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公车改革变味 官员每年

时间:2019-05-14 10:5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些地方公车改革变味 官员每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些地方公车改革变味 官员每年》。

第一篇:一些地方公车改革变味 官员每年

一些地方公车改革变味 官员每年“车补”达七、八万

时间:2013-12-08 14:03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南辰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公务接待等方面作出规范。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新华社发商海春作

公车改革需要“临门一脚”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前不久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涉及公务用车的重大改革举措包括“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等。记者认为,这意味着“史上最严格”公车改革终于要启动触及利益的“临门一脚”,改革效果值得期待。

应当看到,此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际上是依法搭建了公车改革的顶层设计。《条例》的下发,首先有助于克服各地公车改革多年来依靠行政命令“摸着石头过河”的弊病。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以更科学的法规制定带来的长期强制执行效力为公车改革强有力地定调、护航。例如,《条例》指出“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建立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为中国公车改革下一步如何深化、往何处去勾勒出蓝图。

此外,《条例》规定“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也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一招。回顾近些年各地公车改革进行的摸索和试点,不乏“阳奉阴违”“扭曲变味”的反面典型:例如,一些地方曾经把公车改革弄成赤裸裸的“分钱”,区委书记、区长每年“车补”居然高达七、八万元。消息被曝光后,这种背离公车改革初衷,排排坐分果果式的“车改”被果断叫停。至于如何在执行过程中体现“适度”,记者认为离不开几个参考系数:一是参考公车改革控制行政支出的总体数字目标;二是参考当地综合交通出行成本水平;三是参考当地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也就说辩证考量“适度”二字,既不能演变成“土豪”式福利,也不能变成一个公务员的车补等于数十份当地“低保”的怪事。

《条例》指出,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记者认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体现出“史上最严格”公车改革是动真格的。在落实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相关信息的公开,让整个过程公开、公正、透明。例如,各级部门应当向社会明示需要取消、拍卖的一般公务用车数量。而且相关部门应当阶段性公布全国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进度数据。各级监督部门应当严格监督,避免一般公务用车拍卖出白菜价、萝卜价给国有资产造成流失。对于北京等购买二手车也需要指标的地方,应当考虑能否参考法院拍卖车辆特殊对待,避免因为指标问题在拍卖中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

《条例》指出,“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是重大利好。在雾霾重重的大环境下,公务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是应有之意。同时,可以借助公车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在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布网上大力推进,让新增公务用车尽快变成零排放的绿色车辆。

《条例》指出,“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等实行政府采购,降低运行成本”。记者认为,这些有针对性的条款对此前,媒体报道有地方曝出一辆公车一年换40个轮胎,4S店出售的高档奢饰品也可以开维修保养的发票等顽疾可以起到监督作用,但需要在执行中严格落实,杜绝一再变通和下不为例。

应当看到,与公车改革一样,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越来越多的民生重点改革的深化都“挂上弦”了,杜绝拖泥带水,不再瞻前顾后。其实,中国改革的全面深化正是由方方面面的细分改革的深化汇聚成的,面对人民对改革深化的期待,急需公车改革这种果断的“临门一脚”精神。(记者南辰)

人大代表:公车改革最大的阻力在单位部门的领导

时间:2013-11-27 16:17 来源: 羊城晚报 作者:尹安学

“终于要在全国推广车改了,我很兴奋。”26日下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已近一天(详见本报昨日报道),连续10年提公车改革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仍然很激动,他说,中央推进车改的力度,比他预想的要大很多。

叶青分析,这次中央的规定很明确,副省级以下干部没有专车了,“之前杭州就是这么做的,一句话,上下班交通问题你自己解决!”

最大阻力在领导

羊城晚报:中央出台的关于公车改革的新规定,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叶青:中央规定,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这实际上是将副省级以下干部的专车全部取消了,不仅取消了专车,搞车改的“车补”也要“适度”,这次改革力度太大了,我估计公车数量会大幅消减。

羊城晚报:你怎么理解“一般公务用车”?

叶青:在公车中,除了专车就是一般公务用车,而中央规定,要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不过,中央也规定,会“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除了特殊用途的车之外,其中有“机要通信”的提法,我估计一个单位可能有一两辆车会被保留下来。我想经过这次改革,省部级以下单位、部门,不再养车队,在市内办事一般都要自己解决。

羊城晚报:你觉得公车改革最大的阻力在哪里?

叶青:车改后一般会搞车补,普通干部欢迎,因为他们之前没有享受专车福利,现在还能变相涨工资,当然高兴。车改的主要阻力在单位、部门的领导,因为他们习惯坐专车了,习惯公车私用,一下子不用公家东西,不习惯。

支出短期或增加

羊城晚报:一些地方车改后,财政支出不降反升,你怎么看?

叶青:车改后,财政支出增加,是客观事实,不应该回避,这主要是以前公车主要是领导享受,现在车改了,按人头,每人都有车补,费用必然增加。我觉得,一方面,我们要规范车补标准,不能随意发;另一方面,也要客观看,车改是大方向,必须改,改革后财政支出增加了,也是改革的阵痛,应该忍受,再过10年看,很多人对车改评价肯定会很高。

羊城晚报: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必然涉及司机安置,你有何建议?

叶青:我建议,对正式工安排转岗,对合同工在到期后不再续签,对部分司机可以采取买断工龄等办法。(记者尹安学)

湖南岳阳公车改革:难说改革的改革

时间:2013-12-09 14:28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朱洪蕾

公车消费一直是我国“三公”消费的重头戏。

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四倍。

自1994年以来,已有十多个省份陆续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公车改革试点。在长达20年的公车改革历程中,湖南岳阳的改革似乎是这些改革的缩影——

拍卖公务用车,发放车补,给公务用车装上北斗车载终端,张贴公务车标识,常见于其他试点地区的这些举措,在这里一一呈现。不过,这些举措对“公车腐败”到底能起到多大制约作用,仍需观察,至少,在过去20年各地的试点中效果不容乐观。

近日,《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印发,对党政机关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方面作出全面规范,其中最抓人眼球的就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于消费公帑最多的公车消费,刮骨疗伤也许真的来了。

岳阳进行的公车改革虽然“全面”,但在一直致力于推动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看来“还不够彻底”,甚至不应该叫“改革”。

“90%的车都应该卖掉”

“做得已经很好了,有制度管着,没见过公车私用。”王师傅是岳阳市的一名公车司机,在财政局开车已经四五年了,在他看来,目前的公车使用还是非常规范的。

出车前,王师傅会接到办公室电话,确保公车是因为公事出去。如果需离开市区,则必须由分管办公室的局领导签字,否则,王师傅可以拒绝用车人的要求。

加油也有限定。每周一,王师傅都会和办公室一位副主任去加油站给公车加油。周四,如果公车的油不够后面几天用的,会再加一次。一起去加油的办公室副主任把加了多少油、跑了多少公里都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防止出现虚报。

周末两天,除了一辆用来值班的公车外,单位所有的公车都被封存,停放在指定位置。

王师傅说,送单位相关人员外出开会,他把人送到地点后会直接开车回财政局,而不是在外面等着会议结束,“其他人也许会用车,单位不允许等。”

会议结束的时候,如果公车闲着,王师傅会再回去接人,如果没空,开会的人员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回单位。一次,一位科长开完会,自己打车回单位,这位科长回来后告诉王师傅,打车花了十几元,还好不多,懒得去报销了。

去年开始,岳阳市20家市直单位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多家单位把公务用车卖了不少,甚至有两家单位把车都卖完了,一些司机没有编制,被解聘了。

这些单位卖车,是根据岳阳市下发的《关于市直单位公务用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对于各单位的非保留车辆统一交给岳阳市财政局进行拍卖或报废,所得返还原属单位,用于补贴“车改公务交通费”,其额度依级别而定,正处实职干部每人每月不超过2600元,司机进行分流或者解聘。

对于岳阳市20家市直单位拍卖公务用车,一直致力于推动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认可,“应该拍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出来后,更应该这样。”不过,在叶青看来,岳阳市做得还不够彻底,“90%的车都应该卖掉。”

现在,王师傅的公车上多了两样东西:一样是岳阳市统一安装的北斗车载终端,通过电脑,能随时监控公车动向;还有一样是贴在右前方挡风玻璃上的“公车标识”,上面印有岳阳市纪委的监督电话。多了这两样东西后,不管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都更容易。

一个部门省了十几万

岳阳市公车改革,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节省公务开支。

2013年7月16日,岳阳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公务越野车拍卖,25台越野车拍卖成功22台,成交金额546万元。10月17日,岳阳市公务越野车竞拍,共有市直49家单位的49台越野车参与拍卖。此次拍卖成交车辆为40台,成交车辆的评估价617.8万元。

财务报表显示,车改之前,岳阳市长江修防处公务用车支出为57万元,车改后缩减为42万元;岳阳日报社车改前公务用车支出为62.2万元,车改后缩减为49.8万元。

2012年,岳阳市在市科技局等20家市直单位中推行公务用车改革,实际参与的有16家。到目前为止,岳阳市市直单位一共拥有公车1600多辆,王师傅所在的财政局有十几辆。

公车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车改期间,还是有一部分政府机关公务人员私心作祟,顶风作案。

岳阳市越野车进行统一处置后,湘阴县政府还存在一台超标越野车,后被收缴;而在平江县交通局,则有一辆侵占的下属湘东路桥建筑有限公司的越野车,后被责令退回企业。

此外,岳阳市容环境卫生收费管理所罗某公车私用遭举报,罗某被停工一个月,补缴油费100元,行政记过处分。

岳阳市纪委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已经查处了五起公车私用案件,其中一起司机是酒后驾车,影响恶劣,已被开除。

内外监督

在岳阳市纪委的强力推行下,从2013年9月初开始,全市范围的公车陆续安装北斗车载终端,到11月底,全市4000多辆公车已经基本安装完成。这一系统得到了强力推崇,被认为可以实现对公车的实时监控,相比较人的监督,更为全面、准确。

在公务车上安装北斗车载监控管理系统也被视作岳阳市车改的内容之一。财政局一位工作人员估算,每台安装费150元,第一年免服务费,这样的话,全市4000多辆公务用车第一年的成本为60多万元。从第二年开始,每台车每月收取80元的服务费。安装北斗系统后能够加强对公车的监控,按每台车每年可以减少0.5万元运行经费来计算,4000多台车每年可节约经费2000万元以上。

在国信军创(岳阳)六九零六科技有限公司北斗运营中心,工程师黄杰演示了如何对岳阳市的公车进行监控。

“图标位置代表车辆所在位置,图标箭头表示车辆行驶方向,图标颜色代表车辆不同的行驶状态。蓝色表示车辆正在行驶中,绿色表示车辆处于停车而未熄火状态,红色图标表示车辆曾经发出过警报,灰色图标表示车辆已经熄火,不管点哪种图标,都可以查看车辆的信息。”在运营中心大屏幕上,黄杰点开一辆车的图标介绍,“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查到车辆的录入信息,包括车牌号、车型、车辆所属单位、车辆管理人(车主)及司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如果需要跟司机联系的话,司机也能通过‘一键通话按钮’直接与中心通话。”

黄杰向记者介绍说,系统平台可以查看所有车辆的详细定位数据、此前的运行轨迹,还能看车辆每天的里程统计、去过哪、跑了多少公里。历史记录可以保存一年,如果认为哪辆车有问题,其间纪委可以随时检查。“比如一辆车只允许在岳阳市区内行驶,如果汽车开出了市区,系统会报警提醒;还有就是禁止驶入的区域,如果车辆违规进入,一方面可以通过系统平台进行自动语音播报,还可以联系车辆管理人员,后期通过行政措施进行处分。”

这一系统平台还可以管理各单位节假日用车,是否使用的情况能清晰地在屏幕上显示。“如果司机想要强行拆除设备的话,设备将会自动报警,屏幕上也会显示。”

相较于很难看到的北斗系统,公车前挡风玻璃右侧张贴的公务用车标识更让岳阳市民认可。“有些车看上去像公车,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了这个标识就好认了,能监督他们。”一位市民表示。

在岳阳市纪委,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要求所有公车张贴的标识,标识正面印着“岳阳市公务用车”字样和监督电话“0730-8889295”,反面则印有“公务用车八不准”。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2013年11月7日,岳阳市发布《关于做好公务用车统一标识张贴工作的通知》,要求整个岳阳市的公车都必须在公车前挡风玻璃右上侧张贴下发的公务用车统一标识,并于2013年11月18日前完成。

为了保证标识能够被社会监督,“通知”中明确规定,发放的标识必须张贴在指定的位置,而且每辆车只发放一张,这就限制了一些司机将标识撕下来,之后再贴上的情况。

“上面没同意”的 公车专用牌

安装公务车北斗车载监控管理系统之后,岳阳市公车使用率明显下降,在北斗运营中心,记者注意到,大屏幕上方显示:在线:1014(25%),这是岳阳公车的运行数据。“在线率确实不高,4000多辆车里就1000辆左右在跑,别的车应该是没有执行公务,都停在单位。”

这一系统虽然已经装好,但并没有把公车纳入真正全面的监督中。“已经在岳阳市纪委安装了客户端,但是他们还不太会用,还得进行培训。如果需要查询公车的情况,纪委的人都是到这边来。”黄杰介绍。在岳阳市纪委,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要查车辆使用情况的话,得去北斗运营中心查看。

被认为能够监管公车的标识也遭到了市民的吐槽:“标识太小了,真难找。”在一辆贴着各种标识的公车上,记者注意到,岳阳市公务用车标识是很不起眼的一个,标识边恰好贴着“强制保险标志2014”的同为蓝底白字的椭圆形标识,公车标识小了好几圈,很容易被忽视。

虽然纪委要求一定要贴公车标识,并通知会进行检查,但是还有一些人并不太想在车上贴标识,纪委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每辆车只发了一个标识,有些司机却将标识弄坏了,目前已经有一些司机到纪委来,希望能再拿一个。

事实上,与别的地方在公车上喷涂公车标识相比,纸质标识还有一个隐患,那就是容易被仿造,岳阳公务用车标识并没有专门的防伪措施,只是一张纸片而已。对于想要公车私用的人来说,仿造公车标识并不是什么难事,随时可以撕下来,再贴一张新的上去。

“这个公车标识意义不大,老百姓看不清楚。”叶青也对岳阳市公车标识很不满意,他认为,能真正落实监督的方法应该是“两个方法:装北斗,装专用的车牌。这样,老百姓看得见,内部也看得见”。

叶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岳阳的公车改革不应该叫做改革,而应叫加强管理。“我们说的改革是指跟现在的制度不一样,真正的公车改革,首先要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应该都卖掉,然后再在剩下的车上安装北斗系统,实现内部监督,相较于装上北斗之后再卖车,还能节约成本。在车外部喷涂公务用车标识或者是采用专门的车牌,这样更便于外部监督。卖车的钱可以用来作为公车补贴,不过要对这笔钱加强监督,避免产生新的腐败。”

叶青表示,一些乡镇部门的一把手都没有资格用车,按规定,他们没有资格坐车,都应该卖掉。

为了加强对公车的监督,岳阳市在2012年曾经向公安交警部门提出,希望在全市所有公务用车上使用“湘FG”字母开头的车牌号。“F”代表岳阳,“G”代表政府,易于民众识别和监督。可惜的是,到现在为止,“湘FG”开头的车牌号都没有被批下来,纪委一位工作人员称“上面没同意”。(深度记者朱洪蕾实习生张冠楠张菁菁).中国青年报:不省钱的公车改革是伪改革

时间:2013-11-27 11:08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舒圣祥

公车改革改了近二十年,“车轮上的浪费”依旧是“三公经费”中的大头。在严格限制公车使用、提高公车使用成本的背景下,改变公车泛滥的现实,既是必需的以身作则,也是公众的迫切愿望。“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规定,给停滞不前的公车改革挂上了挡,只待踩油门加速前行。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依然保留了省部级以上的官员专车,这和自1994年《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以来的相关文件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地方性车改的普遍做法,让车改更具可行性。出于公共服务的需要,《条例》还保留了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除去这两类车辆,其他一切皆在取消之列,一般意义上的公车即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堪称“革了公车的命”。

在相当程度上,《条例》中涉及公车改革的内容,与之前备受关注的杭州车改方案很相似。根据杭州车改的经验,“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必然会成为最受关注的内容。《条例》规定“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这一条应该得到严格落实,不然,就有可能像一些地方此前的车改一样,虽然取消了一般公务用车,却增加了动辄几倍于当地平均工资的公车补贴,让车改变成了一种变相福利。对此,显然需要有专门的细致规定来严格约束。

各地进行车改时,公车补贴一般是按级别来发放,这其实并不合理。决定公车补贴多寡,应根据部门和岗位的性质,如果基层岗位用车明显比领导岗位更多,则基层公务员的公车补贴就应多于领导。此外,公车补贴应该禁止货币化发放,规定公务出行卡不得提现,只能用于乘坐公交车、打的、加油等交通事务支出;而且,非工作时间应禁止刷卡,特殊情况先自掏腰包,作出充分说明后再报销。一定级别以上官员,公务出行卡每月使用的详细记录,应在固定网站公开并接受监督。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是公车改革迈出的实质一步。我们期待公车改革能被严格落实,而不至于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车改革必须能给纳税人真正省钱,而不能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之后,公车补贴所花的钱反而更多——是否减少“三公经费”,是评价公车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公车改革之难,从来不是难在具体的改革方式与途径,而是难在改革建立在“确保既得利益不受影响”的前提之下。不能省钱的公车改革是伪改革,真正的公车改革必须让既得利益者“伤筋动骨”。舒圣祥

广东省级层面公车改革正研究完善

时间:2013-11-27 11:07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赵杨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指出,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条例》势必将推动全国展开新一轮公车改革。

南方日报调查发现,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公车改革已经持续推进了20年,经历了从基层自发改革到货币化改革再到多元化改革三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公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记者昨日从广东省纪委获悉,目前广东省车改办在省公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正在对省级层面的公车改革指导意见和方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和征求意见。

基层自发改革

取消或减少公车

改发交通或购车补贴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仿照前苏联的做法按照领导干部的级别配备公车。当时公车滥用、私用的现象并不突出。但是改革以后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地方自主管理权限的提升,涉及公车泛滥的各种问题频发,导致行政成本不断攀升,使得公车管理和改革问题引起了基层公共部门决策者的注意。”长期研究广东公车改革问题的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倪星教授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此背景下,广东省的公车改革实践领全国风气之先,从1993年沙田镇的改革算起,至今已持续了20年。

最早一批发动改革的单位不是基层单位就是事业或者国企单位。在没有上级和其他外部直接压力的情况下,它们自发性地尝试进行车改。主要的做法是取消或减少单位公车数量,通过发放交通津贴或购车补贴来补偿单位员工。代表性的单位包括东莞沙田镇、深圳特区报社、珠海格力集团等。

东莞市沙田镇是目前记载的广东省公车改革的第一个“探路者”。该镇原有14辆公车,自1993年起,该镇为减轻财政负担,取消了领导干部公务用车,改为每年发放一定的交通补贴。据称这一改革使得该镇机关每年交通费用从84万元减少至38万元,经济效益可观。深圳特区报社为了解决业务发展与公车不足的矛盾,从1996年起给业务骨干发放一次性购车补贴,鼓励私人买车用于公务,以期在节约单位购车养车费用的同时,也能促进业务发展。珠海格力集团从1997年开始,在集团总部和下属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中实行“自备工作用车,发放交通补贴”的改革。

随后,深圳、东莞、珠海、中山、佛山和广州等地的一些基层单位也进行了公车改革。

货币化改革

改革进入地市级

据级别定车补标准

此后,广东公车改革驶入了快车道,迅速扩散到珠三角地区的多个地市。各地政府改革均以货币化补贴模式为主。2003年广东省纪委、省监察厅出台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对公务用车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货币化改革,取消或减少公务用车,改为发放交通补贴,公务交通问题通过个人自购交通工具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解决”。

专家观点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倪星

可试货币补贴与公务用车卡组合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倪星表示,相比全国其他省市,广东公车改革具有起步早、持续时间长、扩散地域广、发展更充分的特点,显示出自下而上,从基层破冰到地市扩散再到全省谋划的持续发展趋势,堪称是近年来中国地方廉政改革的样本和缩影。尽管公车改革依然仅仅局限在珠三角的部分地市、部分政府层级和部分公务员群体中,但公车改革市场化、货币化的方向为全国的公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不过,倪星也表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如何发放补贴?发多少补贴这一系列问题考验着政府的智慧。为了防止“肥私”,他建议建立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比如统计一下各部门近年来的用车量以及各个岗位的用车情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划分补贴金额。同时,他“建议制定一个折中方案:对公务员进行少部分交通补贴,然后为他们发放一定金额的专用于加油、修车、坐公车的公务卡,让补贴真正地用到公务之中。

“这就为各地试水公车改革创造出了既具有允许鼓励性又要求渐进平稳性的制度环境,且明确了货币化改革的总体方向。”倪星说。

记者通过惠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了解到,2004年6月2日,惠州公车改革率先启动,分三批进行改革。他们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了最高正处级每人每月2300元的标准。2011年初,惠州启动了第五批次的公车改革,对象是惠州市公安政法单位3000余人700多辆车。

佛山在南海区进行车改试点后于2004年7月1日在全市顺德、高明等五个区进行了货币化模式的改革,将补贴标准细分为最高(副处级领导职务)每月2700元到最低(技工、普工)每月200元共11个档次。据车改后第一年的统计,各区的财政节约率约在16%-32%之间。

中山于2004年8月启动了主要针对市直机关的公车改革,当年包括市直行政机关和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市直事业单位等139个单位参加了车改,但不包括市公检法机关和一般事业单位。车改后该市每年可节约财政资金2200万元。

“东莞2005年已完成车改,最近两年至少为财政节省了6000万!”时任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2011年广东省两会上说。据了解,东莞于2004年11月份开始进行市直单位车改。

珠海于2005年4月实施公务用车改革试行方案,分期分批在市、区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开展公车改革,暂不包括公检法机关、城市管理执法局等。车改后取消财政供养车辆1117辆,车改后财政支付费用与车改前持平,遏制了交通经费的逐年增长趋势。

“这些改革具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它们造就了广东公车改革的基本模式。”倪星说。

多元改革模式汽车加装GPS+RFID车载电子监控

盘点发现,大约2008年以后,广东公车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除了原已改革的地市沿袭着既定路线拓展货币化补贴的单位范围外,其他地市几乎没有再进行统一的货币化改革,而是探索了其他类型的车改模式。比如2010年,广州市黄埔区、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局三单位试点GPS+RFID车载电子监控系统,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和射频识别等技术监控措施控制公车使用。2011年8月至9月,广州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参公事业单位车辆安装北斗车载终端设备,应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据称,每台车安装定位系统后可节省7000元左右费用,据广州市公车1万辆保有量来计算,每年可节约7000万元的开支。

广东还认真研究了省级层面的公车改革。2011年3月,广东成立了省公车改革领导小组,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已起草了《关于全面推进我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广东省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方案》。记者昨日从广东省纪委获悉,目前广东省车改办在省公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正在对公车改革指导意见和方案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和征求意见。(南方日报记者赵杨)

评论:要公车改革顺利推进需追本溯源

时间:2013-11-28 15:27 来源: 成都商报 作者:朱四倍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规定,国家推进社会化、市场化公务用车制度,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公车改革是社会舆论持续关注的大课题,但多年来进展缓慢,而且一些地方的公车改革试点也出现了不少争议。因此,上述消息给了我们诸多期待。不过,从舆论的关切程度来看,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合理性是无疑的,但这种合理性如何取得民众的支持与拥护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并且靠什么做到交通补贴的适度而非“过度”,更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尽管有“不得以车改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的规定,但在公车改革牵涉众多利益纠葛的当下,不厘清“适度补贴”和“福利”的边界,恐怕补贴就难以取得正当性、合理性与合法性。

所谓适度,至少有三重含义,一是不能超出民众的认可界限,二是能保证正常工作开展,三是要以社会效益而非公务员利益得失作为评判标准。此前曾有报道披露,某地车改前一年,公车费用为133万元,车改后一年发放的车贴总额为162万元。完全有理由认为,这其中就存在过度发放的问题。如果发放公车补贴的出发点是只对公务员有利无害,那么,这样的补贴就无法取得正当性与合法性,甚至成为一种变相的福利发放。

毫无疑问,改革进入深水区,将越来越困难和复杂,任何利益关系的调整都可能遭遇反弹。但是,任何改革的判断标准都应是清晰的、科学的,是可以接受大众检验和舆论评议的。任何绕开民众检验的改革,都难以得到民众支持,甚至难逃夭折的命运。“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这个“度”由谁把握,是事关此项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进一步说,要使公车改革顺利推进,就不能只盯在公车浪费的后果上,而要追本溯源,弄明白公车制度的真正弊端在哪里,公车为什么总是成为浪费公共资金的黑洞。从买车到用车、管车的全过程中,我们还缺乏必要的权力制约,这才是公车滥用、公车腐败的根源。原本只具有方便工作和正常待遇意义的公务用车,日益成为官员福利,且公车在使用中被权力符号化,这种状况不改变,完全有可能让“适度”的补贴异化为过度的福利。

而对这个“度”的把握权,必须交给公众,并由他们去检验。(朱四倍)

第二篇:公车改革关键要让官员

公车改革关键要让官员“无车可坐”

周之地

近日披露的《广东省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显示,今年6月底广东省直机关将率先完成公车改革,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车改9月底前完成,各乡镇车改年底前完成。《方案》规定,广东车改补贴标准为正厅级1690元/月、副厅级1500元/月,正处级1000元/月,副处级800元/月等,不同地市最高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

去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正式确定了公车改革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此后各地制定的公车改革实施方案,都要以上述两个文件为标准和指南,如广东省制定的车改补贴标准,就严格按照中央的规定,比照中央和国家机关的车改补贴标准(司局级1300元/月,处级800元/月,科级及以下500元/月,地方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上述标准的130%)执行。“中央版”车改引发的一些疑虑,在“地方版”中同样也会出现。比如广东省车改方案公布后,人们仍不免发问:发放车补为何与级别挂钩,导致“动嘴的比跑腿的拿得多”?如何防止官员“一边领着车补,一边公车照坐”?

“动嘴的”正厅级官员每月拿车补1690元,“跑腿的”副科级官员、科员每月只拿车补450元、300元,两相比较的确显得不合情理。广东省监察厅原副厅长谢谷梁对此解释说,公车改革属于职务消费改革范畴,发放交通补贴是解决取消公务活动所需的交通费用,两者不能画等号。以前领导干部享用专车或相对固定用车,每年所花费用高达6—8万元,现在取消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的“公车特权”,发放的车补是原来费用的一小部分;而对中层以下干部来说,以前用车机会本来也不多,车改后享有一笔交通补贴,大多数人是满意的。

换言之,车改后厅局级官员领取的车补的确比中下级官员和普通公务人员多,但车改后厅局级官员的“公车特权”被取消,节省下一大笔费用,这是车改后发放的交通补贴无法比拟的,车改要这样“算大账”才对。当然,车补主要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最终要纳入个人工资收入中去,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即便算上发放的交通补贴,车改也节约了大量公车费用,从这个角度“算大账”,车改注定将获得成功,有了这个成功,公众对车补发放“不公平”的质疑,也将逐渐得到缓解和消除。但是,车改的这个成功,必须建立在公车数量被大幅度削减的基础之上,如果公车数量没有被大幅度削减,如果还有一些隐形的、变相的公车可供官员使用,那么,官员“一边领着车补,一边公车照坐”的现象就势难防范,公车改革最终也定将归于失败。

所以,公车改革接下来最关键、最困难的工作,就是要按规定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除外),最大限度减少公车数量。这项工作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通过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从严格执行预算的角度卡住公务用车支出的“咽喉”,严防公权机关和所有财政拨款单位违规购置、使用公车;二是国有企业、公有事业单位和基层单位也要大力推行车改,大幅度减少公车数量,对官员向公有企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借车”须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当按索贿、受贿追究刑责。

公车改革的实质,是要取消官员职务消费中的“公车特权”,这种特权的载体是公车,如果取消了作为特权载体的公车,也就取消了特权本身。所以公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大幅度削减公车数量,确保绝大多数官员和普通公务人员无公车可坐,无“公车特权”可享。而大幅削减公车数量的关键,就在于严格执行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规定,把以往用于控制公车消费和惩治公车腐败的人力物力,转而用于严格控制公车数量,严惩违规购置公车和官员向其他单位“借车”的行为。只有公车数量大幅度削减下来,监管公车和惩治公车腐败的成本和难度才能越来越小,公车改革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第三篇:公车改革

“车改”能否“彻改”-----对公车改革实施效果的思考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其中光公车购置费一项就达61.69亿元,公车改革迫在眉睫。

早在2010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时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谈到公车私用时就明确表示:“公车私用应该管的住,必须管得住。”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再一次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的条件,要在严格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的同时,加快推进公务用车配备改革。这意味着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一轮公务车改革即将启动。

就各地目前的情况看,目前我国公务车存在四大弊病,首先是公务用车费用高,造成财政负担沉重。调查显示,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其次是公车私用现象严重。公车使用存在三个“三分之一”,即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同时,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最后是公车使用 效率低,浪费惊人。针对以上问题,公众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切实采取措施,稳步推进公车改革,让改革方案尽早出台,改革措施尽快实施,以回应社会各界的期待。

事实上,国家关于公车改革已经提了很多年,每年两会上都会有相关的提案,但进展较慢。回顾近些年各地公车改革进行的摸索和试点,不乏失败的教训:例如,一些地方曾经把公车改革弄成赤裸裸的“分钱”,区委书记、区长每年“车补”居然高达七八万元。消息被曝光后,这种背离公车改革初衷,排排坐分果果式的“车改”被果断叫停。公车改革的另外一大难点是如何遏制公务车成为特权车。近些年,各地一些公务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耀武扬威引发了极大的民愤,尤其是公交车道俨然变成了公务车道,更是应当下大力气治理。虽然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区市政府取消了拥有特权的“O”牌照,这无疑也是公车改革的应有之意。但是相关部门更要意识到,公务车的“特权马甲”往往有很多种,尤其是民用号段中的某些“特权号段”,更容易因为官商混用导致特权泛滥、失控和“李鬼”横行,下一阶段亟待有关部门严加监管。

今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了《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提案提出了“建立刚性财政预算约束的公车管理体系”、“电子监控公务用车”、“公务用车社会化和公 车保养社会公开招标”、“强化政策执行和监督环节”四大措施,建议严格控制公车购置数量,限制购置公车的金额、型号或马力,对公车行驶里程、油耗、维修保养费用等项目实行“软监管”,对未经授权私用公车的行为进行严惩等。民革中央提出的有关建议,对于积极稳妥推进公车改革、增强改革措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增强了民众对政府实施公车改革的信心。

公车改革,从有意识到有提案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方案最终落到实处,取得实际效果才是改革的初衷。以北京为例,面对机动车数量的激增,北京市虽然连年出台相应政策控制机动车数量政策,但实际上北京的现状仍然是“车满为患”。据此,人民网进行了调查“公车改革十年原地踏步,你怎么看?”共2619人参与了调查,其中77.9%的网友认为“改下不改上,体制冲突阻力大”此选项获得2039票;还有10.7%的网友共280人认为“未设专门机构监管”;8.4%的网友共219人认为“车补不平衡,方案难推行”;最后,有3.1%的网友表示“其他,有话要说”。网友“1”说:

1、需要一个强势的领导来推行;

2、未能真正向人民网络公布公车使用情况,公车使用无法受到监督,舆论压力不大,部门人员可暂不执行;

3、部门人员成本意识不强,似乎不知道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来之不易的,需要加强培训。

4、最终的是:需要一个强势的领导推行一个大众监督的网络平台,将公车使用纳入干部考核管理,对成本过高的部门要进行整改并向公众公布。这个公车改革就方便执行了。网友“秦岭军魂”指出:车改的前提是“精兵简政”,实现“大社会小政府”。目前有专家指出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政府,在此环境下,不具备进行车改的条件,车改必然走入死胡同。想进行车改,必先精简机构。

顺应民意是公车改革的大前提,公车数量和支出费用公开是改革所要面临的两个重要方面,深入有效的公车改革将有力推动政府部门职能和作风的转变。当前全新的车改方案正在紧张酝酿中,此次“车改”能否“彻改”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政府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在车改上出台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实现“车改”的“彻改”。

第四篇:公车改革

随着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的兴起,“公车消费”作为“三公消费”的其中一个焦点更是受到了市民的关注。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加强公车管理,但 “公车私用”未能刹车,在刚过去的春节长假期间,公款吃喝已明显遏制,但“公车私用”却是风景依旧,不少市民在微博上随手拍举报私用的公车以及豪车。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深圳的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连同其他代表委员提出,应该用整肃“舌尖上的浪费”的决心和力度,来遏制“车轮上的腐败”,中央应尽快出台公车改革制度,减少公车配制,让公车私用彻底停驶。公车三分之二被私用

“公车私用带来的浪费触目惊心,老百姓形容„车屁股底下一栋楼‟。” 全国人大代表、龙岗区布吉街道南岭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育彪告诉晶报记者,据统计,2011年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国家发改委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1/3”:办公事占1/

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

3、司机私用占1/3。

张育彪认为,从社会角度来说,公车私用诱导不良的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公车私用变成流动的腐败广告,极大地损害了机关干部形象。大量的公务车上路,不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公务成本,也加剧了道路的拥堵。长期研究并关注公车改革的湖北政协常委、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公车越用越豪华、数量越来越庞大时,很容易诱发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公务员群体的各种议论,对政府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开支每年至少6000亿

“什么是公车?只要是利用公共资源买的车,都属于公车,包括政府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军车。”叶青表示,遏制公车浪费,立规矩、定制度的前提,就是要搞清楚公车的概念、公车数量和费用到底有多少。

叶青说,对于公车的数量和费用,有关部门一直没有明确的统计。据他初步分析,全国的公车至少在400万辆以上。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均一辆公车一年公用的费用在10万元左右,加上私用的费用,一辆车总的费用在15-20万元之间。以15万来算,400万辆车一年的费用就是6000亿。“杭州车改显示,一辆公车一年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费用,如果全国的公车改革,那最少也会省下2000多亿。这还是最保守的数据。”叶青说,在公车配备等制度中,规定只有省部级以上干部才配备专车,但各地严重违反这个规定,导致公车数量惊人,“车轮上的铺张”是一个很大的浪费。20年公车改革收效甚微

“第一次车改是出现在广东东莞沙田镇。”时任中南财大讲师的叶青,因为自己的专业背景,1993年就开始关注中国公车改革的问题。但是从第一次车改到现在,已过去20年,成效并不明显。“有些地区出台车改方案后改革不下去,导致更大的浪费。”叶青说,持续呼吁公车改革的他,在调任副厅级官员当天,他“炒”了司机,婉拒单位专车,开始践行一个人的“叶氏车改”方案。

在叶青的印象中,目前车改最成功的地区,是2009年5月杭州的车改,也是他认为级别最高的成功车改,除省部级以上官员,全部不再配备专车,而是发车贴到市民卡中。

据张育彪代表分析,以1994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为起点,多年来,中央三令五申治理公车私用,各地也出谋划策进行了多种尝试,但公车私用之风未能“刹车”,主要原因是政策较宽松,缺乏威慑力。私用违规成本太低

2013年伊始,网友发起的“随手拍豪华军车”行动响应者众。具有明显标志的军车、警车,一旦被私用,轻易就能被发现。而与普通车牌一样的公车,则很难受到有效的监督。北京六年级学生栾松巍建议让公车挂红色牌照,以便于群众监督,遏制公车私用(坊间俗称公车“私奔”)。该建议被媒体公布后,得到了许多人包括专家的认可。为此,张育彪代表建议,给公车挂上公牌并在车身上喷字标识,标明各自所属的诸如“卫生”、“环保”、“城管”等部门字样,让百姓一眼就能识别,私用者无疑将更加无处遁形。同时,公布监督电话,建议鼓励包括媒体记者、网民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公车私用开展监督,使公车私用行为无处藏身、广受监督。

“治理公车顽疾需要曝光更要惩治”,张育彪代表说,目前,公车私用违规成本太低,真正将监督落到实处,还须对公车私用加大问责力度,起到震慑作用。“如果公车私用被举报后,仅仅是补交使用费和通报批评,很难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用制度推动公车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朱征夫在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给公车喷上标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公车私用,“这是一种依靠舆论手段遏制公车私用的方式,但并不能根本避免公车私用现象,关键还是要建立有效制度。”

“„舌尖上的浪费‟遏制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应酬伤神又伤身,很多官员也不乐意。„车轮上的腐败‟管理起来不容易,因为公车带来的享受和好处太多,取消难度之大超乎想像。”叶青也认为,要彻底让公车浪费刹车,仅仅靠群众监督是不够的,国务院应该成立一个公车改革领导小组,找专家制订相关方案,用制度来推动公车改革。“在随手拍的监督下,军车已经感受到压力,明确5月起进行改革。”

“中央有决心,基层有呼声,国内外有参考的制度也不少,为什么公车改革难以根本推进?就是堵在了这个中间环节。” 全国政协委员施杰施杰说,在当前的破题阶段,中央的决心要更大一些,态度要更坚决一些,同时要更广泛地调动社会监督力量,形成中央和基层“两头挤压”的倒逼之势。深圳公车改革应先行

“深圳到底有多少辆公车?据我自己掌握的有30多万辆,但使用率并不高,使用率据我个人估计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在上月底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召开的治理交通拥堵研讨会上,持续关注深圳公车改革的深圳市政府督察处吴立民说,深圳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启动公车改革,然而过去这么多年,迄今为止却未有具体可行的措施。

在2012年的深圳“两会”上,深圳市人大代表杨立勋就表示,自己当了10年的政协委员,就公车改革问题提了5次,如今做人大代表,又提了3次。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和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深圳,公车改革进程明显滞后,与深圳的形象不太相称。

网友胡野秋表示,公车改革势在必行,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试验场,理应先行先试。

从社会角度来说,公车私用诱导不良的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公车私用变成流动的腐败广告,极大地损害了机关干部形象。”——张育彪 两会奏鸣曲

未来两三年是深化改革最佳时机

迟福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改革呼声和氛围从未如此强烈。未来两三年,是深化改革的最佳时机,只有紧紧抓住、用好这一改革攻坚的“时间窗口”,才能掌握改革和发展的主动权。一是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政府的换届之年,新局面的开创必须靠深化改革;二是我国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原有的发展模式无法再延续,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和动力需靠改革激发;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多元,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利益格局调整要用改革来破题。政府减少审批和微观经济干预

王伟(全国人大代表、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随着人力成本的快速攀升,传统加工制造业的利润愈加微薄,而现在民企能投资的领域并不多,能源、铁路、民航、石油、电力等领域难以进入。这些垄断行业改革多年,但实质性进展不大,并且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过多,逼得一些人脱离实业,转向炒房等泡沫领域,放大了风险。

激发经济活力应从三个方面着力改革。首先,政府应尽快转变职能,减少审批环节和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其次,在不涉及国家核心经济安全的领域,要让民企和国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最后,要为民企创造更便捷的融资渠道。

第五篇:浅谈公车改革

浅谈公车改革

曾经爆出有些地方的机关干部,节假日还开着公车在街道上大摇大摆,甚至酒驾,为了避免有些机关单位的人公车私用,“高调”的进行公车改革,中办国办印发的两个公车改革文件公布,文件提出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距离提出公车改革过去已经好长时间了,可是有些地方是“市区改了县里没改;市直机关有的部门改了有的部门没改;一个部门内有人改了有人没改”,最终难以成功。还有的地方是“补贴标准定的不合适”改革也会失败。公车改革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公车该不该改革,该怎样改革,成为一大难题。

公车改革要因地制宜,在市政府机关,其中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是在办公室,就算有什么事需要用车,也是很方便的,市里面交通相对便利。可以彻底的改革“公车”。但对于乡镇单位,可以保留一定的“公车”,因为有些乡镇离市区比较远,且交通不是那么便利,故如果取消全部公车,那势必会对工作照成一定的影响。有公车,也一定要严格管理:车辆外出必须登记,详细记录事由、时间、地点、行程、乘车人等信息,下班后和节假日未经批准不得使用公车。这样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更有效率的使用“公车”,乡镇“一把手”上下班也不能使用公车,“公车”顾名思义是只有上班的时候才能使用,只能公用。然而补贴问题也不能太笼统,不能说按级别来补给,要按需补给,现在不管是公交还是出租车都有发票,机关工作人员外出,凭发票领取自己的补给,不能搞特殊。公车改革要根据当地的交通条件、地理位置等情况来进行改革,不能盲目的整改,“公车私用”要遏制,但是工作效率也不能降低。

但是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些基层单位“公车私用”透视种种“私车公用”现象,确实有开私家车为公家办事,但更多的却另有隐情。比如说有的单位违规搞接待,怕公车遭举报,就堂而皇之地用起了私家车,相关费用公款埋单;有的单位领导嫌公车动用审批手续繁琐,不如用私家车随叫随到,自由方便,而且借用私家车可以逃避监管;甚至有些领导爱面子、耍花子觉得单位公车没档次,就打起了老板的豪车等等变向问题,这些“公用的私车”不在编制范围内,上级机关难以掌控,从一些“私车公用”情况看,最后基本都成了“私车私用”,其危害远比“公车私用”要严重的多,时间长了难以出现诸多问题。

应地制宜的改革“公车”,建立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公车改革制度”,机关工作人员用车关系着政府形象和在老百姓心中的亲和力,普通上班人员能坐车上下班,为什么机关工作人员就不能呢?总而言之,公车改革利大于弊。各级要像治理“公车私用”一样,严查各种“另有隐情”的“私车公用”的问题,从思想教育入手,从建章立制严起,把日常管理抓实,坚决遏制这种不良现象,把“公车”改为“民车”开到群众的心坎里。

下载一些地方公车改革变味 官员每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些地方公车改革变味 官员每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车改革

    申论热点时评:公车改革不能“钱也拿 车照坐” 最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央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对中办、国办印......

    公车改革范本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编报说明一、车改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平委办〔2012〕236号《关于平阳县县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范本》编写车改实施方案。方案须......

    公车改革

    人民网评:领导司机辞职是车改显效的试纸 随着公车改革和中央多项禁令的颁布,一些机关单位专车司机的“灰色收入”已不复存在。于是一些公务车司机便选择了辞职,去年年底,在长沙......

    公车改革

    涉及在职在岗正局级以下公务人员,将按职级每月发放交通补贴 千呼万唤始出来,公车改革终启动。关于深圳市直机关公务用车改革的相关实施方案印发,这标志着呼吁已久的深圳市公车......

    公车改革

    湖南公车司机调查:灰色收入不复存在现辞职潮近几年,一些机关单位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灰色收入”。而随着公车改革和中央......

    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 国家发改委已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工作,厅局级以下官员专车或全部取消,只有公务用车。国家发改委新闻处处长文步高称,目前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

    公车改革

    条例摘要: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 公务用车总量将大幅削减 北大教授王锡锌表示,我国市场化、社会化的公车改革方向此前一直在探索。自1994年以来,有10多个省份......

    公车改革解读

    热点解读:公车改革,地方之前咋试点 2014-07-18 10:25: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相关政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关于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