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历史宁夏卷(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0:3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历史宁夏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历史宁夏卷》。

第一篇:2009年历史宁夏卷

历史

1.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

2、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传统的宗族观念

3、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 众人集体生产

B 田庄规模生产

C 个体农户耕作

D 官府募民耕作

4、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 生活习俗改变

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 官府鼓励经商 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5、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握的主要是 A 决策 B 行政 C 监察

D 司法

6、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 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 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 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 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历史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11.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美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

12.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 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历史

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4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15分)

1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1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

——摘编自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历史

材料二

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竭力排挤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1923年11月29日)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7分)(2)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8分)

参考答案:1.C 2.A 3.C 4.D 5.B.B 7.D

8.B

9.A

10.C 11.B 12.A 13.答案要点:

(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

历史

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15:答案要点:

(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

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井.增加国家收入。

(2)历史背录.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杜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16.答案要点:

(1)1922年通过对比强调中俄地缘关系; 1923 年认为苏俄同情国民党.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相通,有必要联俄。

(2)为联俄联共提供根据: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区别:孙中山的观点有历史局限性。

历史

第二篇:2007宁夏高考历史

2007年 宁夏高考历史卷

选择部分:

25.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

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中国古代,在皇权的影响下,以相权为中心的中枢机构不断变化。回答27~29题

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28。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2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31。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

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32。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33。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34。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

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5。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非选择部分:

41.(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分)(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分)(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42。请考生在A,B,C,D里面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A.(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

B.(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十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十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摘自《罗斯福选集》)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根据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5分)

(2)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0分)C.(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3分)D(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5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0分)答案:

24.D 25.C 26.A 27.A 28.B 29.C 30.C 31.D 32.C 33.C 34.D 35.A 41.答案要点:

(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3)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42.选考题答案要点: A答案要点:

(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B.答案要点:

(1)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世界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2)历史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国共重庆谈判。

意义:有利于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国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取得国际支持;有利于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和平建国的目标。C.答案要点:

(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

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2)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D.答案要点:

(1)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兴起与传播,近代科学不断取得进展。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巴罗。

(2)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三篇:2008-2010宁夏卷高考作文

2008-2010宁夏卷高考作文范文

芾劲 整理

2008年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听小鸟唱歌,看小鸟飞翔。母女俩第一次养鸟,母亲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相约要好好对待小鸟,这次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但是朋友说,你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母女俩依依不舍地把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参加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又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的有好几百人。一声礼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见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令人心碎的爱

爱,不只是拥有。纯洁的爱可以让世人心旌摇曳,魂醉神迷。可刻意的、形式上的爱,一举一动,一眉一目,都令人心碎,使人心花零落,然后落地成灰。我知道,倘若等到那一天,爱早已变质,躲在背后的那伪善的笑脸,在一派氤氲之中,会渐渐浮现出来„„ 有人告诉过我,说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许许多多的非爱行为:夫妻之间,母子之间,恋人之间,师生之间„„我语塞。在看似和谐的关系网中,充斥着多少以爱的名义进行的强势的掠夺,又有多少人仍为此侧身、落泪、神伤、咨嗟!

爱是心的产物,用心去付出,为爱的对象思考,了解他们心之所想究竟是什么,才是他想要而爱所能够给予的。

听,那个捷克人说,生活在别处。其实,那个所谓“别处”,正是爱的最柔软的部分,那里有着宛若天籁般被敲响的蛩音。

我问你,你爱那山涧灵动的泉水,叮叮咚咚的唱响吗?你说爱。我问你,你爱那笑得摇曳生姿、飘若仙子的花朵吗?你说爱。我问你,你爱那啼鸣如琴声、可疼可爱的鸟儿吗?你说爱„„

可我强忍着心疼问你,那为何让美妙的泉水远离了山涧沦落为笼之囚犯?机灵的鸟儿远离了枝头永远成了笼中向往天空的缚物?它们的唱响为何不再灵动,身姿为何不再曼妙,啼鸣为何不再逗人?你苦笑着说,我以为那就是爱。

当我看到一切美艳的尤物,一一从眼前化为缕缕烟丝,然后逝去不见,我能做的,只有难以割舍的不忍。

听说鸟是有灵魂的东西。人们为了向大自然表示友好,在大型的放生背后竟暗匿着可怕的更为不耻的捕捉行为。鸟儿哭泣着飞向天空,在一片欢笑与欢呼中拖着沉甸甸的悲悯的魂魄,为了自己,更为了令人心碎的无望的爱。

给爱一个喘息的天堂吧,让花儿开得更艳,鸟儿飞得更轻松。给爱一个潋滟生辉的机会吧,扔掉心碎的爱,自此风清月朗,心荡梵音。

名师点评:《令人心碎的爱》,从题目这个角度而言,考生就一下子抓住了大家的眼球。“纯洁的爱可以让世人心旌摇曳,魂醉神迷。”“形式上的爱,一举一动,一眉一目,都令人心碎。”作者两句话就把爱分成了两种,纯洁的和形式上的。“爱”这个话题是永恒的,真正能把“爱”字说透彻的为数不多。考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非常聪明。文章的语言很美,中间的一问一答把爱的境界提升到了爱自然、爱动物、爱植物。结尾两段不是匆匆了事,而是提升全文主旨,把材料与本文的叙述有机结合起来——“为了自己,更为了令人心碎的无望的爱”。全文结构比较严谨,文字简洁、畅达。

爱鸟之心

爱鸟之心,人多有之。然鸟之哀,正在为人爱——爱而无责任,是空泛之爱;爱而不敬重,是轻慢之爱;爱鸟之心被商人利用,适成害鸟之因,则是盲爱矣。

鸟本天然生命,今因人之爱,而遭大不幸,是鸟之哀。鸟将尽亡,人何以独存?故鸟之哀,乃人之哀也。

爱之实,在有责任心。无责任心而泛言爱,有爱言而无爱行,遂有爱鸟而致鸟死之尴尬结果,是所谓空泛之爱也。既爱鸟,当尽心尽力;若能尽心尽力,自会渐知鸟之习性,由最初感性本然之爱,进达理性自觉之爱,终成人鸟相亲相爱之境,未尝不是人生妙趣佳话一段。

爱之道,在敬重所爱之对象。以己所爱,强加于鸟,轻则施虐,重则施暴而不自知,是所谓轻慢之爱也。轻慢之害,有甚于空泛。人非鸟,焉知鸟之乐?以人之乐施于鸟,鸟或视以为苦;人若以鸟之哀鸣为欢叫,则人之残忍可知矣。故真爱鸟者,当以还鸟之自由为最终选择也。

然爱鸟之放生,又成害鸟之别径。爱鸟之人心,已成牟利之市场。人间善恶之谲诡,莫此为甚。商人以牟利为天职,或可不论。放生者之动机,初看似亦无可非议。当市上之鸟,将成鼎镬中之牺牲,买而放之,善莫大焉。然若商人所卖,正为放生者而备,买者为一己爱心之发扬,而不问鸟之来去如何,是为盲爱矣。此鸟虽因我放飞而活命,彼鸟却因人仍欲买而续遭网罟之灾。如此捕而放之,放而捕之,循环往复之间,众鸟岂能平安愉快无死伤?

鸟的评说

有人放鸟,有人捉鸟。如此之恶性循环,何时了„„

——题记

天穹苍茫,映你孤弱身影如汪洋里的一叶孤舟,举你欲起的双翅如断崖间飘荡的一片秋叶。你背负长天飘然万里,整个天空都是你的。你一路东风来去自由,所以一路东风也是你的。想云路遥遥,关山冷落,一茎苇叶下的渡宿,异乡的梦里,可有亲朋的呼唤?远天的云影,误作北上的列车,可怜的孤雁,哪里才是你的栖身之地?

麻雀的旧调,布谷的民歌,斑鸠的土谣。如今这仙乐,又有几人闻?面对儿童一双双质问的眼睛——哪儿能听到夜莺的歌唱?满怀虔诚地跪向苍茫的落日,殷殷渴盼人类的朋友——鸟。人类在不断地扼杀自己的朋友,自然的大手,总有一天伸向我们,如同我们扼杀自己的朋友一样。

曾几何时,枝头的歌唱已停止。曾几何时,人类的魔爪伸向了你。一个可怜孤弱的生命,就在那一刻停止。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被剥夺了。不知何时,小鸟搬家了,从枝头搬到了笼子里。笼扼杀了天籁之音,扼杀了自由飞翔的梦。鸟是朋友,我们应该保护朋友。 儿时,那一群屋檐下的啾啾,那枝头的高歌,还有那漂亮的外衣„„人与鸟应该建立一种彼此依赖、彼此共存的关系。当我们看到受伤的小鸟时应该主动为它们包扎,还原它们的亮丽;当我们看到孩子用弹弓打鸟时,我们应该及时制止,告诉他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当看到城市街边一个个人工搭建的鸟巢时,我们感到欣慰,因为我们已经行动了。让我们加入到爱鸟的行列中来。

让我们用双手托起爱的鸟巢,让我们用心去为受伤的小鸟包扎,让我们用行动来证明一切。奥运即将来临,我想那“鸟巢”是你我爱的见证。那“鸟巢”不仅是奥运场馆,更是对人类朋友的一种呵护,让我们用心为小鸟搭建一所鸟巢吧。

名师点评:文章的构思非常的巧妙,尤其是中间对布谷、夜莺等鸟的描写,让读者急盼再次听到鸟儿们的歌唱。当作者谈到人与鸟的关系时,是那样的迫切与希望,彼此依赖,彼此共存,才能建起美丽的家园,尤其是“鸟巢”的出现,不正是搭建和谐的象征吗?

思维解读幸福 生命犹如海洋,生活恰是轻舟,扬起思维的风帆,穿梭于人生的海洋。白帆迎接的是狂风和浪花,而思维碰撞出的是或幸福,或忧伤,或积极,或消沉„„

从亚当和夏娃的叛逆开始,上帝就创造了人类,赋于(予)人类的不仅仅是血肉的身躯,更是那思维的方式。思维是最敏感,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改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我们就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合流同污而投身汩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就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

快乐幸福就是改变思维的结晶。可怜的葛朗台,幸福与快乐在他的眼中就是金子,夺走了女儿的梳妆盒,夺走了女儿的幸福,而金子满足了他的占有欲,而幸福也就离他而去。改变思维吧,幸福就在生活的空气里,需要用心去感悟,快乐并不是被踩到脚后的破口大骂。因为踩你的人是看重了你的脚,脚被看重,那是多么快乐幸福的事。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让我们为远方的亲人朋友担心着急,然而我们为什么就不想想,或许他在远方生活得很好,快乐着,幸福着,这不是更好吗?

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并不是意味着用阿Q的胜利法来占有幸福与快乐。难道你能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再去官场上混一混,转换转换思维方式合流同污,不,那绝非陶君所愿。思维方式的有的放矢,更是快乐与幸福的主判长。

我们生活,因为我们有思维,我们快乐,更因为我们有思维,正如生活中本没有快乐与幸福,只不过是思维变换的人多了,也就充满了幸福与快乐。

把握我们独有的思维方式吧,因为思维可以解读幸福。

思维方式„„快乐幸福„„思维方式„„

思维解读幸福!

专家点评:本文除了语言流畅、材料典型等优点外,最难能可贵的是,考生在思辨性上所做出的尝试和努力。

2009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良啊?”

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说好。

要求:①选准角度。②明确立意。③自选文体。④自拟标题。⑤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⑥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善者为智 海南考生

很多人崇拜着强者,折服于他们的果断和坚强,仰望他们的铁腕和魄力,这种惊天动地的气势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圭臬,而我却青睐于善者,或许他们没有传奇般的经历,但他们却都拥有一颗朴实而温厚的心,那颗广博而仁爱的心,会包容强者的伤痛,点燃壮士们出行前的明灯!

古人以羊为膳食的美味,“善”字由“膳”引申为美好之义,“善”有善良、慈善之义,与“恶”相对。有位为善者自励“唯有善和爱,才决定人类之为人类”。善,本应是人类的标尺,是人与万物区分的界限,正是那份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仁爱,才使得景色变得和谐,也是那份对各种文化宗教的正视和容纳,才使精神世界完美。尽管,善者们没有强者的那份硬朗和气魄,但那份温存和见识却可以伴着绵长的呼吸,细水长流,恩泽万代。所以说,善者为大智,这种智慧是历史长河的沉淀,它将会深深植于心田中,愈久弥坚。

我始终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智者,每一个人心中都蕴藏着那份温度,不冷不热,恰润眼眶,我也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在旅途中寻觅善和爱。因为,善和爱是一种自身的需要——塑造生命。她是生命的载体,打通了向外吞吐的江河,使生命舒展而自由;她是灵魂的吟唱者,优化了生存环境,使生活轻松而笃定。智者们会选择善,因为他们明白人生的必需品是善,因为善是从英雄辈出的年代里筛选出的瑰丽珠宝。

我看到,那么多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会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向晚辈们诉说善与爱的故事,语调那么平和,内心似乎装着一轮太阳,那么温暖而明媚。老人们用自己的一生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为善吧!“人之初,性本善 ”,老人们也曾经年青,但在他们成长之时,或许在各种社会力量的影响下,学会了如何把善良和慈悲的天性一点点洗涮干净,像面无表情的江湖侠客一般走在大街上。他们不相信流泪,不明白怜悯,那慈眉善目比凶神恶煞更让人迷惑,陌生人平白无故的爱必会换来他们那警惕的眼神,他们的善良陷入了泥坑。然而没有爱的生命是残缺的,人只有在爱和被爱的过程中强大,只有在施舍和被施舍中坚定。

善良,这个最单纯的词语,曾让部分人迷失方向,急于功利的强者,却丢掉了自己的本性,一旦失去了本性也就失去了真正的快乐,价值的取向开始出现了偏差,信仰和生活相互矛盾,痛苦和焦虑像绳索一般紧紧缠绕着心灵。经历过挣扎后,人往往会重新衡量自己的人生,雄才大略,铁血狼烟,升沉权谋,钟鸣鼎食,将军营寨,哪一个是生命的支持者?似乎每一个人都不够坚固,不足以承受生命之重,徘徊中,犹豫中,终于找到了生存的智慧——善良。他是生命的中心,正如老子《道德经》记载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崇高的善德就像水,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

所以,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度过了一辈子的权术人生,终老之时才明白自己的生命只是一个空壳。没有精神领域的支持,人生会腐蚀得很快,非善不强。老人们悔恨着,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之中,向更多的人阐述善者才有生存之道,他们如此真诚的声音,只是想在人生最后旅途中尽力成为智者,善惠后辈。

年青人听着老人的话,善良离他们太近,又距他们太远,他们无法给善良一个定义,任何理性层面的解释都不让人满意。但,又隐约觉得,这个词在我们生命中的重量。【名师点评】亮点:分析深入独到 语言活泼风趣

分析深入独到,认识全面。这篇文章从人性的角度论善,通过善者和强者的比较,强化善的伟大,进而引出善者为智的观点。作者从汉字说开去来论述善和智的关系,人的一生从善开始,在生命的历程中往往脱离善的轨道,最终又重新认识善的价值,这是本文最有深度的认识,自然是思想深刻的标志。语言活泼风趣,引人入胜。这虽是一篇议论文,但文中并没有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说理,文章以羊为膳食的美味,引出“善”字,使文章洋溢着文化气息,而后面的引文再一次使文化气息得到强化。

无悔的选择 海南考生

我有一颗善良的心,无怨无悔地行善了一辈子。我活到九十九岁的时候,无疾而终。我的灵魂进入了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我在恍恍惚惚中来到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大殿里,看到了满脸长长胡须的司命之神,他笑着对我说:“根据你生前的事迹,你的来生将还是人。”我问他:“我的来生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回答:“那就看你的选择了,你跟我来!”他把我领到三扇门前说:“你可以进入这一扇门!”

这一扇门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这是权力之门。你从这儿进去,你就可以拥有巨大的权力。你可以掌握 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你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命,你甚至可以决定人类的命运。许多人因此巴结你,崇拜你,他们会向你贡献很多的东西。但是你没有真心的朋友,你的妻儿、一切亲人也会设法抢夺你的权力„„

没等司命之神说完,我急忙摇摇头:“权力过大太寂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太浪费人的生命。我不选择。”

好吧,我们看第二扇门,这是金钱之门,天下攘攘,往来熙熙,皆为此门。进入这扇门你会拥有很多的金钱,可以说富可敌国。金钱是当代人类热衷追求的东西,奢侈的生活,尊贵的地位,也都缘于金钱„„但是你要想方设法使你的金钱增值。为了金钱你必须不顾你的亲人,也就是你要六亲不认。

这太可怕了!我听到此话惊得目瞪口呆,急忙说:“金钱太多就不是我自己了,金钱太多时让人变得冷酷无情,要这些金钱有何用?我不选择!”

那这最后一扇门是什么呢 ?“噢,这道门是善良之门。”司命之神虽是悠悠地说,但掩饰不住其内心的喜悦,“你也许是个大人物或者是个普通人,你的生活道路可能充满不平,你也会遭受很多磨难。尽管如此,你仍然坚持你心灵的善良。你也许不富裕,但你喜欢帮助别人,你也许有很大权力,但你仍然为别人排忧解难。没有人巴结你恭维你,也没有人向你贡献很多的东西,但是你拥有很多真心朋友。他们喜欢你,你的生活是快乐的„„”

“我就选择它了。”不等他说完,我就急不可耐地喊起来。他笑着问:“为什么呢?”我解释道:“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只追求物质享受,成功的人生应该是快乐的人生。善良可以使心灵轻松,使人生充满快乐。”

他看着我,笑而不语。轻轻地推了我一下,我惊醒,原来是一场梦。

我回味着这个梦,喃喃自语:善良使人快乐,我选择快乐的人生,我选择善良!这是我无悔的选择。

【点评】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要写出一篇内容与形式俱佳的文章是不容易的,一般的同学是难以做到的,而本文作者却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我们不得不佩服考生的文字功底。这篇作文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文章构思精巧别致。文章主体部分虚拟了权力、金钱、善良三扇门,在对比中展示“我”内心的倾向:权力过大太寂寞,勾心斗角浪费生命;金钱太多让人变得冷酷无情,太可怕;善良使人心灵纯洁,人生充满快乐。最后以选择善良,选择快乐的人生作结,主题思想积极明确。

2、文章结尾画龙点睛。作者采用梦幻的手法,主体部分详细地叙写了选择的经过。最后一段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中心的作用,使得文章与策略联系得更紧密了。

品“善” 海南考生

善如歌,精致而悦心;善如阳,光明而暖身;善如水,明净而淡泊。品善,就是品生活,就是品人生。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仁与义,可以视为善良之表现,也是古人对善良的总结与概括,文天祥的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让我们为之颂歌,他的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更是他对大“善”的实践。这样的人生,让我们千古传唱。

“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魏青刚,一个平平常常的男子汉,像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当改革开放的大门敞开,他们成群结队地涌进城市,他也是其中的一员。可就是这样一位没有任何故事的平常之人,随着一声“有人落水了!”的惊叫。下意识地踢去鞋子,连衣服都没有脱,就闪电般地一个鱼跃跳入汹涌的海水,奋力向落水之人游去。魏青刚,他的身上流露出的是华夏儿女朴素的良知,他的行为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善的本质。这样的人生,是我们效仿的榜样。

因着他的质朴,我们把善良动作一种本能,我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千古之论。有网友转载了一篇名为《被50元践踏的自尊》的报道。一个收废品的老人骑三轮车划破一位女郎的衣服,为了这划破的小口子,女郎的母亲向老人索赔50元。老人拿不出钱,其母咄咄逼人,要求老人下跪十次来抵偿。这一要求引起了围观群众的愤怒,人们纷纷掏出零钱,帮老人凑足了50元,而那母女俩拿到钱后扬长而去。

为了50元,去践踏一位穷苦老人的自尊,这种人的善良被丢到了哪里?或许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根本就没有“善良”这个词,甚至连“良心”也是没有的吧!

人类最初的善良来自于泥土,来自于淳朴。越简单的人越容易流露出善良的本质,真正的善良也就应该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再看看围观群众的表现,他们的行为就是善。这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地方,也是能让我们的世界散发光彩的基石!其实,在生活中,善良正如一阵清风,吹散不和谐之雾,吹开真善美之门。

作为21世纪的主力军的我们,更要懂得用善良来修饰自己、充实自己。我们可以忽略姣好的容貌、华丽的装束和高雅的气质,却不可以漠视生活中的善。也许我们貌不惊人、也许我们很渺小,但只要心善,我们就决不卑微!

容纳百川,是大海对河流的包容; 润物无声,是春雨对万物的恩泽; 善良仁义,是生活对心灵的馈赠。

寻找善良,就是在尘世的喧嚣中寻找宁静之湾; 品味善良,就是在世人的举动中发现人性之美。

【点评】作者能够整体把握材料,提炼出“善”这一话题,为正文议论做了引线,为后文对善的赞美起到提纲挈领之作用。本文立意深刻,极力歌颂了“善良”这一美好品德。本文开始以排比句亮明观点,解决了什么是“善”问题。紧扣题目,开门见山,运用排比,可谓是“凤头”。文章在中间部分用五个小段落解决了为什么扬善和怎样扬善的问题,作者的写作技巧也在这一段得到了充分展示,边引用,边举例,边说理,“三管齐下”,名言、例子、说理很是充分,本部分可谓是“猪肚”,在这一部分中比喻论证的运用十分巧妙,说理生动透彻。文章结尾可谓是“豹尾”,以排比手法,层层推进,照应了开头,深化了主题。进一步把发扬善的美德这一主推向高潮。本文的结构严谨,在总—分—总的基础上,有变化有章,错落有致,显示了作者较强的文学功底。

温馨的一幕

因高考在即,虽是周末,我还得像往常一样到学校上课,照旧要经过那个小小的车站。我漫无边际的抬眼望去,突然,一个白白净净且有点胖乎乎的小女孩,气喘吁吁地从马路对面奔过来。一只小手里还拎了一大包吃的。仔细一看,她白嫩的额上布满了细细的汗,不住地用小手擦拭着额上那像珍珠似的汗滴。

这小女孩干什么呢?她的父母怎么这样?竟会放心让这么小的孩子来单独乘车? 一连串的问题盘旋在我的脑海中,正在这时,突然看见那个小女孩一下子窜到车站的一角,蹲下身,兴奋地嚷嚷着:“叔叔,叔叔!我来看你啦!”我这才注意到原来在那个小角落还窝着个人!他身上十分破旧,但还算干净,身前放了个装钱的小碗——原来他是个乞丐。

我看到此景,也忘了脚下的路,不禁打算要看个究竟。只见那个乞丐微微动了下身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叔叔,你看,我带来好多好吃的呢!”声音清脆悦耳,我的注意力瞬间又集中到小女孩身边那个鼓鼓囊囊的马甲袋上。她胖乎乎的小手打开袋子,拿出了一大堆零食。有薯片、海苔、山楂片、可乐,甚至还有口香糖„„

我看到这里忍俊不禁,这小女孩,真的是好可爱好善良啊!“叔叔!这些都是我最爱吃的东西哦!你快吃点嘛!”稚嫩的女童声再次响起。

那个乞丐听后,一时没反应过来,手足无措。小姑娘见他这样,随手抓起一包薯片塞进他手里,满脸不高兴地嘟起小嘴,说:“叔叔,你为什么不肯吃我的东西嘛!”一脸委屈的样子。那人仿佛一下子慌了神,忙撕开包装袋,大口吃了起来。小女孩就安静地蹲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他,满脸快乐。

这时,空气仿佛是凝住了,站台上的人们的视线都被束拢在他们两人身上。小站一下子变得极为安静,人们似乎忘记了乘车,忘记了周遭的一切。而我,只是静静站在那儿,任由视线滞留在他们身上,久久也挪移不开。

我的心起伏不静,忽然感觉到这个小女孩,仿佛是个小天使的化身:头顶着金灿灿的光环,背后展开洁白而美丽的翅膀,四周灿烂耀眼。她那纯洁天真的笑容在我心灵深处闪过,真如同那小天使般圣洁、动人。

小女孩看到乞丐吃的差不多了,忽然起身,回头望向不远处,挥了挥手,又露出甜美的笑容。循着小女孩的目光,我也向不远处张望:一对年轻夫妇站在那儿,对着小女孩微笑,目光中,满是善良,满是鼓励,满是赞许。他们就这样平和地望着自己的女儿,仿若守护看一个“小天使”,守望着一份纯真的善良,一颗纯粹的爱心。

“叔叔,我要走了,下次再来看你。”小女孩欢快地与那人道别,然后奔向她的父母。他们一家三口,手牵着手,缓缓离去,身影融化在夕阳那温暖的余辉里。这一刻,我真切地体味到:善良是美丽的。

2010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一 孙悟空的成才之道 各位听众:

大家好。感谢大家百忙之中带着孩子来听我的演讲。

很多人问我,靠什么才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成为万人崇拜的偶像。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说说我的经历。

说实话,我的先天条件并不比在座各位的孩子好。众所周知,我无父无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本来只是在花果山做王,但是我觉得花果山太小,没有足够的空间,于是我离开了花果山,去寻找更大的世界。之后大家也知道了,我闯天庭,游龙宫,上天堂,入地府,好好地开了眼界,朋友多了,见识多了,最主要的是提高自身的素质,但可惜太骄傲,于是败在了如来手下。总结失败的原因,还是见识不够,否则怎么连如来这么强大的对手都敢轻视?所以,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走出去!”去外面的世界!在广阔的世界里,认清自己,提高自己,千万不能做一只“井底之蛙”!

等我从五行山下出来,和师傅去西天取经便是我最主要的经历了。大家都知道我武艺高强,说句实话,那些妖精们也不弱呀!重要的是他们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后台强硬。面对这样的对手,不光要有勇气,其实,还需要一点好奇心。喜爱《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师徒四人每遇到一次磨难,克服战胜对手不仅仅要靠武力,还要靠我们对这些妖魔鬼怪的底细的掌握和熟悉。他们是什么来头?他们的武器有什么法力?用什么方式可以降得住他们?要弄清这许多问题,必须有极大的好奇心。我四处打探,不耻下问,不信的话,各位可以去问问土地公公,我打扰他的时候最多。所以,成功的秘诀之二就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发现世界!这绝对不仅仅适用于科学家们。

不是我吹嘘自己,观音大士经常夸我聪明,我师父也是事事都依靠着我。虽然他们也经常批评教育我,但是,我知道,他们最看重我,于是我更知道,我是大师兄,我有义务也有能力去做好一切!当他们怀疑我,否定我的时候,是我最痛苦的时候。遇到白骨精时,我撂挑子离开就不是因为那妖怪太厉害,而是因为师父不相信我。各位要坚信,你们的孩子都很聪明,都很优秀,你们一定要多多鼓励他们。借此机会,我也感谢观音大士和我的恩师,没有他们的信任和鼓励,我不会走完漫漫的取经之路,虽然他们曾总是让我“头疼”。言归正传,成功的秘诀之三:愉快地接受表扬,正确地对待教育!

好了,我的法力尚浅,认识有限,言辞有不周之处,望各位见谅,同时也真诚希望我的这些话能给各位带来帮助!

谢谢大家!

[技法分析] 活用旧材 巧借演讲

这篇文章的作者很聪明,在整体把握材料含意、准确理解题意的情况下,大胆将人们都非常熟悉的孙悟空的故事,很巧妙的移植过来,并以演讲的形式,从孙悟空的成长经历中总结出了三条成功秘诀,恰好对应试题材料的三则事例,也就是从材料的整体上把握,总结出人才成长的三条规律,非常符合题意。将旧材翻新,灵活运用,再借助新颖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既巧妙有趣,又贴合题意,加之演讲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更是读者感到亲切,充分体现了作者构思写作的聪明和机智。

文二 丹墨莲梅

鱼生活在小水缸中就长得小,到了大水缸中就会长得大,环境决定着鱼;狼不断探索着新的环境,生存技能不断提高,环境改变着狼;被周围的人认为是“最有前途者”,于是学生的成绩就会不断提高,环境的确影响着人。

古人也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处于香的环境自己也会香,处于臭的环境自己也会臭。这句话的意思香臭丹墨会影响人,周围的环境会把人影响到与它融为一体,所处环境会影响着一个人的成败。

但是在环境面前,人就只能任环境改变自己,塑造自己吗?

自古便有“乱世出英雄”这种说法。春秋战国,群雄混战,杀人盈野,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中,人们都退缩了吗?儒者在颠沛流离中思考“王道之始”在哪里,于是成就了千古至圣;战者在流血漂橹中思考“不战而屈人之兵”,止戈为武,于是成就了兵圣。偏僻的南阳并没有把诸葛孔明变成鄙陋的村夫;蛮荒的北海没有把苏武变成西伯利亚的牧民;清净的寺庙也没有把朱元璋变成虔诚的和尚。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可以在烟馆遍地的国内环境中,烧起一把销烟的熊熊烈火,让国人迷离的双眼从鸦片缭绕的青烟中睁开。即使后来因此被贬西北边疆,他仍然没有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停下他为民造福的脚步,在风沙中他徒步勘测地理状况,在干渴中他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坎儿井,人们至今还称其为“林公井”,清流泽被世人,惠及子孙。

环境固然可以影响人生,但是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种子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但是它不会被永远埋没,依然可以择机萌发;雏鹰生活在悬崖峭壁上,但是没有因此而蜷缩待毙,依然可以勇敢地振翅高飞,翱翔天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梅,凌寒独自开,暗香盈风雪。

环境如丹如墨会改变人,但是人也可以如莲如梅不被环境改变,在坚守中绽放自己,成就自己。人,勿以丹、墨为借口,要以莲、梅为榜样!

[技法分析] 高度概括 立意恰当 这篇文章,作者对试题三则事例材料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并借用古语,以香臭丹墨为喻,概括出了环境对人才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更进一步,从儒者、兵家、诸葛亮、苏武、朱元璋、林则徐等大量的历史人物成就经历中,说明“环境固然可以影响人生,但是却不能起到决定作用”,再用种子、雏鹰、莲梅来比喻,提出要像莲梅那样不被环境所改变,“在坚守着绽放自己,成就自己。”文章观点明确,比喻恰当,内容充实,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文三 我体验,我快乐 因为坚持不懈的体验,稀疏的绿意铺展成一季又一季茂盛的夏天;因为坚持不懈的体验,细微的尘埃堆积起一座又一座巍峨的高山。是的,生命就是一种坚持不懈的过程,体验则是成长的过程,是成长的见证。

——题记

人生像是一桌菜,充满了酸甜苦辣,体验则是一张嘴,尝尽生活的各种滋味;人生像是一条路,充满了坎坷艰辛,体验则是一双鞋,踏尽生活的各种艰险。带着一颗好奇心,去感悟这个世界吧!去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快乐成长吧!

人们总是歆羡于珍珠的美丽,好像它生来就是高贵的象征,然而不要忘记它曾经卑微的过去。它曾只是一颗细小的沙粒,在蚌的体内苦苦坚持了数年甚至更久才有了今天的美丽。珍珠体验了磨难,成就了它高贵的美丽。

人们总是爱慕蝴蝶的优雅,好像它生来就是会舞蹈的精灵,然而应该记得它曾经是一只丑陋的毛毛虫。在孤单的角落里默默织茧,忍受无限的痛苦破茧而出,羽化成蝶。蝴蝶体验了痛苦,创造了它辉煌的一生。

人们总是赞颂翠竹的挺拔,好像它生来就是君子的化身,然而不该忽视它初为竹笋所承受的压力。竹笋积蓄了生命的所有能量,破土而出,长成参天翠竹。竹笋体验了压力,造就了它君子的美名。

勇敢地向前冲吧,在体验中成长,其实体验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虽然前方有狂风也有暴雨,但风雨过后必是绚丽的彩虹;虽然前路有坎坷也有荆棘,但坎坷过后是掌声,荆棘上面是鲜花;虽然前方有峡谷也有暗流,但峡谷下面有奇景,暗流里面是奇迹。不犹豫,不退缩,勇敢前行,去体验成长过程中的美好吧!只有体验过暴风雨,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坚韧。只有体验过坎坷路途,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顽强。只有体验过幽深峡谷,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绚烂。体验过,就意味着我们的成长更加充实,更加完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只有体验过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李煜若不是有亡国破家的体验,怎能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哀叹;杜甫若不是有安史之乱的体验,怎能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白居易若不是有深入民间的体验,怎能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带着一颗好奇的心上路,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岗,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满足。去体验生活吧,像流水一样安静,像清风一样恬然,像呼吸一样自然。

我体验,我快乐,我成长。[技法分析] 语言优美 形象生动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采锦绣历来是文章追求的佳境。这是一篇优美的考场作文,作者紧紧抓住“体验与成长”这个主题,有意识地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格,句式整散结合,语言生动活泼,并且适当地引用诗词名句增强了语言的书卷气,增加文采。比如精心打造题记,揭示文章中心,为文章增色不少;整句开头,恰当的用词,显示作者不凡的语言功底;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带着一颗好奇心”“体验”“成长”贴近材料,突现中心;排比语段,语言优美,句式灵活,语气强烈,感情充沛,语意丰富;„„优美形象的语言,铸就了本文的高分。

文四 心怀天地 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令我有些措手不及。雨过之后,院子里一片狼藉。

我推开房门,看到的是一地的花瓣。一片片曾经娇美的花瓣,如今,一场暴雨令它们容颜不复。几盆耷拉在枝干上的叶子虽说比以前绿了些,却都在院角里蜷缩着,连枝条都打了蔫。

我不禁有些自责,本该在暴雨之前将这几盆花搬回房子的,如今„„唉,可惜了!院子里还残留着丝丝花香,我静静地立在院子里,满脑子都是对这几盆花的惋惜。不经意间,目光落到了靠近院门的那棵老槐树上。高大粗壮的身躯已经开裂,挺直的枝干却像张开的臂膀,撑开一树浓密的枝叶,向外,它一直伸到门外的那条小路上,向内,已经几乎要遮盖了我们的房顶。暴雨泼向它的每一片叶子,而那些叶子却更加精神地挺立枝头;雨水冲刷过它的躯干,从它的裂缝中流过,而它岿然不动。

扭过头,看着那几盆绿肥红瘦没精打采的盆花,我笑着摇了摇头,这花,怎么可能像老槐树那样经得起风雨呀!

我突然觉得应该到平房顶上去看看,我想知道高过院墙的老槐树能看到些什么。站在房顶上,小院已在脚下,透过槐树枝叶的空隙可以看到院门紧闭,一片寂静。远处是雨后瓦蓝瓦蓝的天空,辽阔高远。我突然觉得,我明白老槐树与盆花的不同了。

那几盆花,只甘于蜷缩在院墙下的一角,它们的天地也只是这一隅院角,于是,心胸也就只有这么小,境界也就只有这么高。

而老槐树,它的天地是高远的天空,它突破了院墙的限制,它可以感受到天的宽广、地的博大,风雨又怎么能奈何得了呢?

想到这些,我豁然开朗,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心胸狭窄的人总是难以抵御一次次的暴风骤雨,永远无法享受到生活的真乐趣,无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他们的心只有他们的心脏那样大。而那些懂得生活,懂得人生的人,都有着宽广的胸怀,他们的心中可以装满天地,可以容纳万物,任何风雨都不能撼动他们。

心怀天地,生活会向你露出灿烂的笑容;心怀天地,世界会为你敞开每一扇大门。心怀天地,你就是天地!

[技法分析] 对比鲜明 中心突出

本文将墙角的几盆花和一棵老槐树在暴雨后的不同情景作为强烈的对比,说明生活的天地宽广,心胸也就宽广,境界也就宽广,任何风雨也不能撼动。这样,就巧妙地暗扣了试题材料,使得文章中心突出。文章先写了暴雨后花瓣落了一地,几盆花在院角里蜷缩着,连枝条都打了蔫。接着写靠近院门的那棵老槐树却岿然不动,更加精神。但作者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再写登上房顶,看到那几盆花蜷缩于院墙下的一角,而老槐树却突破了院墙的限制,伸向了高原的天空„„在这样的强烈对比中,自然联系到现实生活,联系到人,从而很好的揭示出了文章的中心。

文五 假如我是一位父亲

假如我是一位父亲,我会经常对我的孩子说三句话,“出去走走”,“做你想做的事情”,“你真棒”。

出去走走,外面有广阔的平原,有高远的蓝天,有自由飞翔的风。你可以在草地上奔跑,跳跃,翻滚,踢腿„„活泼是你们的天性,自由是你们的标识。去追赶跳跃的山鹿,你将矫健如飞;去仰望雄健的苍鹰,你会激情四射。天地有多大,脚步就能有多远。走出去了,你才知道,有比我们的城市更繁华的都市,有比我们的讨论内容更有意义的话题,有比我们的担心更值得担心的危机,有比我们心中的爱更令人感动的爱。出去走走,孩子,无边的广阔世界,会让你的心胸变得更加博大,会让你的人生变得异常充实而又有意义。去寻找那个自由的天地吧,尽情绽放你的青春之花!孩子,出去走走!

做你想做的事情吧,孩子!那里有你色彩斑斓的梦,当你画画时,别在意我给你布置了什么。你要画鹿,你就画个鹿吧。你要染成什么颜色,就随你的爱好吧。小瓦特爱钉子、锤子这些东西,长大后,他改造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蒸汽机。小法布尔爱捉虫子什么的,长大后,他就成了昆虫学家,写出了我至今都爱读的《昆虫记》。孩子,我知道你喜欢音乐,咱们家的那台钢琴就是你的至爱,只要你能始终陶醉其中,你也会像郎朗叔叔那样演奏出美妙无比的乐曲。做你爱做的事情吧,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你真棒,孩子!你搭起的积木真是太美了!每当我夸赞你时,你那小酒窝就会溢满甜蜜的笑容,你的心底就会有个声音说:“我会做的更好!”

那次,爷爷批评你的字写得歪歪扭扭,你委屈地哭了。是我安慰你好久,你才愿意从新开始练习写字的。现在,你的字写得真漂亮,方正有力。你看,老师都在你的生字本上写了那么多的“甲”呀!你真棒,孩子!你把该做的事情都能认真做好,我正见证着你的成长呢。

假如我是一位父亲,我会让我的孩子自由地奔跑,去做他爱做的事情,去真心地夸奖他,赞美他。狭隘的石缝很难长出端直的参天栋梁,经常遭受雷击的山崖也难有灿烂的花朵,让可爱的孩子健康成长,去拥有他自由的天地,去享受他应得的夸赞与鼓励,他将会自信而勇敢,坚强而美丽。

假如我是一位父亲,我会让孩子去自由的大海里乘风破浪。不需要岸的牵引,因为那样,他将永远离不开大陆。我会让他在兴趣的王国中遨游,倾听来自大自然的的最美的呼唤。我会对他说“你真棒”,作为他清醒路上的呐喊声,助他奋勇向前。

[技法分析] 大胆假设 精巧构思

这篇文章的作者大胆地把自己设想成为一位父亲,提出了对孩子的教育见解,紧扣了作文试题材料含意。首先,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假如我是一位父亲,我会经常对我的孩子说三句话,“出去走走”,“做你想做的事情”“你真棒”。这三句话正是概括对应了作文试题材料中三则事例的含意。然后,作者以父亲的口吻,以散文化的笔调,以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对孩子分别讲述这三句话的深刻内涵。最后,又回到题目的假设上,总括全文内容,说明这三句话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全文在大胆假设的基础上,巧妙构思,结构严谨。

文六 成长三步曲

一涧飞瀑,碎琼乱玉,造就这胜景的不是水;一地竹影,摇曳生姿,练就此态势的不是风。没有侧立千尺的绝壁,好水难为瀑;没有临风飘举的翠竹,劲风不生姿。同样,没有广阔的空间、浓厚的兴趣和美好的期望,人才便难以成长。

空间

心有多大,梦想的翅膀就能飞多高;空间多大,人才的成长就能有多广。热带观赏鱼体形的大小取决于它生存空间的大小,人才的成长同样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成长空间的大小无形之中影响着人才的成长。无边的草原造就了蒙古民族宽广的胸襟,茫茫的戈壁磨炼出成吉思汗的勃勃雄心。袁隆平将自己的研究生送往美国、澳洲攻读博士,让他们接触更多的知识,适应更广阔的空间,增长见识,提高能力。

给人才成长一个良好的的环境,让他们在宽广的空间自由飞翔。兴趣

兴趣是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先导,是人才成长的阶梯。狼对周围环境的兴趣让它们一次次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生存;人才亦需要拥有对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不断探索,积极实践。李时珍对医学的兴趣成就了伟大的《本草纲目》,贝多芬对音乐的兴趣成就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达尔文对自然的兴趣成就了划时代的进化论,巨晓林对专业技术的兴趣让他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太多太多人才的成长,都与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成长途中的绿荫,带给我们希望与憧憬,引导我们走向成功与辉煌。

给人才成长一个兴趣的平台,让他们挖掘出人生的光点。期望

都说期望是人生独一无二的画笔,期望的存在让人生的纸张倍显辉煌。普普通通的学生,因为肩负老师的期望,便勤奋进取,成绩进步。人生在世,一路前行,期望则是路途中的加油站,送给人们无限的动力和支撑。因为感受到民族的期望,鲁迅毅然拿起了拯救国人灵魂的笔杆;因为肩负着人民的期望,毛泽东勇敢挑起了民族解放的大旗;因为背负着国家的期望,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勇夺一个个的奖牌„„他们的成长,与众人的期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给人才成长一份期望的眼神,让他们自己描绘美好的蓝图。雄鹰直冲云霄需要翅膀的不停拍打,种子破土而出需要始终如一的钻劲;人才成长亦需要三步曲的轻轻弹唱。奏响人才成长的三步曲,让我们奋发向前,成长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技法分析] 构思精巧 层次清晰

这篇文章构思精巧,层次清晰。除首尾两段外,中间分别拟了三个小标题,让人一目了然,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层次。首段从自然界的风景到人才成长,自然贴切,充满哲思,充满才情,末句作为中心观点,统领全文。然后分别以“空间”、“兴趣”和“期望”为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都是先列出典型事例,再用一句单独成段,作为对该小标题阐述内容的小结,这样,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精致,层次也很清楚,足见作者谋篇布局之用心。最后,由“雄鹰”“种子”再到“人才成长”,自然而贴题,文末点题,突出主旨。

文七 放手,让我自己飞翔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儿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一个它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

儿时,是记忆中最快乐、最单纯的时代,在父母的保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哪怕是遭受了一点点挫折,父母的关爱便接踵而至。然而,柔弱的幼蕾若想破土而出,就必须经受顽石下的不懈抗争;娇小的蚕蛹若要破茧飞舞,就一定要饱尝痛苦的煎熬。过度的关爱只会让我们失去风雨洗礼的机会,像玻璃花一样不堪重击,像溪边小草一样经不起惊涛骇浪。所以请你放开紧握的手,让我展开翅膀自由飞翔。

大自然中的生灵给我们几多启示。每当春晖洒满树林,草长莺飞之时,正是雨燕要她的孩子减肥之际。雨燕的父母懂得关爱自己的孩子,就要让它学会飞翔。溺爱只会使羽翼丰满的小燕带上枷锁,无缘蓝天。因此,平时细心呵护幼子的母燕一时间会狠下心肠,不再慈祥。就像一粒蒲公英的种子,无论前途多么险恶,长大了就要放飞于天空,自己去寻找梦想。

温室的花朵永远没有天山雪莲的高雅,永远没有悬崖百合的孤傲,任何人如果要走向成功的彼岸,必须走出安乐,勇敢地迎接风雨,甚至雷电。当我们惊羡比尔·盖茨的成功时,不妨想想他的过去。在哈佛大学中辛勤求学的他,为了心中的梦想,毅然退学,勇敢去飞,决心去闯。如果来自家庭的爱将他的翅膀紧紧束缚,他又如何能扶摇直上,冲破云霄?鹰击长空、风鹏正举的他正是得益于爱的放手。大胆放手吧,让年轻火热的心去历尽磨练,创造震古烁今的业绩。

我不愿做圈养在笼中的小鸟,而要做搏击长空的雄鹰;我不愿做小鱼缸里的观赏鱼,而要做一匹勇闯天下的狼。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参天大树,笼子里飞不起展翅鲲鹏,所以请放手,让我自己飞翔。

当傲骨铮铮的菊花在萧瑟秋风中挺立,当坚韧如丝的蒲苇在狂风骤雨中摇曳,当伟岸如剑的峰峦在黄沙漫卷中矗立,我看到了磨砺的力量。放手吧,让我自己去探索世界,体验生活,这样才能在朝暾夕月落崖惊风之中飞得更高更远,去实现缤纷而昂扬的人生。

爱我,就放下你的手,放手让我自己闯一闯,放手让我面对挫折,放手让我经历磨难,放手让我自己飞翔!

[技法分析] 逐层深入 思路清晰 文章开头首先引用泰戈尔的诗句,暗含主旨,引发人们的思考。接着,从自身成长写起,突出溺爱的不良后果,真切自然。“柔弱的幼蕾”“娇小的蚕蛹”等句形象地说明经历苦难才有成长的道理,在段末注意照应文题,恰当地点明中心。然后,写大自然界中的生灵给人的启示,“雨燕减肥”“蒲公英放飞天空”都是很恰当而有说服力的例子。再者,列举比尔·盖茨的事例并进行分析说理。最后,写到自己的愿望,很好的表达了中心。文章提出观点,由物及人,由人及己,逐层深入,反复照应,思路清晰,结构谨严。

文八 在磨炼中成长 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的确,只有经历过磨炼的洗礼,人才会成长,人生才会展现出最光辉灿烂的一面。

“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都很注重在磨炼中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曹雪芹生于官宦世家,后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生的辛酸,但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红楼梦》;安徒生出身鞋匠家庭,童年丧父,生活贫苦,然而,他酷爱文学,在平凡的劳动中体验、观察生活,写出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童话;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整天进行演算,光稿纸就整整装了几麻袋。像这样历经磨炼而最终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正是因为他们有着矢志不渝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泰然处之的心境,从而在经历磨炼的洗礼之后,他们的人生折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磨炼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开创成功之路的伙伴。如果在磨炼面前选择退却,就不会有辉煌灿烂的未来。勇敢地面对每一次磨炼,是提升自我、成就自我的必要过程。人生旅途风雨相依,荆棘密布,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磨炼。然而,风雨过后会是鸥翔鱼跃的天水一色,荆棘过后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只要我们沉着思考,积极应对,暂时的困境往往会变成人生迸发智慧和伟力的催化剂,从而激发出巨大的潜能,孕育出壮美的篇章。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人生在世,磨炼并不可怕,关键是对待磨炼的态度。英国一位作家说过:我们最大的光荣,不是一次也不失败,而在于每次倒下都能站起来。的确,成功不是最壮丽的,最壮丽的是能在磨炼中继续奋斗努力的精神和行动。身处逆境,怨天尤人,甘于失败,人生便毫无亮色可言;挑战自我,迎难而上,奋发进取,这样的人生才真正精彩,这样得人生才值得敬仰。

高山没有悬崖峭壁就不会险峻,大海没有惊涛骇浪就不会辽阔,江河没有跌宕起伏就不会壮美,人生没有经历磨炼就不会成长。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才能展现人生的精彩,书写美丽的诗篇!

[技法分析] 分析透彻 议论深刻 作为一篇比较典范的的议论文,作者从小鱼的成长和狼的探索得到启示,提出“只有经历过磨炼的洗礼,人才会成长,人生才会展现出最光辉灿烂的一面”的观点,切合题意。接着,举例论证,先用“许多名人志士”引出,再简要列举三个事例,突出“磨炼”,扣住中心,有典型性;事例后的分析,简明扼要,切中肯綮。然后,用事理论证磨炼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分析深刻,见解独到,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深切感悟,再进一步论证对待磨炼的态度,既有引证,又结合引证内容进行分析,议论始终扣住中心。最后,由大自然说到人生成长,结尾照应开头,总结全篇,有号召力。

文九 良驹之惑 古有良驹者三:踏雪、黑风、赤兔。

踏雪者,骐骥也,奈何人俗贱之,终倒卧于城阙,骈死于槽枥;黑风者,俗马耳,然人怜之惜之,终驰骋于疆场,纵横于天下;赤兔者,千里良驹也,因人马相因,世人尽誉之赞之,终名垂青史,震古铄今。

燕丹四年,田光北归,于茫茫雪海中见一白马,奇之,曰:“天大寒,冻乎?”白马仰天长啸。田光乃燕国善晓马语者,知其言为“吾乃千里良驹踏雪,安惧冰雪哉!”乃裹其体肤,引之回府,养于后院;然食(si)之以俗食杂草,用之于拉碾推磨。踏雪怒曰:“吾有日行千里之能,汝安以俗马之食食(si)吾,蹇驴之功用吾,废吾之能也?!”田光先笑而不答,后谓其仆曰:“疯马耳!”自顾而去。又三年,荆卿刺秦失败,秦皇嬴政使白起将兵数十万攻燕,未及三月,燕军溃败,秦军围困燕都,田光护燕丹夜遁而走,奈何坐骑困乏,无力奔走,燕丹叹曰:“天亡吾矣!”田光忽记起踏雪,寻之,曰:“汝常自夸有日行千里之能,请速保吾主!”踏雪仰天长叹,叱之曰:“尔等以杂草食(si)吾数载,吾整日累卧于槽枥,围走于磨坊,方今吾安有此能?!”言罢倒地气绝,燕丹、田光亦被俘。

始皇初年,蒙家军北却匈奴七百余里,及还咸阳,蒙毅坠马而伤,马亦卒。蒙毅于道中见一黑马,欲骑之,其兄蒙恬曰:“俗马耳,安配汝骑!”毅答曰:“吾本一草民布衣,若无兄长,无以至今日之爵,吾与此马相得益彰。”遂骑之以还,黑马似通灵性,道行且慢,恐伤主;毅心中甚喜,食(si)其丰草净水,促其日奔走百里以健其骨,且美其名曰:“黑风!”黑风日益强壮。蒙毅仗此马纵横疆场,所当着摧,所击者破,屡立功勋。始皇嘉之曰:“骁勇无敌!”毅辞曰:“黑风之功!”时赵高作乱,欲害长公子扶苏及蒙氏,黑风伏主而走,不知疲倦,前腿后股受创而不惜,力竭而死,毅亦自殁,赵高叹曰:“忠臣良驹也!”

灵帝末年,董仲颖为西凉刺史,于羌地遍寻良驹,尽半载之功,终得一千里马,命曰“赤兔”,遂养于华美槽枥间,奔于西凉旷野上,后与温侯吕奉先于虎牢关前大显神威,世人皆惊俱赞。然赤兔之心未及甚喜,乃因未逢英主。及魏武破徐州,诛吕布,赠赤兔于关云长,人马皆喜。后美髯公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据守荆州、威震许都全仗此马,二者相映成趣,盖九州之殊荣,掠四海之赞誉,纵横天地间,傲啸风云上,忠义武圣名垂青史,良驹赤兔亦千古留名,“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评,诚有过之而无不及。

良驹踏雪,有千里之能而愤然气绝,何也?此良驹之一惑也。俗马黑风,身无长处却忠义盎然,何也?此良驹之二惑也。名驹赤兔,身负千里之能兼华夏之美名,响彻寰宇,何也?此良驹之三惑也。

明其所以乎?知其所以然乎?

马之俗雅留名与否,才干展示与否,尚需遇主人而谈,何况人之成长成才? 由此观之,良驹之惑不惑也。[技法分析] 言文句佳 彰显才华

这是一篇用文言写成的考场作文,也许,作者是受到几年前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影响,但作者没有停留在《赤兔之死》的基础上,无论内容,还是语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内容上,作者写了古代三匹良驹的故事,最后由马写到人的成长成才,自然暗扣了试题材料含义。语言上,全文用文言写成,用词准确,语句通畅,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言功底和突出的表达才华,非一般高中生、甚至语文老师所能及。学生用文言文进行写作,虽然我们不提倡,但像这样才华横溢的考场作文,我们还是由衷的赞赏。

文十 李白缘何称“诗仙”?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一位当代大诗人对一位古代大诗人的盛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青莲居士谪仙人”,这是两位古代大诗人对另一位古代大诗人的盛赞。这位被盛赞的大诗人就是唐朝“诗仙”李白。

“嫉妒与相轻往往产生于相同之中——同龄、同行、同时代„„”但又是什么原因使众多的大家甘愿臣服、众星捧月般地烘托着李白,或者说李白缘何称“诗仙”?我曾像屈原天问般地如此发问。终于,研究性学习给了我这个揭谜的机会。

他生于大唐盛世,那是一个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开朗雍容的时代,只有这样的社会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李白的成就与盛世密不可分。那个年代,经济发达,“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如果没有那个年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当然,如果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他好比一条鱼,如果放在一个鱼缸中,永远不会长大。而因为盛唐这片大海,让他体会到了“海阔凭鱼跃”的感觉,历史与思想交汇那一刻迸发出了灿烂的火花。

生于开放盛唐的他,无疑是幸运的,而他那天马行空的思想,更是不允许他仅仅呆在一个地方。他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浪漫,癫狂,豪义,他游历了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不能使他在任何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盛唐的社会安定及发达的道路交通为他远游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

初到长安之时,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尽管他最后被排挤出长安,但就他这种狂放不羁的言行性格,恐怕除了雍容的唐朝,没有哪个封建王朝会容忍。

他如一只敏锐的狼,对周围的社会充满了兴趣,不断探索,不断体验。最终,他离开了长安到处游历。他的双脚和墨笔生动了大唐的江山。他深入社会,为自己的创作寻找源源不断的灵感,因此他的诗得以生存。他没有被那华丽的词藻所同化,他始终有着自己的风格,他始终保持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心态。他对于周围环境的探索使他的诗得以永存。“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李白的家庭本身就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李白不仅阅读儒家经典,六甲百家,还发展了他多样的生活情趣和才能,这为他早年的崭露头角及今后的大放异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身的天赋,自身的刻苦,再加上老师的指导,一时使他小有名气。最终他大笔横扫,给大唐诗坛注入新的活力,令所有的骚人墨客为之一惊。自此“诗仙”横空出世。他的一生充满了不羁,“乘酒捉月”,连死都是一首诗。

“诗仙”的成就离不开一个适合自己生长的空间,展示的舞台;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探索;也离不开世人的肯定。如果我们拥有了这些,不一定有大的成就,但却会更好地成长成才。就像今天,如果没有新课程的新理念,没有研究性学习的“李白探索”,我恐怕也不会对李白了解这么多,从而写出这篇自己还算满意的作文。

[技法分析] 探究创新 巧妙构思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新内容。很显然,这位考生作者,不但认真进行过语文研究性学习,而且能把自己在研究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运用到高考作文中来,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的才智。文章构思巧妙,以“诗仙”李白的巨大成就及他所处盛唐社会为主要内容,通过追记李白的成才经历,揭示了成才与生长空间、成才与探索、成才与世人肯定的重要关系,与文题自然紧扣。作者深入探究,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巧妙构思,才使这篇文章脱颖而出。

第四篇:历史卷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绝密★启用前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后二位校验码 号码考生注意: 1.本考试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代希腊D.古代中国 2.下面所示为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和传播路线,这一宗教是A.犹太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3.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4.右图反映的情景是 A.柏拉图在雅典学园讲课 B.中世纪大学教师在授课 C.主教与教士讨论教会事务 D.民间艺人吟诵《荷马史诗》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6.唐代贵族的体育活动广泛多样,马球运动尤为盛行。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史实是 A.丝绸之路的繁盛使西域的风物传入中国 B.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国家财富的增长 C.朝贡贸易加强了与南洋诸国的交流 D.民间海外贸易因海禁政策取消再度活跃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保留版权历史2014第1页(共6页)

7.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A.秦朝B.西汉C.唐朝D.北齐

8.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9.将黏土刻成一个个单字,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

A.《史通》B.《农政全书》C.《农书》D.《梦溪笔谈》

10.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限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A.江浙行省B.宣政院C.中书省D.澎湖巡检司

11.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处应填上

A.日本派出遣唐使B.严复所译《天演论》发表

C.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D.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

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道德经》

13.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B.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14.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 “抗议” 是指

A.抗议《圣经》的权威B.抗议国王的权威

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D.抗议贵族的权威

15.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下列选项中,由

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现新大陆”,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

B.魏晋南北朝被称为“分裂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

C.欧洲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时代”,也被目为“田园牧歌的时代”

D.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

16.保证国民有自由平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封建特权。以上

思想体现在A.《十二铜表法》B.《汉谟拉比法典》

C.《法国民法典》D.《钦定宪法大纲》

17.“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将被授予自由耕种者的一切权利”,此法令的颁布

者是

A.林肯B.明治天皇C.威廉一世D.亚历山大二世

18.“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A.《政府论》B.《共产党宣言》C.《乌托邦》D.《共同纲领》

19.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

A.宁波B.广州C.上海D.福州

20.“万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当瓦特研制成功这项动力技术时,中国

正值

A.开元盛世B.戊戌变法C.康乾盛世D.清末新政

21.“一个被流放的人秘密回到彼得堡。经过多年流放和卓有成效的斗争,他即将领导一场改

变世界面貌的革命运动。”“他”是

A.列宁B.拿破仑C.彼得一世D.斯大林

22.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

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

A.《时务报》B.《国闻报》C.《申报》D.《民报》

23.右侧老照片是一张学生合影,它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风貌?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后期

24.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

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期间

25.①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②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③他在就任首

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④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6.“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

攻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出自

A.《华沙条约》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D.《凡尔赛和约》

27.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开罗会议,发布《开罗宣言》。宣言要求日本归还中国的领

土。代表中国与会的是

A.国民政府B.中华苏堆埃政府

C.北洋政府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28.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

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

29.右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

A.土地改革

B.“文化大革命”

C.粉碎“四人帮”

D.“多快好省地建设杜会主义”

30.中国正式起诉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产品发起的13起反倾销措

施,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中国参加了亚非会议B.中国加入了

亚太经合组织

C.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加入了

世界贸易组织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罗马从共和体制向帝国体制转变的主要特征是

A.公民法与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C.平民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 B.最高决策权从元老院转入元首手中 D.版图从意大利半岛扩展至地中海沿岸

32.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

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

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33.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34.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A.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的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B.人们在签订契约时让渡了属于自己的权利

C.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D.签订契约以后,每个参与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35.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问题:(12分)

(1)根据材料,当时的议会中国王和各等级的政治地位如何?(6分)

(2)上述政治状况在“光荣革命”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7.传国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

问题:(14分)

(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4分)

(2)魏、蜀、吴三国竭力想获得的“传国玺”象征什么?(2分)

(3)唐太宗为什么要重新刻玺?与之相应唐太宗又做了何种制度建设?(4分)

(4)你能从传国玺流转的过程中提炼出中国古代政治哪一值得关注的主题?(4分)

38.扩张之路

美国在19世纪末的扩张

问题:(13分)

(1)根据以上材料,美国的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6分)

(2)美国实行扩张政策的前提是什么?(4分)

(3)美国扩张战略在20世纪初取得了何种成果?(3分)

39.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

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11分)

40.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

问题:(25分)

(1)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2分)

(2)概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8分)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15分)

第五篇:宁夏高考文综历史卷与评卷分析

2012年宁夏高考文综历史卷与评卷分析

发布:黄健 时间:2012/7/3 18:29:23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0

240 讨论:

2012年宁夏高考文综历史卷与评卷分析 石嘴山市平罗中学 戴惠荣 马华

2012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仔细研读新课标文综历史卷,总体感觉试卷难度适中,试题类型与去年相差不多,尤其是41题延续了去年的开放式探究的特点。命题不拘泥于教材,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立意高远,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重在考核能力的新课标理念在试题中凸显。

一、2012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1、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例如第40题,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试题立足于考查人类历史上的著名的工业革命,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知识点比较主流,可以说,这道题是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一道非常有特色的历史题。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以“小视角”呈现“大视野”,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2、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2012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主干知识为主,出题注重基础: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并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第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第41题考察中国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历史。知识点仍然比较主流。在选修试题方面,考察的知识点都是非常主流的知识点,第45题,考察中国古代史中著名的王莽改革,第46题,考察中国近代史中的国民政府问题,第47题,考察世界史上的凡尔赛合约和凯恩斯主义,第48题,主要考察中国近代史中的鸦片战争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试题考查的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没有脱离《考试说明》的要求和命题规则,也可以得出,在高考复习的时候,仍然要以主流知识点为主,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3、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6、27、34、45、48题。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以图示出现,沿袭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重视考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材料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4、材料内容创新,关注时政热点。

今年尤其在大题上体现了社会性热点问题:第40题考查世界性交通问题与科技的关系。对当今的社会性问题从历史的角度去诠释。体现了历史的价值功能。

总体而言,2012年宁夏高考历史卷总体难度略低于去年。高考命题,更注重历史学科思维能力考查的载体——历史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历史大题部分,思路更加开放。“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更加明显。

二、学生主要失分原因分析及对策

1、字迹潦草,答题格式不规范 由于网上阅卷是把卷子进行扫描后显示在电脑上,有的学生字迹潦草,有的学生字迹很小,还有的学生答题的地方不规范,这些都会影响到阅卷教师的给分。有的学生答题没有写序号、不分要点,每个小题用一段来表达整个答案,老师在看得分点的时候很可能把一段话当成一个得分点,而漏掉了另外的关键得分点。另外,答题错位,乱涂乱改的现象也有可能影响到得分。虽然网上阅卷是采取双评的形式,大大减少了评卷误差,但是,学生答题不规范直接会造成两个老师打分不一致,形成三评卷,增加了评卷老师的工作量。

2、答题速度慢,答题时间不足

有的老师反映到,文综卷的最后一道题历史选修题明显可以从答题的情况看出学生时间不足。

3、死记硬背,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答题。

比如40题材料题的第(1)问,考查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背景。学生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成就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用简洁的语言来作答而影响得分。

4、概括、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缺乏,答题冗长,照抄材料。

比如40题第(2)问,反映出学生缺乏概括、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不简洁,几句话反复表达同一个点,或是把已经完整的答案再次给予了详细的表述,不能全面考虑影响交通信号灯改进和发展所运用的科技成果,或者照抄材料不合题意,这样即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又影响了得分。选做题46题,比较抗战前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和实质的不同,学生不能准确解读和理解材料,从而答题欠准确性。

5、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不足。例如第41题小论文,均分5.2分。本题图示的是课本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理论理性认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变,中国走向近代化文明”。一些学生不能抓住关键词“评析”“均可”“材料中的史实”来准确审题,审题出现偏差,答题不得要领而影响得分。一些学生只是一味抄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欠缺而没有论点影响得分,一些学生有论点但缺乏“西方冲击对中国产生影响促使中国剧变”的理性的高度的认识而不能的满分。总体上体现出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不足。

总的来说,尽管今年的高考历史试题难度不大,让学生感到每道题都能够写得出来答案,学生考试下来都觉得出题很新颖,但是要得到高分还是很不容易,需要比较高的历史科综合素养,因而需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三、启示及教学策略

1、立足于教材,注重抓基础。尽管考题新颖材料层出不穷,但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学生的历史知识贮备上。注重回归课本知识、扎实基础(主要历史事实、主要观点;知识关联、逻辑联系、知识体系)是今后历史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复习时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对比,注重历史知识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做好学科主干知识、重要考点的内容整合,深刻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的阶段特征和历史总体框架体系。

2、精选习题,有效训练。注重典题训练,指导训练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析信息的能力。要通过研究试题来反思学习的效度和信度。多注重中外史的横向比较,多培养逻辑的思维判断能力。多从史料入手,培养学生正确的史学学习观和方法,在不断自我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史学素养。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便适应历史学科纷繁复杂的特殊性。

3、注重答题技巧和方法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的指导。这样,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材料,学生都有一套解题的模式。

4、紧扣新课程对学生的核心教育价值,融通基本史观,优化小专题设计,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水平。同处工业文明阶段观念;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主旋律的基本观点与认识问题的角度;符合青少年学生阶段特点的思考方法与观点;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古老的中国与现代的中国等。

5、注重规范答题的训练。我们在平时作业的时候就要要求学生写正楷字、规范书写,答题序号化,要点话化,简洁化,注重突出关键词。

6、老师上课要能够旁征博引,结合时事热点,历史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要在深专历史知识的同时关注时事,关注新闻,扩宽自己的知识面。

7、文综各科合作,加强答题速度训练。注重学科基础知识,增分才有可能。卷面规范做答,增分才有客观依据。加强解题速度训练,增分才能变成现实。

下载2009年历史宁夏卷(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历史宁夏卷(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答题卷

    号室试 密 号 座 封 线 内 名 姓 不 要 答 号 考 题......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卷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卷(历史部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 1.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5题)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

    历史高考模拟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4三明质检)《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农谚:......

    历史卷一·答案

    一、单选题: 1、1842年,清政府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的条约是:B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2、“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者是:B A......

    历史期末卷2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历年高考20092009年高考宁夏卷语文作文

    。。 ..。。.. 盘点2009年高考宁夏卷语文作文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张萍 一、对作文命题的分析 今年的宁夏卷作文延续了去年材料作文的模式,有现实的针对性,但降低了审题难度。材......

    2016 宁夏公务员考试申论 B卷及答案

    2016年宁夏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B卷) 给定资料 1.近年来,自治区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招考专业限制、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加大从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

    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宁夏卷)

    高考语文试题每周练之六十八 (2007海南、宁夏卷卷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