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诗歌教案月亮
语言:月亮
一、活动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学习动词“挂”“漂”“盛”,初步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好的ppt。
2、课前请家长配合带孩子在有月亮的晚上观看树间、楼房下、水中等不同地方观看月亮。
三、活动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诵。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T:每当太阳缓缓下山,天空就会渐渐变黑,这时谁就出来了?(月亮)T: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诗歌:月亮。
2、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1)、师有感情朗诵,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提问:你听到诗歌中有谁呀?(小鸟、青蛙、宝宝)它们在哪儿看到了月亮?
它们都对月亮说了一句什么话?
(2)、再次欣赏,分段朗诵并理解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A朗诵诗歌第一段:
提问: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呢? “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谁来表演一下“挂”呢(引导学习:挂)月亮是真的挂在树上吗?
小结:其实月亮不是真的挂在树上,而是我们远远看去月亮被树梢挡住了一点,所以看上去像挂在树上。
一起说本段诗歌 B朗诵诗歌第二段:
过渡:接下来月亮去哪儿了呢? 提问:为什么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为什么说月亮漂在水里呢,水里的月亮真的吗?(月亮的影子)(月亮的影子可以叫做倒影)风吹来水面波动,就感觉月亮漂在水面上。(小结)
一起说本段诗歌 C朗诵诗歌第三段:
过渡:月亮真调皮,看看它又跑哪去了。提问:为什么宝宝说月亮和我好?
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脸盆里真正盛的是什么?(倒影)谁能表演一下“盛” 小结:脸盆里的月亮也是月亮的倒影,好像盛在脸盆里,所以宝宝和它好。一起说本段诗歌
3、学习有感情的朗诵。(1)、师幼一起学习感情地配乐朗诵。(2)、分角色朗诵,老师读前面,孩子读后面。
4、结束部分
T:月亮有好多好朋友,那它还会跑到哪儿去呢?(出示)比如:月亮跑到花园里,小花说,月亮和我好···啊!月亮今天真开心,它有这么多的朋友和它好。“喔喔喔”天亮啦,月亮也要回去休息啦,我们一起和它说再见吧~
第二篇:中班语言教案诗歌月亮
中班语言教案诗歌月亮
1、欣赏诗歌,感知诗歌的美好意境,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的“挂、漂、盛”的含义,理解诗歌内容
3、体验夜晚大自然地美好,宁静。
1、音乐《夜曲》
2、背景图一个。
3、图标:月亮,舒缓的音乐。
4、幼儿画册。
一、播放音乐《夜曲》,感受夜晚宁静美好的氛围。
师:天黑了,天空中有什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这样的夜晚吗?
二、配乐完整地朗诵诗歌《月亮》,对诗歌有个初步的印象。
提问:诗歌中的月亮在哪里?诗歌中有谁?他说什么?
三、出示图片,朗诵诗歌通过欣赏画面帮助幼儿理解诗歌。
提问:
1、你在哪看见了月亮?
2、月亮怎么会挂在树梢上呢?为什么说“挂”呢?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也说挂的呢?
3、为什么小鸟说月亮和他是好朋友?
4、为什么池塘里“漂”一个月亮?你见过什么东西也会在水里漂的,请你用动作表示一下!
5、为什么脸盆里盛一个月亮,什么时候我们也说“盛”?
四、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1、教师跟音乐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幼儿体会教师是如何来朗诵的。
2、幼儿朗诵诗歌。
延伸活动:引导幼儿想象,月亮还会和谁好?树上,池塘,脸盆旁还会有谁呢?回去后尝试与父母一起仿编,并记录下来。
第三篇:月亮,中班教案
月亮(诗歌)
设计背景:
月亮是一种很常见的景象,它总是高高的挂在天空,小朋友们都见过它,然而却从未近距离的接触过。容易让小朋友产生遐想。诗歌《月亮》把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拟人化了,富有很浓厚的儿童气息。语言简洁、明了,贴近幼儿生活。重复性的句式让幼儿更加便于记忆和创编。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中班教学。”同时,通过仿编,可以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幼儿与同伴交流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诗歌语言和画面,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2、学习有感情的朗诵并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背景图:夜晚中,有一棵大树,树上停着几只小鸟,树下是一片池塘,池塘上还飘着几片荷叶,荷叶上蹲着青蛙。池塘旁的空地上,蹲着个宝宝,正看着面前的大脸盆呢。
2、月亮的图标一只。
过程:
一、导入
(出示月亮图标)小朋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你们在什么时候见过它啊?在什么地方呢?那除了在天上,我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呢?
二、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师配乐朗诵,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提问:这首诗歌好听吗?你听到诗歌中的月亮都出现在哪里啊?
2、再次欣赏,你听到诗歌中说谁是月亮的好朋友。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小鸟、青蛙、宝宝)那诗歌中小鸟、青蛙、宝宝都说了什么?
3、出示背景图,朗诵诗歌第一段,并提问:小鸟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月亮。(树上)。小鸟在树上看到月亮是怎样的?(引导学习:挂)带幼儿一起朗读。
朗诵诗歌第二段,提问:青蛙为什么会在池塘里看到月亮。青蛙生活在池塘里)。青蛙在池塘里看到月亮是怎样的?(引导学习:漂)青蛙看到的月亮是真的月亮吗?(倒影)带幼儿一起朗读。师朗诵诗歌第三段,并提问:宝宝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月亮。(脸盆里)。宝宝看到月亮是怎样的?(引导学习:盛)宝宝看到的月亮是真的月亮吗?(倒影)带幼儿一起朗读。
小结:小鸟看到月亮是挂在树上的,青蛙看到月亮是漂在池塘里的,宝宝看到月亮是盛在脸盆里的。
三、学习诗歌,并有感情的朗诵。
1、师幼一起学习朗诵。
2、有感情地配乐朗诵诗歌。
3、分小组朗读。
四、仿编诗歌
月亮除了会落在树梢还会落在哪里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回忆经验,表达自己的理解,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作,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后添画。为幼儿的创编留下完整的视觉印象。
“现在老师要把大家说的这些东西都编进儿歌里……”,让幼儿更加明确诗歌的句式,知道仿编时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变,只要改动后半部分就可以了,这样为幼儿的下一步自由创编奠定基础。活动效果:
这节活动课是在开学刚刚一周时组织的,所用孩子是中班的幼儿,由于幼儿刚刚升入中班,且返园时间较短,所以孩子们的常规不是太好,在目标的确定上,我觉得孩子刚刚接触诗歌,让孩子欣赏意境显得有点困难,因此,本节活动重点是理解诗歌内容,并学习诗歌。感受美的意境只是一次接触,在今后的很多文学活动中将加深对没的文学的欣赏。这个活动中幼儿对诗歌的内容基本理解,并学会了诗歌。活动结尾部分的仿编只是一个小插曲,目的在于帮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
第四篇:中班诗歌教案
中班诗歌教案《绿色的世界》
澄迈县永发中心幼儿园
邢安曼
活动目标:
一、理解诗歌内容并能流畅的朗读诗歌。
二、尝试仿编诗歌,体验仿编的乐趣。活动重点、难点:
1、理解并能流畅的朗读诗歌。
2、能自己想象仿编诗歌。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绿色的眼镜。
2、红色、黄色、蓝色、橙色、绿色的玻璃纸。
3、图片:天空、小猫、甜糕、手套。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图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让幼儿猜猜谜语,导出相应的图片。
2、让观察图片中的天空、小猫、甜糕、手套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哗!今天有天空、小猫、甜糕、手套都来看我们中班的小朋友啊。好棒哦!小朋友还想不想有更好玩的玩具来我们班做客啊?(出示一副眼镜)
二、探索活动,感受戴着绿色眼镜看事物的感觉。
1、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个绿色玻璃纸休做的小眼镜,请幼儿带上眼镜,看看周围,教学图片上的图标(天空、小猫……),说一说周围的事物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都变成了什么颜色?(幼儿自由表达。教师注意用诗歌语言回应提升幼儿的回答,如绿色的墙壁……)
小结:当我们戴上绿煞费苦心的眼镜,看见的是绿色的天空……我们平时看见的颜色很不一样。老师把它们编成了一首诗歌,请大家一起来听听,诗歌的名字叫《绿色的世界》。
三、教师示范朗读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提问:诗歌里说了哪些绿色的东西?(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句子来回答。)
诗歌里的绿色世界是什么样的?摘下眼镜后,世界是绿色的吗?为什么?
2、教师再次配乐示范朗读诗歌,幼儿欣赏,感受诗歌意境。
3、师幼一起看图朗诵诗歌1~2遍。
四、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幼儿自由观察和表达。
给每位幼儿发一张红色的胶片或糖纸,让幼儿透过胶片或糖纸观察周围的环境,说一说:你看见了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老师注意用诗歌的语言回应、提升幼儿的回答,如红色的桌子、红色的小朋友……)
(2)带领幼儿学习仿编诗歌。
师:老师把你们看见的红颜色的东西编进了诗歌里,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老师慢速朗诵,带领幼儿一起学说仿编的诗句。)
五、延伸活动:你又发现了什么?
让幼儿与同伴交换不同颜色的胶片或糖纸,再次透过彩色的糖纸或胶片观察周围的环境,自由表达。
第五篇:中班诗歌教案
[中班诗歌教案]
中班诗歌 《水》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有节奏地朗诵诗歌,中班诗歌教案。
2、学习使用相同句式结构创编诗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与诗歌内容相关的ppt。
三、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引出诗歌主题“水”,并说一说水 师:这是什么?你们在在哪里见过? 师:你还知道有什么水?
(二)、指导幼儿初步学习理解诗歌。
1、出示图片,让幼儿看各种各样的水
问:图上的这些水你们见过吗?叫什么水呢?(协助幼儿认读)
2、初步感受诗歌《水》
(1)师:老师将这些图片上的各种水编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水》。幼儿倾听诗歌一遍.(2)师:你听到诗歌里说了些什么?(幼儿自由描述)
3、学念诗歌(1)、教师念,幼儿倾听想象。
师:我们来听一听诗歌里念的是不是这样子的。(2)、幼儿有节奏地念诗歌
师:我们说过好听的诗歌要是按照节奏来念会更加好听 教师出示节奏谱“ x x x x / x x x”
师:这个节奏谱认识吗? 大家一起拍打节奏
问:你们想不想也来有节奏地念一念这首诗歌呀? 问:你们还记得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吗?(3)、幼儿集体朗诵。
问:刚才我们在念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一个“x”对应一个字)
4、引导幼儿理解诗歌
问:我们刚才念的这首诗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幼儿自由提问,教师或幼儿回答。目的:协助幼儿理解难词难句。)
问:你见过喷泉吗?为什么诗歌里说它是跳舞的水呢?
6、幼儿集体朗诵诗歌。
(三)、学习仿编诗歌
1、师问:我们在生活中除了有刚才说到的这些水,还有些什么水呢? 问:刚才我们说到的这些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
2、鼓励幼儿做小小诗人,动脑筋编诗歌。师:你愿意把你知道的其他水也编进我们的诗歌中去吗?
3、师:今天回家把你编的这首好听的诗念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附诗歌: 水
小小的水 是泪水 大大的水 是海水 跳舞的水 是喷泉 脏脏的水 是泥水 静静的水 是湖水 甜甜的水 西瓜水
评优课教案诗歌《水》
此活动内容是“蒙氏教学”中比较经典的活动之一,该诗歌结构工整的七字句式,前半部分是叠词,后半部分是关于各种水,易于孩子去学习和仿编。在本次活动中,老师通过三个环节去组织(说一说水——学学水的诗歌——编编水的诗句),条理比较清晰。但是老师在组织时环节不够紧凑,节奏太慢,导致后来孩子对活动失去了的原有的热情。此外,关于节奏谱运用的不到位等等,建议想法同王老师一样。
看得出,活动中节奏图谱的运用,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去理解诗歌的结构,帮助幼儿有节奏朗诵诗歌。但我觉得从老师朗诵的节奏看是否将原设计的三拍子节奏谱(x xx x / x x x)调整为四拍子的节奏谱(x xx x— / x x x—),使朗诵与节奏更吻合。最后的创编教难,建议让幼儿创编后半句。如:小小的水,是雨水;大大的水,是江水„„
取材很好,诗歌的格式、内容便于幼儿学习与仿编,诗句的前半句是叠词,后一句是三个字的,幼儿很容易理解。教师在活动的前半部分,学习诗歌时,应该引导幼儿去发现叠词,并可以用追问的方法让幼儿明白为什么泪水要用小小的,海水要有大大的,同时利用节奏帮助幼儿朗诵和仿编。节奏的加入,是为帮助幼儿去理解诗歌的结构,而不是为了整合而整合的。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诗歌本身的优势,巧妙地利用身体的动作节奏去化解朗诵与仿编中的难点。
教师用ppt时要考虑到孩子学习的特点,在最后有一个定格的画面,使孩子在念儿歌时有一个依靠,在孩子创编以后,教师同样也要呈现出孩子创编的内容,这样在完整朗诵时给幼儿支助。
以下为ljgzcl的回复: 谢谢您的建议,也许是我并没有充分地挖掘出诗歌本身的一些精华,在诗歌中只是强调了如何去有节奏的念诗歌,在创编的环节,虽然孩子们也用上了如“酸酸的、热热的”等一些叠词,但是他们对本诗歌的结构特点也许不是很清晰。在使用ppt时,比较真实的画面对孩子有种视觉冲击力及感染力,我想在念诗歌环节如果出示诗歌的完整图谱,让幼儿来看着诗歌的图谱来说,降低难度,也许效果会更好。
中班语言活动:大树妈妈
说教材
诗歌《大树妈妈》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这篇散文就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所接受。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理解诗歌中的主要内容。
2、能尝试着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按角色进行表演。
3、体验诗歌中大树妈妈与娃娃们相互关爱的情感。活动准备:大树、课件、小鸟、小松鼠、小星星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了一位新朋友,瞧!是谁?”
2、教师出示大树“大树妈妈!”
3、“大树妈妈一个人非常的孤单、寂寞,这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4、“大树妈妈生活在森林里,小朋友请你猜一猜,还有谁会愿意做大树妈妈的娃娃?”(幼儿讲述)
(二)、欣赏诗歌
1、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2、教师播放课件,教案《中班诗歌教案》。
3、你刚才发现了有谁愿意成为大树妈妈的娃娃?他门能给大树妈妈什么?
4、与幼儿一起了解诗歌内容。
(三)、分角色表演
1、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好吗?
2、“王老师,做大树妈妈!你们大树妈妈的娃娃,好吗?”(大树妈妈的娃娃有小鸟、松鼠、小星星、树叶,当说到这些时,你们就用好听的声音跟大树妈妈说)
3、“小朋友,瞧!那里有小鸟、松鼠、小星星,请你想一想,你愿意扮演什么角色,请你自己选则!”
4、与幼儿一起进行表演!
5、“大树妈妈今天非常开心,它又要给我们小朋友讲故事啦!让我们随着大树妈妈一起去听好听的故事吧!”
中班诗歌《新年》 活动目的:
1、理解诗歌的内容,用“细声、大声、高声”语气有表情地朗诵诗歌。狚軬弒盼艶
2、学习诗歌中的对话,尝试分角色表演诗歌。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新年进步的愿望。活动准备:
1、《新年》多媒体课件,2、太阳、月亮、星星道具。活动过程:
一、激发原有经验,说说“新年”是什么 教师:新年就要到了,我们要怎么过新年呢?
教师:谁来说说什么是新年,新年到底是什么呢?(黑板出示:新年=?)
二、借助多媒体课件欣赏、学习儿歌。
1、课件导入
教师:你们觉得新年是这样的,有一个小娃娃她做了个好梦,她梦见新年到了?还梦见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初步欣赏 :
教师:小娃娃做了个好梦,梦见新年到了,她去了哪里呢? 教师:她梦见了谁呢,她问了什么问题?
教师:他们是怎样回答的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
3、再次播放课件学习对话 教师:星星是怎样回答的? 教师:它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教师:月亮又是怎样回答的?它说话的语气又是怎样的? 教师:太阳是怎么回答的?它说话的语气又是怎样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他们说话吧。(教师说引导词“细声、大声、高声说”)
三、情景角色表演 1教师示范
教师:我来扮小娃娃,你们来学做星星、月亮和太阳来回答我的问题好吗?(幼儿集体与教师练习对话。)
2、幼儿分角色表演
教师:谁来扮星星?谁来扮月亮、太阳呢?
(教师布置场景,摆出道具,分配小组扮演角色。)第一次分角色表演
教师:谁来扮小娃娃?(调换星星月亮太阳的角色。)第二次分角色表演
四、提升经验,“什么是新年”
教师:我问星星、月亮和太阳“什么是新年?”他们的答案都不一样,你同意谁的想法呢? 教师:现在你觉得新年是什么呢?
教师:新年到了,小朋友又长大了一岁,要更懂事,更能干,这是老师对你们的祝愿。
五、新年到了
教师:听,新年的音乐响起来啦,在这快乐的时刻,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诗歌:《新年》 新年
我做了个好梦,梦见新年到了,我坐上飞船遨游太空。我问星星:“什么是新年?” 星星细声地说:“新年就是新衣、新帽。” 我问月亮:“什么是新年?” 月亮大声地说:“新年就是糖果、玩具。” 我问太阳:“什么是新年?” 太阳高声地说:“新年就是进步,新年就是快乐!” “哦,我知道了,新年到了,我又长大了一岁,我会更懂事,更能干。”
小班语言活动《春风》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念儿歌。
2.引导幼儿认识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的美丽。教学准备:
1.观察过春天的景色,对春天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2.根据儿歌内容制作的大书一本。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知道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春天到了,你们知道春天有些什么呀?”
“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书,里面藏着许多关于春天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观察理解大书的内容
1、观察第一页上的“春风” “看,这是谁啊?”
“春风吹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呢?
“春风轻轻地吹来,柔柔的,吹在身上很舒服。”
2、观察画面“芽儿发”
“春风一吹,谁出来了呢?”
“哎,小芽是从哪里钻出来的呀?”
“小芽从泥土里钻出来,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叫:芽儿发。”
引导幼儿学做小芽从泥土里钻出来的样子,边做边说:春风吹,芽儿发。
3、观察画面“柳树” “春风又吹向了谁?” “柳树怎么样了?” 小结:“春风一吹,把柳树给吹绿了!” “春风吹绿了柳树,我们一起说!”
4、观察画面“桃花” “春风还吹了谁?” “桃花怎么样了?”
“是谁把桃花吹红的呀?”(引导幼儿用诗歌的语句表述。)
5、观察画面“蝴蝶” “咦,是谁来了?”(蝴蝶)“是谁把蝴蝶也请来了呢?”(用诗歌的语句回答)
6、观察画面“青蛙”
“猜猜,又有谁会来呢?” “冬天的时候青蛙在干吗?” “那现在呢?”“是谁把它们叫醒的?
“来,我们也来做一只小青蛙,让春风把我们吹醒。” 师做春风,并念儿歌:春风吹醒了青蛙。
7、观察画面“小雨”
“春风还给我们带来了谁?”
“噢,小于轻轻地落下来了,那小雨怎么会落下来的呀?” “来,我们一起来学学,春风吹得小雨轻轻地地下。”
9、观察画面“种花”
“那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在做些什么呢?” “原来小朋友去种花了!”
(三)学习儿歌
1、师幼共同边看书边念儿歌
“刚才我们把大书一页一页仔细地看了一遍,现在让我们连起来再看一遍,一边看一边说,好吗?”
2、幼儿再次跟念儿歌
“这首儿歌可真好听,让我们再来边看书边念,会念的小朋友可以念得快一点,还不太会念的小朋友可以轻轻地跟着念!”
3、师幼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哎呀,老师手里拿着书,都不好做动作了,让我们把书放边上,我们一起边念边做动作。”
(四)延伸
春天还会有哪些秘密呢?那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说一说好吗?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将诗歌内容以大图书的形式呈现,借助画面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在引导的过程中,我针对小班孩子的学习特点,通过表演诗歌中的角色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让幼儿更好的理解了诗歌,并自然地运用了诗歌中的语句来表述。在完整学念儿歌时,我层层递进,从边看书边轻声跟念→再次跟念→不看书,边念边做动作→有表情的朗诵。不同形式的朗诵方式,帮助孩子们完全的掌握了整首儿歌,同时也没有使孩子感觉到反复朗诵的枯燥。对于儿歌的名字,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没有特意的去引导,其实在活动一开始的第一张画面,就是“春风”的形象,实际也就告诉了孩子这首儿歌的名字。而在之后的每次完整朗诵之前,我都会问:“这首儿歌说的是谁呀?”也就自然地将名字蕴含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