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诗歌:叶子
中班语言活动:诗歌《叶子》
活动目标:
1、理解记忆歌词,感受诗歌的美。
2、能大胆地朗诵诗歌,提高语言表能力。
3、能有感情的用轻重不同的语气朗诵诗歌。
活动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优美的句子表述图片内容,并会自然朗诵。活动难点:能用轻重不同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诵。
活动准备:四片春夏秋冬特色的叶子、四张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卡片、钢琴曲 活动过程:
1、师幼谈话导入。
师:看看老师手里面的叶子,小朋友,你们喜欢叶子吗?你见过的叶子都是什么样的?
今天我带来了一首很美的关于叶子的诗歌,想听吗?
2、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感知诗歌的美。(配音乐)
师:你们听到了哪些季节的叶子?(让幼儿将四片树叶与四张卡片配对)
3、再次完整欣赏诗歌,配合教具理解诗歌内容。
师:这春夏秋冬,每一片叶子里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听。
师:春天的叶子像什么?知道笔记是什么吗?那毛毛虫是怎样写日记的呢?
夏天的叶子像什么?谁在唱歌呢?
秋天的叶子像什么?谁送了张卡片给云姐姐? 冬天的叶子像什么呢?麦苗儿在干嘛?
4、指导幼儿完整朗诵诗歌。(1)教师与幼儿一起读(配钢琴曲)
师:除了我们,还有好听的钢琴声。你们听了心里感觉怎么样?(2)指导幼儿用轻重不同的语气朗诵。
师:钢琴曲声音有高有低,非常好听,那么小朋友想一想,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诗歌中,哪些地方可以读的轻一些?哪些地方可以读的重一些?为什么?
5、多种方式朗读,加强幼儿对诗歌的记忆(1)分组朗读(2)男孩女孩分开朗读(3)个人上台展示背诵诗歌
6、把四片叶子做成一本书,再次朗诵。
(1)师:那我们把他们做成一本书,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列呢?(春夏秋冬)一本书还少了什么?(封面、封底)封面上还少了什么?(起书名)你们来帮他取个名字吧。
(2)师翻动书页幼儿看书集体朗诵。
师:让我们看着书,再来读一遍吧。(配钢琴曲)
活动延伸:
你觉得诗歌怎么样?(美)诗歌很美,他是诗人看到美丽的东西,编出来的。小朋友,我们也把这首美丽的诗歌送给爸爸妈妈,回家背给爸爸妈妈听。
附:诗歌《叶子》
春天的叶子像笔记,毛毛虫用嘴写日记。夏天的叶子像歌谱,蝉儿唱了一下午。秋天的叶子像卡片,风哥哥送给云姐姐。冬天的叶子像棉被,麦苗儿在棉被里悄悄睡。
第二篇:诗歌《叶子》教案
诗歌《叶子》教学环节
前面环节(略)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从实际生活出发,结合教具和提问的方式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诗句。
导入语设计为: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看见过什么样的叶子?它像什么?(教师分发叶子让幼儿观察并回答)现在看看老师带来的叶子是什么样子?(出示教具,引出诗句)
二、基本部分:
(一)通过逐幅出示教具,让幼儿观察后引出诗句,让幼儿能初步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1、学习第一节诗句
(1)出示“春天的叶子”(教具:用嫩绿色的卡纸制作的一片象征春天的叶子)并贴出“春”字,让幼儿猜测“这是什么季节的叶子?”并引导幼儿认识春字,从而引出诗句“春天的叶子像笔记”。
(2)贴出教具毛毛虫,请幼儿观察“毛毛虫在做什么?”从而引出下句诗句“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
(3)完整读出第一节诗句:“春天的叶子像卡片,毛毛虫用嘴巴写日记”
2、采用以上的方法让幼儿学习“夏秋冬”三节诗句。(同学们在书写教案时不能这样简写,应具体写出来)
(二)完整朗诵诗歌,让幼儿整体感知诗歌的节奏和形式。通过提问和活动等方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的主旨。
1、配乐完整朗诵诗歌并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什么季节的叶子?让幼儿结合教具说出相应的诗句,帮助幼儿记住诗歌的内容。
2、完成配对活动,请幼儿将诗句贴在相应的位置。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掌握相应的方法。
“你是想的什么方法贴出图片的?”(总结:识字、辨色、看图片的内容等)
(三)通过反复朗读诗歌,让幼儿体会诗歌的感情。
1、教师领读,幼儿跟读。
2、幼儿自己读诗歌。
3、提问:“你们听到钢琴声音的感觉?”(优美)
4、让幼儿用优美整齐的声音再次朗诵诗歌。
(四)活动开展环节:
1、将叶子变成书(制作诗歌书籍)
要求:按顺序,有封面封底,用夹子夹住,书的封面应有什么?(以上的环节要求均让幼儿完成)
2、翻书再次朗诵诗歌,让幼儿再次感受诗歌。
3、将诗歌变成歌曲《叶子》,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节奏感 ①教师领唱《叶子》
②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叶子》
三、结束部分 结束语(略)活动延伸(略)
第三篇:叶子爱情诗歌
黄昏,
在夕阳落幕的那一瞬间,从南方飘来一片叶子,带着南北方的香气,飘零而来。
落地,在斜阳余光的点缀下,那是一片迷人的叶子,拿在手中放在心里,我想这是一片值得纪念的叶子,夜幕,她带我迎笑而归。
黑夜,我将她放在枕边,一股芳香浸透了我的身体,也许迷恋也许喜欢,我说晚安,你说好梦。
清晨,懵懂着双眼,却在找寻着睡梦里的叶子,嗅到香气,看到就是一脸的笑容,我竟如此喜欢一片叶子。
叶子,大自然里最美丽的成分,轻盈的活泼开朗,嫩的芽繁的叶,各异的颜色如少女的性格,是灵动的,有时调皮有时倔强,那天你已在我心上
我赋予她一个名字,叫心上人。
第四篇:中班诗歌
1、会长大的鞋子
我想发明 一双穿不坏的 会长大的鞋子。脚长大了,鞋子也跟着一起长大。等我长成一个大人的时候,小鞋也长成了一双漂亮的大鞋子。
作品简析:这是一首充满幻想、富于童趣的小诗。诗中运用的第一人称——我,读起来格外亲切、真实。我想发明的鞋子,也是从幼儿的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是一双奇特的、会长大的、漂亮的鞋子。诗歌节奏自由,语言生活化,体现了幼儿天真、无拘的想象和创造。
2、秋
天
是谁,把花瓣片片吹落? 是谁,让大树脱下了绿衣裳? 是谁,让燕子飞去南方? 是谁,让大地变得金黄? 啊!原来是秋风。
秋风吹呀吹呀!
吹得他们都变了样。
只有勇敢的菊花向着太阳开放,只有碧绿的老松树长的更加健壮,只有孩子们的脸还像苹果一样。
作品简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当秋风吹起的时候,花瓣凋谢、树叶变黄、燕子飞回南方、菊花开放、松树碧绿,这些秋天的自然变化被作者巧妙地、和谐地统一在诗中,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秋天图画。诗中疑问式排比句的运用,给人以遐想和思考,也显得很有层次感。诗中的最后二句,又让幼儿感受到了菊花的勇敢和松树的健壮。以此,可以启发幼儿学习菊花、松树的勇敢和顽强的品质。建
议:发准“谁”“吹”“让”“裳”“勇”“长”等音,朗诵时突出疑问的语气。
3、雪
花
雪花,雪花,你有几个小花瓣? 我用手心接住你,让我数数看,一二三四五六。
咦?刚数完,雪花怎么不见了? 只留下一个圆圆的小水点。
作品简析:下雪是小朋友非常渴望的,因为他们可以从中体验玩雪的快乐。诗歌通过对小朋友接雪花、数花瓣、对雪花变成小水点的疑惑等细微动作的描写,反映出小朋友好奇、好探究的心理特点,表达了小朋友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小树叶
小树叶,会说话,你听:哗啦啦,哗啦啦,风大啦!风大啦!小树叶,会说话,你听:沙沙沙,沙沙沙,风小啦!风小啦!小树叶,会说话,你听:刷刷刷,刷刷刷,下雨啦!下雨啦!风停了,雨住了,小树叶,不响了!
作品简析:刮风、下雨是幼儿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把它和小树叶联系起来,用刮风、下雨时小树叶发出的声音表示说话声,正是此诗的巧妙构思和创造。让幼儿听起来即合理又富有情趣,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并能激发幼儿观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5、春雨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 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 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 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作品简析:初春时节,大地复苏,万物生长,渴望雨露的滋润,处处充满了生机。这首小诗就是将这种美的意境和万物渴望春雨的“心情”,十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人读起来,充满了美的享受。同时,也增添了几分对春雨的渴望。这首诗的结构是重复的,有些语句也是重复的,很易于幼儿掌握。“滴答”一词的运用,使人感受到了春雨的轻柔和美妙。
6、绿树叶
绿树叶,当小伞,青青果儿藏下面。绿树叶,当小船,蚂蚁坐在船上玩。绿树叶,当小扇,轻轻为我把风扇。绿树叶,变黄了,黄叶飘下是秋天。
作品简析:这首诗歌借用小树叶的外形特征进行想象加工,把小树叶当成小伞、小扇、小船,使普普通通的树叶发挥出特别的用处,能引起幼儿遐想。诗歌画面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富有童趣,句式结构统一,韵律感强,易激发幼儿学习、仿编的兴趣。
7、梳
子
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发。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树的头发。
船是海的梳子,梳着海的头发。
作品简析:这首小诗想象奇特,语言流畅,以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母子之情——“妈妈梳着我的头发,我梳着妈妈的头发”为引子,用比拟的手法将风比作树的梳子,将船比作海的梳子,读后使人感到亲切、温馨,这幅生动的画面能使幼儿充分感受温情和快乐,从而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8、春天的秘密(欣赏诗)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淅沥淅沥的流着,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垂柳换上了嫩绿的新装,在微风中轻轻飘荡,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桃花红着脸,抿着小嘴,微笑着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燕子飞翔在蔚蓝的天空,叽喱叽喱地叫着,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绿油油的麦苗,使劲地从泥土里往上钻,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农民伯伯忙着播种,拖拉机轰隆轰隆地嚷:
“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哈哈!春天真的来了,春天真的来了,我看见了春天的秘密,我要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作品简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适合幼儿欣赏的诗歌。诗歌采用了问答的形式,非常清晰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完整的春天的画面:小河流淌,垂柳飘扬、桃花盛开、燕子飞翔、麦苗生长、农民播种。从中让读者领略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知道了春天的许多秘密。诗中的回答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让动植物自己说出:“春天在这儿。”使读者倍感亲切和自然。这首诗采用了重复的统一的句式,语句优美,很利于幼儿欣赏和理解。建
议:丰富词“融化”“嫩绿”“绿油油”“播种”
9、小兔子开铺子
小兔子,开铺子。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三双小筷子,四个小瓶子,五顶小帽子。
来了一群小猴子,买走一张小桌子,两把小椅子,三双小筷子,四个小瓶子,五顶小帽子。
小兔子东西卖完了,明天再来开铺子。
作品简析:这是一首趣味性强、富有节奏感的小儿歌。儿歌中以小兔子开铺子为线索,向幼儿诉说了小兔子都卖了些啥,又是谁买走了它的东西。语言虽简洁却带有情节性,字数整齐,又有韵律,幼儿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趣味。
儿歌中量词的运用准确、丰富,教师可帮助幼儿掌握和运用。儿歌以数字开头的排列句式,有利于幼儿仿编儿歌。
10、星星月亮齐欢迎
小弟弟,喜欢问:“上天旅行行不行?” 弟弟问星星,星星眨眼睛。弟弟问月亮,月亮笑盈盈。弟弟问爷爷,爷爷说分明: “从小学科学,长大有本领,驾着飞船上天去,星星月亮齐欢迎。”
作品简析:这是一首极富幻想,萌发幼儿热爱科学的儿歌。儿歌中的小弟弟好奇好问、喜欢幻想,这正是四五岁幼儿所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首诗歌符合幼儿的兴趣,能萌发幼儿求知的欲望。诗中的星星、月亮赋予了人性:星星眨眼睛,月亮笑盈盈。让人读来更感到了天空的可爱和神秘。最后几句爷爷的话,又让幼儿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到天上去旅行,从小就要学科学。建
议:丰富词汇“笑盈盈”
11、月
亮
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小鸟说:月亮和我好。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青蛙说:月亮和我好。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宝宝说:月亮和我好。
作品简析:这首句式短小、语言纯朴、意境优美的小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月光下的风景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用儿童独特的视角、稚嫩的语言,去观察、讲述自然界中月亮与树梢、与池塘、与脸盆的关系。诗中“挂”“漂”“盛”三个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使静止的画面给人以动感,用小鸟、青蛙和“我”的话语,传递着美好的友爱之情。
12、落
叶
大树是妈妈,小树叶是她的孩子。
春天,小树叶只是绿绿的嫩芽。夏天,小树叶已长大了,在火辣
辣的阳光下为人们撑起一把大伞,送来一片片荫凉。秋天到了,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
一天,一阵秋风吹来,小树叶告别了大树妈妈。小树叶不停地翻动着身子,飘呀飘,飘到屋顶上,屋顶变得金黄。飘到小河里,水面上像飘动着许多小船。飘到草地上,草地上像多了一层软软的地毯。飘到大树妈妈脚下,大伙儿抱成一团,好像在说:“妈妈,天气渐渐冷起来了,我们给您焐焐脚,让您暖暖活活好过冬。”
小树叶在秋风中飘呀飘,飘向四面八方,一个个都安下了家。他们心里还惦记着大树妈妈,盼望大树妈妈明年春天生出许多小娃娃。
作品简析:这是一首充满温情和爱意的小诗。诗中把秋天落叶这一普通的自然现象,赋予了人类的温情。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段,把小树叶比作是大树妈妈的宝宝,歌颂了树叶宝宝对树妈妈养育之恩的回报和思念之情。整首诗中透出浓浓的亲情和爱意,对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是很有意义的。散文诗语言优美、流畅,如歌如诉,能让幼儿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其对文学作品的情趣。
13、吹泡泡
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是一串串微笑。
作品简析:这是一首短小、有趣的小诗歌。这首诗歌运用孩子特有的眼光:星星、露珠、葡萄分别是月亮、小草、藤儿吹出的泡泡。描述了事实上不存在的泡泡与自然物之间的联系,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趣的魅力、孩子们特有的幻想。使孩子天真、幼稚可爱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诗的结构工整,前三句结构相同,都是“xx是xx吹出的泡泡”,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14、小白兔过桥
小白兔,过小桥,走到桥上瞧一瞧; 山羊公公过来了,摇摇摆摆走上桥。小白兔,往回跑,站在桥头把手招: “山羊公公,您走好,请您先过桥。” 河水听了哗哗叫,小鱼听了蹦蹦跳,都夸白兔有礼貌。
作品简析: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美德。《小白兔过桥》正是一首寓于礼貌教育的儿歌。作者利用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刻画了一个可爱、有礼貌的小兔子形象,引导幼儿向小白兔那样尊敬老人,待人有礼貌。这首诗歌押韵有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幼儿易感兴趣。诗中小白兔对山羊公公说的两句话,充满了尊敬和关心,教师应着重引导幼儿理解和感受。“瞧”“跑”“招”几个动词的运用,生动地把小白兔让路的情形展现在幼儿面前。最后两句河水夸奖小白兔的话,又一次让幼儿感受到了只有礼貌的孩子才是人见人爱的。
15、什么圆圆
什么圆圆脆又甜?饼干圆圆脆又甜。什么圆圆软又粘?元宵圆圆软又粘。什么圆圆蹦又跳?皮球圆圆蹦又跳。什么圆圆挂天边?月亮圆圆挂天边。什么圆圆哐哐响?锣镲圆圆哐哐响。圆圆的东西多又多,请你接着说一说。
作品简析:这是一首激发幼儿想象、启迪智慧的儿歌。诗中满篇都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引发幼儿一步步思考:什么东西是圆的?它有什么特点?这对培养幼儿分析、思考能力大有益处。诗中针对提出的问题,回答也是很贴切的,符合事物的特点。诗中的句式统一,语句流畅,有节奏感,易于幼儿记忆。
16、秋的画报
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枣,金灿灿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
风娃娃钻进果林,在翻着,彩色的画报。
作品简介:这是一首描写水果丰收的小诗。从诗中,我们看到了秋天的果园到处是:黄的梨、红的枣、金灿灿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天图画。读了这首诗,使我们仿佛置身于丰收的果园中,尽情的享受丰收给我们带来得喜悦。建议:指导幼儿发准“红”“灿”“晶”等音。
17、伞
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 水塘里的大荷叶,是小青蛙的伞; 山坡上的大蘑菇,是小蚂蚁的伞„„ 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伞。
作品简介:这是一则充满想象,富有童趣的小诗。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用儿童的眼光把树、荷叶、蘑菇看成是小动物的伞,既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有符合事物的特征,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诗歌的语言简单、流畅,充满着欢乐的情趣,有利于幼儿感受周围事物的美好,并给幼儿提供了充满想象的空间。
18、蹦蹦跳
小青蛙,蹦蹦跳,捉害虫,吃个饱。
大袋鼠,蹦蹦跳,袋袋里的小袋鼠,探头又探脑。小麻雀,蹦蹦跳,枝头跳跳唱支歌,地上跳跳做做操。小白兔,蹦蹦跳,跳到山前采蘑菇跳到山后吃青草。
作品简介:这是一首欢乐的、充满情趣的小诗。诗中的小动物特征明
显,形象可爱,幼儿十分喜欢。作者又把其动作特征和本领形象地描绘出来,更易于幼儿感知和记忆。诗歌语言简练、押韵、有节奏,琅琅上口。能激发幼儿边朗诵边做动作的欲望。
19、手指谣
食指拇指碰碰,做只小鸡叫叫,叽叽叽,叽叽叽。食指中指并拢,做把剪刀玩玩,嚓嚓嚓,嚓嚓嚓。五个手指捏紧,做个榔头敲敲,咚咚咚,咚咚咚。小指小指勾勾,我们笑笑跳跳,嘻嘻嘻,嘻嘻嘻。小手小手拍拍,大家歌儿唱唱,妙妙妙,妙妙妙。
作品简介:孩子们的小手灵巧、可爱,不仅会画画、拍皮球,还会用手指变出小鸡、剪刀、榔头、小鸟等等,做出各种手的游戏。《手指谣》就是一首手指游戏的小儿歌,语言直观、形象、幼稚、活泼,很符合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幼儿欣赏时,会情不自禁地跟着教师又说又做,一起进入快乐的世界。这首儿歌还可激发幼儿自己做出各种手的动作,说出相应的话,有利于幼儿想象和语言的发展。
20、看画报
小猴子,看画报,看了画报当扇摇,画报变成大树叶,一页一页往下飘。小松鼠,高声叫:“小猴子,快别摇,唐老鸭跑掉了,黑猫警长生气了。
好听的故事不见了,好看的画报坏掉了。”
作品简介:生活中幼儿不爱惜图书,不爱惜玩具的事是常有发生的。这首小诗形象地告诉幼儿:不爱惜图书,“图书就会坏掉了,好听的故事就没有了”。诗中的语言风趣,描绘出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扇摇、往下飘、跑掉了、生气了„„易于激发幼儿用表情和动作进行朗诵。
第五篇:叶子的飘落诗歌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不久前,你我不期而遇于一个懵憧的盛夏!
我们!
七上八下,苦苦挣扎,总期望自己会铺就一条康庄大道,以免以后会哀伤得泪如雨下!
此时!已是盛夏!
可偶尔也会看见树叶无情的飘洒!
至少我见过!
无论是近在咫尺的你们还是远在心灵对岸的他、她、它、都会感叹这流金的岁月!
这似水的年华!
有时,我们亦悔恨:伴随着某某某的离去葬送了你我青春!
每每想到这里总感觉一切的一切都错综复杂!
只希望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
直到此情有计可消除,不上眉头,也不上心头!
那个时候!
就任叶子漫漫飘落吧!
还管什么风的无情,或是树的不挽留!
若是远方的你!
或是身边的她!
唯叹:见也难!别也难!
一夜东风!百花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