爱点燃的生命奇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记不得是第几次观看《放牛班的春天》了,每一次重温,依然忍不住砰然心动。那漫天飞舞的纸飞机,总在我心里飞翔。
哦,马修老师,那个失败的音乐家,那个“小小的,小小的,小小小小的老师”,那个看起来温和得有点儿窝囊的谢了顶的中年人,为什么令人如此敬佩?无它,只因他有一颗纯净善良的心,一种宽容温情的爱,一份不离不弃的坚持,以及一点基于尊重、基于理解、基于责任的教学智慧。
面对“池塘底”学校这群被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们,马修老师没有放弃,他用音乐点燃了孩子们的心灵,用音乐唤醒了他们迷惘的心智。使“池塘底”的孩子们看到希望。他说:“我曾经发誓永远不再写曲了,但永远不要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他给了孩子们希望,给了孩子们在绝境中创造奇迹的希望。正是因为他的不抛弃,不放弃,挖出孩子们叛逆外表下的善良和潜力,使“池塘底”的教室里,回荡起歌声,使被前任教师评价为“天使的脸蛋,魔鬼的心肠”的皮埃尔,幡然醒悟,迎来人生中的春天。
更令人感动的是,他对问题学生乐格克的苦心,乐格克行为乖张,他打伤马桑并不愿承担责任,马修老师不得不将他送往校长处理。然而,当马修看到乐科烈被禁闭三天后又被抽打得声嘶力竭后,他还心中不忍,期望用更人性化方式处理——建议乐格克去医务室照看马桑,以感悟生命的不易。虽然,最后乐格克还是因为粗暴的“教育”再入歧途,但马修老师的真诚,依然令人感佩。在影片中,我们也看到了违反教育规律的恶果:以哈善校长为首的“惩罚管理”者,过度地使用负强化和惩罚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形成“犯规——处罚”的恶性循环。由此引起学生对老师权威性的抵触心理,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全盘否决;同时,频繁的处罚使学生对处罚本身麻木,即使教师再怎么处罚仍旧屡教不改;最后,酿成大祸。应该说,持“惩罚管理”理论的人,初衷不一定“恶”,但过度地使用负强化,却让爱、美和善良远离教育,教训不可谓不深啊。让我们引以为戒,远离负能量。
我喜欢《放牛班的春天》:喜欢一颗善良的心,改变一个人甚至一群人的命运的故事。敬佩将爱和美、善良和信任倾注于教育的人们,让马修老师的坚守,给予我们持续前行的力量。
第二篇:让我们用爱点燃生命的希望
倡议书
——让我们用爱点燃生命的希望
程婧,女,现年26岁,未婚。2008年6月,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积极响应“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加入资教行列,同年9月,成为恩施市三岔乡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和一个班的班主任。英语学科一直是农村孩子的弱项,这个好强的女孩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她的第一届学生全部送进理想的高中。她坚持每天早上6点准时进教室,陪孩子们晨读;中午吃过午饭就进教室给他们辅导功课,她要求自己“有讲必有练、有练必有批”,由于人多,作业批阅量大,每晚都要加班到晚上12点,工作以来,她每天的休息时间平均只有5个多小时,她视孩子如弟妹,用爱心呵护着这些稚嫩的花朵。一个学期过去了,她所带的班级各方面都名列前茅,校领导和任课教师都称赞不已。2009年5月,她的论文《为留守学生撑起爱的绿荫》获得州级一等奖;2009年8月,被恩施市教育局评为“优秀资教生”;2009年教师节,被三岔乡政府评为“优秀班主任”;同年10月,参加百名讲师团,成为最年轻的成员,给孩子们宣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要求,提倡和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她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的时候,不幸降临了。2009年10月15日,她因感冒去医院输液,第二天全身浮肿,被查出患了慢性肾功能衰竭,小说和电视剧里才有的情节,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了这位年仅26岁的女孩身上。父母疯了似的联系了全国所
有出名的肾病医院,可是结论都一样。短短一个月时间后,尿毒症的症状出现了: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夜不能寐,她不得不到同济医院做颈部插管手术,靠透析来延缓生命。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只要提及女儿的病,做父亲的就会流泪满面,妈妈的头发几天就花白了。看着50多岁的父母为自己操劳,她总觉得是自己拖累了他们,她想解脱,想放弃治疗,身体也一天天衰退下去,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抱着她失声痛哭,“为了我们,你一定要活下去!”学校领导、同事、亲朋好友都对她伸出了援助之手,鼓励她与病魔斗争。孩子们也时时牵挂着她,“老师,您就是我们班的灵魂,您走了,我们班也散了,您一定要回来。” “程老师,你什么时候才回来啊!上个星期三的早晨,我们看见校门口一个身影,以为是你,全班疯了似的跑出去,都哭了,太想你了!”得到如此多的关爱,她重拾信心,决定坚强而快乐地活下去,一边做透析治疗,一边坚持上班。
据专家诊断,她的病因已无法查证,可能是劳累过度所致,也有可能是药物中毒引起的,已无法治愈,除非换肾,听到医生这么说,爸爸妈妈的心都碎了,巨额的医药费让他们全家看不到希望,但他们不想放弃女儿的生命,依然在寻找一条奇迹之路。程靖的父亲也是一位教师,从教33个春秋,从1995年至今一直任三岔乡和湾小学校长,2000年因结肠癌做过一次大手术,手术后出院身体还未康复又投入了工作,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奉献。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长期以来她辛勤劳作,积劳成疾,妹妹正在上大学,家里还
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需要赡养,病魔已经让这个家庭负债累累,换肾的费用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现在,程靖只能依靠每个星期的透析维持着那花一般美丽却又脆弱的生命。
虽然患了不治之症,但程婧没有向命运低头,她热爱这份职业,热爱她的学生,她要用微薄的力量与死亡抗争,用她的坚强来诠释生命的意义。程靖在日记中写道:人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却能把握生命的宽度。只有拓展生命的宽度,才能塑造生命的意义,否则人如果只能象石头一样,那么活一万年又怎样?就算我的生命只剩下一天,我也要活得精彩,用我的快乐用心去生活,全心去爱生活的点点滴滴。毕竟我不是单独面对人生,父母、朋友、学生,一直站在我的背后,能坚强而快乐地生活下去,对所有爱我的人都是一种慰藉!
程靖喜欢百合花,喜欢百合的淡雅清香,百合花素有“云裳仙子”之称,淡淡妆,素素笑,她也如百合一样,用心底暖暖的爱,香了山里的孩子,可现在,这百合一样的女孩,还能花开几度?
谁说人世无情,你的仁爱之心,你的点滴之恩,就有可能拯救一个年轻的生命;谁说命运不公,你的无名关怀,你的善意之举,就是她最大的幸运。我们真诚地恳请大家伸出援助之手,挽救她如花的生命,用我们的爱点燃生命的希望!
我们感谢您!
第三篇:用爱创造生命的奇迹(通讯稿)
用爱创造生命的奇迹
——中煤集团大屯公司郭明义爱心团队活动纪实 我国血液肿瘤的发病率,仅白血病约为十万分之三,即每年约有近3.6万人得白血病。而这些病人中,大多数年龄在30岁以下,其中15岁以下的人群占用50%以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和不幸。虽然骨髓移植是治疗特别法庭肿瘤的理想方法,但要寻找与病人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相匹配、不被排斥的骨髓却不容易。据悉,我国已有超过100万的白血病患者需要造血干细胞配型,这就需要有足够多的爱心人士的HLA资料。虽经各方努力,中华骨髓库已经有120万的资料,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更多的白血病患者正无助地在死亡线上挣扎!
爱如潮水,它将你我包围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一大早,中煤集团大屯公司矿工俱乐部门前广场就人声鼎沸,排起了长队。彩虹门高高矗立,上面写着“学习雷锋榜样,践行大屯精神,彰显道德力量”几个大字。原来,大屯公司郭明义爱心团队在这里举行学雷锋大型义务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爱心活动,他们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用爱点燃生命的希望,给这个料峭的春寒时节带来了一股暖流。
8点30分,当记者来到俱乐部时,广场门前已经聚集了百余名年轻人,他们在采血车旁排起了长队。他们头戴小红帽,上面可以清
晰地看到“郭明义爱心团队”几个字,个个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这些义务捐献者是来自矿区各单位的职工,他们当中有生产一线的矿工,有机关管理岗位的干部,有技工学校学生,还有职工家属。
采集工作刚刚开始,就有一位年轻人跑到队伍的最前面,这位“加塞”的年轻人说:“我前两天收到了团委的倡议短信,今天因为要去机场接人,怕耽误了,能让我先捐献吗?”青年有些急切地说。他的请求得到了许可,这位青年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一位采煤队的矿工在接受采访时说:“郭明义是我们央企职工学习的榜样,我加入了郭明义爱心团队,就要拿出实际行动向他学习,力所能及地做一点好事吧。”
人群中,有一位中年妇女,当被问到为什么义务献血时,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妇女告诉记者:“我爱人在矿里上班,我没有工作,平时也不能为企业做什么贡献,这次有机会献血,我很高兴,如果我的血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我就没有白来。”这位职工家属的话朴实又感人。
在长长的队伍里,我们发现了孔庄煤矿职工马吉国的身影。这位大屯公司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曾六次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这次他又积极主动报了名,他深有体会地说:“献血并不会对个人身体造成影响,献血救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大屯青工的自豪”。负责采集工作的医务人员对记者说,大屯公司踊跃献血的场面令她感动,这在她的工作经历中是不多见的。
大屯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占福也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到现场。他与每一位捐献者一一握手,并登上采集车察看。他代表公司党政对献血员工进行了慰问,高度赞扬了青年职工积极参加义务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义举。他说,此次活动,是一次学习雷锋、学习郭明义的生动实践,是央企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必将对提升大屯公司的良好形象发挥积极的作用。
据介绍,这天上午,共有400多人报名,采集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由于血液贮藏柜容量不足,最终只能为75名志愿者进行造血干细胞采样,125名志愿者采集鲜血36000毫升。
从献血车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现场,到处上演着一幕幕爱心奉献的动人场景,大屯员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向郭明义学习,奉献着爱心,服务着社会。
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
有些名字注定要在茫茫人海中闪亮。
——马吉国,大屯公司第1例、徐州市第6例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且本人同意捐献者。2005年4月的一天,大屯公司孔庄煤矿团委和徐州市红十字会在“五四”青年节来临前组织了“跟党走献真情”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马吉国加入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两年后的2007年4月,他成为4月24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分离过程从早晨8时持续到12时40分,血细胞分离机从马吉国身体血液提取了120毫升造血干细胞。
一晃3年过去了。那位患者病情到底怎样了?在马吉国的心中,多了一份放不下的牵挂。2010年阳春三月,马吉国应邀参加江苏省和常州市红十字会联合在常州举行的“与爱同行——江苏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联谊会暨大型广场宣传活动”,没料想,竟与接受了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的患者见了面,两个七尺男儿都禁不住流下了热泪。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在场观众。原来,早在2006年,医院就给年仅38岁的患者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帮患者找到了与他配型完全吻合、并且愿意帮助他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马吉国。患者术后康复得很好,这让他更加想念那位不知姓名的救命恩人。按规定,造血干细胞移植3年后,经双方同意方可见面,因此,活动主办方安排了这次非同寻常的见面。这天,患者与恩人相逢,能不激动吗?
马吉国被授予共青团江苏省委“优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徐州市首届“十佳文明职工”、沛县“十佳市民”、大屯公司“青年突出手”、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等荣誉称号。
——陈磊,孔庄煤矿职工,大屯公司第2例、徐州市第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09年3月9日在南京市鼓楼医院经过4个多小时的血细胞分离,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当天,陈磊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就被送往天津患者所在医院进行移植。3月11日,他从南京回来后,徐州市红十字会召开欢迎会,对陈磊甘于奉献的精神给与了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了大屯公司在人道主义救助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工作,对大屯公司青年志愿者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的义举表示了衷心感谢。
——刘国防,徐庄煤矿通风科职工,2008年响应号召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活动,2011年4月经过全面体检及高分辨检测,与一位白血病患者的HLA分型数据相匹配,经过多次体检详细配型,符合捐献要求,刘国防本人同意实施捐献,成为徐州市第19名、也是公司第3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当年6月29日,徐庄煤矿举行刘国防赴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欢送仪式。7月4日,刘国防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捐献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人间大爱。
当天,那位患者,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刘国防写了一封信,其中一段这样写道:当我躺在病床上,几乎感到绝望时,从骨髓库传来了您的配型和我完全配对的好消息,我彻夜未眠,这使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当我得知您的体检合格,并且您和您的家人又愿意捐献时,我感到了人间真情,感到了您的伟大人格。当您的干细胞输到我身上时,她将使我重新获得第二次生命,您的大恩大德,我将永生不忘。
——许洪,24岁,大屯公司铝板带厂冷轧车间员工。2011年3月,他的造血干细胞与南京一位白血病患者相吻合,在电话确认捐髓意向时,他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并得到了父母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他查阅很多关于调节自己身体状态的资料,准备在手术前把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到最佳状态。随时等候通知准备手术,去挽救一位虽不相识但同样珍贵的生命。最近,他被评为大屯公司第六届精神文明新人
新事当选者。
——薛文茜是大屯公司发电厂职工子女,现在天津科技大学外语学院就读。2011年“五四”青年到来之际,薛文茜于5月9日为了一名男性患者的康复,在天津血液病医院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校团委及相关学院师生均到医院看望和鼓励两位同学,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坚强与无私生动反映了科大学子“爱国爱校爱人”的精神风貌,受到市红十字会及病患家属的充分肯定。薛文茜的事迹让大屯公司职工家属深受感动,在大屯公司第六届精神文明新人新事评选中,薛文茜以高票当选。
我的未来不是梦
据大屯公司团委书记刘琴介绍,早在2004年,大屯公司就开始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投身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为做好造血干细胞的发动工作,公司团委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征募活动的通知》,积极投身干细胞采集前的各项宣传工作,共发放《献一人爱心 救一人生命——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手册》达8000余份,爱心、奉献的博爱精神,传遍了整个矿区。向全矿区青年发出捐献造血干细胞倡议,号召大家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捐献造血干细胞队伍中来。同时,常年开通捐献热线,随时接受来自矿区青年的爱心火种。
前不久,中煤集团团委发出“传承雷锋精神 弘扬明义品格 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的倡议后,大屯公司团委立即行动起来,通
过网络、手机等媒介,向全矿区团员青年发出学“当代雷锋”郭明义献爱心倡议,组织“郭明义”爱心队员开展义务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等义务奉献活动。于是,大屯公司团委和教卫办发起了这次爱心活动。
多年来,大屯公司团委多次举办大型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每次都有上百名志愿者争先恐后地填写《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并进行血样采集,从他们热情真挚的笑容里,我们读懂了一份无私的高尚;在他们从容淡定的背影里,我们体味到了一种忘我奉献的感动。在大屯公司团委的倡导和组织下,目前,已有646名团员青年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队伍,约占徐州志愿捐献者总数的8%,其中成功捐献4例,占徐州市捐献总数的19.1%,在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企业中位列第一。他们正在用爱心延续生命,用奉献创造奇迹。让爱心和奉献精神在大屯公司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2007年,公司青年员工马吉国成为沛县首例、徐州第六例成功捐献者,在此之后的4年内,大屯公司团委通过积极宣传发动,陆续又有陈磊、刘国防和许洪3名团员青年与患者配型吻合,并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王磊、李静等8名青年初次配型成功。江苏电视台、徐州电视台、中国煤炭报、彭城晚报、中国文明网、国资网、新浪网、江苏文明网等数十家媒体对大屯公司青年员工捐献事迹做了专题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矿区每年都有青年人主动联系红十字会,要求加入造血干细胞库,“奉献爱心,传递生命”已成为大屯青年的青春宣言。
爱心延续生命,奉献创造奇迹。每一次的成功捐献,都让我们热血沸腾;每一个生命的挽救,都让我们倍感欣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白血病患者重生的希望就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第四篇:用真爱点燃生命
用真爱点燃生命
“如何让学生善待自己、看重自己,让人生更加精彩、更有价值呢?”是李老师多年班主任工作中所执着探索、追求、实践的目标。李老师是一位平凡的教师,可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却体现了她不平凡的价值。她善于学习,勇于接受新教育理念,是一个开拓型的班主任,工作方法灵活多变,求实、求变、求新、求异是她的特色。在她的生命里,渗透着一股悠久而坚定的信仰——愿将青春许孺子,甘为盛世作人梯。她在纯净的童心中找寻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短暂的人生旅程里用真爱去点燃生命。在日常班级工作中,李老师用自己对人生不懈的追求,绽放着教师的美丽,用自己对学生真诚的关爱,抒写着教师的平凡。
搭起一弯赏识的心桥
李老师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杜绝偏爱与歧视,赏识每一位学生。她花时间最多的是帮助那些潜能尚未发挥出来的学生,帮助其发现自身的价值,树立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李佳群是她的学生。
这就需要独具慧眼的老师,善于发现学生自己都未必知道的光点。给予肯定,予以激发,加以引导,让希望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的灵感和信心,可走进李老师的班级里,发现他班的学生自信心都比较强,谈学习,谈理想,一个个信心十足,这是她长期关心、赏识每个学生的结果。在她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星星,只要你抹去覆盖他表面上的云雾,他就能发光。她从不想把学生捏成固定的模子,而是希望他们自由和谐地发展,无时不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在她执教的班队课《我的未来我设计》中,就能让人看到六年一班的68个学生的不同。他们以音乐、绘画、舞蹈、书法、体育、手工、电脑制作„„等形式,将一学期来的学习、活动成果进行展示,整个活动集多学科知识为一体。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长,个个都十分大方、出色。
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李老师在赏识学生中搭起了一座可贵的桥,载着信任、理解、包容,闪着异彩的七色桥。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
构建一片和谐的天空
为学生构建一片和谐的天空,是李老师当班主任以来没有停止过的追求。每届接班,开学初,李老师总带领学生把教室弄得干干净净,组织学生布置教室,各个版面,使学生感到教室是他们的家,每个人对“家”都倍加爱护,平时强调学生保持教室里的安静与祥和,告示学生教室是神圣的,任何时候不允许不文明的言语、动作在教室里发生。并召开班会,和同学一起分析班级的特点,一起酝酿、讨论班集体的发展规划,特别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参与到这件事中来。德育的、体育的、智育的积极讨论中都订出了明确的目标,不光有一年总目标,而且有阶段目标,也有保障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层层负责制,是李老师班里的一大特色。她把全班68名学生化分成九个行星系,(相当于九个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科任老师组成一个太阳,发光发热;九个星系在课堂上必须围绕太阳运行,不能偏离轨道„„她充分发挥了班集体的作用。
用活动和笑声建设健康的班集体,这是李老师一贯的作风。她总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建设一个健康班级的主线,她会积极地与同学们一起商量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设想,包括一些主题鲜明、有时代特色、新颖活泼的主题班会,如“敞心扉树信心 成功向你招手---自立自强篇”“为理想插上翅膀---未来畅想篇”“服装与我们---艺术审美篇”“美的行动 美的心灵---行为规范篇”„„春暖花开,李老师会带领学生去爬圣寿岭,到野外去郊游。山林中、山野里响起了学生的脚步声和欢笑声。同学们捕回彩蝶,捉回鱼儿,齐动手精心制作。那色彩绚丽的蝴蝶标本和生意盎然的鱼儿不仅点缀了明亮的教室,还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秋高气爽,李老师就组织学生到校外放风筝。学生扯着自己做的风筝,奔跑着、追逐着,笑得可欢了!每到逢年过节,李老师就引导学生剪贴一个个精致的小灯笼,一朵朵鲜艳的小红花,制作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把教室装饰得焕然一新,还让学生在洋溢着节日气氛的教室里表演自编的文艺节目,举行有趣的游园活动,集体跳兔子舞,既让学生充分享受节日的欢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有益的活动,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增添了同学之间的情谊,把班级变成一个积极向上、温暖和睦的大家庭。和谐教育的春风吹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喜爱活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与学生一起踢毽子、扔沙包、下五子棋、扳手劲,使我自己感觉年轻了许多,学生也和我更贴心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故事会、辨论会、演讲会、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智力测验、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今年“三八”妇女节,我搞了一个“勤劳的小兔悄悄地行动”的主题活动,学生都十分高兴,效果真是出乎我的意料。针对学生奢侈浪费现象,我开展了“红领巾节约行动”,具体化为:算账行动,队员串门家访行动,评馋猫行动,小银行行动,家庭节约行动,小喇叭行动,小警察行动,小主人行动。学生也在丰富多采,充满趣味的活动中逐渐告别了陋习,成长了起来。
李老师的一位学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的班主任》,其中有一段话写道:“您的微笑也许并不美,但在我们的心中却是美的享受,我在您的微笑中感到班级生活的舒心与灿烂,让我的每一天在阳光中度过。”让学生在阳光中度过,这正是李老师孜孜以求的。
谱写一曲真爱的乐章
十二年的教师生涯,当许多人为了生存而忙碌时,李老师依然甘为园丁,乐守清贫,把点点滴滴的关爱之情,滴撒在日常的生活中。李教师喜欢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爱,谱写爱。
当学生生病时,她上门探望;当学生生日时,她送上祝福;当学生失意时,她送上轻轻的问候,柔柔的抚摸。成功时,她送上小奖品;犯错误时,她对以微笑,给予宽容。在学习上,她是学生的良师;在生活中,她又是学生的益友,学生都爱把心里话告诉她,“有事找李老师”,这是她班的学生不是规矩的规矩。
林燕燕是李老师十二年教学生涯遇到的最不幸的女孩。她本来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学期,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那是星期一的早晨,她迟到了,背着书包走进校园的她,一脸忧郁。她没有直接走进教室,而是走向了站在走廊的李老师,“怎么了?”一句轻轻的问候让她泪水哗哗地流下来。“对不起,我迟到了„„我„„”她没说完,就又哭了。“别哭,告诉我,你是从不迟到的。”在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李老师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她父亲在周末出海捕鱼,不幸遇难了,尸体还没找到。望着她哭红的双眼,李老师难受极了,搂着她,鼓励她勇敢地正视现实。怎么帮助她呢?李老师知道她家里还有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母亲,失去了父亲,家里就没有任何收入了,就带头并组织班上的学生为她捐款,捧着钱,燕燕又哭了。为了让她真正振作起来,李老师常常找她谈心,与她谈自己的成长历
程;告知学校,让领导帮助找帮扶她的企业家;安排活泼健康的女孩坐在她身边;组织班干部一起来照顾她„„一个月后,她的外公到李老师家,说:“谢谢您,李老师。燕燕遇到您,真幸运呀!她又重新笑起来了。”后来李老师知道,这就是爱的力量。
王辉是李老师的又一个学生。他是个内向的孩子,平常不爱说话。他被一个“小恶棍”打伤了,那是半期考试后的事情。那天,李老师一到班级就发现他的不对劲:脸色蜡黄,嘴唇苍白,可追问再三,他也不说。原来 “小恶棍”打了之后,还威胁他。李老师经过一番努力,查明事情真相后,通知了家长、学校,还把他送进了医院。在学校的帮助下,李老师出面与“小恶棍”交涉,要求赔偿。出院后,她又积极与保险公司联系,帮助解决了该生保险获赔事情。她就是这样,心系每个学生。
“车轮只有奋进时,才能显示存在的价值。”李老师这样告诉学生,她自己也这样做。她爱岗敬业,志存高远,从教十二个春秋,她以自己对教育的热爱,以自己披肝沥胆的品格,以自己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不断进取,无怨无悔地在教育沃土上辛勤耕耘,谱写出最美的生命乐章。
第五篇:用爱点燃后进生转化之火
用爱点燃后进生转化之火
钟世超
大家都知道,只要有班级存在就有会优等生和后进生之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工作策略方法追源溯本、千变万化中都离不开对后进生的关爱这一法宝。我国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们知道,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师爱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优良的道德品质,它应具备正直少却虚伪、具备无私少却自我、具备广阔少却狭隘。它可以使学生在逆境中得到安慰,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在顺境中更加奋发,不骄不躁,永远向前。然而现实的教育不容乐观,一部分教师虽然也爱学生,但学生却从未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原因何在?
首先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做到很好的了解,尽管从表面上看,学生间似乎差别不大,但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因此,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有对学生真正的爱,教育与学生的感情要求就会背道而驰,更谈不上有的放矢、有着见效。再就是学生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教师工作意义及人生价值的直接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了解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对学生的同情和理解则是一种理智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我们有个学生叫刘洪宇。刚进校我校时,不做作业、迟交作业、上课情绪低落,„„。班上孩子都不是很喜欢他,各门功课成绩查,每天不是科任老师找就是同学反映他的问题,种种行为让老师头疼。于是,我多次批评过、惩罚过、好好谈话过,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几乎没有进展,每次考试成绩很差,而且操行也差。看到他不思进取,表现成绩上不来,我真的为这孩子着急。
怎么办?我必须要想法贴近他、走进他直至改变他。记得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如果教育要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多方面地了解学生。”为了有针对性地做他工作,我决定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背景,和周末回家的情况,然后再找对策。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得知:这孩子自尊心很强,但小学基础很簿弱,多次努力,多次失败,加上他自己长年在外做生意,平常很少管他。孩子的父母都因为工作很忙,基本上在家里没有看管。特别是孩子在成长,在心理没有得到家人、同学、朋友的关爱„„
了解情况后,就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商量。准备从新认识这个孩子,从头开始教育。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非常喜爱玩电脑,而且电脑技术还不错。再加上这孩子一开始就来的了我的IT社团,我想要是让这个孩子在IT社找到自信,也许是个很好的教育方式。也是一个很好交流平台啊。于是,于是每次上课我都会提到他的名字,表扬他,让其他同学像他学习。几个星期后,我发现这孩子在我IT课上越来越专心了,他的动画制作水平也提高了,每次在班上要提名表扬,慢慢的,在班级和同学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这个时候,我趁机在对他提出个人表现方面的要求,他欣然接受,而且改变很快。一段时间下来,开学初的一些不良表现渐渐消失了,半期后,各科老师都说这孩子慢慢的在进步了„„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锦上添花:把他推选为IT社的社长,他心里知道,他的技术并不是最好的,表现也不是最好的,只是有了一点进步,爱学习了,不懒惰了。慢慢的,我感觉他非常懂得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从方方面面努力表现自己,一心想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上课时有了聚精会神的神态,每节课上都争取好好表现自己,这一切的一切证明他正在逐渐改变自己,而且变得越来越棒。
通过以上案例,我认为:
一、以人为本,释放师爱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被人们忽略,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却要让这常被人忽略的爱让学生感知、感受。因为,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不能缺少爱,爱应融入到我们教师的职业生命中、渗透到我们奔腾不息的育人血管里。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们的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应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二、良师益友,宽容为上
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常常带有一定程度的“闭锁性”,这就会给教育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鉴于此,教师应当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取得他们的信赖,倾听他们的心声。班主任每天跟学生接触时间最多,了解情况最全面,掌握学生动态最敏锐,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见到学生的不足应宽容以待之。
三、因材施教,发挥特长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须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情况、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但在有的教师眼里,对后进生常常不屑一顾,甚至是放弃不管。但如果是一个眼中有情、心中有爱的老师一定会设身处地的为后进生着想:后进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又多么的令人佩服啊:明知听不懂教师讲课的内容,却天天要坚持到校听讲;面对考试,明知要失败,却是屡败屡考;明知学校期中期末表彰会上听不到他们的名字,却要一直陪坐替别的优等生捧场。他们的坚强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多么的牢不可破啊!
这虽是个个案,但也包含着转变后进生的一些技巧、方法,愿我们的广大同仁能在转变后进生的道路上寻出更多有效的策略,为每一个学生的顺利成长、健康发展倾出我们作为人师的全部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