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课题

时间:2019-05-13 01:1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课题》。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课

方 案 总 结

陈波飞

2006年10月—2007年7月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在课堂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现象:

1、树上有12只鸟,飞走了5只,还剩多少只?答案是17只。

2、王奶奶家养了15只鸭子,8只公鸡,32只母鸡,王奶奶家共有多少只鸡?学生的算式时15+8+32等等。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觉得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从小学低、中年级开始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很有必要。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低、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生动有趣的,我们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整合教学内容,使新知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计算、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展示生活化。

2、对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研究。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

课堂练习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要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把数学知识成功的实践到生活中去,教师的前提就是要精心的设计课堂练习。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练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要能直接反映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4、对课堂上教师语言的研究。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教师在语言上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即教师是学生的” 翻译”。

在课堂上,我们现在迫切要做的是:应该告诉学生各种数据的来源,背景,让学生知道各个数据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好的老师必须能把学科内容成功的”翻译”成学生的语言,用学生的语言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学习。

5、在数学应用方面的研究。

如何将数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它们之间有什么作用。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例如:在学习分类后,拿出一些生活中的用品让大家分一分,在学习了小数后,组织学生进?quot;逛超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乐于创新。

教师应该适时组织学生参与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多给学生创造一些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并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大胆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实践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调查分析学生情况,制定课题方案和计划,(二)研究的实施阶段

课题研究的实施分三个阶段。

1、课题实验的起步、探索。(2003年9月-2004年7月)

(1)学习《数学课堂教学论》,转变本组成员意识,提高认识,努力形成”学习―认识-实践”的格局。

(2)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

(3)根据研究方案和计划,在实验班级开展研究工作。

(4)适时召开课题指导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

2、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

(1)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

(2)认真备课,组内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怎样更有效的体现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3)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期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

3、课题实验的后期深入。

(1)研究活动展示:课堂教学展示。

(2)结合研究活动,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收获,约请专家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指导,以答疑难、指问题为主。

(3)结合课题,精心设计二次数学教学 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

(4)收集好研究资料,配合课题做好阶段总结。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最终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表达。

五、预期研究成果

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实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3、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一条”低、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之路。

六、实验的成果形式:教案设计;教学模式课例;数学实贱活动;有关教学模式的论文;课题实验报告等。

2006年10月

以例导思 由例及类

――课题阶段性成果(1)

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技能的训练、智能的培养,往往要通过例题教学来进行。为了完成好这些任务,我们在例题教学设计时,要做到数学生活化就必须遵循以下两点:

1.以例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例题的思路和解法。2.由例及类。能解与例题同类或相关的题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例题教学设计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考虑:

一、温故引新,实现知识的迁移

数学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后面的例题往往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因此我们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的生长点,将有关的旧知优化组合,引导学生利用旧知探索新知。如通用教材六年制第十册“约分”的例题引入,就可以设计以下的一组训练题。1.什么叫互质数?举例说明。2.说出下列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有哪些公约数,最大的公约数是几6/

10、8/

12、12/

18、30/60。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根据。15/20=3/()=3/(),2/3=()/24,16/32=()/16=()/4=4/()=1/()。第1题是复习互质的概念,因为约分的目的就是要把可约的分数化成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最简分数)。第2、3题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为掌握约分的根据和方法铺路搭桥。学生在学习例题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旧知进行迁移类推,比较轻松地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包括迁移,而影响有意义学习和保持的认知结构的主要变量有三个,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清晰性)。

以上训练正是借助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稳定性,变未知为可知,实现知识的迁移。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在运用迁移规律时,要注意起固定作用的旧知和新知的可辨别性,为了防止负迁移的干扰,要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以免学生因新、旧知识的相近或相似而产生混淆。还要通过及时反馈纠正错误、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来增强同化、扩展新的认知结构的稳定性、清晰性。

二、指导分析,掌握解题的思路

在例题教学后,有时会听到学生说“听是听懂了,就是不会做”,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参与分析思考的过程,不重视教学生怎样思考。要改变上述情况,教师必须要从“解题者”和“主讲者”转变成“引导者”和“组织者”。如教学稍复杂的整数应用题(通用教材六年制第九册第38页例1),“红叶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学生思考的难点主要是不易找到两个中间问题。在指导学生分析时除了要理清思维的程序,按照解题步骤解答外,还要着重抓以下两点:1.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深入理解题意。利用线段图形象直观的特点,启发学生看出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关系。2.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来分析数量关系:①从问题看:根据“剩下的要3天做完”和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可以看出,先要求出“剩下多少套”这个中间问题。②从条件看,根据“平均每天做75套”和“已经做了5天”可求出中间问题“已做的套数”,再用“计划做的660套”减去“已做的套数”,便可求出“剩下的套数”。于是沟通了已知与未知的内在联系,得出教材中的解题思路:“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先要求出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要求还要做多少套,先要求出已经做了多少套。”例题中的这一结语,其实是分析综合的结果,只有以例导思,让学生参与寻求解题途径的过程,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回顾深化,产生触类旁通的效果

美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总结出的“怎样解题”四个步骤中的第四步是回顾。他要求在检验后还要做到以下两点:①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得出这一结果吗?

②你能把这一结果或方法用于其它问题吗?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在例题教学中常采用的变式深化。如通用教材六年制第十二册按比例分配例1:“农业专业组计划在240000平方米地里,播种粮食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了多少平方米?”一位老师在让学生对例题解答检验后,又引导学生想出了两种解法:①归一法,240000÷(3+2)×2;②用方程解,设每份为x平方米,粮食作物3x工平方米,经济作物为2x工平方米,3x+2x-240000。从而沟通了归一问题、分数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按比例分配这四种问题之间的联系。接着为了把例题的解法进行推广,又将题目中的“播种面积的比是3:2”这个条件进行变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把播种面积的关系改变成如下五种形式,①粮食作物是经济作物的3/2,②粮食作物比经济作物多1/2,③粮食作物是经济作物的3/2倍,④经济作物是粮食作物的2/3,⑤经济作物比粮食作物少1/3。经过这种形变质不变的训练,不仅能深化对原例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产生由例及类、触类旁通的效果。当然并不是每教一个例题都要变条件、变问题,一定要因人因题灵活处理,否则会适得其反。

四、相机渗透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一种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

大纲中也明确规定,小学数学教学要渗透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在教学通用教材六年制第十 二册正比例例

1、例2,完全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及时渗透函数思想。渗透时可采取如下的方法:1.充分利用例题中的表,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种相对应的量是怎样变化的,从而弄清什么叫“相关联”的量。8.组织学生讨论两种相关联的量中,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3.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每个表里的两种量不论怎样变化,两种量中上下相对应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是一定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再抽象出用字母表示的正比例关系式:y/x=k(一定),渗透函数思想中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而变化的相依关系。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实际上是由例及法、由例及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新视角和新举措。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增强渗透的意识,又要把握好尺度。做到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五、突出重点,处理要详略得当

数学教材的例题,大多数以题组形式出现,形成了一个个系列。如果我们能弄清例题之间的关系,明确例题的编排意图,就可以做到详略得当、取舍合理。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背景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使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觉得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从小学低、中年级开始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很有必要。

二、理论依据及实验假设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本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

3、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要求我们从现代社会发展变革和人自身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学校教育。要求教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个性品质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创新教育要求把课堂换给学生,给学生创新的空间。因而陈旧而僵化的课堂教学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没有课堂教学生活中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对于师生双方无异于精神的劳役。

基于以上理论,我提出了如下的实验假设: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三 研究的内容:

从课题确立到现在也已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努力着、探索着,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教学中,在不违背教学宗旨的基础上,应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是从生活中而来的。

例如我在教《乘法分配律》时我就以学生最为熟悉的买卖问题并结合学校正在增订的校服来引入新授的内容,对于买东西学生是最熟悉不过了,所以一下子说了好几种买衣服的结算方法,但同时又让学生清楚的看到不论这样买花钱是一样的这样就得到了等式从而找到规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更清楚的看到数学就是从生活中来的,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例在教加减法的速算法过程中,有这样一个例题:324—199,学生对于减去200的同时要加上1的算理,难以理解,我就在教室里创设这样一个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情景:我当顾客学生当营业员,我带324元去买一盒199元的补品,我付给营业员200元(先用324减去200元),又找回1元(再加上1元),因此多减的1要加上。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使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生活经验的支持,提高了解题技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教学内容,体验生活实践。

2、对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研究。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每次考试结束让教师们感到痛心的就是概念题失分概率最高,追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某些概念的内涵不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些概念的含义呢?我觉得不妨给学生提供一些丰富的、现实的为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构建新知,在生活化的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实践感知,参与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概念才不会乏味,这样的知识学生才会感到有趣、有味、有价值,才会学得扎实。如对于长度单位中的米、厘米、分米,学生能理解,而千米的认识就困难些,从和米的关系只知道1千米=1000米,那它究竟有多长?学生心中还是模糊不清,作为教师的我就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先告诉学生操场一圈有400米,1千米有二圈半,请学生跑一跑看要几分钟,然后请学生估测学校门口的水泥大道有多长,—250米,然后精确测量一下,这样有层次地展开对1千米这一概念的感知、体验,让学生在喜悦中积累了250米、500米、1千米的丰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抽象感、陌生感,使学生感到数学概念原来就是这样活生生、丰富多彩而与生活又是那么地联系紧密。

3、对家庭作业设计的研究。

课堂练习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要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把数学知识成功的实践到生活中去,教师的前提就是要精心的设计课堂练习。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练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要能直接反映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例:在学生学习完小数的加减法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请同学们调查你所感兴趣的几样物品的价格,再根据调查内容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现在开了很多的大买场,很多大买场实行会员制,商场里的产品有会员价和非会员价,有同学在乐购超市对几样物品进行了调查。

计算一下三种物品非会员价为4.50+2.95+8.80=16.25元,会员价为4.35+2.80+8.50=15.65元,比较一下会员价比非会员价便宜16.25-15.65=0.60元,看来如果经常到乐购超市买东西,办一张会员卡是比较省钱。做完这道题后有的同学甚至建议爸爸妈妈去办一张会员卡。

我觉得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运用于生活。从这个作业中看到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的信息,利用已学的知识加以计算,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觉得教师设计的习题应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学以致用,尽量避免让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无意义的练习。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四 取得的成效和反思

我能根据在课题研究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写了《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和《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的论文,在上完《面积与面积单位》后写了《让数学融进孩子们的生活》的案例,并编入校刊。当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A 自己的教育理论有待提高。实验推广过程中,自己发现了一些问题,却没有及时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使一些可贵的发现就从身边溜走了。

B 缺少丰富的活动充实研究。

C 数学生活实践课的开展要走向课堂外、走向社会,那么如何取得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的合作,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以上是我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点提高与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研究中我还将一如既往,不断探索,继续钻研,为这一课题的继续实施进一步努力。

2007年6 《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教学案例

情景说明:

复习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分数除法应用题是第二单元分数除法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而整理和复习则是对本节应用题知识的梳理、比较和概括。如果只让学生做—练—做,这样学生毫无兴趣同时也无法展开学生的思维。如按教材P56面所设计的复习题进行整理教学,则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所设例题牛郎星、织女星的距离远离学生实际,学生倍感枯燥,那样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练习,孩子们的主动探究得不到体现。

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引导学生从实践出发,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成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设计及思路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课:

新课程要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环境。所以,本环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为载体,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情境生动的展现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设计如下:同学们,国庆放假期间你同爸爸妈妈一起逛过街吗?我在假期中也逛过街,看见许多商店打出很多广告宣传语,老师带来了一个。请看:(课件显示)“好消息,国庆期间本店所有玩具一律七折出售!”

(课件)七折出售换种说法就是“现在售价按原价的7/10 出售。” 学生读这句话,说说从中知道了些什么?

课件继续显示小明购买遥控汽车的场景引入教学。

二、整理探讨:

《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生通过用生活中的事例创编应用题,整理探讨,发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 设计如下:

1、学生利用信息,编成一道应用题:某种玩具汽车现在一辆卖140元,现价按原价的7/10 出售。这种汽车原来一辆卖多少元?

列式:140÷ 7/10 =140 × 10/7 =200(元)

学生说思路:原价×7/10 =现价140元,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根据除法的意义,用除法列式。还有其它解法吗? X × 7/10 =140 学生说想法:因为原价的 7/10 是现价140元,设原价为X元,由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列出方程X × 7/10 =140

2、课件继续显示:这位店老板他只标出了“原价200元”,又能求出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成一道应用题吗? 原价200元,现价占原价的 7/10。现在一辆多少元? 学生列式并说理由:200 × 7/10 =140(元)

已知单位“1”原价200元,求200元的7/10 是多少,用乘法。

3、如果某种玩具汽车原来售价200元,现在售价140元,现价是原价的几分之几? 140 ÷ 200 = 7/10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

4、学生小组讨论,这三道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汇报、老师小结:这三道题都以原价为单位“1”,都是

原价 × 7/10 =现价。第一题已知单位“1”的7/10 是140,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方程或根据除法的意义直接用除法解答;第二题已知单位“1”,求单位“1”200元的7/10 是多少,由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计算;第三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三、知识反馈:

练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使学生乐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基本训练:

课件显示一段新闻摘要:世界耕地面积约有1600万平方千米,我国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而我国人口却约有13亿,中国人了不起,以这么少的耕地养活了约占世界 的人口。

学生从提供的新闻信息中提炼资料,组成以下两道应用题,同样要求学生自己解答,能说清思路?

①世界耕地面积约有1600万平方千米,我国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我国耕地面积约有多少万平方千米?

1600 =128(万平方千米)

②我国人口约13亿,约占世界人口的,世界人口约有多少亿? = 65(亿)

说说由这则信息,你有什么感想?

2、发散训练:(课件出示线段图)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以下要求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答:

②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共获金牌32枚,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③告诉大家中国跳水队夺得6枚金牌,占中国所获金牌总数的,你能求出本届奥运会共产生了多少枚金牌吗?说说你的想法?

四、评价、总结:注意进行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

教学反思:

1、课的开始创设情境,以现实的素材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汇编成与课本P58类似的那三道分数应用题,然后解答、比较、分析、概括,这比单纯出示此三道例题再整理比较效果好得多。课中间的习题完全重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整理、分析、观察、联想,将获得的资料、数据转换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既达到了我们复习巩固的目的,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2、这节课试讲加上在市里比赛的那节,一共讲了六遍,遍遍都有新感觉。由于各班数学教师分析应用题思路的不同以及学生基础的不同,出现了很多会做不会说,理解题意但阐述不清,学生知识面不宽,无法将数学完全生活化或由资料发现数学之外的一些问题。

专家点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大胆处理教材、改革教材,在各个环节的教学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在这节策略开放、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的复习课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应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教学工作 总 结

本学期,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师德表现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及党员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业余不从事有偿家教及第二职业。本学年度全勤。

二、教育教学情况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用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一年来,我在学校开了一次公开课.是老教师公开课,通过开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一年教龄公开课受到各位老师及领导的好评,。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7、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的语文教学工作能以上级精神为指导,以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突出五年级教材特点,并结合本班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期初工作计划顺利开展。

课前,能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备好每一节课。课后布置作业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教学时,能尽量采用最好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找问题、思考课后题),坚持课前预习,并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在学习课文时,大胆质疑,我充分鼓励,并根据问题的难易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小组讨论或全班争论,我当引导者,最后还由个别同学上来做总结。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排除学生作消极听客的现象,而让他们成为积极的求知者和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生的主人,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既符合了教改特点,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为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教学中尽量利用直观教具,如挂图、生字卡片、插图、幻灯片等进行教学。并让学生动手实践,如让学生预习生字后,拿生字卡片提问音、形、意,指导全班齐读,既锻炼了胆量,又训练了说话能力,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时能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四、在教学过程中,能渗透德育。充分利用教材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当然,五年级刚接触到阅读和作文两个方面的难题,我在这两方面的训练力度还不够,有待于下学期的进一步努力,相信一定能使这两方面的水平有大的提高。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惠州市洛塘小学

二年级

陈丽婷

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后有什么用处呢?学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思想品德,可以学会做人的基本规范;学科学,可以对这个世界的原理有所了解,那么学数学呢?小学数学应让学生能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起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呢?我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情境一数学模型一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现在我使用的是北师版二年级的数学教材,当学生学到第二单元《购物》的时候,我设计了如下生活情景:假如我们来到了文具店,你想买那些文具?这些文具多少钱?你带了多少钱? 围绕“购物”这一主题我设计了这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了丰富的实际生活的内容。同时这样也能使学生 在实际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景时能想起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二、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普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际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如果老师在教导小学生学习的时候使用抽象的数学术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反过来,老师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那么这样会使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我把它说成“角的兄弟姐妹”,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又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等等一系列有生活趣味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又有用。

三、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通过把数学经验生活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来自我身边的生活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例如,我在教导学生学习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的《测量》时,让学生自己拿出尺子量出课室里的物品的长度,自己体会物品长与宽的长度比例,然后让学生测量自己家的厨房、卫生间等的长度。又每单元的知识学完后,我还组织学生说说本单元所学知识与我们生活中哪些问题有关,你可以怎么运用学到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让学生展开想向的翅膀,吸引学生的参与,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课标 生活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素质教育开展至今已有若干年头,各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都在摸索中前进。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很重视素质教育,结合岗位,笔者对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情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浅析,对小学数学的有力开展做了一些探索。

1.新课改文件指出数学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和环节,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中进行必需的计算、推理等日常操作,同时数学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赖以发展的思想和方法,是其他技术进步的基础。利用生活中的情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让小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成数学理论和模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在生活中对数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深化,容易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

2.利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能将生活进行抽象化概括,让小学生从心里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理解力有限,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使用一定的教学策略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形象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起来也更加有激情、有活力,效率也更高,效果会更好。

3.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例子、场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对于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如果数学老师在讲课中,将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小场景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并让他们在一定的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了减少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发生,相关教育工作者从小学开始就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无疑将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对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在生活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有益探索。

第五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验方案课题第一学期研究计划

本学期是科研课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的第一学期。根据课题方案及实验教师、实验班学生实际,特制定本学期实施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二、工作思路

坚持科研为本,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改革意识,扎扎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向“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以培养学生数学生活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科研管理和研究体系。

三、实验步骤:

(一)、形成阶段:

(1)、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2)、进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工作。

(3)、制订实验方案,进行申报工作。

(二)、实施阶段: 三月份:

(1)、召开全体实验教师参加的课题会议,布置本学期的课题实验开展及实施计划。

(2)、根据中心组的实验计划,结合实验进展情况,制定本学期实验计划《按月》。

(3)、课题领导小组下到部分实验班随即听课,与师生座谈交流,调研课题进展情况。

四月份:(1)课题实验展示课,实验教师互相听评课。(2)、实验教师参加中心小学观摩课听课。

五月份:(1)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误区、反思等各方面进行交流。

(2)、实验教师参加中心校开放周听课活动。(3)、上交一篇课题实验论文进行交流。

六月份:(1)、从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的的意义、能力培养、课堂实例、误区、反思等各方面进行交流。

(2)、通过面试采集数据,与其它非实验班级进行对比,了解实验进展及成效,及时进行反馈。

(3)、期末召开全体实验教师总结会议,实验教师上交课题阶段总结。

四、实验的目标:

(1)、构建“(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2)、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数学特有的数感、符号感和空间感等。

(3)、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和技能去分析、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能力。

(4)、通过研究,激发数学教师教学和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执行者、探究者,深深地感到,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把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更深入的......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江西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完成日期 2014年3月24日 ----------江西师范大学---------- 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石洞小学 王会 内容摘要: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问卷调查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问卷调查表 1.学习新内容前,你能主动预习课本吗?( ) A、每次都预习B、经常预习C、有时预习D、基本不预习2.对于新学的内容,你能很快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结题汇报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实验报告 —— 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确立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