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4 10:2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

第一篇: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

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m=109nm

4、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和t的单位化成m/s或者km/h(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s/t来计算

声的世界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二、乐音与噪声

1、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

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2、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

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中程度 有关。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三、超声与次声

1、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

超声: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次声:频率在20Hz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

2、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2)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超)

(3)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多彩的光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日食、月食、手影、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2、光的反射:

(1)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2)漫反射与镜面反射:

(3)平面镜成像: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3、光的折射:

(1)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

(2)光折射成的虚像比实际物体高

4、光的色散

(1)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2)光的三原色:红、绿、蓝;(3)物体的颜色:

Ⅰ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光线,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如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

Ⅱ透明物体只能透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如蓝色镜片只能透过蓝光

5、凸透镜成像:(1)正立虚像(不可在光屏上呈现):u

u>2f:

倒立,缩小 实像

f< 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 实像

v=2f f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3)物近像远像变大

6、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四 密度与浮力

1、质量

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Kg(与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无关)测量工具:天平(使用方法:使用前,放平归零调螺母,使用时:左物右码移游码..)

2、体积

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平视,即与液面相切)固体的体积:采用“溢杯法”

3、密度

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而改变。公式:m

单位:Kg/m3或g/cm3 换算关系:1 g/cm3=1 103Kg/m3 v4、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流体所受的重力。公式

(1)F浮=液gV排

(2)F浮=F向上-F向下

5、浮沉条件

当浮力小于重力时

下沉

当物液时

下沉 当浮力等于重力时

悬浮

当物液时

悬浮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

上浮直至漂浮

当物液时

上浮直至漂浮 解题方法:利用公式和浮沉条件,即漂浮和悬浮时有:G物=F浮

压 强

1、压强及改变压强的方法;

(1)压强公式:P=F/ S;正确理解压力及受力面积(即接触面积)的概念(2)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如:刀刃薄……)

减小: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如:铁轨上垫枕木……)

2、液体压强公式及其应用;

(1)公式:P=ρg h(其中h表示深度:即从液面往下数)(2)应用:连通器;液压机

(3)实验:控制变量法(控制同一深度或同一液体)

3、大气压及其与沸点的关系;

(1)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实例:钢笔吸水,吸盘,吸管喝饮料)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减小的幅度不均匀),其数值为 1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0mmHg=10.3mH2O(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越大则液体的沸点越高(应用:高压锅煮饭容易熟)大气压越小则液体的沸点越低(如高山上鸡蛋可能煮不熟)

4、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则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则压强越大

简单机械

一、杠杆及其分类

1、能绕某点转动的硬杆称为杠杆,这个绕着转动的点称为支点,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称为力臂。

2、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及等臂杠杆

(1)动力小于阻力的杠杆

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2)动力大于阻力的杠杆

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

费力省距

(3)动力等于阻力的杠杆

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二、滑轮的作用及滑轮组

1、滑轮的作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动滑轮:改变力的大小,不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既能改变力的大小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机械。省力情况:动滑轮上的绳子条数为n,则省n倍力,即F=f/n,其中f为阻力(包括物重、滑轮重、摩擦等),所以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有F=G/n 费距离情况:省了n倍力就要费n倍距离,即s=nh

3、做功及效率的计算

做功:W=FS,其中若F与S垂直则力F不做功

效率的计算:(1)有用功(对目的物所做的功):W有=Gh(2)总功(力F所做的功):W总=FS(其中:s=nh)(3)效率η= W有/ W总

4、功率:做功的快慢;P=W/t

七 分子动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分子组成

二、分子动理论

1、分子间存在间隙;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运动——温度越高则热运动越激烈;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有关分子热运动的题目时注意: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则如看到尘士飞扬并不能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物态变化

一、熔化与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图象)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图象)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3、晶体有一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熔点(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

二、汽化与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方式。

(1)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

(2)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

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条件:遇冷放热。

如:(冰棍上、湖面上、水壶口)的白气、(冰饮料、夏天水管)上的水珠等自然现象:雾、露、云等

三、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

如:樟脑丸变小了,干冰变成气态CO2,北方冬天雪人没化成水就变小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 自然现象:霜、冰雹、雾凇、雪

[学法指导] 对于液化:看得到的是水珠而非水蒸气

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计的使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1、选择一根量程适当的温度进行测量

2、将温度计的液泡全部浸没在待测物中、液泡不能碰到器壁和底部

3、等液柱稳定后进行读数、读数时要平视、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来读数。

二、内能与热量

1、内能: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和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直到两者温度

相同为止)

三、热量公式

301、升、降温:Q=c m △T,其中C为比热容,C水=4.210J/(Kg C)

2、燃料燃烧:Q=m q , 其中q为热值

3、效率

四、热机

汽油机工作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污染问题)[学法指导] 准确把握效率的概念

十了解电路

一、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其中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1、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2、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中和:两种不同的电荷相互接触时正负电相互抵消的现象,有时伴随有火花的产生。

二、电流、电压及其测量

(一)电流及其测量: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2、电流的大小:Iq,其中q为电荷量(单位:c),t为时间(单位:s)tI为电流(单位:A)

3、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内阻太小,相当于一条导线)使用方法:①电流表只能与被测器件串联

②应使电流从表的“+”极流入,“-”极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当无法预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

三、电压及其测量:

1、电压是使导体中的电荷定向移动的原因;

2、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一节铅蓄电池:2V;家用电路:220V

3、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内阻太大,相当于断开的开关)使用方法:①电压表只能与被测器件并联

②应使电流从表的“+”极流入,“-”极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当无法预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

4、电路的组成: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及开关组成。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提供电压的装置。导线:由(导体做成的)芯和(绝缘体做成的)绝缘皮组成

5、电路的三个状态: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短路:用电器或电源被导线直接连起来;电源短路时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源和导线。断路(开路):断开的电路(断路时电路中没有电流,只有电源有电压)

6、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切断任何一个元件整个电路均不工作;各个用电器间的工作状态互相影响。

并联电路:电流有几条通路,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能正常工作;各个用电器间的工作状态互不影响。

四、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

1、串联: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

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

2、并联: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

十一 探究电路

一、1、电阻:与材料、长度及横截面积有关(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则电阻越大)

实验:控制变量法

2、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导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接法:一上一下)

应理解变阻器的电阻随滑片P移动的变化情况

二、欧姆定律:IU(一般结合电流、电压特点解题)R)

三、家庭电路

1、家用电路的电压:220V;人体的安全电压:< 36V

2、连接情况:各用电器间并联,开关与用电器间串联 开关接火线、灯泡螺旋口接零线,三孔插座上孔接地线

3、安全用电原则:不靠近高压电源;不接触低压电源。

十三

电功 电功率

6一、电能 W = U I t 单位:1Kw•h=3.610J 测量器件:电能表:①两次示数之差为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②电能表最后一格是小数点

③参数:220V :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 10A :通过的最大电流不能超过10A 即:电路中总功率不能超过2.2Kw

二、电功率:P = W/ t = U I = I2 R = U2/ R 推得:用电器的电阻值为L:R=

2U额P额

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一般为220V)额定功率 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所消耗的功率 额定电流 I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流过用电器的电流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路中所消耗的功率(灯泡的亮暗即由它所决定)实际功率的计算及比较灯泡的亮暗程度

第二篇:初三物理复习资料

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 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 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温度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第三节 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 J。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 Q吸=cm(t-t0)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

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一节:内能的利用

内能的利用方式 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节:热机

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2、内燃机: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 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 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 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④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

4、热值 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3)。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公式:、①Q=qm m=Q /q q=Q/ m Q——放出的热量——焦耳(J);q——热值——焦耳每千克(J/kg);m——燃料质量——千克(kg)公式:、①Q=qm m=Q/ q q=Q m / Q——放出的热量——焦耳(J);q——热值——焦耳每千克(J/kg);m——燃料质量——千克(kg)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是3.0×107 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第三节:热机效率

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燃料的一些方法:把煤磨成粉末状、用空气吹进炉膛(提高燃烧的完全程度);以较强的气流,将煤粉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热机的功率无关。公式:总有用QQη Q总=Q有用η

Q有用= Q总η 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于 1。热机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废气内内、散热损失、机器损失。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① 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②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③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常见热机的效率:蒸汽机6%~15%、汽油机20%~30%、柴油机30%~45% 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高,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

第一节 电荷 摩擦起电

1、电荷:

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背景: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通常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6.25×1018个电子所带电荷等于1C。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第三篇:初三科学总复习资料

初三科学总复习资料(一.电学部分)1.电源:凡是能提供电能的的物体称为电源。例如:干电池,蓄电池,插座等都是电源

2.电路元件:组成电路的每一个物体称为一个电路元件,例如:一节

干电池或电池组可以看成一个电路元件,一个灯泡,一个电阻,电

流表,电压表,都是电路元件

3.电路图:用电路符号表示电路元件组成电路图 4.电路组成的分类: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 5.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的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个串联电阻之和

电流的特点:串联部分的总电流等于流过每个用电器电流

电压的特点:串联部分的总电压等于每个用电器电压之和,即串

联分压

④电功率的特点:串联部分的总功率等于每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6.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阻的特点:并联部分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支路电阻倒数

之和

电流的特点:并联部分的总电流等于个并联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的特点:并联部分的总电压等于各并联支路电压

④电功率的特点:并联部分的总功率等于每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7.用电器:凡是消耗电能的都是用电器,例如:电灯,电阻,电视机

等都是用电器,而开关,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等都是不消耗电能 的,故不是用电器,其中电流表,电压表是测量元件,开关是 控制元件

8.电路的连接:是指用电器的连接,为了识别电路的连接,就要对电

路进行简化,使电路中

只留下用电器,而对不是用电器的元件进

行处理,具体而言:对于开关,简化时用导线代 替,对于电流

表,简化时也用导线代替,对于电压表,简化时将电压表以及与 之

相连的导线移去 9.电流表的使用:

 使用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必须正进负出,不能接反

要选择适当的量程:学生用表一般有两档量程:00.6A,03A,要会正确读数。

注意:绝对不允许未经任何用电器直接将电流表接在电源两端;

不允许将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

10.电流表的特点:电流表电阻很小,故在电路的简化时将其看成导线。

11.电压表的使用:

使用电压表时,必须与被测量元件并联,要测谁的电压就与谁并

联,要测某条支路的电压就与该支路并联,与一个元件并联测的是一个元件的电压,与多个元件并联,测的是这多个元件的电压

和。

电流必须正进负出,不能接反。

要选择适当的量程:电压表一般有两档量程:03V,015V,要会正确读数。

12.电压表的特点:电压表电阻特别大,测量某元件的电压时,通常只有很小的电流流过,故可以认为流过电压表中的电流为0,即将电压表及其连接的支路看成断路

13.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通路:是指电流能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回负极,这种状态叫通路

断路:是指电流不能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回负极,这种状态叫断路

短路:是指直接用导线将电源的正负极连起来或者未经任何用电器

直接用电流表见电源的正负极连起来,这种状态叫短路,注意:短路不一定就是电路故障,有时在设计电路时要利用短路,但电源短路是绝对要禁止的,如果电源短路,就会酿成火灾.14.欧姆定律:流过电阻两端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的电阻值成反比,即I=U/R

对该定律的理解:

定理说明:对于一个用电器,只要在其两端加上电压,就

会有电流;反之,只要有电流流过用电器,在用电器上就一

定会有电压

该定理说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公式改成U=I×R是对的,或者改成R=U/I也对,但是对于后

者,不能说R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流I成反比,因为如果

用电器不变(例如定值电阻),其电阻值是不变的,不存在正

比反比之说;对于不同用电器(电阻值变化),只有在电压不

变时,才可以说电阻与电流成反比.15.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材料(ρ),长度(L),横截面积(s),R=ρL/S,根据公式可知,ρ越大,L越长,S越小,R越大

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一般情况下,金比银,银比铜,铜比铝,铝比铁容易导电,即ρ金<ρ银<ρ铜<ρ铝<ρ铁

导体的电阻与导电材料的长度有关,当材料和导电材料的 横截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即长度

越长,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与导电材料的横截面积有关:当材料和导电材

料的长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导电材料的横截面积

成反比,即导电材料越粗,电阻越小,反之越细电阻越大。

④一般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通常温度越高电

阻越大,也有温度越高电阻越小的。在初中,通常都忽略温

度对电阻的影响。除非特别说明。

⑤一个用电器一旦做好了,那么导电材料,导电材料的长度,横截面积都不变,故其电阻也不变。16.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滑动变阻器是在绝缘的瓷管上密绕了许多匝彼此绝缘的电

阻丝,外加导电杆,滑动片,接线柱等组成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在滑动变阻器中,导电材料,导电材

料的横截面积是不变的,故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导电材料 的长度来到改变电阻的。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17.电功

电功的符号:W

电功的单位:焦耳(J):1焦=1伏.安.秒(V.A.s)=1瓦.秒

电功的单位还有:度(也叫千瓦时),1度=1千瓦时(Kwh)

1度=1千瓦×1小时=10³瓦×3600秒=3.6×106 焦

计算电功的公式:W=UIt=I²Rt=U²/Rt=Pt,其中W=UIt是定

义式,是计算电功的核心公式,其余两个公式是推导式。

④对公式的理解:当电流流过灯泡时,要计算灯泡消耗的电

功,必须要知流过灯泡的电流I,加在灯泡上的电压U,以及

电流流过的时间t,然后按W=UIt进行计算,或必须知道灯

泡的电阻值(R)和其上的电压值(U),然后按W=U2 /Rt或

者必须知道灯泡的电阻值(R)和电流值(I),然后按照W=I2

* Rt进行计算,总之,要计算某个用电器上的电功,U,I,R 三

者中必须知道两者,还要知道时间t.⑤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要统一。18.电功率:

电功率的符号:P

电功率的单位:瓦(w),千瓦(kw)

单位之间的换算:1kw=1000w,1w=1伏安

④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t=UI=I2R=U2/R

⑤电功率反应的是用电器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也就是说做工越

快的电功率越大,反之,做工越慢的电功率越小。

注意:不能说做功越多的电功率越大,因为,做功越多,只是W越大。事实上,P的大小不但与W的大小有关,还与时间t有关,可能W很大时,t也很大,比值可能就很小了,或者W很大,t很小,则P很大。所以,W大,P不一定大,t小,P也不一定大。

总之,只有W/t大时P才大,比值小时P才小。

⑥根据P=W/t不能说P与W成正比,与t成反比,只能说当W一定时,P与t成反比;当t一定时,P与W成正比。19.动态电路分析:

①动态电路是指电路的某个元件的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电路的参数发生变化,这样的电路称为动态电路。

②对于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局部整体局部。即由于电路某个元件的参数发生变化(例如:由于某个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电路的变化(指电路的总电阻发生变化,电路的总电流,总电压发生),进而引起局部电路的参数(电阻,电流,电压)发生变化。

20.电路故障分析:

21.例题与练习:

初中科学总复习:

(二)力学部分

一.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不存在没有施力物体或者受力物体的力。

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说明当甲对乙施加力的作用时,甲是施力物体,乙是受力物体;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甲也受到乙的作用,此时乙是施力物体,甲是受力物体,即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任何一个物体都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Ⅰ.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是物体的速度。物体的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如果两个物体的速度的大小相同而方向不同或者方向相同而大小不同,这两个物体的速度是不同的,只有当

两个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时,才能称这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

Ⅱ.运动状态相同: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称它们的运动状态相同。

Ⅲ.运动状态改变:只要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就称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速度大小和方向任意一个发生改变,都称物体的速度改变,也就是运动状态改变。

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说明只要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必然受到了作用力。但是,只要物体受到了作用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因为物体可能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如果物体所受的里不是平衡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必然改变,即速度改变,要么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要么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

Ⅴ.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Ⅵ.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

力的图示: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其中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并用单位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并标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无需标明力的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称为力的示意图。

Ⅶ.力的单位:牛顿(N)

Ⅷ.力的分类:

重力 力按性质分分为弹力摩擦力

重力: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称为重力(注意:不能说成:地球的吸引力就是重力,而只能按照定义)。重力的符号:G.(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物体的重量,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大小:G=mg(m是物体的质量,单位用千克(kg),g是重力常数,通常g=9.8N/kg,有时可以取10N/kg)Ⅷ.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Ⅸ.重力的作用点:总在物体的重心上。对于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对于不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用悬线法确定。

④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Ⅰ.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Ⅱ.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还要有相互挤压。两者缺一不可。(支持力,压力,拉力都是弹力)

⑤弹力的方向: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压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物体,绳子中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背离被拉物体)

⑥弹力的大小:除弹簧有具体的计算公式外,没有固定的计算公式,要根据力的平衡来计算。

⑦摩擦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Ⅰ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不相互

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存在摩擦力的。Ⅱ要有相互挤压,Ⅲ要有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静摩擦力⑧摩擦力的分类:滑动摩擦力(一般情况下,滚动摩擦力<滑动摩

滚动摩擦力擦力<静摩擦力)

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一个物体A相对另一个物体B的运动方向称为A的相对运动方向,此时通常以B为参照物,即将B看成静止的,从而判断出A的相对运动方向。如果要判断B的相对运动方向,则以A为参照物,将A看成静止的,从而判断出B的相对运动方向。例如A物体在B物体上,B在地上,B相对地的运动速度为5米/秒,A相对地的运动速度为3米/秒,A,B的运动方向均向南,则A的相对运动方向为__________,B的相对运动方向为__________.要判断摩擦力的方向,首先要判断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再根据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判断出摩擦力的方向。例如自行车向南行驶,请判断自行车的前后轮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产生于两个相互接触,没有相对运动,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之间,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例如静止于斜面的物体A,请分析其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来分析,不是一个定值,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且有最大值,当超过最大值后物体就会运动

起来,静摩擦力就变成滑动摩擦力了,此后就应按滑动摩擦力来计算了。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第四篇:初中物理总复习资料

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

(一)声学

5.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6.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热学

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8.温度的单位有两种: 一种是摄氏温度, 另一种是国际单位, 采用热力学温度.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9.使用温度计之前应:(1)观察它的量程;(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10.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1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1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13.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 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14.要加快液体的蒸发, 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1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腾时只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志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是100℃.16.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度, 二是压缩体积.17.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叫气化(吸热), 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光学

18.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 米/秒.影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19.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0.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2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2.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23.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4.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5.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6.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伽利略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力与运动

2.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单位是米.3.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4.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26.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测量工具是天平.27.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被测物放在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28.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米3 , 计算公式是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而改变,也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但密度是相同的.1升=1分米3,1毫升=1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29.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30.用量筒量杯测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31.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3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是弹簧秤.弹簧秤的工作原理是: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33.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34.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且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是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5.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6.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其中g=9.8牛/千克.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37.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合成。若有二力为F1、F2,则二力同向时的合力为 F=F1+F2,反向时的合力为F=F大-F小。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2.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利用惯性解释:①先描述物体处于什么状态,②再描述发生的变化,③由于惯性,所以物体仍要保持原来的状态..两力平衡的条件是: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如果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力平衡.两个平衡的力的合力为零.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我们应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6.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表面垂直.压力并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物体水平放置且无其他力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7.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的公式是 P=.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通常叫“帕”.1帕=1牛/米2,常用的单位有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106帕).8.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用来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叫压强计.9.公式p=ρgh 仅适用于液体.该公式的物体意义是: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量、体积、形状等无关.公式中的“h”是指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另外,该公式对规则、均匀且水平放置的正方体、园柱体等固体也适用.10.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它的性质是: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茶壶、锅炉水位计都是连通器.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11.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大气对浸入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

强的值.之后的11年,即1654年5月,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做了一个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12.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一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P=ρgh =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约10.3米高的水柱,能支持约12.9米高的煤油柱.13.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烧饭要用高压锅.14.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钢笔吸进墨水等都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来工作的.15.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F浮 =F下—F上).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F浮 G物 物体下沉;F浮 G物 物体上浮; 物体悬浮、漂浮时都有F浮 =G物,但两者有区别(V排不同).16.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是F浮 =G排 =ρ液gV排.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通常将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如铁等)制成空心的, 以浮于水面.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等都利用了浮力.17.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分清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8.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 公式是F1L1=F2L2 或 =

19.杠杆分为三种情况:①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即L1 L2,平衡时F1 F2,为省力杠杆;②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即L1 L2,平衡时F1 F2,为费力杠杆;③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即L1 = L2,平衡时F1 = F2,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为等臂杠杆,具体应用为天平.20.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21.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22.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23.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是W=FS.功的单位是焦,1焦=1牛·米.24.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功的原理.将它运用到斜面上则有:FL=Gh.或:F= G.25.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叫有用功,克服无用阻力做的功叫额外功.有用功加额外功等于总功.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公式是η=.它一般用百分比来表示.机械效率总小于1。

26.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公式是P=.单位是瓦,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另

外,P= = = F·v, 公式说明:车辆上坡时,由于功率(P)一定,力(F)增大, 速度(v)必减小.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

(二)机械能 分子动理论 内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2.势能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能、功、热量的单位都是焦耳.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①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极其微小.②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5.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扩散越快.6.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内能也叫热量.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放热,物体的内能减小.7.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水的比热最大.所以沿海地方的气温变化没有内陆那样显著.8.Q吸=cm(tt);或合写成Q=cmΔt.热平衡时有Q吸=Q放即c1m1(tt).9.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上物体,而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能量守恒定律.内能的利用中,可以利用内能来加热,利用内能来做功.10.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氢的热值(最大)是1.4 ×108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4 ×108焦.电 学

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2.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用绸子摩擦的玻璃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荷的符号是“Q”,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4.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发生转移.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能够提供持续供电的装制叫电源.干电池、铅蓄电池都是电源.直流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

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是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导电.7.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电路.接通的电路电通路;断开的电路电开路;不经用电器而直接把导线连在电源两端叫短路.用符号表示电路的连接的图叫电路图.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8.电流强度等于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I”表示电流, “Q”表示电量, “t”表示时间,则 I=.1安=1库/秒.1安(A)=1000毫安(mA);1毫安(mA)=1000微安(μA);

9.测量电流的仪表叫电流表.实验室用的电流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 0~0.6安和 0~3安;接0~0.6安时每大格为0.2安,每小格为0.02安;接0~3安时每大格为1安,每小格为0.1安.10.电流表使用时: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1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电压用符号“ U”表示,单位是伏,用“ V”表示.1千伏(kV)=1000伏(V);1伏(V)=1000毫伏(mV);1毫伏(mV)=1000微伏(μ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伏,电子手表用氧化银电池每个也是1.5伏,铅蓄电池每个2伏,家庭电路电压为220伏,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超过 36伏.12.测量电压的仪表叫电压表.实验室用的电压表一般有两个量程和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分别是 0~3伏和 0~15伏;接0~3伏时每大格为1伏,每小格为0.1伏;接0~15伏时每大格为5伏,每小格为0.5伏.13.电压表使用时:①电流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接法要正确;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14.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电阻的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单位符号是“Ω”.1兆欧(MΩ)=1000千欧(kΩ);1千欧(kΩ)=1000欧(Ω).15.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就可以逐渐改变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流.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16.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欧姆定律.用公式表示是:I=.17.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公式是W=UIt.电功的单位是“焦”.另外,1度=1千瓦时=3.6×106焦, “度”也是电功的单位.18.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公式是P=UI.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额定功率.如“PZ220V 100W”表示的是额定电压为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19.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结论叫焦耳定律.公式是Q=I2Rt.热量的单位是“焦”.电热器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如电炉、电烙铁、电熨斗等.20.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一根叫火线,一根叫零线.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伏的电压,零线是接地的.测量家庭电路中一定时间内消耗多少电能的仪表叫电能表.它的单位是“度”.21.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的电流达到危险程度以前,自动切断电路.更换保险丝时,应选用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的保险丝.绝不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22.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①发生短路;②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插座分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23.测电笔的使用是: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24.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特别要警惕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应该绝缘的物体导了电.电 磁

1.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失,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铁.2.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因此可用小磁针鉴别某空间是否存在磁场.3.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引入了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采用了模型法)磁感线的疏密表示该处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方向(即切线方向)表示该处磁场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南极指向北极。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来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四个手指的环绕方向表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即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

5.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很多优点,它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有无、强弱、方向,达到控制磁场的有无、强弱、方向。利用电磁铁做成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在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上常有应用。

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7.直流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动而制作的。在这一过程里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直流电动机里利用换向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在磁场力作用下持续沿同一方向转动。

8.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一是电路闭合;二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导体运动方向不能与磁感线平

行。

9.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0.电池分化学电池(正极是铜帽碳棒)、水果电池、伏打电池(有里程碑意义,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池)、蓄电池(有铅和硫酸,污染大)、太阳能电池(无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

发电厂发电有以下几种方式: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潮汐发电等。

第五篇:初三物理总复习计划

初三物理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4年中考,我将本着以课标为依据,以考纲为标准,以教材、指导丛书为具体内容的指导思想,带领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总复习。

二、复习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要求师生互动;

2、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4、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课堂上提出明确的复习任务;

5、组内教师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三、学生现状:

初中物理教学分两年,教学主要是力学、热学、光学等部分,这些内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三分之二的比例,非常重要,可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还没有入门,分层辅导不能落实,学生现在感觉初二物理的知识几乎都忘了;到了初三的电学,学生一方面是感觉理解起来很吃力,另一方面电学用到了很多数学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要使学生熟悉初中物理的这些基本知识,掌握新课改需要的各种技能,复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的具体情况如下有尖子生,也有学习困难极大的学困生,知识掌握的好坏的差距极大。有的学生却连最基本的物理知识都不知道。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深入细致的总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时间安排:

1.第一轮复习

2.第二轮复习

3.第三轮复习

五、复习内容、要求:

从2月16日至6月11日这总共四个多月,16周的时间,如何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注重效率,以期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我拟将整个复习按“双基过关”、“能力提升”、“综合创新”三个层次,将平时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根据其内在联系分专题进行有序组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双基过关涵盖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查漏补缺,力争“双基一分也不丢”。能力提升重视知识的把握与整合,突出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应试水平。综合创新关注新题,活用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为主,夯实基础。复习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原则上每个章节配两份练习题,习题全部由备课组教师商定:一份以基本概念为主,紧扣课本和课标,不拓展不加深,习题量以45分钟为限,可作为随堂复习笔记,真正做到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另一份,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定律的运用,习题量以40钟为标准,可作为本章检测试题,(二)第一轮复习按照电学、热学、光学、力学四个板块进行知识梳理。

具体安排如下:

1、第一周至第三周:电学部分

知识点有:电荷量、导体和绝缘体、电路、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能和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磁体和磁极、磁场和磁感线、电流的磁场、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发电机、家庭电路、安全用电,共计21个;分项细目有51个,其中14个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8个:

1、会用电流表测电流;

2、会用电压表测电压;

3、会读电能表示数;

4、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5、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6、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7、会读电阻箱示数;

8、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极和电流方向。

主要措施:以电学综合题的训练带动复习各个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电和磁(1课时)

2、电流和电路(2课时)

3、电流的定律(6课时)

4、生活用电(1课时)

5、综合测试(2课时)

2、第四周:热学部分

知识点有:温度、熔化和凝固、气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子动理论、内能、热量、比热容、热机、能的转化和守恒,共计10个;分项细目有33个,其中2个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2个:

1、会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

2、会查熔点表和比热容表。

主要措施:以探究题、实验题、图像题为训练形式带动复习各个知识点。

1、热现象(1.5课时)

2、内能和热量(1.5课时)

3、综合测试(1课时)

3、第五周:光学部分

知识点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及应用,共计6个;分项细目有11个,其中1个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1个:

1、会用光的反射定律画光路图。

主要措施:参照近5年中考试题,以作图题、联系实际题来训练对各个知识点的复习。

1、光的直线传播(0.5课时)

2、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1课时)

3、光的折射(0.5课时)

4、透镜及成像(1课时)

5、综合测试(1课时)

4、第六周至第八周:力学部分

知识点有:质量、密度、力的概念、重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力

2平衡、长度的测量、机械运动、速度和平均速度、惯性及惯性定律、摩擦、压力、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大气压强、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浮力、阿基米德、物体的浮沉条件、杠杆、滑轮、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声音的发生及传播、乐音及噪声,共计27个;分项细目有77个,其中28个要求理解;基本技能有9个:

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会用钟表测量时间;

3、会调节托盘天平,会使用游码,会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4、会用量筒(量杯)测体积;

5、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6、会作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7、会查密度表;

8、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9、会画力臂。

主要措施:采取分块复习的方法,以典型例题的讲解突破难点、提升能力。

1、测量(1课时)

2、质量和密度(1课时)

3、力(3课时)

4、运动和力(1课时)

5、简单机械、功和能(3课时)

6、声现象(1课时)

7、综合测试(2课时)

(二)第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以专题为引导的能力提升。这一轮复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课堂练习题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主,同时备课组每位老师出一份综合测试题,内容和形式直指中考。

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题型专题,如:“作图专题”、“实验专题”、“比例、方程等计算专题”等;第二类是难点专题,如:“电路分析和故障判断”、“综合能力训练”等;第三类是热点问题专题:如“开放题”、“信息题”、“实验设计题”、“综合类型题”、“应用题”、“科学方法题”等。本轮复习重在方法指导和能力提高。

(三)第三轮复习,以县内模拟考试和城区中考练兵题为主进行模拟考试训练,同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以上做法,既让学生得以考前练兵,熟悉中考的试题类型,也可让教师在考前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练习试题根据实际情况另定。

当然,根据各自的特点,在总复习中,复习计划还将有随时的微调,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争取使学生通过总复习,每个人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

下载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三物理总复习提纲

    初三物理总复习提纲 一、简单的运动质量和密度 二、力和运动压强浮力 三、简单机械功和能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 五、热学初步知识 六、电学知识 七、电功和电功率生活用电 八......

    初三物理总复习计划大全

    2006届方谷学校初三毕业班 物 理 总 复习计 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指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学计划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学计划 大井中学 总复习教学计划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初级中学。学生差异、分化很大。简单地说,这些学生将来所处的社会层次的跨度也是很大的。对于这样的学生,......

    中考物理总复习资料--电学公式

    初三物理精讲中考复习资料 初三物理精讲中考复习资料 精讲 电学公式: 电学公式: 串联电路 电路图 电流 I (A) 电压 U (V ) 电阻 R 欧姆定律 及其变形 电功 W ( J或kWh......

    初中物理总复习资料家教可用

    初中物理总复习提纲(一) 声学 5.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6. 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 热学 7. 物体的冷......

    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要比较详细的不要有题要概念

    初三物理总复习资料要比较详细的不要有题要概念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复习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

    2012-2013学年阳江初三物理总复习计划

    2012-2013学年阳江初三物理总复习计划学情分析,我校初三考生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对初二的物理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且生疏;学生分组后,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还不充分,针对以上情况,......

    初三物理

    多彩的物质世界 1. 物质由 2.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时候,体积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A、体积都变小B、体积都变大C、有的体积变大,有的体积变小D、无法判断 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