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课题成长资源
新课改背景下关于推进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的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材、大纲,而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更新,涉及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在这场大改革中,一个多元化、有弹性、注重学生实际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新型的数学课程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如何在人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环境下,挖掘和开发我们山区课程资源的地方优势,是有待我们探索的问题。因此,我校确定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与山区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的实验课题。其基本出发点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一研究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和山区数学课程资源,开展创造性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创建的课题研究平台的积极探索,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充分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史话、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童话等丰富多彩的山区数学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结构空间,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
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与山区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结的系统,利用和开发小学数学新课程资源,能全面、系统地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数学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实验目标、实验原则及实验方法1.实验目标。(1)研究内容。①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形式多样的与人教版教材教学所需的配套课件,丰富教学资源。② 结合一至四年级人教版教材,利用本地素材提供并编辑相关的数学史话、数学故事、数学童话,增强数学教学中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③ 依托课程改革,充分利用并开发课程资源,使教学走向综合化,科学化。④ 研究与整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与山区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对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2)研究目标。设想利用和开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作用于数学教学,能全面、系统地调整、改善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数学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验原则。(1)开发性和包容性原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中检测方法,采集和容纳各类事例资源、利用各种开发方式及数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2)继承性与创新性原则。山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改进过去教学内容、方式、手段构成的教学模式,在继承适合本地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介入多媒体的教学及交互化教材,使数学新课程实施成为多元化的信息交流载体。
数学童话、数学史话、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等四个小组,采取边收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验,再加上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制作形式多样的CAI课件,借助媒体技术,把静态枯燥的教学材料融入三维空间,产生最佳的教学情境,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是与日常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紧密相联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重要性。1.重点实验,初步探究《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与山区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的可行性。(1)为了探究《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与山区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的可行性,我们分四个板块集中进行了重点实验,实验时,实验班针对某些数学知识点设计,并完全按设想的目标进行教学。在实验中,生活中的数学组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① 用真实情境——实物展示、现场实践来承载数学。
如在学习“千克和克”的知识时,实验教师先让学生亲自去商店、市场、与妈妈买菜等活动感受物体的重量单位,然后到学校相互交流,体验千克和克相互的换算;如有2包食盐,1包500克,2包是1000克,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从生活中学会了克和千克的概念,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② 用模拟情境体验教学。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实验教师采用模拟情境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把座位按厅左、厅中、厅右摆好,让学生从买电影票、找座位看电影
态向兴奋状态,由兴奋状态向理性状态的转化,促进了概念学习的有效进行。实验老师用跟踪比较法对一名原来后进的学生两年来的发展进行检测,随着实验的深入,这名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独立探究能力以及生活实践能力等四方面都由后进转变为先进。实验结果表明,借助数学故事,既开拓学生视野,又激发求知愿望,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扩大实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相关的数学童话、数学史话、数学故事、生活中的数学整合起来,进行了不同知识类型课题实验的研究。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交互式活动,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时空,这是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将该项实验在全校教学中全面进行推广。
我们的实验老师从刚起步时的少数几位,逐步发展到目前接近20人的实验团队,我们的实验队伍也正在不断壮大。我们课题组还经常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与其他课题组的实验老师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如六年级的“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选择学校附近路口各种动态车辆为题,制成录像带,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搬到课堂上,学生感到既亲切,又好奇,积极性很快就调动起来了。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尝试和整理各种车辆运行的数据。通过尝试和对比让学生借助录像资料进行统计探索,既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对比班,只用了一幅挂图让学生去收集数据,由于挂图是静态的景物,
话、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童话,全面进行实验,充分挖掘山区资源,全面整合并编写了《课题实验素材集》、《实验教师论文集》和《课题实验研究活动汇编》,还积累了课题实验课件精选。这次实验为我校的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部资源,满足了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方式的教学需要。2.探究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与山区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两年来的课题实验,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魅力所在。我们从数学故事、数学史话、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童话的研究中逐步探究和构建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与山区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的途径。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采取了重点实验与系统实验相结合的形式,以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为主进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教学示范。实验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通过实验活动,全面提高了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经验得到丰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懂得了根据教材挖掘山区小学数学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变为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活动,使实验老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通过两年来的实验,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口头表达、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多种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参加实验的班级期末综合测试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该课题的实验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小学数学学科教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名称: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
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的学生
课题组成员:负责人:孔慧霞
组员:张静马东霞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错误”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出现违反教学结论或数学方法的现象。数学错题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学生看错题目,画错图形,抄错数据,遗漏单位,失落答案等,这都是我们教师最棘手的问题。原因究竟何在?首先可能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与学生认知的矛盾,作业要求不规范等;其次是因为学生粗心或听课不认真,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学得不扎实;最后或许是做题步骤不规范,审题失误等。归根结底:一方面是说明学生缺乏找错、记错、认错、辩错和改错的主动性和能力;另一方面很大原因是我们老师缺乏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有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思维误区的预见性,不能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而且不够重视错例的反思、归纳和整理,教师学生都没有把错题当成一种有效的学习资源,认真对待理开发利用。最终导致学生一错再错的现象,远远高于不会做而错的现象。
短板理论者认为:一个木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这个定律被称作木桶原理或短板理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最薄弱的地方是提升价值最大的地方,小说《明天战
争》中主人公常说的那句话“问题解决了多少、战斗力就能提高多少。”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要将错误收集起来,对错误进行分析研究,及时的作出相应的判断,设计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正确和错误中不断的进行反思、辨析,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减少错误的产生。因此我觉得教师、学生都应重视数学作业常见错题分析研究。探索学生数学常见错题出现的各种原因,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师的后续的教学起到提前预知学生错误的作用,有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决定尝试开展“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这一课题。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通过师生共同记录错例、分析探索错例,对错例进行反思和整理,从而有效的避开错误“陷阱”,显著提高防错能力和解题的准确率,最终寻求一条减轻学生学习数学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希望通过对学生出错的现状、原因及不良影响的分析和研究,把错题当成一种学习的资源高效率地开发利用学生的错题资源。探索出一套适应学生学习、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方案,减少学生作业的出错率,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是大有裨益的,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的错例分析研究是小学数学教师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课堂练习,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各种测试试卷中的习题中,出现的、常见的并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错例展开的,为寻求错例出现原因和解决策略而进行的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常见错
例”指学生作业出现频率较高,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重点考察的、学生又易错、易混淆的问题。而不是偏题、怪题,只有通过对这类错题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找错、记错、认错、辩错和改错的主动性和能力;教师把这类常见错题作为辅导学生的典型例题展开讲练,让学生感悟、积累、提高。
我们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对于学生的错误,分析出错原因,针对出错源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探索出一套适应学生学习、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方案,减少学生作业的出错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我们教师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完善我们的教学。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的错例分析研究是小学数学教师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课堂练习,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各种测试试卷中的习题中,出现的、常见的并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错例展开的,为寻求错例出现原因和解决策略而进行的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常见错例”指学生作业出现频率较高,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重点考察的、学生又易错、易混淆的问题。而不是偏题、怪题,只有通过对这类错题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找错、记错、认错、辩错和改错的主动性和能力;教师把这类常见错题作为辅导学生的典型例题展开讲练,让学生感悟、积累、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2年10月——2013年9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学习小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查阅相关文献,搜集各方面资料,讨论完成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6月)
1.尝试实验阶段(2012年12月——2012年2月)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具体实施计划;
(3)全体课题小组成员分头行动,从学生的作业、课堂练习、平时检测等方面着手,找出学生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错题收集到一起进行整理、分类。
2.反思调整阶段(2012年3月——2013年5月)
(1)回顾反思第一阶段的实验结果,及时调整研究内容与策略;
(2)分析交流。小组成员召开座谈会,论述自己的研究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
(3)开展第二轮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讨小学数学作业中动态生成资源的利用策略;
(4)以教学札记、案例、论文等形式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
3、实验完善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1)实验研究。结合课堂教学,研究规律,提出学生数学错误资源化的教学策略,撰写专题论文。
(2)将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完善课题,将实验成果推广到全校各年级数学教学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9月)
(1)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搜集、整理、汇总本课题的典型个案分析以及学生的学习体会。
(2)对各种课题研究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提出鉴定申请,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成果论证,做好结题工作。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的成果预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论文对这些问题进一步阐述,提出有效的策略
2、结题报告公布研究成果
课题成果的呈现: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结题报告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
——学习方法研究
一、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
二、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
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
④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的策略研究。⑤实施本模式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四、实验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销蚀。单
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在观念的转变的更新中,首先应坚决贯彻《课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学习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景观。其次,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与题海大战,而是通过讨论、钻研、发现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习,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五、实施步骤
⑴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
⑵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顺利开展。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不同措施,实施验证。
⑷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每月、每学期开一次实验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⑸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协调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
⑹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信息的沟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经反复实践、总结、完善,逐步形成“探究——交流” 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⑺聘请专家指导认定,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六、实验的组织及管理:(1)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
(2)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实验教师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进行互听互评活动。
(5)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石岗完小教研课题研究
单 位:_ 石岗完小__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
法研究
学科分类:_ _数 学 __ 课题负责人:__ 康国民 _ 申请日期:_ _2012.10 _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
一、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
二、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④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的策略研究;⑤实施本模式教 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四、实验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销蚀。单
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在观念的转变的更新中,首先应坚决贯彻《课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学习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景观。其次,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与题海大战,而是通过讨论、钻研、发现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习,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五、实施步骤 ⑴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⑵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顺利开展。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不同措施,实施验证。⑷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每月、每学期开一次实验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⑸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协调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⑹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信息的沟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经反复实践、总结、完善,逐步形成“探究——交流” 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⑺聘请专家指导认定,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六、实验的组织及管理:(1)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2)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实验教师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进行互听互评活动。(5)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小学二年级数学如何把口算与笔算综合运用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现存问题及研究意义)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学生必须经历口算到笔算的过渡阶段,但是笔算是基于口算的基础,才能够开展的,二年级上学期虽然安排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但是它们是建立在口算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孤立地去处理笔算,要把它们同口算联系起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比较口算和笔算两种算法,让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根据这种联系发现他们在计算方法上的共同性。再次,在笔算中特别是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中,凡是能口算的要鼓励学生口算,将两种计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其计算能力。
二、研究的实施(对象和范围;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等)研究对象:二年级小学生。
研究范围:有关低年级加、减、乘、除的口算、笔算的内容。课题研究步骤和时间
(一)(2011年10月)准备阶段
查阅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课题相关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确定研究课题,填写“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申请表。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为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二)(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实施阶段实施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1.调查摸底:通过测试、谈话、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口算和笔算能力的现状。2.分析原因:对测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口算和笔算存在的问题,分析出错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3.确定口算和笔算能力较弱的个案,做好个案分析研究,及时记录、整理资料,写个案分析。4.将对学生口算和笔算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记录、整理、反思,为撰写论文积累素材。
(三)(2012年7月至9月)总结阶段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1、“对口算和笔算再思考”的论文,2、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通过对二年级学生笔算和口算能力进行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2)个案分析法:通过教师结合自身计算问题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制定解决的方法,最终形成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3)经验总结法。在对计算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让课题能够得以推广。
(4)行动研究法: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具体方法如下(1)吃透二年级数学教材,了解小学阶段的计算内容。(2)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寻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3)关注每一个孩子,把握弱势群体,使他们不失去学习的自信心。(4)出多种形式的计算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并调查研究。(5)利用
课前2分钟对学生进行10道听算或10道口算的训练。(6)定期抽时间对学生进行速度和准确性的登记和对比
三、研究的内容(研究目标;实验假设或理论依据;关键词的界定)等
研究目标:
1、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出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和效率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有效方法使学生对计算引起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课题研究的内容:
1、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口算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安排些口算和笔算的习题,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逐步掌握口算笔算的方法; 并且让学生适当地说一说口算和笔算的过程,以加深对口算和笔算各自算理的理解;(3)练习中要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口算和笔算产生浓厚的兴趣。
2、学生计算出错类型以及原因的调查。
3、制定“提高二年级学生计算速度和效率”的计划科学设计训练方法,巩固提高口算和笔算的能力
理论依据:
1、教学大纲明确指出: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和表内乘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正确、迅速。
2.数与计算在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掌握一些粗浅的数与计算的知识,才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客观事物,才能比较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期,数与计算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成人期,计算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
3.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5%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
关键词的界定:
口算与笔算相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提出的要求是“熟练、正确和会”,在本年级段100以内加减法笔算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2—3题,平均错误率在4%以内,表内乘法口算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平均错误率在4%以内。提高计算正确率就是通过熟练并优化算法、形成良好计算习惯、熏染认真细心情感使学生达到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减低错误率。
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使用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年龄,认知,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根据课程标准研究小学提高低年级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计算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人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速度和准确的把握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在读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就接触过一些课题研究,因此对课题的研究有些了解。现在以自己所任教的小学二年级数学的课堂观察、访谈和提问为基础,通过对二年级学生的课堂观察,以及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访谈进行课题研究。
五、课题成果呈现的形式:
1.撰写研究论文
2、个案分析研究
3、学生作业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