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大学生村官:申论测试中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北京大学生村官:申论测试中如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申论的作答要求中,并无具体与阅读理解相关的试题,但是申论给定材料的特殊性,要求应试者必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答成绩的优劣,所以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是做好其他的基础。
根据材料内容的多少和应试者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完全规定阅读多少遍是很难的,但是,为了材料理解的全面性、深刻性,至少应在两遍以上。
一、通读,“点”“点”相联
通读就是第一次接触材料,要求应试者逐字阅读整个材料,每阅读一个自然段,都会在应试者头脑中形成一个小“点”,这个“点”就是文字的表面涵义,随着阅读的段落越来越多,印在头脑当中的“点”也会越来越多,当阅读完整个材料时,头脑中的“点”就会自动的串连,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这些材料中包含有那些印象深刻的事件,这些材料之间大概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整体上得出一个是有关哪方面问题的材料。这是第一次通读的方法。
通读的技巧:第一,阅读速度要适当快。申论阅读材料的速度一般应高于正常的说话速度,否则,连接性不强,影响后面的程序;第二,要边阅读边寻找“闪光点”,就是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应该是材料中关键的词或句子。第三,眼、脑、手并用。在阅读过程中,首先是眼的视觉反映,然后投射到大脑中,形成一个印记,在完成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学会利用手中的笔,不停的进行圈点,就是把留在大脑中印象较深的词语或句子用笔勾画出来,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当短暂的过程。
通读的过程是一个感性和理性交替的过程。首先是感性过程,这是由于申论给出的文字材料一般采用了描述式的语言,或者是叙述性的表达,这种语言形式会给应试者留下直接感性的印象。但同时又是一个理性的过程,就是在阅读完感性材料的之后,留在头脑中,往往只是一个概念,一个事件的名称,一个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这是因为大脑具有极大的过滤作用,它往往能把那些生动的故事或事件凝聚成一个高度集中的词语形式,这与人们认识实践的过程是一致的。
二、复读,由“点”到“面”
第一遍阅读,很难完全弄清楚材料的性质,尤其是整个材料的脉络关系还不可能清晰,这就需要再次阅读,即复读。复读的过程就是趁着刚才阅读形成的对整个材料的大致轮廓,再阅读一遍,印证与自己第一次形成的印象和反映的内容是否一致,是否隐含着第一遍没有明白的含义。第二次的阅读非常重要,应试者应该通过第二遍的阅读形成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复读就要正确把握每个段落的主要关键信息,哪些段落之间存在着关联,这种关联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从而最终得出给出的材料是针对社会上哪种现象或问题的叙述。复读的方法:
第一画圈标注法。就是把每个自然段的关键句或关键词在复读中用笔给予画出,以过滤掉与关键信息无关的内容,进一步缩小材料的范围。给出的每段材料,许多都有主旨句或关键词,是对整个段落内容的概括。
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
第二总结归纳法。针对没有可以直接圈注的主旨句或关键词,需要应试者在复读过程中进行总结和归纳,与第一种方法相比,总结归纳有一定的难度,近两年的考试试卷,一些应试者由于缺乏总结和概括,导致在答题中漏掉了不应该漏掉的内容,影响了成绩。复读的技巧:
第一,注重材料前面的引言或概说。有的申论材料在正式内容出现之前,总有一些简要的说明或引言,以说明该材料出现的背景或性质,这些内容应试者必须高度重视。如2006年的申论材料,虽然很多、很杂,但是,部长访谈之前主持人的引言已经透露出了该访谈的性质和内容范围,有助于把握该材料的主题思想。
第二,把握整个材料的内涵。复读是在第一次通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复读结束后,必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该材料是针对社会哪一个热点问题给出的,材料中对此是怎样说明的,哪些介绍的详细,哪些介绍的简单,围绕这个问题是从哪几个方面谈的,各自之间的观点是什么关系,这些都应该在复读中完成。
把握材料的主题,还要注意表层和本质的关系,有的材料在第一遍阅读过程中只能理解它的表层涵义,而更深的本质关系需要复读过程中才能了解。
第三,学会把段落归类。就是在理解整体涵义的基础上,在复读的过程中能把属于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分类,即发现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 横向关系 横向关系就是材料之间是并列存在的,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纵向关系 纵向关系就是材料之间大致呈现一种先后关系,或者因果关系。
三、跳读、精读,完善细节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命运,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复读还不能弄清材料的本质涵义,那么,就有必要再读或者精读一遍,称为跳读、精读,就是把你认为相关的材料相联起来阅读,再相联的阅读过程中找出哪一个是主要的,哪一个是次要的,不同材料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在复读过程中形成的归类和总结部分各有什么特点,围绕作答要求进行细致的阅读,跳读或精读相对与前两次应该是高效而快捷的,通过跳读或精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利用自己语言和思维能够表达清晰的概述,至此才算完成了阅读的过程。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
第二篇:北京大学生村官:申论之“变”
北京大学生村官:申论之“变”
【申论之“变”】
一、出题的角度越来越灵活
过去我们常说申论是“三段论”,具体到题型设置上,通常是第一题要求考生概括问题,第二题要求考生针对问题给出对策,第三题要求考生围绕主题写一篇作文。但是近几年来,申论出题的角度更趋向灵活,大作文的出题更趋向于开放性命题。此外,即便是传统的概括题,出题角度也常变常新。
例如:根据“给定资料1”,“活熊取胆”事件中存在着一些具体争议,请归纳争议的焦点问题并作简要说明。(20分)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400字。
阅读题目,该题本质上仍是概括题。不过答好这道题,首先要求考生必须理解什么叫做“争议”,然后理解什么是“争议的焦点”。同时要注意,按照题目的要求除归纳争议的焦点外,还需要作简要说明。这种出题的角度比起过去单纯概括材料内容或材料反映的问题,出题更加灵活,审题的难度也有所上升。
二、作答对材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弱
申论“去材料化”的趋势首先表现在大纲中,副省级的大纲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来作答,地市级的考试大纲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尽管材料仍然是申论作答的信息来源,但是过去流传的“申论考试就是抄材料,所有的答案都在材料中”得分秘诀已经失效,并且可能会误导考生。
三、越来越贴近政府的实务工作
现在申论考题的设置越来越倾向于用政府机关的日常实务工作来直接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基本的行政意识和办事能力。事实上,公文类题目高频出现就是这一变化的显著表现。
例如: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6~8”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5分)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答好这一题,必须以公务人员的身份来构思和写作,不论是内容、格式还是文风都需要达到政府公务人员的要求。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
第三篇:北京大学生村官:申论之“未变”
北京大学生村官:申论之“未变”
【申论之“未变”】
申论所谓的“变”,彰显出申论考试越来越科学,它使申论考试越来越贴近它作为能力考试的本质,这也就意味着短线投机取巧的复习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申论考试要想取得高分,还是要回归到申论的本质上来,需要了解申论的“不变”之处。可以说,“变”是浮云,“不变”才是根本,考生理应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一、申论考试本质未变
申论考试本质是一种人才测评工具。申论考试最直接的目的是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通过申论考试区分应聘考生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以及认知水平、写作水平等诸方面素质能力,以达到测评选拔的目的。
二、申论测查能力未变 申论主要测查以下几种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释义:申论考试所要求的阅读理解能力,与一般文章的阅读能力有些不同。申论考试要求阅读的给定资料不是完整的文章作品,只是些略经整理的“半成品”。申论考试要求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一些不够准确、不够清晰的“半成品”材料的加工能力。这种加工,主要是对各种材料的阅读分析。也就是说,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成由事实上升到观点、由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属性、把一堆材料划分为几类材料、把分散事物综合为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事物、由给定材料内的事物联系到以外的其他事物„„这样反反复复的思考。这种反反复复的思考,就是阅读分析。把某一阶段上的分析用语言(多数情况下是“内部语言”)凝定下来,就是概括。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
释义:分析与理解能力是人思维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着重考查的能力之一。一般来说,分析是以具体材料和事实为基础的,是从思维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由于所分析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实践中常常需要借助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方法和过程分析方法。面对申论资料,考生需要完成的分析与理解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给定材料的量的方面,即反映的内容和问题、方面或层次;二是分析质的方面,即给定材料表达的观点和意见。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释义:贯彻执行能力很大程度上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延伸,并与解决问题能力衔接。贯彻执行能力要求下级政府和官员真正吃透法律政策的精神,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从字面含义进行分析,贯彻执行可以分为“贯彻”和“执行”两个方面。贯彻就是理解领会,贯彻的目标在于准确理解对象(方针、政策、文件、决策、部署、指示、目标、任务、意图等)的精神实质、原则要求,为正确有效地执行做好思想准备、奠定认识基础。贯彻的内容是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贯彻的依据是法律法规以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文件等等。执行就是实施决策,执行的原则是依法行政;方式是采取措施和行动,具体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执行的要求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落脚点是完成任务,即达到工作目标和实现组织意图,解决具体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释义:解决问题能力有两个层次:首先要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即准确把握具体问题的矛盾,对具体问题作出准确的分析,明确问题包括哪些方面,然后对问题的性质进行正确的判断。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其次在正确分析判断问题的前提下,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即考生要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毕竟分析问题只是基础,解决问题才是目的。考生所提对策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切实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客观实际;可行是指所提对策可以执行,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
释义:文字表达能力是一个合格公务员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素质。从申论考试题目来看,申论考试中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要通过文字表达来体现。文字表达能力是申论考试中的一个重要测评要素,在各个题目中都会赋予其一定的分值,考生需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通过必要的训练,提高自己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申论是一种能力考试,除了踏实复习,针对性提高,否则申论应试能力难有质的飞跃,申论高分自然遥不可及。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
第四篇:北京大学生村官:申论写作审题要点
北京大学生村官:申论写作审题要点
公务员考试考的是申论,这是句话明显突出了申论的重要性,因为申论考试考的就是是文章写作,可见,申论文章写作在整个公务员考试当中的重要性,甚至不客气的说,申论文章写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公务员考试的结果。
但是,文章写作恰恰又是很多考生最头疼的问题。在小编接触到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反映在考试中文章写作部分他们都是看到题目就写,结果写到一半的时候才发现文章已经跑题。这时候再改已经来不及,不仅仅是卷面空间,时间上也不允许,于是只好将错就错。
首先说通过给定标题限制文章内容。这类给定的标题一般可以切氛围两部分或者几部分。我们通过对题目进行切分,就可以确定文章写作的话题。如:
根据给定资料,结合当前实际,以“物质化时代的精神家园”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1000-1200字。(2012.北京)这道题目的话题“物质化时代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分为两部分--物质化时代和精神家园,那么在文章写作当中,我们只需要紧紧围绕“物质化时代、精神家园”这两个话题来写就好。具体的话题,可以是“在物质化时代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也可以是“物质化和精神家园的关系”。当然,还会有别的角度,但只要紧紧围绕“物质化时代的、精神家园”这两个话题,文章写作就不会跑题。
这道题目的话题是一句话,也有的话题作文的话题是一段话,需要我们对这段话进行解读,从中找出我们也需要的话题。这样的题目,我们也可以把给定话题进行切分,找到切入点。例如:
“给定资料6”结尾划线部分写道:“我门只有认真了解 了天空才能扎根大地。我们只有认真了解了地球才能使生命扎根于地球,我们只有认真了解了生命才能扎根生命。”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体悟,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
4、文章字数1000~1200字。
通过对这道题目话题的切分,我们可以得到“了解天空”、“了解地球、扎根大地”、“了解生命、扎根生命”三个小话题。所以,我们需要紧紧围绕这三个小话题来写,但由于给定材料通篇都在谈论保护动物,所以,文章写作最终落脚点要在“了解生命、扎根生命”上。这样,这道题目文章写作的主题切入点就可以是“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有的题目不限定文章写作的具体内容。这类题目,考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但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来说,却又非常难。因为题目要求太发散了,考生找不到切入点。对于这类题目,考生在审题时可以回顾前面客观题的题目,通过前面客观题的题目找到文章写作的切入点。比如:
结合“给定资料”,以“家底”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实;(2)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3)不少于800字。
这道题目的给定标题是“家底”,文章的切入点在标题本身很难找到,这时候我们看看前面的客观题,分别涉及到了“人口普查”和“养老”这两个话题,这时候我们就这两个话题作为话题展开写作。具体的话题可以是“搞好人口普查,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可以是“搞好人口普查对于养老的意义”。当然,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谈论“人口普查”和“养老”这两个话题。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
第五篇:北京大学生村官:申论热点选取方法
北京大学生村官:申论热点选取方法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西客站学习中心
北京大学生村官http://bj.offcn.com/html/cung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