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就业政策

时间:2019-05-14 11:2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省就业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省就业政策》。

第一篇:黑龙江省就业政策

关于毕业生就业有关问题的整理汇编

目 录

第一部分:毕业生生源信息的生成

1.2008年毕业生生源信息的生成过程 2.补生源的有关程序

第二部分:毕业生的简历及推荐材料的制作

3.毕业生生源地信息的核对要求

4.毕业生网上修改发布个人简历信息 5.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填写 6.就业协议书号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签订协议书的有关要求

7.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书的步骤

8.双方就业意向书与三方《就业协议书》的区别

9.签订三方协议时,应把和用人单位约好的内容写进三方就业协议书 10.三方就业协议书不等同于劳动合同

11.毕业生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书后,想更改签约单位,要承担违约责任 12.报考研究生的毕业生也可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书》

第四部分:派遣及办理户籍转迁手续的相关要求

13.应届毕业生办理派遣手续及落户的相关时间要求

14.当单位不能解决毕业生的户口时办理派遣手续的问题 15.《报到证》的作用

16.春季毕业研究生领取“报到证”的时间安排 17.户口迁移证问题

第五部分.特殊情况学生的就业:

18.委托和定向培养毕业生的就业 19.结业学生的就业政策

20.毕业生办理申请自费出国(境)留学手续: 21.学生不能按时毕业延期的问题

第六部分.毕业生的改派及报到证的补办:

22.毕业生办理改派的时间要求 23.毕业生改派手续的流程

24.毕业生报到证遗失的补办程序

第七部分.就业网网址及学校就业中心办公地址 第一部分:毕业生生源信息的生成

1.2008年毕业生生源信息的生成过程

2008年毕业生生源数据是由预计于2008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证的所有同学的相关信息组成。

本科毕业生生源由学校教务处提供的当年度毕业生的数据形成,毕业研究生名单是根据研究生院提供的相应数据形成。以上数据由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汇总整理后交由相关学院学工办相应负责辅导员老师审核而最终确定。

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前(2007年9月20日)列入2008年毕业生名单的学生,才可办理就业(办理《就业推荐表》、签定《就业协议书》)、出国或报考录取研究生(含做博士后)等有关手续。

2.补生源的有关程序

如毕业生在与辅导员老师核对相应毕业生生源名单中发现遗漏,需由本人填写《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生补生源登记表》(表格下载地址http://job.hit.edu.cn/news/view.asp?id=5462),并请辅导员老师认定后于9月20日之前交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过期则不能办理2008届毕业生派遣手续。

注:经校就业服务中心确认的2008年毕业生将获得学校就业网的相应登陆资格。

第二部分:毕业生的简历及推荐材料的制作

3.毕业生生源地信息的核对要求

毕业生由辅导员老师那里获取就业网登陆权限后登陆就业网,然后登陆“签订登记”——〉核对并修改“生源所在地”信息,具体填写要求如下:

本科生:填写高考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城市名称。

硕士生:如为本科毕业应届录取我校研究生,则生源所在地填写本科之前高考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城市名称;如为参加工作后录取我校研究生,则生源所在地填写转入工大前的户口所在地;博士生类同硕士生。

简单说,生源所在地一般是指该生在“非高校学习阶段”的户口所在地。特别要注意的是生源所在地填写应具体到市,如生源地为县,应具体到地级主管市。

注:定向生必须详细填写准确的“定向或委培单位”。4.毕业生网上修改发布个人简历信息

毕业生登陆就业网后必须修改其个人基本资料信息(特别是身份证号码以及个人电子信箱信息务必准确),同时填写简历有关的其它相关信息,院系相关老师负责其简历的审批。

5.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的填写

制作书面推荐表的程序:院系负责老师组织毕业生在就业网上下载并填写毕业生就业推荐表——〉院系负责老师在学生在校表现栏中填写学生在校表现及鉴定,并加盖学工办公章——〉院系负责老师收齐推荐表后统一到就业中心盖章。2 如有学生推荐表学生在校表现栏未填写或院学工办未盖章,则就业中心一律不予办理盖章手续。

推荐表的有关要求:毕业生必须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前填写;一个毕业生只能持有一份原件,若需联系不同的单位,请用复印件,待完全确定了所去的单位正式签约时,再将原件交就业单位。若需更改推荐表内容,需将推荐表原件退回就业中心,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填写新的推荐表;考研、出国等不参加就业的毕业生也需填写推荐表。

6.就业协议书号的重要性

就业协议书号是就业中心为每一名08届毕业生发放的不重复的唯一号,学生从毕业年级开始直至毕业都需要用此协议书号登录就业网,领取相关就业资料。请各位毕业生包括考(保)研究生、博士生及出国的学生务必牢记本人的就 业协议书号。(如被别人盗用,请及时与就业中心老师联系)

第三部分.签订协议书的有关要求

7.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书的步骤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签约意向后,分别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字盖章后协议即生效,再由学生将单位盖好章的《就业协议书》返还给学院学工办盖章,并由学生登陆就业网在“签订登记”处登记就业去向,学院负责老师负责审核审批,学院〃学生〃用人单位各执1份就业协议书。其中个别城市会对同意落户的毕业生发放审批函,毕业生取得此函后原件交辅导员老师,本人一定要留复印件。

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毕业生应及时将《就业协议书》交还学院学工办,因为学校将按教育部的要求,于3月上旬(春季毕业生)、6月上旬(暑期毕业生)分二次上报就业方案,从而为同学们办理派遣手续。否则,无法将其列入就业方案,也就无法为毕业生办理《报到证》等派遣手续。

8.双方就业意向书与三方《就业协议书》的区别

双方就业意向书并不等同于三方《就业协议书》。三方《就业协议书》是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由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三方签订的就业协议书:研究生签订《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本科生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而双方就业意向书通常是由用人单位自行制定,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两方签订。一些用人单位为了了解毕业生的签约诚意,会急于和毕业生签订双方协议,但学校不会依据双方就业意向书来作就业方案的。

有两点值得同学们注意:一是这些用人单位会以签订了双方协议的同学情况而形成最后的录用名单,不签双方协议就可能会失去加入该用人单位的机会;二是落笔一定要慎重,如果违反双方协议,也要承担双方约定的违约责任。

9.签订三方协议时,应把和用人单位约好的内容写进三方就业协议书

三方就业协议书主要是明确三方的基本情况和责任:毕业生承诺愿意在毕业后到用人单位就业报到;用人单位及其人事上级主管承诺按规定接收毕业生并明确是否能办理毕业生的落户手续;对于具备落户要求的就业协议,学校承诺办理学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工作时所需的材料如“报到证”及档案转递、户口迁移等手续。此外协议书中还规定了各方的违约责任,“协议书”最后一页有“备注”栏,3 毕业生可以把与用人单位双方约定好的内容加以注明,以便更好地保障自身的权益,在万一发生纠纷时也好协商解决。否则,日后就可能要承担签约时未明确的违约责任。

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注明的内容应是双方事先约定好的,如果事先没有约定好可能会影响协议的达成;二是有些内容是属于劳动合同来约定的,许多用人单位对此有统一的规定,可能无法满足你个人的特殊要求;三是如果用人单位和你个人已经有了另外较为详细的两方协议约定,可以不必在三方就业协议书上重复注明。有些用人单位还有可能对某些条款(如薪金等)提出保密而要求不在三方就业协议书上注明。

10.三方就业协议书不等同于劳动合同

三方就业协议书不是劳动合同。三方《就业协议书》是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所在院校三方签订的协议书。主要是明确三方的基本情况及要求。三方就业协议书制定的依据是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规和规定,有效期为:自签约日起,至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时止的这一段时间。

而劳动合同是受《劳动法》和《合同法》的限定和保护,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个人所签订的双方合同。主要约定工作职责、薪金福利、劳动保护、服务年限、保密内容、违约条款以及各种保险等等。有些用人单位如许多外企在确定录用时(注:在到用人单位报到前),就同时要求和毕业生签订一份类似劳动合同的协议。

11.毕业生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书后,想更改签约单位,要承担违约责任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原则上不能违约,因特殊原因提出违约的,毕业生首先要与用人单位协商并征得对方同意;然后持用人单位同意解除协议的书面材料(应注明违约责任方及违约原因)和原先所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再到学校就业网下载《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生解除三方就业协议书登记表》由相关领导签字盖章后,于每周一、周三下午到学校就业中心办理解除协议的手续。应届毕业生违约手续办理时间是4月1日以后,签约国防用人单位的一律不能办理违约手续。如果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之后(在2008年6月1日后)解除协议的,原则上先派遣回生源地人事局,然后再持新单位的接收手续、就业协议到省就业指导中心办理改派。

12.报考研究生的毕业生也可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书》

考研待取的毕业生可以两种方式参加就业:一是确定考研未被录取后,及时联系用人单位签约;二是在考研过程的同时联系用人单位,可以和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但须告知“本人是考研待取的毕业生”,按就业上报就业方案,待考研成功后,由用人单位出具同意该生录研的函件,同时将就业方案进行修改。

另外,保研的学生没有签订就业协议书的资格。

第四部分:派遣及办理户籍转迁手续的相关要求

13.应届毕业生办理派遣手续及落户的相关时间要求

①黑龙江省教育厅对学校上报应届毕业生就业方案(含出国、考研及做博士后等毕业去向)有时间上的规定,如2007年为:春季毕业研究生3月15日前,4 暑期毕业生(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6月1日前。在规定的时间内,学校将其毕业去向列入就业方案,报教育厅审批,并为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办理《报到证》;2008年的具体日期还未确定,但也在3月初和6月初。

②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对应届毕业生在非生源地区就业并将其个人户口落在工作单位所在地,审批也有时间上和相应程序上的要求。一般过程是用人单位须提前向其所在地政府人事主管部门申报落户指标,然后单位在落户手续审批截止时间前递交接收毕业生的相关材料,相关政府人事部门对其进行审批并出具审批意见。

不同地区的政府人事主管部门,对所规定的截止时间也不尽相同,每年都有变化:如上海市的单位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审批,2007年审批截止时间为6月底;深圳市的单位由深圳市人事局审批,2007年截止时间为9月底;北京市属单位由北京市人事局审批,2007年截止时间为7月底;驻京中央部委的单位由国家人事部审批,分春秋两次办理等等。因此,到非生源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要关注当地政府人事部门当年的相关规定,须在当地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办理签约手续,并将送审材料(《就业协议书》、《就业推荐表》、学习成绩单、英语等级证书、体检表等)按所规定的时间内交用人单位上报其有关上级人事部门审批。毕业生须在毕业生派遣计划方案生成截止之前(一般在6月15日前)将接收单位相关城市接收手续通过学院学工办上交学校就业中心。

总之,2008年毕业生签定三方就业协议书时,如到非生源地区就业,除用人单位同意接收外,还须经用人单位所在地政府人事部门同意。具体要求及接收函式样附后。

14.当单位不能解决毕业生的户口时办理派遣手续的问题

一般用人单位不解决毕业生的户口有三种情况:(1)有些单位争取到的户口指标有限,不能满足众多求职者的需求。如果是这种情况,毕业生如想去,可以先将户口档案派遣回生源所在地人事局,也可以与黑龙江省龙育就业服务有限公司签约挂靠。(2)有些用人单位以前一直未录用过外地生源的毕业生,因此不知如何解决该生的户口问题。这样的单位一般是规模较小的外企或民营企业,对于这种用人单位,可让该单位找上级人事主管部门或者地方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去争取指标,由其做人事代理,这样就有可能解决学生户口问题。(3)一些用人单位招员工只是“为吾所亟”,并无长期规划,也就不愿意花精力去解决员工的户籍、档案问题。因此,如毕业生还想去该单位工作,那也按上面的第一种情况办理为好。15.《报到证》的作用

《报到证》(以前称《派遣证》)是由教育部及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是毕业生到人单位报到的重要凭证。报到证是依据同学们签订的三方“就业协议书”和相关城市的接收函件而发放的,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签发,最后由各学院发放到毕业生手中。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持《报到证》办理工作报到、个人户口迁移、人事部门转接档案等手续。所以说,“报到证”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讲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同等重要。

目前各地接收应届毕业生(包括回生源所在地)的限制主要就表现在有无《报到证》:没有《报到证》,异地就业无法落户,甚至回生源地就业也需要《报到证》落户;没有报到证,用人单位原则上不予接受毕业生的档案,其档案也不应在人才市场流动;没有报到证,国家的企事业单位都无法将其作为正式员工聘用,日后的转正定级、职称评定以及工作调转等等都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特别提5 醒同学们,除录取研究生或博士生外,其他毕业生(含未落实单位和出国的学生)都应该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就业计划,并取得《报到证》。

16.春季毕业研究生领取“报到证”的时间安排

依据教育部审批春季就业方案以及黑龙江省教育厅办理报到证时间的规定,春季毕业研究生如于3月5日前将三方就业协议书及相关城市接收函返还学校,大约在当年度3月底、4月初即可领到“报到证”。否则,只能顺延到获得就业协议书及相关城市接收函后才能领到“报到证”。

17.户口迁移证问题

户口迁移证是由迁出地派出所出具的户口过渡性质的证明,它是中国公民户口迁往地派出所为其落户的必须手续,而且是有一定期限的,一般的情况下有效期为30天(具体视迁往城市即落户城市的要求而定),过期者就成为“黑户”,以后重新登记户口以及办理身份证会相当麻烦。毕业生户口迁移证的迁往地址是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即报到证的报到单位地址)而决定的,学生户口从学校迁出后要及时落下,如超期未落则会对今后个人户籍有影响。

当前随着国内户籍网络化管理的不断进步,很多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哈尔滨等都要求户口迁出地派出所(我校在校学生的户口多由学校派出所管理)在出具户口迁移证时务必注明学生户口迁往城市(即学生落户城市)的具体落户派出所门牌地址,为此毕业生在网上登记签约信息时对签约以上城市的单位原则上要求在网上“签订登记”——〉“落户地址”中登记落户派出所的名称或详细地址(此项学生即使已经“提交签约”后仍可修改此项)。

第五部分.特殊情况学生的就业:

18.委托和定向培养毕业生的就业

定向生、委培生按原定向或委培协议回原单位就业。如果原定向或委培单位同意解除协议,需出具原定向单位盖章的书面退函,并等待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定向生改派的文件下发后,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办理改派。

这里须说明一点,如定向、委培生已同原单位解除了协议而导致原单位不予接收,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承担。

19.结业学生的就业政策

结业生是指拿不到毕业证书,但可获得结业证书的学生。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截止时间之前,结业生能落实就业单位的,可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书》办理就业手续,其《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与用人单位签约后,才被确认为结业的学生,本人须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如用人单位同意接收,学校可为其办理派遣手续;如用人单位不同意接收,所签就业协议作废,离校时,按照结业将其户口、档案派遣回生源地人事局。

20.毕业生办理申请自费出国(境)留学手续:

本科毕业生和已列入毕业答辩计划的毕业研究生可以在学校办理申请出国(境)留学的手续。但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6月1日)之前,须到学院学工办6 登记备案,并把相应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交留辅导员老师,以此确定其毕业去向为出国,并办理《报到证》。

21.学生不能按时毕业延期的问题

由于未能按时完成学业而延期毕业的研究生及个别本科生,应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之前(6月15日前),持学籍主管部门同意延期毕业的书面材料,到学院学工办登记备案。

第六部分.毕业生的改派及报到证的补办:

22.毕业生办理改派的时间要求

毕业生当年被派遣到生源所在地人事局的三年之内可以办理改派手续,如被派遣到具体单位的一年之内可以办理改派手续。逾期者将不能再办理相关改派手续,而只能在用人单位办理工作调转手续。23.毕业生改派手续的流程

毕业生持原报到证、原单位书面退函、新单位接收函(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广州等城市需要所在城市接收函,具体要求详见附件)及协议书到黑龙江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如原报到证报到单位为生源所在地人事局或黑龙江龙育就业服务有限公司则不必出具原单位书面退函。办完改派后持新单位报到证、原迁单位的户口迁移证到户籍部门办理改迁事宜并到原派遣单位领取档案等材料转交新单位人事部门。

24.毕业生报到证遗失的补办程序

首先毕业生要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报到证丢失作废声明(必须是报到证报到地址所在城市当地公开发行的报纸),然后本人写补办报到证申请,并由毕业生所在学院负责就业老师在学生补办申请上签字并盖章,再由毕业生就业中心在学生补办申请上审批。在登载作废声明的报纸出版一个月之后,学生持报纸和本人补办申请以及毕业证复印件到黑龙江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中心补办报到证。

第七部分.就业网网址及学校就业中心办公地址

学校就业网网址:job.hit.edu.cn(学校就业中心会及时的将各种与就业相关的政策、通知和招聘信息在就业网上发布,请同学们一定经常登录网站查看)学校就业中心办公地址: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区学生活动中心439房间

黑龙江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赣水路12-8号 黑龙江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乘车路线:工大乘坐82路或22路车到民航大厦下车。

附:

2007年全国各城市接收毕业生手续要求及主要接收函样式:

第二篇:黑龙江省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

各市(行署)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办财政局:

首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将于2011年暑期毕业,为做好我省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 号和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通知(教师[2 01O]2)号精神,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编办、财政厅共同制定了《黑龙江省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黑龙江省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

为做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

【2007】34号)和《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央编办 财政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通知》(教师【2010】2号)确保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黑龙江省生源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以下简称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切实加强对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

按照国家要求、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由省政府统筹,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办、财政部门分工负责,统筹指导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省教育厅牵头负责制定就业方案、落实工作岗位、开展就业指导、办理派遣和接收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免费师范生毕业生人事接转工作;省编办负责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编制;省财政厅负责督促落实相关经费。各市、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按此责任分工组成相应的工作协调机构,制定和实施本地免费师范毕业生具体就业方案。

二、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所需进人计划和编制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掌握我省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情况,会同机构编制部门在核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额内,提前安排接收好免费师范毕业生编制计划。

各级编制部门要根据省教育厅提供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实际毕业人数、落实的工作岗位等相关信息,为免费师范生毕业生办理接收和落编等相关手续。市、县(市)要将当地中小学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用于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优先安排当年免费师范生就业,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有编有岗。

三、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就业,免费师范生毕业生按协议就业或安排到政府举办的中小学校任教,履行国家义务。

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提供的免费师范毕业生信息,积极组织各市、县(市)教育局申报用于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教师岗位需求计划,委托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等单位,通过适当形式组织供需见面活动,由用人单位与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对于没有签订就业协议的,省教育厅将统一派回生源地教育局,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我省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相关政策,于每年秋季开学前统筹安排到师资紧缺的辖区内中小学任教。

四、积极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派遣工作

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由省教育厅统一办理。毕业前通过双向选择已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由培养学校在每年6月30日前将名单反馈省教厅,其档案户口等由培养学校直接迁转

至用人单位所在地户籍部门;毕业前未签订就业协议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其档案、户口等在7月底前由培养学校直接迁转至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及户籍部门。确有特殊情况要求跨省区任教的。需经学校审核、由省教育厅批准。

五、加强免费师范生的履约管理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免费师范毕业生要严格履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规定任期内可在学校之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未能履行协议的毕业生,要按照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并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免费教育费用为4年修读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助费三项之和,按国家实际实行的免费教育费用标准计算。毕业后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应在违约处理决定公布后1个月内,一次性向省教育厅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未满十年且未经省教育厅同意的,在离开教育岗位之日,按不足服务年限(包括离开当年)每年10%的比例一次性向省教育厅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50%的违约金。以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未履行协议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培养学校取消学籍。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免费师范生的履约行为管理,并建立免费师范生的诚信状况电子档案,公布违约记录,并记入人事档案。退还的违约金,上缴省教育厅后,再集中上缴省财政厅。

六、免费师范生毕业生要履行支教任务

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到边远贫困和农村中小学任教,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由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两年。免费师范生毕业生在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间仍然享受派出学校原工资福利待遇。地方政府和农村学校要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周转住房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支教服务期间,绩效考核为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免费师范生毕业生,方可回到原派出学校。

七、加强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培养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师【2010】3号)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生任教满一学期后,可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部属师范大学根据工作考核结果、本科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考核录取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职学习、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任教学校要对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学生给予支持。

八、建立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机制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本地区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更好地发挥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示范性作用,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中小学教师。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财政厅要建立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机制,每年进行检查并采取适当方式公布结果,对于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不力的地方,将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篇:就业和就业政策

第2章 就业和就业政策

1.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 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一定工作岗位上从事 有报酬或经营收入合法劳动。根据这一定义满足一下三个条件就是就业:(1)在法定年 龄内,并且具有劳动能力;(2)所从事的是某种合法的经济活动,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 的商品或服务为目的;(3)从事这种社会劳动可以获得相应收入。2.凡在劳动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都算就业:(1)在规定时间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2)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 工等原因,暂时没工作;(3)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 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没拿报酬,也算就业。而下述情况不算就业:(1)童工;(2)不以获得收入或营利为目的的公益劳动、家务劳动。

3.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不同结合形式决定了就业的具体形式。依据不同标准就业形式 有不同划分。按灵活和稳定程度划分,可以分为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指无固 定场所、无固定雇主和服务对象、无固定劳动关系、无稳定收入、无社会保障的小规模 经营的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分三类: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派遣就业。

4.按劳动力饱和程度分为充分就业和不充分就业。充分就业这一概念源自英国经济学家凯 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 人都能得到工作”。充分就业失业率不等于零,二是等于自然失业率。国际劳工组织认 为充分就业是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劳动年龄男子和妇女能够得到有报酬的、自由选择 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包括就业质量和就业数量两个方面。

5.就业的意义:是人们获得收入得以谋生的基本手段;是个人融入社会、使得自身得以全 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

6.在我国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没有或失去工作及职业,在一定时间 内,虽进行求职但仍然找不到工作或职业,从而失去收入的状态。7.失业在我国指城镇失业人员,主要包括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转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 指年满 16 周岁的为能升学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即没有就业经历的、新进入劳动力市场 的人口。就业转失业人员是指已有过就业经历的、又失去原有工作的人员,包括曾离开 劳动力市场现在又重新会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人口;还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企业倒 闭等原因失去工作,现又面临再就业问题的失业职工,失业的个体、私营等企业的从业 人员。

8.我国的就业方针:以充分开发劳动力资源、统筹安排城镇劳动力为出发点,依靠社会各 方面的力量,拓宽就业门路,促进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保 持就业局势稳定。

9.我国的再就业政策:(1)五大支柱:经济拉动;政策扶持;市场服务;政府调控;社会 保险;(2)六个领域:中小型企业;第三产业;多种经济形式;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务 输出;灵活就业。

10.小额贷款期限一边拿不超过 2 年,借贷人提出展期且担保人同意继续提供担保的,商业 银行可以按规定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超过 1 年。

11.职业指导对促进就业的作用主要是以就业服务为载体的。作用:一是促进劳动保障的政 策的贯彻和落实;二是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合理有序流动;三是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良 好发展;四是促进教育培训的改革。

12.职业指导师架在求职者、用人单位、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13.我国的积极就业政策:(1)经济拉动政策(2)再就业扶持政策(3)灵活就业政策(4)农村流动就业政策;(5)大学生就业政策。14.失业类型:(1)结构性失业(2)摩擦性失业(3)需求不足失业(4)季节性失业(5)周期性失业(6)隐性失业(7)自愿失业

第四篇:残疾人就业政策

skip to main1.网站无障碍声明 2.邦邦听图客户端下载 3.语音版

4.网站浏览辅助工具 5.简体版 6.繁体版 7.ENGLISH 8.设为首页 9.加入收藏 10.旧版回顾

 第二代残疾人证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事业统计管理系统 信息报送系统 邮件服务系统

首页 残联概况 领导简介 机构设置 事业发展 文献中心 政策法规 业务频道 事业统计 服务指南 简报

理论研究 维权 组织建设 康复 社会保障 就业              扶贫 教育 宣传文化 体育 国际合作 财务经济 人事 党建 信息化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就业>>研究与交流

就业优先战略下的残疾人“劳动保障型就业”探讨

2011-10-22 【字体 :大中小】 【打印】

就业是民生之本,权益之基。目前我国有残疾人8300多万,处于就业年龄段(男16-59岁、女16-54岁)的残疾人近3200万,其中农村2400万、城镇770万,城镇在业残疾人441万、不在业残疾人329万。扶持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有利于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其自身权利并体现其社会价值,使更多残疾人从依靠国家、社会和亲属救济供养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真正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在当前国家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新形势下,如何尽快实现残疾人就业由“劳动安置型”向“劳动保障型”转变,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提高就业层次和保障水平,成为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一、以劳动福利型为基本特征的残疾人就业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救贫济残,保障残疾人生活。城镇扶持有劳动能力的无业残疾人参加各类生产自救组织,对于暂时无法就业的给予救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在党和政府重视扶持下,全国各类以安排残疾人为主体的福利性生产单位一度发展到2.8万个,同时依托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等残疾人组织,帮助盲人、聋哑人参加生产劳动。自1962年到“文革”结束前,残疾人就业工作受到较大影响。“文革”结束后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集中安置为主的残疾人就业模式得到了恢复。据统计,1979年全国仅有福利企业1106家,安排残疾职工4.82万人;到1989年全国已拥有各类福利企业达4.16万家,安置残疾职工71.9万人。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福利企业增幅达20%,残疾人职工年增近5万人,集中就业成为这一时期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

1982年联合国确定1983-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制定了《关于残疾人世界行动纲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1987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城镇残疾人就业率达50%,农村残疾人在业率达到60%,分散在普通单位就业的残疾人,平均占职工总数的0.93%;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正式成立;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要求以政府为主导在全社会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1992年,国家计委、劳动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在上海等8个城市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和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试点。这些措施有力地落实了我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残疾人就业指导方针,并通过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保护措施,进一步拓展了残疾人就业渠道,丰富了就业形式。“九五”末,全国城镇残疾人就业达到331万,其中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个体及自愿组织从业占70%。

1988年,邓朴方同志在中国残联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了发展“劳动福利型”残疾人事业的论断,其核心就是把就业放在突出的位置,作为解决残疾人问题的关键、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实现残疾人劳动权益的根本,其具体内涵是政府为主导,乡镇企业、街道企业和福利工厂为支柱,有组织地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使残疾人就近就便得到服务,并解决残疾人温饱,提高其经济和社会地位,从而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

二、当前我国残疾人就业的发展特点和主要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就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劳动保障部、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人事部、税务总局、工商局、中国残联《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84号),要求进一步制定、完善有关法规和扶持政策,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全面实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大力扶持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稳定、搞活集中就业,推动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国初步形成了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和个体就业为主的多元化就业格局,城镇实际在业人数达到440万以上,农村在业残疾人稳定在1700万,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①建立了政府主导、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的机制。先后实施了残疾人事业的4个五年计划和残疾人就业配套实施方案,残疾人就业纳入国家计划,《残疾人保障法》修订、《就业促进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颁布实施,残疾人就业逐步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②就业方式更加多样,就业规模不断扩大。按比例就业覆盖面不断加大,残疾人就业的行业职种更加多样;残疾人集中就业由各级政府兴办的福利企业,扩展到各种所有制福利企业和其他福利性的事业单位;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人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10万猛增到200余万。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成为残疾人就业新的增长点。精神、智力残疾和重度残疾人职业康复劳动等辅助性就业进入探索实践阶段。

③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得到强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达到2.9万名,省市县三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达到3094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十一五”期间,共有376万(人次)城乡残疾人得到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有近50万(人次)取得各类职业资格。

④培养和涌现出一大批残疾人自强创业人和“能工巧匠”。通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残疾人达百余人,并在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为国争光,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也日益改善。

我国残疾人就业仍面临较大压力和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 ①与社会总体就业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城镇尚有近1/3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未能就业,登记失业率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残疾人就业地区差异明显,不同残疾类别就业也不平衡。②稳定性差,工资收入水平和劳动保障水平较低。城镇残疾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人数和保险种类明显低于城镇职工参保的平均水平。

③残疾人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亟待提高。各地普遍存在残疾人不能适应按比例就业岗位要求的情况,灵活就业的残疾人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也较差。

④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仍亟须改善。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残疾人仍存在歧视和偏见,就业机会不平等,同工不同酬现象还时有发生。

三、推进残疾人“劳动保障型就业”的思路和建议 “十一五”中后期,特别是以2008年为历史节点,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全国人大批准《残疾人权利公约》,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6个部委《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9号),为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残疾人“劳动保障型就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理论基础。“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促进残疾人就业提供了特殊的历史性机遇。

“劳动保障型就业”,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支持性措施,通过建立竞争性就业和保护性就业相结合的机制来实现残疾人充分就业。实施“劳动保障型就业”,有利于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并得到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主要建议如下。

1、强力推进按比例就业成为“劳动保障型就业”主渠道。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是我国法定的一项特殊就业制度,但由于用人单位认识不到位,有些地方的用人单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数额低于使用残疾人的用工成本,目前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人数不到城镇残疾人就业总数的1/3,未安排或安排比例不足的用人单位仍占相当数量;近年来作为代偿性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数量不断增长,这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但却偏离了督促用人单位吸纳残疾人就业的政策原意。必须完善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扩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这是目前残疾人就业比例最低、人数最少的领域。按比例就业制度的核心是实行岗位预留,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十二五”期间,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尽快建立完善以残疾人岗位开发、就业申报及公示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岗位预留制度,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推动各类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

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和刚性约束。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般都采取制定“反残疾人就业歧视法”和严厉的经济处罚措施来保障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而我国将各地社会平均工资作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基数,仅接近安排1名残疾人的用工成本,造成“交金不安人”用人单位大量出现。鉴于此,应加大奖惩力度,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可以提高资金奖励、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的标准;对完成安置情况差的单位,可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基数提高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4倍。通过激励机制,使用人单位在“安人”与“交金”之间作出理性选择。

降低残疾人用工成本,促进用人单位岗位开发。逐步建立完善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和职业鉴定标准,制定残疾人就业岗位开发目录,为企业提供岗位支持补贴及服务,如无障碍就业环境(工位)改造补贴、无障碍员工生活设施改造补贴,免费手语辅助服务,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及导盲犬等服务。

2、将公益岗位就业拓展为“劳动保障型就业”新渠道。当前残疾人就业的一个难点是长期失业的特困残疾人,需要由政府直接实施就业援助,开发适合这部分残疾人就业的公益岗位。例如2010年1月以援助登记失业残疾人为主题的“全国就业援助月”就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将政府购买的公益岗位明确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作为拓展残疾人就业的一项刚性政策。考虑当前残疾人就业的特殊困难,具体比例应不低于当年本地公益岗位开发总数的30%。

为促进残疾人在公益岗位上稳定就业,应保障其基本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或平均工资水平,并为其提供社会保险补贴。有条件的地方还应为其提供额外的岗位补贴,并在规划社区服务网点时,提供岗位预留和租金补贴。残疾人公益岗位开发的重点应放在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领域,将街道、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纳入公益岗位开发,享受政策优惠。

3、完善鼓励小型企业、服务业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

2007年开始实施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将安排比例和人数符合条件的各类社会单位及残疾人盲人按摩机构、工(农)疗机构、辅助性工厂等统一为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扩大了集中就业税收优惠的政策优惠面。但政策实施后也出现了新的情况,不少地方福利企业大幅减少,残疾人集中就业规模急剧萎缩。究其原因:

①政策规定按就业残疾人人头减免税收上限较低,对企业缺乏吸引力;

②政策设置了吸纳10名残疾人就业才能享受优惠的人数下限,阻碍了小企业和微小服务业企业的进入;

③精神残疾人仅能在封闭式的工(农)疗机构参加生产劳动,一些福利企业纷纷清退此类残疾人员工。

为解决以上问题,应适当调整完善有关政策规定。将现有固定按就业残疾人人头减免3.5万元/年的税收优惠上限规定,改为原政策中已有的按上一当地平均工资标准6倍的动态上限规定。这既有利于实现税收优惠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用工成本相适应,也给用人单位一定的利益空间,鼓励更多的企业吸纳残疾人集中就业。

降低福利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准入门槛,可将10人的下限修改为3-4人,鼓励小型企业、微型服务业企业和社区盲人按摩站点进入吸纳残疾人集中就业领域。

取消对精神残疾人就业的政策限制,鼓励康复后稳定期的精神残疾人实现弹性就业,鼓励托养服务机构、辅助性工厂、工(农)疗机构多安排精神残疾、智力残疾及重度残疾人辅助性就业。

4、实施残疾人创业带头人工程。从中国残联近期对相关省(区、市)的调研来看,残疾人创业带头人普遍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创办福利企业、社区服务机构、工艺品作坊,建立农村残疾人经济合作组织等方式带动残疾人就业,平均1个创业单位带动80-100人实现就业,最多可达上千人。各地都应积极扶持残疾人能人大户自主创业,带动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

对残疾人能人大户和残疾人就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应重点给予特惠性贴息贷款扶持,对福利企业合适的产品落实政府优先采购、专产专营等特惠政策,帮助此类企业做大做强。

依托地方各级残联、残疾人专门协会,整合国家及有关部门的创业就业政策、扶贫开发项目、康复扶贫贷款、创业指导培训等资源,帮助具备条件的残疾人带头创业,并通过组织残疾人创业就业合作社、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残疾人社区服务及家庭服务连锁机构等带动残疾人就业,同时将落实到人头的小额信贷、小额扶持资金由残联、残协组织采取联合担保、提供信用连保、建立贷款风险基金等方式予以整合,整体投入创业带头人项目,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扶持其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树立残疾人创业典范,广泛宣传残疾人创业能力和特殊比较优势,倡导对残疾人创业带动就业予以帮扶。

5、为自主择业、灵活就业残疾人提供稳定保障。目前城镇就业残疾人中近50%是个体就业、自主择业和灵活就业,他们的社会保险和救助问题日渐突出,就医、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存在特殊困难。对此,应在调查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予以分类指导和针对性社保帮扶。可引导非正规就业残疾人按照个人缴费能力和意愿,选择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城镇职工保险或新农保、新农合等,尽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对在城镇工作满十年以上的农村非正规就业残疾人,应享受社保接续服务,或整体纳入城镇居民养老、医疗社会保障。

6、加快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残疾人就业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做好残疾人就业服务与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突出培训促就业工作,提高培训后就业率。加强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服务效能。

将残疾人培训促就业纳入政府专项就业促进项目,围绕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就业需求开展个性化培训,实行动态实名制管理,并逐步提高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服务的补贴标准,用足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加大对中高等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应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的“双证”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见习补贴制度,提高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水平和就业率。

作者:国务院研究社会发展司副司长 乔尚奎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 李 坤

【字体:大中小】 【打印】

  

 

联系我们

网站无障碍声明 Copy©2000-2013

www.xiexieb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中国残联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 

ICP备案号:京ICP备05022942号

 

合作单位:新华网 IBM(中国)看汉科技

无障碍支持单位:哈尔滨亿时代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第五篇:最新大学生就业政策(推荐)

国家最新大学生就业政策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

二、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考或招聘,择优录用。

三、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取消落户限制。

四、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收费。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

五、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户口和人事档案手续提供便利。对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和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在此期间,档案管理机构对保管其档案免收服务费用;本人要求将户口转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按照户籍管理规定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人事、教育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本人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六、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业服务。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可组织其参加临时性的社会公益活动,或到用人单位见习,给予一定报酬。对于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工作并确无生活来源者,由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此项费用由地方财政列支。

七、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等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生,使大批动手能力强、适应性较好的高职(大专)毕业生有用武之地。对就业困难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由劳动保障、人事和教育部门共同实施“高职(大专)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费由教育系统承担,职业技能鉴定费由劳动保障部门适当减免。信息来源:政策法规网

下载黑龙江省就业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省就业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毕业生就业政策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德政办发〔2009〕9号 德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充分发挥创业带......

    下岗工人就业政策

    税务部门一贯重视和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一直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发挥税收政策的宏观调节作用的政策目标之一。从1994年工商税制全面改革以来,税务部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

    就业政策宣传

    “就业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成效显著 【出处:荣成市劳动就业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2/7/18 查看次数:38】为进一步推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就业工作群众满意度,根据省及威海......

    就业政策调查报告

    有关就业政策问题的调查报告学院:公共管理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号:20111329018姓名:邵彦摘要 2014年,中国应届毕业生的数量突破700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人才供求的结构性......

    大学生就业政策

    就业政策针对这种现象,我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国家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选调生等等。1.“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又称“西部计划”,它是由......

    2014年度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务员有关政策解答

    http://v.huatu.com 2014年度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公务员有关政策解答 更多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信息请关注:http://v.huatu.com/heilongjiang/gwy/ 一、基本政策 (一)毕业......

    2012年黑龙江省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政策(推荐)

    黑龙江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依据《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黑龙江......

    黑龙江省基本养老保险若干政策问题处理意见

    黑龙江省基本养老保险 若干政策问题处理意见部分问题 具体操作意见 黑劳社发[2007]93号 一、关于国有企业中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已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也未与企业解除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