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
《人生的智慧》读书报告
口腔一班 1510303109 张真伟
一、作者简介
叔本华,即亚瑟·叔本华(德语: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他认为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叔本华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主要作品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录和补遗》等。1860年9月21日叔本华逝世,死后将所有财产都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二、内容概要
这本书讨论的问题与世俗生活极为接近,例如健康、财产、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应遵守的原则等。本书共分六章,首先作者总述了决定大众命运的三项内容。作者认为人的自身(健康、力量、外貌、气质等)最为重要。接下来作者论述了财产,以及财产对人的影响。下面则是对人们在他人眼中的模样,即所展现的表象,加以阐释,作者认为这与前两者相比并不重要,以对各种荣誉的详细讲解论证这一点。接下来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向读者传递了他的建议和格言,首先是泛论,其次涉及人们对自己的态度,接下来是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最后是应该如何看待命运和世事的发展。
三、精彩片段
这本书我个人认为最为精彩的部分是第三章—人所拥有的财产。本章观点鲜明,不落窠臼,令人耳目一新,同时语言通俗易懂,读来毫不费力,但其所表达的却是亘古真理,道尽世事真相,极为深刻。“那些经历过匮乏和贫穷的人,比较不那么害怕贫困,因此更加倾向于奢侈豪华。”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150多年,但不难发现这句话放到现在依然极为适用。未富先奢,富而不贵等词的盛行就是最好的证明;带有调侃意味的“土豪”一词在引起欢乐的同时,也阐释了令人尴尬的现实。未富之人省吃俭用购买奢侈品,乍富之人竭力炫耀,全球奢侈品销量榜里中国始终名列前茅,这一榜单在反映我国民众更加富有的同时,是不是也在阐释着民众非理性消费的事实?唐代诗人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道理简单深刻,发人深省,但真正做到这些的却少之又少。
“名声只是一种次要之物,它只不过是成绩贡献的映象、表征、回音;并且,能够获得赞叹之物比赞叹更有价值。”读到此时,我不禁想起了东晋时期的谢安。青少年时期的谢安就已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声誉,但其屡召不应,不为名声所误。他闲雅温和,坚持自己的本性,而不是仅仅追求名声,一句“小儿辈大破贼”尽显风流。权势熏天时,其隐居东山之志不改,背后所体现的是他对名利的不屑,他也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苏东坡曾经吟咏:“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谢安的一生无疑是最好的诠释。真理不分国界,追名逐利可休矣。
“一个人的自身比起这个人所拥有的的财产或者他所给予别人的表象都更能带给他幸福。”叔本华认为人的个性是最关键的,我亦坚信人本身比外在更为重要。名利双收之人未必幸福,一贫如洗之人未必不幸福。《论语》中记载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北上广深无一入选中国幸福指数城市排名前十;可谓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巴菲特的儿子霍华德从务农中收获快乐……由此可见自身个性于我们的幸福才是最关键的,而不是名声和金钱。
四、读后感想
这本书在老师的推荐书目里,最初听名字本以为会枯燥无聊,然而甫一开始阅读,便被其深深吸引。这本书语言诙谐幽默,观点深刻鲜明,和我想象中的哲学书籍完全不同,与现实极为接轨。在进行论述时,丝丝入扣,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之感。文字精确、讲究,又不失自然,尤为精妙的是辛辣的幽默与讽刺,读来畅快淋漓,令人折服。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本书想来不会有差评,它值得我们抽出时间仔细拜读,感受人生的智慧,读后收获必不会小。
当然,限于知识、阅历有限,这本书中有一些地方我深感疑惑。书中有这样一句广为人知的话——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孤独,要么庸俗。诚然,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看起来总是孤独的,或许是因为他的思想太超前?无人理解,所以孤独?但生活中伟大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有思想的人却并非少数。就比如一些真正意义上的驴友,他们阅历丰富,大多喜欢交朋友,分享故事,但我们并不能说他们是庸俗的。在我看来,伟人难以达到,但至少不要成为庸人。
除此之外,在我看来,叔本华对于女性的认识未免有失偏颇。“只有通过占有他们(男性),女性才可以占有那些人世间的好处。”在当今社会,男女平等,女性亦可享有正当的权利,而不是凭借“绝对不能和男人发生非婚姻关系的性行为”得到保障。这或许与叔本华所处的时代有关,也可能和叔本华与其母亲关系僵硬有关。伟人亦有其思虑不周之处,或许这样的叔本华才是真实的叔本华。
然而,瑕不掩瑜,这本书仍然是一本极为精彩的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事情的认识更上一层楼,对人自身与财产、名声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令我反思之前是否过于注重他人的看法,只是为了追求赞叹,而并非真正拥有令人赞叹之物。就比如为被他人称赞勤奋而早起看书,然而并未专心学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想来羞愧啊。真正做到但丁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被他人的看法挟制,坚持自我,超越自我。
五、总结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的这一著作讨论了世俗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比如健康、财富、名声等,全书通俗易懂,又不失深刻。作者认为人自身最为关键,幸福与之息息相关。我认为该书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它提醒我们不要过于看重财产与名声,关注我们自身,这对当今浮躁的社会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该书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第二篇:读书点亮智慧人生
读书点亮智慧人生
■王银鹏
关于读书,古往今来,古今中外,许多哲人都有振聋发聩的至理名言:开卷有益、学无止境、学而不厌、学以致用等等。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尚知识、热爱读书的传统。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读书仍然是我们获得知识、汲取营养、丰富人生的重要途径。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前人的智慧做基础,一切发明、创造,又从何谈起呢?正如牛顿所说:“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读书能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读书虽不能延长人生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发奋读书,终有所成就的。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种是剑,另一种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厉害。”通过读书不断完善我们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行动目标。正是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宏大目标,成就了伟人周恩来。
书籍是穿越时空的飞船。它能带我们穿越古今中外千年时空的距离,越过现实与梦想的差距,没有了国界,没有了季节。读书能把一切逝去的名人、伟人的智慧风采再现我们眼前。军事家的决胜千里,外交家的纵横捭阖,哲学家的独具慧眼,数学家的一丝不苟,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一切尽在其中。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修养境界,还可以自我完善提升,凝聚智慧。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清风月夜之时,远离了白日尘世的喧嚣,此时心静如一泓止水,最适合探索心灵的净土,用心去品读中华五千年的清韵,用心去品读唐诗的气象雄浑,用心去品读宋词的清新婉约,用心去品读元曲的雅俗共赏和明清小说的旷达。
阅世事万象,品百态人生。其实读书就是在读自己,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有什么的人生。读书能让我们找到新的奋斗目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书籍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伟大民族。为了读书求知,不知留下了多少励志的佳话。苏秦刺骨、孙敬悬梁、匡衡凿壁、江泌借月,孙康映月„„虽然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但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给我们带来知识的书籍,没有理由拒绝给我们提供营养的书籍,没有理由拒绝给我们带来力量的书籍,没有理由拒绝给我们带来智慧的书籍。不读书,我们没有任何理由。
人类要发展,必然离不开知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今天不读书,明天就无法立足。读书是凝聚力量、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一个创造力贫乏的民族。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阅读的真正使命是培养人独立思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读书应自己思考,自己做主。正因为有了思考,后人不断超越前人,才有了今天的科技成就。
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平台,希望在校的每一位同学,都能通过这个平台享受到读书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化、科学、思想的大师和巨匠。我们期望看到,每一位师生都能捧起一套经典,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静心读书,潜心教育。
作为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我们虽然很平凡,但我们并不平庸,也不甘平庸,读书让无知和平庸远离我们,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读书让生活充满七彩阳光,读书让人生充满智慧,让智慧点亮人生,让人生更加精彩!
第三篇:智慧人生.成长报告doc
智慧人生宽容待人
摘要:重现三十年的成长经历,幼年的我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身心健康发展;青春的挫折让我自卑,虚伪虚荣,人生之中开始有了谎言,但也历练了我的挫折商数,吸取教训,学会坚强,重新审视生命的起与落;大学的努力使我充实快乐,逐渐走向成熟。
走入社会,医生的职业让我越来越意识到现在社会人们的疾病很多是由于心理障碍所致,所以我深切的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感到社会对合格心理咨询师的要求,于是我立志做一名合格高尚的心理咨询师,达到完善自我、助人自助的目的。
关键词:成长经历、心理、心理咨询师
一、自我成长分析:
自我心理发展史
童年的我是快乐的。
1979年的初春我出生在一个富裕而幸福的农村家庭,淳朴的农村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父母的勤劳致富在当地小有名气。他们科学种植,勤劳持家,纯朴大方深受周围人的尊敬。他们良好的品质给了我很深的影响。从小我表现出很强的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别人眼里我聪明活泼懂事,表现出大方自信的特质。
不平稳的求学之路。
当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刚刚有点长大的我,有点盲目自大,可能是优越条件和小聪明的头脑导致吧,我开始不认真学习,大部分时间泡在琼瑶、金庸、古龙的小说中,幻想哪一天能超凡脱俗,成为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奇女子,住在幽静的桃园里,享受美好生活,只有一小部分时间学习,直到初三中考,我没能上重点,随后家中经济发生变故,终于梦醒了,心理出现了第一次低谷,原来开朗、自信、活泼、大方做事有条理的我,变的自卑、自暴、随波逐流,觉得生活没意思,发现原来的一切都很假,生活其实一直在欺骗我,后来因为母亲的坚强影响着我,也说服了我,我又开始自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蜕变哪能有成功,所以我相信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考验,渐渐的我不再堕落,开始从挫折中学会坚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现在想想,那时的打击又何尝不是生活的另一种美好,她教会我生命有两种情况在延伸着,每一刻都要我重新审视自己,该如何走的更好。
由于中考的失利,我只能上一所普通高中,从此后我努力学习,认真进步,终于成绩又慢慢好起来,但是由于命运的捉弄我上了一所普通的医学院,虽然学
校普通,但学习充实,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并顺利的考取了医师资格证书,心情也不再大起大落,平静与人相处,以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使人格达到了成熟:开朗而不放肆、活泼又有稳重、有爱心并且宽容,这时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了。
结束大学生活,我顺利的当了一名临床医生,以我精湛的技术、和蔼待人的态度,使我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大夫。在看病期间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也积累了与人相处的经验,收获了为别人解除病痛的喜悦,同时发现心理上的痛苦比身体上痛苦更折磨人。便在工作之余进修心理学,不但为病人解除身体的痛苦,而且让他们心理上更健康,为此我觉得自己着重需要加强的五个方面是:完善人格、持之以恒、修心养性、不断学习、帮助他人。
个人人格类型的描述
我是一个多血质类型的人。
我的性格总体是外向、热情、好强、独立、亲和力强,常常有反抗意识,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善解人意,喜欢思考,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恒心,有耐性。情绪体验偏强烈,容易烦恼,我自认为拥有的五个良好品质是:真诚、善良、宽容、积极、坚强。因此我的朋友很多,他们对我的评价是:真诚重感情、外向合群、积极向上,是一个适合做朋友的人。同事们评价我是:性格外向随和、善解人意、待人真诚、热情善良、工作能力强、有较强的事业心。
当然我也有我的缺点,爱人及周围的朋友也曾这样评价我:有时太追求完美,偶尔有些固执,比较敏感,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为什么做心理咨询师
1、从职业经历看,我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
自从2000年毕业从事临床工作以来,遇到了很多躯体疾病合并心理疾病的患者,认识到心理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困扰最终会在健康状态上得到充分的反应。特别是2005年到社区卫生站工作以来,更多地和空巢及一些长期患慢性病的患者接触,另外还有一些人因为退休后心理上的失落产生了自我评价降低的负性情绪。他们特殊生活背景下的一些心理问题再次让我意识到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必要性。后来我便在工作时间之余参与组织了心理咨询工作,那是我接触心理工作的开始,我与同事为社区的很多人搭建了交流沟通的平台,让他们能积极参与群体性的活动,从而增加其心理健康水平。看到他们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我的心理也感到了极大的欣慰。这段经历,不仅使我和心理健康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让我爱上了这项工作并决心致力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实践和研究。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知识有些相对“贫血”了,特别是面对一些个案心理疏导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因此我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虽然刚刚步入心理咨询的殿堂,却被它无穷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感动着。几个月来,我有针对性地,深入系统地学习了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心理咨询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同时也感受着一些同学深埋于内心的伤痛与泪水;而且目睹着这份伤痛与泪水如何慢慢转化为勇气、力量与行动。我自己的内心也在这段日子里发生着空前的变化。
2、从人格和能力看,我具有成为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条件。
首先,我认为自己具备成为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的个性品质。我的情感丰富但稳定,处事比较理智,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为人随和热情具有亲和力,尊重他人,而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其次,八年的医务工作培养了我善于思考,喜欢关注他人感受思维模式。医生的角色与心理咨询师有着相近之处,善用同情心并给予患者真诚、理解和引导。
3、从客观现实看,我身边一些人的心理问题令我担忧。
无论是社区中的患者还是周围面临巨大工作压力的同事或者身边遭受了各种挫折的朋友,心理问题似乎无处不在。在这种现状之下,我决定学习心理咨询,如果有条件,希望能在社区开办心理门诊或咨询热线,希望能帮他们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找到自我调节的最佳方式。
4、从未来发展上看,心理咨询行业的前景对我有很大吸引力。
心理咨询行业在中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它却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空间。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历史的潮流中,抓住机遇,在有限的生命里体现个人更大的价值。
从业的特长和方向
在今后的咨询工作中我最希望接待的求助者就是青少年。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深地感觉到孩子的心是最为单纯的,没有搀杂社会大环境的过多洗涤。我愿意帮他们梳理自己的情绪,充分地发现自己。让他们在青年时期少走弯路。在恋爱期间我用心感悟和思索了爱情、婚姻的内涵和真谛,因此希望自己在人生的更多历练后,能帮助其他朋友建立与爱人之间沟通的有效方法,顺利地寻找到自己停靠的港湾,让他们的家庭也充满幸福与微笑。
从业期待
1、期待求助者能够给予我信任,肯定咨询师的工作价值。
2、期待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期待我帮助过的求助者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3、期待成立一个心理咨询门诊或心理热线。
从业的影响因素
1、人格特征的影响
自身的人格特征还不十分完善,敏感、情绪化、感性的个性特征有时会在咨询工作中产生不良的影响,我有时出现在给某些特定的病人做完分析治疗后,有压抑或者不舒服的感觉,或试图在咨询的范围之外去帮助病人。
2、职业习惯的影响
长期从事医生工作,更习惯于以医生的角度和口气说服教育,也许会在今后的咨询过程中无意识的体现出来,影响咨询效果。
3、自身修养发展的影响
未来的咨询工作可能会遇到专业的学者、阅历丰富的老者等,而目前我个人知识的广度、深度及生活的阅历都需要今后不断的学习,只有进一步完善自己,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人。
心理咨询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的道理是不难理解,而将咨询的技术个性化地应用于每一个求助者,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希望能得到身边老师们真诚的指教,今天当我步入心理咨询的大门,我期待未来的日子将会变得更加精彩,让我和周围的人的生活充满祥和,温暖,快乐和幸福
第四篇:读书启迪智慧感悟浸润人生
读书启迪智慧
感悟浸润人生
——读《积极心理学》一书有感
宜兴市周铁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潘介强
214261 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新开辟的分支领域,是一门研究如何正确把握人生的科学,引导人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健康快乐地生活。它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人若是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就能够使自己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在读了此书之后,对积极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个人心理状态调节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帮助,对于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以及课堂教学行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消极心理学
一、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同时也是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风云变幻的世纪,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地区间、种族间冲突的频出给作为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心理学提供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和需求。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最直接动力源自对二战以来病理式心理学的反思和批判,二战以来心理学家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人的各种心理问题,他们认为解决了心理问题就能使人获得快乐和幸福。积极心理学则认为,人本身固有的一些积极的因素会对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起到很好的预防和调节作用,单纯研究问题的心理学忽视了人自身积极的一面,因此必须调整这种问题式的研究取向。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有价值的体验,如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充盈和快乐、希望和乐观。在个体层面上涉及积极的人格特性,如爱与召唤能力、勇气、灵性、人际交往技巧、审美观、韧性、宽容心、创造性、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天才和智慧。在群体层面上涉及公民道德和推动个体更好地发展的社会机能,如责任、教养、利他、礼貌、适应、容忍力和职业道德(MartinE.P.Seligman & MihalyCsikszentmihalyi,2001),以寻求人文关怀为宗旨,致力谋取人类幸福和社会繁荣,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以积极的价值观来解读人的心理,试图激发人类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个体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美好的生活。
1、积极心理学的起源
“心理学仅有短暂的历史,却有着悠久的过去。” 著名心理学史家艾宾浩斯的这句话,或许最能说明心理学的肇始和发展。如约公元前510年,孔子就提出性习论、学知论、发展观和差异观等教育心理学思想。世纪30 年代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探讨,以及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都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里程碑。19世纪60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为先驱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确立临床和行为方法的全新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的积极性为基本宗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突出人性中积极向上的一面,彰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这在心理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几乎中断,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研究心理或行为紊乱以找到治疗和缓解的方法,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性研究似乎被遗忘了。消极心理学模式在整个20世纪占据了心理学发展的主导地位。因此,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代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虽然竭尽努力,但仍没有使主流的心理学研究主题发生根本的转移。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对正常人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心理学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识到,心理学不仅应着眼于心理疾病的矫正,而且更应该研究与培养积极的品质。
2、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积极心理学的首倡者是前任APA主席Seligman及Csikzentmihalyi.1997年Seligman就任APA主席时就提出了“积极心理学”思想,1998年,他在APA大会上的发言吹响了积极心理学行动的号角。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是在Seligeman和Csikzentm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2002年,Snyder和Lopez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的正式出版宣告了积极心理学运动的独立。
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它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参照。Seligman通过研究“习得性无助”得出乐观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学会维持乐观的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而且实际上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Seligman 指出,心理学有三项使命:一是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病;二是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有意义;三是鉴别和培养人才。由于心理学过于重视对消极心理的研究,因此现在有必要进行积极心理学研究,从而拓展心理学在后两个方面的贡献。
二、读了《积极心理学》的感悟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
有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叫做积极心理学,它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并倡导的。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新开辟的分支领域,是一门研究如何正确把握人生的科学,引导人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健康快乐地生活。它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人若是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就能够使自己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积极心理学》一书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最新理论,书中涵盖了许多新近的研究成果。其主旨在于丰盈人类的心灵,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教授是世界上论文被引用最多的100位心理学家之一,现任国际积极心理学会秘书长。本书是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教授的代表作,共分九章:幸福、沉浸体验、情绪智力、希望和乐观、积极自我、积极关系、积极改变等,均为应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出来的九大元素。文中的研究大多为因素分析法,其余多为量表测定或者相关研究。全面讲述了积极心理学的方方面面,包括乐观、健康、品德、幸福感、未来发展等,理论和实践并重,同时这本书又紧紧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研究的比较复杂地心理现象,对人们的指导意义比较强。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塞利格曼等数位顶级心理学大师联袂推荐。
书中结构严谨,基本是按照定义、意义、发展、神经基础、启示的顺序编撰了每一章,并且每一章之后都附有有关个人发展的问题和研究问题两种。另一特色是很好的利用了表格总结要点,使得文章一目了然。
不久之前,读了《积极心理学》这本书。说实话,对于心理学,以前的认识是这样的:谁都可以扯,把听人抱怨擢升到理论高度的东西。一直觉得可以认同那是一门学科,而不是科学。
但接触了《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后,却发现原来心理学也可以别有洞天,其中的一些面对人生、社会的态度以及对人对己的调适的确颇有道理,换言之:颇具科学性。
在读了此书之后,对积极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个人心理状态调节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帮助,对于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以及课堂教学行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钉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我是一名学校里的老师,由于对心理学有兴趣,对于“人文关怀”始终保持关注的热情。“积极心理学”,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它探索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的生活的途径与方法,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它的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最终使人走向“幸福最大化”。说到底,“积极心理学”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统一。
作为成人学校里的一名老师,所面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成人,他们的行为偏差,都有其特定的不良心理因素,工作、生活的压力都比较大。现代医学中“中西医结合疗法”往往能治愈疑难杂症,西医治标,使病人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中医治本,使病人的发病机制得以祛除。我们可以用西医这种方法,迫使他们外在的行为习惯“健康化”。有了健康的心灵,才会有真正健康的人生。因而,学习、研究“积极心理学”,对于我们成人学校里的老师是大有裨益的。
在过去,就本人浅薄的了解:心理学文献中充斥着研究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变态心理等消极心理现象的文章、报告与论文。这种消极心理学研究模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的消极层面,而忽视了人的积极品质、自我实现,以及社会的和谐,导致心理学的畸形和片面发展。马斯洛曾经指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因此对畸形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这样的心理学,只能叫人面对一个不健全的“倾诉者”,最终导致的也往往是接触越多,自身的心理障碍也越深。所以,以前盛传不少心理热线接线员会在过多地为人排解疏通之后,反倒自己深陷抑郁之中难以自拔甚至轻生。——这也成了过去常质疑心理学意义的证据。
通过阅读可以知道:那种消极心理学模式不可能真实、全面地理解与解释人的本质。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事实上,发展人性的优点比疾病的康复更有价值和更有积极的意义。毕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和美好的心灵才是理想社会的精神基矗,因此,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消极心理学,而且更需要积极心理学。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究竟怎么样才算幸福?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但真正快乐的人又有多少?生活一直忙碌,到头来感受最深的却是空虚和苍白,这是怎么回事?生活中不断遇到的矛盾与挫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积极心理学》一书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它将帮助我们克服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当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过重的学习压力、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习得性无助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而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中的主观幸福感,重建学习信心,激发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并进一步挖掘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如此突出,随意插嘴、不受约束、过度表现、影响课堂纪律,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学习压力的小学科而言,这些在课堂中过分活跃的学生,实在让老师觉得很头疼。往往一贯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对其进行点名批评、课后教育谈心,而实践效果却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屡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当某些学生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失败是永久的,是能力不是努力,一旦这样的“习得性无助”形成,学生就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那么,这些学生很难改变的课堂行为表现是否也是因为这样的习得性无助感的结果呢。或许,他们一开始的表现只是因为对学科有一定的兴趣,急于表现和参与其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但是这种不符合课堂要求的行为,往往会被视为影响课堂纪律的表现,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久而久之,一次次的参与热情被泼了冷水,慢慢地,这些学生心中也许会认为老师并不欣赏他们的参与,这些举动会遭致批评,原本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丧失,故意破坏课堂纪律成了目的。
积极心理教育技术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避免和控制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发生,就要在对学生内心想法的分析关注、对批评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要多想一想学生如此表现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根据规则和标准进行对错的判断和教育批评。积极心理教育技术所倡导的“赞美式教学”的力量就是最好证明。对于学生的称赞虽然是无形的,但这股无形的力量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经典的教育格言所说的那样“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赞扬与鼓励,不希望听到的总是批评与指责。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是需要获得称赞的“力量”,需要成功体验,以及对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需要来自教师的肯定和期望,需要发现自身更多的闪光点,而不能被淹没在缺点中。真诚的称赞,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他们获得认错的勇气、改进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一句鼓励和称赞的话语远胜过数句批评和讲道理,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上进的火花。
这本书不但能给与我们以很好的理论指导:幸福、乐观、希望、积极正时我们正要塑造的教师心态,当然里面除了理论之外还有具体可操作应用的方法。而且,也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1、对一些优秀教师尝试做因素分析,分析优秀教师的心理特质。
2、可以在某些学校试点做一些《积极心理学》个人发展的作业。
3、对教师群体中的准父母群体,进行必要的心理培训。
4、重视网上资源的搜集使用,扩大利用好心理健康教育网。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成人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学员)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学员)积极的生活态度。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具体表现。
第五篇:读书——润泽智慧人生(演讲版)
读书——润泽智慧人生
(领诵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在美丽的校园中,我们拥有比先辈更优越的学习条件,能心无旁骛,日以继夜地遨游学海,攀登书山。我们成了新一代读书人,志存高远,只争朝夕,我们要在学好课本知识后,博览群书,在书中读李白的潇洒,读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感味冰心的意切情长。
(领诵2)历经苦难的高尔基感慨:“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读书带给我们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读书带给我们心灵的和平,精神的慰藉。朋友可能离去,书却是我们最真诚的伙伴,时光不断流逝,阅读却让我们永葆青春。
(领诵3)世纪老人冰心提倡:“读书好(hǎo),好(hào)读书,读好(hǎo)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明辨是非,使人行为文明,礼仪
规范;而读一本坏书,则使人心胸狭窄,使人不知廉耻,使人自私残暴。
(领诵4)思想家培根说:“读书可以怡情,可以博彩,可以长才。”读书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广阔的世界,书中有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转星移,但书籍永远是历久弥新的。
(领诵5)读书使我们逐步建立起和古今中外伟大作家之间的交流,依他们的指引,历史的大门为我们洞开,未来为我们展现理想的蓝图。
(领诵6)读书可以让我们撷英拔萃、涵咏性情、修持道德。我们从阅读中,逐渐学会 “才情”的提升,学会有灵气、有悟性的语言与思维品质,从而摆脱庸常、狭隘与低幼。
(领诵1)读书是一种“静趣”,是一种“心趣”。当自己一个人时,静静地坐在书桌前,他会娓娓动听的向我讲述一些新鲜故事来,讲述一些或大或小的道理,于是,不知不觉,你就会忘却自己,翩翩飞进书的世界。有的
书如风尘仆仆的探险者,又像走南闯北的旅行家,肚子里装满稀奇古怪的风土人情和美丽诱人的风光。正是书,使我们认识了祖国的江山秀丽,异域的风情万种,世界的无奇不有……我们在书中倾听过去,触摸现在,叩响未知。
(领诵2)生命的原色,有的黯然无光,有的如同星星,发出光热,有的却闪耀着日月般的光辉。但不管怎样,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不如从书中寻找,珍惜生命,擦亮生命的本色。(领诵3)爱迪生曾这样回答:所谓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天才!马克思若真是天才,一部《资本论》,也不需要在大英博物馆十几年如一日地埋头研究攻读,直到地板上被划出一道深深的痕迹;曹雪芹若是天才,一本《红楼梦》,也不必耗尽他一生的心血;天才的鲁迅先生,更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思考与写作——无数的事实证明:除了汗水,没有什么能洗亮人生命的原色,是汗水浇灌出了他们不凡的生命
之花,让这些本一样平凡的生命发出了日月般的光芒,并指引和激励着后来者,去为实现人生的理想而奋斗。
(领诵4)灯光如豆,一卷在握,可以和屈子同愤,和李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
(领诵5)人生的短暂从志多慷慨的曹操口中娓娓道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的价值从范仲淹笔端流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无奈从杜甫对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口中叹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人生的伟绩从英勇无畏的文天祥的悲歌中流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领诵6)捧一纸书香,打开一点温存的光,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文字随着时间的舞步从你眼前滑过……这时,你就会感觉到,都书是一件多么让人快乐的事情!读书是一种心情,那一抹书香带来的愉悦是最好的精神养分。
(领诵齐读)“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而
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我们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以书为垫脚石,我们可以攀的更高,“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同学们,让我们以前瞻的目光珍惜书籍,用踏实的心态坚持阅读。以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书香溢满校园,让阅读成就人生!