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数学的思维解读童话
用数学的思维解读童话
笛卡儿有句名言:“一切问题都可以化为数学问题。”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儿过分,但是对数学家而言。却是其认知心得与情感体验的表露。“有什么样的眼光,就有什么样的世界。”数学家用自己对数学特有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自有他的道理。
我不是数学家,对数学的认知我无法与笛卡尔相提并论,但是我也从事了十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日久生情”这一人世间的普遍规律在我身上也得到很好的印证。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我对数学教学的感情也绝不亚于笛卡尔对数学的感情。
受笛卡尔的影响,我也同样以偏执的态度作了这样一个归纳:“一切问题都可以化为数学教学问题。”我对这一结论相当地执着,以至于当我读到这样一则经典童话时,也居然将它和数学教学联系在一起。
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一天,他们看到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到池塘来游水,就问鸭妈妈他们的妈妈在哪里。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
小蝌蚪游啊游,看到一条大金鱼游过来了,就去认妈妈。大金鱼笑着说:“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
小蝌蚪看见一只大螃蟹从对面游了过来。看见螃蟹的肚皮是白的,就迎上去认妈妈。螃蟹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只有四条腿。”
小蝌蚪看见一只大乌龟在水里游,又去认妈妈。大乌龟笑着说:“你们的妈妈穿着好看的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
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一只绿衣裳的青蛙在“呱呱呱”地唱歌。啊,他们终于找到了妈妈。
这个故事原本是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篇科普童话,跟数学似乎没有任何关系。可是。对于热衷数学教学的我来说,还是从中看到了数学教学的影子。“小蝌蚪找妈妈”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和数学问题探究过程的本质并无二致。故事中鸭妈妈、大金鱼、大螃蟹、大乌龟分别对青蛙妈妈的特征作了描述,这四种特征的概括角度不一,但无疑大乌龟的概括最为精准。而“精准”这不正是小学数学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吗?以三角形的认识为例,学生一般都会经历“由三条线组成的图形”、“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一系列的认识过程。数学思维就正是力图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从纷繁复杂的表现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蝌蚪找妈妈”也是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正如小蝌蚪不能一下子找到妈妈那样,数学问题探究也充满着坎坷与艰辛。故事中小蝌蚪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正是数学探索历程的体现。数学思维的乐趣,不仅仅在于求得正确答案时的心满意足。更在于经历百转千回后迎来曙光的热烈欢呼。最伟大的发现往往需要最富有耐心的等待,可是我们目前的大多数教学还只是以“确保正确”为唯一的目标,我们热衷于教给孩子一个现成的套路和答案。却不知这些“正确答案”的背后丢失了多少思维磨砺的机会。新课改以后,也曾一度出现了一些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但是这些方式却没有真正打动过学生的心。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并没有显示出太多的热情。究其原因,有许多问题是成人的眼光里的问题,它们与儿童的心灵世界相去甚远,我们忽视了自己应该蹲下身子跟孩子交流。而“小蝌蚪找妈妈”之所以会让孩子感兴趣,就在于“妈妈”这一主题是儿童心理的归属点。故事结构中的一波三折、循环反复也是切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的。这些因素都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学加以借鉴的。
既然童话是如此的美妙,又暗含着数学的思维,那么是不是可以借助童话来上一节数学课呢?我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问题研究。
(1)你觉得小蝌蚪找妈妈的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小蝌蚪长得不像自己的妈妈。)
师:对,这是动物界的一个特例。一般的动物都长得像妈妈,可是小蝌蚪却不一样。在数学中也有许多的特例。你能举出例子来吗?
生:比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角形的特例。
(2)鸭妈妈、大金鱼、大螃蟹、大乌龟分别对青蛙妈妈的特征作了描述,谁的描述最好,谁的描述最不好?
学生讨论,结果一致认为大乌龟描述得最好,因为它所说的基本上是青蛙独一无二的特征。大金鱼描述得最不好,因为有许多的水族肚皮都是白的。
师:这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同样用一句话来描述青蛙妈妈的特征,对小蝌蚪来说成功的把握却不一样。
师:我们还回到数学上来。如果要描述三角形的特征,你会选用哪一句话呢?
出示:A “由三条线组成的图形”;B “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C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师生讨论:选C合适。这三句话字数差不多,但是所揭示的特征却不同。数学的思维就在于用最少的字概括出事物独一无二的特征。
(3)拓展迁移。
师:数学的眼光就是要把已经接触到的问题当成一个例子,然后再寻找类似的例子来发现共同的特征。比如当你无意中发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再找几个三角形试一试。
师:很好。我们刚才接触到“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一个例子,想想动物界里还有哪些动物宝宝和他的妈妈长得不一样呢?(毛毛虫和蝴蝶)
师:这真是一个好例子。我们就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情节来编一个“毛毛虫找妈妈”的故事。
学生编出如下的故事:
一群毛毛虫在菜叶上爬。看见田鼠妈妈带着她的孩子从这里经过,就问田鼠妈妈他们的妈妈在哪里。田鼠妈妈说:“你们的妈妈身上有美丽的花纹。”
毛毛虫爬呀爬,看到一条大花蛇游了过来,就去认妈妈。大花蛇笑着说:“你们的妈妈是有翅膀的。”
毛毛虫看见一只瓢虫飞了过来,就迎上去认妈妈。瓢虫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翅膀很大。”
毛毛虫看见一只蜻蜓在空中飞,又去认妈妈。蜻蜓笑着说:“你们的妈妈非常漂亮,头上有触角。两对大大的翅膀可以折叠在一起,喜欢采花粉。”
毛毛虫爬呀爬,看见一只蝴蝶在采花粉,啊,他们终于找到了妈妈。
师:我们再来按照这样的故事情节编一则数学童话,小组合作表演《小正方形找妈妈》。
小正方形看见正方体妈妈带着小正方体在散步,就去问正方体妈妈他的妈妈在哪里。正方体妈妈说:“你的妈妈是平面图形。”
小正方形看见一个圆过来了,就走向前去认妈妈。圆说:“你的妈妈是有角的。”
小正方形看见一个三角形走过来了,就走过去认妈妈。三角形说:“你的妈妈有四个角,并且都是直角。”
小正方形看见一个长方形走过来了,就去认妈妈。长方形说:“你们的妈妈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小正方形走呀走,看见一个大的正方形,啊,他终于找到了他的妈妈。
课上完了。在一般人看来,这节课多少有点“另类”,说它“体现了新课程的综合性”也好,说它“四不像瞎胡闹”也罢,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力图从更高的层面审视数学教育。“数学无处不在”,这不仅仅是指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思想和方法。而后者虽不易觉察,却又同样是值得关注的。“出乎其外”与“入乎其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长久以来,我一直尝试着走“跳出数学教数学”的线路。这是因为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能快速计算的“机器人”,而是能融准确判断与丰富情感为一体的“人”。我们只有把数学放入更大的背景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
利用“小蝌蚪找妈妈”的童话题材来教数学,这绝不是哗众取宠的噱头,而是以这一特殊的情境“出乎其外”,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来剖析“最熟悉的风景”:当然“出乎其外”是为了更好地“入乎其内”,学生能在“非数学”的风景中看到“数学”,这无形之中锻炼了他们的数学“眼力”,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用数学”。“一切问题都是数学问题”与“数学问题就是一切问题”。
实话实说,笛卡尔的“一切问题都是数学问题”这句名言并不一定能经得起论证,但是从情感上来讲我们可以相信这是正确的。就像人们明明知道上帝并不存在,但是还会信奉上帝那样。
我们还可以把“一切问题都是数学问题”作一个逆推,变成“数学问题就是一切问题”。数学老师应该有这样的胸怀,我们教学生学数学绝不仅仅是为了学数学,而是让学生通过学数学从而更好地面对人生的一切问题。
第二篇:童话另类解读
童话另类解读
一只名叫史瑞克的绿色怪物,因为长得丑陋而独自在沼泽地过着孤独的生活。有一天,一大群被童话王国驱逐的童话人物闯入了他平静的生活。富有正义感的史瑞克决定前往皇宫,跟那个卑鄙蛮横的童话王国统治者法尔奎德谈判。为了让所有的童话人物回家,他答应帮法尔奎德前往火龙城堡救出美丽的公主菲奥娜。一只喜欢唠叨的骡子唐基跟随史瑞克踏上了营救公主的旅途。他们征服火龙,成功救出公主。在路途上,公主发现史瑞克丑陋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勇敢、害怕孤独的心。唐基鼓励史瑞克勇敢追求真爱,就在最后一刻,史瑞克终于战胜了自卑,向美丽的公主表达了爱意。最后,绚烂夺目的光环散去,怪物并没有因为吻了公主而变得英俊,公主也没有因为怪物之吻而解除咒语,她变得和史瑞克一样丑,与所有的童话故事背道而驰,但他们却拥有了最美好的幸福和真爱。字幕上打出的一行字让人如沐甘霖:为什么每个童话都要有百分百的完美?怪物和公主拥有真挚的爱情,即使永远快乐生活在沼泽地里,又有什么不可以?
解读:
《怪物史莱克》故事的心理学含意是自然界的权力规律不是按标定的地位、等级、尊卑、美丑来决定的,是按实力来决定的,正如狮王争霸。不管史莱克是否善良,如果没有一种超然的神力和勇气以及胆怯的智者骡子唐基的帮助,他不可能赢得伊人归。当然,拥有可以拯救世界的力量和权力可以赢得伊人身,却无法赢得伊人心。还需要有颗敏感、善良、宽容的心来获得公主和读者的认同。相比之下,东方的故事要平实一些,一个放牛娃没有能力、备受欺压,只因为有善良的心也照样赢得美人心。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传统的美丽爱情故事,多少于类似小说唐吉珂德讽刺骑士精神那样来刻意嘲讽文化构建出的完美爱情,结尾正是明证。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一个快乐的公主会嫁给一个像史莱克那样好心男人,因为快乐的人并不那么需要帮助。一个落难的公主却可能嫁给拯救或帮助过她的平常人。那么,对于一个好心且具有能力的男人,能否得到像史莱克那样的幸福,要看你所处那个年代能否存在受难的格格。
一个被拯救的与一个拯救者恋爱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样的不平等关系必须被小心维持,因为这是爱的合理性前提。两人生活中也许会填满拯救者的无私奉献与被拯救者的真情感激。性爱肯定是不怎么样的,一方拼命的要另一方满足,而另一方因为感激和歉意产生快感压抑。好像永远要上演拯救的一幕,当拯救者累了,被拯救者反过来开始起劲教导拯救者如何有教养、体面的生活。像感恩一样,新的拯救游戏又开始了。他们的后代会高度认同公主,认为一切人格的优点都源于此,会轻视年老衰弱,还有些愚钝的史莱克,把人性中的恶归罪于他。
小人鱼的故事,出自丹麦著名作家和诗人安徒生在19世纪出版的《安徒生童话全集》。
在美丽的海洋深处,人鱼国王的小女儿爱丽儿十分向往人类的生活,在一次暴风雨中,纯洁善良的爱丽儿救起了遇难落水的英俊王子,从此便爱上了他。为了和心爱的王子生活在一切,爱丽儿向丑陋的巫婆乌苏拉求助,希望能够变成人类,但不怀好意的乌苏拉,野心勃勃地想夺取国王所统治的海洋世界,所以与爱丽儿约定:用爱丽儿动听的声音交换成为人类的条件,但是上岸后的第三天太阳下山前,得到王子的真爱之吻,才能成为真正的人类,否则她的灵魂将永远属于巫婆。而在这唯美伤痛的爱情童话中,小人鱼为成全王子和另一位公主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让化为泡沫的躯体为心上人的快乐而祝福。
解读:
《美人鱼》用最悲情的笔调描写最纯情女子,注定要走的一种悲惨结局,对爱情的执着奉献无异于一种自虐。不过,这样的自虐是存在一种心理需求的,常常发生于自我意义的丧失者,希望通过对一个人无私的爱,换来一些关注和喜欢,因此获得存在的价值。有的时候,我们的文化有一种苛求色彩,把爱情中保持边界并寻找获益的女子看成是对爱不纯洁的人。其实,这是男权文化对女性价值的否定,正如性自由是男性倡导而来,爱情的纯粹论也是帮助男人可以胡作非为的工具。把美人鱼这个角色换成一只可爱的公鱼试试,你会觉得很滑稽,故事不仅不美,而且觉得那个男人只是痴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就是明证。
这个故事对纯洁美丽的少女是一剂可卡因,让那些年轻的生命在这种虚幻的美好中化为水泡,女孩子们一定要引此为鉴。如果我们去找文化象征,故事中美人鱼美妙的歌声象征少女的贞洁,正是美人鱼情结让很多善良的少女愿意把它作为一种对爱的牺牲,一旦失去美妙的歌喉(童贞),爱情仿佛就变轻了,像水泡一样。当然,现代人已经不那么看重贞洁了,歌喉也不再具有交换的价值。
爱只是一种心理需求,不是生命的全部。率先爱自己,珍惜自己,心疼自己的女子,才能得到男友的爱、珍惜、心疼。一个善良的男子和美人鱼这样的女子恋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游戏,因为这样的奉献游戏让每个人都有沉重负担,爱情不再是一种轻松、娱悦、欢快的事。即便结成婚姻,日子可能也不好过。一个把自己看得不重要的人做一切事情只为了对方,生活也全凭对方决定,性事自然不会有自己的主张。但爱情是需要彼此取悦的,如果你不能取悦你的爱人的同时取悦自己,或者不知道如何取悦自己,你的婚姻能有多幸福呢?
《白雪公主》来源于18世纪德国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而编著成的著名《格林童话》,是一个纯洁美好的爱情故事,百年来家喻户晓,流传甚广。
在一个遥远的国度里,有一位皮肤像雪一样白,脸颊像苹果一样红润的白雪公主,她美丽善良,纯洁可爱,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她的继母——恶毒的皇后则是一个嫉妒心极强的巫师。当她从魔镜中得知世上最美丽的女人是白雪公主后,她妒火中烧,指使猎人将白雪公主暗中除掉。猎人不忍心,偷偷放了白雪公主,把猪心带回皇宫交差。住在森林深处的七个善良的小矮人收留了白雪公主,她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起快乐地生活。然而平静的日子没有延续多久,坏皇后得知以后,化装成老太婆骗白雪公主吃下了有毒的苹果。白雪公主倒地不醒,而坏皇后也在七个小矮人的追赶下摔死在悬崖下。就在小矮人们悲痛欲绝时,白雪公主的白马王子出现了。王子深深的一吻破除了魔法,白雪公主得救了。公主和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解读:
《白雪公主》的象征意义应该是失足少女。本身高雅的女子因为颠沛的命运流落街头,被黑势力控制,虽然有好心人帮助她几渡危机,最后还是遭遇邪恶陷害,深陷困境。白雪公主的昏睡象征着善良的心已经死了。这也是一个需要被拯救的爱情,白马王子深情的一吻(爱情与联姻)可以帮助一个美丽的女子重获新生。当然,把邪恶的巫婆看成后妈的无情亦无不可,但在当今的世界被父母操纵的婚姻已经很少。
和这样的少女恋爱,你一定要多读《白雪公主》,这样可以增加你们爱情的美感,也能帮助女孩重塑自我,寻得信心。不过,那个男人不要老以白马王子自居,因为这个吻一旦吻了,你们就平等了,不能老提对方吃毒苹果的事。爱情中最忌讳的不信任,或翻成年旧事,以为人犯错误会一犯再犯,这样的思维模式可能把爱情搞得冰冷。让那个善良的女孩刚出狼窝(困境)又入虎口(婚姻),她已经非常脆弱的心这次更是被深深伤害,被自己喜欢的人伤害,不仅心死,恐怕连灵魂也没了。勉强活着的她只能幻想新的白马王子,开始新的漫长等待。结果你成为黑势力继续压制她自由生活的延续,拯救了她却害死了她。
解读的说明:所有的解读都会故意的曲解作品的原意,把故事从原有的文化定义与逻辑下解构与释放,这是心理学的改译。同样的故事在不同的视觉下表达不同的意义。所以,对忠实于原作品真实,或内心不能容忍不真实的人,我要说声抱歉!
《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也来源于18世纪德国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而编著成的著名《格林童话》。天真活泼的小红帽在妈妈的嘱咐之下去看望生病的奶奶,半路上贪玩摘野花,遭遇了阴险狡猾的大灰狼。大灰狼从小红帽口中骗得了她此行的目的,决定吃掉小红帽和她的奶奶。它先偷偷地跑到奶奶家把奶奶吃掉了,然后穿上奶奶的衣服假扮成奶奶在床上等待小红帽。小红帽见对“奶奶”的种种迹象感到蹊跷,大灰狼眼见伪装败露,跳起来要吃掉小红帽,小红帽夺门而逃,追赶的过程中遇到了善良勇敢的猎人,猎人杀掉了大灰狼,救出了奶奶。从此,小红帽再也不敢在路上贪玩了。
一个好玩的女子邂逅大灰狼的故事,几经艰难终于跳出升天,从此安分守己。解读这个大灰狼是唐璜那样的花花公子还不够,还必须是个老男人。老男人具有七十二变的本身,能说会道,爱情技术炉火纯青,很能迷惑小姑娘。很多年轻女子涉世不深,不能识破这样的男人屁股下的狼尾巴,错把他当成一个好人。不过,这样的解读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我们比较接受夫妻同庚这样的观念,甚至还认为女人可以少大一点。而反观西方世界,年龄跟爱情无关,真正的爱情是没有年龄的价值取向的,是可以跨越一切的。
那么,还能怎样来解读呢?我的脑海跳出恋父这个精神分析的词。一个刚出茅庐的少女很可能得到一些大人的关爱,由于恋父情结的影响,无意识想在关系中获得一种亲情(投射所致)。由于想继续拥有这样的感觉,少女会把对对方的依恋看成是爱或误解是爱,当然也不排除成人的诱导。不过,这样的爱很多只是试图维持关系,没有来自内心的激情。等到自己真正性成熟,并真正的需要激情时,才明白与大灰狼的依恋不是自己需要的爱。
如果一个纯真的女子遇到一个好心的老男人,问题还不大,那人会保持一种道德边界,让少女在关系中得到的只是亲情和信任。遇到一个坏唐璜可能就不那么简单。这样的人会利用少女的无知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不过,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大灰狼似的老男人也是文化标定而已,是一些小男人的愤愤不平。也许,跟这样的成熟男人你更能得到性爱的成长,更能积攒可以用于周旋、应付复杂情爱关系的能力,甚至更易到达性爱中的涅磐境界。也许,与大灰狼经历有时候是让人犹如从茧中挣脱,像美丽的蝴蝶,展开劫后重生的翅膀,在自由天空中飞翔得更快、更高。
同性爱——快乐王子&小燕子
《快乐王子》是爱尔兰著名作家王尔德的作品,一百多年来享誉世界。
一对同性朋友,王子雕像与小燕子。冬天来临,燕子想飞到埃及,那里是他冬天的归宿,但每一回他要走,都被王子苦苦劝留,两者之间若即若离。燕子还是留了下来,并按照王子的嘱咐,将镶嵌在雕像上的金银珠宝啄下,四方奔走,送给苦难中的人。最终,他俩都面临绝境,书中这么描写:
“亲爱的王子,再见吧!”燕子喃喃地说:“你肯让我亲一下你的手吗?”
“小燕子,我很高兴,你到底要到埃及去了,”王子说,“你在我这里呆得太久。不过,我要你亲我的嘴唇,因为,我爱你。”
“我去的地方,不是埃及,”燕子说,“我是到死亡之家去,死是睡的兄弟,不是吗?” 燕子吻了快乐王子的嘴唇,跌落在他的脚下,死了。就在那个时刻,在这座雕像里,响起了一个奇怪的爆裂声。原来,王子的那颗心碎了。
?/P> ?/P> 解读
同性爱是一种文化的产物,人们会对小时候的同性玩伴自然的产生一种情愫或依恋,这种依恋除了没有对侵入身体的欲望外,差不多和爱是一样的。尤其对于中国人,在传统礼仪的熏陶下,男女受授不亲,小时候只能与同性游玩。按照性发展理论来看,这种社会文化更容易产生同性爱群体。
我小的时候和青年的时候,每个时段都有一个同性的好友,而且只和一个,形式上很像是恋爱。儿童时期是王志祥,一块糖要咬成两半分,割扁桃体、患腮腺炎也一起住院,幼儿园、小学都在一个班。少年时期是张清满,少年轻狂,吟诗作画,互相欣赏,经常会挤一张床,把另一张床空着。青年时期是文浩,志同道合,兴趣个性都很相似。当然,这些朋友仍旧是我现在的好友。
同性的爱情多少有点反向色彩,像一种逆反或标新,有时比异性间爱的更极端。尤其是女性间的爱,由于隐私的分享和共同面对文化与社会压力,爱的扭结就更深,双方不得不发展更深的依恋来维持关系的快乐。所以,同性恋的破灭所致的刑事案件比率可能比异性恋更多。
客观的说,女性同性爱有一种美感,相似一种人自慰自爱的过程。在艾滋病、性病高发的今天,女性同性爱有很高的安全性。男性同性爱却比异性爱间更多风险,因为身体侵入与体液的交换比异性爱间更猛烈,感染病毒的机会更大。
不管怎么说,《快乐王子》的故事不像是同性恋象征。王子的心碎不仅是小燕子的死,也在于感觉他的存在已经没有了价值。一个总在寻求自我价值,生活在渴求意义下面的人,如果有一天失去了自我感,心碎的感觉亦如快乐王子。
那么,人们真的那么需要存在的意义吗!?存在是不需要意义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也是唯一的意义,这是存在主义大师说的话。当人不再需要被存在的意义所驱使,人们才可能享受生命的自在之乐,才能品尝自然的纯美和情爱的甘甜。
做小王子这样的人,注定是悲剧!爱情竞赛——大力水手、公主奥莉薇&布鲁托
大力水手是在75年前横空出世的。1929年1月17日,大力水手开始在漫画家埃尔兹·西格的为当时的《纽约时报》所作的连环画《顶箍剧院》中现身,并且一炮走红。
大力水手波佩是个为人诚恳正直,奉行正义,专门打击怪物及恶势的小伙子。他有一个可爱的女朋友,名叫奥莉薇。这个奥莉薇是个百分之百的女人,曲线除外。她思想独立、想象力过盛,因此惹来无数的麻烦,令她穷于应付。所以波佩的时间多半都花在救援女友奥莉薇上。所幸有波佩和“菠菜大力丸”,她才能度过难关。波佩尽管不怎么会说甜言蜜语,但是却比任何男朋友都来得有耐心、有爱心。虽然奥莉薇真心爱着波佩,但偶尔也会被财富和奉承所诱惑。在他俩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布鲁托,最爱破坏波佩和奥莉薇的感情,是个讨厌的第三者。布鲁托唯一的长处便是有恒心,不论他挨揍多少次,但总坚信自己能打败波佩,赢得奥莉薇的芳心。
另类解读
大力水手的故事我没有真正看过,偶尔看过一些片断,感觉只是游戏而已。如果用心理学去解构的话,应该是勇气、正直、正义与财富、邪恶、权力的较量。老百姓喜欢把拥有权力与财富的人比喻成为头脑愚钝、简单的人,但他们贪婪、执着,不达目的不罢休。善良的人总是被动的,总是在防御,守紧自己的所属。奥莉薇只是一个谁胜谁负的象征,所以她摇摆在两种势力里。
另类解读不一样,这个故事表达的是人内心善与恶此消彼长间的争斗。布鲁托其实是人的本能欲望(本我),它自我中心,贪婪,顽固,被色欲所引,被权力所惑,只获取不给与。波佩更像人们头脑中的道德观念(超我),善良,崇尚真爱,关心,利他主义,只给与不获取。在物欲下面道德总是处在弱势的位置,所以也是他不如布鲁托有力,有心计的原因。好在有菠菜大力丸撑腰,这个大力丸应该代表主流文化构成的社会压力,使柔弱的大力水手看起来还能勉强保持住像个体面的正人君子。
那么奥莉薇象征着自我,她面临本我与超我的竞争,但她把握着一个权力,那就是在两者之间选择。整个故事看起来像奥莉薇(自我)玩得一种高级游戏,她扮演一个弱者,从而获取一些物欲享乐的机会,但她不用承担责任,责任应该是波佩的事,谁让他的力量总是时有时无,让本能钻了空子。我觉得,人应该摇摆在利他与利己,节制与欲望,自行其是与自我约束,付出与收获两个极点之间,这才是活生生的生活。人无论被那个极点主宰(其实不可能),结果可能都会让他人不寒而栗的。
再来说说如何处理爱情的竞争游戏,愿意玩这种游戏的人一定是多少有些闲得无聊的人,因为你爱的是一个人,不是物,用不着你守着看着。只要尽到你的努力,表明你的态度,胜负不由你决定。如果现实中的爱情真像大力水手与布鲁托那样,爱情一定好玩。可惜,很多男人不允许这样的竞争发生,要不自动退出,要不就横眉相对。不过常常这个横眉不是针对布鲁托,而是针对奥莉薇。这是女性的可悲,谁让你被看成容易控制的弱者。我猜根源还在一种男权文化,如果女人接受了我,女人就是我的。谁来和我竞争就是一种冒犯。聪明的女子也会刻意回避这样的竞争,因为不仅不浪漫,反易遭人指责。
如果我来建议,我希望聪明的女子更要关注那个遇到竞争就稍微退后的人,有些男子不是因为胆怯,或者爱你不深,而是内心有一种善意,把选择权还给你,让你可以自由抉择。这样的男人是块宝,失之交臂太可惜。
最后申明,六篇童话故事的编写部分来自《时尚娇点》杂志社。
第三篇:湖北公务员面试解读:用公务员的思维办事
2014年面试解读:用公务员的思维办事
华图教育
一般情况下,结构化面试中结构化体现在三个地方:1.面试试题结构化2.评分标准结构化3.面试流程结构化。在这里试题结构化主要指的是将来考生进入考场之后考官问的所有的考题无非涉及这么几大类:1.自我认知与职位匹配2.综合分析3.人际沟通4.应急应变.5组织管理这几大类题目。在这五大模块的题型中,学员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后,基本掌握每个模块的答题思路和扩充内容的方法,但是有一个模块学员在学习的时候就反映比较难,而且很多学员拿到一个题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分析,或者对社会中发生的热点问题不了解导致一个题拿到手里后都知道这个事情的原委是什么,这就是综合分析模块,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综合分析模块的复习方法跟大家简单的分享下: 第一.综合分析这个模块题型分为这么几大类:1.社会现象类.2.观点类3.漫画类4.联想类5.串词6.演讲在这几大类题型中常考的也比较难的就是社会现象类,那么很多考生觉得难,我个人觉得可能是由于:社会现象题本身要求考生对社会热点要有所了解和把控,对社会热点不敏感的话,这类题目真不知道从何入手;另外,社会现象难就难在这类题,要求考生作答的时候必须站在国家、政府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公务员思维,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很多考生在作答的时候往往就是想到哪里说哪里,根本没有公务员的相关意识,导致自己答完之后都觉得很乱。那么,我们在授课的时候必须要教会学员一种思维方式:公务员思维。那怎样才是公务员思维呢?打个很简单的比方,比如:我们这个社会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那么公务员就犹如一个医生,他要去给国家、社会来看病,那么此时我们拿到一道题目的时候应该去想一想这个国家、政府、社会出现了哪些问题,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然后针对根源来解决问题,这就叫公务员思维。
第二.公务员思维的培养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在让学员练习的时候可以找一些典型的例题来给大家演示下,比如这道题:“江苏一富二代不靠家人资助自己申请助学贷款上学,对此谈谈你的看法?”这道题很多考生看不到问题的实质,就觉得这件事情很好说明富二代自强自立,是好事,可是我们这样解答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件事情背后存在的社会问题就是:富二代家境优越为什么能申请到学校的助学贷款?学校的助学贷款是针对频宽学生发放的,那这个过程中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才是作为公务员应该看到的问题。所以,我们遇到一道题多问下自己背后会存在哪些社会问题,然后去解决就行;
综上所述,综合分析是有难度,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授课的时候方法得当,慢慢引导学员去梳理公务员思维,然后多关注时政热点,新华时评那么再加上大量练习,拿下综合分析不在话下。
1/2
第四篇:思维数学
二年级思维数学题
55、数学考试成绩揭晓,小新、大维和泡泡在七进行成绩排名 小新说:“我比大维的排名高” 大维说:“我比泡泡的排名低” 泡泡说:“我比小新的排名低”
请问:他们中谁的成绩排名最高?谁的成绩排名最低?
56、甲、乙、丙、丁四人同住在一栋4层的楼房里,甲住的楼层比乙住的楼层高,且比丙住的楼层低,丁住在第4层。请问:甲、乙、丙三人分别住在这栋楼的第几层?
57、二年级有三个班进行数学竞赛,从三个班中选出小新、大维和泡泡参加抢答比赛。已知:(1)小新比一班的选手得分高;(2)大维和一班的选手得分相同。(3)大维比三班的选手得分高。
请问:小新、大维和泡泡分别是哪个班的选手?
58、在小新、思思和大维三个人中,只有一人会开车。小新说:“我会开车。”思思说:“我不会开车。”大维说:“小新不会开车。”如果三个人中只有一人讲的是真话,那么谁会开车呢?
59、在甲、乙、丙三个人中,一人是警察,一人是医生,一人是司机。已知司机的年龄比警察的年龄大,甲的年龄和司机的年龄不同,司机的年龄比乙的年龄小。这三个人分别从事什么职业?
60、在甲、乙、丙三个人中,一人是医生,一人是教师,一人是司机。
已知:(1)甲的体重比教师重;(2)乙的体重和教师不同;(3)甲和医生是朋友。请根据以上条件判断:谁是医生?谁是教师?谁是司机?
61、思思、大维和小新出生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
已知:(1)思思从未在上海住过;(2)上海出生的这个人不叫大维;(3)大维不是出生在北京。
请问:思思、大维和小新分别出生在哪个城市?
62、甲、乙、丙三人从事不同的职业,其中有一人是教师,他们每人说了一句话: 甲说:“我是教师” 乙说:“我不是教师” 丙说:“甲不是教师”
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谁是教师呢?
63、在小新、大维和泡泡三个人中,有一人在数学竞赛中获奖。老师问他们谁获了奖,小新说:“大维。”大维说:“不是我。”泡泡说:“也不是我。”如果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是谁获奖了呢?
64、思思、大维、小新和泡泡在超市里排队结账:思思前面的人不是大维,思思后面的人也不是大维;小新前面的人不是泡泡,后面的人也不是泡泡;思思站在小新的后面。请列出他们的排队顺序。
65、在魔法学校举行的短片比赛中,泡泡、小新、大维和思思获得了前四名。泡泡说:“我不是第二名,也不是最后一名。” 大维说:“我是第一名。” 思思说:“我前面没有人了。” 小新说:“我跑的比大维快。”
如果他们当中有一个人说的是假话,那么是谁说了假话?请排一排他们的名次。
第五篇:用“理科”思维学“文科”
用“理科”思维学“文科”
———中学地理“等值线”地图教与学经验谈
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中地理组
杨
敏
在中学,常有地理是“文科”还是“理科”的争论。目前,我国高考制度中将其设定为“文科”,但不少学生及家长有这样一种说法:“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理由是地理有好多地方学不懂,甚至已背得滚瓜烂熟,还是不会做题。正如数学、物理、化学,公式原理已能倒背如流,却常常还是做不好题。事实上,这种现象的确在许多文科生中存在。作为中学“文科”之一的地理,有很多地方必须以“理科”思维去思考,去学习,否则,就会落入上述同学的尴尬境地。尤其是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部分的学习,更是如此。在此,笔者仅以中学地理“等值线”地图为例,尝试探究怎样以“理科”思维学习“文科”之地理。
“理科”,重在一个“理”字。此“理”字可作两种解释:
一、道理,即规律;
二、理解,即知其所以然。唯有掌握了规律,方能知其所以然,所以,能举一反三迎“题”而解,游刃有余。
中学地理“等值线”地图概括起来有两类:A、数值在变化方向上均匀变化的。例如:由经线和纬线垂直相交构成的经纬网地图等。B、数值在变化方向上不均匀变化的。例如: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地图,等压线地图,等降水量线地图,等人口线分布图,海水等盐度线地图,等震线地图,等等。
怎样用“理科”思维去完成等值线地图的教与学任务呢?“理”字的两种含义又怎样诠释呢? 如前文所述:理,一、道理,即规律。所有的等值线地图都有共同的规律:(1)同一条线上各点,数值相同;(2)不同的线上的点,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3)都能展示数值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并可由此分析出其分布规律及时、空(不同时刻等值线图对比分析)变化规律(4)各种等值线都有一定的延伸方向、数值变化趋势、疏密特征和弯曲(凹凸)特征等规律;
二、理解。简单说即读懂,或者叫破译,或者叫从地图上获取了所需信息。总之,要做到摆在自己面前的既不是一张弯弯曲曲胡乱画些曲线的废纸;也不是一纸“天书”,复杂深奥难懂的一幅画。而是一张有规律可循,能“说话”的,承载着丰富的相关地理信息的地图。本文拟以世界1、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为例加以阐释,怎样用“理科”思维完成等值线地图的教与学任务。
作为一幅等值线地图,首先得明白是什么“地理数值”,即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世界1、7月气温分布图,反映的是世界各地 2 多年平均气温(1、7月)状况。如图所示:
其次,弄清等值线数值的变化趋势,从而弄懂所反映地理事物分布(变化)的基本规律。世界1、7月气温分布图的数值变化总趋势一致: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小,即沿南北方向递变。这是现象,也是规律性所在。因为世界各地气温的差异,最基本、范围最大的原因就是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差异所致。现象、原因、规律、等值线图,几者相结合,岂有“理”不清之说!
再者,弄清等值线的延伸方向。一般说来,等值线的延伸方向总是大致(总体上)与数值的变化方向垂直的。气温分布图中,数值是沿南北方向变化的。因此,等温线就应该大致沿与经线垂直的方向即东西方向,顺着纬线延伸。世界等温线图,无论1月还是7月都是如此。第四,除数值均匀变化的等值线是十分规则的外,所有等值线都是在基本延伸方向的基础上有一些“越轨”现象,使等值线有的地方“凸”出,有的地方“凹”陷,甚至有自成圆圈的特殊情况。其实,稍作分析,这些“凹、凸”并不“越轨”,而是规律!以北半球为例,1月份同纬度的海陆相比,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于是在陆地上等温线就向低纬度(南方)凸出;而在海洋中,等温线就向高纬度凸出(以0℃等温线最典型)。7月份时,同纬度的海陆相比,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于是在陆地上等温线就向高纬度(北方)凸出;而海洋中就向低纬度(南方)凸出(以10℃等温线最典型)导致这些“特殊”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致也!一般是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至于自成圆圈者(以青藏高原和撒哈拉沙漠最典型),则因高海拔、副热带高压和下垫面特殊等原因所致。
第五,除数值均匀变化的等值线排列是均匀的外,所有等值线的排列都有疏密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二:①不同地图,制图精度不同,导致等值线的数目多少不同。就等温线地图来说,每隔1℃、5℃、10℃(“等温距”)画一条等温线的结果是不同的。显然,每隔1℃画一条等温线的地图,等温线就密,而每隔10℃画一条的则最稀;②同一幅地图中,不同区域等值线的疏密不同。这种 差异主要是由地理数值变化梯度差异所致。在世界1月、7月气温分布图上,以同纬度的亚洲中部与太平洋的对比最典型。由于亚洲中部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海拔差异大和下垫面性质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气温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十分剧烈,所以等温线就比较稠密且复杂。而在太平洋中,无论是1月还是7月,上述因素变化要小得多,以致气温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也要小得多,所以等温线就比较稀疏简单。
关于这一点,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坡度大的地方,等高线就密集,坡度平缓的地方,等高线就稀疏。如图所示:
综上所述,中学“文科”地理的学习,益适当使用“理科”思维,注意把现象、规律、原因和地图几者结合,多思考,多理解,方能真正学好地理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