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四次工资改革[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11:5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国以来四次工资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国以来四次工资改革》。

第一篇:建国以来四次工资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的四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主要经历了1956年、1985年、1993年、2006年四次制度改革。

一、1956年工资制度改革。1956年之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多种工资制度并存,如货币工资制度(薪金制)、实物工资制(供给制)等。1956年的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了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奠定了我国工资制度的基础。此次工资改革表现为三个特点:(1)取消了工资分配制度和物价津贴制度,直接以货币规定工资标准。(2)统一和改进了工人工资等级制度,根据不同产业工人生产技术的特点,建立了不同的工资等级。(3)改进了企业职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和职务等级工资制度;按照职务的高低确定职务等级的划分及工资标准。

此外,全国分为11类地区的工资标准,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分别规定工资标准,实行职务等级制。如:行政人员分为30个等级;机关中的技术人员分为18个等级;科学研究人员、高校教学人员实行13级工资制等。

二、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

1985年的工资制度改革是我国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工资制度改革,改革包括国营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两个方面。此次工资制度改革中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表现为以下主要内容: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均改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按照工资的不同职能,将工资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

(2)为鼓励中小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幼儿教师和护士长期从事本职业,除按规定发给工龄津贴外,另外分别加发教龄津贴和护士工龄津贴。

(3)建立了正常的晋级增资制度;每年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情况,适当安排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增长指标。

(4)建立了分级管理的工资体制。

三、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 1、1993年的工资制度改革是我国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工资制度改革,此次工资制度改革表现为以下特点:(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分别执行不同的工资制度,机关干部、机关工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及事业单位工人分别执行各自的工资标准。

(2)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工资的增长与年度考核挂钩。

(3)工作人员的工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计划地增长,随着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动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正常的增资制度。

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根据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逐步使工作人员的报酬与其实际贡献相一致,建立起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这次工资改革,机关与事业单位在工资制度上相互分离,实行了不同的工资制度。2、1993年工资改革之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结构如下:(1)机关干部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简称职级工资制);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基础工资四项构成。

(2)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分别执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和普通工人岗位工资制。

机关技术工人执行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其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岗位)工资、奖金三项构成。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职务)工资由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岗位津贴两部分组成。普通工人由岗位工资、工人奖金两项构成。3、1993年工资改革的主要内容

(1)机关实行职级工资制。分别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个部分组成。

A、职务工资,工作人员按担任的职务确定相应的职务工资,并随着职务及任职年限变化而变动。连续两年在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可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B、级别工资,机关工作人员级别共分十五级,其工资按工作人员的资力和能力确定,工作人员在原级任职期间连续五年考核称职或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在本职务对应的级别内,晋升一个级别。

C、基础工资,基础工资是按大体维持工作人员基本生活费来确定的,数额为每人每月 90 元。各职务人员均执行相同的基础工资。

D、工龄工资,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工龄增加一元,一直到退休当年止。(2)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事业单位由于行业多,情况比较复杂,工作性质和特点也不相同,按照情况相似又便于管理的原则,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实行五种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人员执行各类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制;其标准工资由职务工资(固定工资)和事业人员津贴(活工资)两项构成。

事业单位人员津贴以编制部门核定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不同类型的预算管理形式来确定不同的津贴比例。全额拨款单位固定部分70%,活的部分30%;差额拨款单位固定部分60%,活的部分40%;自收自支单位根据单位的经济效益情况核定,活的部分一般不超过50%。

(3)机关事业单位工人工资制度

机关工人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其工资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和奖金三部分组成;普通工人实行岗位工资制,其工资由岗位工资和奖金两部分组成。

事业单位的技术工人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其工资包括技术等级工资和岗位津贴两部分。普通工人实行等级工资制,工资分为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

四、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次大的改革,与以往历次工资制度改革相比,这次改革涉及内容较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机关公务员实行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二是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三是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制度;四是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

1、关于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改革 一是改革工资制度和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这次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从一开始就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紧密结合。清理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既是规范公务员的收入分配秩序,也是为改革制度创造条件。目的是通过改革建立严格的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通过规范秩序促进严肃纪律,建立起新的收入分配机制,为今后继续深化改革奠定基础。因此,这次改革不是简单地增加工资。一方面,在清理津贴补贴、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结合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改革,将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部分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适当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收入的比重,优化公务员工资收入结构。另一方面,对津贴补贴进行规范,合理确定水平,科学规范项目,分类分步调控,严格监督管理,为规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秩序奠定基础。

二是简化基本工资结构,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将公务员现行基本工资结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项构成简化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构成,同时,合理设计工资标准,既保证低职务人员适当的工资标准,又适当加大不同职务、级别的工资差距。职务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大小,一个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为体现岗位职责的差别,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对应不同的职务工资标准。级别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资历、职务和工作实绩,每一级别设若干个工资档次,公务员根据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解决原来切块偏多、功能重叠的矛盾,更好地发挥各部分的作用。适当拉开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工资差距,进一步理顺工资关系,更好地体现公务员的职责和贡献大小。

三是适当向基层倾斜。我国公务员绝大部分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和担任科级以下职位,为了鼓励广大基层公务员安心本职工作,缓解都去挤职务这个“独木桥”的矛盾,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改革方案中采取了相应的倾斜措施。主要包括:适当加大不同职务对应级别的交叉幅度,将公务员对应的级别数由现行15个增加到27个,各职务对应的级别数相应增加,科员、办事员从现在对应的6个级别增加到对应9个级别,副科级从现在对应5个级别增加到对应8个级别,给低职务公务员提供了充分的级别晋升空间。加大级别工资的比重,使晋升级别对提高工资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行级别与工资等待遇挂钩,使公务员不晋升职务也能提高待遇。这样既缓解了因职数限制而晋升职务难的问题,又体现了坚持条件,解决的面更为合理、适度的问题。

四是完善正常增资办法,实现工资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结合公务员基本工资结构的调整,相应调整公务员正常晋升工资的办法。公务员晋升了职务,相应提高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累计两年和五年年度考核合格,可以晋升一个工资档次和级别工资等级。按照公务员法规定,要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今后,国家将根据工资调查比较的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物价水平等情况,适时调整工资标准。

在改革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的同时,相应完善机关工人工资制度。技术工人现在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基本工资由现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岗位工资、奖金三项构成。由于奖金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这次适当调整机关工人的级别工资结构,取消奖金,简化为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岗位工资两项构成。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根据技术水平高低确定,一个技术等级(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和工作质量确定,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三个技术等级和技师、高级技师两个技术职务设置,分别设若干工资档次。普通工人级别工资由现行岗位工资、奖金两项构成简化为岗位工资一项构成。同时,相应制定了机关工人从现行工资制度过渡到新工资制度的套改办法。

2、关于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针对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岗位因素体现不足、简单与机关对应、收入分配政策不完善、调控机制不健全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次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为了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逐步建立起宏观上注重公平,微观上体现激励,关系合理、秩序规范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与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相适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密切相关。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内容和方法步骤上,都充分考虑了相关配套改革的要求和进程,既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其他各项改革。

二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在功能性质、资源配置、管理方式、用人机制等方面都不同于机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体现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实现与公务员工资制度脱钩。新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制度模式上,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事业单位的总体收入水平与单位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在运行机制上,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和聘期管理的需要,工作人员按考核结果实行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是基本工资的主体部分。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改革和岗位管理相适应,根据各岗位的特点,在现行各职务序列基础上,分别对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不同的岗位等级,对同一层级专业技术岗位进行适当细分,以体现不同岗位等级之间的差别,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为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根据本人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做到“对号入座”。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实行“一级一薪,定期升级”。根据实际运行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每年考核合格,可升一个薪级工资。基本工资中增设体观资历因素的部分,是应近年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普遍要求而设置的,薪级工资的设置,就是有利于工作人员经考核随工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工资,鼓励大家做好本职工作。

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中活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人员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在基本工资外设置绩效工资,有利于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的力度,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国家对绩效工资进行总量调控,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享有分配自主权,使绩效工资与工作人员表现、业绩相联系,合理拉开差距,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将绩效工资总量与单位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促进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津贴补贴是补偿职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劳动消耗,或特定条件下工作生活的额外支出。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是全面实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分配秩序。由于事业单位津贴补贴项目多、资金来源复杂,规范工作难度较大,国家的初步考虑是,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先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

三是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事业单位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适应事业单位整体改革要求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在运行机制上体现了事业单位的特点;建立基本工资标准和津贴补贴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水平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是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是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创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倾斜力度,使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激励措施,在继续执行政府特殊津贴的同时,采取一次性奖励、建立特殊津贴、建立重要人才国家投保制度等措施,对部分急需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是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健全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分级管理财政体制的要求,这次改革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地方和部门的管理权限,分级管理、分级调控,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政策,加强工资收入支付管理,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充分发挥地方和部门在调控管理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统分结合、权责清晰、运转协调、监督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二篇:工资改革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主要经历了1956年、1985年、1993年、2006年四次制度改革。

一、1956年工资制度改革。

1956年之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多种工资制度并存,如货币工资制度(薪金制)、实物工资制(供给制)等。

1956年的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了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奠定了我国工资制度的基础。此次工资改革表现为三个特点:

(1)取消了工资分配制度和物价补助制度,直接以货币规定工资标准。http://schroyer5967.blog.163.com

(2)同一和改进了工人工资等级制度,根据不同产业工人生产技术的特点,建立了不同的工资等级。

(3)改进了企业职员和机关工作职员和职务等级工资制度;按照职务的高低确定职务等级的划分及工资标准。

此外,全国分为11类地区的工资标准,技术职员和行政职员分别规定工资标准,实行职务等级制。如:行政职员分为30个等级;机关中的技术职员分为18个等级;科学研究职员、高校教学职员实行13级工资制等。

二、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

1985年的工资制度改革是我国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工资制度改革,改革包括国营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两个方面。此次工资制度改革中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表现为以下主要内容: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行政职员、专业技术职员均转业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按照工资的不同职能,将工资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补助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2)为鼓励中小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幼儿教师和***长期从事本职业,除按规定发给工龄补助外,另外分别加发教龄补助和***工龄补助。

(3)建立了正常的晋级增资制度;每年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情况,适当安排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职员的工资增长指标。(4)建立了分级治理的工资体制。具体内容见中发[85]9号。

三、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 1、1993年的工资制度改革是我国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工资制度改革,此次工资制度改革表现为以下特点: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分别执行不同的工资制度,机关干部、机关工人、事业单位治理职员、事业单位技术职员及事业单位工人分别执行各自的工资标准。

(2)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工资的增长与考核挂钩。(3)工作职员的工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计划地增长,随着生活用度价格指数的变动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正常的增资制度。

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根据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分配中的均匀主义,逐步使工作职员的报酬与实在际贡献相一致,建立起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这次工资改革,机关与事业单位在工资制度上相互分离,实行了不同的工资制度。主要文件:《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职员工资制度改革题目的通知〉》(国发〔1993〕7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从1993年10月起执行。2、1993年工资改革之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职员的工资结构如下:

(1)机关干部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简称职级工资制);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基础工资四项构成。

(2)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分别执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和普通工人岗位工资制。

机关技术工人执行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其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岗位)工资、奖金三项构成。

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职务)工资由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岗位补助两部分组成。

普通工人由岗位工资、工人奖金两项构成。3、1993年工资改革的主要内容(1)机关实行职级工资制。分别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个部分组成。

A、职务工资,工作职员按担任的职务确定相应的职务工资,并随着职务及任职年限变化而变动。连续两年在考核称职以上的,可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提升一个工资档次。

B、级别工资,机关工作职员级别共分十五级,其工资按工作职员的资力和能力确定,工作职员在原级任职期间连续五年考核称职或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在本职务对应的级别内,提升一个级别。

C、基础工资,基础工资是按大体维持工作职员基本生活费来确定的,数额为每人每月 90 元。各职务职员均执行相同的基础工资。

D、工龄工资,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工龄增加一元,一直到退休当年止。

(2)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由于行业多,情况比较复杂,工作性质和特点也不相同,按照情况相似又便于治理的原则,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对专业技术职员分别实行五种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治理职员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职员执行各类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制;其标准工资由职务工资(固定工资)和事业职员补助(活工资)两项构成。

事业单位职员补助以编制部分核定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不同类型的预算治理形式来确定不同的补助比例。全额拨款单位固定部分70%,活的部分30%;差额拨款单位固定部分60%,活的部分40%;自收自支单位根据单位的经济效益情况核定,活的部分一般不超过50%。(3)机关事业单位工人工资制度

机关工人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其工资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和奖金三部分组成;普通工人实行岗位工资制,其工资由岗位工资和奖金两部分组成。

事业单位的技术工人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其工资包括技术等级工资和岗位补助两部分。普通工人实行等级工资制,工资分为等级工资和补助两部分。

四、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次大的改革,与以往历次工资制度改革相比,这次改革涉及内容较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机关公务员实行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二是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三是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补助补贴制度;四是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员待遇。

1、关于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改革

一是改革工资制度和清理规范补助补贴相结合。这次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从一开始就与清理规范补助补贴紧密结合。清理规范公务员补助、补贴,既是规范公务员的收进分配秩序,也是为改革制度创造条件。目的是通过改革建立严格的国家同一的工资制度,通过规范秩序促进严厉纪律,建立起新的收进分配机制,为今后继续深化改革奠定基础。因此,这次改革不是简单地增加工资。一方面,在清理补助补贴、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结合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改革,将一些地方和部分的部分补助补贴纳进基本工资,适当进步基本工资占工资收进的比重,优化公务员工资收进结构。另一方面,对补助补贴进行规范,公道确定水平,科学规范项目,分类分步调控,严格监视治理,为规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职员工资收进分配秩序奠定基础。

二是简化基本工资结构,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将公务员现行基本工资结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项构成简化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构成,同时,公道设计工资标准,既保证低职务职员适当的工资标准,又适当加大不同职务、级别的工资差距。职务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大小,一个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为体现岗位职责的差别,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对应不同的职务工资标准。级别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资历、职务和工作实绩,每一级别设若干个工资档次,公务员根据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解决原来切块偏多、功能重叠的矛盾,更好地发挥各部分的作用。适当拉开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工资差距,进一步理顺工资关系,更好地体现公务员的职责和贡献大小。

三是适当向基层倾斜。我国公务员尽大部分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和担任科级以下职位,为了鼓励广大基层公务员安心本职工作,缓解都往挤职务这个;独木桥;的矛盾,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改革方案中采取了相应的倾斜措施。主要包括:适当加大不同职务对应级别的交叉幅度,将公务员对应的级别数由现行15个增加到27个,各职务对应的级别数相应增加,科员、办事员从现在对应的6个级别增加到对应9个级别,副科级从现在对应5个级别增加到对应8个级别,给低职务公务员提供了充分的级别提升空间。加大级别工资的比重,使提升级别对进步工资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行级别与工资等待遇挂钩,使公务员不提升职务也能进步待遇。这样既缓解了因职数限制而提升职务难的题目,又体现了坚持条件,解决的面更为公道、适度的题目。

四是完善正常增资办法,实现工资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结合公务员基本工资结构的调整,相应调整公务员正常提升工资的办法。公务员提升了职务,相应进步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累计两年和五年考核合格,可以提升一个工资档次和级别工资等级。按照公务员法规定,要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今后,国家将根据工资调查比较的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物价水同等情况,适时调整工资标准。

在改革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的同时,相应完善机关工人工资制度。技术工人现在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基本工资由现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岗位工资、奖金三项构成。由于奖金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这次适当调整机关工人的级别工资结构,取消奖金,简化为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岗位工资两项构成。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根据技术水平高低确定,一个技术等级(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和工作质量确定,按低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三个技术等级和技师、高级技师两个技术职务设置,分别设若干工资档次。普通工人级别工资由现行岗位工资、奖金两项构成简化为岗位工资一项构成。同时,相应制定了机关工人从现行工资制度过渡到新工资制度的套改办法。

2、关于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针对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岗位因素体现不足、简单与机关对应、收进分配政策不完善、调控机制不健全等突出矛盾和题目,这次事业单位的收进分配制度改革是为了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逐步建立起宏观上注重公平,微观上体现激励,关系公道、秩序规范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与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相适应。事业单位收进分配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事业单位分类治理、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密切相关。这次事业单位收进分配制度改革,在内容和方法步骤上,都充分考虑了相关配套改革的要求和进程,既有利于深化收进分配制度改革,也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其他各项改革。

二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进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在功能性质、资源配置、治理方式、用人机制等方面都不同于机关,收进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体现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实现与公务员工资制度脱钩。新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制度模式上,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工作职员的收进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事业单位的总体收进水平与单位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充分调动工作职员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不断进步公益服务水平。在运行机制上,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和聘期治理的需要,工作职员按考核结果实行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补助补贴四部分,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职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是基本工资的主体部分。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改革和岗位治理相适应,根据各岗位的特点,在现行各职务序列基础上,分别对专业技术岗位、治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不同的岗位等级,对同一层级专业技术岗位进行适当细分,以体现不同岗位等级之间的差别,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为使事业单位工作职员能根据本人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做到;对号进座。

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职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实行;一级一薪,定期升级。根据实际运行需要,对专业技术职员和治理职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出发点薪级,每年考核合格,可升一个薪级工资。基本工资中增设体观资历因素的部分,是应近年来事业单位工作职员的普遍要求而设置的,薪级工资的设置,就是有利于工作职员经考核随工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工资,鼓励大家做好本职工作。

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进分配中活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职员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在基本工资外设置绩效工资,有利于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的力度,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国家对绩效工资进行总量调控,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享有分配自主权,使绩效工资与工作职员表现、业绩相联系,公道拉开差距,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将绩效工资总量与单位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促进事业单位不断进步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补助补贴是补偿职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劳动消耗,或特定条件下工作生活的额外支出。规范事业单位补助补贴,是全面实施事业单位收进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分配秩序。由于事业单位补助补贴项目多、资金来源复杂,规范工作难度较大,国家的初步考虑是,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先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

三是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事业单位在收进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适应事业单位整体改革要求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在运行机制上体现了事业单位的特点;建立基本工资标准和补助补贴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职员收进水平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是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收进分配激励机制,是贯彻中心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创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倾斜力度,使知识、技术、治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激励措施,在继续执行政府特殊补助的同时,采取一次性奖励、建立特殊补助、建立重要人才国家投保制度等措施,对部分急需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建立分级治理体制,健全收进分配宏观调控机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分级治理财政体制的要求,这次改革要进一步明确中心、地方和部分的治理权限,分级治理、分级调控,完善收进分配调控政策,加强工资收进支付治理,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充分发挥地方和部分在调控治理和监视检查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统分结合、权责清楚、运转协调、监视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三篇:2016.7.25.建国以来我国的四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的四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主要经历了1956年、1985年、1993年、2006年四次制度改革。

一、1956年工资制度改革。

1956年之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多种工资制度并存,如货币工资制度(薪金制)、实物工资制(供给制)等。

1956年的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了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奠定了我国工资制度的基础。此次工资改革表现为三个特点:

(1)取消了工资分配制度和物价津贴制度,直接以货币规定工资标准。

(2)统一和改进了工人工资等级制度,根据不同产业工人生产技术的特点,建立了不同的工资等级。

(3)改进了企业职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和职务等级工资制度;按照职务的高低确定职务等级的划分及工资标准。

此外,全国分为11类地区的工资标准,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分别规定工资标准,实行职务等级制。如:行政人员分为30个等级;机关中的技术人员分为18个等级;科学研究人员、高校教学人员实行13级工资制等。

二、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

1985年的工资制度改革是我国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工资制度改革,改革包括国营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两个方面。此次工资制度改革中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表现为以下主要内容: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均改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按照工资的不同职能,将工资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

(2)为鼓励中小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师、幼儿教师和护士长期从事本职业,除按规定发给工龄津贴外,另外分别加发教龄津贴和护士工龄津贴。

(3)建立了正常的晋级增资制度;每年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情况,适当安排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增长指标。

(4)建立了分级管理的工资体制。

详细内容见中发[85]9号。

三、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 1、1993年的工资制度改革是我国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工资制度改革,此次工资制度改革表现为以下特点:(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分别执行不同的工资制度,机关干部、机关工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及事业单位工人分别执行各自的工资标准。

(2)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工资的增长与考核挂钩。

(3)工作人员的工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计划地增长,随着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动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正常的增资制度。

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根据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逐步使工作人员的报酬与其实际贡献相一致,建立起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这次工资改革,机关与事业单位在工资制度上相互分离,实行了不同的工资制度。

主要文件:•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国发„1993‟79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从1993年10月起执行。2、1993年工资改革之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结构如下:

(1)机关干部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简称职级工资制);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基础工资四项构成。

(2)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分别执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和普通工人岗位工资制。

机关技术工人执行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其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岗位)工资、奖金三项构成。

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职务)工资由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岗位津贴两部分组成。

普通工人由岗位工资、工人奖金两项构成。3、1993年工资改革的主要内容

(1)机关实行职级工资制。分别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个部分组成。

A、职务工资,工作人员按担任的职务确定相应的职务工资,并随着职务及任职年限变化而变动。连续两年在考核称职以上的,可在本职务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B、级别工资,机关工作人员级别共分十五级,其工资按工作人员的资力和能力确定,工作人员在原级任职期间连续五年考核称职或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在本职务对应的级别内,晋升一个级别。

C、基础工资,基础工资是按大体维持工作人员基本生活费来确定的,数额为每人每月 90 元。各职务人员均执行相同的基础工资。

D、工龄工资,工作年限每增加一年,工龄增加一元,一直到退休当年止。

(2)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由于行业多,情况比较复杂,工作性质和特点也不相同,按照情况相似又便于管理的原则,实行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实行五种不同类型的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执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专业技术人员执行各类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制;其标准工资由职务工资(固定工资)和事业人员津贴(活工资)两项构成。

事业单位人员津贴以编制部门核定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不同类型的预算管理形式来确定不同的津贴比例。全额拨款单位固定部分70%,活的部分30%;差额拨款单位固定部分60%,活的部分40%;自收自支单位根据单位的经济效益情况核定,活的部分一般不超过50%。

(3)机关事业单位工人工资制度

机关工人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其工资由岗位工资,技术等级工资和奖金三部分组成;普通工人实行岗位工资制,其工资由岗位工资和奖金两部分组成。事业单位的技术工人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其工资包括技术等级工资和岗位津贴两部分。普通工人实行等级工资制,工资分为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

四、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四次大的改革,与以往历次工资制度改革相比,这次改革涉及内容较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机关公务员实行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二是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三是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制度;四是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

1、关于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改革

一是改革工资制度和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相结合。这次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从一开始就与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紧密结合。清理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既是规范公务员的收入分配秩序,也是为改革制度创造条件。目的是通过改革建立严格的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通过规范秩序促进严肃纪律,建立起新的收入分配机制,为今后继续深化改革奠定基础。因此,这次改革不是简单地增加工资。一方面,在清理津贴补贴、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结合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改革,将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部分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适当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收入的比重,优化公务员工资收入结构。另一方面,对津贴补贴进行规范,合理确定水平,科学规范项目,分类分步调控,严格监督管理,为规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分配秩序奠定基础。二是简化基本工资结构,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将公务员现行基本工资结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四项构成简化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构成,同时,合理设计工资标准,既保证低职务人员适当的工资标准,又适当加大不同职务、级别的工资差距。职务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大小,一个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为体现岗位职责的差别,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对应不同的职务工资标准。级别工资主要体现公务员的资历、职务和工作实绩,每一级别设若干个工资档次,公务员根据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解决原来切块偏多、功能重叠的矛盾,更好地发挥各部分的作用。适当拉开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工资差距,进一步理顺工资关系,更好地体现公务员的职责和贡献大小。

三是适当向基层倾斜。我国公务员绝大部分在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和担任科级以下职位,为了鼓励广大基层公务员安心本职工作,缓解都去挤职务这个“独木桥”的矛盾,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改革方案中采取了相应的倾斜措施。主要包括:适当加大不同职务对应级别的交叉幅度,将公务员对应的级别数由现行15个增加到27个,各职务对应的级别数相应增加,科员、办事员从现在对应的6个级别增加到对应9个级别,副科级从现在对应5个级别增加到对应8个级别,给低职务公务员提供了充分的级别晋升空间。加大级别工资的比重,使晋升级别对提高工资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行级别与工资等待遇挂钩,使公务员不晋升职务也能提高待遇。这样既缓解了因职数限制而晋升职务难的问题,又体现了坚持条件,解决的面更为合理、适度的问题。

四是完善正常增资办法,实现工资调整的制度化、规范化。结合公务员基本工资结构的调整,相应调整公务员正常晋升工资的办法。公务员晋升了职务,相应提高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累计两年和五年考核合格,可以晋升一个工资档次和级别工资等级。按照公务员法规定,要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今后,国家将根据工资调查比较的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物价水平等情况,适时调整工资标准。

在改革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的同时,相应完善机关工人工资制度。技术工人现在实行岗位技术等级工资制,基本工资由现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岗位工资、奖金三项构成。由于奖金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这次适当调整机关工人的级别工资结构,取消奖金,简化为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岗位工资两项构成。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根据技术水平高低确定,一个技术等级(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和工作质量确定,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三个技术等级和技师、高级技师两个技术职务设置,分别设若干工资档次。普通工人级别工资由现行岗位工资、奖金两项构成简化为岗位工资一项构成。同时,相应制定了机关工人从现行工资制度过渡到新工资制度的套改办法。

2、关于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针对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岗位因素体现不足、简单与机关对应、收入分配政策不完善、调控机制不健全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次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为了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逐步建立起宏观上注重公平,微观上体现激励,关系合理、秩序规范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与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相适应。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事业单位分类管理、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密切相关。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内容和方法步骤上,都充分考虑了相关配套改革的要求和进程,既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其他各项改革。

二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在功能性质、资源配置、管理方式、用人机制等方面都不同于机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体现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实现与公务员工资制度脱钩。新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制度模式上,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联系,事业单位的总体收入水平与单位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在运行机制上,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和聘期管理的需要,工作人员按考核结果实行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

岗位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是基本工资的主体部分。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改革和岗位管理相适应,根据各岗位的特点,在现行各职务序列基础上,分别对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不同的岗位等级,对同一层级专业技术岗位进行适当细分,以体现不同岗位等级之间的差别,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为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根据本人岗位执行相应的工资,做到“对号入座”。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实行“一级一薪,定期升级”。根据实际运行需要,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对工人设置40个薪级,对不同岗位规定不同的起点薪级,每年考核合格,可升一个薪级工资。基本工资中增设体观资历因素的部分,是应近年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普遍要求而设置的,薪级工资的设置,就是有利于工作人员经考核随工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工资,鼓励大家做好本职工作。

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中活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人员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在基本工资外设置绩效工资,有利于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的力度,增强工资的激励功能。国家对绩效工资进行总量调控,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享有分配自主权,使绩效工资与工作人员表现、业绩相联系,合理拉开差距,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将绩效工资总量与单位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促进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津贴补贴是补偿职工在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劳动消耗,或特定条件下工作生活的额外支出。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是全面实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分配秩序。由于事业单位津贴补贴项目多、资金来源复杂,规范工作难度较大,国家的初步考虑是,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先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

三是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事业单位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适应事业单位整体改革要求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在运行机制上体现了事业单位的特点;建立基本工资标准和津贴补贴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水平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是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是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创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倾斜力度,使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激励措施,在继续执行政府特殊津贴的同时,采取一次性奖励、建立特殊津贴、建立重要人才国家投保制度等措施,对部分急需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是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健全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机制。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分级管理财政体制的要求,这次改革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地方和部门的管理权限,分级管理、分级调控,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政策,加强工资收入支付管理,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充分发挥地方和部门在调控管理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统分结合、权责清晰、运转协调、监督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四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2015事业单位工资标准

2015年06月01日 来源:搜狐 浏览次数:40277 我来说两句(0)大中小

关键字:事业单位工资改革 事业单位 2015事业单位工资标准

核心提示:从2014年10月1日起,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没有实施绩效工资的,从应纳入绩效工资的项目中纳入。了解更多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请点击事业单位考试网。

从2014年10月1日起,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没有实施绩效工资的,从应纳入绩效工资的项目中纳入。

7.5新鲜点:合肥南站公交和摆渡车换乘攻略;女子花数万元在合肥整容却被毁~ >>调整后的岗位工资标准,专业技术人员由现行的550元至2800元分别提高到1150元至3810元,管理人员由现行的540元至830元分别提高到1130元至2600元分别提高到170元至5795,工人由现行的70元至915元分别提高到150元1855元(调整后的工资标准见附表1至3)。

将部分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水平相应减少(各岗位等级减少额度见附表4)。

(一)适当提高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见习期和初期工资标准。提高后的标准为:初中毕业生每月1190元,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每月1220元,大学专科毕业生每月1345元,大学生本科毕业生每月1390元,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每月1435元,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1580元,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1720元,上述人员绩效工资水平相应的减少的具体办法,有各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二)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工人的学徒期、熟练期工资待遇调整,由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中小学教师、护士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标准提高10%。

第五篇:矿中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

矿中学绩效工资改革

矿中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

矿中学绩效工资改革是从今年元月份才开始的,其实学校教师的绩效工资尚未正式实施之初,它已经是所有教师瞩目的焦点:什么是“绩”、什么是“效”,如何评定、如何考核,绩效工资究竟如何实施?实施以后对教师本人具体收入有何影响?这都是萦绕在大家心头巨大的问号。

而作为这项改革推行的实践者,矿中学党政领导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如何实施好绩效工资,科学、客观、公正、全面的考评好每一位教师,顺利地把教师绩效工资健康有效地贯彻实施到位,对一校之长来说,在此次改革中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举足轻重,迈出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工作

学校领导深知只有在大力推行改革的同时,亲力亲为抓好每一个细节,真真切切地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到事先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注意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才能确保工作平稳进行。

因此,校长首先在中层干部会议上对学校中层进行了绩效工资改革相关政策的宣传。强调中层、财务部门要深入一线,积极了解和搜集在教职工中存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研究政策的基础上做好解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提出应对措施和方案,消除教职工队伍中存在的疑虑,为这次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让全校职工从思想上正确对待,在行动上积极配合。

共4页第1页

2、正确引导,稳妥推进,广泛宣传改革意义

其次,校长在全体教工大会上多次强调、反复重申了绩效工资改

革的重大意义,力求使广大教职工对绩效工资工作有清楚正确的认

识,增强改革的理解力和承受力。为此,校长还特意引用了茫崖行委

中学绩效工资改革的实例进行说明,让每一位教师知道,在享受党和

政府的重视与关怀的同时,更应该立足长远来正确看待这次绩效工资

改革的意义所在。要看到,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足以证

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其进展情况受到国家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关

注,此项改革可以很好的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每位教师要珍惜

我们拥有的一切,并且转化为积极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更

好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为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贡

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3、结合实际,群策群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和考核指标

能否设计一个既符合学校自身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又能

被各方广泛接受的绩效分配方案是关系到绩效工资改革推行成败的关键。为此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由学校副校长毛伟负责,同

时有学校的一线教师。在拟定名单时,校长强调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一

线教师在小组中的比例,而且要挑选有思想、肯发表意见的教师代表

到工作小组来,这样才能在制定方案时,更好地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把好的建议容纳到方案中来,从而保障广大教师群体的根本利益。大家紧贴学校各岗位的特点和实际,科学分析岗位价值。首先确

定学校现有的岗位,然后对这一系列的岗位做一个相对的比较,其中

主要包括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岗位工作的难度,岗位的人际复杂性以及岗位对组织发展影响力等一些关键性指标,通过指标分析,确定它的价值,最后综合成系数。工作组的成员大家通过几轮讨论、辨析、协商,形成共识,最终拿出了具体的发放办法,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4、发扬民主,科学决策,保证绩效工资实施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方案拟定成稿后,校长第一时间在校务会上向全体中层干部进行了全文宣读,并就方案的起草、依据、项目标准进行了认真的解读和说明。随后,让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会上张校长还就大家提出的各种疑问进行了逐一解答。并在此基础上,将印发的方案讨论稿发至教导处让学校所有的教职工查看,然后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学校在认真听取并考虑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又一次修改和完善了方案,最后在校务会会议上经过表决,全员通过了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并让每位教职工阅读签字确认。

5、积极筹备,做好测算,真正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方案的诞生固然是艰辛的,可是相对接踵而来的空运转、测算数据的工作来说,这仅仅是万里长征成功的第一步。为把工作做的更加扎实,使方案的设想与职工的实际工作状况相吻合,在完善方案的同时,学校迅速投入了积极筹备兑现的工作,开展了调查摸底,资金测算。

矿中学绩效工资改革工作由校长亲自挂帅,带领人事、总务、财会人员渡过了一个辛苦的时期,他们对每位教师的每一笔资金,进

行了认真细致地核算,并且时刻注意空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汇总分析、适时提出调整、修改意见……力求通过数字来贯彻政策的落实,以最终数据情况反观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每一位教职工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青海茫崖石棉矿中学

二0一一年五月十日

下载建国以来四次工资改革[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国以来四次工资改革[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国以来学前教育政策解读

    建国以来我国重大的关于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解读 一、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1.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产生了新中国......

    建国以来畅销书大盘点

    建国以来畅销书大盘点 作者:周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时代的文化记忆。 回眸中国成立近60年来的畅销书,我们发现:每一本都是一个社会晴雨表。每一本的背后,都反映了那个时代......

    绩效工资改革调查表

    绩效工资改革调查表 科室姓名 1、你是否同意医院对绩效工资进行改革?2、如不同意医院进行绩效工资改革,请写出你的看法。3、对绩效工资改革你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4、对临时......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人民网北京9月7日电(记者 张海燕)于9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0年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因为事关公众切身利益,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引发了网友极大的关注热情,不......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消息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消息:事业单位改革进展历程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总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 【摘 要】国务院决定明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一石激起千层浪,千千万万事业单位职工对绩效工资的关注度空前高涨,但几乎所有人的......

    教师工资改革拉锯

    教师工资改革拉锯 7月底,吉林教师在市政府前集体讨要工资。今年1月,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5所中小学教师因不满教育局提出的绩效工资管理规定,停课并在学校门口维权。自去年底开始......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工资改革实现动态管理 2015年1月1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透露,公务员基本工资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调整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