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职称评审工作若干补充规定(试行)陕人发(2003)71号

时间:2019-05-14 11:0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当前职称评审工作若干补充规定(试行)陕人发(2003)71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当前职称评审工作若干补充规定(试行)陕人发(2003)71号》。

第一篇:关于当前职称评审工作若干补充规定(试行)陕人发(2003)71号

关于当前职称评审工作若干补充规定(试行)陕人发(2003)71号

作者:陕西省人„文章来源:陕西省人事厅点击数:695

更新时间:2014-12-15

各市人事局、杨凌示范区人劳局、省级各部门、中央驻陕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精神和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称杠杆作用,加大为经济建设服务力度,拓宽职称服务领域,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评聘分开,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经济建设第一线,为实现西部经济强省的宏伟目标做出贡献。现就进一步做好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补充规定如下:

1、允许各类所有制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称。民营、三资、外资、私营等各类所有制单位享有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样的职称评审政策。

上述各类所有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称的程序及要求,按《陕西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规则》的有关规定办理。人事关系在各级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了人事代理的,由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中心按规定程序组织申报;有主管部门或挂靠部门的,由各企事业单位向主管部门或挂靠部门申报。

2、允许外地在陕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对户口、人事关系不在我省的外地专业技术人员,凡来陕工作一年以上,符合我省职称申报晋升条件的,可不受户籍、档案、岗位职数的限制,由所在单位按有关程序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符合我省破格申报条件者,可以破格申报晋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

3、实施考评结合的专业申报高级职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参加全国外语统考合格;(2)参加全国或省上组织的专业、理论和计算机考试合格;(3)完成继续教育规定课时;(4)达到申报的系列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其他条件要求的。

4、专业技术职称实行分级管理。省职改办负责完善修定全省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条件。除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专业、外语等考试外,初级职称资格评审、认定由县(处)级职改部门批准;中级职称资格评审、认定由市(厅局)级职改部门批准;高级职称实行考评结合、资格评审由省职改办审核,省人事厅批准。

5、对不具备国民教育本科学历申报高级职称的(高教和中等职业教育系列除外),须任中级专业技术职称5年以上(含5年),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取得国家认可的后取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满15年;大专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含20年),后取大专学历并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5年以上(含25年);中专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8年以上(含28年),后取中专学历并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0年以上(含30年)。除考评结合系列外,凡申报正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人员都要进行答辩。从2005年起,省、市级单位(含市辖区域内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副高级职称必须具备国家认可的大专以上学历。

6、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职称评审工作中不受学历、资历的限制并免除外语考试要求:(1)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奖、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名,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名,二等奖前两名,一等奖前三名。(2)在急难险重各类突发事件中做出重大技术贡献的人员。(3)在高新技术成果引进转化推广工作中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或在企业管理中求实创新、锐意改革取得了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级经营管理者。(4)留学回国的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或引进急需的特殊人才。

7、实施评聘分开的单位,岗位设置要在编制部门批准的定编定员的基础上,根据承担任务等情况,由同级人事部门按照“单位主系列的岗位职教不能低于总岗位数的80%”的要求,合理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和完善专业技术最高职称设置标准,省直单位由省人事厅核准,其他由市(厅局)人事部门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核。事业单位的工勤岗位不能作为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数。全额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科学设岗基础上的最高职称限制和结构比例控制;实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按照结构比例和最高职务设置的原则,自主设置专业技术职称岗位和职称等级,自主聘任专业技术职称;企业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政策,自行制定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管理办法。

8、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择优聘任职称的程序是: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家颁布的专业技术职称条例及有关规定向所在专业技术职称管理部门申报技术职称;经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批准或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合格后取得技术职称;由所在单位按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比例的要求,在空余的岗位职数内择优聘任。

9、申报评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必须通过相应的外语(医古文、古汉语)等级考试(符合免试条件者除外),取得合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可参加职称评审。

10、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必须通过相应的外语等级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才能聘任专业技术职称。

11、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凡参加过国家职称外语A级考试并成绩合格者,持外语A级合格证书可参加评审。

12、申报晋升职称人员(科研、高教除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免外语考试:

(1)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2)取得外语大专以上学历(含外语大专);

(3)1979年12月31日以前大中专院校毕业参加工作者,或女50岁,男53岁;

(4)获得博士学位;

(5)在山区县及县辖乡镇(除市区所在地)连续工作满20年;在平原县连续工作满25年;

(6)通过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水平考试(BFT);

(7)在国外学习连续2年以上。

13、在野外及县域地区从事地质、采矿、勘探、水利水电、水文勘测、工程施工、农业、林业、渔业、牧业等专业技术人员连续从事本专业8年以上、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称时,参加全国外语考试可降一级档次。

14、本补充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试行过程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及时报省职改办。过去有关规定与本补充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补充规定为准。

15、本补充规定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第二篇:陕人社发[2011]86号陕西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文件 陕西省教育厅

陕人社发〔2011〕86号

关于印发《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 评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和《陕西省高等学校 教师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评审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杨凌示范区人事劳动局、社会事业局,省级有关部门,中央驻陕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促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人才强省战略。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职称分管管理的原则,制定了《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和《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师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评审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2.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师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评 审办法(试行)

二○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附件1:

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根据《教师法》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第二条 在国家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情况下,申报评审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第三条 教师职务评审要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全面考核、择优晋升”的原则,在坚持政治标准的条件下,把师德师风、工作态度、学术水平、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作为评审的依据,以确保评审质量。

第四条 根据我省高等学校所承担国家教学科研任务的不同,可划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校;普通本科院校;普通专科学校、高职学院、成人高等学校。第五条 对教学科研型大学,在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的情况下,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推广,强调科研成果对于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作用;对以教学为主的院校,应把握突出教学业绩,同时兼顾科研的原则;对普通专科学校、高职学院、成人高等学校,应以教学业绩为主,重点考察其教学方面的突出成绩,鼓励广大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第二章 评审条件

第六条 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全面履行现职职责,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端正,团结协作,积极承担工作任务。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二、任现职期间考核均在合格(称职)以上,申报高级职务人员任现职期间,须有一考核结果为优秀。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须延迟申报。

(一)晋升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者,在规定的任职年限内,考核无一次优秀,延迟2年。

(二)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延迟3年。

(三)受警告处分或发生教学事故造成一定影响者,延迟2年,受记过以上处分或发生严重教学事故者,延迟3年。

(四)有谎报资历、业绩等弄虚作假行为者,延迟4年。

三、有剽窃他人成果等学术腐败行为者,取消其参评资格,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四、对违反文件政策规定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取消其本人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并对其所在单位全省通报批评。

五、197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人员在晋升副教授时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人员在晋升教授时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六、凡脱产攻读学位者,其脱产上学时间不能计算任现职年限,且脱产学习期间不得申报高一级职务任职资格。

七、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要求按照国家及陕西省职称评审的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八、补充说明

(一)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后”均含本级。

(二)申报人工作业绩中同一成果取得不同级别奖励的按最高等级统计,不重复计算。

(三)论文均指第一作者,学术期刊不含增刊、特刊、专刊、专辑、论文集等形式的刊物;实用新型专利指第一发明人或设计人。

(四)专著、编著、教材不含论文集、习题集等。其工作量的认定必须以前言或后记中的说明为准。

第七条 业务条件

一、晋升助教的条件

(一)具有学士学位,参加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经过一年以上助教岗位试用,经考核,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助教职责。

(二)具有硕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参加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经半年考察,表明能胜任助教职责。

二、晋升讲师的条件

(一)学历(学位)及任职年限

具有学士学位,受聘助教职务4年以上;具有硕士学位(无研究生学历)或具有第二学士学位,受聘助教职务3年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受聘助教职务2年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经过3个月以上的考核表明能胜任讲师职责,自受聘为教师之日起认定其讲师任职资格,对未参加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应参加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对获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前已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各考核合格者,其获得学位证书之前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间按两年折一年计算。

(二)教学业务能力

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系统讲授过1门课程,经考核合格。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120计划学时以上(公共课160计划学时;专业课120计划学时;音乐、美术院校和其他院校的音乐、美术专业教师还要按文化部的规定完成相应的工作量)。

同时,应有半年以上实践工作经历,承担并胜任本学科主干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及实验室管理等工作任务,熟练掌握 本学科主干课程及所授课程的实验,或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对条件有限或体育、外语、数学、艺术、社科类等不具备实践条件的学科专业,须参加任职单位安排的其他教学实践活动或学生管理工作(如兼职辅导员、班主任等)。专职学生政治辅导员此项不作要求。

(三)科学研究能力

积极参加教学、科学研究或技术创新,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论文2篇以上;或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论文1篇。

三、晋升副教授、教授条件

(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校 1.晋升副教授条件

(1)学历(学位)及任职年限

具有博士学位,受聘讲师职务2年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受聘讲师职务5年以上;具有硕士学位(无研究生学历)或具有第二学士学位,受聘讲师职务6年以上;具有学士学位,受聘讲师职务7年以上。

对获得博士学位前已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且各考核合格者,其获得学位证书之前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间按两年折一年计算。

(2)教学水平

受聘讲师以来,主讲过1门以上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以教学为主者2门),在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优良。对以教学为主的教师,进 行了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其中更新教学内容在1/3以上;或按计划开新课程一门,成效显著,可视为完成2门课程的讲授任务。

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并指导或协助指导过青年教师、进修人员、硕士研究生或指导学生参加过课外科技活动。

(3)工作业绩及学术水平

受聘讲师以来,积极承担学校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任务。具有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已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能及时把握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① 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必须具备下列A、B并C中之一条。A.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180计划学时以上。B.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篇(体育、艺术、外语类专业教师1篇)以上;或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以上,并撰写10万字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或教材。

C.成果及获奖

(a)主持并完成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万元);或主持并完成横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15万元以上(理科10 万元、文科5万元);

(b)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c)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特等奖前五名;国家奖获奖证书持有者);

(d)获得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地市级三等奖第一名、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省部级三等奖前二名,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国家奖获奖证书持有者);

(e)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艺术、体育类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比赛的作品(成绩)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亦按此对待)。

② 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必须具备下列A、B、C并D中之一条。A.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B.主持并完成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万元)。

C.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6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篇以上;或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4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以上,并撰写10万字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或教材。

D.成果及获奖(a)主持并完成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万元);或主持并完成横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15万元以上(理科10万元、文科5万元);

(b)获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三等奖前三名、二等奖前五名、一等奖或国家奖获奖证书持有者);

(c)获地市级政府部门科技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第一名、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2项,其中1项排序为前二名;

(d)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2.晋升教授条件

(1)学历(学位)及任职年限

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受聘副教授职务5年以上;具有硕士学位(无研究生学历)或具有第二学士学位,受聘副教授职务6年以上;具有学士学位,受聘副教授职务7年以上。

(2)教学水平

受聘副教授以来,主讲过2门以上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以教学为主者3门),且每门课程讲授两遍以上。对以教学为主的教师,进行了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其中更新教学内容在1/3以上;或按计划开新课程一门,成效显著,可视为完成2门课程的讲授任务。

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并指导或协助指导过青年教师 或硕士研究生一届。

(3)工作业绩及学术水平

受聘副教授以来,积极承担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任务,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具有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在丰富的学术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能及时把握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① 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必须具备下列A、B并C中之一条。A.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180计划学时以上。B.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7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3篇以上;或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篇以上,并撰写15万字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或教材。C.成果及获奖

(a)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5万元以上(理科3万元、文科2万元);或主持并完成横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0万元以上(理科20万元、文科10万元);

(b)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c)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特等奖前五名;国家奖获奖证书持有者);(d)获得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省部级三等奖前二名,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国家奖获奖证书持有者);

(e)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艺术、体育类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比赛的作品(成绩)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亦按此对待)。

② 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必须具备下列A、B、C并D中之一条。A.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B.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5万元以上(理科3万元、文科2万元)。

C、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8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3篇以上;或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6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篇以上,并撰写20万字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或教材。

D、成果及获奖

(a)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5万元以上(理科3万元、文科2万元);或主持并完成横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0万元以上(理科20万元、文科10万元);

(b)获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三等奖第一名、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国家奖获奖证书持有者);(c)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二)普通本科院校 1.晋升副教授条件

(1)学历(学位)及任职年限

具有博士学位,受聘讲师职务2年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受聘讲师职务5年以上;具有硕士学位(无研究生学历)或具有第二学士学位,受聘讲师职务6年以上;具有学士学位,受聘讲师职务7年以上。

对获得博士学位前已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各考核合格者,其获得学位证书之前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间按两年折一年计算。

(2)教学水平

受聘讲师以来,主讲过1门以上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以教学为主者2门)。在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优良。对以教学为主的教师,进行了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其中更新教学内容在1/3以上;或按计划开新课程一门,成效显著,可视为完成2门课程的讲授任务。

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并指导或协助指导过青年教师、进修人员、硕士研究生或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3)工作业绩及学术水平

受聘讲师以来,积极承担学校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任务。具有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已初步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能及时把握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① 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必须具备下列A、B并C中之一条。A.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200计划学时以上。B.对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有较深入的研究,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以上(体育、艺术、外语类专业教师在公开发表的5篇学术论文中有3篇为核心期刊论文;中医专业教师在公开发表的5篇学术论文中有4篇为核心期刊论文亦可);或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以上(体育、艺术、外语类专业教师在公开发表的3篇学术论文中有2篇为核心期刊论文,中医专业教师公开发表3篇核心期刊论文亦可),并撰写8万字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或教材。

C.成果及获奖

(a)作为主要完成人(前五名)完成过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或主持并完成横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5万元以上(理科3万元、文科2万元);

(b)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c)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获得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前三名、二等奖前五名、一等奖或省部级以上奖项获奖证书 持有者);

(e)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艺术、体育类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比赛的作品(成绩)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亦按此对待。艺术类专业教师所指导的在校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组织的专业比赛二等奖以上,国家级专业比赛三等奖以上,且本人系第一指导教师并获得相应的指导奖励证书;体育类专业教师所指导的在校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组织的专业比赛,获得省部级第一名、国家级前三名、国际级前六名,且本人系主教练并获得相应的指导奖励证书)。

②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必须具备下列A、B、C并D中之一条。A.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B.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6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以上;或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4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以上,并撰写10万字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或教材。

C.作为主要完成人(前三名)完成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

D.成果及获奖

(a)主持并完成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万元);或 主持并完成横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15万元以上(理科10万元、文科5万元);

(b)获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第一名、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获省部级三等奖前三名、二等奖前四名、一等奖前五名;国家奖获奖证书持有者);

(c)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2.晋升教授条件

(1)学历(学位)及任职年限

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受聘副教授职务5年以上;具有硕士学位(无研究生学历)或具有第二学士学位,受聘副教授职务6年以上;具有学士学位,受聘副教授职务7年以上。

(2)教学水平

受聘副教授以来,主讲过2门以上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以教学为主者3门),且每门课程讲授两遍以上。对以教学为主的教师,进行了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其中更新教学内容在1/3以上;或按计划开新课程一门,成效显著,可视为完成2门课程的讲授任务。

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并指导或协助指导青年教师或硕士研究生一届。

(3)工作业绩及学术水平

受聘副教授以来,积极承担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任务,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具有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在丰富的学术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能 及时把握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① 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必须具备下列A、B并C中之一条。A.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200计划学时以上,教学效果优良。

B.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篇以上;或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以上,并撰写15万字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或教材。

C.成果及获奖

(a)主持并完成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5万元以上(理科3万元、文科2万元);或主持并完成横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15万元以上(理科10万元、文科5万元);

(b)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c)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获得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前三名、二等奖前五名、一等奖或省部级奖获奖证书持有者);

(e)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艺术、体育类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比赛的作品或成绩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亦按此对待。艺术类专业教师所指导的在校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组织的专业 比赛一等奖以上,国家级专业比赛二等奖以上,且本人系第一指导教师并获得相应的指导奖励证书;体育类专业教师所指导的在校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组织的专业比赛,获得国家级前二名、国际级前三名,且本人系主教练并获得相应的指导奖励证书)。

②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必须具备下列A、B、C并D中之一条。A.任现职以来年均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B.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6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3篇以上;或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4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篇以上,并撰写15万字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或教材。

C.主持并完成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5万元以上(理科3万元、文科2万元)。

D.成果及获奖

(a)完成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万元);或主持并完成横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20万元以上(理科10万元、文科5万元);

(b)获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前二名、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国家奖获奖证书持有者);

(c)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三)普通专科学校、高职学院、成人高等学校 1.晋升副教授条件

(1)学历(学位)及任职年限

具有博士学位,受聘讲师职务2年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受聘讲师职务5年以上;具有硕士学位(无研究生学历)或具有第二学士学位,受聘讲师职务6年以上;具有学士学位,受聘讲师职务7年以上。

对获得博士学位前已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各考核合格者,其获得学位证书之前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间按两年折一年计算。

(2)教学水平

受聘讲师以来,主讲过2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且每门课程讲授两遍以上。进行了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其中更新教学内容在1/3以上;或按计划开新课程一门,成效显著者,可视为完成2门课程的讲授任务。受聘讲师期间担任过一门实践课的讲授任务,具有熟练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良好(公共课教师除外)。

指导或协助指导过青年教师,或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3)工作业绩及学术水平

受聘讲师以来,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风端正;积极承担学校及所在基层组织安排的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任务,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240计划学时以上,且教学效果优良。在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并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① 对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有较深入的研究。在与本专业相 关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或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篇,其中核心期刊1篇,并撰写8万字以上的公开出版发行专著或教材。同时作为主要完成人(前三名)完成校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

② 获得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特等奖获奖证书持有者。

③ 获得省部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④ 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⑤ 对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在120计划学时以上,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篇。同时主持并完成相关领域纵向科研课题1项;或主持并完成横向技术开发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8万元以上(理科5万元、文科3万元)。

2.晋升教授条件

(1)学历(学位)及任职年限

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受聘副教授职务5年以上;具有硕士学位(无研究生学历)或具有第二学士学位,受聘副教授职务6年以上;具有学士学位,受聘副教授职务7年以上。

(2)教学水平

受聘副教授以来,主讲过3门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其中要求担任一门实践课的教学任务,每门课程讲授两遍以上。对成功地进行了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其中更新教学内容在1/3以上;或按计划 开新课程一门,成效显著,可视为完成2门课程的讲授任务。

具备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指导过青年教师。(3)工作业绩及学术水平

受聘副教授以来,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风端正;积极承担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实验室建设任务,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240计划学时以上,教学效果优良。在教学中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并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①对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有较深入的研究,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以上;或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以上,并撰写15万字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或教材;或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并撰写8万字以上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或教材。同时作为主要完成人(前三名)完成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或主持并完成横向技术开发课题1项,到款经费8万元以上(理科5万元、文科3万元);

② 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特等奖获奖证书持有者; ③ 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④ 对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在120计划学时以上,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5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以上。同时主持并完成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万元);或主持并完成横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15万元以上(理科10万元、文科5万元)。

第八条 各院校要严格教学水平和质量考核,考核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操作性较强的考核办法。主要考核内容:是否吸收了本学科领域最新成果及进展;批改作业的质量和数量;指导实验实习及批改实验实习报告的质量和数量;考核授课的门数和教学时数情况。

第九条 评审各级教师职务时,对任现职期间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而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政府表彰或奖励者,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晋升。

第十条 对于“双肩挑”教师,对其教学工作量进行适当减免:担任正处级职务的教师在任职期间年均教学工作量减免相应职务的1/2,副处级减免1/3。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其年均教学工作量应达到80计划学时,不再予以减免。

第十一条 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等方面成绩卓著,达到《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师破格晋升副教授、教 授职务试行办法》规定条件的教师,可申请破格晋升相应技术职称。

第三章 转评系列

第十二条 凡由其他系列转评为高校教师系列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本人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须与拟转评高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工作相同或相近;

二、经过一年以上教育教学环节实践,经考核表明能胜任本专业教学工作;

三、具备拟转评职务的任职条件;

四、转评满1年方可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同时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须在转评副教授以后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4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篇以上,同时主持并完成地市级及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或主持并完成横向科研课题1项,到款经费15万元以上;且任副高级职务以来所有成果满足正常晋升教授的条件。

(二)普通本科院校:须在转评副教授以后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以上,同时作为主要完成人(前三 名)完成地市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1项;或主持并完成横向科研课题1项,到款经费10万元以上;且任副高级职务以来所有成果满足正常晋升教授的条件。

(三)普通专科学校、高职学院、成人高等学校:须在转评副教授以后在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篇,同时主持并完成校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前三名)完成纵向科研课题一项;且任副高级职务以来所有成果满足正常晋升教授的条件。

第四章 评 审

第十三条 学校成立15-25人的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本校各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成员要尽量涵盖学校大部分学科,由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及业务素质、学术造诣高、作风正派、在群众中具有较高威信的教授担任,如果学校教授人数不足时,可聘请外校教授或选用本校副教授人员,但学校评委会委员中,具有教授职务的人员应占2/3以上。每届评委会任期一般为3年(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每年作适当调整)。评审工作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各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应报省教育厅审批。

第十四条 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一般程序

一、教师本人根据其任职单位岗位设置情况及本人条件,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填写《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并提交能够反映其政治表现、品德修养、教学质量、学术 水平及履行现职以来的业绩等方面的材料,并利用3-5个工作日在全校范围内集中公示。

二、对经过公示后无异议的申报材料,学校召开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根据本单位岗位设置情况和申请人的条件对其思想素质、政治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认真、全面的考核。其中思想政治方面主要考核政治态度、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教书育人、社会服务等。业务水平方面主要考核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实际技能以及与教学和科研有关的各种能力。工作实绩方面主要考核完成教学工作情况、科研成果、编写教材、著书、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等。对教学成绩的考核,评审中实行教学效果一票否决制;对科研成果的考核应注重应用效益和实际效果。评审结果上报省高评会前必须公示,广泛听取意见,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度。

三、助教任职资格由学校人事部门会同基层单位根据本人表现考察确定。具有高等学校讲师任职资格评审权的学校,其讲师任职资格由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副教授、教授任职资格由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后报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对具有副教授、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的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规定进行评审,不得私自扩大评审范围、用权范围和降低评审条件。凡按规定要报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的学科,应继续上报评审。由学校评审的人员要及时将评审结果报省教育厅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以便监督检查评审权使用情况,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按照相关规定发放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证书。第十五条 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召开的评审会议,出席评委超过应到评委的2/3,评审结果方为有效。评审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经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同意票数超过出席会议成员人数的2/3方为通过。未出席评审会的委员不得委托他人投票或预先投票或补充投票。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教育系列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按照《陕西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公开监督试行办法》执行,评审委员会的组成由省职改办批准。

第十七条 教育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按照《陕西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规则》和《陕西省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评审答辩规则》(试行)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各级评审组织成员须遵守评审纪律,不得泄露评审情况,对不遵守评审纪律的成员,取消其资格。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陕人发〔2003〕83号文件停止执行。

第二十条 本《实施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附件2:

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师

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评审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走人才强国之路,造就和选拔一批为我省政治、经济建设服务的拔尖创新人才,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根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等学校申请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指在教学岗位上的在职教师(含以科研为主的教师),虽不具备《办法》规定的任职年限,但已经达到了正常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业务条件,且任现职期间工作业绩特别突出,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在本单位高级岗位职数范围内方可申请破格晋升副教授或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申请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位并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第三条 根据我省高等学校数量较多,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不 同的特点,本《办法》对我省高等学校教师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采取了不同的评审政策、实行分类评审的办法,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各个层次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努力拼搏,创造辉煌的业绩。

第四条 破格晋升的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全面履行现职职责,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端正,团结协作,积极承担工作任务。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二)参加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成绩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晋升副教授时参加过全国职称外语A级考试且成绩合格者,晋升教授时不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任现职以来考核均在合格以上,其中至少有一次优秀。

(三)取得博士学位,任讲师1年以上,取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任讲师3年以上者,可破格申报晋升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取得博士学位,任副教授2年以上,取得学士或硕士学位,任副教授3年以上者,可破格申报晋升教授职务任职资格。

(四)论文均指第一作者,学术期刊不含增刊、特刊、专刊、专辑、论文集等形式的刊物。

(五)专著、编著、教材不含论文集、习题集等(专著为独著,编著限第一主编;教材指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省级以上教材审定机构批准立项的规划教材),其工作量的认定以前言或后记中的说明为准。

第五条 破格晋升的业绩、学术成果条件

(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1.破格晋升副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以教学为主的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在180计划学时以上(其中每门课程不得少于30计划学时,下同);以科研为主的承担过2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以上,其中被SCI, EI, 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2篇以上;或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有3篇被SCI, EI, 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

(3)任现职以来,主持并完成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万元);或主持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2项,至少结题1项,到款经费5万元以上(理科3万元、文科2万元)。(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15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特等奖前五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获得地市级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2项以上(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或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

2.破格晋升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以教学为主的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180计划学时以上;以科研为主的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2篇以上;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4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

(3)任现职以来,主持并完成国家级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或主持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2项,至少结题1项,到款经费5万元以上(理科3万元、文科2万元)。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20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特等奖前三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政府部门科技奖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

(二)普通本科院校

1.破格晋升副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以教学为主的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200计划学时以上;以科研为主的承担过1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1篇被SCI, EI, ISTP, 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或发表的学术论文中2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

(3)任现职以来,主持并完成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

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万元)。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特等奖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任现职以来,获得地市级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或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三等奖第一名、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2.破格晋升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以教学为主的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200计划学时以上;以科研为主的承担过2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在8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2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或发表的学术论文中3篇被SCI,EI,ISTP、SSCI收录或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文收录。

32(3)主持并完成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万元);或主持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2项,至少结题1项,到款经费5万元以上(理科3万元、文科2万元)。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15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特等奖前五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任现职以来,获得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2项(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或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三等奖第一名、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四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三)普通专科学校、高职学院、成人高等学校

1.破格晋升副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24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D、CSSCI源

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以上。

(3)作为主要完成人(本人排前三名)完成地市级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10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二等奖前四名、一等奖前五名;特等奖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任现职以来,获得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或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三等奖前二名、二等奖前四名、一等奖前五名;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2.破格晋升教授的必须具备下列(1)、(2)、(3)并(4)中之一条。

(1)承担过2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年均教学工作量240计划学时以上。

(2)任现职以来,在本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被SCI、EI、ISTP、SSCI收录、CSCI、CSSCI源期刊全文发表或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2篇以上。

(3)任现职以来,主持并完成地市级以上政府部门下达的纵向科研课题1项以上,到款经费3万元以上(理科2万元、文科1

万元)。

(4)成果及获奖:

A.任现职以来,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或教材1部,本人撰写12万字以上;

B.任现职以来,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前二名、一等奖前三名;特等奖或国家级获奖证书持有者);

C.任现职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 D.任现职以来,获得地市级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二等奖第一名、一等奖前二名)或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科技奖、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三等奖第一名、二等奖前三名、一等奖前五名)。

第六条 对不具备获奖或论文条件,但在我省经济建设主战场取得突出业绩者也可破格晋升职称。

对围绕我省经济建设“一线两带”和关中、陕北、陕南、渭北四大基地以及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工业、果品加工、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开发,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或1项国家发明专利成果已被开发转化,其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者,或在培育、研制开发的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经推广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者,可申报破格晋升副教授职称。

对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或2项国家发明专利成果已被开发转化,其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者,或在培育、研制开发新

品种、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经推广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者,可申报破格晋升教授职称。

第七条 破格晋升的程序

(一)高等学校教师系列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由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委会统一组织进行(已具有教授、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的学校除外)。

(二)被推荐人在本校教师高评会专业学科组初评通过后参加本单位论文、教学答辩,答辩通过后再由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审,评审通过后上报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委会进行评审。申请破格晋升人员由各单位上报申请破格晋升单项材料,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上报省职改办研究。

第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陕人发〔2004〕67号文件停止执行。

第九条 本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主题词:教育 教师 职称 办法 通知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11年6月15日印发

共印300份

第三篇:职称评审试行办法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五条

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二)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三)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符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或校(园)长专业标准要求,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身心健康,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四)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均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五)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任务,并经审验合格。

第六条

学历、任职年限条件

(四)申报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取得一级教师任职资格并担任一级教师职务2年以上;

2.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取得一级教师任职资格并担任一级教师职务4年以上;

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取得硕士学位,取得一级教师任职资格并担任一级教师职务6年以上;

4.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在小学、幼儿园、初中任教,取得一级教师任职资格并担任一级教师职务8年以上。

截至申报当年年底,35周岁以下人员申报高级教师任职资格,应具备硕士学位,否则按破格申报。

第五章

高级教师水平评价标准

第十二条

高级教师能力和经历要求

(一)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价值观,具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在教学中熟练运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

(二)教育教学工作量完成情况。完成教育部门和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工作量,中学教师每学年完成教学工作量不少于320课时,小学、幼儿园教师不少于400课时;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师不少于专任教师的1/2,且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校(园)长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学校规模少于12个教学班的校园长每学年任课不少于120课时,且每学年听课评课不少于40节)。因课程计划、学校性质、规模等原因而课时偏少的学科,任课教师须有其他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工作量作为补充。

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独立承担一门专业技术课的理论教学和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任务,专业课教师每学年不少于200课时。

教研人员从教以来,在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5年以上,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承担并完成1门学科的教学指导和教学研究任务。有计划地深入学校指导教学,每学年县教研员不少于60次,听课、评课不少于60节;市教研员不少于50次,听课、评课不少于50节;省教研员不少于40次,听课、评课不少于40节。

(三)教学经历。胜任本学科各级段的教学工作,任现职以来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进行本学科的循环教学,或担任过3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校园长、教研员可不作要求)。

(四)学生管理。能够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进行班级(团队)管理和思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且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要求2年),或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具体范围见附则)合计8年以上且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5年以上(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要求4年),教书育人成效显著。

(五)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课堂教学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同行评价普遍较高,是学校公认的教学骨干,每学年开展(讲授)过校级达标课、研讨课等公开课1次。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所教学生课业负担轻,教学效果显著,任现职或近5年来每学年教学效果评估均获优秀等次,学生评价满意度高;校(园)长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效果显著,任现职以来学校持续发展良好;教研员任现职以来,能较好地组织开展本区域教学研究工作,得到本学科教师的一致认可,所指导的教师取得优异成绩。

(六)教科研工作。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在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能够认真进行教学反思,自2013年起,每年撰写1篇有较高价值的教学心得或教科研论文,在单位举办的学术活动中交流并获得好评。

能够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城市学校教师主持或参与过市级教科研课题研究,农村学校教师主持或参与过县级教科研课题研究。校(园)长主持过市级教科研课题研究。

(七)素质教育。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突出成绩。

(八)课程改革。按照课程改革要求,能够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为学生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开设专题知识讲座或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课外活动。

(九)示范引领。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经单位统一安排,结对培养青年教师,共同实现专业成长。培养、指导2名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所培养、指导的教师获得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表彰、奖励。

(十)支教。按照国家要求,城市中小学教师(当年年底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教师及特殊教育学校除外)须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支教的经历,或者任现职以来完成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对口支援、结对指导、送课下乡等支教任务不少于60天(次)。

第十三条

高级教师工作业绩要求

申报高级教师任职资格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经专家综合评价,达到高级教师水平。

(一)学校教师

1.任现职以来讲授过市级及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获市二等奖或省三等奖)、示范课或观摩课,获得好评;

2.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获得市级政府综合表彰;或者教师节期间获得市级政府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或者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一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受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1次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2次;

或者担任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3年以上,所带班级或共青团、少先队被评为市级文明班集体、先进团支部、先进少先队,或者本人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团队辅导员。

农村学校教师获奖降低一个级别。

3.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

或者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

或者主持辅导学生社团活动3年以上,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组织观摩学习;

或者主持、参与并完成省级教科研课题研究(限前3名),专家评价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2013年,作为过渡,在教育教学类CN期刊上独立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2篇,经专家鉴定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可视为符合教科研课题要求)

农村学校教师获奖降低一个级别。

第十四条

高级教师破格评审条件

不具备规定学历或专业,任职年限达到相应要求,且当年年底年满40周岁的人员可破格申报评审高级教师。破格申报评审高级教师人员,除符合高级教师正常晋升条件外,还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超额完成单位规定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任务,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二)近5年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获得优秀等次2次。

(三)说课讲课面试答辩获优秀等次。

(四)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其中第1条为学校教师必备条件,第2条为教研人员必备条件),经专家综合评价,达到高级教师水平。

1.讲授过市级及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获市级一等奖或省级二等奖)、示范课或观摩课,获得好评。

2.主持完成的相应级别的教科研课题中至少有1项获一等奖。

3.获得市级政府综合表彰,或教师节期间获得市级及以上政府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第十八条

本标准中工作业绩等除有特殊规定外,均指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以来本专业或本学科领域的工作、业绩情况。申报人员的各项工作业绩应经过单位推荐、核实后取得,凡未经过单位推荐、核实所取得的业绩一律不予认可。

第十九条

本标准中所称“市”指“省辖市”,“县”指“县和县级市、区”,“乡”指“乡、镇”。

第二十条

城市学校指驻地在县城及以上的学校(含地处农村的高中),农村学校指驻地在乡、镇(不含县城所在镇)以下的学校。按农村学校教师申报的人员须近3年以来在乡、镇及以下学校任教。

第二十一条

本标准中有级别要求的内容为基本要求,如获得更高级别的符合相应要求。

第二十二条

本标准中同一内容的业绩不重复使用。

第二十三条

担任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指担任班主任、团队辅导员、年级组长、学校社团负责人、学校艺体及综合实践活动负责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等,校领导、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工作可视同于学生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

论文发表的刊物不含增刊、特刊、专刊、专辑、论文汇集等。综述、通讯报道等不作为评审论文对待。

在单位内部交流的论文须加盖单位公章,并出具评价意见。

第二十五条

有关课时量以教育部门要求为准,列入教学计划的活动课应计算为课时。

第二十六条

循环教学工作要根据学科特点掌握,小学分低学段和高学段,高中、初中有关学科根据课程设置方案循环。

第二十七条

本标准中“能力和经历要求”部分单位应严格把关并出具有关材料,评委会将根据其规范程度予以认定。

第二十八条

有关业绩成果凡在人社、教育部门联合建立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业绩库中检索不到又不能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的一律不予认可。

第二十九条

教师资格证问题。申报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具体专业不做要求;取得较高级别学校教师资格证人员,到较低级别学校任教,可视为具备相应资格;幼儿园教师须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第三十条

学历与申报专业有关问题。

本标准中所指学历为国家有关部门承认的学历。参加工作后取得的非全日制普通本科及以下学历须满2年后,达到相应任职年限要求,方可按正常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参加工作后取得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达到相应任职年限要求,可按正常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本标准中申报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特殊专业的人员,所学专业应与申报专业一致(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学士或以上学位,在小学和农村初中从事英语教学,申报英语专业可视为合格学历)。

高中、初中申报人员除以上特殊专业外,原则上按照“大文大理”掌握(“地理”专业按文、理科均可)。

小学、幼儿园除以上特殊专业外,专业可不做要求。

农村学校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或不相近,取得规定的相应层次学历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15年申报一级教师,或者取得相应规定学历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20年申报高级教师,视为符合学历要求。

不符合有关学历层次或专业要求,但任职年限达到最低合格学历任职年限要求的人员可以按破格申报。

第三十一条

从事专业与申报专业问题。

申报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人员,除以上规定的特殊专业外,可按“大文大理”掌握。文、理科内同类专业不需转评可直接申报高一级职务;因工作需要,在文、理科之间转换工作岗位的人员,须先进行专业转评,满1年后方可按新的专业申报高一级职务。转评前后的任职年限累计计算,工作业绩合并计算,但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专业须与申报专业一致。

第三十二条

有关人员申报身份问题。

1.“教育管理”专业仅限校(园)长正职申报,其他人员应选择所主要从事专业申报。担任校(园)长职务的申报人员,须取得校(园)长培训合格证,并在《评审表》和《评审简表》相应栏目中注明所担任职务及时间。

2.申报人员应按现所在岗位申报,并在“单位类型”中如实填写有关项目,如“城市高中”、“城市初中”、“农村初中”、“农村小学”等。在中学、小学、幼儿园等不同岗位工作过的人员,应在工作经历中予以体现。其中取得较高级别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到较低级别学校任教可以直接申报高一级职务;取得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到中学任教1年以上,如已经过渡为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则不需要转评可以直接申报高一级职务,如果没有过渡为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则需要由小学教师先转评为中学教师职务,满1年后方可申报高一级职务,转评前后的任职年限累计计算,转评前后的工作业绩合并计算,但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证书须与现岗位一致。

3.在中小学校兼任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人员,如课时量达到相应要求,可按一线教师申报;课时量达不到相应要求的人员,单位类型按“其他教学机构”申报,申报评审条件按相应层次教研员执行。其中,省属学校按省教研员、市属学校按市教研员、县(市、区)属学校按县教研员、乡镇学校按乡镇中心校教研员申报评审。兼任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人员,应在《评审表》和《评审简表》相应栏目中注明所担任职务及时间。

4.在各级教研室、电化教育馆等校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和教研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在乡镇中心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单位类型按“其他教学机构”申报,申报评审条件按相应层次教研员执行。

第三十三条

有关表彰问题。

各类表彰奖励以政府部门组织的为准,非政府部门组织的一般不予认可。

以各级政府名义开展的表彰按本级政府综合表彰对待,由政府授权人事部门组织的,按同级政府综合表彰对待。教师节期间由政府或经政府授权由人社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表彰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按本级政府综合表彰对待。

“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某一方面成绩突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表彰”,强调是与教育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表彰,如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拔尖人才、名师工程人选、文明教师、师德标兵、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按单项表彰对待。

对于个别专业性较强的专业,由业务主管行政部门进行的表彰可根据其规范程度予以认定。

其它未列入的表彰,由评委会根据其规范程度经集体讨论达成共识后予以认可,凡未经评委会达成共识的一律不予认可。

第三十四条

需要提交的有关材料说明:

1.能力经历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由单位提供证明材料。

2.教育教学工作量提供课程安排表及学校有关证明。听课、评课附任现职或近5年以来的听课、评课记录等证明材料。

3.循环教学提供学校教学计划、教案等。

4.学生管理工作须附单位有关证明材料、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考核材料和奖励证书等。

5.教育教学效果附学校原始教学效果评估材料及评价意见。

6.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以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基础教研室、职业、成人教研室)组织的为准。附本人教案、主办单位证明和专家评价意见,获奖附奖励证书,同时须在评审简表中标明主办部门、获奖等级、文件号、奖励证书编号等。

教育行政部门下属的电教部门可视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研部门,装备中心可视为物理、化学、生物及科学实验课的教研部门,其分别组织的信息技术优质课和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实验优质课可由专家根据其规范程度予以认定。

7.教科研课题指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的教科研课题。课题要通过结项验收或成果鉴定,附立项报告、研究报告、鉴定证书等。

8.专题讲座须提供主办方邀请函、有关会议通知、讲座有关的视频等影像资料、讲稿等。

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有关高校举办的培训、学术交流活动等可以由评委会根据其规范程度予以认定,但须提供教育行政部门所发的有关通知及有关视频等影像资料、讲稿等。

9.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观摩学习,须提供教育行政部门会议通知原件、有关活动的视频等影像资料。

10.表彰、奖励等提供有关证书原件。

11.培养、指导青年教师提供经单位批准的有关证明材料、被辅导教师的获奖证书等。

12.支教经历须附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证明材料。

13.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需提供以下材料:

(1)社团活动。社团要求制度完善,有完整的章程、加入、退出机制,定期开展活动制度,每学年一次的校级展示活动;列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有计划、有活动实施方案、有评价。

(2)校本课程。按照《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要求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教师撰写的校本课程《课程纲要》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课程学习结果评价等材料齐全。

(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选题、设计方案、开展研究、进行成果展示交流,提供完整的过程性材料。其他有关材料按要求提供。

第三十五条

各市可在不低于本标准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细则,经省职称工作职能部门备案同意后实施。

第八章

罚则

有关人员和组织在职称申报、评审工作中如有违纪行为的,按照河南省纪委、河南省监察厅、河南省人事厅《关于进一步严肃职称工作纪律的通知》(豫人〔2002〕30号)严肃处理。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不得申报,或在规定年限内延期申报:

(一)出现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取消当年申报资格。

(二)拒绝承担教学、教研任务和班主任等工作,或不能履行现岗位职责者,当年不得申报。

(三)工作严重失职,造成恶劣影响,受到上级相关部门通报批评者,当年及下一不得申报。

(四)已定性为人为教育教学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起2年内不得申报。

(五)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者,处分期内及从处分期结束起2年内不得申报。

(六)有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起3年内不得申报;评审通过的评审结果一律无效,已取得资格的予以撤消,并自查实之日起3年内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十七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应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的要求进行推荐,推荐工作中要按照“五公开”的要求在本单位公开展示不少于一周。凡是未按要求公开的,推荐结果一律无效。

第三十八条

单位在职称申报评审中出现蓄意弄虚作假、集体串通舞弊的,停止该单位两年职称评聘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由有关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单位主要责任人党纪或政纪处分;有关组织和经办人员蓄意隐瞒事实,为申报人员虚假材料提供证明的,责令予以纠正,并由有关纪检监察部门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接责任人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三年内不得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十九条

出现其他违纪行为的,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本评价标准自下发之日实施,原《河南省试点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试行)》(豫人社职称〔2012〕16号)不再执行。

抄送: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单位。

河南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8月20日印发

第四篇:职称评审工作

2013职称评审工作简讯

本报讯 根据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2013杭州市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杭人社发〔2013〕234号)及有关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公司管理部将评审要求、条件、应准备的资料等通知相关人员,管理部收集评审资料后进行了汇总整理,经公司审批后,由职称申报专管人员完成网上和纸质材料的报送。本次职称申报情况为:

申报工程师3人:xx、xx、xx。

申报助理工程师12人:xxxx……。

(文/XX)

第五篇: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毕节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毕 节 地 区 教 育 局

毕地教(2011)121 号

毕节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节 地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毕节地区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职称评 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地直 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

为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 园)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更好地发挥职称评审工作的正 确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贵州省人事厅、教育厅黔人通 [2007]86、87、88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毕节 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节地区教育局制定了 《毕节地区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教师职 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你们,并将有 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从2011 年起,毕节地区中小学(含中等职业 学校、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审按本细则规定执行。

二、各县(市、区)及学校要及时传达、贯彻到位,并将本细则及[2007]86、87、88 号、毕地教人字(2008)文件

16号、毕地教[2009]188号等相关文件挂网,便于广大教师 查阅。地区教育局查询网址:http://bjjy.com.cn

三、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毕节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毕节地区教育局 二 0 一一年五月五日

主题词:教师职务评审 实施细则通知 毕节地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1年5月5日印发

毕节地区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 儿园)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 园)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更好地发挥职称评审工作的正 确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贵州省人事厅、教育厅黔人通 [2007]86、87、88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 本实施细则。`

一、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

(一)各系列、各职级任职基本条件、评审条件和破格条件 等按黔人通[2007]86、87、88 号等文件执行。如省下发新文件 则按新文件规定执行。

(二)有关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条款细化和补充规定

1、基本条件

(1)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增加“无违反毕节地区中 小学教师(校长)‘十个不’承诺”的规定。

(2)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按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规定执行。

(3)普通话水平要求:按毕地教人字(2008)16号文件执 行。

(4)取消资格和延期申报规定:除黔人通[2007]86、87、88 号文件已作规定外,申报教师如有违反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校长)‘十个不’承诺规定的,或在申报评职中弄虚作假,提 供虚假材料或剽窃他人成果,经查实并受到处理的,取消当年申 报和评审资格,同时根据受处分程度延期申报。延期申报时间参 照受行政、党纪处分的规定执行。

2、申报条件

(1)任职资历计算:以聘任证书明确规定的聘任起始时间 开始计算,到申报评审当年12月31日为止。

(2)任职年限扣减:原学历未达《教师法》要求后经提升 学历合格者,取得毕业证书前的任职时间按1/2折算;原学历已 达《教师法》要求,后来又提升学历的,任职时间的计算可按前 一学历计算,也可按后一学历取得毕业证书前的任职时间1/2折 算再加后一学历取得毕业证书后的任职时间计算。任现职期间如 脱产进修学习的,其任职年限需要扣除实际脱产进修时间。(3)城镇中小学教师支教规定:任现职期间,县城中小学 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乡(镇)中心校教师到村校(校点)支教满 一年并经支教学校考核合格、所在县(市、区)教育局审核认定 的,可提前一年申报,具体按毕地教[2009]188号文件执行。原 在农村任教3 年以上,现调到城里任教的教师不需要支教。鼓励 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或城镇薄弱学校支教。

3、评审条件

(1)部分兼有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工作的教师申报职称应完 成听(评)课任务: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教导主任)、中心校教学管理人员申报职称,除按要求完成有关文件规定的课 堂教学时数或工作定额外,还必须完成听(评)课节数,其中校 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 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长(教 导主任)、中心校教学管理人员不少于40节,并提供听(评)课 原始记录材料。

(2)满意度测评:在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增加“满意度测评”,分别由所任课班级学生、全校教职工、校中层干部、校级领导班 子和家长(社区)代表对申报教师进行综合测评(包括师德师风、教学水平、教学业绩、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等方面),按非常满 意(100分)、满意(90分)、较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分)、不满意(0 分)五个级差测评,总分100分(五个层次各占20%)。分数计算公式:测评得分=(非常满意得票数×1+满意得票数× 0.9+较满意得票数量×0.8+基本满意得票数×0.6)÷(参加测 评人数-弃权票数)×100。得分低于80分者不予申报。(3)优质课规定:①由省、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 门或教研室(教科所)有计划地组织评选出的各学科获奖优质课; ②由地、县(市、区)教育局、地直学校推荐,地区教研室(教 科所)组织评选的优质教学资源(录像课、软件开发)并被地区 教育信息平台采用的,可视为地区优质课一等奖;③由乡(镇)中心校、县(市)直中学推荐,县(市、区)教研室组织评选的 优质教学资源(录像课、软件开发)并被县(市、区)教育信息平台采用的,可视为县优质课一等奖;④由地、县(市、区)教 育局各科(股)室按上级对口部门安排(正式行文)组织评选的 优质课,须经地、县(市、区)教研室牵头逐级评选,方能认可。(4)课题实验或教改实验成果认定:①教师个人参与课题 实验或教改实验获奖成果,指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正式行文 实施的课题实验或教改实验,需提交获奖证书(原件)或表彰文 件、项目立项批文、项目成果及结题证书,否则不予认可;②属 于集体参与的课题实验或教改实验成果,必须是课题主要负责人 或获奖成果直接署名者,否则不予认可;③属于课题实验或教改 实验中某一方面的论文,不能作为该课题实验或教改实验成果,如获教育行政部门评选获奖,或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可作为论文 申报;④未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必须是列 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全国教育科学“五年规划”课题目录,教师 需提交课题列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全国教育科学“五年规划”课 题目录或总课题组课题立项批复文件、总课题组给所承担子课题 立项批文、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结题证书等,否则不予认可。(5)优秀教学成果认定:①高考和中考学科成绩本县(市、区)前三名;②中职单报高职学科成绩居全区前三名;③高中会 考学科成绩全区前六名;④小学素质教育测试学科本县(市、区)同级同类学校前三名。以上须提供地、县招生办出具的相关证明 材料;⑤音、体、美、理、化、生、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教师参 加县以上党委政府或地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科协组织的各类 专业技能(创新)大赛获县级一等奖、地级二等奖以上、省级三 等奖以上成果(文本类、课件、课堂片断实录、录像课和电影课 等除外)。

(6)论文认定:①“发表本专业论文”必须是公开发表在 经国家或省新闻出版部门正式批准、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国内统一刊号 CN及邮发代号(不含CN后面缀有NR或HK标识)的刊物(含地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科所)主办的内部刊物)上并与所任学科和申报专业相符的论文(含优秀教学设计、调研 报告等),其中,申报小学(幼儿园)高级不少于1000字,申报 中学(中职)中、高级理科不少于1500字,文科不少于2000字,破格申报小学(幼儿园)高级、中学(中职)中、高级分别不少 于2500字、3000字。②“获奖论文”包括县级以上教育部门(教 研室、教科所)、地级以上教育学会或县级以上科协、社科联、工会、团委、妇联等单位与教育部门联合组织评选获奖并与所任 学科和申报专业相符的论文、优秀教学设计、调研报告、课件等,获奖论文申报职称时须附上获奖文件和获奖证书。获奖等级按文 件规定执行。③下列文章或资料不予认可:非法出版物上发表的; 各种内部刊物(《毕节教育》、《贵州教育科研》以及其他地级 以上教育专业学术性内刊除外)、增刊、专刊、论文集、学校专 辑和利用境外刊号在国内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只发用稿通知或 已印清样但未正式发表的;新闻报道、工作研讨资料、讲座文稿、文件汇编、教案、复习资料、习题集等;非本专业论文;第二作 者论文。

(7)受表彰的荣誉称号认定:除黔人通[2007]86、87、88 号文件中明确规定的各种荣誉称号外,由县级以上党委、人民政 府或教育、人事部门表彰的“名师”、“名校长”、“优秀校 长”、“优秀园丁”、“优秀共产党员”、“地区突出贡献人 才奖”、“地管专家”、“毕深教育奖”、“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属于同级同类荣誉称号。文件规定外非党委、政 府或非教育、人事部门评选表彰的各种荣誉称号不予认可;骨干 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参加过骨干教师培训者,属于个人专 业成长经历,不予认可。

(8)指导学生获奖认定:与所任学科和申报专业相符,直接 指导学生在县(市、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经教育行政部门 委托其他部门组织的规范的学科统一竞赛、县级以上党委、政府 及教育行政部门与宣传、文化、体育等部门联合举办的大型文艺、体育竞技竞赛活动及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与科协联合举办的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者,获奖人次、等级按文件要求认定。须提供组织文件、学生获奖证书、辅导教师获奖证书(或文件)、学校证明(获奖学生确系该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参加非教育行 政部门组织或委托组织,或通过购书、订报等形式开展的知识性、兴趣性、普及性竞赛获奖,不予认可。

(9)从2011 年开始,申报中学高级职称专业学科考试由各 县(市、区)在上报地区前自行确定考试形式并组织考试,同时 出具考试成绩及合格证明材料。地直学校申报教师参加毕节市组 织的考试。未参加专业学科考试或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申报。

二、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程序

(一)个人申报:根据学校当职称申报评议方案提出申 请,提供个人申报职称基本条件、申报条件、评审条件或破格条 件等相关印证材料(包括原件和复印件)。

(二)学校推荐:对申报教师公开进行民主评议推荐;对申 报教师评定教学评价积分;对申报教师进行五个层次的满意度测 评并计算出测评结果;召开学校校务会议研究决定推荐上报意见 并进行公示;组织被推荐教师填写《贵州省教师职务评审申报表》(一式三份),并签署相关推荐意见,加盖学校公章;为同意推 荐上报的教师提供由学校出具的相关印证材料,并对每个教师申 报材料进行认真核实,重点审查其申报材料、证书和证明等是否 真实、齐全,内容格式等方面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档案资料装订 是否规范。

(三)县(市、区)初审上报: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局、教育局对各校推荐申报教师进行初审把关(其中对申 报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还要组织专业学科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 方可上报),造册签字盖章后与教师申报档案资料一并按时限要 求报送地区教育局人事科(由县市直接评审的除外)。地直学校 完成校内程序后,按时限要求直接报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及地区教育局初审并参加评审。

(四)地区评审:组织专家对申报教师档案资料进行认真 审查、全面记录并向地区中小学职称评审领导小组报告;组织地 区中小学职称评审专家委__________员会听取汇报、开展评审和无记名投票

决定;报职称评审领导小组研究;公示;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局审核行文。

三、申报评审工作要求

(一)申报材料要求

1、个人申报材料内容

(1)贵州省《教师职务评审申报表》(一式三份);(2)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提供第一学历至最高学历所有 毕业证书,且由高学历到低学历排序);

(3)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原件及 复印件;

(4)教师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5)普通话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6)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成绩通知单或免试证复 印件,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原件及复印件;(7)本人教学通知书,课程表(学校教务处审核盖章、校 长签字);

(8)本人教学评价积分表;(9)本人满意度测评结果;

(10)论文代表作原件及复印件。发表论文复印件要复印出 期刊名称、刊号、主管和主办单位、网址、本人文章所在目录、本人文章等内容;获奖论文还需提供证书原件和复印件,论文获 奖证书复印件附在论文原件前;按照文件要求一篇论文者至多提 供两篇,要求两篇者至多提供三篇,即比要求篇数可多提供一篇,其他论文可在《评审表》中填写;

(11)课题立项、结题通知原件及复印件,课题成果及获奖 原件及复印件;

(12)辅导学生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获奖原件及复印件。艺体教师辅导学生获奖要凭学生参赛组委会的相关证书、活动安 排及参赛通知等证明;

(13)任现职务期间的考核表;(14)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证明材料;

(15)在村级小学或教学点连续工作超过20年证明;(16)按申报评审条款所需要的其它证明材料;(17)评审对象公示材料一份;

(18)个人申报材料目录一份并置于首页。

2、所有证书原件及__________复印件按照“谁审核、谁把关、谁负责” 的原则,由各单位职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及县(市、区)教育 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严格审核、签名,并加盖公章。

3、申报材料一人两袋,一袋装各类证书、证件和论文原件,一袋装除上述第(1)项外,按(2)至(17)及相关资料,统一 用A4纸复印核定盖章后按顺序装订成册。材料袋封面必须写明 申报人姓名、县(市、区)工作单位、申报职称、申报专业。所 填写的相关内容必须字迹清楚、真实、完整。各县(市、区)教 育局要规范上报材料,并由专人负责材料的审查把关。凡未按规 定办理的,作为材料不全不予受理。

4、地区教育局人事科对各县(市、区)及地直学校报送材 料当面进行清点、接收,并办理相关接收手续;职称评审工作结 束到正式行文后,由各县(市、区)和地直学校领回并办理相关 移交手续。

(二)评审推荐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及地直学校要成立由一 把手任组长的教师职务推荐评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县(市、区)和本校教师职称评审推荐工作。

2、坚持公正、公平和公开。严密组织,精心安排,努力增 加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纪委监察、工会等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严格把握标准,完善推荐程序,实事求是,坚持职称申报公示制 度,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 周,确保推荐评审质量和公信度。

3、实行评审推荐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教师职称推荐、评 聘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关系 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地直学校必须 高度重视,严格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在评审推荐过程中 弄虚作假、违规操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 责任。

(三)评审工作要求

1、统一评审标准,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公正,经得住教师个人的质询及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2、认真审查材料,坚持对每个申报教师负责,切实做到评 判准确、定性准确、发现问题准确。

3、严格评审程序,坚持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凡未 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一律不予认可。

4、严肃工作纪律,坚持按政策规定办事,严肃追究评审过 程中的营私舞弊等违纪违法行为。

四、本实施细则从2011 年起执行。二 0 一一年五月一日__

下载关于当前职称评审工作若干补充规定(试行)陕人发(2003)71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当前职称评审工作若干补充规定(试行)陕人发(2003)71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大学2015年度有关职称评审政策的说明及补充规定

    河南大学2015年度有关职称评审政策的说明及补充规定 根据我省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近年来职称评审工作的实际,特对有关评审政策作以下说明及补充规定: 一、申报资格: (一......

    2012年度职称评审工作注意事项

    2012年度职称申报工作注意事项根据以往职称申报工作中遇到的情况,结合我市实际,对2012年度职称申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请各单位一定要按照永职改办„2012‟3号做好今年的职......

    职称评审工作拾零

    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拾零 为了确保我市教师在参加职称晋升中尽可能地通过评委及上级人事部门的评审,现将申报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罗列如下,供申报人员及主管该项工作的专干参考。......

    职称评审工作安排

    天水职业技术学院 关于2007年度高等学校教师系列、工程实验系列 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学科系,机关各部门: 根据全省职称评审工作会议精神,今年的职称评审工作已经开始。按......

    职称评审工作流程

    职称评审管理工作流程一、助理工程师 (一)确认助理工程师 确认条件:本科学历毕业派遣或改派至公司满一周年、专科学历满三周年的员工可申请办理确认工程师。 办理流程:填写《正......

    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

    2010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实施细则今年总体上采取先审核后评审的方式进行,即由单位组织报名,公司职改办资格审查、公司下发评审量化标准及指标、公司及各单位按评审权限组织专业评......

    职称评审工作常识

    职 称 评 审 工 作 常 识1、什么是学历 学历是一个人受教育的经历,•一般表明其具有的文化程度。 参考文件:关于贯彻人职发[1990]4号文件有关问题的解答(人职司函[1991]15号)......

    河南大学2016年有关职称评审政策的说明及补充规定

    河南大学2016年度有关职称评审政策的说明及补充规定 根据我省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结合我校近年来职称评审工作的实际,特对有关评审政策作以下说明及补充规定: 一、申报资格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