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练习题
一、填空:
1.在6 :5 = 1.2中,6是比的(),5是比的(),1.2是比的()。
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2.4 :5 = 24 ÷()=():15
3.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
4.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6.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7.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8.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比例。9.如果x÷y = 712 ×2,那么x和y成()比例;如果x:4=5:y,那么x和y成()比例。
二、判断(4分)
1. 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3.如果8A = 9B那么B :A = 8 :9()4.15 : 16 和6 :5能组成比例。()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图上6厘米表示表示实际距离24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 :40000(2)1 :400000(3)1 :4000000 2.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1)2 :7(2)6 :21(3)4 :14 3.下面第()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1)8:7 和 14:16
(2)0.6:0.2 和 3:1
(3)19: 110 和 10:9 4.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1)成正比例(2)成反比例(3)不成比例
四、解比例
25:7=X:35
514: 35= 57:x
23:X= 12: 14
X:15=13: 56
:X= 54 :2
X :0.75 = 81.25
五、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 96和X的比等于16和5的比。
2. 45 和X的比等于25和8的比。3. 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和36。
六、应用题。
1. 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5分)
2. 在一幅比例尺是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3. 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
4. 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4.8元,3.6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用比例方法解答)
5. 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1)现有水6000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2)现有药粉3.6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 6.两个底面积相等的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与第二个长方体高的比是7:11,第二个长方体的 体积是144立方分米,第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7.园林绿化队要栽一批树苗,第一天栽了总数的15,第二天栽了136棵,这时剩下的与已栽的棵数的比是3:5。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比例》单元练习题
比和比例
姓名()得分()
一、填空:
1.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倍,乙数是甲数的2.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男生人4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3.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这个比的比值的意义是()。
224.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355.把甲数的1()()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7()()1(),甲数与乙数比是()。乙数比甲数少。4()6.甲数比乙数多7.在6 :5 = 1.2中,6是比的(),5是比的(),1.2是比的()。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8.4 :5 = 24÷()=
():15 9.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水的重量占盐水的(—)。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10.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比例。
11.如果x÷y = 712 ×2,那么x和y成()比例;如果x:4=5:y,那么x和y成()比例。
二、判断
1、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3.如果8A = 9B那么B :A = 8 :9
()4.15 :16 和6 :5能组成比例。()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A、2:7 B、6:21 C、4:14 2.下面第()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A、8:7和14:16 B、0.6:0.2和3:1 C、19: 110 和10:9 3.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4.与15:16能组成比例的是()。A、16:15 B、16:5 C、5:6 D、6:5 5.在盐水中,盐占盐水的110,盐和水的比是()。
A、1:8 B、1:9 C、1:10 D、1:11 6.如果X=34Y,那么Y:X=()。A、1:34 B、34:1 C、3:4 D、4:3 7.圆的半径与圆周长()。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没有关系 8.把4.5、7.5、12、310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其内项的积是()。A、1.35 B、3.75 C、33.75 D、2.25 9.小明从家里去学校,所需时间与所行速度()。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10.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8天完成。甲乙效率的最简比是(A、6:9 B、3:2 C、2:3 D、9:6 1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6:2:1,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12.甲与乙的工作效率比是6:5,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共计880个,乙比甲少做()。A、480个 B、400个 C、80个 D、40个
四、(1)求比值。
1425:0.72 47:117 312:213
(2)化简比。715:0.24 12.6:0.4 1120:15
五、解比例
25:7=X:35 514: 35= 57:x 23:X= 12: 14
。)
X:15=13: 56 34:X= 54:2 X0.75= 81.25
41111X1.2X:1=:1.5 :=:X =
532542571241.25X5:0.4=2:X 2.8:=0.7:X = 3750.251.6
六、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 96和X的比等于16和5的比。
2. 45 和X的比等于25和8的比。
3. 两个外项是24和18,两个内项是X和36。
七、应用题
1.建筑工人用水泥、沙子、石子按2:3:5配制成96吨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2.一个县共有拖拉机55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台数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3:8,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3.用84厘米长的铜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4.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4,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4:5,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5.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2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度数比是1:5,这两个锐角各是多少度?
7.一块长方形试验田的周长是120米,已知长与宽的比是2:1,这块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一种药水是用药物和水按3:400配制成的。
(1)要配制这种药水1612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用水6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3)用48千克药粉,可配制成多少千克的药水?
9.商店运来一批电冰箱,卖了18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比是3:2,求运来电冰箱多少台?
310.纸箱里有红绿黄三色球,红色球的个数是绿色球的,绿色球的个数与黄色球个数
4的比是4:5,已知绿色球与黄色球共81个,问三色球各有多少个?
11.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几天可以修完?(用比例方法解)
12.同学们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用比例方法解)
113.飞机每小时飞行48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飞机行4小时的路程,汽车
2要行多少小时?(用比例方法解)
14.修一条公路,每天修0.5千米,36天完成。如果每天修0.6千米,多少天可修完?(用比例方法解)
15.一个晒盐场用500千克海水可以晒15千克盐;照这样的计算,用100吨海水可以晒多少吨盐?(用比例方法解答)
16.一个车间装配一批电视机,如果每天装50台,60天完成任务,如果要用40天完成任务,每天应装多少台?(用比例方法解)
17.生产一批零件,计划每天生产160个,15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超产80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用比例方法解)
18.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4.8元,3.6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
19.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1:500(1)现有水6000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2)现有药粉3.6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
20.两个底面积相等的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与第二个长方体高的比是7:11,第二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44立方分米,第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1.园林绿化队要栽一批树苗,第一天栽了总数的15,第二天栽了136棵,这时剩下的与已栽的棵数的比是3:5。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
第三篇:2016-2017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练习题
2016-2017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练习题 姓名 成绩 一.填空
1.如果a×5=b×8,那么a:b=()
2.从6,24,20,18与5这个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3.如果a:b=c:d,那么b:a=():(),b×c=()×()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是4和3,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是8,这个比例是()
5.在比例中,如果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2.5,那么另一个外项是()
6.如果a:b=c:d,那么a:c=():()
7.根据4a=7b,(ab都不为0)可知a:b=():()。8.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比是2:7,已知分子比分母小25,这个分数是()
0 50 100 150 200千米
9.把线段比例尺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是(),即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 米,如果图上距离是2.5厘米,那么实际距离是()千米,如果实际距离是350千米,那么图上距离是()厘米。
10.将一块手表的一个零件画在一副比例尺是50:1的图纸上,量得图上 的长度是5厘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11.在一副1:600的图纸上,一块正方形菜地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这 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12.写出比值是2/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13.从18的因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14.甲数的3/4=乙数的5/6,(甲乙两数均不为0),甲数:乙数=():()
15.5, 8和0.4与另一个数可以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是()
16.在一副比例尺为1:25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8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17.一个市民广场的长是128米,宽是80米,如果把它画出比例尺是1:200的平面图上,那么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18.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1.2,另一个外项是()
19.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2500,有这样的药粉80克,可以配制这种药液()克.在一幅1:800的图纸上,一块正方形的菜地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
21.把一个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按3:1的比放大后,三角形的底是()厘米,高是()厘米 22.7a=5b,则,():()=7:5 23.4x=5y(xy不等于0),则x:y=():()第2页 24.男生人数的3/4与女生人数的4/5相等,则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25.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的半径是5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的最简整数比是():()
26.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27.在一幅比例尺为1:25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16厘米,则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二.判断
1.表示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5:6和1/5:1/6可以组成比例()3.因为5x=8y,所以x:y=8:5()
4.比的前项和后项可以是任意一个数()5.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的比是1:4()6.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7.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比值一定相等()8.如果4.5a=3.6b,那么a:b=4.5:3.6()
9.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10.在比例尺是1:35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4.2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9千米()11.用2.3.4.5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12.比例尺是1:5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厘米()13.用比例尺1:100与比例尺100:1画的图一样大()14.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乘积减去两个内项的乘积一定等于0()
15.比例只有两项,也就是外项和内项()
16.解比例时一般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答的()五.解决问题
1.在一副地图上,用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5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请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
2.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27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3.在一副比例尺为50:1的精密零件的图纸上,量得零件长40厘米。问这个零件实际长是多少毫米?
4.在比例尺是 1:2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 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7.2厘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4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几小时?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
三、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 =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2 5
路程(千米)80 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
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这两个比相等。)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板书:80:2=200:5)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4.5:2.7=10:6提问: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 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35: 42=,所以 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
(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4)巩固练习。
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②做P33“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④P36练习六的第1~2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P34,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内项。(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 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3.巩固练习。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2)P34“做一做”。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填空
5:2=80:()
2:7=():5
1.2:2.5=():4
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6:9和 9:12
(2)1.4:2 和 7:10
(3)0.5:0.2和 :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2、3、4和6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36~37第3~6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判断。
(1)如果3×a=5×b,那么5:a=3:b。
(2): 和 : 中,能与 : 组成比例的是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
2、用、8、、12四个数分别作为比例的项,你能组成几个比例?
3、请你用20以内的四个合数组成一个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的比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35~37 解比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4
: 和 :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这变成了什么?(方程。)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4)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 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5、P35“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37第7题。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37~38第8~11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P38第12、13题。2、4:8=12:24,如果将第二项减少1,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
3、把两个比值都是 的比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15,请分别求出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并写出比例。
4、一个比例的四个项都是大于0的整数,它的两个比的比值都是,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少3,第三项是第一项的3倍。请写出这个比例。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9~41 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1)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
路程
填表,思考:在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板书)(2)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2、教学例2:
(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
数量 1 2 3 4 5 6 7 „„
总价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
(2)观察图表,发现什么规律?
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
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
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
(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3)看书P39,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4)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x/y=k(一定)(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看书P40例2。
(1)题中有几种量?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体积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3)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4)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5)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225立方厘米的水有多高?
三、课堂小结:
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四、课堂练习:
1、P41做一做
2、P43~44练习七第1~5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42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目的: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P45~46练习七第6~11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难点: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重点:能判断正、反比例。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知:
1、出示课题:
2、教学补充例题 出示表1
路程(千米)5 10 25 50 100
时间(时)1 2 5 10 20
表2
速度(千米/时)100 50 20 10 5
时间(时)1 2 5 10 20
分组讨论、交流:说一说怎样想的,同时填空。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速度
=时间 判断: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3、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
正反比例的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使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除数一定,和
成 比例。
被除数—定,和
成 比例。(2)前项一定,和
成 比例。(3)后项一定,和
成 比例。
(4)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总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这三种量再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
3.比例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的例4~例6,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难点: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提问: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及化聚方法。
1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米=()厘米
2.什么叫做比?
3.化简下面各比。:8
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
3米:15千米
16厘米:90千米
二、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1.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教学例4。
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让学生读题。指名回答: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
“要我们做什么?”(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知道吗?实际距离也知道吗?各是多少?”继续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10厘米 :
10米
“10厘米和10米的单位相同吗?能直接化简吗?”
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因为把米化作厘米后实际距离仍是整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所以要把米化作厘米。)
“10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把10米改写成1000厘米。
“现在单位统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教师边说边擦掉10和1000后面的单位“厘米”,并加上“ :”,板书成如下形式: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 1000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化简这个比,别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后,教师写出这道题的“答:„”。
然后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似写成分数形式。(板书:或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
教师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图和本地、本校的平面图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最后教师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 1O厘米:1O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比如,例4中的比例尺通常写成:1:100=
(2)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第6页的“做一做”。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项是不是“ l”。
2.教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师: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1)教学例5。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告诉了比例尺,又告诉了南京到北京的图上距离,求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教师启发: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
“这道题的图上距离是多少?”板书:15 “实际距离不知道,怎么办?”(用x表示。)在15的下面板书出x,并在它们中间画上分数线。
“因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相同,所设的x应用什么单位?”(应用厘米。)板书:解: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比例尺是多少?写成什么形式?”(写成分数形式。)最后板书成下面的形式:=
x
6000000
指定一名学生到前面求X的值,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订正后,回答:
“现在求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题目要求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应该怎么办?”板书:90000000厘米=900千米,并写出这道题的答。
之后,再回忆一下解答过程。
(2)巩固练习。
做第 7页上的“做一做”。先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再用直尺量出图中河西村与汽车站间的距离,然后计算出实际距离。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是否把实际距离化成了千米。
(3)教学例6。
出示例6: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告诉了操场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长和宽的图上距离。)
教师:我们先来求长的图上距离。长的图上距离不知道,应设为x。(板书:解:设长应画x厘米。)长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它和图上距离的单位相同吗?怎么办?比例尺是多少?
然后让学生求x的值,并说出求解过程,教师板书出来。
“这道题做完了吗?还要求宽的图上距离。宽的图上距离不知道,应用什么未知数来表示呢?因为前面求长的图上距离时,已经用了x,这里就不能再用它来表示宽的图上距离了,要用其它的字母来表示。我们就用y来表示、”板书:设宽应画y厘米。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完。最后教师写出这道题的答。
三、练习
1、比例尺=()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2.2.5米=()厘米
0.00006千米=()厘米
0.032米=()厘米
350000厘米=()千米
3.5千米=()厘米
独立完成练习二第1题,并订正。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3题。第3题,让学生先想想比例尺子表示的意思。1厘米的图上距离相当于100厘米的实际距离。)然后再量出图中所示的宽和高,并计算出实际的宽和高各是多少。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说说计算出的实际的宽和高的单位是什么。
比例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却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正、反比例的意义。
2.下面各题有哪三种量?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种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A地到B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总面积。
(4)海水的出盐率一定,晒出的盐和海水重量。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1)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2)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6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行驶75千米
(二)新课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用以前方法解答。
(2)研究用比例的方法解答
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使一定的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系?
能不能利用这个关系式列比例解答?
解比例,同学自已完成,及时纠正。检验。改变例1中的条件和问题
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照这样的速度,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教学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干米?
1、以前的发法解答。
2、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
讨论结果填书上。
4小结: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应用题,就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来解答。
整理和复习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知识整理
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汇报同学互相补充。
复习概念
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
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
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
基础练习
1填空
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2、解比例
5/x=10/3
40/24=5/x 3、完成26页2、3题
综合练习
1、A×1/6=B×1/5
A:B=():()2、9;3=36: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 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
实践与应用
1、如果A=C/B那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4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解比例应用题练习题
解比例应用题
(1)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长度是多少厘米?
(3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600千米。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4.5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4)运来一批纸装订成练习本,每本36页,可订40本,若每本30页,可订多少本?
(5)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2.3厘米,东、西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6)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7)一幅地图,图上的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8)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 的平面图上,量得一块三角形的菜地的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这块菜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
(9)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3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4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
(11)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60米,30天可以修完。如果要提前5天修完,每天要修多少米?(12)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修150米,可以提前几天可以修完?
(13)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14)修一条路,如果每天修120米,8天可以修完;如果每天多修30米,几天可以修完?
(15)小明买4本同样的练习本用了4.8元,138元可以买多少本这样的练习本?
(16)工厂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2.4吨,42天可以烧完。实际每天节约1/8,实际可以烧多少天?
(17)解放军某部行军演习,4小时走了22.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又行了6小时,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18)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主动轮有60个齿,每分转80转。从动轮有20个齿,每分转多少转?
(19)6台榨油机每天榨油48.6吨,现在增加了13台同样的榨油机,每天共榨油多少吨?
(20)一某工厂要生产一批机器零件,5天生产410个,照这样计算,要生产1066个机器零件需要多少天?
(21)某工地要运一堆土,每天运150车,需要24天运完,如果要提前4天完成,每天要多运多少车?
(22)用一边长为3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20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2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多少块?
(23)一个房间,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432块,如果改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