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7679中国民俗学-复习重点

时间:2019-05-14 11:1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考07679中国民俗学-复习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考07679中国民俗学-复习重点》。

第一篇:自考07679中国民俗学-复习重点

中国民俗学

民俗:所谓民俗就是指产生并传承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特点的文化事项。

民俗学:是指专门研究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特点之文化事项的一门学问。

简言之,民俗学就是专门研究民俗产生、发展、演变规律与特点的一门学问。

民俗学的产生:

民俗学最早产生于英国,英文名称:Folklore。1846年,由英国民俗学会创始人、考古学家汤姆斯于最先提出。其产生于19世纪英国的社会背景:帝国主义殖民政策,征服当地土著,急需了解这些陌生民族的生活习惯、民俗信仰以更好的统治。中国民俗学的产生:

1920年,顾颉刚、刘半农、周作人、容肇祖等人在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1922年创办《歌谣》周刊,是中国民俗学的发端。1927年,广州中山大学创办《民俗》周刊,“民俗”便成为固定的学术名词。

在五四前后,中国的民俗学研究达到了它的

中国民俗学

冠是古代一般贵族代的普通头衣,仅次于冕弁为士大夫养老、宴饮、燕居之服。古代男子20岁要举行冠礼,以示成年。冠与今天的帽子有很大不同,它不像现在的帽子把头发全部罩住,而是下有冠圈套住发髻,上有一根不宽的横梁,从前到后覆在头顶。其作用是束缚头发使之不乱,同时具有装饰作用。补服制度

补服是官员在其官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饰有鸟兽的图案,以图案的不同而代表不同的官阶。补服制度是明朝开始实行的,文官补禽鸟、武官补兽。社稷

社的本意是祭祀土地。“示”会意祭祀仪式,“土”则专指祭祀对象,人们立土为社、立石为社,出现了最早的土地神。稷,就是小米,俗称谷子,是我国早期旱作农业的人们主要粮食。《白虎通·社稷》云:“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物故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社稷成为国家的代名词。鲁菜

是中国北方菜的代表,鲁菜主要由济南风味和胶东风味组成。济南菜种类齐全,以爆、烧、炒、炸见长,菜品以清、鲜、脆、嫩著称,其中尤讲究清汤、奶汤的调制。名菜有奶汤蒲菜、奶汤鲫鱼、德州扒鸡、酱爆鸡丁等。胶东临海,菜以蒸制海鲜见长。工艺以蒸、煮、扒、炒、熘见长,口味以咸鲜为主。其名菜有绣球海参、芙蓉干贝、蟹黄鱼翅等。此外、山东人喜食葱,烹饪时常用葱花炝锅,或以葱花为辅料配菜,如葱烧海参、葱烧蹄筋、葱烧肉等。川菜

以麻辣香浓的韵味独树一帜。做菜的主料比较单调,肉类菜肴以家禽、家畜、河鲜为主,菜蔬主要以种植的蔬果为主,因此川菜是最平民化、大众化的菜系。川菜的口味以味儿多、味儿厚、味儿广著称,加工手法以小煎、小炒、干烧、干煸、爆炒见长。代表作有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怪味儿鸡、夫妻肺片等。淮扬菜

淮扬菜用料比价齐全,讲究刀工,注重火候,擅长煨、煮、炖、焖、叉烧,造型雅致,口味清淡,咸甜适中,南北皆宜。素菜和点心小吃也很有特色。名菜有扬州大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三套鸭等,点心小吃有三丁包子、翡翠烧麦、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等。粤菜

粤菜即广东菜。主要由广州、潮州、东江三种地方菜构成。粤菜以用料广博、庞杂著称,擅长烹制鱼虾及狸、猴、猫等野味,蛇菜尤为著名。除其它菜系常用的炒、炸、煎、烩、蒸、炖以外,还有独特的焗、软炒、软炸等。菜品口味以清淡为特色,于清中求鲜、淡中求美,注重生脆、爽口。其名菜有龙虎斗、烤乳猪、潮州冻肉等。地穴式建筑

所谓“穴居”,是指在地下挖洞,以洞为居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居住形式。穴居的形式多种多样,在非常寒冷的北方,洞穴要挖的很深;而在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则要挖的浅一些,上用树干架起,杂草覆盖,最后压土作坟形。所以分为地穴、半地穴和窑洞三种类型 干栏式建筑

“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暑也”。所谓干栏式建筑,就是先在地上立木桩,然后再木桩的半腰或顶上架设木板、搭建阁楼的一种建筑形式。中国的干栏式建筑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为了躲避野兽就已经发明了巢居。

优点:①具有防伪功能。人不仅可以高高在上,躲开猛兽的袭击,而且连家畜也可以生活在人类的保护下。②具有卫生功能。南方地气湿热,橄榄石建筑最大的优点就是减少了人与潮湿地面接触的机会,减 少皮肤病的发病率。干栏式建筑又可分为全楼居、半楼居、千胶落地三种。1.全楼居式干栏建筑是指立柱较高的干栏式建筑。

2.半楼居式干栏建筑又称吊脚楼,它是一种构筑在二级平台或斜坡上的干栏式建筑。3.千胶落地是干栏式建筑的另一种类型,在怒江大峡谷的傈僳人中十分流行。这三种干栏式建筑在样式。虽有不同,但是均有避湿功效,反映出南方建筑在功能学上所表现出的某些共同特征。

中国民俗学

开平雕楼:1.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2.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

3.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4.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5.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

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着楼主人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的程度,是开平碉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

土楼:1.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

2.土楼最早时是方形,有宫殿式、府

中国民俗学

招养夫婚:

一妻多夫的变异形式,法律上无明文规定,但是得到民间认可,在北方称“搭伙”“拉邦套”,是指已婚女子本夫患重病或有残疾,无力抚养妻儿,只得另招一夫,协助负担家庭重任。转房婚

又称“递缘婚”表现为兄亡嫂嫁弟,父亡嫡子继父妾,叔伯母转嫁侄儿等。这种婚俗在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尤为盛行,反映了上古婚姻的多妻性质,转房实质也是一种财产的继承,可以保证死者妻儿财产不外流。典妻婚:

又称“承典婚”这是旧社会由买卖婚派生出的一种临时婚姻形式。表现为男方已婚无子,家财富足要有人继承,女家生活困难,丈夫无力维持生计,统一在一定期限内将妻子典当给别人,男方付一定租金,到期或生子后归还。共妻婚:

解放前流行于藏族、纳西族等西南山地少数民族中。其形式多以兄弟共妻为特征,同时也有朋友共妻、父子共妻两种形态。许多富家兄弟实行此种婚姻形态,以保证兄弟财产不散失,习惯中,认为这样的婚姻形式标志着家庭和睦。走访婚:

走访婚是一种以女系为主招夫同居的临时性婚姻形式,又称“阿注婚”或“阿夏婚”“阿夏”是纳西语,指同居的异性朋友。这是一种非常古来的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产生的不稳定的对偶婚形式。这种婚俗至今仍在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中流行。不落夫家婚:

又称“长住娘家”,新娘结婚后,即回娘家长住,短则一二年,长则七八年以上,待怀孕后,才到夫家长住,过稳定的一夫一妻生活。如普米族的“三回九转”,布依族的“戴假壳”的习俗。汉族惠安地区的女子也常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土葬:

我国古代比较流行的葬式。汉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他们认为土地是万物之母,生命之本。人死后只有回归母体,才能使灵魂得以再生,因此普遍流行土葬。另外,匈奴、突厥、苗等也普遍流行。土葬主要由坟、墓两部分组成。

坟是指木上的封土,也称“冢”zhǒng;墓是指地下的坑,也称“茔”yíng。中原地区,墓而不坟,不封不树。南方地区,有坟无墓,这与自然环境有关。春秋末期开始,南方起坟与北方挖墓结合,才出现了坟墓。芬的高度。也逐渐成为身份等级的标志,后世帝王坟称为“陵” 火葬:

火葬是最古老,也是对现今社会影响最大的葬俗之一。我国的火葬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初火葬习俗主要盛行于西北诸游牧民族中。东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中的火葬习俗也一并传入我国。汉族一般百姓使用火葬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五代。水葬:

康藏古俗中多有水葬。一般程序是先由喇嘛为死者诵经,然后将死者投入河中。出于传统的头抬转生观念,水脏多裸尸、屈膝、蜷身于木匣内作胎儿装。至急流处,木匣会自然被急流激碎,沉尸入江。悬棺葬:

将棺木挂在崖壁上一种葬法,包括悬棺葬、崖葬和崖洞葬,主要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地区。

基本特征是将棺木葬在崖上或天然崖洞,尤以水边崖洞多。

二次葬也叫“复合葬”。在实施土葬、火葬及风葬的民族中,都有待死者皮肉烂尽后拾骨重埋的习俗。四象: 二十八星宿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宫,组成四相镇守四方。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东方青龙七宿:昴 亢 氐 房 心 尾 萁

西方白虎七宿:奎 娄 胃

昂 毕 觜 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 鬼 柳 星 张 翼 轸

北方玄武七宿:斗 牛 女 虚 危 室 壁

昴mǎo亢kàng氐 萁qí

奎kuí 娄lóu 昂mǎo觜 轸zhěn

中国民俗学

五宫: 五宫就是把我们所能看到的星空划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与五行相合,北极附近的星空术与中宫,是总领全天的中枢,二十八星宿则分属于东南西北四宫。中宫的核心是紫微垣,它被想象成位于北天区的巨大的天宫神阙,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就像人间的紫禁城。紫微垣共有十五颗星,中心是北极五星,分别为帝、太子、庶子、后、天枢。钩陈六星是后妃宫室的象征。旁边有四辅星佐证。左右十二颗星组成两班文臣武将。三垣: 除北极附近的紫微垣外,古人又在二十八星宿与紫微垣间隙较大的区域,划出了太微垣和天市垣yuán,分别为日月五星朝见天帝的朝宫和商人聚市贸易之所。南宫市皇帝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南门为端门。简答

1、游牧不定的生产方式对民族心理的影响:游牧不定的生产方式对民族心理产生了许多微妙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了与定居型农业民族迥然不同的文化特征与价值观念。

2、举例说明影响服饰文化的因素: 1)服饰文化的形态与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爱斯基摩人与非洲土著的服饰文化极不发达,而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的地区的服饰文化很发达。

2)不同的生产方式,对服饰文化的发展形态也起着很大的作用。以捕鱼为生、狩猎为生的民族,则以鱼皮、兽皮为衣。

3)服饰文化和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信仰有着紧密地联系,它往往蕴含了一个民族古老的文化信息。侗族的背牌,表明了他们对蛇的崇拜;畲族妇女的狗头帽,说明了狗图腾。

4)服饰的标志作用: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民族等在服饰上也都存在很大差别。

3、比较中国古代饮食惯制与现在的饮食习惯:

一:常态下的饮食惯制,就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生理需要和饮食习惯而定制出的饮食惯制。它既包括每天的饮食时间,也包括每天的人均的饮食摄入量及食物种类。(1)古人一日两餐,中国民俗学

6、中国人传统的婚姻观念

(1)老成持重的媒人观: I媒是中国婚姻民俗中一项独特的文化事项在两周时就已经产生。天子娶亲要有一同姓诸侯为媒,春秋战国时期又了官媒和私媒之分。官媒:诸侯娶亲,则要有一同姓大臣为媒。私媒:则多有中老年妇女充当。II中国人认为,媒人必须是老成持重、端庄、稳健的老者,这样才靠得住,反映了中国人在婚恋观念上的务实态度,这些便成为媒婆。中国的媒神则是一个老头——“月老”

(2)才子佳人型的爱情观:在中国人眼中,郎才女貌是最完美的婚姻,这一价值体系的建立与当时隋唐以后中国以“科举取士”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3)中国传统的弃妇观:七出的出现,是统治阶级出于维护男权主义和传统的封建宗法制度的需要,针对妇女制定出来的法律条款。另外还有三不去。

7、传统丧葬习俗中的传统观念:

1)宗法伦理观念: 五服制度,规定了丧仪中不同关系者的应着服装和着服期限,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五种。

2)灵魂不死观念:(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人分为灵与肉两个方面,并认为二者本位一体、共生共亡,但是在传统社会中,人们一直把两者分而视之认为人死后灵魂不死,只不过是脱离靠人的肉体到别处活动。(2)所以人们朱文要在坟头留有出口,以供死者灵魂出入,活人要为死者灵魂准备印鉴同频,便是各种各样的陪葬。(3)此后每年忌日、清明、鬼节、中秋、除夕等特殊时段,还要对死者亡灵的生活给予某些特殊关照,为死者烧纸提供给死者在阴间花销。(4)阴历十月一日为死者送寒衣为死者提供无穷无尽的财源,葬礼中丰富多彩的丧葬习俗大多围绕死者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展开的。

3)祭死祝生观念:

1、应该说“人死如灯灭”是现代人的观念。而在古代传统社会中,人们一直认为人死时可以复生的。他们事死如生把死亡看作是新的一轮生命的开始,死亡即意味着再生。

2、佛教在此基础上,提出“转世轮回”说,将这个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3、最早将这个观念付诸实践的是产生于魏晋时期的堪舆学家。他们深信选择一个好的墓穴可以使死者的灵魂轻而易举的获得再生,他们提出的堪舆yú术实际上是围绕着灵魂再生这样一个主题展开的。

4、因此,能否为死者选择一个满意的墓地——再生的母体,便意味着死者能否获得再生的机会,对于死者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5、阴宅选址原则与阳宅差不多,都强调背山依水、藏风聚气。

4)祥瑞辟邪观念:I在墓具、墓室装饰及随葬品中,多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相图和麒麟、狮子、龙、凤等级向图案,II此外,墓室的四壁及天井上还常绘有一幅幅墓主人的升天图,以表达人们对墓主人升入极乐天界的渴望。III此外,还有一些用老吓退墓主仇人、野鬼与恶兽的辟邪之物。

5)葬先荫后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关葬先荫后的传说很多,这使得许多后人因过于看重阴宅风水,贪求吉地而数十年不葬其亲。-主要观点是祖先墓地的风水可以决定子孙的命运。-这是阴宅风水之说大行于世的主要动因。

6)魂归故里观念:俗话说“狐死首丘、落叶归根”,在许多民族中,人们都相信人死后并不是上天国或是下地狱,而是千里迢迢的回到先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8、信仰的功能

1)信仰可以使人对群体产生皈依感。人是群居动物,共同的祖先崇拜很容易使人产生亲情认同,进而使共同的信仰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群体的精神纽带;共同的英雄神崇拜也很容易使人产生共同的精神追求、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2)信阳可以给人以安慰。人们通过对神鬼、灵魂的崇拜,产生出灵魂不死的观念,使人们从心里克服面对死亡的恐惧。他们相信,死的只是肉体,而灵魂将获得永生。因而对于他们而言,死亡显得不那么可怕。

3)信仰可以给人以强有力的安定感。人们相信世界上由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人们在无能为力的时候,可以通过祈祷获得希望,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4)信仰可以起到强大的规范作用。因此,信仰被赋予永恒,并将永久存在。

中国民俗学

9、中国传统天象体系的特点与古希腊的区别:

1)中国的天宫是人间理想社会的倒影,是天人合一思想最形象的体现,它是一个以五行关系为金本框架的制度上一体化,政治上理论化的体系,与政治教化紧密结合,它等级森严,组织严密,体现出君臣父子的伦理观念和顽固的大一统观念。

2)它具体而琐碎,面面俱到,帝王、百官、任务、地域、建筑、器物、动物、植物无所不见,上至皇帝下到百姓,大到军国大事,小到柴米油盐 皆有相应的主管星辰,这是天人合一、天人同构思想的典型体现。

3)等级森严,又温情脉脉,既神圣又充满世俗气息。

4)西方天星体系:以古希腊天象体系为基础,由一系列浪漫、富于艺术气息的神话而来,结合星图附会神话。故其外在结构零乱,无中心人物,其星象体系也有星王,星后座,但是并非核心。浪漫气息:大熊小熊星座传说。

10、举例说明图腾的主要含义:

1)图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图腾”是外来词totem(图腾)印

中国民俗学

论述(举例说明)

一、民俗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社会性): 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传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为广大民间社会所共同接 受的基本特征。任何一种民俗现象都绝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普遍传承的风尚和喜好,在集体中产生,在集体中传承。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民俗在空间上所呈现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也可以称为民俗的“地利特征”或“乡土特征”。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及社会环境不同,自然会带来不同的风俗习惯。

(1)自然环境决定民俗地域特征,人是环境的动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人们创造出许多与之相适应得民俗事项,从而使民俗事项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2)生产方式影响着民俗地域性特征,游牧民族食肉衣皮,农业地区食谷衣棉,沿海地区食鱼居。(3)社会环境决定民俗的地域特征,社会环境的差异也是造成民俗地域性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所谓的“社会环境”又有宗教环境、语言环境、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民俗的地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老人、妇女等相对保守的社会群体中,他们是我们进行民俗地域性特征调查的主要对象。

3、变异性(历史性)

变异性是指民俗在传承过程中,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所呈现出的某些具有变异性特点的外部特征。变异性所强调的则主要是民俗呈现在实践上的某些特征,民俗是一条流动的河,不变的民俗是不存在的。影响变异性的外在因素有:历史变革、异族入侵、民族迁徙、文化交流。

4、传承性

传承性是指民俗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具有世代相袭特点的民俗特征。民俗是指那些具有某种超稳定结构的文化事项,良俗以其合理性赢得广泛承认,代代相传,陋俗也会因其保守传承至今。传承性在老人、妇女间体现较深,根深蒂固。

5、规范性

规范性是指民俗对民间社会所有成员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作用,它是民俗在功能上所呈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他的社会性,而人的社会性就是法律、道德与民俗等诸多制约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法律规范的强制性,道德规范的局限性民俗范畴的作用要大的多,它几乎涉及到人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会组织、岁时习俗、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等各个方面,在制约、规范人类行为的过程中,民俗一直都发挥着其他意识形态所无法取代的作用,衣食住行的相同都是民俗规范性的结果。

二、传统婚礼的程式:

1)纳采 纳采是议婚的

中国民俗学

6)亲迎

是新婿亲往女家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是古今婚礼中最为繁缛琐碎的仪式。亲迎仪式有两种:一种是迎亲、一种是等亲。亲迎礼包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卺礼、入洞房等仪式。其中绝大部分都有驱邪视吉的含义,如跨马鞍、过火盆、射邪气、撒帐坐床、吃子孙饽饽以及闹洞房等。

图形题

1.冕与衮冕服:

冕miǎn:原为天子、诸侯、大夫的祭祀时用的首服,后为皇后专有。“邃綖垂旒紞纩”。邃suì:意思是深远。綖,是头上的方形板——冕板,长一寸二丈,宽七寸,前圆后方,象征天圆地方;上玄下纁,象征天地;前低后高,相差一寸,表示为人君者位至高而弥下,要向下看,要礼贤下士。

垂旒 liú:冕板前后的玉珠串,前后各12旒,每旒12玉,为五彩玉珠(朱、白苍、黄、玄)象征五行相生相克、岁月轮转。功能:用来蔽目、非礼勿视。

紞dǎn:是小丝带(下挂一个小绒球)。纩,就是小球。功能:塞明,表示非礼勿听,不听谗言,后来变为小玉珠,称为充耳。

衮服gǔn:是绣有生龙的衣服。玄衣纁裳(黑衣红裙),象征天地,是与冕配合的大礼服。组成部分:芾,使一个大围裙,大红的裘皮,象征不忘本。大带(紳)用来系裙子的腰带。赤舄,木底的套鞋。还绘有十二章文,如日月星、山、生龙等。

2.什么是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科学成分)

风水术对山形选择的科学依据:“背山依水”是风水宝地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勘舆术要求主山一定要在住宅的背后,所以找主山也称为“找靠山”。

主山要求山形要高达,并由古老深远的山脉(即有来龙、有去脉)作为依托,而不是孤立的山包;山形应端正浑圆,草木茂盛,而不应犬牙交错、山势陡峭、植被稀疏。

此外,靠山左右还有低矮小山欢呼(东称“龙沙”,西称“虎沙”)。

主山在住宅的北面共同构成一道弧形天然屏障,其作用就是“藏风”,不仅日照充足,而且还可避免冬天的北风。

风水术对水形选择的科学依据:水应该自北而来,在宅前方略呈环抱之势,然后向东南蜿蜒而去,这样的水杯成为“金水”,是最好的水形。

3.图说北京三进四合院:

大门、影壁(萧墙)、倒坐房(墪)、垂花门(闺)、正方(堂、室)、厢房(房)、耳房、后罩房、厨、厕(东厨西厕)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1)“坎宅巽门”的防伪追求。坎,八卦中、北的位置属水,克火。巽,东南位,属风,出入顺利。(2)房房相离、宽敞舒适的建筑布局。优点:院落宽敞、日照充足、采光好,有利于冬季保暖。(3)碎砖砌墙墙不塌的建筑工艺。

(4)少水多绿化的庭院装饰。京城,不许私人引活水入园,故放置水缸养鱼,调节空气、防火。种树要求春花秋实,树形不高。

(5)等级分明,色彩鲜艳的油饰彩绘。

第二篇:2018年中国近现代史自考重点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18年中国近现代史自考重点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经济掠夺:外国列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并逐渐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外国列强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侵略活动,鼓吹侵略有功论、“种族优劣论”,为侵华制造舆论。

(5)资本——帝国主义在给中国带来某些新变化的同时,又为了控制和掠夺中国的目的而同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共同阻碍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它们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把落后的中国变成先进的中国,而是要强迫中国永远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爱国将士浴血奋战。左宝贵战死平壤,致远般管带邓世昌、经远般管带林永升在黄海战斗中英勇牺牲,北洋般队统帅丁汝昌、定远般管带刘步蟾在威海战斗中为国捐躯。

(3)近代中国人民包括统治阶级的爱国人物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永不灭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配,“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2)评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单选]举国注目的倡导维新运动的旗手是康有为。

2、[单选]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向皇帝上书,史称“公车上书”。

3、[单选]严复翻译英国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篇,命名为《天演论》。

4、[单选]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9、[单选]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东京。

10、[单选]中暂定代历史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解散国会,遣散议员(3)炮制《中华民国约法》,用总统制取代内阁制

(4)修改《总统选举法》以达到无限期连任,并推荐继承人

17、[多选]“二次革命”起因是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反对“善后大借款”。

18、[多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答: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学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一方面,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充分领略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促使他们在行动上探萦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人阶级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别一方面,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并自觉进行了自身的改造,逐步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发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单选]共埔军校同一切旧式军校根本区别在把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

5、[单选]1925年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单选]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方面是在控制金融业。

3、[单选]国民党四大银行完成其金融垄断有决定意义的步骤是发行法币。

4、[多选]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着的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次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5、[简答]国民党是如何实行***的军事独裁统治的? 答:(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已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还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保安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

(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已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和“军统”,主要任务就是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已分子。

(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

(4)为了控制舆论,剥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此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指出

(1)这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2)这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3)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14、[多选]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军边疆粉碎敌人三次“围剿”的原因是(1)土地革命在根据地的开展(2)贯彻了积极防御的方针(3)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一整套战术

15、[多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土地革命的实质就是(1)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2)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6、[多选]党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6、[多选]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

17、[多选]合编组成红二方面军的是红二军团、红六军团。

18、[多选]领导红二方面军的将领是贺龙、任弼时。

19、[多选]红四方面军中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的有朱德、刘伯承、徐向前、贺龙。20、[论述]论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1)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逐渐加强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的“扫荡”

9、[多选]1933年11月,蔡廷锴、蒋光鼐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史称“福建事变。

10、[多选]《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中国共产党面临新形势提出的新政策

(2)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发表(3)呼吁停止内战,集中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面战场。

(2)国民党领导的下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投入抗日斗争。八路军刚开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

(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解决了部队的粮饷

(3)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17、[论述]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答:(1)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2)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后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

(3)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4)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领先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5)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为,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6)抗日战争的历史生动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坚定的国际主义者,而且首先是最热烈、最忠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没有中国共产党人作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国共合作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和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保证。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以其精诚团结、坚持抗战、献身民族的实际行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代表者,充分发挥出民族先锋队和阶级先锋队的作用,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戴。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单选]1947年6月,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3、[单选]中国共产党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

4、[单选]学生运动是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单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起止时间是1949年——1956年。

16、[多选]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5、[简答]1949年至1952年期间,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答: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单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3、[单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最先发表于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4、[单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单选]在中共八大上陈支提出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

6、[单选]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7、[单选]中国八大坚持的我国经济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8、[单选]中共八大提出的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9、[单选]1957年春夏一蔬菜 的整风运动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0、[单选]1964年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国防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并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沿海与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这实际上涉及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

在讨论报告的过程中,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意义:《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959年8月,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使纪“左”进程中断。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撤走全部专家,中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

1963年至1965年,在多数城乡发起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这此问题都作为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来处理,曾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它使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达到共同富裕。

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他指出,科学技术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内涵和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

第三篇:中国民俗学论文

当土节遇上洋节时

——“中国传统文化”PK“洋节”

【摘要】洋节的席卷而至,中国传统节日能否抵挡住洋节如此巨大的力量,在角逐中胜出?这个问题在中国越来越国际化的进程中不断被提起。洋节的魅力何在,中国传统节日该如何得到更好地弘扬,保住国内市场,这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洋节,文化,传承,弘扬

【正文】

前些日子,看到微博上疯狂转发的一个帖子,十二个月有十二个情人节,什么白色、黑色、银色等各种各样的情人节,却也得到中国人的推崇,特别是在校的大学生。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洋节成为了中国年轻人所重视和喜爱,其程度也不亚于中国策传统节日。

洋节占据中国市场,得到各方人士的热烈探讨,而中国政府也做出了相应措施,从2007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正式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期,可见,政府对于传统中国节日的弘扬和传承的重视程度。本人觉得,也许年轻人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重视或者说是推崇洋节,而只是由于年轻人喜爱热闹、玩耍,节日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借着节日的喜庆或者闲暇,拉上一帮朋友,一起娱乐罢了。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比起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乐于享受洋节,其中的原因,确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的,洋节的魅力所在,也许值得我们借鉴,用于更好地丰富和弘扬我们中国传统节日。

一、“洋节”受喜爱甚至热捧的主要原因

1、文化的改变往往离不开政治或者说综合国力的影响。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真正有机会“走出去,引进来”,由此使得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也好,容纳也罢,更多的外来文化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化多元化与我们的兼收并蓄使得西方“洋节”越来越被国人熟知和庆祝。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刚刚懂事的小孩,都知道情人节的浪漫,圣诞节的盛大,反而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关于它们的传说却渐渐被遗忘。

2、形式的多样性吸引中国年轻人的注意。奉承着“民以食为天”的信仰,“中国传统节日就是围绕着一个„吃‟字。”这句话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最精辟的概括。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可是却也改变不了从初一吃到初八上班的宿命。虽然洋节也离不开吃,但是也绝不是在红酒和西餐中度过。看看洋节的各种形式: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圣诞老人送礼物,万圣节的南瓜灯和扮鬼怪等等,形式的多种多样,确实是中国土节所望尘莫及。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份调查显示,3.6%的年轻人是为了快乐才喜欢洋节的,57.1%的男性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消费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交流”,60.7%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

3、市场经济下对利润的过分追求。为了追逐经济上的利益,某些商家和媒体大肆宣扬所谓的各种各样的“洋节”,以求攫取利润。众所周知,节日所带来的商机是巨大的,商家和媒体在大肆宣扬的基础上,增加了“洋节”的知名度,抓住消费者从众心理,扩大“洋节”的影响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取得极大的经济利益,却在不知不觉中,也使得“洋节”在中国市场得到了一定的份额。

4、变态的文化价值观。在中国,有些人存在崇洋媚外的心理,片面认为过“洋节”是一种时尚,从而追随甚至热捧,以过洋节为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各种各样文化的冲击,假如文化价值观不够坚定,那么就容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中国的年轻人,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就更容易受影响,不排除其中的一部分人有崇洋媚外的思想,在他们心里,可能并不认为洋节有多么的有吸引力,但是就是崇洋心理在作祟,认为过洋节就是一种时尚,没有过洋节就是与国际脱轨之类贻笑大方的借口和理由。

5、对于传统节日的宣传不够,继承和弘扬的意识欠缺。好端端地,端午节成了韩国的传统节日,他们甚至说李白是韩国人。听起来,很可笑,却也很可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是无需置疑的,可是,就是由于这种自古以来的优越感,在现代中,也吃了很多亏。文化的优越感,导致在传统节日的宣传不是很重视,觉得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会自然而然地被继承和弘扬,事实却非如此。各种各样外来文化的冲击,洋节的旗号越来越响,中国确实该好好宣

传自己的传统文化,使之不至于被遗忘或遗失了。

二、中国传统节日该如何得到更好地弘扬

其实想想,洋节并不可怕,中国的传统和西方的传统节日互为交融未必是坏事。重要的是,我们更应该从洋节那里吸收更多适合并且能够弘扬中国传统节日同样适用的优点,将具有传承意义的节日重视起来,加以继承,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首先,中国应该增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加大对于中秋节、元宵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以及由来文化的宣传,如中秋节的嫦娥追月、玉兔捣药、吴刚砍树,元宵的赏花灯,七夕节的牛郎织女等等传说或者故事,通过对这些具有神奇色彩的因素的宣传,能够增强中国传统节日在民众心中的认同度和熟悉度,特别是年轻人们,对于这种比较不平凡的食物总是记得更加牢固。通过对于传统节日的保护使得群众能够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在各种洋节的冲击中仍然能够屹立不倒、永葆魅力。

其次,中国应该重视传统节日形式的多样性,而不仅仅局限于饮食文化。面对形式多样的洋节,虽然我们不必要去效仿,但是却也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确实,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中国自古以来推崇“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几乎每个节日都离不开食物,春节的饺子、元宵的汤圆、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十个手指头都数不来。对于中老年人,可能觉得节日有食物的陪伴是挺好的一件事,可是对于对各种事物都十分好奇的年轻人,吃是满足不了他们的好奇心理的,丰富多彩是他们的追求,形式太过单调只能落得被他们淘汰的后果。其实,细细想来,古代庆祝中国各个传统节日形式并不单调,并非只有所谓的饮食文化而已。春节的放鞭炮、贴春联、守旧岁、拜年,元宵的赏花灯,端午的赛龙舟,诸如此类的除吃之外的庆祝节日的形式,更值得我们去弘扬和发展、宣传。怎样使得节日的形式更加多样,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更加符合现代人追求新意的观念,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思考和真正着手去改变的问题,只有这样,推陈出新,才能不至于被淘汰。

然后,应该加强年轻人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使他们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培养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我们灿烂而悠久的历史文化

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而能在世界文化浪潮中,仍能坚守自己的文化价值观,避免崇洋媚外思想的滋生,以过传统节日为荣,从而形成良好的传统节日氛围;

最后,媒体和商家不应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忽视了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应该在宣传和推广我国传统节日上做文章,同样能够在保护我国民族文化的同时拉动消费,增加卖点。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传统节日乃至民族文化才能立足国内,走向国际,发扬光大。

当土节遇上洋节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自己的轴心思想,没有自己应该坚守的文化价值观,像风一样“随遇而安”。发现洋节的亮点,运用于弘扬和发展我们的传统节日,使得我们的传统节日乃至传统文化能够屹立于历史长河中,走向世界,面向未来,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法学院09级三班 胡晓真

20091201011

第四篇:2010年自考文学类中国新文化概论复习重点

2012年下半年自学考试(大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报考须知 各位大自考考生:

你们好!

自学考试公共关系、社会工作专业申请2012年下半年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已经开始,请参考以下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通过网上报名+邮寄、汇款(不接受现场报名)的方式报名。具体事项如下:

一、报考条件

原则上所有课程的理论考试已全部及格者方可报名参加该专业的毕业论文答辩。(如有少部分课程未考完,但确定能在论文成绩1年有效期内考完且能办理毕业登记的同学可酌情申请论文答辩,但对于由此引起的各种风险由考生本人自负,答辩费不退)

注:论文成绩(自答辩完成之日起)一年之内有效。

二、报考办法及要求

1、报名时间

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本次为2012年5月25日-31日),在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的“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信息系统”进行论文答辩的网上报名。同时,还必须在2012年6月15日之前(以邮戳时间为准)将论文指导答辩费200元,并与论文提纲(含论文题目)、考生回执(见附表二)等书面材料按我们指定的相关地址进行邮寄。

2、报名只需寄以下材料(资格审批表、免考材料不需寄)

(1)考生回执(填好打印)、论文题目与论文提纲(篇幅一般不少于1000字)。论文提纲包括论文纲目、基本论点、主要论据以及如何进行论证等具体内容。

(2)论文指导答辩费200元(答辩费不允许放在信封里或快递里,遗失自负)。

3、邮件及答辩费邮寄方式

通过中国邮政邮寄报考材料及论文答辩费(200元邮局汇款),邮局汇款和材料邮寄地址均为: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逸夫管理科学楼4楼收件人:任爱民邮编:210093电话:835939454、考生须持本人的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参加答辩。证件不符或不全者不得参加答辩。

5、考生与主考学校间的来往信件(含回执)及汇款等须按规定时间发出(以邮戳为准),并要清楚的写明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与Email等。如有逾期或书写差错,概不办理,后果自负。

6、已发表的论文不能再用。如在论文撰写中弄虚作假,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7、社会学院收到论文提纲后,根据学生选题确定指导教师,指导老师的安排在2012年7月5日左右发布在此网上,请同学在2012年7月30日前电子版的大纲

E-mail与指导老师联系(因单位搬迁到仙林,邮寄材料收不到)。考生必须将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反复修改好的论文终稿给指导老师审核,审核同意定稿方可打印。最后的定稿在2012年11月10 日答辩时交打印稿3份即可。毋须再寄来。

三、考生注意事项

1、答辩费汇款(通过邮局汇款,请勿夹在寄送材料里)时请在汇款单留言栏内注明专业及考生姓名、准考证号码以及联系电话,回执和论文提纲的封面上同时注明详细、有效的邮政编码和地址、电话以及电子信箱。(必须填写清晰、完整、有效,建议打印,否则后果自负),以免延误论文指导。

2、友情提醒:本科报考资格审查表、免考申请表(毕业登记时需要),需提前办理(各地自考办),以免影响毕业,毋须寄给我们。请尚未办理或还有少部分课程未考完的考生充分考虑论文的有效期视个人情况,酌情、慎重申报此次毕业论文答辩,风险自担。

4、有多个准考证的请在回执上填写专业且准备办理毕业登记之地的准考证号码。

5、社会学院将在2012年7月5日左右将分配的指导老师的联系方式以及论文答辩要求通过http://sociology.nju.edu.cn“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招生就

业”——“自考天地”公布,因此务必请考生务必在回执上填写清楚E-mail(请不要随意更换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

6、答辩时间安排

(1)2012年11月10日(8:30-12:00)

(2)答辩分组名单和答辩流程于2012年11月9日在http://sociology.nju.edu.cn“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招生就业”——“自考天地”公布。

具体答辩事宜均以社会学院的安排为准。

附论文选题(仅供参考,也可自拟题目)

附: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公共关系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l、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

2、城市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

3、社区情感培育与社区建设

4、城市外来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问题

5、关于城市老年群体情感生活的调查

6、单亲家庭子女成长辅导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7、对白领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

8、社会焦虑:一个微观层面的社会问题

9、城市农民与市民的磨擦性互动探析

10、居住小区环境评价初探

11、持股的相关因素及其对职工分化的影响——关于企业改制的实证研究

12、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13、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障碍

14、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居委会选举中的失范问题

15、社区居委会选举中的公共冷漠问题

16、城市社区服务模式初探

17、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调查与分析

18、解析高学历失业现象

19、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20、外来人口管理的新思路

21、婚姻状况与心理疾病

22、呼唤生命教育

23、市民健康:当今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24、现代购物中心的文化解读

25、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一学习型社区

26、城市儿童福利制度的调查研究

27、城市慈善事业现状调查

28、“人情”的泛化及其负功能

29、透视家庭暴力

30、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31、城市社区参与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32、城市农民工的心态与观念

33、苏州市流动人口职业培训现状的调查

34、城市里的希望工程——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35、下岗职工隐性就业行为探析

36、关于城市低保的调查分析

37、聚焦城市贫困家庭的一日三餐

38、社区居委会的权力问题

39、转换机制,完善功能,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40、城市反贫困及社会工作的介入

4l、关于苏州市民对世界遗产博览会的态度和社会参与的调查

42、世界遗产博览会的市民参与和市民素质——一项关于XX区市民的抽样调查

43、社会福利服务领域行业管理体制的创新

44、关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45、公共场合陋习的博弈论及社会心理学分析

46、越轨人员的社区矫正与人文关怀

47、从社会心理层面看性别角色差异对女性的影响

48、民主自治:社区建设的核心

49、关于“爱心翅市”的调查与思考

50、福利企业中的残疾人问题公共关系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说明:上述选题仅供参考,考生可以自行拟定题目。

公共关系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1.企业失败的原因分析

2.公共关系与企业形象塑造

3.品牌战略与定位

4.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

5.产品生命周期与企业危机

6.中国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7.中国企业危机研究——以***企业为例

8.从SARS危机看中国政府的危机应对

9.从房地产涨价看中国人的消费心理

10.中国社会贫困问题研究

11.女性消费心理探讨

12.明星崇拜的社会心理机制

13.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探讨

14.“面子”与中国人的日常行为(可以从一个小的方面去写,如消费行为,送礼行为等)

15.中国社会的分层问题

16.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

17.公关礼仪与企业形象

18.办公室礼仪与企业日常管理的关系

19.企业凝聚力的建构

20.晶牌营销的社会心理机制探讨

21.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大众传媒

22.网络对社会化的影响

23.网络时代的社会关系重构

24.中国现阶段失范问题研究

25.民企与外企的培训模式比较

26.现代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激励问题研究

27.影响个人职业生硬的因素分析

28.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经理的素质分析

29.商务谈判技巧市场运作初探

30.解析一次成功的谈判案例(可加副标题)

31.试论谈判技巧在现代商务中的作用

32.中外商务谈判技巧的比较研究

33.公共关系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

34.社会转型与公共关系的主体性建构

35.当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

36.试论组织结构体制的重塑与公共关系的协调

37.从企业行为看企业文化的塑造

38.试论企业文化与人格塑造

39.谈谈我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理解

40.“人世”后,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势研究

41.中国式离婚:原因与对策

42.中国农村与城市妇女自杀比较研究

43.产品生命周期与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44.人世与中国企业危机应对研究

45.大众传媒与人的社会化

46.大众传播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47.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48.晶牌创建与广告策划

49.广告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50.广告与“性”

51.我国广告业发展的状况分析

52.广告对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影响

53.中国消费者的广告认同感研究

第五篇:自考政治经济学复习重点

自考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人们使用生产工具,改变物质的自然形态,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活动(它是一个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a劳动者的劳动: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b劳动资料:连接劳动者和劳动对象的传导器;c劳动对象:把劳动加之其上的东西即生产过程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就是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生产关系的基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劳动成果的分配形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指社会生产的总过程。

社会生产总过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http://bbs.zikao5.com 自考资料,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

A生产对交换、分配和消费起决定性作用:

1、生产为交换、分配和消费提供对象;

2、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社会性质;

3、生产的方式结构水平决定它们的方式结构水平。

B交换、消费和分配对生产起反作用

1、交换、分配和消费适应生产时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2、交换、分配和消费不适应生产时阻碍生产的发展。生产力: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衡量生产力发达与否的标志:生产工具

生产力要素: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人的因素)和物质生产条件(物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渗透于生产领域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A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B科学技术可以改革生产工具的性能; C科学技术可以改变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D科学技术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总和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及经济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A经济规律的存在和发展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 B经济规律与人的活动相联系;C发展和利用经济规律受到人的阶级性制约。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

共有经济规律(存在于所有社会形态中)、特有经济规律(存在于某种社会形态中)、存在于几个社会形态中的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发挥和利用经济规律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遵守经济规律客观性为前提。

经济规律和自然界物质规律的区别:共同性:都具有客观性,不能发明,不能创造,不能消灭,也不能违背就要受到惩罚。区别:A经济规律与天地无相联系;B经济规律与人的活动有关,自然界规律与人的活动有关;C发现利用经济规律受到阶级性制约,发现利用自然界物质规律不受阶级制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特点:科学性与阶级必的统一。第二章: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人类社会出现过的经济形成:自然经济:只满足自己家庭成员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的含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生产的两个历史条件:私有制和社会纠纷 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是他们的矛盾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缺一不成商品;他们之间又是不同的相矛盾的.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互交换量的关系(比例)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容,生产商品二重性: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具体劳动,具体劳动: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相互关系,二者是统一的,又是不同的矛盾的!怎样决定价值量: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的,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它与劳动复杂程度有关,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和能力,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形式,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的优劣。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为什么:这一矛盾包含了商品经济的其他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孕育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导致了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在私有经济中的作用:自发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各部门的比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社会技术全面发展;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货币起因:随着商品交换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含义: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价值形式发展的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的价值形态;货币形态

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和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用货币来衡量价值大小的尺度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态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2)价格是价值货币的表现形式 价格标准: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份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因素: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流度。纸币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要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贮藏手段:指货币通过流通领域,当价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的 支付手段:指货币在商品中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偿清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通货膨胀

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的理论及其意义二重性理论: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制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式商品价值3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4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意义:1,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3,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其他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资本含义: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本质:(1)能带来剩余价值(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3)资本是一种历史范略 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货币(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W---G---W)资本流通:货币---商品---货币(G---W---G)比较:(1)买和卖的顺序不同,前者先卖后买,后者先买后卖(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商品,后者的起点和终点是货币(3)流通中充当媒介的东西不同,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资本总公式:G---W---G‘(G’=G+△G)即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商品,再出卖商品换回更多的货币,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在数量上大于最初预付的货币(△G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M))

货币向资本转化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历史:(1)劳动者有人身自由(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的商品因素:含义: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因素:劳动者生存费用的需要,劳动者延续后代的费用需要,劳动者教育训练的需要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特点:劳动力商品受历史和道德的影响 划分依据:根据资本各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不同作用 划分内容:(1)不变资本(C):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生产M的条件)(2)可变资本(V):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生产M 的源泉)※划分意义:(1)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M不是资本家全部资本带来的,而是可变资本创造的,(2)为准确反映剥削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追求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私有利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特点: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特点: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的劳动在资本家监督支配下进行的,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 剩余价值的生产:(1),工厂的具体劳动转移了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2),工人的抽象劳动又形成了价值,工人劳动分为两个部分自身价值的必要劳动,生产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价值,增殖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增殖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技术改进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劳动价值

两者相比较:从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本质是一致的;绝对M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M生产的起点;生产M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最先采用新技术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http://bbs.zikao5.com 自考资料,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 资本主义基础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全部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资本主义工资本质:劳动力的价格和价值的货币转化形态

形式:计时工资: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的工资

关系: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名义工资:指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时所得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指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所能够买的实物和服务的数量

资本主义工资变动的趋势:名义工资有所上升趋势;实际名义工资有所下降趋势,亦有提高的可能。

第四章:资本积累及历史作用和趋势

再生产:内容: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实质: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形式: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即劳动要素的增加)、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劳动要素使用效率提高)

资本主义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马克思分析其理论意义:可变资本(V)是工人创造的;资本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实质: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家把剩余价值一部分重新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

原因:追求剩作价值和竞争的需要。

资本积累:用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进一步扩大的对剩余价值的价值。http://bbs.zikao5.com 自考资料,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 资本积累的源泉: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的增大形式:资本积聚(资本家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扩大资本规模)、资本集中(含义:资本家依靠把几个分散的小企业合并为大企业;杠杆:竞争、信用)

两者区别:资本积聚能增加社会总量,资本集中不能增加社会总量,资本集中的速度快于资本积聚,资本积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取决于剩作价值(剥削率);劳动力生产力水平;预付资本量大小;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用暴力方式对农民和小生产实行剥夺 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条件:少数人积累起组织资本主义生产的大量货币财富;大量有人身自由伸丧失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劳动者

相对人口过剩:劳动力的供应量超过了资本的需求量。相对人中过剩的原因: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前提。

相对人口过剩的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内容: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本家手中;与此同时伴随资本积累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形成大量的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主义积累作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大量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却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反过来给无产阶级带来恶劣的后果,形式贫富两极分化:一极是资阶级财富的积累;另一极则是无产阶级贫因的积累。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产业资本的循环依次经过三人阶段,分别为三种职能形成,使价值得到增值,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远动过程。即资本的购买阶段、资本的生产阶段和资本的售卖阶段。http://bbs.zikao5.com 自考资料,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 循环公式: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循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的条件: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资本的周转:不断重复的带有周期性的产业资本循环

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资本周转速度公式:

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之和。生产资本的划分依据:根据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

生产资本的划分内容:固定资产(以劳动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流动资产(以劳动对象和劳动力形态存在的资本)

生产资本的划分目的:了解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固定资产所占比重愈大,周转愈慢)固定资产磨损(损耗):实物损耗(由使用和自然力的作用使固定资产价值减少)、精神损耗(由于技术进步引起固定资本原值的损耗,折旧率公式:

新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预付的固定资本和预付的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次数: 加速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增加m;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预付资本中的流动资本。

社会资本的流通社会资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个别资本的总和。社会资本运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个别资本的运动总和。即公式为: 人别资本运动:不包括生活消费。

社会总资本运动:即包括生活消费,又包括生产消费。社会资本运动研究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提供的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产品的形态:实物形态(按社会总产品的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价值形态)W=C+V+M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原理:资本有机构成呈提高趋势,意味不变资本增加,可变资本减少,客观要求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第一部类要为两大部类提供生产资料;第一部类的增长速度要受到第二部灯的影响和制约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增长快于第二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增长。http://bbs.zikao5.com 自考资料,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 增长最快:生产资料其次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后消费资料生产。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相当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过剩)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持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滞胀:工业低速增长与通货膨胀并存。第六章: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P)

资本主义的商品价值为C、V、M构成,其中C+V表现为生产成本,形成生产成本价值(K)K=C+V成本价格形成后,商品价值W=K+M(K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M转化为利涧)利润是M的转化形式(即剩余价值=利润,但形式不同)从而掩盖M的真正来源。http://bbs.zikao5.com 自考资料,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 利润率:反映资本价值增殖程度的指标(P′)P′=M/C+V 影响P′高低的因素:P′与M成正比;P′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P′与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与不变资本节省有关

生产成本的意义:它是资本家盈亏的重要手段;是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它是资本家盈亏的界限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公式 利涧怎样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主义竞争有两范围之间的竞争(同一部门资本家竞争的结果,最先采用技术的资本家得到超额利润;不同部门资本家竞争是以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而展开的资本转化的竞争结果形成平均利涧)公式、平均利润形成后资本家按平均利润和资本大小取代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K(原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和生产价格出现矛盾,为什么没有违背价值规律: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变化,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波动;没有违背价格规律是因为:生产价格形成后,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和平均利润价值总量基本一致;生产价格形成后,全社会的商品价值总量和生产价格总量基本一致;生产价格的变动量,最终是价值规定的。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意义:1和2同上;马克思这一理论结束了资本家阶级利益的一致性和矛盾性,解决了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的矛盾,结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最后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得到自身的解放。http://bbs.zikao5.com 自考资料,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 第七章: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

具体的资本形态: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和资本主义地租。

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活动于流通领域为产业生产和实现M服务的独立的资本形态。

商业利润: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由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M。

商业利润来源:主要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M,对店员剥削,无偿占有店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M。a、商业资本形成后,平均利润改为:

b、产业资本家,生产价格的形式批发给商业资本资本家,他似价值形式出卖商品,两者差额形成商业利润。

商业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与商品价值无关的费用;生产流通费用与商品价值有关的费用 商业流通费用补偿方式:商业资本家支出纯粹流通费用以后,也需要得到补偿,它是通过M总额中的扣除而获得补偿。借货资本: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包括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借贷资本来源:产业资本循环暂时闲置的资本即:固定资本的折旧费、暂时不用的流动资本、用于积累尚未投入使用的M 利息:剩余价值的特征形态。

利息率:资本主义信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与平均利润有关(利息率小于平均利润);取决于借贷资本的构成状况;与一定国家的历史传统有关。

股票:是投资入股有权取得股息的凭证。股票价格:资本化的股息收入=股息/利息率

银行利润来源:存贷款的差额。银行利润实质:产业工人创造的部分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地租:是它业资本家交缴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它业工人创造的部分M 绝对地租含义:凡是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都必须产交纳的地租。绝对地租构成:农产品的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绝对地租的条件:农业中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的源泉:农业工人创造的部分M 绝对地租的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级差地租的含义:由于土地等级不同引起的地租。

级差地租的构成: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级差地租的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级差地租的源泉:农业工人创造的部分M 级差地租的条件:土地肥AO程度不同,距离远近不同

级差地租1:由于土地等级不同引起的地位;级差地租2:由于对同一地块作连续投资引起不同的地租。

土地价格:地租量/利息率。

第八、九、十和十一章:垄断部分

帝国主义:垄断的、腐朽的、过渡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垄断。

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垄断、金融寡头、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经济同盟形式、少数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自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占统治地位)、垄断资本主义(垄断占统治地位)

现化资本主义就是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含义: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生产和销售市场。垄断产生的原因: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引起垄断。

垄断产生的可能性:生产集中引起企业规格扩大,企业间容易达到一定的协定。

垄断产生的必要性:企业规模巨大,为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以保证高额利润的获得。垄断的目的:为了取得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的联合。

垄断组织的形式:卡特尔(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联合)、莘迪加、康采思、托拉斯和混合联合公司(当代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垄断的利润: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规定垄断价格取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平均利润。垄断利润的途径:垄断价格(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垄断价格:C+V+垄断利润=生产成本+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新形式:市场价格以垄断价格为中心波动,没违背价值规律。A、垄断不可能增加价值原子;b、垄断利润主要来源是雇佣劳动者创造的M;c、垄断价格的变动最终起决于价值。

垄断利润的来源:无偿占有本国无产阶级造创的M;通过不等价贸易,掠夺其他国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通过垄断高价和底价把其他资本家的一部分M占为已有;通过有利于资产阶级的再分配,把无产阶级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部分价值占为已有。垄断竞争的关系:垄断没有消除竞争原因是: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垄断没有消灭商品生产,也不能消除竞争;纯粹的垄断是没有的在垄断组织内部之间,外部之间必然存在的竞争。垄断是帝国主义经济实质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垄断是帝国主义五个基本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和共同基础;垄断是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和国际关系的实质;垄断的统治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其他各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帝国主义阶段,垄断主宰了一切。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溶合为一体,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外部)相结合。私人垄断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的基础。

国家垄断发展原因:市场问题日趋严重;规模巨大的生产,单私人垄断资本是不能进行投资的;科学技术发展,同国民经济调整,需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和发展,私人垄断是无力支持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持垄断统治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相结合的一种资本主义垄断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双重作用: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

干预调节经济方法:对国家垄断资本的管理与调节;对部分国有垄断的管理与调节;对私人垄断资本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实行“经济计划”调节社会经济。金融资本: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溶合。

垄断时期银行的作用:由借贷关系的中介人,变成万能垄断者。金融寡头:掌握巨大金融资本的少数最大资本家。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经济方法:参与制。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经济方法:个人联合 “参与制”:通过收买股票或创办公司以实现其经济上的统治。

资本输出:资本主义国家以政府或个人的名义对海外进行的投资和货款。资本输出的目的:为取得超额海外利润。

资本输出的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主体:私人资本输出、国家资本输出 必要性:垄断时期大量过剩资本在国内找不合适的投资场所;为追求高额海外利润。经济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发展,贸易的全球化发展,资本的全球化发展。地区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原因:站后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使用国际分工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加强,地域相邻的国家和地区;地区经济集团化是由地域相邻的各国和地区的政府出面达成协议而建立的;当代世界市场剧烈竞争迫使地区经济集团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迅速发展的趋势“和”停滞趋势“。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政治前提: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没收官僚资本;赎买民族资本;对农民和小生产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件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为了满足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即: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通过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以人们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实行按劳分配。

我国的基本国情: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发达和人口众多。

我国生产力状况: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商品经济不发展。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形式: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同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

全民所有制形式:国家所有制(由社会主义国家代表人民的利益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地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所有制和经营应当分离。集体所有制含义:生产资料归部分成员共同占有,同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

集体的所有制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合作制经济特征: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

集体所有制经营方式:集体统一经营和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

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它的表现方式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先决条件。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为城镇人口提供粮食和副食品来源;为工业提供源材料;为工业品提供广阔市场;为国民经济所有制提供剩余劳动力;为四化提供资本积累;为出口创汇提供产品。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的集体成分。

公有制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公有制的形式: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能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由于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等。

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公有资本在社会资产总额中占优势(即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有质的提高);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起领导作用(主要体现控制力)多种经济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性质。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带有雇佣剥削关系)、合作经济和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独营企业)

鼓励发展非公制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制的作用:有利于扩大就业来源;有利于方便生活;为国家提供税收;为活跃市场出口创汇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必然性: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经济形式都应当用来发展。

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

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客观要求,多层次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分配与消费 ※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领取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按劳分配的客观必要性:

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公有制建立;

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由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状况;

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由社会时期劳动力特点决定的,劳动是谋生手段,人的精神惰性方面还存在社会痕迹。按劳分配的特点: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以统一的标准实行,而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按劳分配的形式:工资、奖金、津贴 按劳分配的原则:兼顾公平、效率优先 分配社会主义工资:劳动者的报酬

社会主义工资的形式: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

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分为两个部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实行按劳分配要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生产要素(劳动力、技术、资金信息和房地产)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生产要素已经进入市场,实行按劳分配同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才能极发投入者的积极性。收入社会主义消费的作用: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生产起重要作用即再生产劳动力;消费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使分配最终实现;使交换最终完成,并促使交换扩大。

国民收入增加的途径:增加生产领域中的劳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使用生产资料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在物质生产领域中劳动者之间的分配

国民收入产物: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和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满足非生产部门的需要;协调各地区经济比例的需要;建立后果基金的需要;建立后备基金。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国家财政预算;银行信贷;劳务费用支付;价格体系 国民收入收经过两次分配后建立两个基金:积累基金、消费基金 ●如何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基础上兼顾积累与消费;处理好两大基金的内部比例关系;处理好两大基金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积累的关系;处理好消费基金中社会消费与人个消费基金的比例;确定合理的积累率,讲求积累资金的经济效益。第十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商品生产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异同点:所有制不同,生产目的不同,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生产劳动具有二重性: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原因(社会分工):现阶段公有制采取多种形式;现阶段社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全民所有制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促进生产发展;运用价值调节商品流通;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的工具;推动企业厉行节约,提高劳动生产率http://bbs.zikao5.com 自考资料,自考题库,自考白皮书

商品经济: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以货币为谋介的商品交换

市场经济:市场——商品交换的场所,通过市场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性形成。商品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的主要标志: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经济制度: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以上两者的关系:经济制度的行式决定经济体制的性质;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发展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与市场相联系;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有比较完善的法规 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市场调节:市场机制的调节;市场机制调节价格;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市场机制调节需求

市场从微观方面实行对资源的配置计划从宏观方面实行对资源的配置 第十六、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自然属性及企业的社会属性

社会主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企业活动: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开发力;资产有增值力;对市场有应变力;领导班子有团结进取力;职工群众有凝集力

企业活动的表现: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职工的职责权利相联系,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统一,劳动成果和劳动所得相结合)企业经营体制:动力体制、约束体制和循环体制。

如何转换:动力体制由非利益型向有利型转换;约束体制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换;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换。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原因:从国有企业到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转换必要性: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转换企业经济的途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加快企业技术更新改造步伐。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关系明晰;企业权责明确;出资者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企业法人财产制度;有限责任制度;企业组织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公有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因:提高资本的运行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 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经济核算的内容:资金核算、成本核算和利润核算

●经济核算的必要性:是节约劳动时间的要求;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要求;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第十七、社会主义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煤介的商品交换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体现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以及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社会主义互利互助关系;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以促进生产发展,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为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生存的发展;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促进社会主义分配的实现;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满足消费的需要;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社会主义市场„„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

市场特点:它是多种所有制商品并存的市场;它是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市场;它是多条商品流通渠道的市场;它是开放的市场——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

市场体制内容: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培育和规范生产要互市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市场体制含义: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或者说就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因素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及共同发挥功能的这种联系和作用。市场体制的内容:竞争体制、供求体制、价格体制(核心)社会主义价格„„

合理价格的标志: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要反映劳动生产率变化;要反映纸币币值的变化

比价(不同种类商品的价格差额):工农业产品比价;工业同部比价;农产品比价 差价(同种类商品的价格差额):质量差价、季节差价、地区差价和购销差价 价格的形式要以市场形成的价格为主:国家统一制定价格,政府指导。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国家银行:全国的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同时又是唯一的货币发行中心。流通方式:现金流通方式和非现金流通方式

流通渠道:投放币货的渠道(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学校、团体向职工支付工资;商业部门、企业收钩农产品;国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购买某些生产资料;国家通过银行投放货币作为农业贷款和支持贫困地区的拨款;城乡居民从银行提取储蓄存款;国家收钩手工业品和废旧物品的货币支出)回笼货币的渠道(商品回笼、服务回笼、财政回笼和信息回笼)

货币政策出发点:稳定币值,发展经济

货币流通基本点:要根据一定时期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量;要坚持货币的经济发行,避免财政发行;要加强现金管理,合理地限制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范围 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第十八、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指标:国民收入GOP(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劳务价值总和GNP)http://bb经济增长意义: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存在和巩固的基本条件;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是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的根本条件。社会主义经济效益:以最小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符合节约劳动时间的要求;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程度为基本依据;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把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互为条件的,互相制约的:

一、速度与效益两者是相统一的,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速度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发展速度为条件

二、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两者又存在一定矛盾:发展速度反映的是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在动态上的比较;经济效益反映的是劳动耗费;劳动占有与劳动成果的比例关系

经济增长的类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方式;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方式)

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及建筑业;第三产业:除以上所有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加强农业,提高质量,调整工业、建筑业,发展第三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现实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有利于从物质上保证国民收入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实现 我国主要比例关系:农业和工业和比例关系;农业、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比例关系;生产和基本建设的比例关系;工农业生产和商业和比例关系;地区之间的比例关系;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的比例关系。比例协调和结构优化是快速发展的基础:从宏观方面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从微观方面影响经济经展速度

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既要考虑眼前,更要注重长远

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合理使用资源,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环境。第十九

二十、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及分配和对外经济关系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也是发展商品经济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对外贸易、利用外贸、引进硬件和软件、对外合作和交流、对外劳务工程

对外贸易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形式

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独立自立进行;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以平等互利为原则;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实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联合对外的原则。

利用外贸的原则:必须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拒绝一切不平等和奴役性的条件;要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和偿还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量力而行;要坚持重质量,重效益的原则;要进一步健全涉外经济法,落实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领域,使外国企业家能够按照国际惯例在我国经营企业,以吸收更多的外资。

经济特区的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及管理政策(三资企业为主;利用外资为主;产品出口为主;市场调节为主)最早:深圳最大:海南 性质:社会主义

作用: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技术的窗口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多层次、全方位和宽领域的开放。第二

十一、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

客观必然性:是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客观要求;克服市场经济存在自发性和育目性的缺陷;更好地处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 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国家从国民经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调节的过程;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政府职能及其转变:„„

政府经济职能:国有资产所有制,宏观调控者,社会管理者。转变的根本途径:政企分开 转变的具体做法:政府的经济职能更以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从管理微观经济运行为主转向管理宏观经济运行为主;从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转向培育、组织和管理市场为主;从分线、分物、批项目、定指标为主转向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为主;从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手段和经济政策为主;从部门管理为主转向行业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控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快速增长、提高效益、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公平分配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主要手段):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来调控经济(杠杆:税收、借贷、工资、利率、汇率和价格)

宏观调控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政策

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包括平衡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目标:稳定货币、发展经济 货币政策的中心特点:调节货币的供应量。

下载自考07679中国民俗学-复习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考07679中国民俗学-复习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考《企业文化》高分复习重点

    企业文化总复习资料 1、 2、 企业伦理是企业文化的重点,职业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之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干。 四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企业文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式诞生: (1) 美国......

    自考中国对外贸易重点简答

    1、 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对外开放的基本含义是: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以加速实现......

    中国民俗学论文(5篇)

    安康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专 业英语 论文题目 陕西省陕北的地方民俗性特征学生姓名张玉洁 指导教师 (姓名及职称)班级 学号完成日期:年月 摘要 经过对中国民......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复习

     先秦叙事散文《尚书》、《春秋》、 《左传》 《国语》、《战国策》先秦说理散文《论语》、《老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楚辞,是战国时以屈原的创作......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美国家克.麦克默里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是第一篇关于旅游地理研究的论文。 2、莫斯科 第2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上,第一次旅游地理学列为一个专业组,旅游地理学作为地......

    中国近代史复习重点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本章重点]: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教训。......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重点复习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重点复习 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全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大全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重要考点讲解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特点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基本生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