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酒营销策划:打造系统营销十大竞争力
白酒营销策划:打造系统营销十大竞争力
企业赖以克敌制胜的法宝,除了拥有核心竞争优势外,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有机的竞争系统。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持久增值获利,要实现这个目的,企业就必须在市场上全面打造系统竞争能力。
在市场经济初期,市场进入门槛低,企业依靠一点资金或是一点人脉关系就可以开张,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尤其是渠道的分化和终端裂变,企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市场如战场,用兵打仗绝非匹夫之勇,重在排兵布阵,步兵、骑兵、装甲兵、弓箭手等协同作战,才能发挥更大的攻击优势。
如今高速增长的酒水行业不再是小作坊时代,你咬我一口,我踢你一脚,谁的酒好喝,谁会打广告,谁就能“多收三五斗”,现在的市场竞争考验的体系化优势和系统竞争能力。
根据系统营销模式,企业应系统打造“十大营销竞争力”:
产品静销力,货卖一张皮。
货卖一张皮,体现的是中国消费特色。
在国外,高档低档多是光屁股的裸瓶酒,在国内,光屁股的就是穷人,就是低档酒。洋酒打进中国,不穿裤子只能出入夜场。这就是中国特色,因为中国人“好面子”,不穿衣服就别想进酒店,浪费算老几?
俗话说,“品牌认同消费者,广告吸引消费者,包装打动消费者。”包装已经改变了保护产品、传达信息、方便运输的原始功能,成为提升商品附加值、企业品牌形象、促进销售最直接、有效、快捷的方法。
美国有人做过一项调查:进入商店买东西的顾客,有60%左右会改变初衷,本来想买甲牌子,最终买了乙牌子;本来想买低档货的,最终却买了高档货,本来只想买巧克力糖的,结果还买了漂亮包装的新牌子化妆品等。这种改变,很大程度上是包装造成的。特别在自选商场,消费者可以直接接触商品,商品的包装成了消费者对商品最直观的第一印象,具备很强的推销作用。
价格诱惑力,“物美价廉”是硬道理。
品牌强大卖高价,品牌弱小卖差价。或者说,包装好的会吆喝的买高价,没钱吆喝的只能扒光衣服买“裸价”。
目前,高端白酒涨价趋势日益明显,名酒复苏后价格战开始“高开高打”,同时低档白酒仍然是“低开低搏”的肉搏战。
有名人说,“定价是真理的时刻——定价决策是所有营销活动的焦点。”制定价格不能单纯根据生产成本,也不能过于强调竞争比较,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勾兑营销》一书中对价格体系设定做过详细的介绍,下文中我们另作详细的介绍。
根据方德智业的长期关注,消费者在购买酒水的决策过程中,也许对于实际的售价不是很清楚,也不会真正去计算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划算的。消费者对于价格的认知多半是心理上的相对感受,而非绝对的数字。
渠道分销力,做渠道有时比做品牌更实际。
太多的企业将资源倾注在所谓的品牌建设上,认为一旦拥有了品牌就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高枕无忧,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无论多么优秀的酒水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渠道竞争中,都不得不俯首称臣。在这一点上,我们从更多的国外知名葡萄酒在开拓中国大陆市场时得到充分的验证,2007年,在烟酒店、专卖店、餐饮终端的店中店等渠道中,国内的张裕、白洋河、长城等品牌更具备操作优势。
企业要擅长与经销商合作,做到多渠道覆盖和精耕,对目标市场区域划分,对通路中主要销售网点做到定人、定域、定点、定线、定期、定时的细致化和专业化服务和管理达到对产品销售、竞争的全面把控,提高产品在通路的覆盖,加强和分销客户的合作,实现分销网络化管理。
终端推介力,“临门一脚”是关键。
销售不是“货出去,钱进来”的易事,销售产品不是转移仓库,企业把产品压给经销商,经销商把产品压进终端,如果消费者不购买,“临门一脚”踢不进球,还得重来,搞不好就得退货。
终端盘中盘模式充分地告诉国内酒业公司怎么做好终端,但也要学会做终端的方式和方法,不能一味地花10万元买断一个酒店,而不在乎终端销售多少产品,现在厂商在买店后,往往通过店内暗促、直接上促销员、连环搞活动等形式,提高销售额,实现买店费的“价值最大化”。
终端动销要善于整合和嫁接,如针对不同的宴请活动,可以与饮料、结婚用品、学习用品相结合,可和婚纱影楼、婚庆公司、商超、便民店、酒店联合促销,可以在影楼、商超、便民店、酒店悬挂宣传条幅和POP等等;在促销上要把握时机“巧”促销,如转移促销对象,如针对结婚的“免费送丰田花车”、消费积分等。
促销刺激力,要擅长组合拳。
促销就像打拳击,不能只靠“咬耳朵”,关键是能持续打出组合拳,才有威力。
现在酒类产品促销犹如“多鼠穷斗于穴中”,特价促销、赠品促销、礼品促销、人员促销、现金促销等等,不一而足。多家企业采用相似的不同的促销方式,集中在酒店、商超、烟酒店等短兵相接的多发地,特别是在酒店和烟酒店内的促销活动,更是采取拼刺刀式的“肉搏战”。
系统促销模式将就的是促销组合,系统制胜。我在《勾兑营销:中国酒类新营销策略与实战》一书中特别提出了“3×3促销策略模型”,提出“一个中心”即以消费者为中心;“六个要素”,即“认知促进”上的产品功效/品质、促销活动、品牌形象,“行为促进”的有效铺货、生动化陈列、推荐(人员或媒介等),这六个关键要素分布不同的队列,但又相互牵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三种变量”即促销次序(先改变消费行为,后改变消费认知)、资源(资源多,全面做;资源少,集中做)、系统(资源、手段、人员和组织的协同效应是成功关键)。
传播拉动力,贵在系统整合。
阶段性传播为造势,长期性传播图品牌,传播是需要金钱开路的。投多少广告合适,关键是企业目标设定,当然与企业实力紧密相关。
品牌越来越多,广告越来越饱和,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越来越难以打动。单一的广告突破已经过时,立体化、体系化的系统整合传播模式已经成为企业适应竞争的必然选择。
就新产品上市而言,必须先通过售点广告建设、新闻性软文广告、公关活动和促销活动等策略启动终端消费,当餐饮终端开始重复进货,消费口碑逐渐形成时,便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如电视广告正面形象强化,增强边际人群的跟风行为,随着核心消费人群的口碑传播、消费人群的增加和厂家适时推出的软文,以及大众传播共同推动“人流-信息流-物流”的良性循环,促使新品上市后的区域整体动销。
在传播方面要善于借势和造势,借助新颖的传媒整合营销传播,有针对性的展开宣传。在品牌诉求、品牌主张、品牌形象与传播方面都应体现出时尚化、个性化、自由化和健康话的消费主张。
公关支持力,引爆流行。
公关的力量不在于一下子影响所有的人,而是先影响一部分主导意见的人群,再由他们形成口碑传播。目前很多酒水企业注重开发团购市场,锁定意见领袖才能更有效。
当一种思想或一种产品距离意见领袖越近,这种想法或产品推广的势头和可能性也就越大,所有的意见领袖(20%的小盘人群)都有着庞大的社会关系、长长的微弱关系名单(80%的长尾人群)、在各个领域和亚文化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这些意见领袖们和微弱关系人群们就一定能够立刻把信息传诵到成千上万人的耳朵里,形成一种消费潮流。
人员推介力,狭路相逢勇者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告诉我们一旦企业导入促销活动和竞争对手遭遇正面竞争时,要敢于亮剑,要表现出“雄狮”的斗志,“老黄牛”的踏实,“小蜜蜂”的勤奋,将战斗进行到底。告诉促销员,不要因为瓶盖费低,服务员不让进包厢推销,就唉声叹气,偃旗息鼓,而应该通过更多的手段启动终端消费。大企业大品牌能做到不战而胜,是品牌影响力大,更是营销气势夺人。服务保障力,文化是至高境界。
服务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体验,文化的侵略远胜于战争的攻击。在中国,酒文化流传千载,可是有多少酒业公司依靠文化的服务市场,多数企业的酒文化或品牌文化都只是流于形式,而缺少实际内容,更缺少执行表现。
中国的酒文化在于喝酒之间,国外的酒文化在于品酒之外,所以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喝酒的形式,尤其是白酒,将就的是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国外的葡萄酒强调的是喝酒的体验,文化的体验。
酒中之王五粮液(000858,股吧),国酒至尊茅台酒,其文化魅力到底道于何处,很值得我们认真的、好好的想一想,我想他们不简简单单是酒文化的问题,也是中国文化的问题。反观国内很多白酒企业所传导的品牌文化,很可惜多数都是“伪文化”。
品牌影响力,企业要敢于“亮剑”。
企业敢于“亮剑”的前提是,有“剑”可亮。此“剑”即指品牌。
为企业做咨询这么多年,我检验过很多企业的品牌,简直就是“废铁”一块。
粗糙的品牌管理,或者说根本就不是什么品牌,充其量就是个“名字”,盲目的定位,胡乱的设计,糟糕的卖点,混乱的包装,何谈市场竞争力,何谈品牌影响力,何谈打动消费者?
企业要敢于亮剑,首先就要勇于“铸剑”。
打造品牌影响力需要一个系统设计,更需要一个系统维护。
总而言之:企业打造“十大营销竞争力”,正是系统营销模式的市场价值体现,但不能离开企业的人、财、物、机制“四大保障系统”,即人才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和销售管理系统,之所以把人才管理系统保障放在首要位置,是因为任何竞争力的打造,无人才不成大事。
企业在打造区域样板市场过程中,必须依靠“四大保障系统”,全面打造这十大营销竞争力,才能获得区域市场系统优势,进可攻,退可守,既能阻击竞争对手,又能保护基地市场。
第二篇:白酒营销策划
白酒营销策划:酒水品鉴会1+3创新模式 方德智业(中国)营销咨询公司董事长孟跃
品鉴会太多了,不但形式多样,而且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几乎包容了吃喝会、推销会、招商会和讨论会等多种功能。当前,各大酒厂和供货商的品鉴会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乐此不疲。值得可惜的是,经销商已经越来越冷静,越来越聪明,吃归吃,喝归喝,生意归生意。如何改变当前各类品鉴会的无效行为,提高会议价值呢?2009年5月,方德智业咨询公司联合河北金顺酒业(化名)采取了“换位思考”的做法,以客户和利润为中心,创建了品鉴会新模式。
品鉴会1+3创新模式
金顺酒业是一个拥有50年历史的老企业,破产重组后的第一次新产品上市,至关重要工作就是如何突破招商困局。
在和金顺酒业领导多次碰撞后,我们最终达成以“招商直通车”的形式,连续召开10场新品品鉴会暨新产品上市活动,并创新“品鉴会1+3模式”。
所谓的“品鉴会1+3”创新模式,即“企业+咨询公司+经销商+行业媒体”合作模式。
方德智业作为金顺酒业的“外脑”参谋,不再局限于只为金顺酒业提供顾问服务,而且主动延伸,同时为企业的核心经销商提供顾问服务,即咨询服务的1+1模式。没想到的是,这一服务模式的创新,很快就得到核心经销商的大力赞同。他们认为,企业提供好产品,设定高利润,送车送人不如送咨询服务:一是可以保证产品上市的成功,二是提升经销商的营销管理能力,三是由专业的咨询公司和媒体形成有效互动,增强了新品成功的砝码。
据此,我们还帮助企业打造“卖产品+卖解决方案”招商模式,为核心经销商提供一揽子市场操作方案,帮助经销商成功操作市场。
与此同时,我们主动联合行业媒体《糖烟酒周刊》,组建“金顺酒业招商直通车”,参加方德智业咨询公司策划的“中国赢销商论坛”活动,由金顺酒业主办,《糖烟酒周刊》等媒体邀请经销商,并全程跟踪报道(采访及宣传经销商),集中在企业重点市场进行定点招商。5月19日,一个既定的好日子。金顺酒业围绕重点市场开始了新品上市品鉴会活动,依托“中国赢销商论坛”开展“招商直通车活动”,由咨询公司提供策划方案(新品上市方案),由媒体提供经销商资源和宣传方案,并对核心经销商进行宣传报道(包括经销商老板专访),企业邀请酒界专家同行,对新品上市活动进行推广。
截至6月6日,金顺酒业开展了5场品鉴会,完成了邢台市及周边4个重点县级市场的招商工作,初步实现“1+4”重点市场的战略布局。
随后,金顺酒业联合方德智业咨询公司,成立“金顺经销商商学院”,常年定期和不定期地为经销商提供市场帮扶、营销策划和培训服务,培育和帮助经销商成长,聚拢经销商,最大化促进厂商沟通,强化经销商管理。
以客户为中心,从卖产品到解决方案
金顺酒业秉承了“让经销商持续赢利是厂家最大的责任”的原则,以客户为中心,直面经销商关心的利润和销售难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当前,经销商最不缺的是产品(产品过剩和同质化),缺少的是如何解决产品销售的策略和技巧。微利时代,危机面前,经销商需要的较高利润设计和相对长久的生意,不再是“一锤子买卖”。
企业只有了解目标客户的真实需求,召开品鉴会才能更有成效。经销商唯利是图不是坏事,企业更不要回避这个问题,清清楚楚帮助客户测算各种利润环节。如何根据区域市场环境,结合经销商实际情况,开发合适的产品,设定合适的价格体系,并制定落地可行的市场操作方案,并帮助经销商实现赢利增长(包括战略选择),才是当前酒水企业必须慎重考虑的大事。
本文来自:业务员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白酒营销策划
一、白酒企业市场调查研究
(一)消费者市场调研
1、消费者对产品的总体接受程度调研;
2、产品的概念、产品品牌名称调研;
3、产品的消费目的调研;
4、产品的消费心理调研;
5、产品的消费趋势调研;
6、产品与同类竞品相比优点与不足调研;
7、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是什么;
8、产品的品牌定位调研;
9、产品的目标市场调研;
10、产品的核心利益点调研;
11、产品的系列卖点调研;
12、产品价格定位调研;
13、产品的口味调研;
14、产品的包装调研;
15、产品的销售渠道调研;
16、产品适合的传播方式调研;
17、产品终端销售调研;
18、产品有效的促销方式调研;
19、消费者对产品做大市场的营销建议;
20、产品消费者的个人特征。
(二)产品经销商市场调研
1、贵公司经销哪些同类产品品牌;
2、哪些品牌的产品销售状况比较好,主要原因是什么;
3、贵公司经销同类产品的销售状况;
4、各品牌产品销售状况好或者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5、经销商认为该产品的优点与不足;
6、增加该产品销量的方法有哪些;
7、您是否愿意销售该产品;
8、对销售该产品的顾虑;
9、您预计该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
10、与厂家的合作方式建议;
11、希望厂家提供哪些支持;
12、经销商对该产品在营销方面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三)竞争对手市场调研
1、品牌定位;
2、产品类别;
3、产品定位;
4、目标市场;
5、各类产品的价格;
6、产品卖点;
7、销售区域;
8、市场进入策略;
9、广告策略;
10、促销、公关策略;
11、销售政策;
12、销售状况;
13、企业的发展动态等。
二、白酒企业经营诊断
1、品牌策略诊断;
2、营销策略诊断;
3、目标市场诊断;
4、市场定位诊断;
5、产品策略诊断;
6、价格策略诊断;
7、销售渠道诊断;
8、广告策略诊断;
9、促销方式诊断;
10、销售管理体系诊断。
三、白酒企业品牌整合营销策划体系
1、品牌识别:(1)品牌状况;(2)竞争态势;(3)消费需求;
(4)本品位置;(5)品牌问题;(6)市场机会;
(7)品牌目标。
2、品牌战略:(1)品牌名称;(2)品牌标识;(3)品牌框架;
(4)品牌定位;(5)品牌核心价值;(6)品牌利益点;
(7)品牌个性。
3、品牌策略:(1)品牌建立;(2)品牌结构;(3)品牌差异化;
(4)品牌提升;(5)品牌延伸;(6)副品牌;
(7)品牌壁垒;(8)品牌远景。
4、品牌传播:(1)传播目标;(2)传播概念;(3)品牌口号;
(4)传播方式;(5)媒体组合;(6)传播检测。
5、品牌整合:合理规划品牌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职能
A.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之间的关系;
B.产品品牌与产品品牌之间的关系。
6、品牌管理:(1)品牌手册;(2)统一识别;(3)品牌实施;
(4)品牌检测;(5)品牌维护;(6)效果评估。
四、白酒市场整合营销策划体系
1、市场策略规划:(1)市场状况;(2)消费需求;(3)竞争状况;
(4)本品现状;(5)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6)市场机会;(7)市场策略。
2、产品线规划:(1)品类架构;(2)目标市场;(3)产品定位;
(4)价格定位;(5)产品形态;(6)产品包装;
(7)产品诉求;(8)广告口号。
3、渠道规划:(1)渠道模式;(2)通路长度和宽度;
(3)经销商的选择;(4)销售政策。
4、广告规划:(1)广告创意;(2)广告语;(3)广告预算;
(4)投放媒体;(5)投放区域;(6)投放组合;
(7)效果评估。
5、终端与促销规划:(1)终端选择;(2)终端陈列;(3)终端导购;
(4)终端理货;(5)终端展示;(6)终端促销。
6、销售体系规划:(1)销售体系架构;(2)各级销售组织的职能;
(3)销售队伍的培训;(4)销售组织与经销商关系。
五、白酒企业目标客户与目标市场
1、选择目标客户:(1)如何选择目标客户;(2)目标客户的选择条件;(3)目标客户评估。
2、目标市场的分解:(1)渠道的选择;(2)样板市场的划定;(3)制定市场切入点。
3、目标市场人员分配:(1)人员的配制;(2)如何进行推广方案的跟进。
4、目标市场的管理:(1)销售政策的制度;(2)退换货的制度;(3)终端费用的支持政策;(4)窜货现象的处理制度;(5)业务人员配置原则;(6)客户激励政策。
六、白酒企业的产品品牌规划
1、基本要素定位:(1)市场定位;(2)消费者定位;(3)竞争对手定位;(4)企业定位。
2、品牌定位:(1)品牌形象定位;(2)品牌发展目标。
3、相关策略:(1)市场策略;(2)广告策略;(3)推广策略。
七、白酒企业营销与市场推广策划
1、营销定位和独特的销售主张(USP)
2、市场推广策略制订:(1)推广的范围;(2)组织结构建议;(3)进度计划(执行步骤、各阶段战略目标);(4)成本预算建议。
3、广告策划:(1)广告主题定位;(2)广告创意方案;(3)广告表现(报纸、影视脚本、平面、POP创意表现);(4)影视广告制作监督;
4、媒介策划:(1)预算的计划与分配原则;(2)媒介传播方向;(3)媒介的协助购买建议;(4)媒介的发布与监控策略。
5、公关活动:(1)公关活动传播策略;(2)公关活动主题策划;(3)公关活动操作方案;(4)
产品推介会策划。
6、软性宣传活动策划:(1)软性炒作方案;(2)系列软性文;(3)媒体的联络与发布。
7、促销活动策划:(1)新品上市促销活动;(2)节日促销活动;(3)常态性促销活动。
8、市场工作督导
9、市场营销效果评估
八、白酒企业招商策划
1、招商整体营销策划方案:(1)招商主题;(2)招商方式策划;(3)招商会策划与协助实施;(4)招商媒体选择;(5)招商费用预算;(6)招商时间进度。
2、招商广告创意及设计
3、招商手册:(1)公司简介;(2)产品介绍;(3)营销模式;(4)利润回报。
4、招商小组及岗位职责、工作流程
5、经销商政策、规定及条件
6、经销商(代理商)合同范本
7、招商活动执行督导
九、白酒企业文案与广告创意
1、文案:中文说明书、软性文章、企业介绍、产品介绍、授权委托书等。
2、产品命名、产品卖点提炼。
3、广告语、广告片(CF)创意。
十、白酒企业产品与市场管理
1、新项目开发:(1)新产品分析;(2)新产品开发的方式和程序;(3)新产品开发的管理。
2、渠道管理:(1)渠道的优势分析;(2)渠道的选择规范;(3)渠道的推广政策;(4)渠道的整合。
3、产品价格体系:(1)产品利润空间的设定(2)产品市场价格体系管理(3)产品报价单
4、产品推介会策划方案
5、媒介方案
6、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7、公关活动策划方案
8、新产品上市策划方案
9、产品推广策划方案
10、产品推广策划方案
11、市场费用控制制度与方法
12、《产品介绍手册》
13、《招商手册》
14、《陈列规范手册》
15、营销合同、采购合同、代理合同等
十一、白酒企业营销管理
1、营销管理系统改进的方案
2、营销系统业务流程规范
3、营销信息系统的建设
4、营销管理派出机构搭建模式与管理
5、业务人员政策及管理
6、终端管理系统的设计:(1)终端管理规范及标准;(2)终端管理制度;(3)终端管理职责;(4)终端的形象管理;(5)顾客档案管理;(6)终端评估。
十二、白酒企业产品包装设计
1、包装基础系统建立:(1)标准字(中英文、组合);(2)标准色(辅助色);(3)颜色应用规范;(4)辅助图形;(5)文字与图形组合;(6)标志应用规范;(8)图形应用规范。
2、包装定位分析与包装定位
3、各类包装平面设计
4、瓶标瓶贴设计、吊牌设计
5、纸箱及外箱包装设计
十三、白酒企业基本VI: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符号,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
VI系统:
A.基本要素系统:如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造型、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宣传口号等。
B.应用系统:产品造型、办公用品、企业环境、交通工具、服装服饰、广告媒体、招牌、包装系统、公务礼品、陈列展示以及印刷出版物等。
十四、白酒企业销售管理体系
(一)销售机构组织设计及职责
1、销售组织机构设置;
2、主要岗位职责。
(二)销售目标分解及计划的制定
1、销售区域划分的原则与步骤;
2、销售目标的分解及滚动销售预测;
3、销售费用预算及控制;
4、区域销售计划的制定。
(三)销售队伍的管理
1、销售队伍的招募;
2、销售人员的考核;
3、销售人员行动管理。
(四)渠道及渠道客户管理
1、渠道结构及分析;
2、渠道客户的选择;
3、渠道客户管理;
4、渠道客户拜访程序;
5、渠道客户的激励政策;
6、渠道客户的评估。
(五)跨区销售管理
1、跨区销售管理;
2、区内冲击。
(六)销售行政与管理制度
1、办事处销售会议管理;
2、销售信息管理制度;
3、销售网络管理制度;
4、工作规范。
(七)销售机构经理应具备的能力与技巧
1、区域销售机构经理应具备的能力;
2、区域销售机构经理的领导技巧。
十五、白酒企业内训
1、品牌和产品知识的培训;
2、营销知识及理念培训;
3、销售人员团队意识培训;
5、销售方法与沟通技巧培训;
7、如何开发与接触潜在客户;
9、了解客户需求及特质;
11、介绍解说产品与服务;
4、销售人员的行为规范;
6、顶级销售员具备的条件;
8、引发客户兴趣及建立好感;
10、了解客户的购买模式;
12、有效成交客户的方法
第四篇:营销策划--成功营销十大经典案例
成功营销——2004年十大经典案例 他她水:赢在“男女有别”
案例主体:北京她他饮品公司 成功关键词:细分新思路
市场效果:一周内产品订货量超过2亿元,并在3个月内创下了6亿元的订货量新高。
口味、成分、年龄、功能等纵向产品细分标准早已被众厂家用滥,想在这些细分市场中出奇已经不可能,“横”切市场一刀,把饮料分出男女,使男女要喝不同的营养素水的产品诉求得到很好的体现。
营销事件回放:
“这是一个千年等一回的产品”,他她水总裁周子琰经常这样评价他她水。
在饮料行业,口味、成分、年龄、功能等纵向产品细分标准早已被众厂家用滥,从成人饮料到儿童饮料,从功能饮料到情绪饮料,想在这些细分市场中出奇已经不可能,但从没有人把饮料的消费人群做一个二元切割,而在这个极度追求个性和差异化的时代,为了适应男女个性、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的需求,就贴上男女标签。“我们能否'横'切市场一刀,把我们的饮料也分出男女呢?” 周子琰说。
2004年3月,“他+她-营养水”正式推向市场,其独特的创意立刻成为焦点,好评如潮,一周内产品订货量超过2亿元,并在3个月内创下了6亿元的订货量新高。
策略解析:
名称的威力
在《定位》一书中,里斯和特劳特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探讨品牌名称的威力。他们这样写道:名字就是把品牌挂在预期客户头脑中的产品梯子上的钩子。在定位时代,你能做的惟一重要的营销决策就是给产品起什么样的名字。
“他她水”名称的诞生过程非常艰难。“男士饮料、女士饮料”、“帅哥饮料、美女饮料”……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什么东西能够简单直接地概括男女,又不显得俗气呢?“他”、“她”是两个名字,在注册产
品名时怎么办?两者如何联系?
周子琰他们先后起了50多个名字,比如“维他、维她”、“他呀、她呀”、“酷仔、靓妹”等,在一次起名会上,当“他+、她-”闪现后,现场所有的人都有一种“找到了”的感觉。
“他、她”,为目标顾客群--心理年龄在18~35岁的消费者留下了充分的联想余地,避免因名称的某种特质而拒绝了另一类人群;产品本身是一种营养素水,“+”和“-”既体现了产品“男加体力女减体重”的特质,又暗合产品的性别属性,使男女要喝不同的营养素水的产品诉求得到很好的体现,含有肌醇、牛磺酸,能为男人及时补充活力的“他+”和含有芦荟和膳食纤维,能帮助女人减肥,保持秀美靓丽的“她-”共同构成了“他她营养素水”概念。在对产品名称感到新鲜而产生首次尝试后,又给了消费者重复消费的理由,借功能性饮料奠定的市场教育基础,进一步将消费者保健的愿望落到实处。
贩卖浪漫
他她水个性化的品牌创意,打动了那些好奇心理很强,愿意做时尚弄潮儿,同时特别具有浪漫气息的消费者。
既然分出了男女,就要把这种感觉做到极致。在推广和宣传上,“他她水”营销团队的手法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央视广告、形象代言人、音乐营销、情缘营销,以体验营销为核心,最终都聚焦在浪漫上。
他她饮品公司已经投资制作了一系列“她”、“他”原创歌曲,比如《爱她就给他》、《有我就有她》、《男女关系》、《ID密码》等。“我还希望用这些歌曲去打歌曲榜,从而使消费者唱着他她、喝着他她,享受他她世界的温馨甜美,使'他她水'最终成为可以流淌出音乐的饮料”,周子琰这样规划。
网络是青年男女接触最多,最乐于接受的传播媒体。在2004年6月9日的形象代言人签约仪式上,她加他饮品公司启动了“众里寻他(她),凭水相逢”活动,这是一种类似“网友见面”的、颇具娱乐色彩和悬念的情缘速配活动,消费者只要把瓶子上的编码用短信发送至指定地址,就有机会和同一编码的异性消费者结识。活动期间,每天收到的短信量不低于10万条。2004年8月1日,金山与他她水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开始了大型暑期推广战略,借“剑侠情缘”这款网游让“他+她-”进入网吧的饮料销售渠道。此外,“他她水”还策划了如“电视剧营销”、“他她舞”等创新传播手段。
在产品包装设计上,“他她水”从用色、构图、版式等各个方面,都打上了性别的鲜明印记。“她”饮料用桃红,显得非常有女人味,带有一丝丝浪漫与妩媚。“他”饮料采用蓝色基调,表现男性的稳重和阳刚之气,瓶身带一点流线形,透出优雅的气质。男女两个瓶子摆在一起,可以形成两张青春、靓丽面孔的对望,一张男子俯视的脸和一张女子仰视的脸给人以相互依偎、相依相伴的感觉,恰似深情相望的一对情侣,让消费者产生充分的联想,而这种摆放方式不仅第一时间吸引消费眼球,而且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往往不忍让另一瓶水落单。
2004年的中国饮料市场,由于他她水的出现,凭添了一丝丝浪漫与新意。
业内人士分析:“在产品创意上的成功,这是其被众多经销商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她水”的异军突起,很快引来了其他厂商的强力跟进。雀巢在2004年下半年陆续推出芦荟、绿茶、菊花、蓝莓4种口味的“水护养”系列女士饮品。同时,“男生女生”、“他动她动”、“他乘她除”、“他酷她酷”等一批克隆族纷纷出笼。
虽然因采用了“伙伴式”营销等新型厂家与经销商的合作模式,极大地激发了经销商的积极性,在初期成功招商后也保证了销售工作的稳定进行。但,“瞬间创意,持久执行”,面对众多的跟进者,尤其是不乏颇具实力的对手,如何使“系统创新,整合创新”能够得到长期贯彻,在2005年对他她水是一个考验。刀郎:街头营销路线图
文/本刊记者 兰茂勋
案例主体:刀郎营销团队 成功关键词:街头营销
市场效果:似乎在一夜之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和他的歌就像狂风卷着山火一般迅速红遍了整个中国。
除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定位外,“刀郎”在定价、渠道和终端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刀郎走红的意义绝对不止于他本人,更为重要的是开
拓了一个更广泛的新市场,让人们看到中国内地大量二、三线市场的巨大潜能。
营销事件回放:
如果单从唱片销量上看,2004年的中国乐坛只成就了一个人,那就是刀郎。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刀郎的第一张个人专辑《2002年的那一场雪》销量高达270万张,这个数字相当于9个状态最好的刘欢或者刘德华,巅峰时期的他们,单碟唱片总销量不过区区30万张,而《2002年的那一场雪》上市15天后,仅新疆地区的销量就超出了这个数字,刚刚在香港发行时,甫一出手就曾夺得了香港地区当月的唱片销量冠军。现在如日中天的销量冠军周杰伦的唱片销量都没有超过100万张。
2004年的元旦前夜,作为刀郎的第一张个人专辑《2002年的那一场雪》的全国总经销,广东大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狠下心与刀郎签下了保底数5万张的销售合同;但当刀郎的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准备推出时,大圣公司给出的保底数破天荒地高达500万张以上,翻了100倍!要知道,一般一张白金唱片的销量标志也不过50万张。
2004年11月,当刀郎的第二张专辑《喀什噶尔胡杨》还在后期制作时,订单已经像雪片一般飞来,仅中国内地已超过了500万张,而这个订单数并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其他销售目的地。
从表面上看,刀郎的走红似乎很意外,但实际上,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极具独创性的营销事件。除了独具特色的产品定位外,其在定价、渠道和终端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刀郎走红的意义绝对不止于他本人,更为重要的是他开拓了一个更广泛的新市场,让人们看到中国内地大量二、三线市场的巨大潜能,而寻找更根源、更本地化的艺人和音乐也成为不少唱片公司新的音乐制作方向。
策略解析:
大众阶层的精神粗粮
“出租车司机都在听”、“开垃圾车的司机都在听”、“公共厕所都在播放”,这是在2004年底,由MTV全球音乐电视、上海文广新闻集团和中央六台在上海举办的2004“超级盛典”颁奖典礼上,谭咏麟等人对他的评价。在这次典礼上,刀郎获得内地唱片销量突破奖。这些溢美之词一方面展现了刀郎歌曲火爆的表象,同时另一方面还揭示出了
其为何走红市场的深层原因。
刀郎在商业上的成功使得唱片界的大多数从业者在2004年处于一种无比尴尬的境地。坊间流传,北京流行音乐圈子里有一半的人对刀郎的走红表示愤怒和不解。没有大众媒体的宣传、炒作,没有歌友会的捧场,也没有流行乐排行榜的推波助澜,甚至在此之前刀郎都没怎么在媒体上露过面。而这些,正是多年来流行音乐圈推行唱片的不二法宝。一个初出茅庐、从西部边陲唱出来的青年歌手,又怎么能离得了这些重量级的推广手段呢?
但,似乎在一夜之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和他的歌就像狂风卷着山火一般迅速红遍了整个中国。
刀郎歌曲走红的核心因素离不开其歌曲的定位,这就是为大众阶层所喜闻乐见,代表他们的血肉筋脉,而这正是与近年来洋化歌曲和精英歌曲最大的不同。
刀郎以独特的音乐风格--阳刚、粗犷、质朴,深入民间,从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的歌词,反映和体现了大众阶层的内心生活,成为丰富他们生活的精神粗粮。而实际上,对音乐的需求,大众阶层和精英阶层一样旺盛。而这一市场近年来的音乐缺失,成为刀郎走红中国的核心所在。在刀郎的音乐里,人们发现音乐原来可以如此接近生活。而这也正符合了时下人们对于自然的回归心理。
对刀郎音乐的负面声音主要来自北京的音乐圈,他们对刀郎最常见的一个评价是“这不是我们的路子”。音乐人高晓松把这种观点归结为“士大夫阶层”的失败。相比于北京音乐圈的抵触,港台流行音乐圈却对刀郎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谭咏麟、刘德华纷纷向刀郎约歌,李宗盛担任了刀郎第二张专辑的制作人。
街头营销制造流行
最初,在核心市场及主流传播渠道,刀郎遭到了冷遇。
按照以往的销售经验,《2002年的第一场雪》的全国总经销广东大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先直奔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国内唱片消费的核心城市。然而,北京与上海并不接受这张唱片。音乐圈不认可,电台也不愿意推介。因为电台不愿意播放,无法跻身排行榜,意味着这张唱片无法获得最便捷的宣传渠道。
不得以,“大圣”公司决定放弃一类城市,到二、三类城市去发展。
在青岛闹市区,找了两家守着路口的唱片店,让他们每天播放一段时间,很快就收到了效果。
在广州最繁华的北京路,为唱片店免费派送播放碟,持续播放。往路边的一些时尚的美发店派送了大量的播放碟,让他们每天都能播出一段时间。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圣”公司的业务员带着几万张免费的播放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次“地毯式的店面销售”。3月份,青岛、海南、重庆、成都、温州等城市开始大量要货。
二类城市的预热最终带动了北京等大都市消费群体对刀郎的关注和热情,自此,一场由下而上的娱乐营销终于打通了任督二脉,突破了被精英阶层所把持的演出舞台和电台,虽然没有在推广之初进入流行歌曲排行榜,但最终却成为了该最为流行的唱片。
低价格和双渠道策略助力发行
有媒体认为,刀郎迅速走红与其用盗版产品带动正版销售是分不开的。
一位营销界专家这样解释刀郎“用盗版唱片带动正版销售”的营销策略:这是一种类似传统产品市场上通过大规模促销来启动市场的策略,不需要太多的广告传播,仅仅靠低价的促销就可以快速启动市场,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当然,其前提就是商品本身的品质要过硬。
刀郎的成功,是唱片界近年来少有的一次对抗盗版的胜利。无论是他们前期的保密工作,还是后来的低价入市,直到正版渠道和盗版渠道同时发行,一步步把历来猖獗一时的盗版商挤出了市场。
在制作之初,他们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不错;歌曲推出之时,发行方通过低价策略来打击盗版市场。当在正版市场和盗版市场的价格相差无几时,对于盗版商来说,实际上已经无利可图了。
进一步,发行方还通过与各地发行商的合作,采取利用盗版渠道来推销刀郎正版唱片的特殊方式,进一步打击和挤压盗版商。在全国各地,刀郎的正版唱片不但会放到新华书店以及各大正版音像店的货架上销售,同时也通过盗版的发行网络,批发到各地的盗版零售店中。事实上,即使你在卖盗版的地方看到有刀郎的唱片,那也是正版的。这种“双管齐下”的发行方式,在国内十分少见,但其所起到的作用却是深远而独一无二的,不仅迅速挤占了盗版商的销售通路,也有力地打击了盗版。
过去,音像市场的游戏规则是只有走红的唱片才会有盗版,而且正版唱片越火,盗版越猖獗。而刀郎团队通过借道盗版渠道,迅速打
入了盗版终端市场,一时间,盗版市场上到处都有刀郎的歌曲在播放,显得十分火爆,这种现象进一步从盗版市场蔓延到了正版市场。无形中,庞大的盗版市场的销售网络为刀郎的唱片做了免费的终端宣传,进一步带动了刀郎音乐从南方火到了北方,最终走红全国。
3可口可乐:与奥运共振 文/本刊记者 齐馨
案例主体:可口可乐(中国)公司 成功关键词:奥运营销
市场效果:在销量大升的同时,在2004年夏天占领了品牌宣传的战略高地,成功遏制了老对手百事可乐的追赶风头。
可口可乐借奥运营销改变了与对手相持的局面,超然胜出。之所以能够通过奥运营销决胜市场,正是因为其运用体育营销的长期战略和长线手法,这和大部分国内企业急功尽利心态、缺乏长期规划以及实际运作中策略能力的缺失完全不同。
营销事件回放:
“申奥成功纪念罐”、“奥运新会徽纪念罐”和“奥运火炬传递纪念罐”,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总是很早就开始打下伏笔。
2004 年雅典奥运圣火 6 月 8 日抵达北京。作为雅典奥运火炬传递的主赞助商的可口可乐公司提前数月已经启动了“雅典 2004 奥运火炬传递--中国火炬手/护跑手选拔”活动,在中国的 20 多个城市里选拔火炬接力选手和护跑选手。
很多普通的消费者得以通过可口可乐和奥运零距离贴近。
6月9日,奥运圣火在北京城传递,准备充分、声势浩大的可口可乐成功地在北京城掀起了一场红色旋风。可口可乐在6月5日推出的240万罐奥运火炬接力纪念罐在很多地方销售一空。
8月4日下午,可口可乐(中国)在北京组织了一场以“为奥运喝彩,为中国加油”为主题的大型发布会。即将出征奥运会的刘翔、滕海滨、马琳三位体育明星,成为雅典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新的形象代言人。以他们为主角拍摄的可口可乐新的广告片在奥运会期间反复播放,同时,分别以这三位体育明星形象设计的“要爽由自己”可口可乐奥运包装,也开始在全国市场限量销售。
奥运会过后可口可乐还通过央视展开了“后奥运营销”,在8月31日“奥运特别节目”和9月4日“庆祝奥运健儿凯旋归来”两个特别节目中迅速决策,签订贴片广告,抓住了难得的品牌传播机会。
借着奥运的热度,可口可乐2004年还精心设计了“要爽由自己--2004可口可乐奥运中国行”大型巡回路演活动,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在奥运期间还将其麾下的可口可乐、雪碧、芬达、醒目、酷儿作为促销产品,以100%中奖率回报消费者。
策略解析:
强调与消费者联系
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体育营销的巨大价值,并实现体育营销长期化和系统化的企业之一。
从赞助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开始,可口可乐和奥运会已经成为一对攀附而生的伙伴。借助奥运会进行体育营销,用整合行销的方式传播“与民共享”的理念,也是可口可乐的传统。
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这正好吻合了可口可乐“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核心品牌价值。作为大众消费品,可口可乐奥运营销的原则就是将“奥运精神、品牌内涵、消费者联系”三点连成一线,“如何将营销活动、品牌和消费者达成契合,这是企业赞助奥运会成败的关键。” 可口可乐公司全球奥运项目总监彼得·富兰克林认为。
“可口可乐奥运营销的定位不是在运动员和赛事本身,这些都是次要的,它的宗旨是让普通的消费者来分享奥运会。”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对外事务副总监翟梅在接受《成功营销》记者采访时说。
广告策划人叶茂中认为,体育营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成为卖方(企业)和买方(消费者)改善或重建彼此关系的重要工具,双方藉体育运动产生共振,共同的焦点是让人热血沸腾的体育运动。
然而与消费者的联系,成为体育营销中最难被把握,也最易被忽
略的重点。业内专家称,“赞助失败的原因其中有一条就是由于过度以品牌为中心,而不是以消费者为中心。”
可口可乐则在奥运营销的各项活动中,将与消费者的“分享”理念奉为天理。从奥运火炬手的选拔、奥运中国行的路演到迷你奥运会的街头活动等,无不强调消费者的参与。“像火炬传递,我自己也跑了一段,觉得挺棒”,翟梅说,“你拿到火炬的那一顺间,真是要飞的感觉,消费者也是,他通过你传递出来的那点光辐射整个身心。”
成熟的战略加之人性化的战术,让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得到了消费者的深度认同。
奥运策略与品牌策略相符
以传闻中的30余万预先签下奥运最热门的冠军刘翔,可口可乐利用“时间差”,用最小的投入获得了巨大的传播效应。
在奥运营销启动之前,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已经先发制人,找到了新的广告主题“突破渴望”,除了很好地继承了2003年“渴望无限”的主题外,起用风靡港台八大明星阵容,演绎传奇故事,在广告争夺上略占上风。
对此,2004年,可口可乐推出了“要爽由自己”的品牌主题,用这个积极的信号,表达了关注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战略意图。
可口可乐起用的新星刘翔和腾海滨,不仅继续了“要爽由自己”的品牌主题,而且二人传奇般地夺金经历,让世人瞩目。当刘翔终于以12秒91的成绩完成奥运传奇,当腾海滨也在失利后重新赢得一块体操金牌时,可口可乐在这次奥运宣传战中彻底胜出。
刘翔和腾海滨广告中“去雅典奥运”,并且实现了金牌梦想这样的事实,已经很好地诠释了“要爽由自己”的内涵--“用自信赢得成功”的品牌精神。
而百事可乐因为没有推出与奥运相关的广告,自然败下阵来。可口可乐在这一回合中,抓住机会大大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推动终端销售。刘翔夺得奥运冠军后,以刘翔名字命名的“刘翔特别版”可乐在各地几近脱销。
长线策略“押宝” 奥运代言人
可口可乐在雅典奥运期间被公认为是广告策略的最大赢家。最被业内人士称颂的是,可口可乐在选择体育明星作为广告片代言人时的独到眼光。选择刘翔、马琳和滕海滨三位年轻的运动明星作为奥运代
言人,并且他们都夺取了奥运金牌。
虽然也会有运气的成分,但这与可口可乐事前周密的调查和客观的评估密不可分。“早在一年多以前,可口可乐就开始布置奥运战术策略,然后跟相关的政府机构了解信息。我们当时选出了20多个最有希望夺冠的领域,从这里面又要选择出合适的运动员。要有良好的形象,又能很好地传达品牌内涵,而且是能拿金牌的运动员,同时也要考虑到一些在国际被关注,而中国现在还没有突破的项目,像田径。”翟梅表示,“其实这里面有'押宝'的成分。初步定下来是在2004年的4~5月份。而且谈得非常顺利,像刘翔不到一个星期就谈妥了。”
“拿不到金牌或比赛失败的可能性我们也考虑过。我们不仅考虑这一届,还考虑到未来。” 翟梅在解析可口可乐选择形象代言人的策略时谈到,“他们都很年轻,滕海滨才18岁,刘翔21岁,这是放长线,不光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这一次,还有2008年的奥运会。”
可口可乐借奥运营销改变了与对手相持的局面,超然胜出。之所以能够通过奥运营销决胜市场,正是因为其运用体育营销的长期战略和长线手法,这和大部分国内企业急功尽利心态、缺乏长期规划以及实际运作中策略能力的缺失完全不同。
4联想2999:“冻土层”的热力效应 文/本刊记者 齐馨
案例主体:联想集团 成功关键词:放下身段
市场效果:2999元的“圆梦”PC机在抢占了低端电脑市场中的品牌机空白的同时,将品牌影响力深度渗透。
低价、短链销售、针对性的服务策略,联想显然有备而来,目的就是撬动乡镇冻土。此举不仅冲破并重新制定了国内PC价格体系,而且将市场节奏紧握在自己手中,创造了扩大市场份额、打击竞争对手、提升与上游厂商议价能力、渠道深度拓展以及品牌影响力加速渗透、扩大传播效应等一举多得的效应。
营销事件回放:
2004年夏季,联想利用“名牌+低价”的策略,在芯片新巨人AMD的鼎力支持下,开始了融化冻土的“全民电脑”计划。
8月3日,联想集团正式发布四款基于AMD SEMPRON(闪龙)芯片包含显示器及光驱的超低价“圆梦”系列电脑,其中价格最低一款仅2999元,打破了广大地市级消费者对电脑消费的价格局限。
9月,“圆梦”电脑又获《中国电脑教育报》“最佳性价比奖”。这是继《中国计算机报》“娱乐之星”的重要奖项--“硬件之星--最具超值奖”之后,“圆梦”电脑荣获的第二块金牌。
10月20日,联想宣布启动规模将达1000所乡镇中小学的“圆梦快车千校行”活动,对广大乡镇地区青少年学生进行直接面对面的电脑基础硬件及应用等方面的教育。联想集团副总裁杜建华亲自率队,汇同京城二十多家主流媒体驱车5个小时来到西柏坡中学举办了首发式。
12月下旬,有媒体报道称,联想“圆梦”系列电脑在全国的销量已经突破100万台!这意味着,当初制定的一年内该款电脑“销售80万~100万台”的目标已提前半年完成。
策略解析:
“王者下乡”,掌控市场节奏
联想在经营上受到的压力,迫使杨元庆要在短时间内找到能够突破销售额瓶颈的有效途径。
虽然在国内PC市场依然称雄,但联想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戴尔、惠普不断向联想的王位发起挑战,方正、TCL等国产品牌也磨刀霍霍蓄势待发。另一方面,2001年,中国三级以下乡镇城市的电脑需求量是26.2%,2003年是37%,每年都保持着近50%的增长速度,而与之相背离的是,在这些市场电脑的普及率非常之低,且大部分为散装机。有数据表明,这几年,在中国的一级城市,家用电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25%,二级城市也达到了10%以上,但众多的县级城市电脑普及率却只有5%。也就是说,在中低收入人口群体中有一个庞大的PC销售“冻土层”。
面对乡镇市场电脑需求的可预见性增长空间,以及乡镇市场3000~5000元的价格心理承受能力,联想在2004年8月初正式推出了专门针对乡镇市场的电脑产品--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最低价格仅为2999元的圆梦系列。
“联想品牌”+“AMD平台”+“2999元”,此消息一发布即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
重归核心业务的联想以低价“圆梦”系列而推出的“乡镇普及计划”,意在解决市场份额止步不前的状态。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联想在1996年推出的“万元奔腾”,一举把主流奔腾电脑价格拉至万元以下,成为国内市场的龙头。此番力推“乡镇电脑”,重又上演“王者归来”。
联想此举不仅冲破并重新制定了国内PC价格体系,而且将市场节奏紧紧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成为了市场激烈竞争中的指挥者。
仅仅在联想宣布计划两天后,8月5日,另一家PC及服务器厂商浪潮就爆出了1999元的价格(不包括显示器);浪潮话音未落,清华紫光也推出了一个“千城计划”,剑锋直指联想的“乡镇普及计划”。占据国内PC厂商第二把交椅的方正科技同样也表示了对4~6级市场的极大兴趣。神舟随即推出了一款2798元的电脑,TCL也立即其旗下两款电脑分别降价800元。
就在一片价格战喊声的同时,联想却把此次的价格战役升级为“价值战”级别。联想集团副总裁陈绍鹏特别指出,“圆梦”系列产品强调的是性价比,而不仅仅是低配置、低价格,其毛利率与联想其他产品一样。作为佐证,9月,“圆梦”电脑又获《中国电脑教育报》“最佳性价比奖”。这是继《中国计算机报》“娱乐之星”的重要奖项--“硬件之星-最具超值奖”之后,“圆梦”电脑荣获的第二块金牌。
结盟上游厂商,加大话语权
“结盟、联合是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一种策略趋势,这意味着从单个企业间的竞争,变成企业联盟、企业网络之间的竞争,”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白长虹博士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指出:“这考验的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下,能否创造和维持一个有价值的联盟。未来的市场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企业联盟能力的一种竞争。”
而联想2999元“圆梦”系列电脑的推出恰恰是联合了五大上游厂商的杰作。AMD、唯冠、精英电脑、威盛电子德、迈拓,这些业内强势零部件供应厂商在“圆梦”系列中,都和联想紧紧地站在了一起。据业内人士分析,仅以此次联想采用的AMD新款CPU“SAMPRON”
来看,可以将联想的CPU成本从45美元降到35美元以下。
而联想此番弃芯片业霸主英特尔,转和AMD合作更是被称为“有血性”的举动。“联想已经具备了议价能力。”业内分析师这样评价。
“联想选择哪家上游合作伙伴取决于市场的需求。联想推出'圆梦'产品是因为有这个市场在,而联想就是要打开这个市场,当一家公司不能给我们提供足够的支持,我们选择另外一家无可非议,是正常的竞争举措。”杨元庆如是说。
毫无疑问,联想抓住了英特尔与AMD博弈的机会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机会为自己创造出市场价值。选择AMD与英特尔制衡,意味着联想在对上游厂商的话语权能力开始加强。
“短链分销”加速渠道深耕
面向4~6级市场推出2999元的乡镇电脑,对渠道的要求与考验前所未有。“因为其在市场区格上与原有大分销网络所辐射的1~3级市场有明显不同。
联想为此专门布置了”短链分销“策略。”在各省指定分销商包销,并在4~6级城市指定代理商销售,将产品直接送到分销商和地方代理手中。“联想集团副总裁陈绍鹏明确表示,”联想实施短链分销策略,是建立在已经对渠道进行了很好的区格,和对分销伙伴重新梳理架构、角色定位上,再配合清晰严格的销售管理规则,短链策略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产品最直接快速地到达目标客户群。“
对于乡镇级市场的开拓,联想认为其完备的渠道体系和强大的服务保障是基础。2004年4月1日联想新财年开始之即,通过调整形成的18个分区、108个销售网格的渠道体系,是联想此波行动的伏笔。这18个分区具备人力资源、财务、行政后勤、商务人员编制,具有独立的市场运作和决策权,大大贴近了一线市场,有所不同的是,各区将不再按照以前各产品事业部的结构设置商用PC、消费PC、服务器等首席代表、业务代表,而是按照客户分类,设置零售渠道、客户渠道、大客户三大业务处,完全以客户为导向,整合资源。
18个分区、108个”网格“连结成一张密实的网,罩住全国各个区域市场。这种密实的渠道构建使得联想更加贴近客户,组织变阵井然有序,同时零售渠道扩展到4000余家,触角延伸到更小的乡镇。
在销售模式上,用”包田到户“的方式,将一片区域内”圆梦“的推广和销售、服务整合给一个代理商,并设立乡镇电脑销售中心,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的服务。
把”圆梦“电脑当作钥匙来打开4~6级市场大门的同时,借助联想的渠道运作能力和大联想渠道伙伴的力量,联想已经成功将销售能力渗透到乡镇地区。由此可见,联想此次低价PC计划亦是联想跨过区域大分销直接面对渠道下游资源的一次预演。
先入为主,品牌影响力深度渗透
品牌机低价下乡,特别是国内最大PC品牌联想电脑下乡,无论销量多少,本身就是一个吸引眼球、极具营销价值的市场策略。
首先,联想2999元电脑的推出具有巨大的轰动效应。2999元这个价格突破了长久以来人们对PC价格的心理底限。再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联想收获了花再多钱也得不到的广告效果。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中国PC业老大的位置。
其次,先入为主的策略让联想在低端市场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在”PC“利润渐渐摊薄的市场态势中,低端市场成为一块蕴含市场希望的巨大”处女地“。联想此举一方面阻击了消费者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另一方面,联想电脑价格高不可攀的形象也有所改变。
有意思的是,在众多的乡村公路沿途的一些围墙上,联想电脑的广告非常显眼地刷于其上,加之联想在西柏坡首发的”圆梦快车千校行“等宣传推广活动,使联想的品牌影响力正在以比销量增长更快的速度,开始深度渗透于乡村市场。
针对此次”乡镇普及计划“,低价、短链销售、针对性的服务策略,联想显然有备而来,目的就是撬动乡镇冻土。尽管由于对市场潜能、渠道冲突、利润控制等方面的顾虑,联想2999元电脑的推出多少有那么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意味。但对于正在寻求技术、制造和全球化方面突破的联想来说,此番放下身段和架子以务实的态度,回归到中国市场更具前景和优势的潜力市场中,可能会成为真正带动联想增长的”核武器“。
5AMD:用巷战虎口夺食 文/李刚
案例主体:AMD
成功关键词:向强者伸出橄榄枝 案例主体:AMD
成功关键词:向强者伸出橄榄枝
市场效果:从在正规PC厂商的产品中罕有被采用,到AMD芯片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占到全球销量的15%至18%。在中国,AMD与英特尔将进入巷战阶段。
芯片可能是最典型的高科技产品之一,芯片的营销似乎总是在技术之后的补充手段而已,但在双寡头格局的PC芯片市场,处于弱势的AMD从强悍的英特尔口中夺食,正是由于在渠道和价格方面的成功策略。
营销事件回放:
2002年11月,AMD中国CEO郭可尊初上任时,AMD在中国品牌电脑市场上一无所获。
到2003年,英特尔占有电脑芯片市场80%的份额,而AMD只有可怜的7%,且两者的销售额更相差10倍以上。AMD在中国PC市场除了在玩家的兼容机中有使用外,在正规PC厂商的产品中罕有被采用。
郭可尊上任后,通过与神州数码合作,大幅增加了分销商的数量,并且开始能为终端用户提供售后服务。随着AMD销量的增长,夏新、紫光等纷纷与AMD携手,而与联想2999元电脑的全面合作,使AMD在英特尔坚固的防守线上撕出了一个口子。
2004年,AMD芯片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占到全球销量的15%至18%。
策略解析:
与本地渠道合作
2004年之前,AMD在中国PC市场除了在玩家的兼容机中有使用外,在正规PC厂商的产品中罕有被采用。事实上,在兼容机市场上英特尔也占据着绝对的优势,AMD惟一存在的理由就是低价。
AMD的渠道体系在中国也长期处于一片混乱之中。AMD在中国大陆没有健全的分销体系,而英特尔却拥有5家强势的大分销商。在兼容机市场上,AMD的水货大行其道,而AMD在中国的代理不
是香港公司就是驻港外企。这些代理商在香港向AMD订货,然后分给内地公司销售。这样的销售流程,使得处于销售链顶端的AMD公司不能及时掌握底端的中国市场动向,甚至对自己的代理商在哪里都不知道。AMD没有任何渠道获得来自市场一线的情况,更无法得知用户的需求。
没有分销体系,更没有服务体系,AMD的内部人士表示,公司有心为用户提供服务,用以维护AMD在DIY用户心目的形象,但是,AMD在进入中国多年后依然没有这个力量。同时,AMD的水货充斥大陆市场,其产品的真伪一时难辨。
到2003年,英特尔占有80%的市场,而AMD只有可怜的7%,且两者的销售额更相差10倍以上。
2002年11月,AMD中国CEO郭可尊初上任时,AMD在中国品牌电脑市场上一无所获。为了打赢”处女“之战,郭可尊甚至不惜远赴千里出现在名不见经传的江西地方电脑品牌--晨创的新品发布会上。
近年来,AMD的最得意之作当属与国内渠道巨头神州数码的合作,这种合作带给AMD实实在在的收益。
2003年,郭可尊数次造访神州数码寻求合作。辛勤得到了回报,有了神码强大的号召力,AMD产品分销商的数量从第1季度的11家迅速增加到第3季度的85家。同时,神码为AMD建立了800 Call Center系统,为最终客户提供售后服务和产品真伪辨别服务。
随着AMD销量的增长,夏新、紫光等纷纷与AMD携手,而联想的2999元电脑更是全面采用AMD,这对AMD进一步在品牌机市场发展埋下了伏笔。
2004年,AMD芯片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占到全球销量的15%至18%,”这意味着在中国,AMD与英特尔将进入巷战阶段。“
在价格冰点处撕开防线
联想的2999元电脑与AMD合作是英特尔没有想到的。
长期以来,英特尔如同一架精密仪器,很少犯任何哪怕是细微的失误。十几年来,它建立起来的市场攻防体系非AMD朝夕之功即可撕破,英特尔对各大PC厂商操纵已经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英特尔通过控制各厂商的产品数量、推出档期和价格,把握这些没有核心技术的OEM厂商的生产和产品命脉,在中国建立起以联想、方正、同
方、TCL等直供客户为基础的垄断体系。从技术研发、产品更新、市场推广、渠道运作等方面来看,在各种规则的名义之下,君王一般的英特尔给生态链下的OEM厂商们丰厚的利益引诱。当利润逐渐削薄的PC业变得愈发困窘时,英特尔的”银弹攻势“越发成为各PC厂商欲罢不能的魔咒。
在此大背景下,AMD在中国市场上要做的就是:穿过一片足以让自己窒息而亡的英特尔黑森林,一点一点撕开英特尔的严密防线。
2004年给AMD提供了一个机会。这一年也被PC业界公认的”死亡之年“,在这一年中,中国所有PC厂商利润都跌到了最低点。
越来越多的企业一边忙于不堪目睹的价格战,一边竭力游说英特尔提供更优惠的处理器价格,但英特尔为维护垄断利益始终不肯让步,于是造成PC销量攀升但利润却在一路下滑的局面,作为亚太区PC老大的联想也不例外。2004年中,联想集团纯利只微升3.5%,联想股票价格应声而落。
在推出2999电脑前,联想曾和英特尔有过多次沟通,但是英特尔坚持表示不希望联想推出低端产品。但在竞争对手的夹击之下,联想的低端策略不得不执行,由此,只能把目光投向了价格更低的AMD。
以2004年底的处理器价格比较,AMD主频为2.2G的处理器价格仅为400元,而英特尔的赛扬2.2G左右的处理器价格却要480元,而在高端市场上,AMD的处理器价格优势更大,奔4处理器3.0G价格大约在1700元左右,而AMD64位处理器3.0G价格只有1500元不到。
作为英特尔国内最大客户,联想的倒戈让英特尔失去了一统江山的局面。
习惯了中国厂商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英特尔公司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市场上的反叛。情急之下,英特尔公开指责联想推出2999元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基本应用需求。英特尔中国公司总裁杨旭认为”这是联想对客户不负责任“。
除了以降价方式打压AMD,英特尔也以同类产品抵制AMD,此外,英特尔也在数字家庭等领域广结同盟,提前为AMD设下陷阱。
客观上看,和英特尔苦斗了33年,AMD在2004年虽大有斩获,但依然是小弟弟。
正如《商业周刊》所言,”AMD在2004年市场份额上升超过1%……在2005年期间,AMD或许真的能从英特尔那里抢走不少市
场份额。近一段时间以来,Sun推出的一些服务器使用了AMD的芯片,作为英特尔的老对手,AMD正凭借新技术而大出风头。“
从份额上看,要走出英特尔的阴影,AMD还差得很远,但从营销角度看,AMD已经冲破英特尔长期制造的包围圈,越来越多的主流厂商在PC和服务器中都开始大规模使用AMD的处理器,英特尔固若金汤的大堤已经被撕开,决堤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也许是AMD越来越被看好的真正原因吧。从在正规PC厂商的产品中罕有被采用,到AMD芯片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占到全球销量的15%至18%。在中国,AMD与英特尔将进入巷战阶段。诺基亚:练就中国功夫
文/本刊记者 邱小立
案例主体:诺基亚(中国)公司 成功关键词:渠道下潜
市场效果:掌握了中国渠道运作的特点,全面超越老牌竞争对手摩托罗拉及其他对手。
当诺基亚针对中国市场调整了渠道的运作策略以后,它在产品质量、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就可以得到凸显,而这方面国内品牌是难于在短时间内赶上的。而渠道方面的强力渗透,一直都是诺基亚传统对手摩托罗拉、三星的弱项。
营销事件回放:
2003年,中国本土手机品牌上演了翻天大戏,低价格、渠道渗透力、市场快速反应能力,被称为他们的三大法宝。
诺基亚和其他国外品牌原来采用的总代理制虽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市场,但国内手机品牌的渠道模式也并非完美无缺。
国内手机品牌渠道模式需要的销售人员比较多,人员数量多,费用大,所以必须有较大的销售额和利润来支撑,厂家也必须提高销售组织的管理能力。有些国内家电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国内手机品牌也在对它们的渠道策略进行调整。
诺基亚中国公司手机销售总监傅雷告诉记者,为了弥补各种原有渠道策略的不足,诺基亚对渠道进行了中国特色的大幅度改革,既保留全国总代理,也采用省级代理制,同时强化了对零售终端的管理。
策略解析:
从总代理制到省级经销制
在2000年以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外品牌,采用的渠道策略是找一家或几家全国总代理,厂家通过总代理向市场铺货。
总代理制最适合刚刚进入市场、没有渠道基础的厂家,好处是渠道范围广,可以迅速把货”铺“到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大中城市。但缺点也非常明显:从厂家到最后的零售商之间,至少要经过三个批发层次,层层都要沉淀利润,造成渠道成本高;销售终端主要局限在一级城市和二级城市;经销商多是国有企业出身,主要利用已有的销售渠道,有”坐商“习气,渠道开拓能力差。
由于当时的手机普及率还比较低,购买力主要集中在一级城市,而且利润率也比较高,所以,总代理制的缺点,并没有给国外品牌带来大的麻烦。
2000年以后,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2000年6月底,国内手机用户数量达到5928.7万户;2001年一季度突破1亿;2004年10月,手机用户已经达到3.2亿。手机在迅速地普及,不再是一级城市中高级收入人群的专利品,二、三级城市甚至农村的普通人群,也开始成为手机的消费者。普遍采用总代理制的国外品牌,面对迅速成长的二、三级市场,鞭长莫及。而国内一些手机品牌,则抓住这个机会,占领了二、三级市场。
记者从有关途径了解到,2002年6月份,诺基亚开始在全国寻找省级分销商,同时推动被保留下来的几家全国总代理转型。
2003年年初,省级分销商已经发展了二三十家。之后,寻找省级分销商的步伐逐渐加快,到2004年年中,已经扩展到近百家。几家保留的全国总代理也成功转型,比如中邮普泰,除了在全国设立一个总部的基础上,还在全国分设了10个大区,在大区之下再在全国
设立了64个分公司。这些分公司不仅可以分销来自总部的产品,同时在得到总部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从诺基亚那里拿到省级代理的业务。
从代理制到直供制
2000年以来,手机渠道还出现了另外一个新变化,即手机大卖场、专业连锁店和家电连锁企业等新生力量介入。赛迪顾问的报告显示,2003年,以国美、大中、苏宁等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以零售网点规模、售后服务和客流量的优势,获得了大量消费者的认可。2003年手机专业连锁店销售手机的比例达到全部销售量的38.6%,是手机销售的主要渠道;家电连锁店的销售比例达到10.8%,也成为手机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些新兴力量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一般都采用绕开代理商,直接从生产企业进货的采购形式,避免中间环节过多造成的进货成本高昂。
相关资料显示,2001年,诺基亚开始直供试验,当时诺基亚选择了上海的润讯、光大开始直供,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反馈之后,这种模式开始全面铺开。2002年,诺基亚在内部成立了一个DRP(Direct Retail Program)小组,专门负责向大的终端零售卖场供货。2004年,诺基亚的直供力度进一步加大,与国美签订了全国性的直供协议,向国美所有的连锁店直供产品。迪信通、永乐、光大、苏宁、国商等家电连锁企业也从诺基亚那里得到不同程度的直供优惠。直接从诺基亚手中提货,使得家电连锁企业在销售诺基亚产品时,同样有一个较高的利润空间。
混合渠道模式
经过几年的努力,诺基亚第一轮的渠道变革终于在2004年完成。随着全国总代理的成功转型和省级代理商数目的增多,诺基亚可以通过他们的相互配合,渗透到以前很少能够达到的二、三级甚至农村市场。
2004年年中开始,诺基亚开始了第二轮的渠道改革计划。核心内容是一种名为”省级直控分销“的混合渠道模式,目标则是目前诺基亚仍未完全渗透的三线以下的城镇市场。在这种模式下,诺基亚将全权负责和零售终端接触,省级分销商只扮演物流和资金流平台的角色。目前诺基亚已经在山西、湖北、湖南等省份开始了这种新模式的尝试。
诺基亚一系列变革其实是弥补它在渠道渗透力上的不足,这一直
是国内品牌取胜的法宝。但当诺基亚针对中国市场调整了渠道的运作策略以后,它在产品质量、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就可以得到突显,而这方面国内品牌是难于在短时间内赶上的。而渠道方面的强力渗透,一直都是诺基亚传统的对手摩托罗拉、三星的弱项。所以完成渠道布局之后的诺基亚,就可以凭借产品质量、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击退国内品牌,又凭借渠道的渗透力超越摩托罗拉等竞争对手。
7TCL:掘金新兴市场
文/本刊记者 林思勉
案例主体:TCL海外事业本部 成功关键词:海外营销当地化
市场效果:海外新兴市场成为了TCL新的利润中心,增强了TCL走向国际化的信心。
李东生认为,实现国际化,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有屡战屡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决心才有可能成功;二是建立很好的沟通机制,实现跨文化的整合,建立共同的目标和行为准则;三是发挥协同效益。TCL海外事业部对这三句话的理解和实践,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智慧运用,也带给中国企业国际化有益的启示。
营销事件回放:
2004年11月11日上午10点,泰国首都曼谷,TCL彩电又一家海外分公司——泰国分公司正式挂牌。
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暴发,使得包括TCL在内的许多中国企业在出口方面受到打击,促使李东生下定决心拓展海外市场,调任
当时TCL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易春雨前往越南,并于第二年成立越南分公司和工厂,拉开了TCL海外自建渠道及自有品牌推广的序幕。
从1998年到2004年,在6年的时间里,TCL已经先后建立了越南、香港、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印尼、印度、泰国、墨西哥、中东、澳大利亚等11个分公司,在马来西亚、南非等地的分公司也在筹备中。这些市场,被TCL集团统称为新兴市场,它与中国市场、欧洲市场、北美市场及策略性OEM业务一起,被称成为TTE的五大利润中心。
正是来自上述部分地区的彩电销售额,支撑起新兴市场的业务增长,令其成为2004年TCL销售收入增长最快的利润中心。TCL集团最新季报显示,2004年前9个月,新兴市场的彩电销量为88万台,销售增幅同比高达61.6%,占总销量近20%。
策略解析:
新兴海外市场策略
李东生的国际化谋略正分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汤姆逊和阿尔卡特,另一条是以海外事业部为主体的“御林军”。
TCL和汤姆逊彩电业务重组之后,TCL控股的TTE拥有TCL、THOMSON、RCA三个品牌。在TTE的品牌战略中,TCL品牌用于中国及周边市场。
TCL集团海外事业部的地盘,是除了汤姆逊原有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以外的一切海外市场,在这块地盘上,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南非都有着巨大市场容量。李东生在这个市场上派驻了以中国人为主要操作者的“嫡系御林军”。除了欧洲和美国这两块汤姆逊品牌已经完全渗透的市场,剩下的全都是TCL自己的。即便在墨西哥,汤姆逊已经建有生产基地,但TCL集团海外事业部仍要在那里建立销售公司,因为“汤姆逊此前仅在墨西哥进行生产”。
在进军海外市场的产品策略上,不同的国家,TCL会推出不同的产品。液晶、背投两大新型高端系列彩电,是TCL集团为泰国、新加坡等市场准备的产品,这些东南亚富裕的小国,购买力十足;而越南,TCL集团为其准备的是物美价廉的CRT(传统显像管彩电)彩电。
眼下,在新兴市场上,由于日本品牌的定价与品质都走高端路线,与TCL还不会构成直接竞争关系,因此与TCL打得最狠的,是三星和LG。三星与LG仍属急剧成长的品牌,其在全球的价格定位普遍
低于日本品牌。瞄准了韩国企业,目前,TCL彩电的定价略低于LG,略高于国内其他彩电品牌。作为一个全新的全球品牌,TCL作为新进者有着自己的价格策略:市场份额优先于利润指标。
政府公关提升海外品牌形象
让当地消费者对一个陌生的国外品牌产生好感,是取得市场胜利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步骤。
TCL每个海外分公司都非常注重维护好与中国使馆和当地政府的关系,在越南,TCL与越南共青团一起,成立了“青年基金会”;在俄罗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商务部为TCL在当地的正常经营提供了帮助。就在前不久,菲律宾总统来华访问,其间专程接见了袁信诚、易春雨等TCL集团海外事业部的高层。
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发生海啸,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伤害和损失。27日,TCL海外事业本部通过了《TCL东南海啸温情公关方案》。28日,相关人员被立即派往相关分公司落实项目。29日,TTE新兴市场与中国两大利润中心,共同递交了赈灾公关方案。31日,TCL集团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向东南亚海啸受灾国家捐赠300万元,成为所有国际著名电子企业中反应速度最快的一家。
现在,TCL泰国分公司除了发动员工捐款,还在泰国开展彩电“义卖”活动,所得将捐助受灾儿童,并召开当地新闻发布会,邀请全泰国12家主流媒体参加,同时联系中国驻泰国使馆及泰国皇室;给每位经销商写了《致经销商的一封信》,与之紧密配合,共同将本次温情公关效应发挥到最大;在印度及印尼,TCL向当地赠送食品、衣服,并发动员工捐款,融入当地社会,承担起了一个国际化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提升了TCL在国际上的品牌形象。
中国智慧巧打营销牌
作为在新兴市场TCL的主要对手,三星、LG这些品牌的产品线非常完整,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中,与他们相比,TCL的竞争优势就体现在对渠道及终端的快速反应上。由于国际家电品牌在海外市场通常都是通过代理制,不像TCL直接自建销售渠道,这就给TCL一个充分发挥中国本土营销智慧的市场空间。
TCL初到越南时,市场的消费能力极其低迷,日韩品牌拥有强大市场号召力,而中国货声誉不佳。政府公关、亲善经销商、强调售后服务的三板斧后,TCL逐渐开始树立在越南市场的知名度和名誉度,市场人气逐步聚拢。越南彩电市场年销量约在80~100万台之间,当地家电经销商希望与生产厂商高层多沟通的愿望常被日韩厂商所拒绝,于是TCL海外市场营销团队就主动与经销商联系、聚会,借此增进彼此的感情。越南人都是超级足球迷,赛季遇到电视机坏了,仿佛百爪挠心,既痒且疼,TCL集团不仅第一时间为用户修好电视,还在修好前提供代用电视,这为TCL赢得了极高的美誉度。
TCL集团刚刚进入越南市场时是极其艰难的,李东生后来透露,越南分公司当时连续亏损18亿。在重重困难面前,TCL没有望而却步,终于在进入越南市场18个月后出现了转机。
和越南市场相比较,俄罗斯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市场,而这个市场70%的销售份额由俄罗斯家电专业连锁控制。为了进入俄罗斯市场,去年10月,易春雨把70多位俄罗斯家电经销商请到TCL惠州总部,带他们参观TCL集团总部、研发大楼、产能强大的生产线,让他们真正认识TCL,并由此对“全球第一大彩电供应商”给予足够的信任。通过这种具有强烈中国色彩的公关活动,TCL从这些经销商那里拿到了近4亿元人民币的订单,成功进入俄罗斯市场。
TCL在海外一直是强调现款现货,但在泰国,TCL对经销商的放款周期明显较其他国家的经销商要长,这是由于当地市场的特点而决定的,也体现了TCL灵活的营销策略。泰国是个佛教国家,经销商大多非常注重诚信。在电子产品的消费方面,许多商家为消费者提供了分期付款,有些高端产品甚至是零首付,由此形成了整体经营环境的变化,几乎所有商家都要求供应商提供较长的信用账期。由此,TCL泰国分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其销售政策。
李东生认为,实现国际化,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有屡战屡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决心才有可能成功;二是建立很好的沟通机制,实现跨文化的整合,建立共同的目标和行为准则;三是发挥协同效益。TCL海外事业部对这三句话的理解和实践,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智慧运用,也带给中国企业国际化有益的启示。
8招商银行:聚力联合营销
文/辛奇
案例主体:招商银行、中央电视台 成功关键词:与强势品牌跨业结盟
市场效果:率先与强势媒体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品牌攀附、传播影响、优质客户开发、主营业务延伸上都占得先机。
招商银行与中央电视台之间的战略结盟,可谓在创新中各得其所。双方的结盟恰恰表明了跨行业为企业提供整合资源服务时代已经到来。
对于招商银行来说,与中央电视台的战略结盟,意味着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将比对手获得更多的品牌影响力、更有效地获得优质客户的渠道,以及更细分的产品系列。
营销事件回放:
2004年10月29日,”中央电视台--招商银行战略合作伙伴签约议式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论坛“在杭州西子湖畔隆重举行。招商银行也成为首家与中央电视台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赢利性商业机构。
双方此次签订的协议内容包含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建立合作沟通机制、联名卡开发以及优质企业客户扶持开发与客户融资合作等诸多合作内容。为了表达对这次合作的重视,双方都派出要员出席。招商银行总行行长马蔚华、副行长李浩、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广经中心副主任兼广告部主任郭振玺、广告部副主任何海明等出席了此次活动,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章猛进特意到场祝贺。
而此次规模空前的民企论坛,同时也得到了包括广厦集团、横店集团、德力西集团、阿里巴巴网站、杉杉集团等国内在浙的60余家民营企业的积极响应。
策略解析:
跨业结盟,优势互补
创造和维持一个有价值的联盟,正在成为企业竞争的战略趋势。
在中国即将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之即,各家银行急待树立品牌优势和争取客户资源,中央电视台是中国最重要最有效的传媒力量,招商银行与中央电视台之间的战略结盟,可谓在创新中各得其所。
中央电视台近几年通过重点地区开发、重点行业开发、媒体资源创新等举措,在广告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扶持和推动了一大批企业品牌的建设、产业经济的进步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很多行业如乳品行业、手机行业、润滑油行业等的超高速增长,与中央电视台的强力推动密不可分。而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在中央电视台的大力推动下更是涌现出了”晋江品牌集体崛起“的现象,中央电视台推动下的企业的快速成长成为广东、福建等区域经济的活力来源之一。
而招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上市银行,近年来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净利润等43项主要经营指标居于上市银行首位,资产质量达到亚洲先进银行水平,成为一家以金融产品的服务和创新为特色的全国性商业银行。
协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优质客户资源开发与客户融资合作,在这项合作内容中,双方将共同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共同调研、收集数据,研究支持策略,通过各自提供的优质服务,对目标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和开发,运用各自优势资源,帮助企业实现品牌提升和经营发展。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招商银行信贷条件前提下,招商银行将为重点扶持企业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提供融资及延期支付的担保业务。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为中央电视台的客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而中央电视台则为重点扶持的企业量身订做品牌传播媒介计划,优化企业品牌传播效果。作为合作的第一步,双方将首先启动在浙江地区的企业开发、扶持的有关合作。
中央电视台与招商银行的跨业结盟是国内媒体与银行的首次结盟,双方的结盟恰恰表明了跨行业为企业提供整合资源服务时代已经到来。对于招商银行而言,是发展和扶持战略客户的重要举措,而对于中央电视台广告客户而言,将因此而获得优先优惠贷款等更深层次的服务内容。可以说,双方的结盟形成了一个媒体、银行和企业三方多赢的局面。
业务深度延伸,抢占竞争先机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央视市场研究公司媒介总监袁方博士表示,”不排除统一润滑油现象在银行业重演的可能。“
对于招商银行来说,与中央电视台的战略结盟,意味着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将比对手获得更多的品牌影响力、更有效地获得优质客户的渠道,以及更细分的产品系列。
在品牌层面,近两年来,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服务水准和品
牌效应成为竞争中的利器。去年年末,仅在央视黄金时段出现的商业银行品牌广告就有三支以上。按照品牌攀附的原则,银行企业要树立品牌,必须在地位上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中央电视台这种高端强势媒介,以帮助本土银行品牌的快速成长。而作为最早在央视打广告的招商银行,此次与央视的战略结盟,可以更深层次地抓住高端媒体的传播优势,更快速地抢占消费者和企业客户和心智资源,从而在品牌影响力上产生巨大的扩大效应。
在发掘和争夺优质企业客户资源方面,招商银行通过此举树立和强化了推动民营企业和民族品牌发展的形象。在高速发展的民营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和品牌传播需求旺盛的状态下,招商银行通过与央视结盟,而获得了比对手更先一步和更深层次的与优秀民营企业深度”粘合“的可能。使得招商银行在未来更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得以提前”预订“下一批”奶牛“客户。
在此次双方签订战略合作伙伴的协议中,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金葵花-CCTV“联名国际借计卡的开发。协议规定,双方将根据中央电视台客户提出的特殊需求,为”金葵花-CCTV“联名国际借计卡持有者提供个性化的VIP服务内容。这意味着招商银行在已经如火如荼的”银行卡“大战中,针对央视的优质企业客户资源,又将从市场中切出一块”奶油“丰厚而特色鲜明的蛋糕。
9珠啤:借船出海
文/严志国
案例主体:珠江啤酒集团
成功关键词:渠道互补 资本合作
市场效果:布局国外市场的同时,还为本土市场留下了更多发展的空间。
当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两种思想。珠啤与英特布鲁此次在市场上的合作就正如后者,带来的结果就是双赢。
营销事件回放:
伴随着几大啤酒品牌的跑马圈地以及跨国啤酒巨头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啤酒市场可谓是硝烟弥漫。此外,中国的啤酒市场,低价促销是一些地方品牌抢夺市场的常用策略,从而导致价格战的风起云涌,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啤酒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许多国内啤酒厂家要么苦苦支撑,要么被列强吞并,而珠江啤酒集团则借助跨国啤酒巨头的力量,不仅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在国内市场的话语权,还顺利地迈向欧美等主流海外市场。
2004年5月20日,珠江啤酒集团董事长杨荣明、英特布鲁集团董事局主席皮尔·让在广州签订国际市场合作谅解备忘录。
根据合作内容,珠江啤酒集团可以利用英特布鲁集团在国际市场上庞大的销售网络,将珠江啤酒销往海外市场,借以实现”借船出海“的目的。英特布鲁旗下”贝克“啤酒则可以借助珠啤销售渠道,进一步打开中国高端啤酒市场。
策略解析:
用渠道换效应
珠啤与英特布鲁合作由来已久。1984年开始进行技术性合作,1998年开始在资本层面合作。通过合作,珠啤逐步进入中国啤酒第二梯队阵营,市场份额紧跟燕啤、青啤、华润啤酒之后,其中在广东省,啤酒市场份额多年保持在50%以上。合作带来的甜头,让彼此又一次走到一起,而此次扩展到市场领域。
分销英特布鲁的产品,的确会给自己在高端市场上培育新的竞争对手,但是,换一个角度考虑,珠啤也可从中得到许多好处: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其合作达到经验的共享,可以向跨国公司学到更多的渠道管理经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自己的渠道资源优势得以最大化的利用,实现分销网络的规模经济效应,从降低其分销渠道的成本,增强自己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据珠啤负责人透露,双方合作除了互相提供销售渠道外,还将加快规模扩张步伐,充分利用”泛珠三角“的概念,把华南地区作为扩张的重点区域,联手收购一些企业,或在产品畅销地区建立新的啤酒厂,稳步推进扩张步伐。从而更进一步增强珠啤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内啤酒巨头已将势力扩展到珠啤的大本营--华南,金威、华润、青啤等巨头纷纷在华南市场加大动作。各大势力的蜂拥而至,珠啤要做的是赶在啤酒市场上寡头竞争还没有形成之时奠定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通过合作,在英特布鲁资本的支持之下,不仅可以保证自己原有的势力范围,而且还得以有实力进行全国的整体布局。
借船出海
敞开自己的渠道资源,珠啤嫁接来的是巨大的资金和海外市场网络。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啤酒公司之一,英特布鲁在20个国家拥有啤酒厂,遍及西欧、美洲及发展中国家,其产品在世界110个国家销售,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和资金优势。
在海外市场上,珠啤主要的重点是拓展欧洲、南美和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市场。尽管其在东南亚和港澳台市场已占出口量的50%以上,但是珠啤在欧洲和南美市场上的表现却是不尽人意,犹若鸡肋。而比利时出生的英特布鲁在欧洲和美洲市场上的强大销售网络恰好能弥补珠啤的不足。目前,珠啤在向欧洲和南美的出口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内啤酒行业研究人士王乃振认为,珠啤借英特布鲁进入欧美更多是以进入当地华人生活圈及一些驻华使馆的方式进行,这样的走量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形成大规模的销售量,但这对于珠啤借用国际品牌形象,在未来扩大本土市场份额却是重要的一环。利用英特布鲁在国外市场庞大的销售网络,珠啤布局国外市场,”借船出海“不仅打开了国外市场,还为本土市场留下了更多发展的空间。
王乃振认为,珠啤此举对于国内其他区域品牌如何获得长足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科学地与国际资本联手,不但可以学习对方在欧美市场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品牌经验和全新的品牌概念,还可以帮助这些啤酒企业在中国进行品牌攻略。在未来,由于本土品牌拥有丰富的分销网络以及当地大部分市场份额,也许将有更多的地方啤酒企业选择与国际资本合作。
10王老吉变脸“老凉茶”
文/本刊记者 林思勉
案例主体:广东加多宝公司 成功关键词:定位
市场效果:一个在区域市场默默无闻了七年的弱势品牌,在两年的时间里奇迹般地崛起,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作为”清热解毒去暑湿“的药饮,”凉茶“是典型的地域概念,束缚了向全国市场的推广。而”上火“概念在整个中华文化圈都有普遍的认知,所以当红色王老吉喊出”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宣传口号时,便成功开创了一个拥有全国性市场基础的饮料新品类。
营销事件回放:
”王老吉凉茶“概念在两广地区一直有着充分的市场认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东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取得了香港”王老吉凉茶“的品牌经营权之后,开始生产红色罐装的王老吉饮料。凭借着传统的消费习惯,王老吉在区域范围内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但也正因为过于浓厚的地域色彩,所以王老吉的头七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中,默默无闻地固守着一方区域市场。
2003年8月,一条色调热烈、气氛喜庆的”怕上火,喝王老吉“的电视广告在央视热播,拥有”王老吉“字号的罐装饮料不但在华南的超市、商铺和酒楼随处可见,更走向了全国市场。此后的几个月内,红色王老吉的销量激增400%,年销售额从此前的每年1亿多元,猛增至当年的6亿元。2004年8月,红色王老吉再攀新高,销售额突破了10亿元人民币。
策略解析:
发掘定位的心智资源
虽然红色王老吉的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但它有一个很好的认
知基础--100多年来,在广东一带王老吉已经成为凉茶的代表。
作为”清热解毒去暑湿“的药饮,”凉茶“这一概念是典型性的地域概念,除了广东一带的人们,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对于”凉茶“这一概念几乎全无了解,这成了红色王老吉打入全国市场的障碍。但也正是这一点,最终成为了王老吉红遍全国的心智资源。
既然红色王老吉能满足人们”降火“的需要,而”上火“概念在整个中华文化圈都有普遍的认知,所以当红色王老吉第一个喊出”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宣传口号时,便成功的开创了一个饮料新品类。
为品类重新定位的关键,就是要识别出最主流的竞争品类,并界定该品类的核心价值。然后,从反面或侧面出击,建立和主流品类相对应的新品类,在品类上创造出差异。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消费者在考虑主流品类时,同时也想到它的弱点和对立品类的好处,促使新品类也逐渐成为一种主流选择。红色王老吉”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定位,就是遵循了这一规律。
红色王老吉针对的主流饮料,是碳酸型饮料(即汽水、可乐),它们被称为清凉饮料,但是只是暂时性的口感清凉,本身并没有”预防上火“的功效,因此王老吉在它们的反面开创了一个与碳酸型饮料相对应的品类--预防上火的饮料。
这种定位把王老吉从”清凉解毒去暑湿“的药饮产品重新定位为”预防上火的饮料“,不仅打破了”凉茶“概念的地域局限,还可消除中国人心目中”是药三分毒“的顾虑,使红色王老吉成为能被全国市场的消费者所广泛认可和接受的主流品类,拓展了消费群和消费量。
打造”预防上火“的代表
开创了一个新品类,并不代表该品牌已然成为了这个品类的代表。所以,明确了品牌要在消费者心智中要占据的定位,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推广品牌定位,让它真正进入人心,从而持久、有力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针对红色王老吉成为品类代表的定位和志在全国的市场目标,2003年红色王老吉选择了”非典“期间投放了央视一套的黄金招标段,”预防上火“的宣传口号在当时取得了很不错的宣传效果。随后又在11月18日参加了央视2004年黄金广告段位招标,投入巨资拿下了2004年3至8月份的几个黄金标段。
2003年底,红色王老吉的广告投放从年初的1000万追加到4000万人民币。2004年的广告预算更是达到了1个亿。这种疾风暴雨似
的广告攻势,保证了红色王老吉在短期内迅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品类代表迅速飙红大江南北。
除了电视广告以外,红色王老吉还从加强餐饮渠道建设入手,踏踏实实地推广”预防上火“的定位概念。在王老吉的渠道和终端地面推广上,除了传统的POP广告外,加多宝还开辟了餐饮新渠道,选择湘菜和川菜馆、火锅店作为”王老吉诚意合作店“,投入资金与他们共同进行促销活动。并且把这些消费终端场所也变成了广告宣传的重要战场,设计制作了电子显示屏、红灯笼等宣传品免费赠送。在给渠道商家提供了实惠后,王老吉迅速进入餐饮渠道,成为渠道中主要的推荐饮品。
在其他促销活动中,红色王老吉同样针对”怕上火,喝王老吉“这一主题做文章。比如今年夏天举行了”炎炎消夏王老吉,绿水青山任我行“刮刮卡活动。消费者刮中”炎夏消暑王老吉“字样,可获得当地避暑胜地门票两张,并可在当地度假村免费住宿两天。切合品牌定位的大力促销活动,有力的支持和巩固了红色王老吉”预防上火饮料“的品牌定位,一步步加强了消费者的认知,逐渐为王老吉建立起独特而长期的品牌定位。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某些国家、区域在某些品类有特别的优势。比如,一般人认为法国适合打造葡萄酒品牌,中国适合打造茶、瓷器、中药等品牌,内蒙古适合打造乳品品牌,山西适合打造醋饮品牌,这些都是国家或区域的心智资源。心智资源是企业经营的起点、方向与终极目标,王老吉源自凉茶的故里广东,拥有”预防上火“的定位基础,拥有”中药"这一国家心智资源,这将是王老吉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理由。
相关链接
功能饮料市场空间巨大
从国际功能饮料市场来看,1990年只有不到20亿美元的市场,到2002年迅速增长到了150亿美元,预计2005年可以达到250亿美元。在美国、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功能饮料消费更为流行,全球人均每年功能饮料消费量达7公斤。我国功能饮料市场现在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功能饮料人均年消费量仅0.5公斤,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14。预计未来1~2年内,功能饮料将迅速占到整个饮料市场10%的份额,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第五篇:低端白酒营销策划
低端白酒营销策划
白因只国席市略中低小三团路中国白酒市场上拥有大量的中低端白酒企业,由于整个酒行业的整体运营水平还处于相对比较低端的运营状态,此,这些中小白酒企业普遍还处于卖酒求生存的发展状态,有少部分分中低端白酒企业实现了市场突围,成为具有全影响力的品牌,如老村长。北京立钧世纪营销策划机构首专家任立军指出,鉴于中低端中小白酒企业普遍主攻区域场,而同样量级的竞争对手众多,选择合理的市场拓展策是中低端白酒品牌取得成功的关键。
多年来与中小白酒企业营销策划合作过程中,我们认为,小白酒企业应该走一条突破现有中低端白酒定位的道路,端升级版和中端价值版的一升一降策略。下面,我们就中白酒企业市场运营从战略定位、产品定位和区域精准运营个方面进行简单阐述我们的思想,鉴于我们白酒品牌运营队缺乏对于松原市场一线数据的掌握,姑且暂在理念和思上进行简略阐释。
中低端白酒的战略定位
中低端白酒在各个区域市场成功案例众多,但能够做大做强的品牌却寥寥无几,我们在参加沈阳糖酒会时举办了一个东北白酒品牌论坛,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观点,就是各个中低端白酒品牌只想着卖酒,有一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短暂性思维,这种缺乏长期战略思维的短视营销行为只能是低级别的维持生存状态。
因此,对于中低端白酒来讲,如果按照上述思路运营,也只能“泯然众人矣”。显然,清晰准确的战略定位是中低端白酒必须要思考清楚的。通常来讲,市场份额战略、品牌运营战略、利润导向战略是中低端白酒成功企业主要奉行的战略,如中低端白酒的代表品牌老村长就是这样的战略的成功典范。
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中低端白酒酒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走市场份额战略为上。原因有二:一是在市场拓展上,企业实施市场份额战略,就要牺牲掉一部分企业自身的利润,来鼓励和支持经销商及终端商积极协助企业进行市场拓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渠道为王终端为王;二是产品在松原市场发力,必然会引起竞争对手的反击,企业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应对这种反击,拿出一部分人财物资源做为对抗竞争对手的“枪支弹药”非常必要。
鉴于中低端白酒的市场份额战略定位,企业市场运营的目标就是集中优势资源迅速占领松原中低端白酒市场,在市场份额上不断寻求突破,直至取得领先地位。在后续的营销执行计划制定上,就要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制定战略执行计划。中低端白酒的产品定位
中低端白酒要给白酒消费者一个什么样的印象?中低端白酒要给白酒消费者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认知印象?有两个方面的思考供参考。
低端升级版:所谓低端升级版,就是在众多以价格战洗礼之下形成的中低端白酒产品中实现升级,走出白酒消费者对于特定级别白酒的价格认知。举例来说,以低端光瓶白酒为例,在未调研的情况下,假设通常零售价格为8元/瓶,中低端白酒迎合白酒消费能力的升级,做零售价格为10元/瓶的光瓶白酒,从白酒消费价值上实现低端白酒消费的升级,不与传统低端白酒为伍。
中端价值版:所谓中端价值版,是指通过将主推的中端白酒下拉以进行超额消费价值定位,使消费者花费比同等白酒相对较少的价格购买到同等白酒产品。举例来说,就是将中端主打产品的消费价值提升,通过价格杠杆的作用,向下微调价格,使白酒消费者花费更少的钱购买到同等的白酒产品,在竞争上获取优势。
中低端白酒的区域精准运营
由于中低端白酒采取步步为营的市场份额战略,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全面摸清餐饮终端、烟酒店、食杂店、商超等不同渠道的每一家白酒营销基本情况后,进行精细化分类,按照不同渠道的不同分类进行精准化市场营销运营,为不同渠道的不同分类的终端制定详细的独特的促销计划和促销方案,使方案精准到同类消费者的心理,使计划得以精准落实毫无浪费,这样的精准运营计划可以保证中低端白酒的运营成本支出缩减20%左右,极大提升竞争优势。
为了帮助中低端白酒节省营销费用,北京立钧世纪营销策划机构白酒品牌运营团队基本上采取“阶段方案执行法”来完成中低端白酒的区域市场营销拓展策划服务。所谓阶段方案执行法,是指北京立钧世纪营销策划机构项目组掌控产品上市运营周期,将各个方案碎片化成多个小方案,小方案出来后,同时制定方案执行计划,要求中低端白酒营销团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执行计划达成目标,如此循环,由具体完成标简防小的到止方达繁营案的执行计划到达成小目标,由小目标的达成到中目成,由中目标的达成到大目标的实现,由易到难,由,步步为营,防止方案不落地,防止方案执行不到位,销目标被妥协降低销售目标。
结束语
北京立钧世纪营销策划机构首席策划专家任立军认为,作为地方性中低端白酒,运营本地市场,重要的是做到精准运营,通过精准运营实现竞争优势,获取超额利润,继而在与入侵竞争品牌进行总决战时,实施全面开花、不留死角的策略,基本上可以把竞争对手压缩到最小的市场份额甚至赶出本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