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一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一
(中公江西教师网http://jx.zgjsks.com/)
【江西教师考试课程-80元优惠券免费领】
【教师资格证笔试通关班】两门连报880。协议班2380,两科不过全退
【全程无忧协议班】只需18800元,教师招聘笔试不过退15000,面试不过退10000。并赠送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课程
1.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2.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3.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4.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6.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7.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8.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9.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10.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11.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12.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13.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4.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15.岁寒三友:松、竹、梅。
16.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17.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18.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19.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20.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21.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22.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3.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24.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25.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6.《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7.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8.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9.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30.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31.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2.三代:夏、商、周。33.三原色:红、绿、蓝。
34.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35.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36.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37.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38.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39.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40.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更多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动态关注:2014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班】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本文由中公江西教师网提供
第二篇:山西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二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山西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二
1.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2.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3.五音:宫、商、角、徵、羽。
4.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5.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6.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7.五行:金、木、水、火、土。
8.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9.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0.五谷:稻、麦、黍、菽、麻。
11.五彩:青、黄、红、白、黑。
12.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13.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14.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15.五官:耳、目、口、鼻、身。
16.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17.五味:甜、酸、苦、辣、咸。
18.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9.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20.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书、数、射、御。
21.诗经六义措:风雅颂、赋比兴。
22.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23.六畜:马、牛、羊、狗、猪、鸡。
24.科举考试中的五魁:各级考试的第一名。
运城中公教育
本文转自运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
第一部分 教材教法与教案
第一章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 第二节 语文教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运用能力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
第三章经典教学案例与教案设计展示
第二部分 专业知识
第一章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第一节 文言实词与虚词 第二节 常见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第三节 文言文的理解 第四节 古诗词鉴赏
第二章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第一节 现代汉语 第二节 汉字 第三节 词汇 第四节 句子 第五节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第三章文学概论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二节 文学活动 第三节 文学创造 第四节 文学作品 第五节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
第一节 现代文分析与理解 第二节 文学作品鉴赏
第五章写作基础
第一节 写作概述 第二节 常用文体写作
第六章中外文学史
第一节 中国古诗词赏析 第二节 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 第四节 外国重要作家作品赏析
第一部分教材教法与教案
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基础知识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初中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真题点睛
语文课程是()与人文性的统一。
A.工具性B.思想性
C.政治性D.情感性
【答案】 A
【名师点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第二节语文教学基础知识
一、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又称讲述法、评点法、讲演法等,是教师依托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
优点:教师可以有效地驾驭课堂,充分把握课堂的节奏,系统深入地传授新知识。教师的语言表达、逻辑思辨能力会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和快速记录的能力。
缺点: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讲授法侧重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说的能力与写的能力不能充分得到训练;学生处于被动“听”的状态,很容易陷入课堂倦怠。
讲授法的应用要点:教师讲授的内容要难易适中,知识量要恰当。教师的语言要逻辑清晰、生动、富于感染力。讲授中可以穿插其他教学方法,避免课堂气氛沉闷、单调。
(二)提问法
提问法也叫问答法、谈话法等,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掌握。提问法是以师生对话形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
优点:问答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快速把握问话要点,敏锐思考,迅速作答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修正自己的教学安排。
缺点:采用提问法,知识的脉络不够清晰,有可能肢解知识的整体性。提问法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其中,大多数同学有可能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提问法的应用要点: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计划,不可“天马行空”,没有安排。问题的难易要适中,不要太简单也不要过难,尽量使大部分同学能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调动学生的思考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作出恰当的评价,评价语言要真诚,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以确切的语言加以总结。
(三)讨论法
教师指导学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课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并进行争论、磋商,以提高认识或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为讨论法。讨论前,教师要列出讨论题目,提出讨论要求,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做好充分准备。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始终紧扣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疑点,要以谦虚好学的态度,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认真做好记录。讨论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对各种不同观点和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并进行必要的说明。
(四)练习法
通过教师布置课堂及课外作业,有意识地针对某一教学目的,反复操练,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叫做练习法。练习法包括说话练习、解题练习、口头练习、书面练习,还有问答和操作练习、课内练习、课外练习等。采用练习法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根据目的决定采用何种练习方式。采用练习法要有周到的计划与适当的步骤,难度要适中,同时也要及时地检查与认真地总结。
(五)演示法
教师通过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称为演示法。演示法常配合其他教学方法一起使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采用演示法要有明确的目的。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方面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以达到演示的目的。
(六)朗读法
完全按照给定的文字材料,正确地应用语音知识,辅助以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诠释文字材料意境的口语表达方式称为朗读法。采用朗读法,首先要精选文字材料,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或朗读训练,训练如何控制语调、语速、如何停顿、如何把握节奏等。
(七)背诵法
学生完全脱离文字材料,通过记忆,将文字材料再现的口头表达方式叫做背诵法。采用背诵法,既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采用背诵法时,要教授学生一些背诵的方法。
(八)听写法
听写法是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一般来说,在听写时,都是教师念一个词,学生写一个词;听写结束后,再由教师进行批改,让学生进行订正,然后再批改、再订正。这样的听写形式操作简单且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被动、机械地重复是听写形式的最大缺点,它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真题点睛
教师通过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称为()。
A.讲授法B.提问法
C.练习法D.演示法
【答案】 D
【名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了解,是常考点,考生要重点掌握。题干所述为演示法的概念。因此本题选D。
第二章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
第一节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运用能力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及其确立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
在教育界,不同教育家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罗恩特里的三大分类,他将教育目标分为“求生技巧的目标”“方法目标”“内容目标”;布卢姆从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又分为若干层次。“认知”领域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可以分成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品格形成五个层次。“动作技能”领域分成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七个层次。
(二)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原则
1.各层次目标之间的系统性原则
在进行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时,要考虑上位目标对下位目标的要求,各层次目标之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设定课时教学目标要联系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要与年级教学目标相统一,年级教学目标要与科目教学目标相统一。
2.语文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设计其他要素之间的整体性原则
教学目标居于基础地位,教学目标的设计有助于课堂教学其他要素的设计。在要素的执行过程中,其他要素的展开也会对教学目标有所补充或修正。
3.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学目标既然是指“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就说明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单指教师的教,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对学生进行充分分析。分析学生现有的语文水平,学习的兴趣、态度、方法以及班级整体的状况。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才会有的放矢,目标既不会过高,学生难以达到,也不会过低,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4.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三个维度”的理念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语文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
常用的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为ABCD表述法。
ABCD代表图
英文名称中文对译表述语中的位置
Aaudience学习者主语
Bbehavior行为谓语、宾语
Cconditions条件状语
Ddegree程度
ABCD表述语言
表述语言的要求不规范的表述语言不规范的原因规范的表述语言
A“学习者”是语文教学目标的主体。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学生为主。编制教学目标的语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
鼓励学生……
培养学生……
使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会掌握……
学生应该……
B行为动词的选用应具有可观察性和实际授课中的可操作性知道……
理解……
掌握……
了解……词语概念含糊、不明确,操作性差
知识与能力:描述、识别、背诵、解释、预测、推断
过程与方法:感受、交流、分享、考查、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欣赏、尊重、抵制、树立
C学习者为达到行为动词所处的环境、条件、时间、设备等限定因素利用电子邮件同老师进行交流……不属于教学目标结合上下文……在十五分钟内……在了解作品创作背景的基础上……
D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之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达到程度的制定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能够背诵指定段落……掌握虚词“之”“者”的用法……
例:使用ABCD表述法完成的教学目标。
人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学生研读文中人生的四种境界,提高对人生意义和道德意义的认识,使学生对人生意义作进一步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该有精神追求,努力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2.通过对哲学的概念、根本任务及具体内容的质疑思辨,了解中国哲学的一些特点。
3.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讨论,逐渐养成阅读时不断生疑、不断思考、不断探究的习惯。
(选自《名师教案精选》,刘中林《人生的境界》教案)
真题点睛
简述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原则。
【名师点评】 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原则包括:(1)各层次目标之间的系统性原则;(2)语文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设计其他要素之间的整体性原则;(3)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4)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三个维度”的理念。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与评价能力
一、中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
(一)阅读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读物的认知、理解、吸收和应用的复杂的心智过程,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不可或缺的智能活动,是人们从事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居基础地位,并在终身教育中居优先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针对不同文体采用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
(1)朗读
朗读就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响亮的口头语言。朗读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能沟通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要做到正确、流畅、有感情。
(2)默读
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它是平时阅读的基本方式。默读有利于加快阅读速度,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并养成自觉阅读的态度和习惯。默读应边读边思考,对警言妙语、精彩段落,要批注圈点;默读后还要组织讨论,检查、验证默读的效果。
(3)精读
精读就是对课文逐句循诵,仔细揣摩,领会要旨的一种阅读方法。精读有利于透彻理解和鉴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深度。精读要做到明确阅读方向、程序、方法和常规。
(4)略读
略读就是总揽全局,“观其大略”,剔除枝蔓,抓住要点的阅读方法。略读有利于培养学生捕捉课文精髓的能力,有利于扩大阅读的广度,开阔学生的视野。略读要做到随时控制注意力,保持注意力集中;要善于抓住读物的关键,分清主次,有的放矢;加强跳读训练等。
(5)速读
速读是快速扫读文字,理解内容,获取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速读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大的阅读量,获得更多的信息,收到更显著的阅读效益。速读要做到尽量扩大视读广度,减少回视;集中注意力,保证阅读中快速的、活跃的思维活动;形成自动化的阅读习惯,促使阅读加快速度。
2.教师指点掌握整体阅读感知的技能
整体感知的基本程序是阅读准备—整体把握—理解鉴赏。
(1)阅读准备
创设情境,形成阅读预期。教师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发注意,使学生的心理发动机——理智和情绪处于启动状态。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或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根据教师的指导,阅读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明确读解课文的目标和方法。(2)整体把握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大体思路和情感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越过文字障碍(对生字、新词、难句做好标记,进行猜读,而不求甚解),一口气读完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指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重视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指导默读与速读。
(3)理解鉴赏
分析比较,展开具体读解。教师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借助工具书查清字词的基本义,结合语境揣摩语句的深层含义、言外之意;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评价课文内容和写法,通过想象与情感体验,进行评析判断,培养审美情趣与创造力。
(二)写作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使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是社会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
写作观念,是人们对于作文的根本看法。有什么样的写作观念,在写作教学中就会有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行为。正确的写作观念,是恰当选择写作教学内容、科学安排写作指导过程、合理运用写作指导方法的基础。
2.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
写作是人们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行为方式,它是通过不断地操作训练掌握的,是后天获得的能力。语文课程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应当做到:第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生书写、行款、标点、修改等方面的好习惯;第二,鼓励学生自由地、真实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第三,重视学生作文实践的过程与方法、数量和质量,培养学生表现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第四,把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重点。
3.感受生活,阅读吸收写作素材
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学生的生活视野,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生活范围,在写作教学中避开写学生不熟悉的东西。学生所学科目多,时间紧,不可能过多地“深入生活”。因此,要借助书籍打通他们与外部物质世界和他人精神世界相联系的通道。课外阅读是阅读吸收的重要构成部分,文学名著是课外阅读最重要的内容。语文教师应该给学生开一个书目,指点学生读书的门径。
(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顾名思义就是凭借口头语言进行人际沟通交流的方式,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一切成员,尤其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进行口语交际指导,首先必须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
口语交际指导可分为两方面,一是知识指导;二是活动指导。
1.知识指导
口语交际教学尽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但它同样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支撑,这些知识有的是常识,有的是规律,有的是方法、技巧。如果学生对口语交际的知识一无所知,那么他们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很难获得口语交际教学的成效。
口语交际中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就口语本身而言,就有普通话的掌握,音高、音强、语调及语速的处理,常见态势语的理解,语境的把握,常见修辞格的运用等。这些知识性内容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与掌握。
2.活动指导
口语交际教学不能进行纯知识的讲解和训练,真正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应当通过各种活动来实施。因此,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各种口语交际活动的指导,以便使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更好地把握口语交际的方法与技巧。活动指导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情节或话题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在角色表演中提高口语水平的方法。表演法的操作过程为:教师或师生共同选择一种生活场景或表演内容;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一个话题;确定合适的对话或讨论的小组;小组讨论或生生对话;小组代表发言,同学质疑,小组集体解答,教师点评;小组代表或一个小组与教师对话,其他学生就对话过程、内容、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真题点睛
对课文逐句循诵,仔细揣摩,领会要旨的一种阅读方法是()。
A.速读B.略读
C.精读D.朗读
【答案】 C
【名师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常见的阅读方法。所谓精读,就是对课文逐句循诵,仔细揣摩,领会要旨的一种阅读方法。因此本题选C。
第三章 经典教学案例与教案设计展示
经典教学案例一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被选入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叩问月亮”单元。我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定为: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和积极的心态。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
在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中我先向学生出示了问题一:
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这一年苏轼身处何地?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
随着问题的出示,学生早已按捺不住探寻的心情,已开始从我下发的苏轼相关背景资料中找寻答案了。
几分钟后,学生们开始在小组内交流。而后,我们又明确了文章的写作背景:
公元1083年,(李定等人)故意扭曲苏轼诗句的含义,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在李定等群小的诬陷下,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逮捕入狱,这就是历史有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文。
苏轼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人生苦难,当代文化学者余秋雨曾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写道:“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挤眉弄眼的小人。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怎么审?打!一位官员曾关在同一监狱里,与苏东坡的牢房只有一墙之隔,他写诗道:„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通宵侮辱、摧残到了其他犯人也听不下去的地步,而侮辱、摧残的对象竟然就是苏东坡!”
在阅读完上述文字后,我随即向学生出示了问题二:
假如是你,在如此无情的命运面前,又将如何呢?
学生们开始畅所欲言:
生1:李白有诗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我要辞官归隐,远离这黑暗、肮脏龌龊的官场。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生2:我或许会忍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就此意志消沉,整日愁容满面,以泪洗面。
生3:我会听一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向悲惨的命运发起挑战。
……
学生争先踊跃地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积极的言论,但更多的抱有消极悲观的思想。
我便借此契机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苏轼是否屈服了呢?
紧接着我和学生重温了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然后又阅读了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所撰《苏东坡传》中的一些文字: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一天,苏轼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
师:那么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苏轼被贬黄州后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又是如何“畅达”的呢?
生:找出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描写月色的句子,而后谈阅读感受。
师:(总结)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欣然”二字情态赫然,我们感受到了苏轼那宛如月光般淡淡的喜悦;“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我们又好似身处于那个恬静的月夜,从中感悟苏轼澄澈、空灵的心境。
师: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师:苏轼曾在《水调歌头·中秋》一词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难免有不如意,难免有坎坷、挫折。
于是,我便又出示了问题四:
既然这样,那你遭受到的最大的痛苦、不幸又是什么呢?
在操作这项小调查时要注意的是可以让学生写出来,但不可将学生的隐私公之于众。一些学生存在以下心理问题:中考压力大,前途渺茫,初三毕业上不了重点高中自己该何去何从;父母外出打工,自己成了没人问、没人管的孩子,身边缺少关爱;没有朋友,没有理解我、懂我的人等等。
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今天,我们对话苏轼,可否从他身上汲取到一些精神营养呢?
生1:对于我们遭受的不幸与挫折,与苏轼比起来显得是那么的微乎其微,我们应该学习他面对苦难,笑对人生的态度,给自己一个微笑,给他人一个微笑。凡事想开一点,正如《海燕》中所说“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生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美丽的风景常有,为何苏轼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因为他有一颗闲心,能在困苦时依旧坦然、释然,豁达乐观。在我们悲观失落时,我们可以学习苏轼主动发现美,寻求乐趣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心情。“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不是没有乐趣,只是没有寻求乐趣的那份闲情逸趣。
生3:苏轼“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我们也可以在苦闷的时候,找知心朋友谈谈心、诉诉苦,指不定朋友的一句话便能消除自己内心的烦忧。
生4:苏轼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那么我们如果有“错综复杂之情思”,不妨也将其写在日记本上,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
……
师总结:被罪之人,谪居的境遇,就像一副无形的镣铐,但是他却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直面惨淡的人生”,“带着镣铐跳舞”,用《记承天寺夜游》展现了乐观旷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今天我们和苏轼对话,感受他特殊的心境,领悟他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和积极的心态。同学们,就让我们来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吧,面对困难不畏惧,面对苦难不屈服,让平凡的生命闪耀美丽的光芒。
【名师点评】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很多,本案例展示的仅仅是其中冰山的一角,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有诸多种,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我们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心理教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当学生中出现情窦初开的早恋者,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一封信》,在信中,面对十四岁的女儿,提出了“爱情是什么”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时,苏霍姆林斯基不回避、不敷衍,用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当学生意志力不坚强,缺乏学习的动力时,《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寓言故事中折射出的那种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的精神和毅力便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当学生不理解父母的辛劳,一味地埋怨父母时,可以通过朱自清的《背影》将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的背影闪现于学生脑海,让学生懂得父爱的深沉,体味亲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作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灵活地挖掘各种版本教材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健全。
第二部分 专业知识
第一章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第一节文言实词与虚词
一、实词 ★★★★★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包括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偏义复词和词的活用。其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和词的活用是重中之重,考生需要重点掌握。
(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文言文学习中最普遍也最重要的一项,掌握一词多义是阅读文言文的重要基础。一般情况下,文言文的一个词往往有多个含义,这些意义一般由其本义和引申义构成。词的本义就像树的主干,而词的引申义就是从主干上延伸的枝丫。所以,一般而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着或近或远、或隐或显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分析多义词词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根据字形结构来解释词义
形声字是汉字的造字法之一,且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有极大的比例。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形旁来判断它的意义了。如“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中的“鄙”,从它的形旁可以判断其本义应与地域有联系(邱、郑、邻、邯郸等),再从这个句子的语境来分析,可知它的意思应该是“边境”。
2.利用相似语言结构的对应关系解释词义
文言文中经常利用互文、对偶等修辞手法,这就形成了文章前后的对应关系。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中的“跬步”和“小流”相对应,如果初读此文时我们不知道“跬步”的含义,那么根据前后的对应关系,我们也可以猜测出“跬步”应该是“小步”的意思。
3.利用汉语语法解释词义
对于文言文中的疑难词含义,我们有时可以根据这个词在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来推测它的含义。且看下面三个句子:
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楚王贪而信张仪。(《屈原列传》)
信义著于四海。(《隆中对》)
根据分析,第一个“信”修饰“难求”,在句中作状语。结合上下文不难推出,这个“信”是“确实,实在”的意思;第二个“信”在句中和“贪”是并列的,作谓语,“信张仪”是动宾结构,“信”在句中是动词,由此可知这个“信”当是“相信”的意思;第三个“信”在句中和“义”并列做主语,主语一般由名词充当,结合语境可以判断,这个“信”应该是“信用”的意思。
4.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解释词义
这是掌握文言词语意义的重要方法。如“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屈原列传》)中的“令”,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应是“法令”的意思;“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鸿门宴》)中的“令”则是“使”的意思;“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孔雀东南飞》)中的“令”是“美好的”的意思;“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促织》)中的“令”是“县令”的意思。
(二)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通假字在文言文中存在较为普遍,要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通假字。通假字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同音替代
即替代字与被替代字的音相同。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中的“反”,即为“返”的通假字;“广畜积,以实仓廪”(晁错《论贵粟疏》)中的“畜”就是“蓄”的通假字。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有的字读音古代相同而现在不同了。如“秦倦而归,兵必罢”(《战国策·赵策》)中的“罢”,在古代读音与“疲”是一样的。
2.音近替代
即替代字与被替代字的音相近。它可以分为双声通假、叠韵通假和声调相近而通。
(1)双声通假,即声母相同。如“距管,毋内诸侯”(《鸿门宴》)中的“内”通“纳”,二者声母相同,故相通。
(2)叠韵通假,即韵母相同。如“路转溪头忽见”(辛弃疾《西江月》)中的“见”通“现”,二者韵母相同,故相通。
(3)声调相近而通。如“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中的“熙”通“戏”,是声调相近而通。
另外,现代汉语中有些不相通的音韵在古代是相通的。如“i”和“ü”,“u”和“ou”等。如“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中,“不”和“否”相通,正是基于二者的韵母“u”和“ou”是相通的。
3.形近替代
即两个字的形旁相同或相近而相通。如“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中的“被”通“披”,即是基于二者拥有同一形旁“皮”。
4.“通”和“同”的区别
“同”是由于异体字的存在而产生的。如孔乙己所说的“茴香豆”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就是异体字,它们之间就可以用“同”。而“通”则是指通假字,是指写错或者印刷错误的字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
真题点睛
下列选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B.不亦说乎
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案】 D 【名师点评】 A项“扳”通“攀”;B项“说”通“悦”;C项“阙”通“缺”。因此,本题答案选D。
第二节常见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文言句式即文言文句子的结构,掌握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一般而言,常见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五类。
一、判断句 ★★★★★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式有:
(一)用“者”或者“也”表示判断
1.……者,……也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中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也
在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并不同时出现,在省略“者”的情况下,用“也”也可以表示判断。如:
(1)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者也
在句末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但是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指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如: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
4.……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
(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2)粟者,民之所种。(《论积贮疏》)
(二)名词修饰名词,直接表示判断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如:
(1)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2)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三)用副词加强语气表示判断
为了加强判断语气,往往在谓语前加上副词,如“乃”“则”“即”等,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如: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但是要注意,这些词除了有加强语气表示判断的作用外,它们也有自己的意义,要注意区别。
(四)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为”在文言文中有时也能起到表示判断的作用。如:
(1)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五)用动词“是”表示判断
“是”在先秦文言文中很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的用法才渐渐多起来。如: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六)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过秦论》)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真题点睛
下列选项中,句式有别于其他三项的是()。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此世所以不传也
C.廉颇者,赵之良将也D.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答案】 A
【名师点评】 B、C、D三项都是判断句,A项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正常句式应该是“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因此,本题答案选A。
第三节文言文的理解
一、文言文中词类的理解 ★★★
文言文的阅读,重点应放在理解上。但全部理解的前提之一是能够理解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一)实词的理解
实词理解包括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的理解,其中对一词多义、双音复词的考查是重点。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对名词的分析,一是防止望文生义,二是注意确定所指事物的范围;对形容词的分析,主要推敲一下其与所修饰的对象或动作的联系。考查名词、形容词时,对两类词活用作动词的考查常有出现。考查常见的实词有“显”和“隐”之分。“显”是指那种直接在所考查的词上加点;“隐”是指在文句的翻译判别中,只要理解原句中某些实词的确定意思,就可以翻译或分辨出译句的正误。这就需要考生做好几项准备工作:一是注重积累。高度重视课本,夯实基础。加强文言文课文的朗读,整理归纳出常考和易错的实词。二是突出重点,明确目的。掌握常见实词的常见义,对单纯历史文化意义或作专有名词来用的实词义可以忽略。不细究涉及较深专业知识的词义。注意实词义与活用的区别;注意实词在文中(语境)的意思。具体方法包括:
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例如,“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中“贾祸”的含义并不是消除祸患。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推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
2.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根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3.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这些都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例如,“自放驴,取樵炊爨”,“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而不是“打柴”的意思。
4.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例如,“城之不拔者二耳”中“拔”的含义,可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其意思为“被攻取”。
5.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近词“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6.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例如,“城之不拔者二耳”中“拔”的含义,“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其解释为“被攻取”。
7.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例如,“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这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
8.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解释。真题点睛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答案】 D
【名师点评】 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方能与后文李广对部下的关爱一致;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子,“结发”指到了成年。
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是文言文阅读必考内容,要提高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能力,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能奏效。
(二)虚词的理解
文言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副词、代词等,文言虚词里包含有“代词”,这与现代汉语不同。对这些虚词的掌握,一是要依据课本,归类整理,并配以典型例句;二是要抓住语境,区分用法,注意总结规律;三是要仔细比较,分清真伪,不被假象迷惑。在具体的文中,要注意使用下面一些方法:
1.语境分析法
这其中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依据相关语句的内容和语气,判别虚词用法。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用在反问句中,表示反问,可以理解为“难道”的意思;后一个“其”用在表示选择的疑问句中,作连词,表示选择,可以翻译成“还是”;二是依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判别虚词用法。如:注意找出起取独、提宾、提顿、后置等作用的虚词,进而明确句意;三是依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判别虚词用法。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君将哀而生之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作《师说》以贻之”、“顷之,烟炎张天”、“石之铿然有声者”等句中,“之”字由于位置不同,用法也不同。
2.关系分析法
如“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粗看两个分句句式相同,两个“于”字用法意义当然也该相同,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祸患”与“积”是主动关系,而“智勇”与“困”是被动关系,所以两个“于”字意义并不一样,前一个意思是“从”,而后一个意思是“被”,这是值得注意的。
3.比较区分法
比较区分法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分清虚实。如,“皆以美于徐公”的“以”,应该是动词(实词),意思是“认为”;“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的“以”,则是介词(虚词),意思是“用”、“拿”。二是辨明用法。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如,“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中的“故”是连词,表因果关系,而“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中的“故”用作副词,有“故意”的意思。又“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中的“以”和“而”,作用完全一样。三是善于把虚词与现代汉语比较。有时是用法没有改变:如“使吾勇于就死也”的“于”与现代汉语中“善于”“敢于”的“于”相同。有时用法改变。如“也”,在文言文中作语气助词用,而在现代汉语中作副词用,表同样、并行等意义。有时用法完全消失。如“之”的取独作用,“者”的提顿作用等。四是注意特殊虚词。第一类是兼词。如“诸”(之于、之乎)、“焉”(于之)、“盍”“曷”(何不)、“耳”“尔”(而已)等。第二类是复音虚词。如“所以”、“然则”、“是以”、“然后”、“无乃”、“何其”等,其意义一般比较固定,但有时也有几个意义,像“所以”就有三种情况,要注意区别,不可望文生义。第三类是习惯用法。如“不亦……乎”、“何……之有”、“无乃……乎”、“得无……乎”、“孰与(孰若)……”、“唯……是……”、“为……所……”、“以……为……”、“与其……孰若……”等。
第四节古诗词鉴赏
一、诗词作品的形象鉴赏 ★★★★
(一)什么是作品的形象
形象(也叫“意象”):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形象,所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的,都是诗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因而,诗歌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泛化意义、讽喻意义,理解时不能用逻辑思维,不能认为诗歌中的形象就是实指某一物、某一景或某一事。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粗线条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精雕细刻;可以铺垫、衬托,也可以借助想象、联想。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再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该诗描写了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所以才有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且清的“方塘”;但诗中的“方塘”不仅仅是自然的方塘,它还包孕着作者读书的心得,从而构成这首诗的意境,既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又给读者以启迪。
【例1】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渔父,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咏怀之作。他写渔父的生活与心情,正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情。上片“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喻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上片结句说,渔父虽以卖鱼为生,但是他远远地避开争利的市场。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以此来表现渔父并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
下片头三句写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像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两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宋人有一首咏严光的诗说:“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留得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这首词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头三句写生活,后两句写心情,但深浅不同。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文人词中写渔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张志和的《渔父》,后人仿作的很多,陆游这首词,论思想内容,可以说在张志和等诸人之上。显而易见,这词是讽刺当时那些被名利牵绊的俗人的。我们不可错会他的写作意图,简单地认为它是消极的、逃避现实的作品。(二)鉴赏形象的目标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为了进一步把握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容,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情感,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例2】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此篇作于永州。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奇趣”二字,的确抓住了此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首句就题从“夜”写起,“渔翁夜傍西岩宿”,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不一样了。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谓“合道”。
一、二句写夜尽拂晓,读者从汲水的声响与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岩下有一渔翁在。
三、四句方写到“烟销日出”。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不见人”,这也“反常”。然而随“烟销日出”之后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虽不见,却只在山水之中。这又“合道”。这里的造语亦甚奇:“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与“不见人”则无干;而“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更不相干。诗句偏作“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尤为“反常”。但“熟味”二句,“烟销日出不见人”,适能传达一种惊异感;而于青山绿水中闻橹桨欸乃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为之绿得更其可爱了。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渔翁已乘舟“下中流”,此时“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随他的渔舟。这里用了陶潜《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句意。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则其孤独无伴可知。(三)鉴赏诗歌形象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传统的诗歌意象
做好诗歌鉴赏题,应了解传统的诗歌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①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致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③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④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章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 第一节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相关的基本概念★★★
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有广狭两义。广义的现代汉语既包括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又包括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古代汉语:古代(五四运动以前)汉族人民群众使用的语言,有广狭两义。广义的古代汉语是指“五四”以前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狭义的古代汉语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沿用模仿这种书面语写作所使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语言。
音节: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变调:连读音节中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普通话的变调主要有上声的变调和“一”“不”的变调。变调是言语中的自然音变现象,并不影响语义。
造字法:汉字的构造方式。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单独成词。
义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基本词汇:是指全民族使用得最多,生活中最必需,意义最明确,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的词。是词汇中最主要的、最稳定的部分。
一般词汇: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主要有新词语、方言词汇、古语词、行业语汇、外来语汇等。
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可以构成短语和句子,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词类:从词的语法角度进行的分类。分为实词和虚词。
辞格:也称为“修辞方式”、“修辞方法”。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采用的有明显特点的修辞方式。
六书:是前代学者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而得出的造字方法。以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归纳的“六书”为代表,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许慎称之为“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指事: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许慎称之为“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其意义的造字法。许慎称之为“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形声: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许慎称之为“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隶变:是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是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一次质的飞跃。
古今字:是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或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异体字: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构形有异的字。
假借字:不给某些字造专门的书写符号,而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这样的字就是假借字。
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所谓繁体字和简体字,是就同一个字构形时所使用的构件或笔画的多少相对而言的。构件或笔画多的是繁体字,构件或笔画少的是简体字。
通假字: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本字:指的是确为这个词所造的字,也就是确实根据这个词的词义造的字。
借字:古代文献中,常常有不写本字而用一个同音的字来代替的现象,这个同音字称作借字。
后起本字:汉字演变中,职能分化,古字表假借义,今字表本义,今字称为后起本字。
词的本义:是文献大量产生阶段所能考证出来的最早词义。
引申义:词义从本义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向相关的方面延伸而产生的一系列新义。
假借义:是文字的同音借用造成的一些与本义无联系的意义。
语法:反映语素、词、词组、句子等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的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以语言结构为概括对象。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
真题点睛
下列四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角瓜田卜B.手丁象末
C.山月贝夫D.禾矛女林
【答案】 A
【名师点评】角、瓜、田、卜、手、丁、象、山、月、贝、禾、矛、女为象形字;末为指事字;夫、林为会意字。因此本题选A。
第二节汉字
一、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 ★★★★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要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拼写规则等部分。还要正确拼读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学习语音,不仅是要说好普通话,更要领会汉语语音的美,提升欣赏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二、现代汉字字形的识记方法 ★★★★
(一)辨别与识记汉字字形的规律与方法
1.同音字——学会以义辨形
现代汉语由于只有一千多个音节,因此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字和音近字。所谓同音字,就是指字形、字义不同,而字音相同的字。例如,非、飞、菲、绯、妃、斐、扉、霏,这些字的读音完全相同,但字形不同,意义不同,因而不能相互替代。所谓音近字,就是指字的读音相近,像有些字的声母、韵母相同,仅仅是声调不同,例如古、故、谷、姑、雇、辜、蛊等。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有人因音同或音近而写别字。如把“滥竽充数”的“竽”写成“芋”,把“阴谋诡计”中的“诡”写成“鬼”,把“仗义执言”的“执”写成“直”。要正确区别同音、近音字,就要从汉字的三要素音、形、义入手,整体把握。纠正音同音近的错别字主要靠以义辨形的方法。许多音同音近的字,形体也很相近,它们都有共同的声旁,而区别只在形旁。所以,只要抓住形旁,结合字义,加以记忆,就不会写错。例如:“燥”和“躁”,前者从“火”,有“干”的意思,常组成“干燥、燥热”等词;而“躁”字从“足”,有“急”的意思,常组成“急躁、烦躁”等词。再如“墨守成规”,了解了它的出处,知道成语字面含义是墨子守着现成的规则,就不可能将它写成“墨守陈规”了;同样,对于“班门弄斧”,知道是指“鲁班门前耍大斧”,就不会把“班”写成“搬”了。
2.形近字——学会以音辨形
形近字是指形体相似而意思不同的字。如“仓—仑、睑—脸、瞠—膛”这些字非常相似,如果不仔细辨认,书写时又不认真,就很容易写成错别字。要掌握形近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以音辨形。例如:翔(xiáng,盘旋地飞)实,自诩(xǔ,夸耀)。这样熟记字音,辨别字形,就不会写错、用错。
(2)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熟记形近字。有些形近字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要辨析不同形旁的意义。例如:“狐、孤、弧”这几个字的声旁相同。但“狐”的形旁是“犬”,用“犬”作声旁的字,原意多与兽类有联系。“孤”的形旁是“子”,用“子”作形旁的字,原意多与小孩有联系,“孤”古代指死去父亲的孩子。“弧”的形旁是“弓”,用“弓”作形旁的字,原意一般与弓箭有联系,“弧”的原意是木弓,引申作圆周的一段讲。
3.同音多义字——根据语境义筛选字形
例如,“装饰”和“妆饰”、“统帅”和“统率”,单独看都没有问题,但是一旦有了上下文,把它们放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辨析,就能十分明确地判断应该使用哪一个了。
(二)学习和复习建议
1.平时写字时就要注意,写字工整规范,不写错别字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方块字,多一笔少一笔,甚至笔画的长短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幻—幼”、“未—末”、“己—已—巳”。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形成一次就把字写对的习惯,尽量避免事后修改和涂改,不使用涂改液等修改工具,以免养成惰性心理。
2.善于做笔记,运用联想、对比、归纳等方式记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多写、多做笔记,对于汉字字形的识记和辨析大有裨益。中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个人的识记能力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归纳和总结,注重平时的积累,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顺利实现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真题点睛
孔子的许多教诲,说来都挺好听,诸如“刚、毅、木、讷”,“温、行、忠、信”以及“温、良、恭、俭、让”等等,都不失“为人之道”。然而,这些“优良品质”历来都是统治者、强者以及教育者用来被统治者、弱者和受教育者的,他们自己一个个却未必。国人历来“成王败寇”的逻辑,而缺乏起码的是非观念。一旦“成王”自然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获得了空前未有的优势,话语更使他们的话“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教训遵从遵循特权B.告诫遵循遵从强势
C.控制遵守遵从优势D.训诫遵从遵循霸权
【答案】 D
【名师点评】 根据语境可知,统治者运用这些“优良品质”来“训诫”被统治者。“控制”程度太深,而“告诫”“教训”程度又太浅。由此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
第三节词汇
一、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 ★★★★★
(一)单音节词
所谓单音节词,就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这种词在书面上一般就是一个汉字。如“海”“梦”等。在这里,要区别单音节词和单纯词。一般来说,因为单音节词只由一个音节构成,因此它必然也是单纯词。但是,单纯词不一定是单音节词。因为单纯词里还包括连绵词、音译外来词等双音节和多音节词。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二者区别对待,不能混淆概念。
(二)多音节词
在这里,我们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叫做多音节词。其中,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又叫双音节词。如“天空”“美丽”“杨柳”等。多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占据大多数,而双音节词又在多音节中占据大多数。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多音节词和合成词是有区别的。合成词一般都是多音节词,但多音节词却不一定是合成词,例如“麦克风”就是多音节词中的单纯词。一般来说,汉语中是多音节词但不是合成词的主要有连绵词、拟声词、音译词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二者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二、单义词和多义词 ★★★★★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的概念
按照词包含的意义多寡的不同,现代汉语中的词可以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单义词指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多义词指具有几个意义,而这几个意义之间又紧密相关的词。例如:
单义词:钢笔毛巾半导体二氧化碳
多义词:深打乱穿外人世界风情
(二)基本义和转义
多义词有好几个义项,几个义项之间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义项叫基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而生成的义项,叫转义。
基本义是相对于转义而言的,并不一定是词源学上的原始意义,或称本义。例如,“节”的本义是指竹子主干各段的联结之处。“节”的基本义是“缠绕、约束”和“大体匀称的间隔”,显然,这两个基本义是由原始义即本义“竹节”所代表事物的特点所决定的。一般来说,带有“节”这一语素的词都和“缠绕、约束”“大体匀称的间隔”这两个基本义有关。例如,节约、节俭、节选、节度、节操、礼节、气节、符节等词都含有约束的意义,节日、季节、节奏、节拍、节律、章节、骨节等词都表示一种大体匀称的间隔。
词的转义可以分为引申义和比喻义。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引申义。如“深”的基本义是“从表面到底层的距离大”,其引申义有好几种。例如:
这本书很深。(深奥)
他们两个的感情很深。(关系密切)
夜已经很深了。(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这种颜色太深。(色彩浓)
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例如:
他家门户紧。(基本义)
吴淞口是上海的门户。(比喻义)
词的转义除了引申义和比喻义之外,还有借代义、双关义、临时义等。例如:
巾帼不让须眉,花木兰就是一个例子。(借代义)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双关义)
我们班上的郁丽芳、金秀梅和朱莲香三位女同学同出同进,形影不离,被大家称为“郁金香”。(临时义)第四节句子
一、句子的类型 ★★★★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叫做句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一)陈述句
陈述句就是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简称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句子,可以分为肯定句、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三种形式。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例如:
1.肯定句:昆明的春季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2.否定句:明天不会下雨。
3.双重否定句: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喜欢王老师的。
(二)疑问句
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疑问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例如:
1.是非问:你确定你可以做到吗?
2.特指问:今天是星期几啊?
3.选择问:喝点咖啡还是茶?
4.正反问:你压根就不想去,是不是?
(三)祈使句
祈使句的作用是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祈使句的句末一般用感叹号,但是有些祈使句的语气较弱,可以用句号结尾。祈使句可以表示命令、请求、禁止、劝阻等。祈使句主语常省去。
1.表示命令、禁止。例如:
禁止吸烟;
不要大声喧哗。
2.表示请求、劝阻、商量、建议等。例如:
请等我一会儿;
您帮帮吧。
(四)感叹句
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的情绪,抒发强烈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例如:
这件衣服真漂亮啊!
天啊,这可怎么办才好啊!第五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一、常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根据1995年12月13日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法》的规定,它们的使用方法如下。
(一)句号
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句号的使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如: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
请您稍等一下。
(二)问号
问号的形式为“?”。它的使用方法如下:
1.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例如:
你见过金丝猴吗?
2.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例如:
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三)叹号
叹号的形式为“!”。它的使用方法如下:
1.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例如: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你给我出去!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四)逗号
逗号的形式为“,”它的使用方法如下: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五)顿号
顿号的形式为“、”,它的使用方法如下: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
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第三章文学概论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作为研究文学普遍规律的学科,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取向。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三个分支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渗透。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这三者之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由此可以对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有一个总的概念: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任务★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包括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文学不是以成品这种形式而存在的,而是以活动的方式存在的。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文学理论把握的不是这四个要素中孤立的一个要素,而是四个要素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
真题点睛
美国当代著名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认为,一切文学活动都由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是()。
A.世界作者作品读者B.作家时代读者社会
C.作品社会生活读者D.创作阅读批评审美
【答案】 A
【名师点评】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个要素组成的。因此本题选A。
(三)文学理论的品格
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理论形态的学科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个别理论家杜撰出来的,而是从长期的、多种多样的文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换言之,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它的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文学理论的真正科学不但在于这些学说形成之时,而且在于尔后为文学实践所印证之日。文学理论的实践性,不但在于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而且在于它必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文学理论既然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那么文学理论家在总结实践经验时,总是要依据一定的哲学、政治、道德、美学观点等,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取向。文学理论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肯定什么作品,否定什么作品;赞扬什么文学现象,批判什么文学现象;提倡什么艺术趣味,反对什么艺术趣味,都应该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就目前而言,我们的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
第二节文学活动
一、文学的含义 ★★★★
文学包括诗、小说、散文、戏剧、影视文学等多种样式,至少包括两种不同的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在中国,文学最初泛指一切文章,这正体现了文学的广义的文化含义。所谓的“诗以言志”“陈诗以观民风”,并没有着意去寻求诗的特殊审美属性,而主要关注其一般文化内涵——由诗歌发现民俗文化状况。当然,随着文学活动的逐步发展和演化,诗的特别的审美意义也受到重视。
在西方,18世纪以前文学也往往是在文化含义上使用的,即文学属于一般文化,没有被称为美的“艺术”。古希腊时代尚无一般文学概念,而只有特定的史诗、颂诗、演讲术、悲剧等概念。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正是文学的审美含义。这是从文学的观感的文化含义中分离、独立出来的狭义文学观念。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仅指其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这也是文学的特性之一所在,它与一般的文化形态不同,具有特殊的审美属性。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上述两种文学含义,分别突出了文学概念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和审美意义,各有其合理处。但在现代,通行的还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文学的审美含义在现在通行,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第一,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促进了人类符号表意能力的丰富与发展,使得文学这类专门的审美表现领域得以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第二,现代性在全球的扩展,推动了世界文化、学术、学科的分类机制的建立和健全,而在各种人类活动的合理化分工机制中,文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担以语言符号形式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这样,文学的通行含义就大体形成了: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学、历史学、科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就不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了。当然,这种通行含义的采用,并没有简单地意味着把文学局限在狭义审美领域中。
(四)文学与非文学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主要在于: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第三,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第四,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第三节文学创造
一、文学创造过程 ★★
(一)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富有主体性的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
1.材料储备
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因为,与其他任何创造一样,作家从事文学创造也得有材料。某一具体作品虽然可能是独创的和前所未有的,但其内容却必须依赖于某些特定的材料,没有材料就等于做无米之炊。
文学材料虽以精神现象的形式储存在作家内心,但它们既不是先天就有也不是神授的,更不是自己憋在静室中“想”出来的。它们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客观的社会生活。由此而言,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归根到底,就是作家主体把社会生活中许多似乎无用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的因子,以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四种。
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是按照作家精神专注的趋向和程度而划分的。无意获取是指作家从小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接收到的大量刺激。对于这些刺激,他虽然没有有意地记忆或着意地思索,但它们却作为连续不断的信息流悄悄地进入大脑,有些甚至会在长期记忆中扎根。
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是按照作家获取材料的渠道来划分的。实践获取,主要指作家主动(或被迫)投身某一生活领域(或某种社会实践)去感受刺激,并获取信息的途径,这种材料又叫做直接材料。书本获取,则是指由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它常常要依据前代或古人传递下来或同代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来从事创作,所以又叫做间接材料。
2.艺术发现
作家储备了丰富的、具有主体特征的材料,只是具备了从事文学创造的基本条件。要想进入文学创造过程,还必须得有艺术发现。没有艺术发现,再多、再好的材料也只能是一堆缺乏心灵统摄的“乱砖碎瓦”。
艺术发现不是作家见到的一些骇人景象,也不是怪诞传闻,这些东西之所以不是艺术发现,是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生活中存在的事物。艺术发现名曰“发现”,其实不是外来的,而是由作家内心酝酿的。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因此,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
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
第三,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第四,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第四节文学作品
一、文学作品的类型 ★★★
(一)现实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
1.再现性
现实型文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它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文学作为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一方面,它应在其话语系统中,真实地再现现实矛盾与规律;另一方面,文学应在认识基础上,显示出对现实矛盾和规律的情感评价。
2.逼真性
现实型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再现现实矛盾和本质规律,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便是逼真性。
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二)理想型文学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
1.表现性
表现性,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理想、想象、幻想等)以形象呈现出来。显然,在理想型文学中,主观理想具有高于一切的地位。
理想型文学的主观理想精神,在文学反映方面体现为对现实矛盾的情感评价的侧重。理想型文学与注重客观再现的现实型文学不同,它极大地突出了文学的抒情表现功能。理想型文学的情感态度常常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不像现实型文学那样不动声色地将情感隐藏在对事物的描绘之中。这也正是现实型文学与理想型文学作家之间论争的一个焦点。
2.虚幻性
现实型文学以写实的方法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写,理想型文学则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的方法,不求外表的真实,而遵循情感的逻辑,追求情感的真实。理想型文学并非完全不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但这种素材一经作家的处理,便具有了独特的夸张、变形的色彩。
第五节文学消费与接受
一、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
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活动。这种意义上的文学消费是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的。传统文艺学,将其表述为“文学欣赏”。狭义的文学消费则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文学消费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还只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要使之转化为可供广大读者消费的对象,还有赖于将其观念形态的文本加以物态化、商品化的过程,即经由编辑、出版、印刷等阶段,使作家观念形态的作品变为批量印刷的文学书籍,并进入文化市场(书店、书市、书亭、书摊等),被读者购买并阅读。这样,文学活动才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
(一)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1.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
依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化大生产过程的一般原理,广义的生产包括狭义的生产及流通、分配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与此相适应,作为一般精神生产和艺术生产具体表现方式之一的文学生产应当包括创作、出版、发行和阅读等要素。不过,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生产主要是狭义的文学生产,即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的文本创造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变为文学读物的物态化生产,如文学书籍、电影拷贝、录像带、录音带、电子光盘等的制作,文学传播兼指文学作品的出版与流通。文学传播是沟通文学创造者与文学接受者之间的桥梁。文学消费则主要指读者的阅读。
2.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1)文学消费作为一般的商品消费
文学消费作为一般商品消费,对于作者、出版者、发行者以及广大读者有着重要的各具特色的作用和影响。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不发达的社会里,文学消费的商品属性的表现有强弱之别。我国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目前亟须规范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
(2)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消费
文学消费之所以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其理由在于:
首先,一般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其次,一般物质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严格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而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往往只能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质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而与其中寓含的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后者的独特价值则往往难以作定量评估,尤其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常常是独创的不可重复的。
再次,一般物质商品的消费是一种纯粹的价值耗损,其使用价值随着消费中的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有一个必然被淘汰的过程。但是,文学产品则不然,尽管大量文学产品也存在着被淘汰的可能,然而,各个时代的优秀的文学产品却具有超时代性,它们以其永久的艺术魅力而为历代读者所共享。
最后,一般商品消费是名副其实的消费,而文学产品的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并且往往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
正因为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因此造成了文学产品及其消费具有商业(交换)价值与审美价值、价值规律与艺术规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二重性,并且这二重性既是互补的,又是常常冲突的。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中,尤其要体现后者的主导性。这就要求我们的作家理论家很好地协调二者的关系,要求政府健全与文化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辅以必要的行政干预和舆论引导,从而尽可能充分发挥文学消费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
3.文学消费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1)文学消费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文学消费总是与特定的社会、民族、阶级、阶层以及集团的利益相关,文学消费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消费,历来起着肯定或批评特定的社会结构的深刻作用。文学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实质上总是在传播和再生产着特定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简言之,文学消费与接受就是文学生产者(包括作家、出版家、书商以及文艺管理机构)通过文学产品被读者阅读欣赏,以传播他们所属的那个集团、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在这种文学阅读欣赏过程中,维系一定社会结构所需要的某种意识形态观念被再生产出来,并被转化为接受者的思想意识。
(2)文学消费作为意识形态消费的特殊性
说文学消费是一种意识形态消费,并不是说文学消费本身就直接是意识形态,也并不是说文学消费等同于对政治理论、哲学理论等观念的直接接受和占有。事实上,文学消费的意识形态性与政治理论宣传或哲学伦理思辨是不同的,它不是将概念形式的意识形态观念直接灌输给消费者,而是寓思想观念于艺术形式的结构和艺术娱乐的效果之中,往往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或更新消费者的艺术感受力,进而影响其对整个世界的感受力。
在我国,文艺事业既是一种文化产业,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一个产业门类,但更是一种精神生产,属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艺消费活动因而应承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崇高使命。
第四章 现代文阅读 第一节现代文分析与理解
把握文章思路,要注重整体感知。叶圣陶先生曾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也必须找到作者的这条“路”。任何一个文本的阅读,都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路,简言之,文章的整体感知,就是要求对文章有彻底的理解。
一、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把握 ★★★
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内部和段落之间的组合关系。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一)分析结构的目标
目标主要有两点:
1.分清层次。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 小层次。
因为段内层次的分析与全文层次分析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只说段内层次分析。
段内层次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辨类型、归意群、找标志。
(1)分辨段的类型。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2)归纳意群。所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3)寻找标志。一般来说,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如表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或转折的句子,或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等等。找出这些标志性语句,有助于准确归纳意群、分清层次、概括层意。
2.摸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需要。
(二)分析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明确结构分析的目的。分析结构、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为达到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第二节文学作品鉴赏
一、文学作品形象的鉴赏 ★★★
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它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具体形象,甚至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等,散文、小说中的物象,诗歌中的意象,都属于文学作品形象的范畴。
对文学作品形象的鉴赏主要考查:文章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其具有怎样的特征?是怎样塑造出来的?这个形象在文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有什么社会意义?文中描写了什么景物?有哪些特征?有何寓意?有何作用?
(一)把握人物形象
恰如其分地鉴赏、评价人物形象十分关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
从叙事中了解人物。正面描写,从人物自身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方面来认识人物;侧面描写,从其他人物与主人公的关系及其对主人公的态度来把握人物;环境描写,从人物活动的环境来发现人物。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对环境的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环境一般包括:具体的风景描写、生活场景描写;主人公活动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如《祝福》中,鲁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中,我们在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时,就不能不关注文中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在赏析人物形象时,需要把人物放在其活动的环境中去理解。也应把人物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在把握鲜明的人物个性的同时,看他是否代表了那个时期很多类型的人物,从而概括人物的典型意义。如《荷花淀》中代表抗战时期勤劳淳朴、深明大义的中国新一代妇女形象的水生嫂。赏析时,我们必须通过“这一个”来认识“这一群”,这样才会更深广地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社会意义。
鉴赏人物形象应注意的问题:把握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基本要点,包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鉴赏时,要从作品中具体人物自身所具有的东西出发。这里的“东西”是指人物自身的言行以及作品对其所作的种种描写和评述,而不应是用现成的概念往人物身上套,不能贴标签,更不能将人物自身所没有的东西强加于人物。
(二)把握景物形象
了解景物的特征,抓住景物的色彩、形态、动、静进行描写;把握景物的寓意,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做到人物通用性,以物写人;分析景物可以表现人物心理,突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及表现主题。艺术形象包括人物、意境、意象、语象、物象等多种类型。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主要由语言形式所组成。文学所提供的形象不是视觉形象,而是通过语言层面唤起的想象形象,他不能提供给人们直接的参照,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唤起生活的表象。因此,审视艺术形象的过程,就是教师引领学生驱遣想象的过程,让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作家创作文学作品往往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进行艺术创造,而文学鉴赏往往以作品为原型,杂取与之相关、相似的东西,在想象中予以补充和强化。文学作品的不确定性与“空白”结构,给鉴赏者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广阔空间。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去解读作品,填充空白,分析形象。审视艺术典型所蕴含的情感、哲理、性格、思想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所寄托的作家的理想信念。
第五章 写作基础 第一节写作概述
一、写作基础知识
(一)写作的含义
写作是客观事物或现象通过作者的认识、分析、研究和提炼后,以文字为媒介给予能动反映的过程。它是一项创作性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精神劳动过程。写作具有以下性质:(1)它是抒发感情的渠道;(2)它是表达思想的手段;(3)它是正确思维的工具;(4)它是交流信息的媒介。另外,写作还具有陶冶、告知、沟通、宣教等功能。
(二)写作的特点
1.个体性
写作活动是写作主体的一种个体性的创造性精神劳动,是作者的能动思维过程。
2.综合性
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高级智能活动,它对写作主体的素养有较高的综合性要求。一个人的写作水平,要由思想认识、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文化素养、审美观念、语言技巧和才情禀赋等多种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好的文章就是这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
3.实践性
写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写作实践是构成写作主体与客体之间辩证关系的基础,是写作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首要条件。
4.创新性
创新性即创造性,是写作的重要特征。优秀的作者正是敢于突破陈规陋习,用新的眼光,从新的角度,以新的观念去寻找新的事物,不断探索与新的内容相适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才能不断写出富于真知灼见、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
第二节常用文体写作
一、新闻文体类 ★★★
新闻文体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其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经常使用的消息、通讯和新闻特写。
(一)消息
1.消息的概念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2.消息的特点
(1)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2)内容新鲜,有价值。
(3)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4)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
3.消息的分类
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
(1)动态消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以及各项建设中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文体。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
(2)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
(3)综合消息。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
(4)述评消息。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求观点正确,评论得当。
第六章中外文学史 第一节中国古诗词赏析
1.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译] 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请你不要生怨气,秋天为期我等你。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彩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哎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太痴情。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来,又枯又黄任飘零。自从嫁到你家来,多年挨饿受清贫。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后多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你的目的一达到,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面就对我讥笑。静下心来想一想,独自黯然把泪抛。
白头偕老当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赏析] 《卫风·氓》是一首距今2 700余年的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观照当今,仍有启迪。这样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媒妁之言而与氓结婚。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但事与愿违,她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丈夫的附庸。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迫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殊途同归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社会的不平,使这首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刻。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以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第二节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
一、中国古代主要文学流派 ★★
1.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最早提出“七子”之说的是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说:“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汉末魏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2.竹林七贤。三国魏末七位名士的合称。他们是谯国嵇康、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沛国刘伶、陈留阮咸、琅琊王戎。由于他们互有交往,而且曾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七人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服膺老庄,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竹林七贤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四十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七人在文学创作上成就不一。阮籍的五言诗,嵇康的散文,在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向秀的赋,今仅存《思旧赋》一篇,篇帙短小,感情深挚,亦称名作。刘伶有散文《酒德颂》,风格与阮籍《大人先生传》相接近。他的五言诗也有一定水平,但今存作品很少。阮咸精通音律,然而在文学方面没有留下作品。山涛、王戎虽擅清言,但似乎不长于文笔。《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今所见佚文,全部是奏启文字,文学价值不大。
3.正始之音。正始士人大多崇尚老庄,他们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建安诗人在悲歌慷慨的抒情中得到感情满足,而正始士人则在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玄学的基础是老庄思想,因而正始诗人在追求自然、心与道冥的同时,把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诗中来。他们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感,为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建安诗人已发现了文学对人生作哲理的思索和哲学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诗歌的哲理发展,在诗歌中注重表现哲理。
4.太康诗歌。其内容特点方面:一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诗品》)。没有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二是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其艺术特点方面:一是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二是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典型的是陆机。他的诗中对句占主要篇幅;三是描写更细腻。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为陆机与潘岳。
5.永明文学。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永明文学”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6.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他们创作的共同特点有:一是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二是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长可短,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和气势;三是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他们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四是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有雕琢繁缛之病。
7.大历十才子。唐代宗大历年间的10位诗人。“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大历初年,他们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其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他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他们的诗歌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8.唐宋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并在理论上趋于完善,对于散文革新运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在总结前人关于文章作为表现儒家思想体系的“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他又从“明道”的要求出发,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实践中,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他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主张“气盛则言”,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认为文章气势就是从语言的短长和声的高低而来。
9.新乐府运动。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初唐诗人写乐府诗,多数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题。这类新题乐府,至杜甫而大有发展。杜甫善于用乐府诗体描写时事,所作如《兵车行》《丽人行》《悲陈陶》《哀江头》等。元结、韦应物、戴叔伦、顾况等人,也都有新题乐府作品。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这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唐王朝正走向衰落。一方面,藩镇割据,宦官擅权,赋税繁重,贫富悬殊,蕃族侵扰,战祸频繁,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对现实的弊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政治,缓和社会矛盾,使得唐王朝中兴。这种情况反映在当时的文坛和诗坛上,便分别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10.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在唐代,传奇只是某些单篇作品或小说集的专称,至宋代才开始将传奇用做唐代新体小说的统称,以区别于旧有的志怪小说。唐传奇的主要艺术成就包括:一是唐传奇的艺术成就相当高,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相容,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合为一体,虚构和想象已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如《柳毅传奇》写充满神话色彩的书生与龙女相恋的故事,情节离奇,但人情味很重。二是题材丰富。有描写爱情的,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寓言讽刺题材有沈既济的《枕中记》;历史题材有陈鸿的《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游侠题材有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神怪题材有裴铏的《传奇》。三是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事,尤其注重写他们的情感生活或性情偏嗜之类的细节。四是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五是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将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很高的水平。
第三节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赏析
一、现当代主要文学流派 ★★
(一)现代主要文学流派
1.文学革命。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帜后,得到了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文学革命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适应以思想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而发生的。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必然地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左翼文学。1930年3月2日,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冯雪峰出席了成立大会。郭沫若、茅盾、郁达夫、周扬等人都先后参加了“左联”。左联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左联的组织形式为当代作家的组织形式提供了借鉴。
3.抗日根据地文学。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思想的抗日根据地文学,出现了成为当代文学样板的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等作品。除了意识形态方面自觉配合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之外,这些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文学民族化、大众化的自觉追求以及对民间文学资源的利用。
4.解放区文学。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根据地发展成为解放区,孙犁的小说逐渐成熟,丁玲实现了其小说创作的转型,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西作家群已经形成雏形,《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奠定了革命传奇小说的基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成为当代农村题材长篇小说的范本。刘白羽的战争小说为当代史诗型战争小说提供了模范。
5.革命文学。1928年,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太阳社创办了由蒋光慈、钱杏邨主持的《太阳》月刊。同时,刚从日本回国的创造社新成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等主持的《文化批判》创刊,这些刊物在上海共同倡导“革命文学”。
6.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等。重要刊物包括《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突出“为人生、现实主义”的主题。它的主要贡献在于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7.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包括:尊重自我,注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突出“为艺术、浪漫主义”的主题。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8.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有《晨报副刊》《诗镌》和后期的《新月》。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9.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0.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其特征包括:(1)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2)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3)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4)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期间得到了大量翻译。
第四节外国重要作家作品赏析
一、外国主要文学流派 ★★
1.希腊神话。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包括:一是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偏重于神人同形同性,神不但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有七情六欲等。与人的区别:长生不死,无比的法术和智慧、超人的神力。他们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是社会力量的表现。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的愤怒,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二是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突出表现为鲜明的人世内容和命运观念。希腊神话“神人合一”,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就是人的社会化的生活。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实际也是对人的赞扬。三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地位和对于后世的影响无可比拟,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当高。
2.希腊悲剧。希腊悲剧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般采用“三联剧”形式。《诗学》中指出“希腊悲剧不着意于悲,而重在严肃事件”。它通过主人公的意外不幸遭遇引起怜悯与恐惧的情感,导致道德的净化。希腊悲剧突出人物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按照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这种命运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也在发生变化。希腊三位悲剧诗人在命运观上的认识差异就表明了这一点。埃斯库罗斯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种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虽不可抗拒,但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敢于抗争命运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欧里庇得斯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3.希腊喜剧。是一种以祭祀狄奥尼索斯的歌舞为题材,用诙谐、戏谑、揶揄、机智的大众化通俗语言制造笑料的表演形式。雅典时期的喜剧被称为旧喜剧,题材取自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社会倾向性和讽刺性。
4.教会文学。属于当时的正统文学,它主要取材于《圣经》,体裁包括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圣徒言行录、梦幻故事、宗教剧等。其作者一般是教会僧侣,其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其主要手法包括梦幻、寓言、象征等。
5.骑士文学。盛行于11—12世纪的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领主,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获得了土地和其他报酬,成为小封建主。因此,他们在思想上是支持封建等级制的。后来骑士逐渐形成一个阶级。而在接触了东方生活和文化之后,骑士精神逐渐形成。在骑士精神中,爱情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为她们服务,为爱情冒险,成为骑士的最高荣誉。不少骑士表现出锄强扶弱的一面,有时也为宗教信仰去冒险。但他们往往不顾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要求文化和生活享受,并把东方文明带到当时仍处在相对落后状态的西欧各国。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诗体传奇)。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地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少数是社会下层出身的人。法国北方骑士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骑士叙事诗。骑士文学也表现出一定的反封建精神,分为三个系统:一是古代系统,根据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改写。著名的作品有《亚历山大传奇》和骑士叙事诗《特洛伊传奇》及《埃涅阿斯传奇》;二是不列颠系统,主要写不列颠王亚瑟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作品有《特里斯和伊瑟》;三是拜占庭系统,如《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6.英雄史诗。中世纪欧洲各国都存在着本民族口头传述的文学,这是各民族文学形成、发展的基础。在欧洲民族国家逐渐形成的几个世纪中,各民族口述文学的体式日益丰满、完善,形成了记述本民族英雄人物神奇事迹的长篇叙事诗——英雄史诗。内容主要是歌颂封建时代理想英雄人物。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是流传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期英雄史诗。《罗兰之歌》是法国英雄史诗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尼伯龙根之歌》是德国的英雄史诗,取材于民族大迁徙后期匈奴和勃艮第人斗争的历史,其中有许多神话传说。英雄史诗特点包括:一是民族遭难、民族英雄拯救民族,脱离苦难;二是风格庄严、激越。
7.城市文学。主要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愿望。其主要特征是:满足市民的政治要求和生活愿望。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赞扬市民的智慧,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其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其主要体裁包括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抒情诗、市民戏剧等。城市文学长篇故事诗代表作是《玫瑰传奇》(法国),整部作品运用象征、梦幻等手法,上部是宣扬骑士“典雅的爱情”的贵族文学作品。下部主要反映了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封建贵族特权,反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等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普罗旺斯抒情诗是城市文学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主要是写骑士和贵妇人的爱情故事。例如著名的《破晓歌》写的就是骑士和贵妇人在黎明前依依惜别的情景,具有反禁欲主义和反封建等级制度的特色。
8.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一场文化思想上的深刻变革运动。复兴并非指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人们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得到启发,重新发现人的崇高价值,认识到人有无限的潜力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这一觉醒使人摆脱了中世纪封建主义和教会的精神桎梏,在文学、意识、宗教、哲学、科学、政治等领域兴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运动,宣告了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诞生。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这个运动具有明显的思想解放性质。其“解放”的意义在于,它开始否定和反对中世纪的“以上帝为中心”的神学政治文化和宗教政治制度,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人们力图从古代文化中寻找反对教会专制和腐败的思想武器,而开始强调,人作为个人应该具有自己独立的“世俗生活”的自由。表现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就是人们开始对宗教信仰问题和对教会的服从问题加以区分。
9.人文主义文学。“人文主义”一词在古代世界或文艺复兴时期并没有出现,1808年德国教育家F.J.尼特哈麦在一次关于古代经典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的论辩中,最先用德文humanismus将其杜撰出来,后来乔治·伏伊格特于1859年出版的一部著作中首先将其用于著述,书名是《古代经典的复活》,又名《人文主义的第一个世纪》。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的中心思想。它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性;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第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人文主义文学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为: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文学形式丰富多彩;长篇小说成为人文主义作家运用的重要体裁,十四行诗成了欧洲诗歌的重要诗体。这些文学体裁的创新和发展,为近现代文学体裁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另外,人文主义文学还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它广泛采用本国地方语言、吸取民间语言等。蒙田的《随感录》是法国第一部近代散文集。
10.七星诗社。指16世纪中期,在法国由七个出身贵族的人文主义作家组成的一个文学团体。彼埃尔·德·龙沙和杜贝莱是其中的领袖人物,由杜贝莱执笔的《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1549年)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书。七星诗社在两个方面对法国文学作出了贡献:第一,为法兰西语言的丰富和纯洁作出了贡献;第二,在诗歌理论方面,提出要创造法兰西自己的大型史诗和能与希腊罗马文学媲美的民族文学。在诗歌风格上,提倡自然朴实,反对矫揉造作,要求韵律和谐响亮而富有变化。大力提倡亚历山大诗体,认为它最能代表法国诗歌的特色。
第四篇:江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范文模版)
江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典考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矛盾的精髓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一番.6、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7、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8在当今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9、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0、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
11、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1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3、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从根本上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1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16、党要始终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17、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18、市场经济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利益刺激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市场导向功能;优胜劣汰功能。
19、宏观调控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
20、国家和社会对于无法维持生活的公民提供的物质救助----社会救济。
2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22、世博会前夕对上海哪个产业的发展潜力最大-----会展经济(个人认为).23、狭义的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包括宪法。
24、法律的指引作用的对象----本人的行为。
25、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宪法、基本法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6、我国法律溯及力----一般不具溯及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7、守法是法律实施的重要方式,是建立法律秩序的基础。
28、法律的渊源----法律的表现形式。
29、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单方性、强制性、法定性、无偿性。
30、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可以反过来记,除了行政立法和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行为都是具体行政行为)
31、行政组织的特征:政治性、法治性、服务性、权威性、系统性。
32、政府职能的具体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控制职能、监督职能。
33、行政外部监督体系:政党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具体案例)
34、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35、竞争是企业发展的外在强制力量。
36、法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作用:(1)依法保障人权是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根本途径。
(2)运用法律协调各社会主体的利益关系,有利于建立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础上的、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
(3)以法律为保障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培育诚信友爱社会风尚不可或缺的手段。
37、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1)存在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2)存在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3)主观有过错。
3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2)国家对法律的行为平等地给予追究(3)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40、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作用;预见作用;调控作用。
41、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基本纲领,最根本的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43、市场经济的自主形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44、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利制约原则。
45、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6、行政法律关系:行政管理法律关系、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47、行政行为的效力:公定力、确定力、执行力、拘束力。
48、行政行为成立的条件:行为主体合法、行为权限合法、行为内容合法、行为程序合法、行为形式合法。
49、行政给付:抚恤金、特定人员离退休金、社会救济福利金、自然灾害救济金及救济物资。50、行政裁决(行政司法),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和法定程序,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特定民事、经济纠纷进行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51、公共行政功能的内容: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52、公共行政的原则:服务原则、责任原则、法治原则、效能原则。
53、行政组织的基本属性:服务性。
54、三大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55、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
世界
56、社会主义之所以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最终也要体现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
57、科学发展的能力,最大化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能力,是党的建设的最终目标。
58、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59、权利能力是任何法律主体都具有的能力。
60、法律责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结果或体现。
61、行政方法的特征:实践性、条件性、综合性、创造性。
62、行政指令的特征:强制性、权威性、垂直性、无偿性。
63、公共行政功能的内容: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64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与时俱进的原则、系统性与整体性的原则、社会公正和利益调控的原则。
65、政策执行所需要的资源:财政资源、物资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
66、行政效能的地位:行政效能是行政组织生命力的体现;行政效能的高低是社会发展的制约因数,也是社会发展程度的只要标志;行政效能是检查、评价行政组织行为、考核行政人员工作的重要尺度;提高行政效能是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行政效能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行政效能是衡量行政改革成果的主要标准。
67、行政效能测评的原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效能与效益一致的原则、动机与效果统一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公开性原则。
68、言论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中最重要的一项权
十七大
1、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的目标,关键要在(BD)方面取得重大进展。A.调整经济结构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经济的宏观调控D.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在培养干部时,应格外关注那些长期在艰苦环境和工作条件困难的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BC)中选拔优秀干部。
A.少数民族地区B.基层C.生产一线D.艰苦地区
3、根据十七大报告,为保证群众基本用药问题,应(C)
A.低利润销售药品B.中西药相结合C.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D.建立统一的药品信息库
4、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ABCD)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平等B.互助C.和谐D.团结
5、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党总揽全局,(D)的领导核心作用。A.民主执政B.有效治理国家C.依法行政D.协调各方
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7、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8、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9、十七大提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10、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解放思想B.改革开放C.科学发展D.社会和谐
2、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所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包括(ABCD)
A.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B.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经济实力显著增强D.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
A.以人为本B.统筹兼顾C.发展D.科学谋划
4、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C)A.根本要求B.发展基石C.本质属性D.内在条件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其中中央政治局常委共(B)人。
A.7人B.9人C.11人D.13人
二、填空题
6、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7、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8、十七大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9、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并且要提高在初次分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0、在党建方面,我们应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中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
A.以人为本B.可持续发展C.改革开放D.发展生产力
2、(CD)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A.改革开放B.独立自主C.科学发展D.社会和谐
3、十七大指出,促进(ABC)等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A.阶层关系B.政党关系C.宗教关系D.党群关
4、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A)
A.重要前提B.根本要求C.推动力量D.本质属性
5、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D)。A.必然要求B.根本原则C.基本立场D.政治基础
二、填空题
6、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7、确保权利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8、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
9、在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一定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等地锻炼。
10、要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广厂务公开。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D)
A.改革开放B.四项基本原则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以(A)为根本。
A.保证人民当家作主B.坚持党的领导C.快大社会主义民主D.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C)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A.民主监督B.政治协商C.人民当家作主D.团结民主
4、在民生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BCD)为重点。
A.社会保险B.基本养老C.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基本医疗
5、(C)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A.发展B.坚持党的领导C.改革开放D.科学发展
二、填空题
6、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
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9、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10、党的十七大指出,要选拔和推荐更多的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69、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争议的五种解决途径是(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0、当今的政府是(ACD)
A有限政府B全能政府C服务政府D法治政府
71、十一五期间,公共服务重点工程:社会救助、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防洪减灾、基层政法、公共卫生、社会福利、社区服务
72、我国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将在4月18日正式展开。第六次铁路大提速将在京哈、京沪、京广、京
九、陇海、浙赣、兰新、广深、胶济等干线展开,列车运行时速达200公里,其中京哈、京广、京沪、胶济线部分区段时速将达到250公里。
73、所有8岁以上,并有相关的机构或医师证明智商(IQ)在70分以下的智障人士
74、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1)调查研究,发现问题;
(2)科学预测,确定目标;
(3)科学设计,拟定方案;
(4)综合评价,选择方案;
(5)实施检验,调整完善。
75、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鲜明特点。
76、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77、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半社会主义
78、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是(D)。
A.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
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
C.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优势
D.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运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79、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C)。
A.国家民族间的关系B.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
C.国家内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D.国家内部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
80、人民法院在审查民事起诉时,发现当事人起诉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C)
A.通知当事人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不予受理
B.裁定不予受理
C.应予受理,审理后确认超过诉讼时效的,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D.应予受理,审理后确认超过诉讼时效的,裁定驳
回起诉
81、全民所有制是由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82、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83、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84、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85、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8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7、公共政策执行的条件:1.必要的执行资源
2.一定的执行权威
3.适宜的环境
4.相应的民众支持
5.正确的执行策略
第五篇: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答案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20 0.5分/个,21-40 1分/个)
1.学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世界上许多国家在进入(B)后均出现了学校。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早期 2.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主张,被称为(C)A.白板说 B.从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B)
A.系统化 B.多样化 C.复杂化 D.专门化
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A)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论 D.综合论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促进个体从潜在的可能状态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C)
A.遗传素质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6.在教育过程中,切勿“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B)要求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7.学生的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这指的是学生应享有(D)A.名誉权 B.安全保障权 C.隐私权 D.受尊重权
8.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尔后又发展成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的心理学家是(A)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9.选用某种测验时,必须首先考虑的质量指标是(B)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0.依法治教的前提和基础是(C)
A.教育规范 B.教育制度 C.教育立法 D.教育监督 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A)
A.先快后慢 B.前后一样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12.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对于难度适中的任务来说,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D)
A.最差 B.不明显 C.中等 D.最好
13.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D)学习理论的观点。
A.行为主义 B.认识主义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14.“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家庭决定论 D.儿童决定论 15.班级日常管理有以下内容(C)
A.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单元测验,个别教育 B.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操心评定,批改作业,个别教育 C.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个别教育 D.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备课,批改作业 16.不属于师德规范的是(B)
A.爱国守法 B.舍己救人 C.终身学习D.爱岗敬业 17.课程制定主要考虑的三方面因素是(A)
A.社会发展,科学知识和受教育者 B.经济发展,科学知识和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D.社会发展,科学知识和教育者 18.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D)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19.建立家族QQ群是班主任实现(C)角色的工作方法
A.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B.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C.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D.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20.师德的灵魂是(A)
A.关爱学生 B.提高修养 C.加强反思 D.提高业务水平
21.国际21世纪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即获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并称为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D)A.“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存”、“学会成长”
B.“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C.“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22.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是(C)。A.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B.是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C.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D.是否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23.我国教育法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C)”。A.从业人员 B.执业人员 C.专业人员 D.工作人员 24.教育优先发展又称教育先行或教育超前发展,其内涵主要是指:(D)
A.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而超前投入 B.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
C.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而投入;教育发展要先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发展。
D.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态而超前投入;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
2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因,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以上这段我国古代关于“教学相长”的论述出自(B)A.《论语》 B.《学记》 C.《礼记》 D.《中庸》
26.——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在我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B)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革的决定》 27.最早提倡终身教育的学者是法国教育家——。(C)A.布鲁纳 B.全纳 C.朗格朗 D.赞科夫
28.某小学张老师利用晚上时间有偿辅导学生,该老师上班经常迟到、缺课,学校对其进行多次批评教育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张老师——的处理。(C)A.批评教育 B.经济处罚 C.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D.拘役
29.一个人认为自己考试失败是因为试题太难太偏,这种归因属于——。(C)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30.教师对教学工作采取冷漠的态度,在自身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这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C)A.挫折感 B.耗竭感 C.去个性化 D.低个人成就感
31.针对课堂上开小差的同学,教师故意把讲课音量突然提高,这是为了引起他们的——。(A)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32.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称为学习的——。(B)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记忆策略 33.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将教学评价分为——。(B)A.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B.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34.“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母采用的德育方法是——。(C)A.奖惩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说服法
35.某堂课以传授系统知识和理论为主要目的,应选择的教学方法是——。(A)A.讲授法 B.参观法 C.练习法 D.陶冶法
36.14岁的张某就读于某寄宿制学校,某晚就寝时头朝无护栏的方向(床具等符合国家标准)。宿舍老师巡逻时多次口头提醒张某头应朝向有护栏的方向睡觉,无效。次日凌晨张某从上铺无护栏处摔下,造成左眼失明,此案中校方应——。(C)
A.承担全部责任 B.无责任 C.承担次要责任 D.承担主要责任 37.“眼过千遍,如手过一遍“是贯彻——原则的体现。(B)A.因材施教 B.巩固性 C.启发性 D.最优化
3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关于课程结构的变革体现为——。(B)A.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高中以综合课程为主
D.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选修课程
39.为了给班主任工作打下基础,教师最需要做好的工作是——。(D)A.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B.制定严格班规 C.培养班干部 D.了解学生
40.班主任按照《学生守则》对学生行为提出要求,并使之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这属于班主任工作方法中的——。(C)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行为训练法 D.生活指导法
41、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是属于:D
A.心理教育 B.政治教育 C.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
42、课外活动的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是_____A___
A.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B.教师的主导型 C.家长的配合程度 D.内容的合理性
43、综合实践活动中实践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C)
A.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C.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4、由教育工作者通常是教师担任研究者,以学校或教师内亟待改进的实际教育问题为研究内容而以改进这些教育活动为目的的研究方法是(D)A.实验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行动研究法
45、微格教学示范是属于(A)
A.综合媒体 B.视觉媒体 C.视听媒体 D.交互媒体
46、微博QQ BBS E-Maill 等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中都可以作为__B__的工具 A.创设情境和自主探索 B.协作学习和讨论交流 C.学习评价 D.获取知识信息 47、2014年11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六届的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了题为题的__A__的重要讲话 A.《联通引领发展伙伴》聚焦合作 B.《团结合作,发展经济》 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加强合作》 D.《亚太各个国家加强合作》
48、某位新教师非常关注知识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是否被学生喜欢,属于教师成长过程中的(B)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49、(B)是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的影响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A 教师威信 B教师效能感 C教学反思 D职业承诺 50、根据学习的定义,属于学习现象的是(D)1膝跳反应 2谈梅生津 3蜘蛛织网 4儿童模仿成人 A12 B14 C23 D24
51两小无猜的时代,根据竹子、一张长凳就可以是一匹骏马,这是个体认知发展到(B)能做到的事情。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2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B)
1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一定很低 2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反之亦然 3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4高智商可能有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A12 B24 C13 D24
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此成就动机属于(C)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4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词汇能写出通顺的句子,但在写自己熟悉的题材时仍然写不出高水平的作文,原因是学生缺乏(B)
A陈述性知识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以题海战术时间战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这种做法违背了教学中的(B)原则 A直观性 B循序渐进 C最优化 D因材施教
56、科学课上,老师让学生分小组观察自己养的蚕宝宝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并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B)
A.谈话法和参观法 B.演示法和讨论法 C.讲授法和讨论法 D.演示法和讲授法
57、高中毕业会考试一种达标属于__D__
A.了定量评价 B.相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评价
58、当今教师在教学中提倡反思性教学,这是古代先贤_B___行为在当代的延伸 A.诲人不倦 B.反躬自省 C.教学相长 D.为人师表
59、班主任与某个后进生共同商量惩罚方法,如果违规当天与老师共进“寂寞的晚餐”,不能与同学玩耍,这种做法遵循了班主任工作原则中的(A)
A.学生主体原则 B.集体教育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以身作则原则
60.我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有关师德修养的内容有(C)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温故而知新 C.见不贤而内自省 D.立志乐道,甘于奉献
一、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答:目的明确、内容正确、重难点突出、方法得当、语言艺术、组织严密、结构紧凑、板书规范、态度从容、气氛热烈
2、简述适应学生认知方式差异的有效组织教学策略。答: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考虑学生场认知方式的差异,合理组织安排讲授内容的知识结构,则能提高教学效率。依据场认知方式差异组织教学,应该注意两个方面:(1)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2)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也就是说,不同认知方式的人可以取得同样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没有很大必要去改变儿童的认知方式,但要根据儿童不同的学习方式,施以不同的教育。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判断分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题共3小题,每题4分,共12分)
1、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时,教师必须推迟教学活动。
答:错误。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凡是课堂上发生的预设外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将其开发成课程资源。这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答:错误。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根据课程资源的形成过程可以将其分为可预设的课程资源和不可预设的课程资源,凡是课堂上可预设的情况都可以加以合理利用将其转化为可预设的课程资源。
3、教师以民主而不是专制的方式管理学生,鼓励学生表达不同意见,容许学生在自行探索中去发现知识,那么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答:正确。教师以民主型的方式管理学生以形成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模式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在教室内,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计划、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指引学生对应目标进行学习。这种宽松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三、论述题(本题13分)
结合实际,论述在当前新形势下教师应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答: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关系。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维系教育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从教师方面: 1.了解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热爱、尊重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结合实际,略 这里的五点都要结合实际)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据《人民教育》(2015·3)报道,上海某学校举行千人祭祖大典,近800名中小学生在《孝新敬老歌》和《跪羊图》的背景音乐中,现场向父母行三跪九叩大礼,并膝行至父母跟前聆听教诲。但是,不少父母眼泪夺眶而出,一时间,大礼堂内充斥着抽泣声。之后,全体师生三次举臂向父母集体发誓:“从今日起,永远真心地孝顺爸爸妈妈!”„„近年来,学校搞得孝敬父母的活动越来越多,动静越来越大,从给父母写一封信,直至上千学生汇聚操场给父母同时洗脚,现在又出现千人集体给父母三跪九叩齐齐发誓的场景,可以说是把这种“秀孝”的活动推到了极致。[问题]
请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回答一下问题:
1、请依据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孝敬父母的这种态度的习得需经历哪儿个阶段:本案例中的学生处在哪个阶段?(4分)
2、本案例的“秀孝”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请结合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原理,说明理由并给出合理建议。(5分)
3、设计并组织班会需要遵循哪些原则?请结合“感恩父母这个主题简要阐述”(6分)
答:
1)凯尔曼提出态度变化过程三阶段理论包括:依从、同化、内化
本案例中的学生处在依从阶段。该案例中的学生是按照社会要求和群体规范或者权威意志而作出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是自愿的,也可能是被迫的。“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千人祭祖大典中,三跪九叩并发誓作出的行为”。因此本案例中的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同化或者内化,处于依从阶段。
(2)本案例“秀孝”的活动不能取得实效。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以及互补性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搞一刀切和一锅煮,要注意衔接和引渡。案例中安排中小学生都三跪九叩,并宣誓,并没有考虑到中小学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备不同的特征,学校德育培养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
案例中对所有的学生都进行统一的活动,并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没有进行争对性的教育。
(3)班级活动的原则包括:生命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开放性原则、生成性原则 1.班级活动要坚持生命性原则。尊重并完善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所以在组织感恩父母的班会中,要不危及学生的生命。
2.班级活动要坚持个性化原则。每个学生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我们在组织这个主题班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3.班级活动要坚持开放性原则。要求我们在组织班会时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4.班级活动要坚持生成性原则。班会在各方面很难进行统一的控制和限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生成性,所以我们在组织班会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